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小学语文教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女娲造人教案完美版第一章:神话传说与女娲造人1.1 导入:讲解神话传说的概念及其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1.2 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背景和来龙去脉。
1.3 分析女娲造人的象征意义,如人类的智慧、创造力等。
1.4 讨论女娲造人与其他文化中创世神话的异同。
第二章:女娲造人的文化内涵2.1 讲解女娲造人神话中所体现的古代人类对生命、自然的认识。
2.2 分析女娲造人神话中的人性特点,如善良、勇敢等。
2.3 探讨女娲造人神话对后世文化的影响,如文学、艺术等。
2.4 举例说明女娲造人神话在其他民族和文化中的体现。
第三章:女娲造人与中华民族精神3.1 讲解女娲造人神话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地位。
3.2 分析女娲造人神话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优良品质,如勤劳、智慧等。
3.3 讨论女娲造人神话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3.4 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女娲造人神话中的中华民族精神。
第四章:女娲造人与现代教育4.1 讲解女娲造人神话在现代教育中的意义。
4.2 分析女娲造人神话对学生品德教育的启示。
4.3 探讨女娲造人神话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如语文、历史等。
4.4 举例说明如何将女娲造人神话融入教学实践。
第五章:女娲造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1 讲解女娲造人神话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
5.2 分析女娲造人神话中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和谐、平等等。
5.3 讨论女娲造人神话在培育新一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5.4 思考如何运用女娲造人神话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第六章:女娲造人与人类文明的发展6.1 讲解女娲造人神话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6.2 分析女娲造人神话中人类文明的元素,如婚姻、家庭等。
6.3 探讨女娲造人神话与其他文化创世神话的相互影响。
6.4 举例说明女娲造人神话在现代文明中的体现。
第七章:女娲造人与民俗文化7.1 讲解女娲造人神话在民俗文化中的地位。
7.2 分析女娲造人神话所体现的民间信仰和习俗。
7.3 探讨女娲造人神话在节日庆典、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影响。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设计五篇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
以下是职场和大家分享的《女娲造人》优秀教案设计五篇的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送你的参阅。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设计1知识与技能:1、积累“女娲.澄清.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阔.莽莽榛榛”等词语2、初步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3、理解有关人类起的神话故事。
4、.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1、体会想象联想在神话中的作用。
经过比拟,掌握想象的方法和思路。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大,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本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教学重点】1、激发和训练学生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老师:投影仪。
【教学方法】1、复述法。
文章粗浅易懂,经过复述故事把握文章的资料。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故事性强,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颖感,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方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的,可经过比拟,获得对于联想想象的方法,思路的启示。
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老师可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研究拓展。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其视野,搜集整理有关人类起的神话和科学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兴趣的话题,今日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二、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②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那么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资料。
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这个环节一要靠学生课前预习,熟悉课文资料。
•••••••••••••••••实用的《女娲造人》教案四篇实用的《女娲造人》教案四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女娲造人》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女娲造人》教案篇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生(有兴趣地齐答):喜欢。
师:有谁知道《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生1:传说古时候天和地连在一起,盘古一觉醒来,觉得太闷,便用力地把天托起来,把地使劲地蹬下去,天地便分开了。
盘古站了很久,他死后,身体便变成了天地间的各种事物。
生2:我想补充一点儿:盘古是用斧子将天和地劈开的,然后才是托起天,蹬下地。
生3:我再补充:盘古死后,他出的气变成了白云,他的额头、鼻尖变成了高山,一只眼睛变成了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了月亮,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海。
师:同学们真聪明!课外知识也挺丰富。
你们谁知道刚才讲的这个故事是属于什么体裁呢?生4:神话。
师:确实不错,这是一篇神话。
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凭借想象创造出来的。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女娲造人》(板书)。
《女娲造人》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开天辟地》之后。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生5: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呢?生6:女娲怎样造人的?生7:女娲用什么造人?生8:女娲造人有何用?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
下面我们就自读一遍课文,看谁能够又快又好地答出这几道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9:女娲因为孤独寂寞,为了在天地之间增加一点活力,所以决定造人。
生10:女娲因为临池照影,看到了自己的样子,才决定造一个和自己一样的生物,这就是人。
师:“临池照影”这个词语概括得真准确!这两个同学答案综合起来,就回答了女娲为什造人的问题,也即是造人的原因。
(板书:原因)谁还再发表自己的见解?生11:女娲是用黄泥造人的。
女娲造人教案15篇女娲造人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2、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3、让学生体验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________,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理解神话丰富奇特的想像,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课型及教学思路】课内自读课文。
__浅显易懂,教师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文中洋溢的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并进行想像力的训练。
通过适当的拓展,让学生了解人类起源的科学解释。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随着岁月的流逝,你们在一天天悄悄地长大,你们的心灵也一天天丰富和成熟。
仰望苍穹,俯瞰大地,你们也许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太阳为什么东升西坠,月亮为何有阴晴圆缺,小草为什么一岁一枯荣那么你们可曾想过我们人是从哪儿来的?这个朴素的问题从远古到今天,人们一直在探寻。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老而迷人的神话,走进前人奇特瑰丽的想象世界。
二、了解神话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三、合作探究1、比较阅读:思考: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明确:⑴造人的具体过程;⑵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场面;⑶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⑷作者的评述;教师评价:可见作者高超的想像力。
2、找一找、谈一谈:找出文中表现人类诞生喜悦感的句子,谈一谈你的感受。
教师提示:体现了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又表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
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人的出现使死寂的天地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与天伦之乐,只有人才使这个世界充满温馨,充满爱。
女娲造人教案完美版第一章:神话故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概念和特点。
引导学生对女娲造人的故事产生兴趣。
1.2 教学内容:讲解神话故事的概念和特点。
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女娲造人的故事背景。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所知道的神话故事。
让学生听一则女娲造人的故事,并讨论其意义。
第二章: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理解女娲造人的意义。
2.2 教学内容:详细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包括女娲用黄土捏造人、赋予人生命等。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听一则女娲造人的故事,并讨论其情节。
让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女娲造人的理解。
第三章:女娲造人的象征意义让学生理解女娲造人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女娲造人对人类社会的启示。
3.2 教学内容:讲解女娲造人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母性、创造力等。
引导学生思考女娲造人对人类社会的启示,如尊重生命、追求进步等。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女娲造人的象征意义。
让学生通过写作或演讲的方式,分享他们对女娲造人象征意义的理解。
第四章:女娲造人的文化传承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女娲造人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传承。
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讲解女娲造人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传承,如民间艺术、文学作品等。
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如保持民族特色、传承优秀传统等。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民间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了解女娲造人的文化传承。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第五章:女娲造人的当代价值让学生理解女娲造人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引导学生思考女娲造人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启示。
5.2 教学内容:讲解女娲造人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如弘扬母性、激发创造力等。
引导学生思考女娲造人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启示,如尊重生命、追求进步等。
5.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女娲造人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人教版课文《女娲造人》教案2. 学科领域:语文3. 年级段:五年级4. 教学课时:2课时5.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体会作者运用想象与联想的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神话故事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民间传说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
2.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作者运用想象与联想的表现手法。
(2)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学生齐读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2)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僻词语。
3. 合作探究:(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
4. 精讲点拨:(1) 教师针对学生理解难点,进行讲解与点拨。
(2)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朗读感悟:(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2)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想象与联想的表现手法。
四、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重点段落,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2. 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关于创造的故事。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
2.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并体会作者运用想象与联想的表现手法。
《女娲造人》教案4篇《女娲造人》教案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女娲造人》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女娲造人》教案篇1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神话极其特点。
2、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甘受文中所表示的喜悦之情。
3、初步培养同学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示的喜悦之情。
2、初步培养同学的想象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想象的作用,感受文中所表示的喜悦之情。
【教学方法】速读法跳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布置】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国古代也有许多神话故事,下面请同学们看图片,辨析说出是哪则神话,导入课文《女娲造人》。
2、出示学习目标。
二、知识积累1、有关神话有关神话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发明出来的故事。
神话特点:1、它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2、充溢奇妙的想象和幻想,非常有趣。
3、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2、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3、字词积累女娲(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澄澈(chénɡ chè):清澈透明。
幽光(yōu)灵敏:反应快。
绵延:延续不时。
《女娲造人》教案篇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神话的特点。
2、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3、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积累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知识,区别神话与科学。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尝试改写神话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2、体会自己的母亲怀胎育子的艰辛与不易。
教学重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追溯到中国的深远历史,女娲首先被描述为创造阴阳、人类、万物的神力者。
她是先民们心中的敬神憧憬,也是一位具有很高的文化品质的崇高形象。
作为一名中小学生的优秀教师,如何组织和设计教案,使其更加适宜儿童对女娲造人的理解,重温并感恩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是每一位优秀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关于女娲创造人类的古代传说,了解女娲和她的形象;认识女娲创造人的意义和她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2、能力目标:了解神话故事的的特点,理解文化内涵的渗透,培养学生去理解和分析语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手工实践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3、情感目标:强化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让学生明白人类的根源和文化特征,让她们感受到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要求1、通过故事的形式来介绍女娲,通过制作手工模型等不同方式给学生展示女娲。
2、像神话故事那样自由多样的发散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教育她们多元化思考,强化问题意识。
3、学生参与的方式要多样化,兼顾小组活动和个体展示,确保每个学生的展示机会和影响机会。
4、强化文化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多样性和共性,培养全球化的思考,让学生形成开放、纯净、正派的文化观。
三、教学内容1、启蒙导入:让学生们感受到神话是不同于传说和故事的。
通过古老的神话,让学生们体会人类文化最早的部分,并让她们慢慢认识到神话的精神内核。
2、自由发散的探究: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剖析女娲创造人的原因,并且把讨论引申到与育儿、出生、科技、社会等问题发生有关的共性区域,让学生不仅懂得女娲的故事,还能够意识到她们与世界和人类的联系。
3、动手实践的课程设计:让学生通过制作手工模型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些实践的方式,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创造性、思维性和愉悦性的剪影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感受女娲,同时使自己的独立性和创新性得到提高。
四、教学评价1、从课程质量和效果上来评价教案的好坏。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女娲造人》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女娲造人》的故事。
(2)理解故事内容,把握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欣赏古代神话传说,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女娲造人》的故事。
(2)理解故事内容,把握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
2. 教学难点:(1)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神话故事情境。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探究,提高学习兴趣。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4. 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故事韵味。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女娲造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神话故事情境。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故事韵味。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复述故事,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 课堂练习(1)学生按要求书写生字词。
(2)学生绘制故事情节思维导图。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学生分享家庭作业成果,展示对故事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神话故事情境。
2. 深入学习课文(1)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正确把握故事内涵。
3. 课堂练习(1)学生按要求书写生字词。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情节。
4.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主题,培养正确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