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5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
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
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
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举例:
小红帽高高兴兴地出去了。
(戴着小红帽,被代指这个人)
革命军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用针线代指群众的东西、财物)婉曲: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是借用一些与某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辞格叫婉曲
回环,使语言具有辩证美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用回环修辞格,既反映了激烈竞争的时代特点,又折射出新形势下我国人事制度的改革,同时,也是对每个工薪者的警醒、忠告和鞭策,在内容上,具有辩证关系,加深了读者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实事要办好,好事要办实”运用回环修辞格,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政策的希望和要求,同时也表达了政府的打算和决心。
“我们面前有困难,困难面前有我们。
”上句讲的是客观事实,下句讲的是主观意志。
此句运用回环的修辞格,表达了承认困难的科学态度和战胜困难的无畏精神,因此,比起“见困难就上”的句子,在思想深度和文字美感上又高出了一个档次,具有辩证之美。
“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用回环的形式揭示了“死”和“活”的辩证关系和不同意义;苟且偷生的人虽生犹死;为革命献身的人虽死犹生。
借代的七种类型借代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指的是用另外一种词语来代替原本应该使用的词语,以达到表达的效果。
借代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也可以加深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印象。
本文将介绍七种常见的借代类型,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修辞手法。
一、隐喻借代隐喻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指的是用某种形象的比喻来表达某种事物。
隐喻借代就是在文章中用隐喻来代替原本的词语。
例如,“他是一只骄傲的孔雀”中的“孔雀”就是一种隐喻,用来形容“他”的骄傲。
二、拟人借代拟人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指的是把非人物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性格、行为、感受等,使其具有人的形象。
拟人借代就是用拟人手法来代替原本的词语。
例如,“大地在呼唤雨水”中的“大地”就是用拟人手法来形容地球在渴望雨水。
三、换喻借代换喻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指的是用一个常见的词语来代替一个专业术语或不常见的词语,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
换喻借代就是在文章中用换喻来代替原本的词语。
例如,“人体的血液就像是一条河流,流淌在人体的各个部位”中的“河流”就是用换喻来形容血液的流动。
四、借物借代借物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指的是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来代表一个抽象的概念或情感。
借物借代就是在文章中用借物手法来代替原本的词语。
例如,“他的心像一片湖水,平静而深邃”中的“湖水”就是用借物手法来形容他的心境。
五、借景借代借景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指的是用一个具体的场景来代表一个抽象的概念或情感。
借景借代就是在文章中用借景手法来代替原本的词语。
例如,“雪花飘落,如同银色的蝴蝶舞动在空中”中的“银色的蝴蝶”就是用借景手法来形容雪花的美丽。
六、借代借代借代借代是指在文章中用一个借代来代替另一个借代,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他的心境如同一片乌云,笼罩着整个城市,遮蔽了阳光,让人感到沉闷和压抑”中的“乌云”和“遮蔽阳光”都是用借代来形容他的心境,从而增强了表达的效果。
七、双关借代双关是指在一句话中使用两个或多个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语,以达到表达的效果。
借代和借喻区别的例子(一)借代和借喻的概念•借代:以某一具体事物代表另一事物,通过相似或相关的特征来表达含义。
•借喻:通过比喻的方式,用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事物来暗示另一事物,传达某种隐喻的含义。
借代的例子1.王者之师:代指最强大、最高水平的军队。
借代中的“王者”暗示力量强大,代表了最高水平。
2.黄金:用黄金代指财富、贵重的物品。
因黄金本身价格高昂,代表了财富价值较高的特征。
3.墨水:代指文化、智慧、学问。
由于书写需要墨水,因此墨水暗示了知识、学问的积累和智慧的产生。
借喻的例子1.他是一只雄鹰:比喻某人具有英勇、威武的气质或行为方式。
借喻中的“雄鹰”暗示了勇敢、自信等特征。
2.她是一朵盛开的花朵:比喻某人美丽、纯洁的形象或人格特质。
借喻中的“花朵”暗示了美丽、纯洁等特征。
3.你是我的阳光:比喻某人带给自己快乐、温暖的感受。
借喻中的“阳光”暗示了快乐、温暖等特征。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表达方式不同:借代是以一个具体事物代表另一个事物,而借喻是通过类比的方式来暗示另一事物。
•隐喻含义不同:借代主要通过相似或相关的特征来表达含义,而借喻则是通过暗示的方式传达某种隐喻的含义。
•语义上的差别:借代更直接,符合句子的表面含义;借喻则更加隐晦,需要读者通过比喻的意象来理解隐喻的意义。
通过对借代和借喻的概念、例子及区别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提升我们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欣赏能力。
借代的例子解析1.王者之师:通过将军队比喻为王者,把最强大、最高水平的军队相对应,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军队的优秀之处。
2.黄金:把财富、贵重的物品用黄金来代指,是基于黄金本身具有稀有、珍贵的特性,传达财富价值高的含义。
3.墨水:将文化、智慧、学问用墨水来借代。
这是因为墨水是书写的必需品,所以借代墨水可以暗示知识、学问的积累,以及智慧的产生。
借喻的例子解析1.他是一只雄鹰:通过将某人比喻为雄鹰,暗示他具有英勇、威武的气质或行为方式。
借代的含义和古诗举例借代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指用一个事物代表另一个事物,通过比喻或象征的方式来表达某种含义。
借代在古代诗词中被广泛运用,给作品增添了深远的意境和美感。
下面将通过举例来解释借代的含义,并分析其在古诗中的运用。
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使用具体的形象来暗示抽象的意义。
在古诗中,借代常常用来表达作者对某种情感或景象的感受,使作品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首先,借代可以用来表达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描绘。
例如杜牧的《秋夕》中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一句,将秋夜的景色与画屏、扇子、萤火虫进行借代,形象地描绘出了秋夜的寂静和幽美。
这种借代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秋夜的美景,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借代还可以用来表达作者对人物的赞美和描述。
例如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句,将燕子飞入百姓家进行借代,暗示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种借代使得作品更加富有情感和戏剧性,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意。
此外,在古诗中,借代还常常用来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有“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一句,将戍鼓和雁声进行借代,寄托了作者对边塞士兵和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种借代使得作品更加真实和具有共鸣力,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验。
总之,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使用具体的形象来暗示抽象的意义。
在古诗中,借代被广泛运用于表达作者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等方面的思考和感受。
借代使得作品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蕴含的深意。
在今天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借鉴古人的借代手法,用具体的形象来丰富作品的表达和意境,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借代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借代的定义和作用
2.借代的分类
3.借代的答题格式
4.借代的应用示例
正文
一、借代的定义和作用
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指的是借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来出现。
它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事物,而是通过与该事物密切相关的其他事物来暗示或代替。
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含蓄、生动和富有韵味。
二、借代的分类
借代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人物借代:用一个人的某个特征或身份来代替这个人,如用“皇冠”代指“皇帝”。
2.事物借代:用一个事物的一部分或特征来代替该事物,如用“狼烟”代指“战争”。
3.地点借代:用地点的一部分或特征来代替该地点,如用“故宫”代指“北京”。
4.时间借代:用一个时间段的一部分或特征来代替该时间段,如用“战国”代指“古代”。
三、借代的答题格式
在回答关于借代的问题时,通常需要按照以下格式进行:
1.确定借代的类型:根据上述的分类,判断出借代属于哪一种类型。
2.分析被借代的事物:找出借代所代替的事物,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3.分析借代的作用:阐述借代在句子或文章中的作用,如使语言更生动、更含蓄等。
四、借代的应用示例
例如,在句子“狼烟四起”中,借代“狼烟”代替了“战争”,形象地描绘出战争的残酷和紧张。
在这个句子中,借代的作用是使语言更生动、更富有表现力。
总的来说,借代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借代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借代是文学表达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手法。
借代指的是用另一种语言或概念来承载本来要表达的意思,从而达到一种表达的效果。
一般来说,借代是一种抽象的表达,它也有许多不同的用法和方法,用来表达更多的意义。
借代的作用主要是把东西化繁为简,用一句话来表达一种全新的意义。
借代的核心就是把一个概念或物体转换成另一个概念或物体,从而表达更多重要的意思。
它能够把一种更加抽象的概念赋予实物,用一个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晦涩难解的概念,也能表达一种更加精妙的意境。
另外,借代还可以用来表达一种比喻的概念,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一种复杂的概念,从而让文字更加生动而贴切。
例如,经典的“天马行空”,就可以用来表达一种灵动的精神状态,而不需要长篇大论。
同样,“佳人如玉”,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美貌,而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形容。
另外,借代还可以用来表达一种抽象的感情,比如心痛,无助,无奈,都可以用“雨”这一概念来表达,从而表达出更多的感受。
而这种表达法也可以让读者们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感受这种感情,而不是用枯燥的文字来描述。
总之,借代的作用及表达效果十分强大,它能让文字更加生动,也能把抽象的概念表达得更加清晰,甚至可以把一种抽象的感情展现的更加感人。
而文学的表达,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把文字诠释得更加
有力,从而让文字活起来,对读者产生强烈的影响。
借代的七种类型借代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指的是用一个词来代替另一个词,从而达到修辞的目的。
借代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意思。
在实际写作中,借代是非常常见的修辞手法。
下面将介绍借代的七种类型,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一、指代借代指代借代是用代词、名词、形容词等来代替前文中提到的事物或人物。
这种借代方式能够减少重复,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
例如:原句:小明买了一本英语书,这本英语书很有用。
改写后:小明买了一本英语书,它很有用。
二、词类借代词类借代是指用不同的词类来代替原词,从而达到修辞效果。
例如:原句:他的笑容很温暖。
改写后:他笑得很温暖。
三、隐喻借代隐喻借代是指用具有隐喻意义的词语来代替原词,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例如:原句:他的眼睛很亮。
改写后:他的眼睛是星星点点的。
四、拟人化借代拟人化借代是指用拟人化的方式来代替原词,使其具有人类的特征和行为。
例如:原句:风吹得树叶簌簌作响。
改写后:风在树叶中游走,发出簌簌声响。
五、比喻借代比喻借代是指用具有比喻意义的词来代替原词,从而使文章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原句:他的声音很低沉。
改写后:他的声音像是深夜里的虫鸣。
六、借代重复借代重复是指在文章中多次使用同一词语,从而达到强调和突出的效果。
例如:原句:他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坚持。
改写后:他一直在努力,坚持不懈。
七、借代对比借代对比是指用对比的方式来代替原词,从而使文笔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原句:他的脸色很差。
改写后:他的脸色像是被晒黑了一样。
总之,借代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不同的借代方式可以用于不同的文章类型和场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
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借代的例子什么是借代借代(Metonymy),又称假借,是修辞手法的一种,通过用某一事物代表与之有关或具有关联的另一事物,来表达思想或感情的表达方式。
借代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中,也常在口语中使用,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增强表达的效果。
借代的作用借代一般用于让读者或听者通过联想或推理,从一个事物推断出另一个事物,或者从一个事物的某个特质得出对整体的认知。
借代在修辞手法中起到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1.简洁表达:借代可以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来代替更抽象、复杂的概念,使表达更加简洁明了。
2.形象生动:借代通过具体的形象来代表抽象的概念,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3.表达隐喻:借代常和隐喻同时使用,通过一个具体的事物,暗示出另一个抽象的含义,增强表达的深度和效果。
借代的例子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借代的例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借代的作用和应用。
地名借代例1:「华尔街」代表金融界这里的华尔街是指美国纽约华尔街,作为金融中心的代表,借代了金融界的意义。
这样的借代常用于描述投资、股市等与金融相关的情况。
具体物体借代例2:「一杯红茶」代表品质生活这里的一杯红茶通过代表品质生活的意义,表达出对悠闲、舒适生活的向往。
在这种借代中,红茶作为象征物,概括了更全面的意义。
不同程度借代例3:「一滴水」代表大海的广阔这里的一滴水代表大海的广阔,通过一个微小的数量,借代了更大、更辽阔的概念。
在表达中,通过这种借代可以使得描述更加夸张、生动。
功能代指例4:「拳头」代表力量这里的拳头代表力量的意义,通过拳头这个具体的物体,暗示了力量的概念。
这种借代常用于描述体育比赛、斗争等情况。
部分代表整体例5:「白领」代表职场人士这里的白领代表职场人士的意义,通过一个部分代表整体,使得表达更加准确。
这种借代在描写职场、工作等情况时常用。
结语借代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用一个事物代表与之有关或具有关联的另一事物,来增加表达的效果。
在文学作品、口语或其他形式的素材中,我们经常能见到借代的身影。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借喻和借代的区分一、侧重点不同1、借喻侧重表达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
如: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现代鲁迅《家乡》〕侧重说明"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与"厚障壁'之间有"深、厚,隔开两事物,使两事物产生界限'的相似性,是借喻。
2、借代则侧重说明本体和借体之间的相关性。
如: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现代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侧重说明"现洋钱'与"袁世凯'的相关性〔"袁世凯'是"洋钱'的标识〕,是借代。
二、作用不同1、借喻的作用是使本体形象化。
2、借代的作用是给本体换个名称。
三、修辞手法不同1、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
使用时,必需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
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状况,使句子更形象具体。
2、借喻是比方的一种。
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借喻和借代的区分中国词语由来已久,不同的词语都有不同意思,有时候明明读音相同或写法相同的两个词语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意思。
有的时候也有那种意思相同,可互相使用的词语,但有些词语却是各种方面都不相同,比方借代和借喻这两个词。
借代,意思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借代多数借代词为名词。
借喻是比方的一种,直接借比方的事物来代替被比方的事物,被比方的事物和比方词都不出现。
两个词的相同之处是都是用乙事物来比方甲事物,二者有很大的相似性。
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分是用在语句中的相关性和相似性,比方:1、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
借代:即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代替的人或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人或事物叫借体,借体的基础是人或事物间的相关性,其特点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借体。
根据本体和借体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类:
如:
不知道是听信了他的话呢,还是自个看不上眼,老王太太离开玉石眼了。
——周立波《暴风骤雨》(“玉石眼”是一种马的特征)
红领巾正在做广播操。
(“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大耳儿最叵信。
——《后汉书·吕布传》(用形貌特征代替人,刘备耳朵特大,故吕布称他“大耳儿”)
马良字季常……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良眉中有白毛,故乡里称他“白眉”)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杜甫《赠韦左丞》(以服饰代人,“纨绔”是富贵子弟的服装,代替富贵子弟,“儒冠”文人的打扮,代替文人)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粉黛”是女子的化妆品,代替女子)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孟子·梁惠王上》(以特点代物,“肥甘”是上等食品的特点,代替上等食品,“轻暖”是高级衣服的特点,代替高级衣服)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绿”是叶的颜色,“红”是花的色彩,代替叶和花)
工具或材料(事物的原料、动作的凭借)代本体,如:
日夜的辩论,剧烈的争吵。
行动胜于语言,拳头代替舌头。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拳头”是武斗的工具,“舌头”是言辞说服的工具,这是以工具代本体)
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节的情形,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地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
——鲁迅《头发的故事》(“洋布”代替国民党的“国旗”,这一材料代本体,表达出了强烈的厌恶情绪)
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孟子·滕文公上》(“铁”代铁制农具)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貂”代貂皮大衣)
雍母弟徽,字子徽,少游学,有唇吻,孙权统事,闻徽有辩才,召署主簿。
——《三国志·吴书·顾雍传注》(说话需用“唇吻”,故用来代口才)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白居易《望月有感》(“干戈”是战争的工具,用来代战争)
如:
四十多年的炮火硝烟,练就他一双锐利的眼睛。
——柯岩《我的爷爷》(“锐利的眼睛”代替敏锐的洞察力)
当然,要把家庭带来的各种各样的习惯统一到领章帽徽下面来,要把平均年龄二十岁的一群女孩子的心收拢起来,是要有一个过程的。
——徐怀中《西线轶事》(“领章帽徽”代替军容风纪,具体代抽象,表达生动、形象)
如: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抽象的“正义”代替了坚持正义的人们)
我想,中国最不值钱的是工人的体力了,其次是咱们的所谓文章,只有伶俐最值钱。
——鲁迅《并非闲话(三)》(“伶俐”代替走狗的献媚,政客的钻营之类的勾当,这类借代,表达精炼、含蓄)
如:
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的时候所读的“子曰诗云”,背不上半句了。
——鲁迅《一件小事》(借“子曰诗云”,代替四书五经之类的儒家经典,这是部分代整体)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帆”是船的一部分,用以代船)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杨恽《报孙会宗书》(“轮”是车的一部分,用以代车)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范仲淹《岳阳楼记》(“鳞”是鱼的一部分,用以代鱼)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用“中国人”,代替中国人中的一部分,指反动军阀、政客及其爪牙们,这是整体代部分)
即用特例为借体,来代替同一范畴或同一类型的一般事物,如: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第二个“李公朴”,代替一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的人们)
……可我……小金呀,原谅我吧,我不会是永远都不称职的指导员,更不会成为“王连举”。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王连举”代替叛徒)
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李白《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龙泉”本是宝剑名,此处泛指一般的剑)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杜甫《后出塞》(“霍嫖姚”即汉代名将霍去病,此处泛指威猛有韬略的将领)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月四日风雨大作》(“轮台”本是县名,此处泛指边疆荒远之地)
如:
我们就把这一百多斤交给共产主义了。
——浩然《艳阳天》(“一百多斤”代替自己的身体及生命)
从今天起,他的八斤半就在脖子上不稳定了。
——姚雪垠《李自成》(“八斤半”代替脑袋,这类借代表达新颖,幽默风趣)
如:
山上是咬着牙挨着,山下也是扎紧了腰带过日子呢。
无论如何也得把粮食送上去。
——王愿坚《粮食的故事》(“山上”代替山上的同志,“山下”代替山下的同志)
你不是练过少林寺吗?怎么趴下来了。
——王兆军《盲流世家》(“少林寺”代替少林拳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论语·颜渊》(“四海之内”指天下的人)
缥囊纪庆。
——《洛阳伽蓝记·城西》(“缥囊”本指盛书的袋子,用以代书)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杜甫《客至》(“杯”是盛酒的,用以代酒)
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司马迁《报任安书》(官名代人,周勃封绛侯)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杜甫《丽人行》(杨国忠官为丞相)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琵琶行》(白居易为江州司马)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
——《世说新语·自新》(地名代人,陆机做平原内史,陆运做清河内史)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杜甫《哀江头》(杜甫曾在少陵居住)
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司马光《赤壁之战》(刘备做豫州刺史)
即用让人或事物姓“某”这种形式,来代替本体,用来说明本体事物的特点、性质、归属等,如:
某些报告文学,姓“文”,不姓“新”。
——傅溪鹏《引人关切的问题》(“文”代替“文学性”,“新”代替“新闻性”,这种借体是从本体中选择出来的最有代表性的字眼)
汗珠子落地,摔八瓣,瓣瓣都姓“拼”。
——何玉琐《大潮滚滚》(一个“拼”字,代替了人们大干四化的拼搏精神,“拼”字是从本体中提炼出的精华。
这类借代,简洁凝练,往往能一字传神)
即用某人的特殊经历中有关的事物名称来代替某人,如:
“陈三脚”……他曾经三脚踢死过一头狼,把大脚趾踢折了。
——郑万隆《老棒子酒店》(借体“陈三脚”因此人曾三脚踢死一头狼而来,这一替代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给人以深刻印象)
咱们村啊,可大变样了!“十八坯”买了拖拉机,成了运输专业户,“八碗面”也开了饭店,当上大经理啦!——向东《心事》(借体“十八坯”是因此人年轻时力大过人,曾和弟弟一次抬过十八块土坯这件事而来;“八碗面”是因此人曾因无钱设宴而用八碗面来招待亲家,而最后并喝下八碗面汤这一“光荣”历史而来,这两个借体,可以给人许多联想,增添了语言的感染力)
借代运用得好,可以突出人和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引起读者联想,使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还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练,语言富有变化,幽默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