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排血量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12
心排血量的计算公式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是指心脏每分钟向体循环中泵送的血液量,它是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心排血量的计算公式是体表面积(BSA)乘以心脏每搏输出量(SV),即CO = BSA × SV。
在临床实践中,计算心排血量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脏功能,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本文将从心排血量的定义、计算公式、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心排血量的定义。
心排血量是指心脏每分钟向体循环中泵送的血液量,通常以升/分钟(L/min)为单位。
它反映了心脏泵血功能的强弱,是评价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心排血量约为4-8升/分钟,这个范围可以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体位、运动状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二、心排血量的计算公式。
心排血量的计算公式是体表面积(BSA)乘以心脏每搏输出量(SV),即CO = BSA × SV。
体表面积是一个人体表面的大小的指标,它可以根据身高和体重来计算,常用的计算公式有Mosteller公式、Du Bois公式等。
心脏每搏输出量是指心脏每次收缩时向体循环中泵送的血液量,它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手段来测量。
三、影响心排血量的因素。
1. 心率,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它直接影响心排血量。
心率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心排血量的大小。
2. 前负荷,前负荷是指心脏收缩前室内的充盈压力,它受到静脉回流和心房收缩的影响。
前负荷的增加会导致心排血量增加,而前负荷的减少则会导致心排血量减少。
3. 后负荷,后负荷是指心脏收缩后需要克服的阻力,它受到外周血管阻力的影响。
后负荷的增加会导致心排血量减少,而后负荷的减少则会导致心排血量增加。
4. 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大小,从而影响心排血量。
5. 血容量,体液的增加或减少都会影响心排血量的大小,因为它直接影响了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大小。
四、临床意义。
心排血量的测定对于临床有着重要的意义。
心输出量测定和血液动力学报告血流动力学是血液在循环系统中运动的物理学,通过对作用力、流量和容积三方面因素的分析,观察并研究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运动情况。
血流动力学监测应用于临床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
可以说,从根据血压来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变化就已经开始了应用血流动力学的原理对病情的变化进行监测。
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危重患者的存活时间也逐渐延长。
对于这些危重患者的临床评估,越来越需要定量的、可在短时间内重复的监测方法。
1929年,一位名叫Forssman的住院医师对着镜子经自己的左肘前静脉插入导管,测量右心房压力。
之后,右心导管的技术逐步发展。
临床上开展了中心静脉压力及心内压力的测定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的测定。
应用Fick法测量心输出量也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在血流动力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应用热稀释法测量心输出量的肺动脉漂浮导管(Swan-Ganzcatheter)的出现,从而使得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加系统化和具有对治疗的反馈指导性。
一般血流动力学监测分为无创伤性和有创伤性两大类:无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指应用对机体没有机械损害的方法而获得的各种心血管功能的参数,使用安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包括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经胸电阻抗法(TEB)、CO2部分重吸收法监测(NICO)、USCOM(连续多普勒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仪)。
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指经体表插入各种导管或探头到心腔或血管腔内,而直接测定心血管功能参数的监测方法,该方法能够获得较为全面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利于深入和全面地了解病情,尤其适用于危重患者的诊治,其缺点为对机体有一定伤害性,操作不当会引起并发症。
包括:有创动脉压力监测(ABP)、中心静脉压监测(CVP)、肺动脉漂浮导管(PAC)、持续心排监测(PiCCO)、经食道超声(TEE)。
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有创动脉压力监测(ABP)、中心静脉压监测(CVP),临床上易于操作,方便,应用最广。
连续心排血量测定
王忠懋
【期刊名称】《海军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8(000)001
【摘要】心排血量(CO)测定是反映整个循环系统状况,包括心脏机械功能和了解前、后负荷,心率、心肌收缩力等,并可由此计算出各种血流动力学指标,估计病人的预后,指导心血管系统的各种治疗。
Fick 原理的温度稀释法已公认为经典的 CO 测定的方法,近来采用加温作为指示剂,同时解决了一系列技术上问题,成为连续心排血量测定(CCO)技术,随之,又加入光导纤维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
(SvO<sub>2</sub>),使其对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更加完善。
【总页数】3页(P4-6)
【作者】王忠懋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四二一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0.4
【相关文献】
1.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手术中连续与单次测定心排血量的对比观察 [J], 张铁铮;李林;刘晓江;孙莹杰;宋丹丹;王辉山
2.经食管多谱勒连续心排血量测定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J], 何绍旋;胥建党;张芝芳;钟剑平
3.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手术中连续与单次测定心排血量的对比观察 [J], 张铁
铮;李林;刘晓江;孙莹杰;宋丹丹;王辉山
4.部分CO_2重吸入与经食管超声测定的连续心排血量相关性比较 [J], 毕素萍;米卫东;张宏;李文广;孙立
5.比较超声心排血量监测(USCOM)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测定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 [J], 孙杰;王园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排血量名词解释心排血量是指心脏每分钟向全身输送的血液量,它反映了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代谢情况,也是评价心血管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从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测量手段和临床意义等方面解释心排血量。
一、定义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是指心脏每分钟泵出的血液量,通常用文献中所表示的公式来表示:CO=HR×SV。
其中,HR为心率,即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SV为每搏输出量,即每次心脏舒缩时排出的血液量。
心排血量的单位为升/分钟。
二、计算方法1. 热稀释法热稀释法是一种经典的测量心排血量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人体内注射的热水和监测到的体温变化来计算出血液的流量。
具体操作时,通过导管插入肺动脉和经食管超声探头监测食管温度,然后注入温度略高于体温的saline,通过测量体温变化和 saline 浓度来计算出心排血量。
2. 床旁监测法床旁监测法是通过多参数监测仪器,如多参数监视仪、心脏超声仪等测量心排血量。
其中,多参数监视仪能够测量心率、血压、动脉氧饱和度、心电图和尿量等指标;而心脏超声仪则可以通过监测心脏的运动情况,来计算心排血量。
三、影响因素心排血量除了受心率和每搏输出量的影响外,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 饮食因素饮食中的营养物质会影响心脏的代谢和功能,从而对心排血量产生影响。
如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会有助于心脏的健康和稳定运转,从而提高心排血量。
2. 运动因素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弹性,从而提高心排血量。
但过度的运动会使心脏负荷加重,导致心排血量下降。
3. 代谢因素某些药物和疾病会影响心脏的代谢,从而影响心排血量。
如贫血、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以及铁剂、利尿剂、抗心律失常药等药物的使用,会对心排血量产生影响。
四、测量手段心排血量的测量手段主要有无创测量和有创测量两种方法。
1. 无创测量无创测量是指通过非侵入性的方法来测量心排血量,常用的方法包括心脏超声、外周动脉压力波形分析等。
心输出量(CO)是反映心脏功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存在大出血可能的手术、血管手术及伴有心室功能降低和瓣膜病变的患者,准确测定心输出量及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利于及时反映心血管系统状态并指导治疗.肺动脉插管监测技术在1970年引入临床后,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可为那些高死亡风险的患者实施外科手术和临床麻醉.肺动脉漂浮导管以热稀释法测定心输出量是临床判断心功能最准确的方法,但由于费用昂贵,操作复杂并可引起一些严重并发症,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研究无创心输出量监测方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件的进一步发展,生物阻抗、多普勒超声、部分二氧化碳重复吸入等无(微)创心输出量测定法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临床床边患者心输出量检测技术原理分析及进展(摘)2009年07月27日星期一 09:32 P.M./view_article.php?id=420随着危重医学学科的发展,作为血流动力学重要指标的心输出量(CO),目前临床监测越来越多,特别是对危重患者的抢救起到重要作用。
各种方式的检测技术也逐步成熟,就相关技术原理,检测方法和进展本文进行了综合分析和阐述。
1 检测方法分类和进展1.1 分类心输出量(CO)也称心排量,目前有多种检测方法和操作形式,从临床操作上可分为有创,无创和微创三种。
从检测技术上分为热稀释法,多普勒超声学检测,核素心血池显像,胸腔阻抗法,Fick法,染色剂稀释法,部分重复呼吸法。
检测方法上还可以分为直接、间接、连续和非连续测量,各种方法以下进行介绍和分析。
有创检测同样有连续和非连续监测二种,通过Swan-Ganz导管的热稀释法,Fick 法和染色剂稀释法属于有创方法;微创检测形式有经食道多普勒超声学检测和不通过Swan-Ganz导管的热稀释法;无创检测核素心血池显像,胸腔阻抗法和部分重复呼吸法。
1.2 进展测量心输出量的动脉脉搏轮廓法最初是由Otto Frank在1899年提出。
此后,建立了各种推算每次心脏搏动时射出血量的血压轮廓公式。
经外周动脉的心排量监测技术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是每分钟单侧心室泵出的血量,通过测量心排量可以了解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血液灌注情况,计算出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反映心脏功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对于重症监护的患者而言,监测CO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肺动脉漂浮导管热稀释法(PCA-TD)是被国际公认为临床测定心输出量的“金标准”。
但经肺动脉置管存在创伤大,置入危险性和难度高,导管相关性感染较多,留置时间短等问题,限制其在临床的应用。
另一种为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即PICCO 仪,相对传统肺动脉置管具有创伤较小,但仍需同时建立中心静脉导管和经股动脉穿刺动脉导管,并且需要通过热稀释法进行校正,操作相对简单的PICCO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然而,随着应用的逐渐推广,这些有创性操作技术的弊端也开始暴露,如操作复杂、设备要求高、费用昂贵、各种穿刺并发症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等,使其实用性下降。
经外周动脉的心排量监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动脉压心排量监测技术,通过对外周动脉压力波形的分析和计算,准确测得患者各项重要且实用的心排量参数。
该技术与传统有创心排量监测技术相比,创伤极小,技术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可由护士独立操作完成。
在PulsioFlex监护仪上输入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快速确认压力波形,并调零,即可启动监测。
该技术的禁忌症包括:正在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的患者、存在严重心律失常、压力曲线过高或过低的患者、服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严重休克状态的患者。
物品准备动脉穿刺套针、ProAQT传感器PV8810、压力传感器/换能器、肝素钠注射液、生理盐水、输液加压袋、PulsioFlex监护仪。
患者准备告知患者或家属进行心排量监测的目的和意义,需要先行动脉穿刺置管,取得患者配合,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感。
评估患者皮肤情况:穿刺部位皮肤有无感染、溃疡、疤痕、硬结等。
评估是否存在前述禁忌症。
心排血量名词解释心排血量指的是心脏每分钟将血液从心脏泵出的量,通常以单位时间内泵出的毫升数表示。
心排血量是评估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心脏泵血能力的大小和质量。
心排血量的计算公式为:心排血量 = 心脏每搏血量 ×心跳频率。
其中,心脏每搏血量是指每次心脏收缩时泵出的血液量,通常以单位时间内泵出的毫升数表示。
心跳频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一般以次/分钟或bpm(beats per minute)表示。
心脏每搏血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心脏本身的收缩力、心脏肌肉的弹性、心脏前后负荷的调控等。
心脏收缩力的大小主要由心肌的兴奋性、充盈性和收缩力的调控机制决定。
而心脏的前后负荷则是指心脏在泵血时所需克服的阻力。
前负荷是指心脏收缩前所接受的充盈压力,与心脏充盈程度有关;后负荷是指心脏在收缩时所需克服的阻力,主要由外周血管的阻力决定。
心脏泵血能力越强,心排血量越大。
正常成年人的心排血量通常在4-8L/分钟之间。
在运动、应激、剧烈运动和心脏疾病等情况下,心排血量可能会增加。
例如,在运动时,身体的需氧量增加,为了满足组织器官的氧需求,心脏需要增加泵血量。
而在心衰等疾病状态下,心脏收缩力减弱,泵血量降低,导致心排血量减少。
心排血量的变化与人体的代谢需求密切相关。
血液通过心脏流动时,会传递给全身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以供组织器官使用,并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运送回肺和肾脏进行处理。
心排血量的变化反映了心脏对氧需求和代谢需求的适应能力。
当心脏泵血能力增加时,可以满足全身的代谢需求,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但当心排血量减少时,会导致组织器官的氧供减少,产生疲劳、气短、胸闷等不适症状。
总之,心排血量是心脏泵血能力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心脏功能的好坏。
通过对心排血量的评价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断心脏疾病,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排血量计算公式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是指单位时间内心脏泵出的血液量,通常以每分钟波动的单位表示(L/min)。
心排血量的计算公式是:心排血量=心率× 每搏血量。
其中,心率(heart rate)是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而每搏血量(stroke volume)则是指每次心脏搏动时泵出的血液量。
心率的计算通常通过测量脉搏来获取。
脉搏是由每次心脏搏动引起的血液搏动所产生的动脉搏动。
通常情况下,人体的正常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钟。
心率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心脏自身的调节、体温、体位、情绪状态等。
每搏血量的计算则是通过测量左室收缩时泵出的血液量来获取。
这可以通过心脏超声检查、热稀释法、生物阻抗法等方法来测量。
每搏血量的平均值通常在60-100毫升之间,但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有所变动。
心排血量的计算对于评估心脏功能的状态至关重要。
当心率或每搏血量发生变化时,心排血量也会相应改变。
例如,在运动或应激反应中,心率会增加以增加身体对血液供应的需求。
同样地,每搏血量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储备心率、心肌收缩力等。
通过计算心排血量,可以判断心脏是否能够满足身体的需求,对循环系统的功能进行评估。
心排血量计算公式的重要性超过了公式本身。
它涉及到心脏的各个方面,例如心脏自身的节律、心肌的收缩力、心脏的前负荷和后负荷等。
当心排血量时,这些方面都需要被考虑在内。
因此,公式只是计算心排血量的一种方式,而且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变量。
心脏的其他因素也必须被纳入计算中。
总之,心排血量计算公式是评估心脏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可以通过心率和每搏血量的乘积来计算。
然而,心排血量的计算要考虑到更广泛的因素,包括心脏自身的调节、心肌收缩力等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评估心脏功能的状态。
常用血流动力学测定参数心排血量(CO)5~6L/min 中心静脉压(CVP)5~12 cmH2O射血分数(EF)>0.50 心脏排血指数(CI) 2.5~4.5L/(min*m2)左房压(LAP)5~14mmHg 左室舒张末容量(LVEDV)70ml/m2左室每搏功指数(LVSWI)51~61gm/m2 肺动脉舒张压(PADP)5~14mmHg肺动脉收缩15~30 mmHg 肺动脉楔压(PAWP)5~14mmHg肺毛细血管楔压(PASP)压(PCWP)5~14mmHg 左室每搏功指数(RVSWI)8~12gm/m2血气分析各参数正常值血浆酸碱度PH 7.4+-0.05血氧饱和度SO2 SaO2(动脉血) 0.9~1.0 SvO2(静脉血)0.64~0.88动脉血氧分压PaO2 80~100 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 成人男性35~48 mmHg,女性32~45 mmHg 儿童27~41 mmHg 二氧化碳总量TCO2 成人2.3~31mmol/L 儿童20~28 mmol/L标准碳酸氢盐SB 成人25+-3 mmol/L,儿童21+-25 mmol/L缓冲碱BB 45~55 mmol/L 碱剩余BE 成人-3~+-3 mmol/L 儿童-4~+-2 mmol/L心外科常用药物剂量及用法参考表抗生素药名参考剂量用法青霉素钠轻症3~5万u/(kg*d),分2~3次静脉或肌肉注射青霉素钾重症20~40万u/(kg*d),分2~3次力百丁成人0.625~1.0g,2次/d 口服儿童80mg/(kg*次)3次/d羟氨苄青霉素50~100mg/(kg*d),分3~4次/d 口服头孢氨苄(先锋霉素IV)成人0.25~0.5g/次,3~4次/d 口服儿童25~50mg/(kg*d),分3~4次头孢拉定成人1~2g/d,分3~4次口服2~4g/d,分3~4次静脉滴注头孢克洛成人0.25g/次,3~4次/d 口服儿童20~40mg/(kg*d),分3次头孢曲松成人1~2g/d,1次/d 静脉滴注儿童20~80 mg/(kg*d),1次/d头孢他定成人1~ 2g/d,分2~3次静脉滴注儿童30~100mg/(kg*d),分2~3次3代,对绿脓杆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口服不吸收,体内不代谢,主要以原形从尿中排泄。
不良反应:小剂量对肝、肾、造血系统毒性极小,大剂量可偶见血清转氨酶、尿素氮等暂时上升,局部反应为肌注部位疼痛,静注过快可致静脉炎等。
头孢吡扝成人1~2g/d,分2次静脉滴注儿童30~50 mg/(kg*次),3次/d庆大霉素成人80mg/次,2~3次/d 口服儿童10~15mg/(kg*d),分3次口服2~5 mg/(kg*d),分3次静脉滴注成人或儿童每日3~5mg/kg,分1~2次肌注或静滴血药浓度高峰在0.5~1h到达,半衰期约2小时,肾功能不全者要减量。
不良反应:1、发生率较多的有听力减退、耳鸣或耳部饱满感(耳毒性);2、血尿,排尿次数显著减少或尿量减少;3、食欲减退、极度口渴(肾毒性);4、步履不稳,眩晕(影响前庭);5、发生率较低者有呼吸困难、哮喘,极度软弱无力;6、过敏。
禁忌症:过敏的,肾功能严重不良或听力严重下降的病人不宜选用。
奈替米星成人100mg/次,2次/d 静脉滴注儿童6~7.5mg/(kg*d),分2~3次红霉素成人1~2g/d,分3次口服儿童20~40mg/(kg*d),分2~3次静脉滴注罗红霉素成人150mg/次,2次/d 口服儿童2.5~5 mg/(kg*次),2次/d克拉霉素成人250mg,2次/d 口服儿童7.5 mg/(kg*次),2次/d万古霉素成人1g/次,2次/d 静脉滴注儿童40mg/(kg*d),分2次亚胺培南-西司他停(泰能)成人1~2g/d,分2~3次静脉滴注儿童15mg/(kg*次),4次/天诺氟沙星成人100mg,3次/d 口服儿童8~16mg,3次/d环丙氟哌酸成人0.2g/次,2次/d 口服儿童酌减静脉滴注氟康唑成人200~400mg/d 静脉滴注儿童1~6mg/(kg*d)抗心律失常药普鲁卡因胺成人50~200mg 静脉注射小儿14mg/(kg*次)成人0.25~0.5/次,4~6次/d 口服奎尼丁成人0.1g/次口服小儿2~6mg/(kg*次)利多卡因成人0.5~2mg/kg 静脉注射小儿1~2mg/(kg*次)对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作用时间短暂,无蓄积性,并不抑制心肌收缩力,治疗量下血压不降。
主要用于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早搏。
不良反应:可见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可诱发恶性高热,抑制免疫功能,注射部位肌肉有炎症改变。
禁忌症:过敏的,II/III 度房室传导阻滞、有癫痫大发作史者、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休克病人;禁用于神经阻滞或椎管内注射。
丙吡胺成人100~200mg/次,4次/d 静脉注射小儿3~6mg/(kg*次) 3~4次/d 口服美西律(慢心率)成人2~2.5mg/(kg*次) 静脉注射小儿100~250mg/次成人50~200mg/次q6~8h 口服替罗帕酮(心律平)成人1~1.5mg/(kg*次) 静脉注射小儿2~3 mg/(kg*次)成人150mg/次,3次/d 口服胺碘酮成人200mg/次,3次/d 口服小儿2.5~5 mg/(kg*次) 静脉滴注成人75~150mg/次能较明显的抑制复极过程,延长动作电位时间和有效不应期,对心房肌、心室肌、浦肯野纤维的作用较其他各类抗心律失常药为强。
能降低窦房结和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减慢二者的传导速度,适用于各类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腹胀、便秘。
2、角膜色素沉着发生的约20%~90%,偶见皮肤色素沉着、光敏感。
3、长期服用影响甲状腺功能。
4、可引起肺浸润病变,形成肺纤维化。
5、可影响肝功能,引起药物性肝炎。
禁忌症: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心动过缓及碘过敏者禁用,甲状腺功能紊乱者慎用。
维拉帕米(异搏定)成人5~10mg 静脉滴注小儿1~2 mg/(kg*次)成人40~80mg/次,3次/d 口服艾司洛尔成人10~20mg 静脉注射普奈洛尔(心得安)成人1~3mg 静脉滴注小儿0.5~1 mg/(kg*次)三磷酸腺苷(A TP)成人5~10mg 静脉注射西地兰成人0.2~0.4mg 静脉注射小儿0.02~0.04 mg/(kg*次)去氧肾上腺素成人10~200ug 静脉注射儿童1ug/kg异丙肾上腺素成人1~3 ug/min 静脉注射阿托品成人0.5~2mg 静脉注射儿童0.02~0.05 mg/(kg*次)正性肌力药及血管活性药洋地黄毒苷成人0.05~0.2mg/次口服地高辛成人0.25~0.5mg/次静脉注射儿童8~30ug/(kg*d) 口服适用于中度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和维持。
口服1~2h生效,峰浓度4~8h。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2、神经系统,头痛、乏力、抑郁、黄视、绿视、视力模糊;3、心脏反应,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以室早和各型传导阻滞多见;4、极个别可出现皮疹、紫癜、血小板减少,男性乳房发育。
禁忌症:显著心动过缓、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预激综合症出现心房颤动、扑动、心绞痛频繁发作者。
西地兰成人0.2~0.4mg 静脉注射儿童0.02~0.04mg/kg是一种速效强心苷,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室上性心律紊乱等。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痛、心动过缓等。
禁忌症:1、II~III度房室传导阻滞;2、室性心动过缓,心室扑动;3、洋地黄治疗引起的心室兴奋性过高;4、预激综合症钙剂(氯化钙、葡萄糖酸钙)5~10mg/kg 静脉注射多巴胺0.5~10ug/(kg*min) 静脉滴注是一种神经递质,具有B受体激动和受体激动作用,还可兴奋肾、肠系膜和冠状动脉、脑动脉的多巴胺受体。
小剂量(0.5~2ug/kg/min)主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使肠系膜及肾血管扩张,改善肾功能。
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抑制醛固酮的分泌以及对肾血流的直接作用来实现。
小到中剂量(2~10ug/kg/min)直接兴奋B1受体,间接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加心肌收缩力,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心率稍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冠脉、心肌耗氧改善。
大剂量()10ug/kg/min)a受体兴奋,外周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
不良反应:1、常见胸痛、呼吸困难、心律不齐、乏力;2、长期大剂量使用者可出现手足疼痛或手足发冷,外周血管长期收缩可致局部坏死。
禁忌症:嗜鉻细胞瘤、闭塞性血管病、冻伤、糖尿病性动脉内膜炎禁忌。
多巴酚丁胺2~10 ug/(kg*min) 静脉滴注肾上腺素0.05~10ug/(kg*min) 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1~4 ug/(kg*min) 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0.05~10ug/(kg*min) 静脉滴注去样肾上腺素50~200ug 静脉注射米力农0.3~0.7ug/(kg*min) 静脉滴注硝酸甘油0.3~0.6mg 舌下0.1~7ug/(kg*min) 静脉滴注硝普钠0.5~5ug/(kg*min) 静脉滴注一种强效三磷酸腺苷(ATP)10~20mg 静脉注射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5~20mg/次,3~4次/d 口服能有效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故可用于肺阻塞性疾病治疗,用于冠心病长期治疗和预防各型心绞痛发作和慢性心力衰竭治疗。
不良反应:头痛、面部潮红、恶心、眩晕、出汗甚至虚脱等,偶有皮疹,甚至剥脱性皮炎,酒精可增加其副作用。
禁忌症:青光眼、低血压、休克、急性循环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伴低心室充盈压者及妊娠前3个月禁用。
硝苯地平(心痛定)5~10mg/次,3次/d 口服具有抑制Ca2+内流作用,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周围小动脉,降低外周阻力,使血压降低,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血流量,提高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降压作用较强,无水钠潴留和浮肿作用,但能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而增加心肌缺血的危险。
不良反应:常见面部潮红、心跳加快、口干、头痛、恶心、眩晕、食欲不振等,一般较轻。
偶可见咳嗽、哮鸣,逾量可出现低血压。
禁忌症:1、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低血压、肝肾功能不全、孕妇、哺乳妇女和体质过敏者禁用。
2、心力衰竭,有潜在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尼卡地平10~30mg,3次/d 口服地尔硫卓(合心爽)30~60mg/次,3次/d 口服能扩张冠脉及外周血管,增加冠脉流量并使血压下降。
用于治疗心绞痛,尤其是变异性心绞痛和冠脉痉挛的心绞痛、室上性心律失常、高血压。
不良反应:1、头痛、眩晕、疲乏;2、恶心、食欲不振、便秘、腹泻;3、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缓;4、皮疹,偶见黄疸、肝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