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周末作业(7)
- 格式:doc
- 大小:135.50 KB
- 文档页数:3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7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7)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7的全部内容。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7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姓名:班级:考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
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2。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3.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与西周政治制度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世卿世禄制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5。
钱穆先生认为中国古代在某一时期以前的政治不是君主专制.他的论据是:我们没有办法无视那些机构、那些制度、那些中央内部权力制衡的制度架构,而因为皇帝处于最高地位就认为皇帝专制.“某一时期”指的是(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6。
高一历史第七周知识清单和周末作业班级姓名家长电话一、知识清单:1、(1)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政府腐败统治与列强侵华下的产物。
(2)《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3)《资政新篇》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4)农民阶级由于自身阶级的局限性,不能担当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但是,他们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2、一场革命:辛亥革命二大任务:直接反清间接反帝三大目的: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四个第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中国第一位民选总统( )五个条件: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军事行动:二、周末作业:1.以下农民运动受基督教影响的是()A.秦末农民起义B.明末农民起义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2.“太平世界男女同权科举,天国春秋军民协力斩顽妖。
”此联是洪秀全为天京文阁殿新考时撰写的门联。
下列对其所含历史信息的理解不准确的是()A.描绘了太平天国定都后的斗争片B.体现了太平天国倡导男女平等的政策C.反映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文化改革D.表达了要彻底击退外国侵略军的意志3.有位学者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
下列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A.《中国土地法大纲》B.《天朝田亩制度》C.《土地法令》D.《资政新篇》4.史学界一般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另一个适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其中,适应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纲领是()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定国是诏》D.《海国图志》5.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这明:(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6.《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经济主张方面的关系是()A 完全一致 B相辅相成C相互矛盾 D继承发展7.1912年元旦,《申报》刊登了这样一条庆贺标语:“中华民囻万岁”。
高一历史周练二十六1.图所示现象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1973年德国公路上的马拉汽车A.德国汽车出现了质量问题B.燃料不够,用马拉作动力C.兴起了一种新的旅游形式D.提倡低碳生活,保护环境2.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
据此,对图的推论正确的是()A.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可与黄金直接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B.70年代初,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扬C.70年代末,美元与黄金比价急剧上升,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各国之首D.90年代,欧元的发行和流通导致美元与黄金比价持续回落,美元居弱势地位3.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 ) A.美国无法保持和苏联竞争的势头B.世界经济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C.阿拉伯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联合斗争D.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4.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C.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5.图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6.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
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
高一历史周末作业2014-6-71.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2.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A.废除五铢钱B.市坊分区C. 实行两税法D.草市兴起3.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
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历史传统的不同B.C.生活习俗的不D.宗教信仰的不同4.下列各项不以“抑商”为初衷的是()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B.“申禁人民不得出海与外国互市”(明太祖)C.“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清雍正帝)D.“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清雍正帝)5.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④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6.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
”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出现有关的是()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改革开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是()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②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③建立“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8.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
高一历史周末练习卷(一)姓名:班级:[巩固练习]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2、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3、读《西周分封示意图》,可知A、周成王建立周朝后,开始进行大分封B、西周同姓封国大多集中于长江流域C、西周同姓封国大多集中于淮水流域D、西周异姓封国大多集中于黄淮之间4、“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D.当时有诸侯“不朝”的现象5、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整套制度维系封建地主阶级的正常统治6、下图所示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B.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C.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绝对的,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D.与分封制相结合,有利于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7、西周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周礼名目繁多,有吉礼、嘉礼、宾礼等。
周朝礼乐制度的本质意义是()A.各级贵族生活的准则 B.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C.是一种等级制度 D.周王有权惩罚违礼的贵族8、“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文中的“大道”是指( )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9、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民主推选 B.兄终弟及C.嫡长子继承 D.父死子继10、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高一历史必修一周练七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第一部分:错题再现1.“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被用作电视剧《大刀》的主题曲,该剧以艺术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军队从1933年的长城抗战到1937年的卢沟桥抵抗,这支军队应属于A.国民革命军B.八路军C.中国工农红军D.中国人民解放军2.某校拟举办“抗日战争图片展览”。
下列图片主题与百团大战同类陈列最合适的是A.中国守军卢沟桥抗击 B.上海守军抗击日军 C.平型关大捷 D.冀东军民大摆地雷阵3. 1945年8月到1946年6月的中国①处在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阶段②国内阶级矛盾迅速上升为主要矛盾③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④斗争的焦点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北宋建立后,宋太祖担心社稷不稳,曾问赵普:“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在这里,宋太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A.北宋军队过于庞大,军费开支太大B.藩镇拥兵自重,混战割据不息C.辽和西夏屡屡进攻,对外战争无休止D.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连绵不断5.把“光荣革命”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A.彻底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B.它有利于《权利法案》的颁布C.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D.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6.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主要是因为A.取得近代反帝斗争得彻底胜利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壮大C.社会各界要求和平建国 D.蒋介石力量受到削弱7.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这主要是因为它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C.是世界现代历史的开端D.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8.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终被拘留。
某班同学观后感中说法正确的有①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②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它反映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④它反映了我国的法制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取得了很大成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9.“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在20世纪90年代末,这恐怕是炎黄子孙最为熟悉的歌曲。
高一历史暑假作业(7)完成时间:7月14日用时:40分钟家长签字: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每题4分,1、“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
……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
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实验”的内容()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取消自由贸易C.全盘农业集体化 D.按劳分配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
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B.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D.很好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3、“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
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
”这段材料反思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4、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5、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高兴的说,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有余粮拿去市场上出售。
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A.假的。
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农民没有余粮B.真的。
苏俄后来将征集对象扩大,人们可买卖粮食C.假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农民不能自由买卖D.真的。
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的政策,允许自由贸易6、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的干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叛乱,威胁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根据列宁的提议,苏维埃政府从1918年下半年开始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面是几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论甲:是苏维埃政权在特殊条件下和特殊的历史时期中,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的一项特殊政策。
2019 年高一暑期功课历史卷(7)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虑,多理解!〔复杂多样的今世世界检测题〕【一】〔本大共25 小,每 2 分,共 50 分〕1、某国人在演中号召:“吾国因有道、政治、及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有国社会之任,且随之亦有国社会之机会、吾国自己之最大利益以及和平与人道,于此种任,不能够畏,不畏,且在事上亦未畏。
”以下人所在国家及出一号召背景的推合理的是A、英国――在世界上当先达成了工革命B.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中力空前膨C、――勃列日涅夫改革增了事力量D、中国――改革开放使合国力逐增2、 1946 年,美国代治· 南指出:“狂地信, 它同美国之不能能有永久的妥 . 它信 , 若是政要获取坚固, 那么搅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 损坏我国的生活方式, 以及害我国在国舞台上的威, 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其本意是A、是个很狂的国家 B. 与美国有很大的矛盾C. 必然会危害美国的利益D. 美国采用截止的政策3、《信息》和《真理》在杜主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表社,指出是“帝国主政策” 。
是因杜主A.了然美国公然放弃同合作,志着“冷”正式开始B.明美国要等社会主国家的武装攻C.是歇划D.志着美两极格局最形成4、“美国全力助世界答复至健全的常⋯⋯美国政府能全力和局,助欧洲走上复之路。
” 此出台的美外国交政策是A、“和平演”B、杜主C、歇划D、成立北5、〔 09 年海南史〕第二次世界大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救援希腊、土耳其划〔后称“杜主” 〕和欧洲复划〔即歇划〕。
两个划的相同之是()A、拥有事救援的性B、拥存心形的色彩C、促欧洲的恢复D、和受援国社会矛盾6、第二次世界大后,丘吉曾“和平是惧怕〔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强健的孩子”。
此理解正确的是A、核武器的生有利于和平B、纤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所打破C、核惧怕平衡持了和平场面D、美核争世界来了和平7、 1971 年 7 月,尼克松在堪斯城表演,指出:“当我表就演的候,我美提到一个需要判的代,⋯⋯我在世界上多地域正在行判而不是抗⋯⋯”国政府将一外交思想付施的行包括()① 建上海合作② 束1961 年开始的越南争③ 《北大西洋公》④ 表中美上海合公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8、《全球通史》表达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的星国或地位低的伙伴。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17-2018 学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周末练习(七)(Word 版)高一历史周末作业( 7)一、1.《宋·周朗》:“制度日侈,商之室,等王候⋯⋯不辨,冠服不知尊卑。
”资料主A.克制商的展B.贵爵要重商C.反尊卑与D.商人贵爵等2. 《关条》中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全部物,其于内陆运送税、内陆税、、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物一体理,自享例豁除。
”可,近代中公民族工展的原由之一是 A. 外工享有免税特 B. 民族工缺乏技C. 争境的损坏D. 政府民族工的榨3.甲午争后,面列的力和社会的呼声,清政府采纳了一系列培植民的政策和法。
如: 1898年理各国事衙定振工章程;1903 年商部,拟订励企业章程等等。
此促了民族工A.逐生B.初步展C.快速展D.快展4.中共某次会正确地剖析了社会主改造基本达成此后,中国社会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化,确定把党的工作要点向社会主建。
大会在中国第一个五年划施的基上,持既反保守又反冒,即在合均衡中步前的建方。
次会是A.中共八大B.八大二次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大5.是是大众播的重要体,拥有反应和引社会的功能。
下边所反应的内容,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 开始确定解放思想、事求是路B.提出国有企改革要增企活力C.志着我国入代化建新段D.开拓中国特点社会主道路的起点6.某中学史趣小研究中国社会主市的展程,收集了大批程性资料。
以下趣小的研究,正确的选项是会或内容或影响A“南方”社会主本是解放和展生力B中共十四大是 90 年月外开放的要点和志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一步完美社会主市理D中共十五大社会主商品市系统基本成立7.“上海公共租界街市之茂盛,以南京路至江西路角最,自晨七至晚七,各往来,不于道,其数,450 次,汽 900 次, 1000 次,黄包18000 次,独1000次。
”资料表明,上海城市交通A. 以汽主要交通工具B. 改了人的思想念C.抢先引了近代交通工具D. 呈新旧并存的著特点8.据地方志 , 民国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十之二三”。
课时作业 7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选择题1.汉和帝永元十三年诏曰:“幽、并、凉州,户日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
抚接夷狄,以人为本。
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
”材料中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魏晋之时,傅畅“年未弱冠,甚有重名,以选入侍讲东宫”;谢琰“弱冠以贞干称,美风姿……拜著作郎”;王洽,“(王)导诸子中最知名,与荀羡俱有美称。
弱冠,历散骑、中书郎”。
这说明魏晋之时( ) A.社会重学人才辈出 B.世家大族垄断官位C.选官方法公平科学 D.察举制度盛行不衰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的官爵和门第。
隋唐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九品中正制的完善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4.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5.唐代皇帝将老子李耳追认为其始祖。
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
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
道举的设立旨在( )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C.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 D.配合政治统治的需要6.唐太宗时期,大臣封德彝建议将征兵年龄从21岁提前到18岁,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后下发到门下省时,给事中魏征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颁行。
材料反映出唐代( )A.三省体制加强了君主专制B.三省体制有利于科学决策C.给事中负有起草诰敕的职责D.门下省权力远远超越中书省7.下表是公元780年唐朝开始实行的两税法的主要内容。
高一历史周末作业(7)
一、选择题
1.《宋书·周朗传》:“制度日侈,商贩之室,饰等王候……见车马不辨贵贱,视冠服不知尊卑。
”材料主张A.抑制商业的发展 B.王侯要重视商业 C.反对尊卑与贵贱 D.商人王侯等贵贱
2.《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
”可见,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之一是A.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B.民族工业缺少技术优势
C.战争对经济环境的破坏
D.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压榨
3.甲午战争后,面对列强的压力和社会舆论的呼声,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扶植民间兴办实业的政策和法规。
如:1898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议定振兴工艺给奖章程;1903年设商部,制定奖励公司章程等等。
此举促进了民族工业
A.逐渐产生B.初步发展 C.迅速发展 D.较快发展
4.中共某次会议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
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八大二次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5.报纸是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
的功能。
下面报纸所反映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开始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
B.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要增强企业活力
C.标志着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D.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6.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为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7.
道,约计其数,则电车450次,汽车900次,马车1000次,黄包车18000次,独轮车1000次。
”材料表明,上海城市交通
A.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B.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C.率先引进了近代交通工具
D.呈现新旧并存的显著特征
8. 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9.“他不是靠近海岸航行,而是远离海岸,这样既无浅滩之险,海风又吹得强烈而均匀。
他在安全地到达预定的纬度(即与好望角相同的纬度)时,便朝正东方向驶去,终于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岸航行……从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这里的“他”指的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0.“在英荷战争中,英国动用了全国工业生产力集中赶制战舰,而另一方面,荷兰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损失战舰难以得到补充,逐渐处于劣势。
”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荷兰造船落后战舰无从发展 B.英国手工工业基础雄厚
C.英国获胜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D.荷兰失去了北美加拿大
11.某位历史学者在查阅19世纪中期的一些文献,发现热气、臭气、烟气、毒气等字眼都是描写城市环境最为常见的词汇。
该城市最有可能是
A.中国北京B.英国伦敦 C.美国纽约 D.日本东京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在美国进一步发展。
到1904年美国共有318个工业托拉斯,这318个工业托拉斯吞并了5300个工业企业,拥有全部加工工业资本额的40%。
美国的各重要工业部门一般都已被一两个或少数几个大托拉斯所垄断。
这说明垄断组织
A.最早出现在交通运输部门 B.完全放弃了自由竞争原则
C.使得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D.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13.“应当捕捉社会历史各个方面的发展趋势,找出历史发展中趋势变化的曲线比较密集、变化所涉及的趋势比较重要的区段,再从这一区段上筛选关键点,就得到历史时代划分的标志了。
”依据这一标准,有学者认为应把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持这种观点的依据应该有
A.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人类从孤立走向整体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14.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5月19日通过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月40%。
这一法令的实施可能导致的结果是
A.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危害 B.激起殖民地的强烈反抗
C.解决了生产的相对过剩D.遭到报复将引发关税战
二、判断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15.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凭借国家权力,生产的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使其在明中叶以前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16.唐朝后期,一些大城市的“夜市”开始繁荣,说明唐朝时期对“市”的时间限制已经被打破。
()17.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
()18.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经历了手工工场、工厂、垄断组织三个阶段。
()19.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基本确立。
()20.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报、电话、计算机的出现,使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更加便捷。
三、材料题
2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1月到1740年6月,北欧瑞典货船“哥德堡号”开始首次广州之行。
“哥德堡号”复原图 18世纪中期“哥德堡号”来华航线
材料二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
——选编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三资本主义的扩张……揭开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序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一、第二产业革命的相继发生,交通运输和电信通讯手段的进步,资本主义的扩张活动使全球各地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以欧洲资本主义列强为中心的统一的世界经济市场已基本形成。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1)材料一中“哥德堡号”到东方的航路早在15世纪就已开通,为这条航路的开通做出过贡献的航海家是哪两位?(2分)
(2)材料二中的“1492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时间,以此为代表的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3)材料二提出了把全球化分为几个阶段的观点,按此观点,材料三所述应属于第几阶段?据材料三,指出促成“世界经济市场已基本形成”的条件有哪些?(4分)
(4)世界市场的形成给近代中国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分析指出近代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的原因。
(1分)(5)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中国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采取了许多积极的举措。
请结合所学,指出这一阶段取得的成就。
(2分)
21.(10分)
(1)航海家:迪亚士;达•伽马(2分)
(2)影响: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分)
(3)阶段:第二阶段。
(1分)科技的进步;两次工业(产业)革命;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扩张(或殖民扩张)(任3点得3分)
(4)原因:列强(经济)侵略(1分)
(5)成就:加入世贸组织;初步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或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2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