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
- 格式:ppt
- 大小:258.00 KB
- 文档页数:27
物理知识点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从静止开始或以某个初速度投掷,沿竖直方向自由下落的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是指物体以某个初速度投掷,克服重力作用沿竖直方向上升的运动。
这两种运动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点,在本文中将对其进行详细解析。
一、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竖直方向运动的加速度恒定。
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如下:1. 速度公式:v = gt其中,v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2. 位移公式:h = 1/2gt²其中,h表示物体下落的高度。
3.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² = 2gh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的任意时刻的速度、位移和时间。
二、竖直上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同时以初速度向上运动。
相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竖直上抛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如下:1. 速度公式:v = u - gt其中,v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u表示物体的初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2. 位移公式:h = ut - 1/2gt²其中,h表示物体上升或下落的高度。
3.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² = u² - 2gh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竖直上抛运动过程中的任意时刻的速度、位移和时间。
三、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的比较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在物理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它们具有以下区别:1. 运动方向:自由落体运动是向下运动,而竖直上抛运动是向上运动。
2. 初速度: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通常为0,而竖直上抛运动的初速度可以是任意值。
3. 运动轨迹: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轨迹是抛物线,而竖直上抛运动的运动轨迹也是抛物线,但与自由落体运动相反。
4. 时间关系: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是从物体开始下落到触地停止的时刻,而竖直上抛运动的时间是从物体开始上升到最高点再下落到触地停止的时刻。
斜率k=g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规律【知识要点】一. 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 作用下从 开始的方向 的运动(1)条件:(2)特点:2.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a= 大小是 ,方向是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gs v gt s gt v t t 2;21;22===;2022t t t v v v v t s v ==+==总总 4.v--t 图像二.竖直上抛运动1.竖直上抛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不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通常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 t =v 0-gt 位移公式:h= v 0t -21gt 2 速度位移公式:v t 2-v 02=-2gh3.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 ①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t= v 0/g ;上升的最大高度H =g220υ。
②上升到最高点和回落到抛出点所用的时间相等。
4.竖直上抛运动处理方法:①分段法:上升阶段看做末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或逆向转换变为自由落体运动),下降阶段为自由落体运动.这种方法要充分利用上升和下降两阶段的对称性。
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的特点是:(ⅰ) 物体从某点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与从最高点落回到该点的时间相等;(ⅱ) 物体从某点上升时的速度与从最高点返回到该点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ⅲ) 以初速度v 0上抛的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 =gυ220。
②整体法:从整体看,运动的全过程加速度与初速度方向始终相反,因此可以把竖直上抛运动看作是一个统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而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不过是整体运动的两个过程。
此时要注意各运动物理量的方向,一般地初速度的方向,即向上为正方向时,下落时速度取负值;加速度的方向取负值;末位置在抛出点上方时位移取正,末位置在抛出点下方时位移取负值。
【典型例题】例1.甲球的重力是乙球的5倍,甲从很高的h 处自由下落,乙从2h 高处同时自由下落,则( )A .两球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大B .两球下落后1s 末(未着地)时的速度相等.C .乙球下落所用时间是甲的2倍D .两球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例2.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 已知它第一秒内的位移恰为它最后一秒内位移的一半, g 取10m/s 2, 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A) 5m (B) 11.25m (C) 20m (D) 31.25m例3.某人在高层楼房的阳台外侧以20m/s 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石块,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m 处所经历的时间可以是(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 )A 、1sB 、2sC 、3sD 、s )72(例4.一小钢珠由塔顶静止开始释放,最初的3秒内的位移为S 1,最后3秒内的位移为S 2,若S 2—S 1=6米,求塔高为多少? (g=10m/s 2)例5.有A 、B 两个小球,在不同高度上做自由落体运动,A 球下落1 s 后,B 球开始下落,两球同时落到地面。
微专题3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切推论公式也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2.竖直上抛运动是初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可全过程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列方程,也可分成上升、下降阶段分段处理,特别应注意运动的对称性.3.“双向可逆类运动”是a不变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参照竖直上抛运动的分析方法,可分段处理,也可全过程列式,但要注意v0、a、x等物理量的正负号.1.(2023·河南濮阳市高三摸底)某同学想测一细绳的长度,手头没有刻度尺,只有停表,他找来两个相同的小球A和B,在楼顶自由释放小球A,测得小球的下落时间约2s.把A和B 两小球分别拴在细绳两端,手持A球,小球B自然下垂,小球A再次由第一次位置自由释放后,测得两球的落地时间差约为1s,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则细绳的长度约为() A.20m B.15m C.10m D.5m答案B解析设楼顶距地面高度为h,细绳长度为L,A自由释放过程,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h=12gt12,细绳拴上两球后,有12gt12-12g(t1-1)2=L,联立可解得L=15m,故选B.2.如图所示,A、B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地点的不同高度处做自由落体运动,结果同时到达地面,下列有关两球运动情况的描述合理的是()A.若m A>m B,则两球可能同时释放B.若m A>m B,则B球可能比A球先释放C.若m A<m B,则两球落地时速度大小可能相等D.不管两球质量关系怎样,A球一定比B球先释放答案D解析两球均做自由落体运动,则下落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均为g,根据t=2hg,可知A球在空中下落时间较长,又因为两球同时落地,则不管两球质量关系怎样,A球一定比B球先释放,选项D正确,A、B错误.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2gh,则不管两球质量关系怎样,落地时一定有v A>v B,选项C错误.3.(2023·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检测)升降机从井底以5m/s的速度向上匀速运行,某时刻一螺钉从升降机底板松脱,再经过4s升降机底板上升至井口,此时螺钉刚好落到井底,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螺钉松脱后做自由落体运动B.矿井的深度为45mC.螺钉落到井底时的速度大小为40m/sD.螺钉随升降机从井底出发到落回井底共用时16s答案D解析螺钉松脱后先做竖直上抛运动,到达最高点后再做自由落体运动,A错误;规定向下为正方向,根据v=-v0+gt,螺钉落到井底时的速度大小v=-5m/s+10×4m/s=35m/s,C错误;螺钉下降的距离h1=-v0t+12gt2=-5×4m+12×10×42m=60m,因此井深h=v0t+h1=80m,B错误;螺钉随升降机从井底出发到落回井底的时间与升降机从井底升到井口的时间相同为t′=hv0=16s,D正确.4.建筑工人常常徒手抛砖块,地面上的工人以10m/s的速度竖直向上间隔1s连续两次抛砖,每次抛一块,楼上的工人在距抛砖点正上方3.75m处接砖,g取10m/s2,空气阻力不计,则楼上的工人两次接砖的最长时间间隔为()A.1s B.2s C.3s D.4s答案B解析研究第一块砖h=v0t+12(-g)t2,即3.75=10t-5t2,解得t1=0.5s,t2=1.5s,分别对应第一块砖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根据题意第二块砖到达抛砖点正上方3.75m处的时间为t3=1.5s,t4=2.5s,楼上的工人两次接砖的最长时间间隔为Δt=t4-t1=2s,故选B.5.物体从某高处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经过一个高为5m的窗户,窗户的上边缘距释放点为20m,已知它在落地前1s内共下落45m,g=10m/s2,物体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物体落地前2s内共下落80mB.物体落地时速度为45m/sC.物体下落后第1s内、第2s内、第3s内,每段位移之比为1∶2∶3D.物体经过窗户所用的时间为(5-3)s答案A解析设下落时间为t ,最后1s 内的位移可以表示为x =12gt 2-12g (t -1)2=45m ,解得t =5s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得:落地前2s 内共下落的高度为h =12gt 2-12g (t -2)2=12×10×52m-12×10×(5-2)2m =80m ,故A 正确;根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知落地的速度为v =gt =10×5m/s =50m/s ,故B 错误;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即下落后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每段位移之比为1∶3∶5,故C 错误;设物体到达窗户的上边缘的时间为t 1,则h 1=12gt 12,可得t 1=2h 1g=2×2010s =2s ,设物体到达窗户的下边缘的时间为t 2,则t 2=2h 2g=2× 20+510s =5s ,所以物体经过窗户所用的时间为Δt =t 2-t 1=(5-2)s ,故D 错误.6.(多选)将一个物体在t =0时刻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t =0.8s 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8m/s(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体一定是在t =3.2s 时回到抛出点B .t =0.8s 时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向下C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是20m/sD .t =0.8s 时物体一定在初始位置的下方答案BCD解析根据自由落体规律有v =gt =10×0.8m/s =8m/s ,则t =0.8s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8m/s ,即物体此时的运动方向不可能向下,物体应该处于上升过程,此时物体一定在初始位置的上方,所以B 、D 错误;根据竖直上抛运动规律有v =v 0-gt ,解得v 0=v +gt =8m/s +10×0.8m/s =16m/s ,所以C 错误;根据竖直上抛运动规律有,物体回到抛出点的时间为t =2v 0g=2×1610s =3.2s ,所以A 正确.7.物块以8m/s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对物块施加一恒力F 使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此后物块在3s 内的位移和5s 内的位移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4m/s 2B .物块在第1s 内和第3s 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7∶3C .物块在0~8s 内的平均速率为0D .物块在0~8s 内的平均速度不为0答案B解析根据对称性,物块在4s 末速度减为0,加速度为a =vt=2m/s 2,选项A 错误;正方向的匀减速可以看成反方向加速度大小不变的匀加速,物块在第1s 内和第3s 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7∶3,选项B 正确;物块在8s 内的位移为0,但路程不为0,根据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概念,物块在8s 内的平均速率不为0,平均速度为0,选项C 、D 错误.8.(多选)(2023·宁夏青铜峡市开学测试)在足够长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有一物体以10m/s 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5m/s 2,方向沿斜面向下,当物体的位移大小为7.5m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1sB .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3sC .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2+7)sD .物体此时的速度大小一定为5m/s 答案ABC解析以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v 0=10m/s ,a 1=-5m/s 2,当物体的位移向上,且为7.5m时,x 1=7.5m ,由运动学公式x =v 0t +12at 2,解得t 1=3s 或t 2=1s ,故A 、B 正确;当物体的位移向下,且为7.5m 时,x 2=-7.5m ,由运动学公式x =v 0t +12at 2,解得t 3=(2+7)s 或t 4=(2-7)s(舍去),故C 正确;由速度公式v =v 0+at ,解得v 1=-5m/s 或v 2=5m/s 或v 3=-57m/s ,故D 错误.9.t =0时,将小球a 从地面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t =0.3s 时,将小球b 从地面上方某处静止释放,最终两球同时落地.a 、b 在0~0.6s 内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10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a 抛出时的速率为12m/sB .小球b 释放的高度为0.45mC .t =0.6s 时,a 、b 之间的距离为2.25mD .从t =0.3s 时刻开始到落地,a 相对b 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解析由v -t 图像可知,a 球经0.6s 到达最高点,则抛出时的速率为v 0a =gt =10×0.6m/s=6m/s ,故A 错误;由对称性可知小球a 落地时间为1.2s ,两球同时落地,则小球b 从释放到落地的时间为t b =1.2s -0.3s =0.9s ,则小球b 释放的高度为h b =12gt b 2=12×10×0.92m=4.05m,故B错误;t=0.6s时,a到达最高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 a1=12×10×0.62m=1.8m,b距离地面的高度为4.05m-12×10×0.32m=3.6m,此时a、b之间的距离为1.8m,故C错误;从t=0.3s时刻开始到落地,两物体的加速度相同,则a相对b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10.(多选)如图所示,长度为0.55m的圆筒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在圆筒正上方距其上端1.25 m处有一小球(可视为质点).在由静止释放小球的同时,将圆筒竖直向上抛出,结果在圆筒落地前的瞬间,小球在圆筒内运动而没有落地,则圆筒上抛的速度大小可能为(空气阻力不计,取g=10m/s2)()A.2.3m/s B.2.6m/s C.2.9m/s D.3.2m/s答案BC解析由自由落体位移公式可得,小球落地的时间为t1=2 l+hg=2× 1.25+0.5510s=0.6s,若此时圆筒刚好落地,则圆筒抛出的速度为v1=g·t12=3m/s;若圆筒落地时,小球刚进入圆筒,则小球的下落时间为t2=2hg=2×1.2510s=0.5s,对应的圆筒抛出的速度为v2=g t22=2.5m/s,则圆筒上抛的速度范围为2.5~3m/s.故选B、C.11.如图所示,将一小球甲(可视为质点)从距地面H处自由释放的同时,将另一小球乙(可视为质点)从地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二者在距地面34H处的P点相遇,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A.小球乙运动到P点时的速度恰好为0 B.v0=gHC .若将小球乙以初速度2v 0竖直上抛,则甲、乙会在距地面78H 处相遇D .若将小球乙以初速度2v 0竖直上抛,则甲、乙会在距地面1516H 处相遇答案D解析两球相遇经过的时间为t =2×14Hg=H 2g ,由于v 0t -12gt 2+12gt 2=H ,可得v 0=2gH ,则相遇时乙球的速度v 乙=v 0-gt =gH2,选项A 、B 错误;若将小球乙以初速度2v 0竖直上抛,则2v 0t ′-12gt ′2+12gt ′2=H ,解得t ′=142Hg,相遇点距地面的高度h =H -12gt ′2=1516H ,选项C 错误,D 正确.12.(多选)(2023·湖北黄冈市检测)黄州青云塔始建于1574年,距今400多年.某物理研究小组测量出塔高为H ,甲同学在塔顶让物体A 自由落下,同时乙同学将物体B 自塔底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且A 、B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v 0=gH ,则两物体在地面相遇B .若v 0=gH2,则两物体在地面相遇C .若v 0>gH ,两物体相遇时,B 正在上升途中D .若gH2<v 0<gH ,两物体相遇时,B 正在下落途中答案BCD解析若物体B 正好运动到最高点时两物体相遇,物体B 速度减小为零所用的时间t =v 0g,得此时A 下落的高度h A =12gt 2,B 上升的高度h B =v 022g,且h A +h B =H ,解得v 0=gH ;若A 、B 两物体恰好在落地时相遇,则有t =2v 0g ,此时A 下落的高度h A =12gt 2=H ,解得v 0=gH2,所以若v 0=gH ,则物体B 运动到最高点时两物体相遇,A 错误;若v 0=gH2,则两物体在地面相遇,B 正确;若v 0>gH ,则两物体在B 上升途中相遇,C 正确;若gH2<v 0<gH ,则两物体在B 下落途中相遇,D 正确.。
专题3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只在重力作用下(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切推论公式也都适用.2.竖直上抛运动是初速度竖直向上、只在重力作用下(加速度大小为g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可全过程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列方程,也可分成上升、下降阶段分段处理,特别应注意运动的对称性.3.“双向可逆类运动”是a 不变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参照竖直上抛运动的分析方法,可分段处理,也可全过程列式,但要注意v 0、a 、x 等物理量的正负号.1.(2020·福建永安一中月考)如图1所示,某同学观察悬崖跳水者从悬崖处自由下落,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现测出跳水者碰到水面前的下落时间为 3.0 s ,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9.8 m/s 2,而悬崖到水面的实际高度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准确测量,准确测量的高度可能为( )图1A.43.0 mB.45.0 mC.47.0 mD.49.0 m答案 A解析 若没有空气阻力,有h =12gt 2=44.1 m ,由于跳水者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所以他向下运动的加速度要小于重力加速度g ,计算的结果比实际的高度偏大,可知实际的高度要小于44.1 m ,A 正确,B 、C 、D 错误.2.(2020·福建省四地六校月考)某同学为估测一教学楼的总高度,在楼顶将一直径为 2 cm 的钢球由静止释放,测得通过安装在地面的光电门数字计时器的时间为0.001 s ,由此可知教学楼的总高度约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 A.10 m B.20 m C.30 m D.40 m答案 B解析 v =d t =20 m/s ,v 2=2gh ,则h =v 22g=20 m.3.(2020·安徽滁州市联合质检)将一个小球从报废的矿井口由静止释放后做自由落体运动,4 s 末落到井底.该小球开始下落后第2 s 内和第4 s 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A.1∶3B.2∶4C.3∶7D.1∶4答案 C解析 小球从静止释放,第2 s 内和第4 s 内位移之比为3∶7,则v 2∶v 4=3∶7. 4.(2020·陕西省一模)如图2所示,在地面上一盘子C 的正上方A 处有一金属小球a 距C 为20 m ,在B 处的另一个金属小球b 距C 为15 m ,小球a 比小球b 提前1 s 由静止释放.g 取10 m/s 2,则( )图2A.b 先落入C 盘中,两球不可能在下落过程中相遇B.a 先落入C 盘中,a 、b 下落过程中的相遇点在BC 之间某位置C.a 、b 两小球同时落入C 盘D.a 、b 两小球的相遇点恰好在B 处 答案 D解析 a 比b 提前1 s 释放,a 在1 s 内下落的位移为h 1=12gt 12=12×10×12m =5 m ,因为a在b 上方5 m 处,故a 到B 处时b 才开始释放,即a 、b 两小球相遇点恰好在B 处,由于在B 点相遇时a 初速度大于零,b 的初速度为零,故a 先落入C 盘中,选项D 正确.5.(多选)(2020·百校联考)将一个小球竖直向上抛出,碰到高处的天花板后反弹,并竖直向下运动回到抛出点,若反弹的速度大小是碰撞前速度大小的0.65倍,小球上升的时间为1 s ,下落至抛出点的时间为1.2 s ,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不计空气阻力及小球与天花板的碰撞时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与天花板碰撞前的速度大小为10 m/sB.小球与天花板碰撞前的速度大小为8 m/sC.抛出点到天花板的高度为15 mD.抛出点到天花板的高度为13 m 答案 AC解析 由题意可知,vt 1+12gt 12vt 2+12gt 22,求得v =10 m/s ,抛出点到天花板的高度为h =vt 1+12gt 12=15 m ,选项A 、C 正确.6.(多选)如图3所示,在倾角为30°且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底端,一小球以初速度v 0=10 m/s 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g 取10 m/s 2),则( )图3A.小球沿斜面运动的最大距离为20 mB.小球回到斜面底端的时间为4 sC.小球运动到距底端7.5 m 处的时间可能为3 sD.小球运动到距底端7.5 m 处的时间可能为1 s 答案 BCD解析 由mg sin θ=ma 得a =5 m/s 2,上升最大距离x =v 022a =1022×5m =10 m ,A 错误;上升时间t 上=v 0a =105s =2 s ,根据对称性知t 总=2t 上=4 s ,B 正确;全过程分析7.5 m =v 0t -12at 2,得t =1 s 或t =3 s ,故C 、D 正确. 7.(2019·福建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联考)一条悬链长7.2 m ,从悬挂点处断开,使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整条悬链通过悬挂点正下方20 m 处的一点所需的时间是(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整个过程中悬链不落地)( ) A.0.3 s B.0.4 s C.0.7 s D.1.2 s 答案 B解析 悬链的上、下端到达该点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 上=2h 上g =2×2010s =2 s , t 下=2h 下g=2×10s =1.6 s , 则Δt =t 上-t 下=0.4 s ,故B 正确.8.(2020·山东烟台市期末)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条件下,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即x -t 图象)如图4所示.某次玩具枪测试中,子弹从枪口射出时的速度大小为40 m/s ,测试员在t =0时刻竖直向上射出第一颗子弹,之后每隔2 s 竖直向上射出一颗子弹,假设子弹在运动过程中都不相碰,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对于第一颗子弹,它和以后射出的子弹在空中相遇的时刻分别为( )图4A.3 s,4 s,5 sB.4 s,4.5 s,5 sC.5 s,6 s,7 sD.5.5 s,6.5 s,7.5 s答案 C解析 第一颗子弹从射出到落回射出点所用的时间t 0=2v 0gt 后与第n 颗子弹相遇,则相遇时第n 颗子弹的运动时间t n =t -2(n -1) s ,n =2,3,4,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位移公式有v 0t -12gt 2=v 0t n -12gt n 2,联立两式解得t =(n +3) s ,当n =2时t =5 s ,当n =3时t =6 s ,当n =4时t =7 s ,C 正确.。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加速度)g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竖直上抛运动是初速度竖直向上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先减速后加速)。
一、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自由落体加速度g也叫重力加速度,且同一地点这个加速度是相同的。
g有两个名字,也就代表了两个意思。
自由落体加速度,很显然指的是通过实验测得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重力加速度又是什么意思呢?重力加速度可以这么理解,由重力产生的加速度。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以及为什么这个加速度在同一地点相同,需要我们先提前预习一下重力和牛顿第二定律。
自由落体当中的自由是不受任何的束缚,但是在地球上的物体就会受到重力,物体在空气中运动也会受到来自空气的阻力。
因此这里的自由落体也是一个理想的物理模型,即只在重力的作用下,忽略空气的阻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就可得到加速度G mg===。
因此自由落体加速度和重力加速a gm m度是一样的。
在地球上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g是一样的,所以通过实验测量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也是一样的(空气阻力的影响可以忽略的前提下)。
另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随着维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两极重力加速度最大,在赤道重力加速度最小,通常我们取29.8m/s,为了便于计算有时候我们也用210m/s。
不过大家一定要记住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只有在同一地点才是相同的,在不同地点其大小和方向都可能会发生变化。
这里面的奥秘就需要等大家学习了万有引力定律乊后再去探索了。
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因此乊前学习的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切规律在这里都是适用的。
即212a g v gt x gt ===,, ,22v ax = ,当然乊前推导的出来的所有规律这里也是适用的。
但还是要提醒一下,公式中的t 、x 都是指的以初始状态为起点的。
物体的竖直上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竖直上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运动的两种基本方式。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两种运动的特点、公式以及实际应用。
一、物体的竖直上抛运动物体的竖直上抛运动是指一个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由地面抛出后,受到重力的作用逐渐上升并最终落回地面的运动过程。
其特点如下:1. 运动轨迹:物体的竖直上抛运动轨迹呈抛物线形状,首先向上升起,然后逐渐下降。
2. 平抛和斜抛:如果物体以水平初速度抛出,则为平抛运动;如果物体以倾斜初速度抛出,则为斜抛运动。
3. 最高点和最大高度:物体的竖直上抛运动到达的最高点称为最高点,物体运动过程中达到的最大高度即为最大高度。
物体的竖直上抛运动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1. 上升过程中的位移公式:h = v0t - (1/2)gt^2其中,h为高度,v0为初速度,t为时间,g为重力加速度。
2. 上升过程中的速度公式:v = v0 - gt其中,v为速度,v0为初速度,t为时间,g为重力加速度。
3. 落地时的时间公式:t = 2v0/g其中,t为时间,v0为初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
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是指一个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没有任何初速度的情况下,仅受到重力的作用自上而下进行运动的过程。
其特点如下:1. 运动轨迹: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轨迹呈直线形状,竖直向下。
2. 统一加速度: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重力加速度是一个恒定的值,约为9.8 m/s²。
3. 时间和距离无关: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与物体的下落时间和下落距离无关。
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1. 重力加速度:g = 9.8 m/s²2. 下落过程中的位移公式:h = (1/2)gt^2其中,h为高度,g为重力加速度,t为时间。
3. 下落过程中的速度公式:v = gt其中,v为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t为时间。
三、物体竖直上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1. 摄影和烟花表演:摄影中的快门速度和曝光时间可以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来调整,从而拍摄出物体的虚化效果。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知识要点(一)自由落体运动1.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 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初速度为0,只受重力。
(空气阻力很小时,也可把空气阻力忽略)3. 基本规律(公式) ① gt v t = ② 221gt h =③ gh v t 22= ④ t v v 21= ⑤ 2gT h =∆,g 是一个常量取2/8.9s m ,粗略计算g 取2/10s m 。
4.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
因此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对自由落体运动都适用。
(二)竖直上抛运动1. 竖直上抛运动: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着竖直向上的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的运动。
2. 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初速度不为零且方向竖直向上,只受重力。
(空气阻力很小时,也可把空气阻力忽略)。
3. 基本规律(1)将竖直上抛运动看成是整体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有:⎪⎩⎪⎨⎧-=-=20021gt t v s gt v v t 当t v 为正时,表示物体运动方向向上,同理,当t v 为负时,表示物体运动方向向下。
当S 为正时表示物体在抛出点上方,同理当S 为负时表示物体落在抛出点下方。
所以: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g v 0=上升t 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2gv H 20= 从上升到回到抛出点的时间由0gt 21t v s 20=-=得:g2v 0=t 所以下降时间gv 0=下降t (2)将竖直上抛运动看成前一段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和后一段的自由落体运动。
(3)将竖直上抛运动看成整体的初速度方向的(竖直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重难点分析(一)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1. 自由落体运动的重点和关键在于正确理解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摒弃那种因受日常经验影响而形成的“重物落得快,轻物落得慢”的错误认识。
讲义三、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目的要求掌握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知识要点:1、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特点:只受重力作用,即a=g。
从静止开始,即υ0=0υt=gt运动规律:h=gt2/2υt2=2gh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下落的时间仅与高度有关,与物体受的重力无关。
2、竖直上抛运动:物体上获得竖直向上的初速度υ0后仅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特点:只受重力作用且与初速度方向反向,以初速方向为正方向则a=-gυt=υ0-gt运动规律: h=υ0t-gt2/2υt2=υt2-2gh对于竖直上抛运动,有分段分析法和整体法两种处理方法。
分段法以物体上升到最高点为运动的分界点,根据可逆性可得t上=t下=υ0/g,上升最大高度H=υ02/2g,同一高度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整体法是以抛出点为计时起点,速度、位移用下列公式求解:υt=υ0-gth=υ0t-gt2/2注意:若物体在上升或下落中还受有恒空气阻力,则物体的运动不再是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例题分析:例1、从距地面125米的高处,每隔相同的时间由静止释放一个小球队,不计空气阻力,g=10米/秒2,当第11个小球刚刚释放时,第1个小球恰好落地,试求:(1)相邻的两个小球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为多大?(2)当第1个小球恰好落地时,第3个小球与第5个小球相距多远?例2、在距地面25米处竖直上抛一球,第1秒末及第3秒末先后经过抛出点上方15米处,试求:(1)上抛的初速度,距地面的最大高度和第3秒末的速度;(2)从抛出到落地所需的时间(g=10m/s2)课后练习1.一物体从高处从A点由静止下落,经B点到达C点。
已知B点的速度是C点的速度的3/4,B、C间的距离是7m。
若物体下落是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0m/s2。
试求:A、C间的距离。
2.A球从塔顶自由落下,当落下a(m)时,B球从距塔顶b(m)处开始自由落下,结果两球同时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