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1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_7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7
小学语文《槐乡的孩子》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槐乡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快乐时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槐乡的风土人情。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情感和形象。
(3)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生活,培养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生活,培养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情感和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朗读录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槐乡的景色和孩子的生活。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槐乡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错误,指导朗读技巧。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引导学生灵活运用。
4. 理解课文:(1)学生概述课文大意,教师补充和完善。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细节,如槐乡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快乐时光。
5. 感悟与讨论:(1)学生分享他们对槐乡孩子的感受,以及对亲情和友情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和友情,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槐乡孩子快乐生活的画。
2. 课堂作业:(1)完成生字词练习题。
(2)小组讨论:你认为槐乡孩子的快乐生活有哪些原因?六、教学过程(续):6. 创作练习:(1)学生以“我心中的槐乡”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可以是故事、诗歌或日记形式。
1 槐乡的孩子(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1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积累美丽的语言。
3.品读重点语句,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独立、自强的形象。
4.结合课文语段,想像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育学生爱美的情趣和酷爱劳动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行。
2.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三)课时支配:2课时(四)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内容《槐乡的孩子》设计者教学流程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图片诗句,揭示课题。
1.出示槐花图片及诗句,导入新课“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
”“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板书:槐乡的孩子古诗引入,创设浓浓的诗一般的意境。
让孩子们在上课伊始就沉醉在美的氛围中。
老师配乐范读,学生想像,初步感受文章淳朴的乡情。
学生读文章,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二、初读课文1.老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沉醉,信任读了课文你们肯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按自然段指名朗读,老师相机订正读音。
三.品读观赏1.你最喜爱槐乡的哪个季节?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学生自读课文。
2.学生沟通,老师适时评价。
(1)请喜爱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沉醉,到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 (2)喜爱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苦,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三、教学难点:1.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 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以情境教学法为主,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课文内容。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案内容请提供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谢谢!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槐乡的美景,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引出本课课题《槐乡的孩子》。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注意字音、字形,学生互相交流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4.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5. 情感体验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生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6. 课堂小结七、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家长监督学生复习生字。
2. 写一篇关于槐乡的作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给予了及时帮助。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3. 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否落实到位,学生是否真正感受到槐乡孩子的快乐生活。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槐乡的孩子》教案设计学科领域:小学语文年级段:五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槐乡孩子的童年生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珍惜现在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槐乡孩子童年生活的快乐。
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感受槐乡孩子的童真童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槐乡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槐乡的向往之情。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所描绘的槐乡孩子的生活。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学习。
5. 朗读展示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槐乡孩子的童真童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短文,体会童年的快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在讨论和朗读中的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槐乡风光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槐乡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朗读感悟: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槐乡孩子的童真童趣,培养学生的语感。
4. 情感教育: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对童年的怀念之情,珍惜现在的生活。
七、教学资源1. 槐乡风光视频。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课件。
4. 学生作业本。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播放槐乡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槐乡的向往之情。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理解课文大意。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8篇《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希望在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致资料。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课前准备: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生长在一个槐花飘香的小山村,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
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这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读“课文导读”,明确要求。
二、初读细读,感知理解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忙纠正,评选较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疏通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
花和果实能够制黄色染料。
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能够入中药。
4、讨论: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B、槐米有什么用处?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注意排比句的形式以及作用,口头访句练习。
腊月里,天很冷,____冷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冷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冷的'_________________。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11个生字,认读11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
领会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
2.通过朗读、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语言特色,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热情好客、潇洒豪放的品格。
3.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体会农村孩子的品质,体会具有乡土气息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结合语段,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的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教学难点:找出文中关键的词句,品析语言的魅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任务:正确认读并会写要求会写的生字,掌握相关的词语。
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一、谈话导入1.导语: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在做什么事时会让你们觉得快乐?(指名学生回答)可是有一群孩子,他们的快乐不像你们这样,是从学习和玩耍中得到了快乐,他们是从劳动中得到了快乐。
他们就是槐乡的孩子,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的槐乡去认识认识这群孩子。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结合图片及课前准备的资料学生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
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
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设计意图:赏槐树、槐花的美丽图片,给学生视觉上的刺激;近距离感受槐乡的美丽。
】二、检查预习1.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如“酿”读niàng,不要读成liàng;“塑料”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uò。
)2.认读生字,用生字组词,提高对字义的理解。
3.小组合作读文。
(1)结合预习情况组内说说不理解词语。
如:旋涡惹眼显山露水耷拉暮霭笼罩满载而归草垛(2)组内解决不了的词语做上记号,然后全班交流。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
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板书课题《槐乡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较长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分成小组组织朗读,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2、槐乡的槐树(槐花)。
尝试填空,并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并小结:槐乡的槐花是美丽的。
(八月,槐树打了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的。
)槐乡的槐米是宝贵的。
(槐米,可以入药,还能做染料。
)3、槐乡的孩子是的。
你从课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尝试填空,并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并小结: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槐乡的孩子教案设计一. 引言本教案设计的主题为《槐乡的孩子》,旨在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槐乡的生活情况,培养学生对槐乡孩子的尊重和关爱,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程,共包含三个教学活动:了解槐乡的孩子、倾听他们的故事、关爱槐乡的孩子。
二. 教学目标1.了解槐乡的生活情况,增强学生对农村孩子的尊重和关爱。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三. 教学活动活动一:了解槐乡的孩子活动目的: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展示,让学生了解槐乡的生活环境和农村孩子的生活情况。
活动过程:1.引入活动:教师出示一张槐乡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图片中的景观和人物,提出对槐乡孩子的猜测和想法。
3.展示材料: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展示,介绍槐乡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和学校情况。
4.学生记录: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关于槐乡的孩子的记录表,总结所了解到的信息。
活动二:倾听他们的故事活动目的:通过阅读槐乡孩子的故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成长过程。
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教师出示一本以槐乡孩子为主题的读物,给学生讲述其中一个故事的情节。
2.阅读理解:学生个别或小组阅读剩余的故事,回答相应的阅读理解问题。
3.分享讨论:学生分享自己所读的故事,讨论槐乡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所面临的困难。
4.学生写作:学生个别或小组写下自己对槐乡孩子的思考和感受。
活动三:关爱槐乡的孩子活动目的:通过筹款和物资捐赠活动,让学生实际行动起来,表达对槐乡孩子的关爱和支持。
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槐乡孩子的生活视频,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共鸣。
2.筹款活动:学生个别或小组开展筹款活动,如义卖、募捐等,收集善款用于帮助槐乡的孩子。
3.物资捐赠:学生个别或小组收集物资,如书籍、文具等,带到学校或通过物流寄出给槐乡的学校。
4.总结反思:学生个别或小组总结筹款和物资捐赠的情况,思考自己的行动对槐乡孩子的意义和影响。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槐乡的孩子》教案设计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槐乡的孩子》,使学生了解槐乡的风土人情,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生活。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生活。
2.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槐乡孩子的独特生活方式。
2. 运用课文中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准备教材:《槐乡的孩子》课文文本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资源:相关图片、视频资料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
b. 展示槐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槐乡的印象。
c. 简介《槐乡的孩子》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b.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c. 教师辅导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3. 课堂讲解a.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b. 分析槐乡孩子的快乐生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c. 举例说明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
4. 实践活动a.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生活。
b. 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运用课文中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c.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快乐生活的作文。
5.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b. 学生谈收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c.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 收集有关槐乡的资料,了解槐乡的风土人情。
3. 按照课文中的句式,写一篇关于自己快乐生活的作文。
4.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槐乡的图片、视频资料等,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槐乡,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生活。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与反思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槐乡的孩子》,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槐乡孩子的童年生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生活,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生活、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槐乡孩子的童年生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描述槐乡风光的词语的理解。
2.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槐乡孩子的生活,表达出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槐乡的美景。
2.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槐乡孩子的快乐生活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槐乡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槐乡的美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会正确书写。
4.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槐乡孩子的童年生活。
5. 讨论交流:小组内讨论槐乡孩子的童年生活与自己生活的相似之处,分享感受。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8. 板书设计:槐乡的孩子生字词童年生活热爱家乡六、教学反思1. 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课文,提高了学习兴趣。
2.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自己的生活影子,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 小组合作学习法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1. 对课文内容分析不够深入,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