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三问 怎样识破命题陷阱揭秘高考命题惯用的6种干扰方式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20
高考生物试题中常见的4类‘陷阱’陷阱1 偷换概念类实际上,这类试题属于典型的‘张冠李戴’,考生在读题时常常会漏掉或误解一些信息,从而导致获取的信息不全面、不准确。
这类试题又有本身前后搭配不当、题干和选项搭配不当之分。
(1)选项本身前后搭配不当类此类试题的题干一般有‘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判断性语句,陷阱就隐藏在某个选项中。
避开此类陷阱的关键是对每个选项的题设、结论进行分析,看其是否符合生物学院里。
【例1】下列对生物体内ATP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是永无休止的B.ATP与ADP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C.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多,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D.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使生物体内的各项化学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快速且顺利地进行点评本题中出现了两处搭配不当。
一处是C选项中‘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多’与‘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的搭配不当。
该处陷阱的特点是‘因’与‘果’中一者本身正确而另一者本身错误,从而导致考生因注意到了正确的部分而忽视了对错误部分的思考。
选项C中‘生物体内的ATP的含量很多’这个‘因’本身是错误的。
另一处是D选项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与‘各项化学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快速且顺利地进行’的搭配不当。
该处陷阱的特点是前后两部分本身都正确,但是因果关系不成立,此类陷阱的迷惑性更大。
生物体内的各项化学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快速且顺利地进行关键在于生物体内各种酶的作用。
因此,要想避免误入此类陷阱,必须认真审题、联想教材相关知识。
答案:A(2)题干与选项不符类有些试题的题干中包含了某种特定的生物学意义,所提供的选项本身也各自阐述了一些生物学原理或结论,且这些内容是正确的(这是陷阱所在),但是这些原理或结论与题干不吻合(例如不能由题干信息推论得出或不能解释题干情境)。
解答这类试题时需牢记:应选本身正确且与题干吻合的选项,而不选仅仅本身正确的选项。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备考策略和方法及命题趋势高考生物常见考点及命题趋势解读问题一:生物高考的重点在哪里?这个问题要看考生的目标是什么,如果考生的目标是理综中生物拿到75分以上,那三本必修及两本选修内容全部都是重点,因为生物的知识考查的比较杂,在高考说明中囊括了必修和选修的所有内容。
但是如果考生的目标没有那么高,那还是有一些高考必考内容的,必修一:细胞结构(以选择题居多)细胞代谢(包括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通常以选择和大题的形式考查)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选择题及实验题形式考查)必修二: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及伴性遗传(每年高考必出大题,通常是杂交实验形式)减数分裂(大题及选择题,一般与遗传定律及有丝分裂关联)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一般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必修三:神经调节(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体液调节(一般以选择题或实验的形式考查)免疫调节(这几年高考的热门考点,通常是以大题或实验形式考查)生态系统(这几年高考的热门考点,通常以选择和大题的形式考查)选修:植物组织培养、微生物培养、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关于选修在高考中通常不会考的太难,一般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名词,所以关于选修大家也不用研究的太深)问题二:北京高考的趋势是什么?从总体上说,关于生物的考察从原来的基础型开始逐渐向能力型转变,对四大能力的考察越来越多,在这里再重申一下高考的四大能力所包括的内容:1、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包括三个层次,第一是对核心概念的本质的理解,例如: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是指在生物体内含量万分之一以上的,这样的话就非常容易让大家联想到微量元素就是在生物体内含量万分之一以下的,但这样定义微量元素是错误的,微量元素是指在生物体内含量特别少,但又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那我们如何理解这句话,比如说,在化妆品中一般都含有铅,所以铅这种元素是人体内含量万分之一以下的,但由于不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所以,并不属于微量元素。
第二是建立知识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系统化,比如说,我们在学习免疫的时候,靶细胞就是指被病毒或细菌侵入了的细胞,但如果在选择题中出现这句话就是错的,因为我们在体液调节的时候,把激素作用的细胞也称为靶细胞,所以只说靶细胞就是指被病毒或细菌侵入了的细胞就不够全面了。
例析如何识别生物高考选择题陷阱作者:彭军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2年第18期文/彭军摘要:在生物高考选择题命题的过程中,命题者时常在选择题题干和选项中设置数目不等的陷阱。
由于平时备考疏忽以及临场考试时紧张等因素,有些考生一不留神就会失分较多。
考生要学会在审题过程中抓住题目的关键词仔细推敲,努力识别选择题中所隐藏的陷阱。
关键词:生物高考;陷阱;识别生物高考试题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查,命题者在命制试题的过程中,为了达到考查考生思维的准确性,增加试题难度的目的,经常故布疑阵,有时一道选择题中会设数目不等的陷阱。
“陷阱题”是历年来生物高考难题的重要来源。
本文就以2012年高考生物试题为例来说明如何识别生物高考选择题中常见的陷阱。
陷阱之一:概念混淆和知识点不清命题者常会以字面上比较相近的概念或名词作为基点,利用学生对某些生物学概念的含糊不清和片面的认识来设置陷阱,考查考生对这些概念、名词理解的程度。
考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在审题时对此类概念和名词要分外留心。
例1.(2012年高考江苏卷-19)下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正确的是:()方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内化合物组成和鉴别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记忆与分析能力。
学生容易误选B项或D项。
B项学生容易将糖原误认为是可溶性还原性糖。
糖原是非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的颜色反应,所以B错。
D项学生容易将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概念混淆。
甲基绿染液是用于检测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所以D错误。
参考答案:C陷阱之二:思维定式和凭经验选答案在平时的学习与练习中,学生针对某一类型题目经常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做题时,往往凭经验去获取答案。
但是我们要注意题目的适用条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好解题方法的可逆性、灵活性。
当面对考题时,要对题目的条件和背景细加考察,进而确定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能否在此应用。
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02部分02 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01 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规避9种“对而不全”答题失分点提高答题准度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02部分02 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01 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规避9种“对而不全”答题失分点提高答题准度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02部分02 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01 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规避9种“对而不全”答题失分点提高答题准度学案的全部内容。
突破一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规避9种“对而不全”答题失分点,提高答题准度在高考中遗憾的不是难题做不出来,而是平时会做的题目没做对。
尤其是在主观题方面,学生常因答题要点不全而失分.笔者根据多年的高考阅卷经验,总结出学生常犯的9类“对而不全”答题错因,以警示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多注意答题规范,不再因无谓失分而遗憾。
类型一基础知识记忆残缺[例1] 长期缺碘,成年人会表现出喜热、畏寒等体温偏低现象;少言寡语、反应迟钝及嗜睡等现象.这些现象说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作用是__________。
[错答]促进新陈代谢[错因]记不全甲状腺激素的功能.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主要表现为:①促进细胞代谢;②促进生长发育;③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根据试题所给的成年人的表现症状,可以确定这些现象涉及甲状腺激素的两项功能。
[正答]促进细胞代谢、提高兴奋性[对策]对教材中的一些基本的生物学知识理解和记忆要全面、完整,分散在教材不同地方的同一知识要善于归纳总结。
实用的非选择题命题陷阱及应试通病和应对策略生物高考命题一般都是有陷阱的,试题中有的题难度并不大,往往使一些粗心大意的学生“掉进”了命题人所设的陷阱,如果学生审题时不仔细考虑,就会“上当受骗”,现将常见的陷阱简要剖析下。
一、一空填二问题:填两项才有陷阱考你思维全不全面,有的是两项经常不分开的,如神经和体液调节,竞争和捕食,消费者和分解者,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限制酶和DNA连接酶,[H]和ATP,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有些是题目要求填两项,细心才能发现的。
例1、如图是艾弗里等人做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过程a和b表明,将S型菌的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为型细菌.(2)、过程c培养一段时间后,可从培养基中分离出型菌,为增加该组实验的说服力还可增设一组实验,加入,其他操作相同,培养一段时间后,只分离出R型菌。
(3)、本实验证明(答案:(1)多糖、蛋白质;R型(2)S型和R型;S型DNA 和DNA酶,(3)DNA是遗传物质,多糖和蛋白质不是)此题完全按照课本实验命题,但是很多同学还是失分很多,(2)一空很多同学R型没填,二空丢了S型DNA,(3)中丢了多糖和蛋白质不是。
把自己漏掉的捡回来,你就提高N多分。
策略:写完了停2秒,想想还有没有。
二、顺序不符问题,很多答案要注意顺序的,比如上题(1)多糖、蛋白质写反了就没分。
所以审题是否细心。
三、文字组织问题:1、很多同学平时不注意按课本用词来回答,喜欢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答错或者不精准,比如上题(2)二空S型DNA只填DNA,DNA酶只填酶、有的填DNA分解酶,DNA溶解酶等。
(3)中写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在DNA上,生物由遗传物质控制等,没有课本为基础的发散思维是胡乱的。
策略:平时练习就要规范用课本生物学语言,不要乱用自己语言。
2、回答不到位,如(3)中写成S型菌DNA与R型菌生成S型菌,写的是现象不是结论。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之“陷阱”类题型解题技巧在高中生物学科内选择题部分常常设置“陷阱”以混淆迷惑,因此在答题时,首先需要敏锐洞察题目中涵盖的“陷阱”信息,避免上当。
尤其是对于细菌、等原核生物、病毒类生物或者是植物的根尖细胞等等特殊的生物和细胞而言,应该保持高度注意。
学生应谨记原核生物不具备核膜、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没有生物膜系统,但可能会形成细胞壁。
常见的陷阱设置包括:偷换概念、表述夸张、无中生有、答非所问和逻辑错误等。
【题型1】偷换概念【典例分析1】(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油菜花开陌野黄,清香扑鼻蜂蝶舞。
”菜籽油是主要的食用油之一,秸秆和菜籽饼可作为肥料还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油菜花通过物理、化学信息吸引蜂蝶B.蜜蜂、蝴蝶和油菜之间存在协同进化C.蜂蝶与油菜的种间关系属于互利共生D.秸秆和菜籽饼还田后可提高土壤物种丰富度陷阱提示:将“原始合作”偷换成“互利共生”。
【答案】C【分析】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生物的种间关系有:种间竞争、捕食、原始合作、互利共生、寄生。
【详解】油菜花可以通过花的颜色(物理信息)和香味(化学信息)吸引蜂蝶,A正确;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蜜蜂、蝴蝶和油菜之间存在协同进化,B正确;蜂蝶与油菜的种间关系属于原始合作,C错误;秸秆和菜籽饼可以为土壤中的小动物和微生物提供有机物,故二者还田后可以提高土壤物种丰富度,D正确。
【变式演练1-1】(2023·海南·高考真题)我国航天员乘坐我国自主研发的载人飞船,顺利进入空间实验室,并在太空中安全地生活与工作。
航天服具有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地面的环境。
下列有关航天服及其生命保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清除微量污染,减少航天员相关疾病的发生B.能阻隔太空中各种射线,避免航天员机体细胞发生诱发突变C.能调控航天服内的温度,维持航天员的体温恒定不变D.能控制航天服内的压力,避免航天员的肺由于环境压力变化而发生损伤【答案】C【分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
换兑市暧昧阳光实验学校第3讲3种题的解题技法第3讲3种题的解题技法一、验证性题型特点验证性的目的是“预料之中”的,因此结果和结论只有一种情况。
结果即由所学知识或原理推出的现象。
结论即目的。
如“验证CO2是光用的必需原料”的,结果为对照组叶片遇碘变蓝;组叶片遇碘不变蓝。
结论为CO2是光用的必需原料。
解题技巧1.明确目的——做什么审题时抓关键句:“验证……”,“证明是……还是……”,如验证“硼元素……”2.弄理——为什么这样做析题:为保证的正常进行,如何利用材料,满足条件,如何才能观察到因变量的指标(即现象),如何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设计——怎么做解题:三步曲:分组、对照、观察。
4.结果与结论——怎么样验证性的结果在“预料之中”,是唯一的,注意结论与题目吻合。
为验证适浓度的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泌H+,进而促进细胞伸长,有人设计了如下。
(一)(1)材料与药品:10-5 mol/L的生长素溶液、pH分别为5.0、9.0的缓冲液、黑暗中萌发的小麦种子若干、镊子、刀片、刻度尺、培养皿。
(2)步骤:①材料处理:选择________的黑暗中萌发的小麦种子若干,用镊子取其胚芽鞘并切掉尖端,平均分成3组。
②将平均分组的胚芽鞘放入编号为1、2、3的培养皿中,加量的不同试剂,置于相同且适的温度下培养。
③一时间后________,并进行若干次重复,记录结果。
(3)结果:组别处理方法结果1 10只胚芽鞘+10-5 mol/L的生长素溶液 A2 B 胚芽鞘生长不明显3 10只胚芽鞘+pH为5.0的缓冲液胚芽鞘生长明显(二)(1)步骤①中切除胚芽鞘尖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页眉内容【金版教程】2014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争分夺冠七步走考前必防常见试题“陷阱”新人教版下面是对高考高频考点中常见陷阱的小结,以期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高考答题方略,争取该得的分得到,不该丢的分少丢。
易错点1 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易错分析】不能正确识记常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走出误区】不仅要记住教材中出现的常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如蛋白质(C、H、O、N,有的含S、P)、核酸(C、H、O、N、P)、糖(C、H、O)和脂质(C、H、O,有的含N、P)等,还要理解由这些物质水解或分解的产物的化学元素组成。
另外,还要注意总结一些化合物的特征元素,如Mg、Fe分别是叶绿素、血红蛋白的特征元素,N、P是构成DNA、RNA、ATP的重要元素。
例1. 在高等植物细胞中有两种大量元素,淀粉中不含有,但核酸中含有。
关于这两种元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这两种元素是生物膜、染色体的重要组成元素B.这两种元素是组成ATP分子不可缺少的C.这两种元素是构成蛋白质不可缺少的D.这两种大量元素也是动物生活必需的[解析]淀粉含有C、H、O,核酸含有C、H、O、N、P,故这两种元素是N、P。
N是构成蛋白质不可缺少的,而P不是。
[答案] C易错点2 中心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等主要细胞器的功能【易错分析】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一些特殊问题理解不到位。
【走出误区】(1)具有中心体的不一定都是动物细胞,如果有细胞壁也有中心体应该属于低等植物细胞。
(2)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线粒体;有些细菌(如硝化细菌、蓝藻等)虽然没有线粒体,它们可通过细胞膜上的有氧呼吸酶进行有氧呼吸。
真核细胞不一定都有线粒体;某些厌氧型动物,如蛔虫细胞内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还有一些特化的高等动物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也没有线粒体。
(3)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属于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它的光合作用是在细胞质的一些膜结构上进行的,上面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色素和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