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基于勤劳 财富来自智慧和开拓 》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12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11.2《财富源自智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财富源自智慧》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智慧对于创造财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智慧去创造财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到,财富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是通过创新和智慧去获取的一种成果。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财富,如何去把握机遇,如何去勇于创新。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财富的理解也不再是单纯的金钱,他们开始理解到财富背后的努力和智慧。
但是,他们对于如何通过智慧去创造财富,可能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理解到智慧的力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到财富的来源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是通过智慧和创新。
2.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3.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到智慧对于创造财富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到财富背后的智慧和创新。
2.如何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财富。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教师引导法等,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去理解财富背后的智慧和创新,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
2.准备小组讨论的模板和引导问题,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财富的来源是什么。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手段,呈现相关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财富。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智慧和创新,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去总结,财富的来源是什么,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财富。
财富基于勤劳财富来自智慧与开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财富地源泉,懂得创造财富需要艰苦地劳动,需要智慧,需要不断进取地开拓精神;了解创造财富中地智慧和开拓精神指地是什么.
能力目标:学习综合、归纳地分析问题地方法、查找资料地方法和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地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于思考,不断开拓进取地精神,克服懒惰地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节课地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在于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在于发展学生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培养学生地劳动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动脑筋、想办法地意识,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地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查找有关劳动致富、智慧致富地案例、名言;制作有关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劳动致富、智慧致富地案例和名言.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过程。
财富基于勤劳财富来自智慧和开拓一、设计思路勤劳、智慧、开拓创新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学生也懂得了财富对于人民生活的重大意义。
但是,作为现代中学生受到了不同价值观的影响,他们中有的人追求不劳而获、一夜暴富,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恶习。
在他们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组织学生讨论辩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合作等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财富的三大主要来源就是勤劳、智慧、开拓和科技。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向古今中外艰苦创业、发家致富的先进人物学习,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白劳动是一切财富的基础,而智慧与开拓进取也是创造财富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财富的三大来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摒弃好逸恶劳的恶习,培养勤劳的习惯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辩论法、情景教学法、明理导行法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民间有句谚语:“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金钱的重要。
生活当中,金钱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生活离不开金钱,衣食住行没有一样离得开钱,我们能上学也需要钱。
而且有钱也可以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教师:你想不想做个有钱人?你认为获取财富的途径都有哪些?学生1:我当然想成为有钱人了,我觉得靠勤劳的双手可以获取财富。
学生2:我认为光勤劳还不够,还要善于动脑筋,有智慧地获取财富。
学生3:我认为还要掌握一定技能、知识。
当然机遇也很重要。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
获取财富的途径多种多样,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第五课财富之源『讲述新课』……………………………活动一(畅所欲言)………………………………教师:现在社会上出现了股票热、基金热,不少人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钱用来投资股票、基金。
第五课《财富之源》教案(教科版初三)财宝基于勤劳财宝来自聪慧和开拓一、设计思路勤劳、聪慧、开拓创新历来确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目前,我国差不多进入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学生也明白得了财宝关于人民生活的重大意义。
然而,作为现代中学生受到了不同价值观的阻碍,他们中有的人追求不劳而获、一夜暴富,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恶习。
在他们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依照新课改的要求,组织学生讨论辩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合作等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咨询题、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财宝的三大要紧来源确实是勤劳、聪慧、开拓和科技。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向古今中外困难创业、发家致富的先进人物学习,树立正确的财宝观、价值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咨询题、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白劳动是一切财宝的基础,而聪慧与开拓进取也是制造财宝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财宝的三大来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摒弃好逸恶劳的恶习,培养勤劳的适应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辩论法、情形教学法、明理导行法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民间有句谚语:〝金钞票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钞票是万万不能的。
〞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够感受到金钞票的重要。
生活当中,金钞票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生活离不开金钞票,衣食住行没有一样离得开钞票,我们能上学也需要钞票。
而且有钞票也能够关心一些需要关心的人。
教师:你想不想做个有钞票人?你认为猎取财宝的途径都有哪些?学生1:我因此想成为有钞票人了,我觉得靠勤劳的双手能够猎取财宝。
学生2:我认为光勤劳还不够,还要善于动脑筋,有聪慧地猎取财宝。
学生3:我认为还要把握一定技能、知识。
因此机遇也专门重要。
……教师:同学们讲得都专门有道理。
猎取财宝的途径多种多样,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那个咨询题。
11.财富之源第一课时财富基于勤劳【学习目标】1.了解勤劳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懂得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创造财富需要艰苦的劳动。
2.增强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进而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勤劳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摒弃好逸恶劳的恶习,培养勤劳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创造财富的基础是___________。
你怎样理解勤劳:__________。
2.勤劳是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
二、课内探究(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1.检查学生的预习反馈情况,同时个别指导,学生小组内互相查漏补缺。
自查、互查学案预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2.目标展示。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读身边榜样感知勤劳【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呈现课件】巴菲特图片。
【学生回答】略。
【教师引导】这就是全球著名的投资商——巴菲特。
巴菲特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最大股东,并担任该公司主席及首席执行官。
2017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二。
2018年发布的2018《胡润全球富豪榜》,巴菲特以6450亿元保持第二位。
虽然他现在是一个全球有名的富豪,但是他的起步也是充满坎坷。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呈现课件】关于巴菲特的材料。
【教师提问】1.巴菲特的致富秘籍是什么?2.巴菲特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同学们,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即使是我们身边的富人,他们拥有人人羡慕的财富,也是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所创造的,所以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人类所享有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辛勤劳动的结果。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活动一:传统美德在心中【教师引导】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五千年中华文明。
那么对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你到底了解多少呢?接下来我们就进行一个知识竞赛。
1.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2.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是什么?3.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是什么?4.世界上最长最早的运河是什么?5.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教师引导】以上这些文明成果是靠什么创造出来的?【学生回答】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11.1《财富基于勤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财富基于勤劳”,选自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旨在让学生理解勤劳是创造财富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勤劳品质,提高他们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勤劳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勤劳与财富之间的关系,以及勤劳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勤劳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勤劳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的品质。
3.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勤劳与财富的关系,勤劳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勤劳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勤劳带来的成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如成功人士的故事、贫困地区的变化等。
2.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实践操作的任务,让学生亲身体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勤劳的场景,如农民辛勤劳作、工人加班加点等,引导学生思考勤劳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如成功人士的故事、贫困地区的变化等,让学生了解勤劳与财富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勤劳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强化他们对勤劳的认识。
然后,布置一道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运用勤劳的品质去完成。
5.拓展(10分钟)邀请一位成功人士或劳动模范,分享他们的勤劳经历和感悟,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的动力。
2021年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财富之源》导学案教科版一、课时基本内容:1课时财富基于劳动、财富源自智慧与开拓二、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取舍,教法、学法的选择等1.教学内容分析:第五课“财富之源”阐述了财富的源泉:财富来源于劳动,财富来源于创造,财富来源于科学技术等。
第一框题“财富基于勤劳”,首先阐释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在现时代发扬光大的重要意义,并引导学生认识“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劳动仍然是一切财富的根本源泉,没有劳动,财富不会自动生成”的道理,激励学生热爱劳动,继承前人勤劳的美德。
第二框题“来自智慧与开拓”,阐释了智慧和开拓进取精神在现代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进取,开拓自己的发展道路。
2.学情分析:关于劳动的意义,在八下学生已学过,对劳动创造财富有一定的认识。
本课注重说理与摆事实相结合,在引导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财富的源泉后,引用大量事实,进一步坚定学生的认识。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
3.重、难点的确立:本节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在于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在于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
4.教学资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课文中的材料。
(2)对财富源自智慧与开拓需补充一些相关材料。
5.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通过查找大量的有关事实,认识到劳动、科学技术等在财富创造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
(1)讨论法。
(2)问答法。
在导入阶段和课中,大量使用。
(3)阅读法。
对课中重要文字、图片、图表要引导学生阅读。
(4)笔记法。
课文中重要的概念、意义等要通过笔记批注和用笔勾画的方法进行标识。
(5)探究法。
结合课中的交流和探究。
《财富之源》教案教材分析本课由“财富基于勤劳”、“财富源自智慧与开拓”、“科技创造财富”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四部分组成。
通过经典故事和真实的事例,说明勤劳、智慧、科技、完善的经济制度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了解勤劳、智慧、科技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
(知识)2、理解实现财富涌流的条件。
(能力)3、培养热爱劳动、开拓进取、崇尚科学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课时安排安排为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现在是二十一纪一十年代,我国实现了初步的小康,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
说到小康,少不了要说财富。
什么是财富呢?《辞海》里注释,财富是指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一个人拥有物质上的财富,不失为一种人生成就;一个人拥有精神上的财富,则是对崇高人生的一种追求。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这些财富呢?今天开始探讨这个问题。
”以此谈话引出课题“财富之源”。
二、新课教学1、让学生看P.29《庄稼汉和他的孩子》,教师提出问题:庄稼汉所说的“财宝”是什么?这个故事蕴涵着什么道理?学生谈话后,教师适当指点,再勾画相应语句。
2、让学生看P.31犹太商人的故事,教师提出问题:人们看到了这个犹太商人的笑话了吗?这个犹太商人变废为宝的故事让你产生了什么想法?学生谈话后,教师可适当指点,再勾画相应语句。
3、让学生看P.33前两段小字资料,教师提出问题:小观镇的农民依靠什么获得了收益?这个资料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谈话后,教师可适当指点,并勾画相应语句,然后看一段视频。
4、让学生看P.36小字资料,教师提出问题:小强的爸爸通过哪些途径获得了财富?小强的爸爸通过做股东每年分到可观的红利(在改革开放前是不允许的),这说明了什么?要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我们的执政党要做些什么呢?学生谈话后,教师做一定指点,再勾画相应语句。
5、小结时,教师提出问题:这一课的学习让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谈话后,教师适当指点:勤劳、智慧(敢于创新与开拓的头脑)、科技(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完善的经济制度也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
山东省济南市二十七中九年级政治《2.5.1财富基于勤劳、源自智慧与开拓》学案【整体感知】1、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情感。
2、知道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和条件3、引导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珍惜成果的良好习惯;4、逐步培养现代人必需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崇尚科学的精神。
【学习任务】1、为什么说劳动是创造一切财富的基础?请举例说明。
2、请举例说明用智慧创造财富的人和事。
3、请举例说明财富源自于开拓。
4、请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盘点收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尊重财富、鼓励创造的时代。
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人们凭借勤劳和智慧,通过开拓和创新,依靠科学技术,获得财富,为幸福生活奠定物质基础。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财富基于财富源自和创造财富【巩固练习】1、据报道,一位六旬老人,在不愁吃穿的情况下,靠擦鞋挣得5万元。
这位老人取得财富的方式是:A投入资金 B辛勤劳动 C管理经验 D科学技术2、某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田园经济。
他们与农业科研部门联合开发“景观种植业”,并通过网络,发布信息、办理网上销售业务。
该村致富的道路是:A勤俭节约 B全社会的帮助 C智慧和科技 D大批高素质人才3、中国科技大学6名学生,共同参与研制的中文语言合成技术,可与IBM国际语音识别技术媲美,由此诞生了我国首台“能听会说”汉语的电脑。
他们得到了600多万元的奖励。
他们取得这笔财富的途径是:A投入资金 B技术 C管理经验 D朋友的帮助5.一个富裕的庄稼汉在去世前把孩子叫到自己跟前,说:“你们千万不要卖掉家产和土地,那是祖辈留下来的,地里埋着财宝。
我不知道确切的位置,你们只要发奋挖掘,就一定能找到。
秋收后你就去翻地,每个地方都别落下。
”父亲说完便去世了。
孩子们根据遗嘱把地翻了个遍。
一年过去了,财宝没有找到,地里的收成却比往年好得多。
这个故事说明①要想获得,就得付出艰辛的劳动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③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④辛勤劳动就一定能发财致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俗话说:“口袋丰,不如脑袋丰”、“纵有家产万贯,不如薄技在身”。
《财富之源》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江西省金溪县合市中学徐新河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二单元的重点内容,讲述财富的三大主要来源:财富基于勤劳, 财富源自智慧与开拓,科技创造财富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本课在这一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承上走向小康,启下财富中的法与德的重要一环。
因此,学好本课内容对于学生全面理解在我国的小康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财富之源的多样性,明确财富的创造与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和人才。
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优越性有重要的意义.学情分析在上一课学了《走向小康》之后,学生明白了我国经济实力增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是得益于改革开放。
那么,是什么创造财富? 创造财富的制度有是什么呢?初三学生马上毕业,一部分人走向社会,应该明白创造财富的源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
教学目标:1、识记基础知识:创造财富的源泉,如何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领会“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
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培养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艰苦创业、发家致富的观念,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
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
进一步增强劳动观念和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财富的三大来源:劳动、智慧与开拓、科学技术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
他们是国情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青少年必须了解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能力,形成觉悟的基础。
教学难点:培养勤劳的习惯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和科技对生产的推动作用。
这两个教学点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讲,理解有难度,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有助于学生对当前社会价值观形成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与制度影响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性,他们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法指导:1、教法: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资料搜集、材料交流、共同探究、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鼓励学生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学会合作,创设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财富之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29-34(财富基于勤劳、财富源自智慧与开拓、科技创造财富)
设计思路
勤劳、智慧和开拓创新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学生也懂得了财富对于人民生活的重大意义。
但是,作为现代中学生受到了不同价值观的影响,他们中有的人追求不劳而获、一夜暴富,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恶习。
在他们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组织学生讨论辩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合作等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财富的源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财富的源泉,懂得创造财富需要艰苦的劳动,需要智慧,需要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于思考,不断开拓进取,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克服懒惰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财富源于勤劳、智慧与开拓、科技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查找有关劳动致富、智慧致富的案例、名言;制作有关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劳动致富、智慧致富的案例和名言。
教学课时
1课时。
财富基于勤劳财富来自智慧和开拓一、设计思路勤劳、智慧、开拓创新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学生也懂得了财富对于人民生活的重大意义。
但是,作为现代中学生受到了不同价值观的影响,他们中有的人追求不劳而获、一夜暴富,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恶习。
在他们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组织学生讨论辩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合作等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财富的三大主要来源就是勤劳、智慧、开拓和科技。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向古今中外艰苦创业、发家致富的先进人物学习,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白劳动是一切财富的基础,而智慧与开拓进取也是创造财富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财富的三大来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摒弃好逸恶劳的恶习,培养勤劳的习惯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辩论法、情景教学法、明理导行法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民间有句谚语:“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金钱的重要。
生活当中,金钱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生活离不开金钱,衣食住行没有一样离得开钱,我们能上学也需要钱。
而且有钱也可以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教师:你想不想做个有钱人?你认为获取财富的途径都有哪些?学生1:我当然想成为有钱人了,我觉得靠勤劳的双手可以获取财富。
学生2:我认为光勤劳还不够,还要善于动脑筋,有智慧地获取财富。
学生3:我认为还要掌握一定技能、知识。
当然机遇也很重要。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
获取财富的途径多种多样,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第五课财富之源『讲述新课』……………………………活动一(畅所欲言)………………………………教师:现在社会上出现了股票热、基金热,不少人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钱用来投资股票、基金。
他们认为机遇是获取财富的源泉,现在的机会好,一定要把握机遇获取财富。
但是也有一些同学认为,勤劳才是获取财富的源泉。
究竟哪种说法对呢?你赞成谁的观点呢?辩论:正方:勤劳是获取财富的根本源泉反方:机遇是获取财富的根本源泉学生1:我认为勤劳是获取财富的根本源泉。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的祖祖辈辈就是靠着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五千年的文明,使中华民族代代相传。
勤劳是人们获取美满生活的必由之路。
学生2:我赞成反方观点。
我认为劳动不可少,但是机遇才是获取财富的根本源泉。
光靠劳动,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社会主义好环境、没有机遇,也是无法获取财富的。
学生3:我认为勤劳是获取财富的根本源泉。
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无论是在自然灾害时期,还是在困难时期,我们都是凭借着人民的辛勤劳动战胜一切困难,走向成功。
……(教师总结学生辩论表现略)教师:财富的获取需要机遇,但是辛勤的劳动才是财富获取的基础。
要想获取财富,就得付出艰辛的劳动。
因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板书:一、财富基于勤劳1.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活动二(历史回顾)…………………………多媒体播放歌曲《南泥湾》。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方呀么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又站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
讨论:1.歌曲中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事情?2.当时处于战争的什么阶段?我军遇到什么困难?3.我广大军民是如何克服困难,把一个“荒山臭水黑泥滩”的南泥湾建成了陕北的“好江南”?4.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1: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事情。
学生2:当时处于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
1941年,由于日军的疯狂进攻和“扫荡”,以及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和经济封锁,使解放区的财政发生了极为严重的困难。
学生3:在解放区最困难的时期,中共中央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全民自己动手,发展生产,克服困难,广泛开展大生产运动。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八路军三五九旅。
学生4: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也正是继承和发扬了祖先的这种优良传统才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教师:俗话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五千年文化,是用中华儿女勤劳的汗水凝聚而成的。
中国共产党也正是继承和发扬了祖先的这种光荣传统才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中,取得了革命、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板书:2.革命年代,勤劳是获取革命胜利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源泉……………………………活动三(个案探究)………………………多媒体显示如下资料。
“领带大王”——金利来总裁曾宪梓的创业之路曾宪梓,1934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县,四岁丧父,与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母亲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度过了十分艰难的岁月。
196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1963年,前往泰国定居, 1968年,移居香港。
他向叔父学习领带制作技术,他用叔父给他的6000港元上街买回一把尺子、一把剪刀和一架缝纫机,自己动手制作领带。
他给自己规定一天必须制作5打领带,然后背上领带沿街叫卖。
那时,他必须把5打领带卖出去才能得到50元港币,勉强支付一家人一天的生活费。
曾宪梓每天起早摸黑,有时天已很晚了他还在叫卖,晚上还得熬夜与妻子一起加班制作领带。
他深信只要刻苦努力,目标就一定能达到。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10年,曾宪梓就以他勤劳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在号称冒险家乐园的香港站稳脚跟,创立了享誉世界的“金利来”品牌,成了中外闻名的“领带大王”,成了香港的著名华人企业家。
思考:1.曾宪梓的创业初期家境如何?2.他的创业启动金是什么?3.他最终凭借什么取得了成功?学生1:曾宪梓的家境贫穷,没有巨额财产可以继承。
学生2:他的创业启动金是他叔父给他的6000港元。
他创业并不容易,起早贪黑、走街串巷、沿街叫卖。
学生3:功夫不负有心人,曾宪梓以他勤劳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最终取得了成功。
教师:可见,勤劳是曾宪梓获取事业成功的源泉。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勤劳仍然是获得财富的根本源泉,勤劳的传统美德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
板书:3.改革开放的今天,勤劳仍然是获取财富的根本源泉教师:俗话说,苦干加巧干,能到彼岸。
在勤劳的基础上,财富还来自智慧与开拓。
板书:二、财富来自智慧与开拓…………………………………活动四(阅读感悟)……………………………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1页中的阅读材料:“点石成金”的犹太商人和“周妈妈净菜社”两个事例。
讨论:1.犹太商人面对一堆废石为什么能“点石成金”?2.周妈妈面对自身条件,是怎么另辟蹊径发家致富的?3.创业尽靠苦干行吗?还需要具备什么素质?学生: 1.因为他动脑筋了,他善于去找“点子”、找“路子”。
2.周妈妈敢于尝试别人没做过的事业,具有开拓精神,大胆创新。
3.创业不能仅仅依靠肯吃苦,能吃苦,还需要有发现财富的慧眼、敢于创新的头脑、敢于冒险和开拓的胆识和勇气。
教师:的确,无论在何时,人们若想发家致富仅靠“苦干”是不够的,还需加上“能干”和“巧干”,用智慧创造财富。
板书:1.财富来自智慧…………………………………活动五(所思所悟)……………………………多媒体展示如下资料。
“专业电脑清洗店”的老板——洛阳师院学生张亚飞的创业故事张亚飞的老家在农村,父亲在煤矿干活,母亲在家务农,供他上大学挺吃力。
为了给父母减轻负担,张亚飞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打工,勤工俭学。
他下煤窑挖过煤,当过饭店服务员,做过手机促销员、家教,在健身俱乐部带过操,还在商场干过装卸工。
机遇只给有头脑的人,这句话用在张亚飞身上再好不过了。
2006年10月的一天,他的一台二手计算机有些不好用了,他想清洗一下。
他把主机打开后,发现里面很脏。
他想当然地认为吹吹就行了,就借来电吹风“呼呼”一吹,结果那些灰都粘到电脑元件上面了。
他请教了很多人,都认为没办法。
他还听说,有人因为主机里面的灰尘太多,风扇被堵无法转动,最后计算机被烧毁了。
晚上,他灵机一动,我为何不做专业计算机清洗呢?他了解了周围的计算机用户,很少有人为计算机做过专业清洗和保养,表面的灰尘都是简单擦擦就算了,机器里面则从来不管,有了故障就去找修理店,实在不能修,就报废了。
很多人的计算机用了几年,竟然没清洗过一次!市场需求肯定很大,说干就干,他怀揣借来的4400元创业资金踏上了郑州之旅。
在郑州的一家专业清洗公司,他购买了一整套专业工具,又接受了一个多星期的专业清洗和保养培训。
2007年3月,他小小的专业计算机清洗店开业了。
清洗一台20元,当天就做成一笔,开业第一周,他一共清洗了10台,赚了200元。
进入4月,他的客户大增,清洗量达到了90多台,赚了八九百元。
除了生活费他有了300元的剩余。
“我再也不用向家里要钱了!”他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讨论:1.张亚飞在大学期间频频出去打工给我们什么启示?2.张亚飞的事例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1.启示是:要能吃苦耐劳,要有进取精神。
2.他善于观察,善于找点子;勇于开创新路子,敢于开拓创新。
教师:张亚飞事例说明了财富来自开拓创新。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要想创业致富,就必须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
板书:2.财富来自开拓…………………………………活动六(理性升华)……………………………多媒体显示如下两个反面事例。
1.银行管库员被疑监守自盗,河北农行被盗5100万元事件:2007年4月14日,邯郸农行金库发生特大盗窃案,被盗现金近5100万元。
现金管理中心管库员任晓峰、马向景有重大嫌疑。
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
18日,马向景在北京大兴区被抓获。
19日,任晓峰在江苏连云港市被抓获。
2.新中国第一走私要案,赖昌星犯罪事实铁证如山出生在福建晋江的赖昌星,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极善钻营。
就是这个在厦门一度呼风唤雨的“赖老板”,通过金钱、女色等手段,大肆贿赂腐蚀党政、执法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部分领导干部及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利用厦门远华集团有限公司为掩护,在厦门关区苦心经营,构建了一个规模庞大、组织严密、手段狡猾的“走私王国”,制造了迄今最大的走私案。
经查明,1996年至1999年上半年,赖昌星走私犯罪集团及其他走私犯罪分子,在厦门关区走私进口成品油450多万吨、植物油45万多吨、香烟300多万箱、汽车3500多辆,以及大量西药原料、化工原料、纺织原料、电子机械等货物,价值高达人民币530亿元,偷逃税款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