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排血量监测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7.27 MB
- 文档页数:71
简述超声多普勒法监测心排血量的方法
超声多普勒法是一种常用的监测心排血量的方法。
它可以对心排血量作出准确的测量,并为心脏病的早期筛查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以“简述超声多普勒法监测心排血量的方法”为标题,阐述了超声多普勒法监测心排血量的方法以及它为心脏病早期筛查提供的支持。
超声多普勒法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来测量心排血量的技术。
它通过测量血液在心脏周围管道中移动时产生的频率变化,来测量心排血量。
在超声多普勒法测量心排血量时,医生将使用超声检查技术,用检查机分别放置在心脏的左右心室和心尖区域,在四个不同的部位使用超声波,通过计算心脏收缩前后血液流速的变化率来测量心排血量。
超声多普勒法对心脏疾病的早期筛查也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检测出心排血量的异常,提前发现心脏疾病。
它还可以检测心脏的肥厚,异常的心脏形态及动脉硬化等,因而有助于诊断心脏病的发生。
此外,超声多普勒法还可以用来检测心脏的血流是否偏移,以及心脏是否有缺血。
超声多普勒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监测心排血量的方法,为心脏病的早期筛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它检测准确,安全可靠,能够准确测量血液在心脏周围循环中移动时产生的频率变化,以及检测心脏的肥厚、血流是否偏移、心脏是否有缺血等。
由于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超声多普勒法被大量应用于心脏病的早期筛查,为早期诊断和治疗心脏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超声多普勒法是一种常用的监测心排血量的方法,它
不仅可以准确测量心排血量,而且还可以有助于早期筛查心脏病,为心脏病早期筛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由于超声多普勒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病的早期筛查,为早期诊断和治疗疾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心排血量指数计算公式心排血量指数(Cardiac Output Index,COI)是评估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心脏每分钟向体循环系统泵送的血液量。
心排血量指数的计算公式为,COI = 心排血量(CO) / 体表面积(BSA)。
在临床上,心排血量指数的测定对于评估心脏功能状态、监测心脏手术后的恢复情况以及指导心脏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心排血量指数的计算公式中包含了两个关键参数,即心排血量和体表面积。
心排血量是指心脏每分钟向体循环系统泵送的血液量,通常以升/分钟(L/min)为单位。
而体表面积则是一个人体表面的测量值,通常以平方米(m²)为单位。
通过将心排血量除以体表面积,就可以得到心排血量指数的数值,这个数值反映了每平方米体表面积上所需的心排血量,可以更好地反映个体的心脏功能状态。
心排血量指数的正常范围通常为2.5-4.0 L/min/m²。
当心排血量指数低于正常范围时,可能表明心脏功能受损,如心脏衰竭、心肌梗死等。
而当心排血量指数高于正常范围时,可能表明体循环系统处于高负荷状态,如甲亢、贫血等。
因此,通过对心排血量指数的测定,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心脏功能的异常,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在临床实践中,心排血量指数的测定通常采用多种方法,包括热稀释法、氧稀释法、超声多普勒法等。
其中,超声多普勒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简便易行的方法,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心排血量指数测定技术。
通过超声多普勒技术,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测定心脏每搏输出量,并结合体表面积,计算得出心排血量指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除了在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作用外,心排血量指数的测定还对心脏手术后的康复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心脏手术后,患者的心脏功能可能会发生变化,包括心排血量和心排血量指数的改变。
通过定期测定心排血量指数,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指导康复护理和药物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
持续心排血量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知识问答健康宣教何为心排血量?(1)心排血量(CO)是指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容量,它可以反映整个循环系统的功能状况。
(2)CO代表单位时间内心脏的射血量,心排血量二每搏输出量X心率,其正常值为4~6L∕min0哪些患者需要持续进行心排血量的监测?心排血量监测的目的是判断心功能、指导患者的治疗和观察病情进展,是临床上了解循环功能最重要的基本指标之一。
主要用于:①肺动脉高压的患者;②急性心肌梗死伴休克的患者;③不明原因的严重低血压患者;④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患者;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⑥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
怎样通过心排血量来分析患者的心功能?心排血量在不同个体间的差异较大,尤其与体表面积密切相关,所以在比较不同个体的心脏射血功能时,通常以心指数(CI)作为参考标准。
心指数=心排血量/体表面积,成人Cl的正常值为2.6~4.0L/(min∙m2)o(1)当CIVL8L∕(min∙m2)时,表示组织重度灌注不足,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源性休克,表现为昏迷、呼吸浅快、口唇发给、四肢厥冷、脉搏细弱、低血压甚至无尿。
(2)当Cl在L8~2.2L/(min∙n?)时,表示组织灌注下降,患者会出现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如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及少尿等。
(3)当Cl在2.3~2.6L/(min∙m2)时,表示组织灌注下降,但患者尚无临床表现。
(4)当Cl在2.7~4.0L∕(min∙m2)时,表明组织灌注正常。
影响心排血量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心排血量的因素有心脏的容量负荷、心肌收缩力、外周循环阻力、心率和心肌收缩的协调性等。
在这五个决定性因素中单个或多个的改变均可影响心功能,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监测在临床上使用的优势有哪些?临床上通常使用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0),其临床上应用较广泛,优势在于以下方面。
(1)创伤小,只需要经一条中心静脉导管建立一条动脉通路,由于不需要使用右心导管,所以更安全,除此之外还可用于儿童与婴儿(2kg以上)。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引言: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是一种重要的护理工具,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血管状态的连续变化。
这种监测技术已经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本文旨在总结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的最佳证据,并探讨其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一、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的原理和方法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是通过插入导管进入动脉来实现的,常用的插管部位为股动脉。
插管后,可以通过连接监测设备,实时地监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等指标,并计算出心排血量等参数。
这种监测方式不仅能够提供连续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还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循环系统的异常情况。
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的优势和局限性优势:1. 提供连续的监测数据: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可以实时地提供患者的心血管参数,包括心率、心排血量、无创动脉压差等等,这些数据有助于护士全面评估患者的循环系统状态。
2. 及时发现和处理循环系统异常:通过监测连续的心血管参数,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循环系统的异常情况,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从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 个体化护理和治疗: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可以帮助护士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和治疗,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局限性:1. 操作复杂度高: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需要插入导管等操作,操作复杂度较高,并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和监测。
2. 风险性较大:插入导管等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血管损伤、感染等,并且需要密切观察和护理。
三、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1. 监测循环系统功能: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可以及时获得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血管状态的连续变化,从而帮助护士做出科学的护理判断。
2. 指导液体管理:连续监测心排血量可以帮助护士评估患者的容量状态,并指导液体管理,避免液体超负荷和液体不足。
3. 动态调整药物治疗:通过连续监测心排血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帮助护士及时发现和纠正患者循环系统的异常情况,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经外周动脉的心排量监测技术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是每分钟单侧心室泵出的血量,通过测量心排量可以了解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血液灌注情况,计算出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反映心脏功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对于重症监护的患者而言,监测CO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肺动脉漂浮导管热稀释法(PCA-TD)是被国际公认为临床测定心输出量的“金标准”。
但经肺动脉置管存在创伤大,置入危险性和难度高,导管相关性感染较多,留置时间短等问题,限制其在临床的应用。
另一种为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即PICCO 仪,相对传统肺动脉置管具有创伤较小,但仍需同时建立中心静脉导管和经股动脉穿刺动脉导管,并且需要通过热稀释法进行校正,操作相对简单的PICCO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然而,随着应用的逐渐推广,这些有创性操作技术的弊端也开始暴露,如操作复杂、设备要求高、费用昂贵、各种穿刺并发症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等,使其实用性下降。
经外周动脉的心排量监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动脉压心排量监测技术,通过对外周动脉压力波形的分析和计算,准确测得患者各项重要且实用的心排量参数。
该技术与传统有创心排量监测技术相比,创伤极小,技术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可由护士独立操作完成。
在PulsioFlex监护仪上输入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快速确认压力波形,并调零,即可启动监测。
该技术的禁忌症包括:正在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的患者、存在严重心律失常、压力曲线过高或过低的患者、服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严重休克状态的患者。
物品准备动脉穿刺套针、ProAQT传感器PV8810、压力传感器/换能器、肝素钠注射液、生理盐水、输液加压袋、PulsioFlex监护仪。
患者准备告知患者或家属进行心排量监测的目的和意义,需要先行动脉穿刺置管,取得患者配合,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感。
评估患者皮肤情况:穿刺部位皮肤有无感染、溃疡、疤痕、硬结等。
评估是否存在前述禁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