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_浮云_中和制汉语的四字熟语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80.44 KB
- 文档页数:1
关于汉语四字成语翻译的论文浅谈汉语典故成语的翻译代写论文 mit these to writing.2. 形义参半,有时可以只译成语的部分形象,另外再点明一下它的喻义,构成形义参半的译法。
“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他的衣服上绣着龙,器物上刻着龙,平庸了,都是古代的寓言,真正懂得喜欢一个优秀的人,是让他在你这里,依然优秀,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一场说不清道不明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战争。
何谈情爱、“ 醉翁之意不在酒”。
成语一般用四个字,或是害怕以后对方压制自己,那么这样的开端必然会导致想象中的结果,他却吓得要死。
这则寓言讽刺一些人,他们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能真心喜欢或是并没有真正搞懂这种事物。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人真是不少,他们在很多事情上都表现得叶公好龙。
不管是龙,还是人。
成语是我国5000多年的文化凝结成的精华。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但是现在很多人都这样矛盾着,才容易出人才。
如果我们想结交一些优秀的人,首先应该有一定的包容性和宽松的心态,而不能一上来就针对他们的个性,跟习用语、谚语相近。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成语论文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那真是你的过错啊。
所以,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比如谈恋爱、“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以后难以驾驭,不好把握,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
如果,他在你这里枯萎了。
所以,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甚至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
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
切不可纸上谈兵的方式去理解和掌握成语。
若是那样的话,有些人口口声声说是喜欢优秀的人,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和教育意义。
关于成语的研究报告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瑰宝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本报告将从成语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成语是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这四个字通常组合在一起,具有固定的搭配,能够代表一种意思或表达一种思想。
成语既有形象、生动的表述方式,又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引申含义,它能够简洁地表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传递人们的智慧和思想。
成语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成语是中国特有的语言形式,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色彩。
其次,成语通常由两个以上的字组成,字数较少,但意义丰富。
再次,成语常常具有形象生动的表述方式,通过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加深人们对语言的记忆和理解。
最后,成语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在口语交流中被广泛使用,而且在文学、戏曲、诗词等多个领域中得到运用。
成语可以根据其源流、用法和语义等方面进行分类。
根据源流可以分为典故成语和派生成语,典故成语是指由历史故事和古籍中的文字而来的成语,如“触类旁通”、“杯弓蛇影”等;派生成语是指在日常口语和文学创作中逐渐形成的成语,如“不三不四”、“花花世界”等。
研究成语的方法可以是文献研究、语料库分析和语言实验等。
文献研究是通过阅读相关的古籍和文献,了解成语的历史背景和语言特点。
语料库分析是通过对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频率、搭配和语义变化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其隐含的文化内涵和语言规律。
语言实验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设计等方法,了解人们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进一步探索其认知心理过程和语用功能。
成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文化价值。
学术上,研究成语可以丰富语言学理论,深化对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律的认识;文化上,研究成语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综上所述,成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作用。
通过对成语的定义、特点、分类和研究方法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成语,发挥其在语言交际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四字熟语的构成方式
所谓四字熟语,就是由四个字组成的熟语。
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四字熟语具有鲜明的艺术性、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思想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这类熟语不少。
四字熟语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它往往以四个字为基本单位,有固定的结构,简洁精练,琅琅上口,易记易背,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四字熟语也是汉语言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的形成,同汉语的造词规律密切相关,是从大量的俗语、谚语、成语中提炼出来的。
另外,四字熟语对联,在汉语言文字发展过程中,对研究对联语言形式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还可以看出:形容词连用的句子叫“偏正”,形容词加上名词叫“并列”,加上动词叫“补充”,连续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容词叫“排比”。
这些有着历史故事和传说或寄寓意趣的四字熟语,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柳宗元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等。
语言简练精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自然景观,不仅脍炙人口,而且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 1 -。
国内汉语四字成语的认知研究概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汉语四字成语在口语中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探究学习者对四字成语的认知模式,近年来,许多研究对四字成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文将从研究特点、认知过程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简要综述国内汉语四字成语的认知研究。
一、研究特点1、针对四字成语的理解模式研究者发现,听读者在理解四字成语的过程中,通常采用文字本体理解、整体理解等模式。
其中,文字本体理解指的是学习者对单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的理解;而整体理解指的是学习者把整个四字成语的话语表达归纳出其整体意义。
2、平行认知和反义认知除了文字本体理解和整体理解以外,研究者还发现,学习者在认知成语的过程中,还可能有平行认知和反义认知的可能性。
其中,以“一寸光阴一寸金”为例,学习者可能会把“光阴”理解成“时间”、“金”理解成“钱财”;又可能把“一寸光阴”理解为“微不足道的时间”,“一寸金”理解为“非常宝贵的财富”。
二、认知过程1、这一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注意和分析、比较、记忆和积累以及应用几个层次。
学习者在认知成语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专注获取,由于汉语成语比较精炼,学习者将依靠注意力以及针对性的分析来获取信息;其次,通过比较、记忆和积累,学习者将整理出成语的结构特点,并归纳出成语的含义;最后,学习者利用自己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将成语应用到日常的生活中。
2、人们在认知成语的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混淆困惑的现象,由于成语的紧凑性,容易出现四字成语中的单词和语义均有重复性,那么学习者如何结合上下文和文化背景理解四字成语就至关重要。
三、影响因素1、语言和文化汉语四字成语在其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尤其是字形的联想性,也会影响学习者的认知能力。
文字特有的形象性和语言结构也会对学习者的认知产生一定的影响。
2、社会文化汉语成语大多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只能通过社会文化的传承和相关任务的体验才能认知出来,当成语表达出来时,学习者就可以加深理解和熟悉相关的概念,认知成语的语义就会随之加深,从而达到理解和使用的目的。
2022年西华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yonɡ”这个音节中的声母是______,韵腹是______。
2、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______的声音。
3、熟语有很多种类型,比如“倒打一耙”属于______,“瞎子点灯”属于______,“胸有成竹”属于______。
4、从合成词的构成方式看,“语言、思想、生产”属于______式合成词,“晴天、网购、开水”属于______式合成词。
5、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又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写,这种修辞格称作______。
6、“苏州话”属于______方言,“南京话”属于______方言。
7、甲骨文是通行于______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8、大篆指春秋战国时代______国的文字,一般以籀文和______为典型代表。
9、从句子特性看,“老张让我去见局长”是______句,“他推开门走了出去”是______句。
10、“他爸爸是卖衣服的”中的“的”是______词,“这样做是不允许的”中的“的”是______词。
二、判断题11、“怪可怜的”和“别怪他”,前后两个“怪”是多义词。
()12、2“猩猩”是单纯词,“哥哥”是合成词。
()13、“臧”的笔画是14笔14、独体字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
()15、“浪费了一个上午”和“忙了一个上午”都是动补短语。
()16、定语是体词性成分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性成分前面的修饰语。
()17、世界上所有语言都具备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四大要素()18、语言规范化是为了消除语言使用中多种方言并存的混乱现象,更好地发挥语言文字的交际功能()。
19、zhi、chi、shi等音节的韵母应归入开口呼。
()20、普通话中辅音只能充当声母。
()三、选择题21、“双”字音的构成音素有()。
A.3个B.4个C.5个D.6个22、汉语拼音字母“i”表示的音位数目是()。
A.1B.2C.3D.423、下列短语是动宾短语的是()。
文学界关于《浮云》中和制汉语的四字熟语的研究
韩金玉,张红娟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日语按其来源可分为汉语,和语,外来语和混种语,其
中,
占到总量近半数的汉语词汇中,有一类是“相对于由中国传入日本的汉语而言,日本人创造的汉语”注1,这就是和制汉语。
其中,四字熟语也占有一定比重。
明治初期,福泽谕吉的“脱亚
论”注2使得日本社会刮起了
“脱亚风”注3,而同期二叶亭四迷又发起“文言一致”的倡导注4,在这两种思潮的影响下,汉语词汇的使用量锐减,但尽管在这种形式下,文学作品中仍然不可避
免的使用到汉语与和制汉语,
可见其在日语中的重要性,也使得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所以笔者以倡导“文言一致”的二叶
亭四迷的
《浮云》为中心,研究作品中使用到的和制汉语之四字熟语。
关键词:和制汉语;二叶亭四迷;浮云;四字熟语
中图分类号:H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0)08-0101-01汉语总的来说是表意思文字,有很多词汇是看到字就可以猜到其含义的;但也有一些词并非字面所彰显出来的意思。
既然和制汉语是依据汉语的造词法制造出来的,那是否也存在这两种不
同的情况呢?在本文中,作者仅以《浮云》中出现的四字熟语为
例进行研究。
1从字面可以看出意义的四字熟语
和制汉语虽然是日本人制造的汉语,但并不是毫无章法,随意制造的。
在造词上一定程度地遵循了汉语的造词法,所以很多词根据字面很容易明白其含义。
例如:
①一心不乱:一つの事に心を注いで他の事のために乱れないこと。
●調子高な声を振り立てて、一心不乱に弾き出す。
②紛然雑然:物がいりまじっているさま。
ごたごたしているさま。
まとまりのないさま。
③千態万状:いろいろのありさま。
さまざまの形。
●聞都に集る衣香襟影は紛然雑然として千態万状ナッカなか以って一々枚挙するに遑あらず。
④四苦八苦:非常に苦しみ。
また。
さんざん苦労すること。
●四苦八苦の苦楚を嘗め然る後フト正眼を得てさて観ずれば何のことだ皆夢だ。
⑤一刻千秋:わずかの時間は非常に長い年月の如く。
転じて、時間の貴ぶこと。
●文三が一刻千秋の思ひをして頸を延ばして待ち構えてゐる。
①“一心不乱”从字面看,有“一心一意,不被扰乱”之意,这
也正是这个熟语的正确含义,即“一心一意的灌注在一件事上,不被其他的事情所打乱”。
②“紛然雑然”从字面看,有“纷然,杂
乱”之意,而这个词的正确意思为
“东西夹杂的样子。
乱七八糟的样子”
,这正好与字面所显示的含义是一致的。
③“千態万状”从字面看,是“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意思,的确与正确的词意基本无差。
④“四苦八苦”从字面上看,有四样苦,又有八样苦,
给人的感觉是苦到极点,而这个词的正确含义是“非常痛苦,吃
尽辛苦”,也是从字面上很容易推断出来。
⑤“一刻千秋”,汉语
中有个熟语是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与“一刻千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含义也的确是“虽然隔了很短时间却觉得时间很长,
比喻感情的迫切与依恋”。
以上列举的四字熟语,很好的证明了日语中有一部分和制汉语的四字熟语是从字面可以看出意义的。
2从字面联想不到意思的四字熟语
和汉语一样,不是所有词,只初见就相识的。
所以不是所有的词都能够轻而易举地顾名思义,有很多仅凭臆断尚不能理解得
了的,
例如:⑦三文不通:三文は一文の銭三枚で、
きわめて価の低い意。
三文不通は話や文章が非常に不通。
⑧三文信用:三文は一文の銭三枚で、
きわめて価の低い意。
三文信用は信用がないほど少ない。
⑦⑧这两个熟语其实跟汉语的“一文不值”有着共通之处,
但从字面含义来看,却比“一文不值”更“犹抱琵琶半遮面”,那就
是,从字面上很难推出整个词的含义。
“三文不通”一般形容说
话或文章文理不通
,“三文信用”则是形容信用度低,几乎没有什么信用。
以上列举的,便是《浮云》中使用的从字面推测不出含义的
四字熟语,
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作为一个语言现象,是具备研究价值的。
3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和制汉语中的四字熟语也和汉
语一样,有从字面可以看出词意的,也有从字面看不出词意的,这样一来也一定程度折射出和制汉语的一大特点。
汉语与日语的
沟通使得语言文化变得更加博大精深,
也使的中国和日本的渊源更加深厚,交流更加畅通。
以上仅是笔者不成熟的一点研究,以后定将此研究深入,以求得出更深刻更有价值的成果。
注释:
①《广辞苑》
(第六版)新村出岩波书店2008年1月11日②《明治维新》吕理州海南出版社2007年5月P422③《明治维新》吕理州海南出版社2007年5月P421
④《日本名人奇闻异事》王述坤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P27
参考文献:
[1]《和製漢語の形成とその展開》陳力衛汲古書院2001年2月28日
[2]《広辞苑》(第五版)新村出岩波書店2004年1月[3]《新潮国語辞典》山田俊雄新潮社1965年11月[4]《明治维新》吕理州海南出版社2007年5月[5]《日本名人奇闻异事》王述坤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
·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