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钟表的认识
- 格式:docx
- 大小:173.91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形,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钟面,知道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使学生在视察、操作、概括和交换的进程中,发展数学摸索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整点的时刻。
教学难点:认识接近整点的时刻。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钟面的教具,钟面的学具。
2、学生课前了解:(1)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
(2)每天的8时、12时、4时在干什么。
教学进程:一、导入1、谈话:许多地方都有报时的钟楼,为我们准确报时。
(音乐响过后,当、当两声)小朋友们,听了刚才的声音,你知道是几时了吗?2、(音乐响过后,当、当七声)你知道,刚才报的又是几时呢?3、揭示课题。
谈话:小朋友们说得很好。
想不想看一看,这时的钟面是什么样的?(出示钟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
(板贴课题)二、探究(一)认识整时的时刻1、认识钟面。
(1)谈话:我们常常看钟面了解时间。
大家仔细视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关于钟面上的知识和同桌说一说。
(2)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3)指名说说关于钟面的知识。
教师相机板书:钟面上,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
(4)谈话:刚才还有小朋友说钟面上有12个数。
请大家随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2、认识7时。
(1)谈话:再仔细看一看,这时的钟面上是几时?把你的想法和同桌的小朋友相互说一说。
(2)交换:钟面上是几时?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指名2个学生上去指着投影说。
(3)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板贴:7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肯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假想和计划。
一样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7页教学目标:1、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12个数字、时针、分针;学生结合体会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记录方法。
2、通过视察、比较、操作、交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的思维能力,合作、交换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爱和遵照事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教学难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教学具准备:每人一个钟表模型、课堂训练纸、PPT课件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播放课件《这是什么》:嘀嗒嘀嗒,嘀嗒嘀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知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钟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齐读课题。
二、合作交换,探究新知1、认识钟面①利用情境图,初步感知钟面出示PPT:课本84页情境图师:同学们,钟表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仔细视察:图中都有什么?小朋友在做什么?(明确:早上7时妈妈叫她起床)②小组合作,认识钟面师:拿出自己的钟表模型,看一看、摸一摸、拨一拨,你发觉了什么?A、学生自主学习B、小组交换:钟面上有什么?C、小组汇报师明确: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格,两个指针。
又细又长的叫分针,又粗又短的叫时针。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张贴钟表模型,板书:12个数字时针分针2、认识整时①视察7时钟面模型师:老师把情境图中的钟表给大家带来了。
仔细视察,钟面上显示的时刻,你有什么发觉?(提示: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几?又粗又短的时针指着几?师肯定: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知识详细整理一、引言钟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准确掌握时间,还培养我们的时间观念和规划能力。
在一年级数学上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认识钟表,了解其基本构造和用途,并学会识别整点和半点时间。
下面,我们将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详细整理。
二、钟表基本概念钟表是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通常由圆形表盘、指针和数字组成。
表盘上有12个数字,代表12个小时;有三根指针,分别是时针、分针和秒针。
时针走得最慢,表示小时;分针走得比时针快,表示分钟;秒针走得最快,表示秒数。
三、时针、分针、秒针1.时针:时针是钟表上最短、走得最慢的指针,它沿着表盘从1到12的顺序移动,每走一圈表示12个小时。
2.分针:分针比时针长,走得比时针快,它沿着表盘从1到60的顺序移动,每走一圈表示60分钟,也就是一个小时。
3.秒针:秒针是钟表上最长、走得最快的指针,它沿着表盘从1到60的顺序移动,每走一圈表示60秒,也就是一分钟。
四、整点时间认知整点时间是指钟表上时针指向某个数字,分针指向12的时刻。
例如,时针指向3,分针指向12,就是3点整。
学生需要学会识别并读出整点时间。
五、半点时间识别半点时间是指钟表上时针指向两个数字之间,分针指向6的时刻。
例如,时针指向3和4之间,分针指向6,就是3点半。
学生需要学会识别并读出半点时间。
六、钟表数字位置钟表上的数字按照顺时针方向从1到12依次排列。
每个数字之间相隔30度角,代表5分钟或1/12小时。
学生需要熟悉这些数字的位置和对应的角度,以便更好地识别时间。
七、时针与分钟换算在理解整点和半点时间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学会将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转换为具体的时间。
这涉及到时针和分针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当时针指向3和4之间时,需要看分针走了多少来确定具体的时间。
如果分针指向1,那么时间就是3点5分;如果分针指向6,那么时间就是3点半;如果分针指向11,那么时间就是3点55分。
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脚本【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84-85页)。
【教学目标】1.了解钟面的结构,结合生活经验会认、读、写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概括能力,渗透数形结合、建模等数学思想。
3.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初步感受并建立时间观念,让学生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认整时,学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难点:发现并归纳出认识整时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钟面教具;学具:钟面模型【教学过程】一、绘本激趣,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这是鸭子叔叔,今天他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听,是什么声音?(播放:嘀嗒声。
)师:没错,是钟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钟表,那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师:对,钟表能告诉我们时间,还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利用时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一年级学生喜欢的绘本引入,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创设情景,认识钟面(1)提出问题,初步感知钟面的组成师:看!鸭子叔叔搜集了这么多钟表,仔细观察,这些钟面上有什么共同点?生1:有1至12,12个数。
师:那你们能在这个空的钟面上能找到它们的位置吗?生2:它们是从1到12依次排列的。
生3:我是先找的3,6,9,12,上面是12,下面是6,右边是3,左边是9,确定了这几个数的位置,其他的数就好找到了,12和3之间是1、2,3和6之间是4、5,6和9之间是7、8,9和12之间是10、11 。
师:是呀,在钟面上1-12每个数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我们画一些小竖线做标记,这些小竖线就把钟面分成了一些大格,12到1之间就是1个大格,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1.2.3....12,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
还有什么吗?生4:2根表针。
师:嗯,这根又短又粗的是时针,这根又细又长的是分针。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认识时间和钟表》。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钟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学会读取钟表上的整点时间;通过实践活动,理解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钟表的基本结构,能正确区分时针、分针和秒针。
2. 培养学生读取整点时间的能力,提高观察和思维水平。
3. 增强学生对时间观念的认识,培养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时针、分针、秒针的区分及读取整点时间。
教学重点:钟表的基本结构;读取整点时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钟表模型、挂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每人一份钟表练习册、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钟表,引导学生认识钟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
(2)教师讲解时针、分针和秒针的特点,让学生观察并练习区分。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钟表,提问:“现在这个钟表上的时间是几点?”(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位置,示范如何读取整点时间。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读取几个不同的整点时间。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时针、分针、秒针的区分和读取整点时间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钟表2. 板书内容:(1)钟表的结构:时针、分针、秒针(2)读取整点时间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画出你最喜欢的钟表,并标注出时针、分针和秒针。
2. 答案:(1)略(2)见附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钟表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仍有个别学生时针、分针、秒针区分不清。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导语】在现实的⽣活中,我们⽆时⽆刻不与数学打交道,如⽣活上购买的“柴、⽶、油、盐、醋、菜、酱”以及驾车的⾥程、房屋的建造等等,总是离不开数学。
从这些例⼦看,学习数学是⾮常有必要的,是⾮常重要的。
所以,数学知识是值得每个⼈学习的。
不但要学好,⽽且还要学精。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认识钟表》教案、教学反思及说课稿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学⼀年级《认识钟表》教案 教学⽬标: 1、使学⽣知道钟⾯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格。
2、结合学⽣的⽣活经验,学会认识整时。
3、帮助学⽣初步建⽴时间观念,培养学⽣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活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结合⽣活经验认识整时。
教学准备 主题图、⼤钟⾯、⼩钟⾯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新课 1、谈话引⼊ 2、指导看图 师:⼩红起床了,妈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她,表扬她是⼀个早睡早起的好孩⼦。
我们也要像⼩红那样,听到闹钟响了,马上起床,不睡懒觉,养成好习惯。
3、揭题 师:闹钟可以叫我们起床,那你还知道钟表有哪些作⽤呢? 师:钟表在⽣活中经常⽤到,它的本领可⼤了,今天,我们就⼀起来认识钟表。
师: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探究新课 1、认识钟⾯ (1)看⼀看,⽐⼀⽐。
A、观察钟⾯ 师:引导学⽣拿出学具钟⾯,仔细观察钟⾯上都有什么? B、⽐⼀⽐ ⽣汇报(都有两根针和1~12这些数字) C、认识时针和分针 师: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呢? ⽣仔细观察。
师⼩结: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根更长更细的叫分针,另⼀根更短更胖的叫时针。
(结合钟⾯上的时针分针板书特征:时针短、胖;分针长、细) 师结合学⽣的回答,让学⽣认识分针时针。
(演⽰并讲解) D、指⼀指,认⼀认 师指给学⽣认时针和分针。
同桌互相指认。
E、说⼀说 师课件出⽰钟⾯,⽣仔细观察(时针分针在⾛)师问:你发现了什么? 钟⾯上的针是按怎样的⽅向转的?(⽣思考) 师:(⼩结)像这样的⽅向叫做顺时针⽅向。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钟表,学会读取小时和分钟,了解钟表的基本结构。
本章节内容较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对时间的初步认识,为后续学习时间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于时间概念还不够熟悉,但他们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直观的的教具和生动的教学手段,能够较好地掌握钟表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钟表,学会读取小时和分钟,了解钟表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钟表,学会读取小时和分钟。
2.难点:了解钟表的基本结构,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读取时间。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钟表模型、电子钟、挂图、PPT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钟表模型,以便于操作和实践。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引入钟表的认识这一主题。
可以用一个有趣的谜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什么东西,有针有圈,跑得快?”让学生猜测,然后引出钟表的认识。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钟表模型、电子钟、挂图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钟表的内外圈、时针、分针、秒针等基本结构。
同时,讲解钟表的读法,例如:“12个数字,一圈走完,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人一个钟表模型,按照教师给出的时间,手动调整钟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认识和调整时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时间的例子,让学生上台演示如何认识和调整这些时间。
同时,教师可以出一些时间的题目,让学生抢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钟表,掌握时间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时间是诸多因素中最基本、最普遍、最不可逆的因素之一。
对于小学生来说,认识钟表,掌握时间概念非常重要。
因为,通过对时间的概念、认识和掌握,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跨度,合理分配时间,提高时间观念和管理能力。
本文从“认识钟表”、“学习时间的基本概念”、“学习时间的加减法”和“时间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分享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钟表,掌握时间概念!一、认识钟表1、认识钟表的构成和用途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钟表一般都是由显示时针、分针和秒针的大壳体组成,并用于显示时间。
时针和分针的差值是5分钟(即12小时共分为720份,每份代表5分钟),而秒针的差值是1秒。
钟表由于其实用性和美观性,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学校、公共场所等众多场合中。
2、认识小时的概念小时是我们描述时间的基本单元之一,每天分为24个小时,从0时开始,一直到23时结束。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为了让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小时的概念,老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们熟悉钟表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并介绍小时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二、学习时间的基本概念1、认识钟表的表盘和刻度钟表的表盘是由数字和刻度组成的,而刻度是由细线和数字组成的。
细线代表着1分钟,数字则表示分钟或小时;小时由12小时组成,每个小时下面又有5分钟分度标记,以方便读者掌握分钟。
2、认识小时、分钟、秒钟小时、分钟和秒钟是钟表上用来表示时间的三个基本单位。
小时是以点的数量来表示时间的,一天中有24小时。
分钟是一个小时分成60份的其中一份,秒钟则是一分钟分成60份的其中一份。
三、学习时间的加减法1、时间之间的转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将时间单位之间进行转换。
比如,我们可以把一个小时转换成60分钟,也可以把60分钟转换成1小时,这是我们必须要学会的基本技能。
2、时间的加减法钟表上不仅可以读出时间,还可以进行时间的加减法运算。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钟表》的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三节《认识钟表》,主要内容包括:认识钟表的表盘结构,学会读取钟表上的时、分,掌握整点与半点的表示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认识钟表的表盘结构,理解时、分的关系,学会读取钟表上的时间。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时、分的关系,学会读取钟表上的时间。
2. 教学重点:认识钟表的表盘结构,掌握整点与半点的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钟表模型、挂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钟表练习纸、画钟表的画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钟表,引导学生说出钟表的表盘结构。
2. 新课:(1)教师出示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钟表的表盘结构(12个数字、时针、分针、秒针)。
(2)讲解时、分的关系,让学生理解1小时等于60分钟。
(3)通过例题讲解,教学生读取钟表上的时间。
(4)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读取不同时间点的钟表。
3. 巩固: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分组比赛,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正确读取钟表上的时间。
六、板书设计1. 钟表的表盘结构:12个数字、时针、分针、秒针。
2. 时、分关系:1小时=60分钟。
3. 时间读取方法:先看时针,再看分针。
七、作业设计(1)3时30分(2)5时(3)7时45分(4)12时2. 答案:(1)3时30分:时针指向3,分针指向6。
(2)5时:时针指向5,分针指向12。
(3)7时45分:时针指向7,分针指向9。
(4)12时:时针指向12,分针指向1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钟表的表盘结构和时间读取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古代的计时工具,如日晷、水钟等,激发学生对时间计量历史的好奇心。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练习题
班级_______ 姓名 _______ 得分_______ 一,填空。
(每空2分,共30分)
1.钟面上的两根针,短的一根针是()针,长的一根针是()针。
2.1分钟=()秒 1小时=()分
3. 1小时30分=()分 80秒=()分()秒
4.钟面上有()大格,有()小格。
5.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走一圈是()分。
6.时针走一大格是()小时,走一圈是()小时。
7.一圈内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走了()小时。
二,连一连。
(每个3分,共18分)
快9时了 3:00 6:05 10时刚过 12时 7:30
三,根据时间画出时针和分针。
(每个4分,共12分)
8时 4时 5时
四,想一想,并写出来。
(每个4分,共24分)
1.再过1小时是几时?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2. 1小时前是几时?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智慧园。
(每个4分,共16分)
按要求在钟面上画时针和分针。
过3小时 6:00 9:00
4小时后 2小时前
5:00 8:00
1小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