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432.00 KB
- 文档页数:10
高二年级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高二年级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直线和平面垂直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 如果一条直线a和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 我们就说直线a和平面互相垂直.直线a叫做平面的垂线, 平面叫做直线a的垂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③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 那么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 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 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2.高二年级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棱柱:几何特征: 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2)棱锥几何特征: 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3)棱台:几何特征: 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侧面是梯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 定义: 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几何特征: 底面是全等的圆;母线与轴平行;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5)圆锥: 定义: 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几何特征: 底面是一个圆;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6)圆台: 定义: 以直角梯形的垂直与底边的腰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几何特征: 上下底面是两个圆;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7)球体: 定义: 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 球的截面是圆;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定义三视图: 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注: 正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斜二测画法特点: 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为斜高,l为母线)(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3.高二年级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 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2kπ+α)=sinαcos(2kπ+α)=cosαtan(2kπ+α)=tanαcot(2kπ+α)=cotα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 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公式三: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公式六: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以上k∈Z)4.高二年级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总体和样本:①在统计学中, 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②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③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④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 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 x1, x2, ...., _研究, 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2)简单随机抽样, 也叫纯随机抽样。
主要先认清主族与副族相应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就会了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的递变规律:在同一周期中,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减,非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增,在同一族中,元素的金属性从上到下递增,非金属性从上到下递减;同一周期中,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没有正价的除外),最低负氧化数从左到右逐渐增高;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
主族元素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
同一族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如果粒子的电子构型相同,则阴离子的半径比阳离子大,且半径随着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化合价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莫丢二三四五氮,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零价记心间。
常见原子团化合价口决负一硝酸氢氧根(硝酸根NO3- ,氢氧根OH-),负二硫酸碳酸根(硫酸根【SO4】2-碳酸根【CO3】2-),还有负三磷酸根(【PO4】3-),只有铵根(NH4+)是正一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按照下面的口诀来记: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周期表分行列,7行18列,行为周期列为族。
周期有七,三短(1,2,3)三长(4,5,6)一不全(7),2 8 8 18 18 32 32满6、7镧锕各15。
族分7主7副1Ⅷ零,长短为主,长为副。
1到8重复现,2、3分主副,先主后副。
Ⅷ特8、9、10,Ⅷ、副全金为过渡。
==================================================== =============结合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可以表述为: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递变规律。
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决定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原子半径变化示意图一、原子半径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苏教版数学必修二函数图像变换规律总结函数图像变换规律是数学必修二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变换规律,可以将一个基础函数的图像进行平移、拉伸、压缩、翻转等操作,从而得到新的函数图像。
本文将对苏教版数学必修二中的函数图像变换规律进行总结和深入分析。
函数图像变换的基本形式有平移、拉伸和翻转三种,它们分别对应着平移变换、尺度变换和坐标轴翻转。
在进行平移变换时,需要通过改变函数中的常数项来实现,即向左或向右移动函数图像;尺度变换则是通过改变函数中的系数实现,即拉伸或压缩函数图像;而坐标轴翻转则是通过改变自变量或函数值的正负来实现。
首先,我们来看平移变换。
苏教版数学必修二中给出了函数图像平移变换的一般规律:对于函数$y = f(x)$来说,若将其向右平移$a$个单位,则新函数为$y = f(x-a)$;若将其向左平移$a$个单位,则新函数为$y = f(x+a)$。
这个规律告诉我们,平移变换只需要改变函数中的自变量即可,而常数$a$表示平移的单位量。
例如,对于函数$y = x^2$,若将其向右平移2个单位,则新函数为$y = (x-2)^2$;若将其向左平移3个单位,则新函数为$y = (x+3)^2$。
通过平移变换,原始函数的图像可以在坐标平面上沿着$x$轴的正方向或负方向移动。
其次,我们来看尺度变换。
尺度变换即拉伸或压缩函数图像的过程,苏教版数学必修二中给出了函数图像尺度变换的一般规律:对于函数$y = f(x)$来说,若将其沿$x$轴拉伸$a$倍,则新函数为$y = f(x/a)$;若将其沿$x$轴压缩$a$倍,则新函数为$y = f(ax)$。
这个规律告诉我们,尺度变换需要改变函数中的系数来实现,而常数$a$表示拉伸或压缩的倍数。
例如,对于函数$y = x^2$,若将其沿$x$轴拉伸2倍,则新函数为$y = (x/2)^2$;若将其沿$x$轴压缩3倍,则新函数为$y = (3x)^2$。
通过尺度变换,原始函数的图像可以在坐标平面上沿着$x$轴进行拉伸或压缩。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篇:《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 7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必修二生物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点整理必修二生物分别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学问点学习生物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学问点进行归纳整理,必修二生物分别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学问点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的必修二生物分别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学问点,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必修二生物分别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学问点梳理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别:在杂种后代中消失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掌握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掌握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掌握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等位基因:打算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别):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别)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二、孟德尔试验胜利的缘由:1、正确选用试验材料: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2、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3、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讨论(从简洁到简单)4、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5、严谨的科学设计试验程序:假说-----演绎法三、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看过必修二生物分别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学问点的还看了:1.高中生物必修二考点总结之遗传的基本规律2.高中生物必修二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二必背考点3.高中生物必修二学问点汇总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必修二数学二级结论:
1.奇函数的最大值加最小值等于零。
2.函数与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横坐标分别是,则这个在初中
阶段不少学校是有普及的,主要是用来求两根之间的距离。
3.若函数的图象有两条对称轴和或有两个对称中心和则必为周
期函数,且是它的一个周期。
4.若函数的图象有一对称轴和一个对称中心则必为周期函数,
且是它的一个周期。
5.三角函数三角函数图象若,则其实这是用诱导公式推导出来
的,下面的那个是用来推导中线长定理的,第三个是用在解析几何中关于直线斜率方面的。
6.若,则这个其是在初中阶段就有学生接触过了。
高中化学:必修二规律集粹,14个模块汇总!一、元素周期表中的重点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方族(IA 族)、副族(IB、VIII族部分等)。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主族(IIA族)、副族(IIB、IIIB、IVB、VIIB族)、0族(He)、VIII族(26Fe、27Co等)。
(3)最外层电子数在3~7之间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4)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0族(He除外)。
2、数目规律:(1) 元素种类最多的是第IIIB族(32种)。
(2) 同周期第IIA族与第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以下三种情况:第2、3周期(短周期)相差1;第4、5周期相差11;第6、7周期相差25。
(3)设n为周期序数,每一周期排布元素的数目为:奇数周期为(n+1)2/2;偶数周期为(n+2)2/2。
如第3周期为种,第4周期为种。
(4) 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第IA、IIA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数目;第IIIA~VIIA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元素的数目。
3、化合价规律:(1) 同周期元素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由+1→+7(稀有气体为0价)递变、最低负价由-4→-1递变。
(2) 关系式: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最高正化合价=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价电子数。
(3)除第VIII族元素外,原子序数为奇(偶)数的元素,元素所在族的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为奇(偶)数。
4、对角线规律: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主要表现在第2、3周期(如Li和Mg、Be和Al、B和Si)。
5、分界线规律:位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分界线,右上方的元素为非金属(周期表中的颜色为深绿色),在此可以找到制造农药的元素(如Cl、P等),左下角为金属元素(H除外),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能与酸和碱反应(如Be、Al等),还可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如Si、Ge等)。
遗传的根本规律与伴性遗传易错知识点汇总1.观察以下图示答复以下问题:⑴能正确表示基因别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①〜④中的, 其具体内涵是;发生时间为,细胞学根底是O⑵ 图示基因别离过程适用范围是提示:〔1〕③ 限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别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别离〔2〕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时核基因的遗传2.下面两图分别是具有一对和两对等位基因的个体杂交的遗传图解.同一个体产生的各种配子类型数量相等.请思考并答复:亲代M An例②]配子蒸H A M.腺祥子代 A.A A JI A IL力口"I-里^子代A B A bb 侬叱iLabh 除C?三奇富券除J⑴基因别离定律的实质表达在图中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达在图中的 O 〔均填序号〕⑵③⑥过程表示,这一过程中子代遗传物质的来源情况如何? O⑶如果A和a、B和b 〔完全显性〕各限制一对相对性状,并且彼此间对性状的限制互不影响,那么图2中所产生的子代中表现型有种,它们的比例为.〔4〕图中哪些过程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为什么?⑸以下图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其中哪些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为什么?提示:〔1〕①② ④⑤〔2〕受精作用细胞核中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3〕4 9:3:3 : 1 〔4〕④⑤ 基因自由组合发生于产生配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且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组,故①〜⑤过程中仅④、⑤ 过程发生基因自由组合,①、②过程仅发生了等位基因别离,未发生基因自由组合.〔5〕Aa与Dd和BB与Cc分别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该定律.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其遗传时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分析并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是否适合所有生物?提示:“基因在染色体上〞只适合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其基因主要在染色体上;原核生物、病毒无染色体,故不适合“基因在染色体上〞这种说法.4.生物体细胞中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吗?提示:不一定.①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而细胞质中的基因位于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 DNA上.②原核细胞中无染色体,原核细胞的基因在拟核DNA或细胞质的质粒DNA上.5.生物的伴性遗传现象与性染色体有关,所有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吗?为什么?.提示:不是,一般有性别分化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6.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遗传与性别有关吗?请举例说明.提示:假设限制某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那么: 早X a X a X X a Y A©早X a X a X X A Y H今X a Y A X a X a X A X a X a Y a〔今全为显性〕〔?全为隐性〕〔早全为显性〕〔©全为隐性〕可见同源区段上的基因遗传与性别有关.7.豌豆、果蝇、玉米也是研究遗传的常用材料,其原因是什么?提示:豌豆: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豌豆生长周期短,易于栽培.籽粒较多,数学统计分析结果更可靠.果蝇:果蝇体型小,饲养治理容易,繁殖快;染色体数目少且大,便于分析;产生的后代多;相对性状易于区分.玉米:相对性状差异明显,易于区分观察;易于种植,培养,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产生后代〔玉米粒〕数量多,结果更可靠,统计更准确;玉米是雌雄同株,风媒花,顶部雄蕊,下面雌蕊分开生长,且成熟时间不同,自交和杂交均可进行,便于遗传操作.8.任意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吗?为什么?提示:决定两对性状的基因必须位于细胞核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 才符合,如果是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只符合别离定律,如果位于细胞质基因那就两个都不符合.9.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假定毛色由基因B和b限制,此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提供一个自由放养多年的农场马群为实验动物,在一个配种季节从该马群中随机抽取1头栗色公马和多头白色母马交配,〔1〕如果后代毛色均为栗色;〔2〕如果后代小马毛色有栗色的,也有白色的.能否分别依据〔1〕〔2〕结果判断限制马毛色基因的显隐性关系. 说明理由..提示:〔1〕能.〔2〕不能.理由:如果栗色为隐性,那么这匹公马的基因型为bb,白色母马的基因型为BB、Bb,那么后代小马的基因型为Bb和bb,即既有白色的也有栗色的.如果栗色为显性,那么这匹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或Bb, 多匹白色母马的基因型均为bb,那么后代小马的基因型为Bb,全为栗色或Bb和bb,栗色和白色均有.综上所述,只有在栗色公马为显性纯合体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后代小马毛色全为栗色的杂交结果.10.精子细胞变成精子的过程中,细胞中很多结构会消失,而细胞核和线拉体都保存下来,对这一现象怎样理解? .提示:细胞核是精子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也是参与精、卵结合和后代遗传特性与细胞代谢活动的限制中央.而线粒体那么是有氧呼吸产生运动能量的场所.11.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均呈现过不均等分裂,这有何重要意义?O提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使初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更多地集中在卵细胞中,使受精卵内有大量的细胞质.细胞质内的卵黄是受精卵最初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可见,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对受精卵的发育是有利的.〔提示:保证卵细胞有较多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物质的需要.〕12.子代从双亲各继承了半数的染色体,双亲对子代的奉献是一样的吗?解释原因.提示:不一样.母亲除了提供一半的核基因之外,还提供了全部的细胞质基因,如线粒体内含有的DNA.13.摩尔根针对果蝇眼色杂交实验结果做出什么假设及作出假设的依据是什么?提示:限制白眼的基因〔用w表示〕在X染色体上,而丫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由于白眼的遗传和性别相联系,而且与 X染色体的遗传相似.14.用荧光标记法可显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图中为什么同种颜色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会有两个?提示:观察的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 其相同位置上的基因相同.15.生物如果丧失或增加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就会出现严重疾病甚至死亡.但在自然界中,有些动植物的某些个体是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如卵细胞〕单独发育来的,如蜜蜂中的雄蜂等.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虽然减少一半,但仍能正常生活.你如何解释这一现象?.提示: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虽然减少一半,但仍具有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这一组染色体,携带有限制该种生物体所有性状的一整套基因.16 .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第1号一第22号是常染色 体,第23号是性染色体.现在已经发现第13号、第18号或第 21号染色体多一条的婴儿,都表现出严重的病症.据不完全调查, 现在还未发现其他常染色体多一条〔或几条〕的婴儿.请你试着 作出一些可能的解释..提示:人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会严重影响生殖、发育等各种生命 活动,未发现其他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婴儿,很可能是发生这类变异的受精 卵不能发育,或在胚胎早期就死亡了的缘故.17 . 一对夫妇生两个女儿,那么女儿中来自父亲〔XJ 〕的X 染色体相同 吗?来自母亲〔X 2X 3〕的相同吗?为什么?1提示:女儿中来自父亲的X 染色体都为X 1,应是相同的,但来自母亲的既 可能为人,也可能为人,不一定相同.118 .根据遗传规律,白眼雌果蝇〔X w X w 〕与和红眼雄果蝇〔X W Y 〕交 配,后代雄果蝇都应该是白眼的,后代雌果蝇都应该是红眼的.可是有一天,摩尔根的合作者布里吉斯〔Bridges 〕发现白眼雌果 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出现了一个白眼雌果蝇.大量的观察发现,在上述杂交中,2000〜3000只红眼雌果蝇中会 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同样在2000〜3000只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 一只红眼雄果蝇.你怎样解释这种奇怪的现象?如何验证你的解 释?提示:雌果蝇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在 2 000〜3 000个细胞中, 有一次发生了过失,两条X 染色体不别离,结果产生的卵细胞中,或者含 有两条X 染色体,或者不含X 染色体.如果含X w X w 卵细胞与含Y 的精子受 精,产生X w X w Y 的个体为白眼雌果蝇,如果不含X 的卵细胞与含X w 的精子受 精,产生OX w 的个体为红眼雄果蝇,这样就可以解释上述现象.可以用显微 镜检查细胞中的染色体,如果在上述杂交中的子一代出现的那只白眼雌果 蝇中找到Y 染色体,在那只红眼雄果蝇中找不到 Y 染色体,就可以证实解 释是正确的.19.1961年首次报道性染色体为3条的XYY 男性,患者的临床表 现是举止异常,性格失调,容易冲动,局部患者生殖器官发育不 全.你认为这种病是父母哪一方、在减数分裂的哪个阶段出现异 常引起的?提示:是父方,可能是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复制的 丫染色体没 有分开,产生了含有YY 的精子.20 .“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来下 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从遗传的物质根底和性别限制的角度,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鸡是ZW型性别决定,公鸡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母鸡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如果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这只公鸡与母鸡交配,后代的性别会是怎样的? .提示:性别和其他性状类似,也是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影响的,性反转现象可能是某种环境因素,使性腺出现反转现象的缘故.子代雌雄之比是2:1. 21.从细菌到人类,性状都受基因限制.是否所有生物的基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为什么?提示:否.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细胞学根底是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分配规律,该规律只适用于真核生物.22.是否所有的真核生物,其基因组的染色体均不等同于染色体组的染色体?说明原因.提示:不是.对于有性染色体的生物〔二倍体〕,其基因组为常染色体 /2+性染色体;对于无性染色体的生物,其基因组与染色体组相同.。
数学高中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必看各个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基本离不开背、记,练,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也是一样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数学高中必修二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年级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1)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的定义:空间两平面没有公共点(2)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a、平行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交线平行。
b、相交二面角(1)半平面: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个部分,其中每一个部分叫做半平面。
(2)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为[0°,180°](3)二面角的棱:这一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4)二面角的面: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5)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6)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两平面垂直】两平面垂直的定义:两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记为⊥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二面角求法:直接法(作出平面角)、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面积射影定理、空间向量之法向量法(注意求出的角与所需要求的角之间的等补关系)。
高二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一、直线与圆:1、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高中化学必修二规律集粹一、元素周期表中的重点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方族(IA族)、副族(IB、VIII族部分等)。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主族(IIA族)、副族(IIB、IIIB、IVB、VIIB族)、0族(He)、VIII族(26Fe、27Co等)。
(3)最外层电子数在3~7之间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4)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0族(He除外)。
2、数目规律:(1) 元素种类最多的是第IIIB族(32种)。
(2) 同周期第IIA族与第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以下三种情况:第2、3周期(短周期)相差1;第4、5周期相差11;第6、7周期相差25。
(3)设n为周期序数,每一周期排布元素的数目为:奇数周期为(n+1)2/2;偶数周期为(n+2)2/2。
如第3周期为种,第4周期为种。
(4) 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第IA、IIA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数目;第IIIA~VIIA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元素的数目。
3、化合价规律:(1) 同周期元素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由+1→+7(稀有气体为0价)递变、最低负价由-4→-1递变。
(2) 关系式: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最高正化合价=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价电子数。
(3) 除第VIII族元素外,原子序数为奇(偶)数的元素,元素所在族的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为奇(偶)数。
4、对角线规律: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主要表现在第2、3周期(如Li和Mg、Be和Al、B和Si)。
5、分界线规律:位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分界线,右上方的元素为非金属(周期表中的颜色为深绿色),在此可以找到制造农药的元素(如Cl、P等),左下角为金属元素(H除外),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能与酸和碱反应(如Be、Al等),还可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如Si、Ge等)。
6、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规律:(1)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0族除外)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金属性最强的位于左下角的铯,非金属性最强的是位于右上角的氟。
(2)金属性越强,单质越容易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跟氢气反应越容易,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强。
7、半径大小规律:(1) 原子半径:同主族——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减小(0族除外)。
(2) 离子半径:同主族——同价离子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同周期——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3) 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反之,核外电子数越少,半径越小(如阳离子半径小于其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大于其原子的半径)。
(4)层数相同,核大半径小。
即电子层数相同时,结构相似的微粒中核电荷数大的微粒半径小。
例如:。
(5)层异,层大半径大。
即当微粒的电子层数不同时,结构相似的微粒中,电子层数大的微粒半径大。
如:r(Cl)>r(F),r(S2-)>r(O2-)。
(6)核同,价高半径小。
即对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的简单微粒中,化合价高的微粒的半径小。
如。
(7)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大,则半径小。
如。
8、主族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的规律:(1) 关系式: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2)设主族族序数为a,周期数为b,则:当a:b<1时,为金属元素,且比值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当a:b=1时,为两性元素(H除外),其最高价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两性氢氧化物。
当a:b>1时,为非金属元素,且比值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9、电子层与电子数的倍比关系(短周期元素):(1) 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的比值为a,则有:(1)a=1/2为第IA族元素;(2)a=1为第IIA族元素或H、He;(3)a=2为第IV A族元素;(4)a=3为第VIA族元素;(5)a=4为0族元素。
(2) 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的比值为b,则有:(1)b=1/8为Na;(2)b=1/4为Mg;(3)b=1/2为Li、Si;(4)b=1为Be、Ar;(5)b=2为C;(6)b=3为O;(7)b=4为Ne。
(3) 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总数的比值为c,则有:(1)c=1/6为Mg;(2)c=1/3为Li、P;(3)c=1/2为Be;(4)c=1为H、He。
(4)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为H、Be、Al。
10、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1、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特点。
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元素的原子结构,预测其主要性质。
(2)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近的元素性质相似,我们可以借助元素周期表研究合成有特定性质的新物质。
例如,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如Si、Ge、Se等),在过渡元素(副族和第VIII 族元素)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如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催化剂铂、镍等)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如用于制造火箭和飞机的钛、钼等元素)。
二、短周期元素推断题的常见题眼元素推断题是物质结构部分的重要题型,遇到元素推断题同学们往往会感觉到束手无策,其实,对这种类型的题只要能抓住“题眼”是很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的。
现将短周期元素推断题的常见“题眼”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一)常见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特性1.同位素之一没有中子;构成最轻的气体;其单质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H)2.其单质在空气中含量最多;其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N)3.与H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的元素。
(O)4.其单质是最轻的金属;单质保存在石蜡中;没有过氧化物的碱金属。
(Li)5.焰色反应为黄色。
(Na)6.其单质具有与强酸、强碱反应的性质。
(Al)7.唯一能够形成原子晶体的氧化物的元素。
(Si)8.水中的富营养元素。
(P)9.其单质为淡黄色的粉末,易溶于二硫化碳,用于除去洒落的汞。
(S)10.其最高价氧化物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常见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结构1.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二倍的元素。
(Li)2.最高正价数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三倍的元素。
(S)3.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内层电子数的一半的元素。
(Li、P)4.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二倍的元素。
(Li、Si)5.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四倍的元素。
(Mg)6.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八倍的元素。
(Na)7.只有电子和质子构成原子的元素。
(H)8.主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相同的元素。
(H、Be、Al)9.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二倍的元素。
(C、S)10.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三倍的元素。
(O)(三)常见短周期元素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含量1.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其次是(Si)。
2.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
(Al)3.其单质是人工制得的纯度最高的元素。
(Si)4.其单质是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元素。
(C)5.其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
(N)6.其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
(O)7.常温下,其单质是有色气体的元素。
(F、Cl)8.所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C)9.在空气中,其最高价氧化物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元素。
(C)10.其单质是最易液化气体的元素。
(Cl)(四)常见短周期元素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用途1.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
(Cl)2.其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
(F)3.其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反应的元素。
(N)4.其气态氢化物与其低价态氧化物能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
(S、N)5.在空气中,其一种同素异形体易自然的元素。
(P)6.其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能雕刻玻璃的元素。
(F)7.其两种同素异形体对人类生存最为重要的元素。
(O)8.其单质能导电的非金属元素。
(C、Si)9.其单质能与强碱溶液作用的元素。
(Al、Si、S、P、Cl)10.其单质能够在空气、二氧化碳、氮气、氯气等气体中燃烧的元素。
(Mg)三、1~20号元素中的某些元素的特性1、与水反应最激烈的金属是K,非金属是F。
2、原子半径最大的是K,最小的是H。
3、单质硬度最大的,熔、沸点最高的,形成化合物品种最多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且气态氢化物中含氢百分率最高的元素是C。
4、气体密度最小的,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的,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三者均相等的是H。
5、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只有负价而没有正价的,无含氧酸的非金属元素是F。
6、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CI,碱性最强的是K。
7、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态氢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其水溶液呈现碱性的是N。
8、单质和最高价氧化物都是原子晶体的是Si。
9、具有两性的元素是Al(Be)。
10、最轻的金属是Li。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12、单质能自燃的元素是P。
13、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是H、Be、AI。
14、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是C、S。
15、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是O。
16、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是Li。
17、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是Na。
18、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是C、Si。
19、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或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S。
20、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F。
21、最高正化合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是O、Fe。
四、化学键与能量1、化学键—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离子键】(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离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称为离子键。
(2)特点:形成离子键的微粒发生了电子得失,使双方带有电荷,即得电子的微粒带负电荷称为阴离子;失电子的微粒带正电荷称为阳离子。
(3)形成过程:当阴,阳离子相互靠近到一定距离时,正负电荷的静电吸引力与原子核及核外电子之间的排斥力达到平衡,形成稳定的离子键。
(4)形成条件:易失去电子的活泼金属元素(如I A族、II A族元素)原子与易得电子的活泼非金属元素(如ⅥA族、VIIA族元素)原子之间,容易形成离子键,如NaCl、K2O、MgCl2、CaS等都是靠离子键结合的。
(5)常见的离子化合物;①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aF、CaCl2等;②活泼的金属元素与酸根形成的盐类化合物,如Na2CO3、MgSO4等;③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氢氧根形成的碱性化合物,如NaOH、Ba(OH)2等;④铵根与酸根形成的盐类化合物(铵盐),如NH4HCO3、NH4NO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