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法规体系[1]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8
城市规划的原理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0道小题)1. 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含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D) 城市化是乡村转变为城市的一种简单过程2. 城市性质不是由()决定的.(B) 中心地职能3.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用地总面积可以按城市人口每人()m2安排。
(D)0.8~1.04。
中国古代有代表的城市规划思想是( )。
(C) 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皇权至上的理念及以管子为代表的自然至上理念5. 与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相比,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更强调()。
(C)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方面6。
下列不是城市交通政策内容的是().(C)政策范围7. 城镇体系的特征不包括().(B) 连续性8. 农业生产价值很高的丰产农田,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埋藏地,在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中属于()。
(C) 三类用地9. 不是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是( ).(B) 城市主导产业10。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是指( )(C)土地使用与建设管理细则,地块控制图则,基础资料汇编二、主观题(共15道小题)11.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意义)和基本任务。
参考答案: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意义)是:(1)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2)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其正常经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3)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任务是: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鶳的社会环境。
12. __________可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参考答案:城市化13。
雅典宪章认为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综合城市四项基本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和________。
参考答案:生活工作休息交通14。
城市规划学科传统上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内容。
城市规划原理1.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该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
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市规划: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4.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和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5.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
第一篇城市与城镇化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2.城市化水平指城镇水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6.简述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4)城市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的发展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第2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5、有机疏散思想(1)城市是一个不断成长与变化的机体(2)它从生物的成长现象中得到启示,认为有机疏散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即把无秩序的集中变为有秩序的分散。
(3)1918年沙里宁按照有机疏散的思想制定了大赫尔辛基规划,把城市分解成一个即统一又分散的城市有机整体。
各部分布置有住宅、商店、学校以及生产车间等,形成相对半独立的单元。
7.“雅典宪章”对城市规划目的的界定。
雅典宪章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活动的正常进行。
宪章认为:(1)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 (2)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居住的关系;(3)新建居住区要多留空地,旧区已坏的建筑物拆除后应辟为绿地,降低旧区的人口密度,在市郊要保留良好的风景地带;(4)应从整个道路系统入手规划交通,街道要进行功能分类,要按照调查统计的交通资料来确定道路的宽度。
现代城市管理的历史发展一、引言现代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内的各种资源、环境和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和规划的一种行为。
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城市管理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现代城市管理的历史发展,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二、古代城市管理在古代,随着人类社会从游牧社会向农耕社会过渡,出现了最早的聚居地。
这些聚居地逐渐演变为最早的城市,并开始出现了一些初步形式的城市管理。
例如,在古埃及时期,法老们通过建立集权制度来对城市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他们制定了法律法规,并建立了行政机构来处理各种事务。
在中国,早期朝代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措施。
例如,在商朝时期,商王通过建立都邑制度来对都邑进行统一规划和治理,并设立官职来处理各项事务。
这些措施为后来的城市管理奠定了基础。
三、中世纪城市管理中世纪是欧洲城市管理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欧洲的城市开始迅速发展,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地开始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来管理城市事务。
例如,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共和国,他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行政和法律制度来管理城市事务,并设立了各种行政机构。
在中国宋朝时期,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城市管理措施。
例如,在宋徽宗时期,他下令对京师开封进行全面整治,并建立了完善的街道和河道系统来提高交通效率。
此外,在宋朝还出现了最早的街巷命名制度和巷道官制度。
四、近代城市管理近代是现代城市管理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
在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带动着大规模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使得现代都市迅速崛起。
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公共卫生、交通、环境等问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应对这些挑战,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国家开始建立现代城市管理机构,并制定了一系列城市管理法规。
例如,伦敦在1855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城市管理机构——伦敦县议会。
这一机构负责处理城市规划、公共卫生、交通等事务,并成为了现代城市管理的典范。
美国城市规划1、规划法规体系美国的宪法在本质上是州与州之间的契约。
尽管它确立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权力范围,但它对州与州以下的各级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却未予涉及。
因此,州政府以下的各级政府都是由州来创制的。
在法律上,州政府只能将其拥有的权力分配给地方政府。
通常,地方政府的结构以及地方政府的权力与责任是由州宪法、宪承和法律所具体规定的。
地方政府在执行权力的同时,也还受到联邦宪法和州宪法所保障的个人权利的引导和限制。
当个人权利和政府权力范围发生不一致时,愚终的促裁者是法院系统。
因此,地方规划工作就要考虑如果正在处理的争端提交法庭进行法律审查,法庭会作出怎样的决定。
由于美国的法院依循案例(nselaw)的原则而作出判决,因此规划工作会受到过去同类案件的处理和对法庭会作出的可能判决的揣测的限制。
在许多情况下,地方规划工作也受到法庭要求地方政府所做的事情的影响。
在美国,州与州之间在立法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别。
在许多州的法律中只允许地方政府事特定的规划行为,在其它的州中则要求社区履行相当全面的规划行为。
各个州的立法机构基本上都颁布了州政府与规划实践和内容相关的目标。
而州的授权法(state enhlinelee5slatton)往往确定了地方政府在规划方面的功能。
比如,弗吉尼亚州与规划有关的州授权法就要求所有的城市、城镇和县都需要设置规划委员会并有经过批准的综合规划。
在州的法律和宪法允许市政当局从事相当的规划行为的州,通常都指出这些法规仅仅只保酿市政当局的所作所为绝对局限于行政权力的范畴之内。
州的规划是一种专门的授权法通常是建立一个州的机构来协调州层次上的规划功能,此外也确立地方规划行为的具体内容。
这些法描述了州规划委员会的功能,并规定了地方政府的规划过程。
这些法通常不要求编制综合规划,列出综合规划的范围,并详细说明综合规划审兆和执行的方法。
州的区划授权法往往也详细地定义区划的范围、批准区划条例的过程、区划委员会的构成及其权力和功能以及区划条例修正的方法及区划条例的例外等。
城市规划重点[五篇范文]第一篇:城市规划重点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类型1)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4)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5)自上而下型城市化与自下而上型城市化测度:(一)单一指标方法。
人口指标:一是: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征城市化二是:用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用地指标:城市建成区用地占区域总面积的比重。
(二)综合指标法。
当代中国的城市化的基本特征:1)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2)城市化动力机制由一元转变为多元3)城市规模体系动态变动加速;4)城市化水平省际差异显著;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②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③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 的增长成正比;④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周礼•考工记》城市特点:城市形制规划,平面呈方形,旁三门,左祖右社,但市在宫南。
中轴对称的布局,突出了宫殿的位置,方格道路网,宽度超过了实际需求,实行坊里制,严格管理市民,坊里规模大,各阶层严格分开,反映城市居民生活方面的建设布局,如府邸、民居、商业市肆等注重因地制宜,具有自发形成的特点,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
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卫星城市理论。
有机疏散理论——伊利尔•沙里宁。
广亩城市——赖特。
功能主义理论——田园城市的概念: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1.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2.城市职能:城市职能(urban function)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职能应包括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即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范畴。
城市规划工作中通常说的城市性质,就是通过各个城市所起的作用来体现的。
3.用地性质: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地W、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与广场用地G。
4.土地使用兼容性:定义:用地使用兼容是确定地块主导用地属性,在其中规定可以兼容、有条件兼容、不允许兼容的设施类型。
一般通过用地与建筑兼容表实施控制。
目前普遍缺少关于兼容设施的规模与容量标准的控制。
用地使用兼容不得改变地块的主导用地性质,并应给出兼容强度的指导性指标。
5.容积率:容积率(Plot Ratio/Floor Area Ratio/V olume Fraction)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6.建筑密度: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building coverage ratio),[1] 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运作体系一、发展规划 新加坡的发展规划采取二级体系(tow-tier system),分别是战略性的概念规划(Concept Plan)和实施性的开发指导规划(Development Guide Plan,简称DGP)或原来的总体规划(Master Plan)。
1、概念规划 概念规划是长期性和战略性的,制定长远发展的目标和原则,体现在形态结构、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体系。
概念规划的作用是协调和指导公共建设(pubilc sector development)的长期计划,并为实施性规划提供依据。
规划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是详细的土地利用区划,不足以指导具体的开发活动,因而不是法定规划。
在1967-1971年期间,新加坡编制了第一个概念规划(见下图)。
这是一个环状发展方案(Ring Plan),发展环的核心是水源的生态保护区,禁止任何开发活动;城市中心在南海岸的中部,将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经济、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沿着快速交通走廊(大容量快速交通体系和高速公路),形成兼有居住和轻型工业的新镇(new towns),市中心的人口和产业将疏散到这些新镇;一般工业集中在西部的裕廊工业区;国际机场位于本岛的东端。
新加坡的概念规划(1971) 在1991年,新加坡重新制定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景,并对概念规划进行了相应的修编,形成2000年、2010年和X年三个阶段的形态发展框架。
新一轮概念规划的重点是建设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城市中心,并形成四个地区中心,完善快速交通体系,在交通节点和地区中心周围发展由科学园区(science parks)和商务园区(business parks)构成的“高科技走廊”(technolohy corridors),提升居住环境品质,提供更多的低层和多层住宅,并将更多的绿地和水体融入城市空间体系。
值得指出的是,概念规划的远景只是一个发展目标(指新加坡的人口达到400万),并没有具体的实现期限(year X)。
国外典型社区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启示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区管理模式无外乎三种类型:政府主导模式、社区自治模式和混合模式。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政府与社区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
正是由于这种结合紧密程度的不同,使社区的组织管理工作各具特色。
在国外众多的社区管理模式中,较为突出的有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模式。
本文汇编了三国的社区建设模式,供大家参考。
美国:公民自治的典型一、美国社区治理的模式美国的社区治理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公民自治的典型形态,社区并不是作为政府的一个基层管理单元(行政区划) 而存在。
联邦各州乃至各个市、镇,都有其独特的社区治理方式,但是社区发展和管理上,基本都采取了“政府负责规划指导和资金扶持,社区组织负责具体实施”的运作方式。
他们将具体事务交给社区组织和民间团体,政府只负责宏观调控。
在社区的日常运作中,社区委员会、社区主任、专业社区工作者、非营利组织和社区居民、志愿者均是社区治理的主体, 对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负有职责和义务。
(一) 政府机构制定政策美国政府一般通过制定政策影响社区的发展。
例如,联邦、州地方政府一方面负责评估和修改社区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另一方面又采取措施消除在就业、信誉和住房等问题的种族、民族以及其他形式的歧视。
联邦、州地方政府鼓励和支持社区组织的发展,并和慈善部门、社区企业形成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这些活动,联邦、州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一个合作机制,探索社区发展的途径。
联邦、州地方政府还通过扩展社区组织来执行有关政府社区开发项目,为了推动社区发展,政府还通过各种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和法规,引导私营企业投入社区建设。
(二) 第三部门提供服务国际上一般将非政府非企业的机构称为非政府组织(NGO),又称第三部门,它是美国社区治理的支柱力量。
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政府的财政缩减,第三部门在社区服务和社区发展中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90年代以后,为了实现精简政府机构的目的,越来越多的、本应由各级政府机构负责提供的社区公共服务,都较多地由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 来承担。
1、都市性质:(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是都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旳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旳地位和所肩负旳重要职能。
是都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旳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2、都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一年内都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原因旳消长,导致人口增减旳绝对数量与同期该都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3、都市功能分区:都市功能分区是按功能规定将都市中多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等进行分区布置,构成一种互相联络、布局合理旳有机整体,为都市旳各项活动发明良好旳环境和条件。
4、居住小区:(housing estate)是以住宅楼房为主体并配有商业网点、文化教育、娱乐、绿化、公用和公共设施等而形成旳居民生活区。
5、竖向规划: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规定所作旳规划。
包括:场地与道路标高旳设计,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旳高差等,以便在尽少变化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旳状况下满足后来居住者旳规定,并为良好旳排水条件和结实耐久旳建筑物提供基础6、居民点:定义为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旳集聚定居地点。
7、都市化:由农业为主旳老式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旳现代都市社会逐渐转变旳历史过程8、都市设计:都市设计是一种关注都市规划布局、都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都市公共空间旳一门学科9、都市基础设施:都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有旳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旳总称,使都市中为顺利进行多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旳各类设施旳总称10、卫星城:是指在大都市外围建立旳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旳住宅和公共设施旳城镇,是在大都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都市(母城)旳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旳具有相对独立性旳城镇。
11、日照原则:为保证室内环境旳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旳气候区、都市大小和建筑物旳使用性质确定旳,在规定旳日照原则日(冬至日或大寒日)旳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旳时间。
1.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2.城市化(城镇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3.城市设计为提高和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社会生活、市民行为和空间形体艺术对城市进行的综合性形体规划设计。
4城市发展战略结合城市社会经济现状及其区域地位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所做的重大的、全局性的、长期性的、相对稳定的、决定全局的谋划。
5.卫星城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6.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是确定城市整体规划的重大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城市总总体规划的依据。
总体规划纲要是对城市进行全面深入认识,对规划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为规划编制确定重大原则、方向和框架的重要阶段,防止和避免规划编制出现重大的方向性、原则性的失误和偏差。
规划纲要经审批后,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7.城市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城市建成区范围的划定,要考虑自然地形、地貌、基层行政单位的管理界线等因素,以及城市各项用地的完整性,并尽可能与人口统计的地域范围相一致。
8.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对外交通是指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的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的总称。
城市本身与城市范围以外地区之间的交通,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主要采用铁路、公路、水运和空运等运输方式。
城市对外交通运输设施在城市中的布置,对城市发展和规划布局有重要影响。
一、判断题(每题2 分,共38 题,总分76 分)1、到2030年,健全国土空间规划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全面实施国土空间检测预警和绩效考核机制;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A、对B、错2、每座主变电所建设控制区宜为3000~4000平方米,长度宜为60~70米,宽度宜为50~60米。
A、对B、错3、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按照艺术原则进行城市设计》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第一卷和第五卷提出了不少关于城市规划、建筑工程等方面的论述。
()A、对B、错4、地铁A、B、C三种车型,主要差异在车辆尺寸、定员和轴重三个方面。
A、对B、错5、合格的线网规划人员必须具备运营的基本知识。
()A、对B、错6、单轨系统分为跨坐式单轨系统和悬挂式单轨系统。
A、对B、错7、车站站台可以分为岛站台和侧站台两种,从客流的适用功能来看,侧站台更优于岛站台。
()A、对B、错8、四阶段法是目前国内城市交通需求预测中最普遍采用的预测方法。
A、对B、错9、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A、对B、错10、资源共享必须以满足轨道交通本身的功能为前提,不能过分强调资源共享而忽视功能本身。
A、对B、错11、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层次的重点是速度的级配组合,市域轨道交通网络层次的重点是运量和速度的级配组合。
A、对12、城市交通方式结构是指城市各种交通出行方式的客运量占城市总客运量的比例。
A、对B、错13、出行分布一般采用重力模型进行预测。
()A、对B、错14、环线的作用之一是联络轨道交通平行线或放射线,通过客流转换,提高轨道交通网络可达性,一般网络中有了环线换乘系数会降低。
A、对B、错15、换乘站客流特征具有高集中性、多方向性、短时冲击性等。
美国区划法介绍区划法是地方政府控制土地使用的地方法规和进行规划管理的技术手段。
区划法(zoning)的产生先于规划体系的形成,强调其法律效率,其发展过程是独断寻求“规划”与“法律”的结合过程。
美国“区划法”的制定管理程序最为严密,表现为由主管机构、规划委员会、调解和上诉委员会以及规划管理部门分别负责“区划法”的制定、咨询、解释、执行等不同方面的事务。
1. 美国区划法的产生与发展1.1 区划法的产生19 世纪末期,随着高层建筑飞速发展,在美国许多城市的中心区,建筑高度越来越高。
出于建筑防火的要求,1870 年许多城市制定了建筑条例(Building code) ,规定了建筑必须采用防火柱,并明确了建筑的高度限制。
1916 年,纽约市制定了第一部区划法,其主要意图是控制摩天楼高度的无序增长。
由于这些摩天楼往往铺满整个基地,遮挡了相邻的街道和建筑的阳光,引起租户大批地搬走,纽约市此损失了超过100 万美元的税收。
于是,市政府不得不开始关注这些庞然大物的问题,以避免其经济遭受负面影响。
区划法实行后,无论是开发商还是城市的公共财政都从中受益匪浅。
区划条例使土地和物业的价值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保证了市政府的税收。
1916年区划条例的规定相对较简单,主要包括建筑高度与建筑退缩控制,以及土地使用用途的相容性规定等。
如工厂不能建于居住区内。
区划法实施的结果,使纽约市被划分为若干个高度区。
每个地块被赋予一定的开发权,区划规定建筑必须逐步后退,以使相邻的地块获得足够的阳光。
当建筑后退至一定高度,该层的面积达到整个基地面积的1/ 4 时,建筑可不必退缩而继续升高。
通常情况下,开发商会认真研究区划条例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建筑面积,精打细算的结果就是人们常看到的1930 年代纽约典型的阶梯式高层建筑形式。
1. 2区划的发展受1916 区划的影响,美国的其它城市也相继采用了类似纽约区划的法令,以解决不同建筑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
国外典型城市环境治理的九大模式概述陈海秋(中协人才技术交流咨询中心,北京100038)摘要:城市环境治理模式是治理主体对环境问题所采取的一切行动的规则、标准与方向。
近年来国外兴起了直控型环境治理模式、自愿性环境治理模式等多种环境治理模式,这些治理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环境治理具有借鉴与参考作用。
关键词:国外;城市环境治理;模式城市环境治理模式与公共治理模式、全球治理模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城市环境治理模式是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其涵义是指治理主体对环境问题所采取的一切行动的规则、标准与方向,又称城市环境治理范式。
主要包括治理主体结构、治理机制、治理原则、治理目标、治理绩效等在内的分析框架。
国内外环境治理的模式多种多样,一些治理模式对城市环境治理具有借鉴与参考作用。
1典型的城市环境治理模式简介1.1政府直控型环境治理模式政府直控型环境治理模式是指作为管理主体的政府部门及其机构,采用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等措施和手段,对作为被管理主体的企业、农户、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等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活动及其相应后果进行干预的制度制定和行动的总称。
这种模式强调发挥政府部门的主体作用,各种环境政策和制度大部分是由政府部门直接操作,作为一种行政行为而通过政府体制进行实施,使环境治理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
政府直控型环境治理模式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管理主体与被管理主体之间的不对等性;二是政府行政管理权的内容泛化;三是从治理手段上看,以行政性手段为主,经济手段为辅;四是从环境治理机制上看,是中央集权式的运行管理机制。
政府直控型环境治理模式的存在具有其合理性,与其他模式相比,政府直控型环境治理模式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城市环境质量与城市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影响环境质量的各种因素分别涉及计划、规划、建设、能源、财政、金融、工业、农业、卫生、商业、交通等各个部门的工作。
因此城市环境治理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各个方面的复杂又艰巨的任务,具有很强的全局性和综合性。
四川省2024年下半年城市规划师考试规划实务: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析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下列不属于编制风景名胜区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依据的是。
A:《宗教事务条例》B:《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方法》C:《生物多样性公约》D:《世界遗产条约》E:综合治理2、1957年在探讨了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城市群以后,首先提出了大都市带的概念是。
A:傅里叶B:戈特曼C:勒·柯布西埃D:维特鲁威E:综合治理3、下列对中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概括中,不正确的是。
A: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B:商品短缺时期以乡镇集体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C:市场经济早期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D:支配经济体制下以私营企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E:综合治理4、推动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新兴产业B:城市文化C:全球化D:科学技术E:综合治理5、依据“按肯定比例安排社会劳动”的基本原则,依据国民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支配的相关指标和合理的劳动构成,以某一类关键人口的需求总量乘以相应系数得出小城镇区人口总数的方法是。
A:综合分析法B:经济发展平衡法C:劳动平衡法D:环境容量法E:综合治理6、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特点中,是城市规划的最重要特点之一,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以及各项具体工作中都会得到体现。
A:政策性B:民主性C:综合性D:实践性E:综合治理7、水上消防站应有不小于m的岸线供消防艇靠泊,其陆上基地建设用地标准与一级一般消防站相同。
A:100B:150C:200D:300E:经济政策8、风景名胜区是指。
A:具有区分于其他区域的能够反映独特的自然风貌或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的比较集中的景观B:具有欣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是这些价值和功能的综合体C:具有欣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美丽,可供人们巡游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D:具备巡游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多重功能,对于风景名胜区的爱护,是基于其价值可为人们所利用,可以用来进行旅游开发、巡游观光以及科学探讨等活动E:综合治理9、现代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构应当是以为中心,以轨道和市级公交快车线路为骨干,以组团级公交一般线路为基础的协作良好的完整系统。
美国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法规体系美国的宪法在本质上是州与州之间的契约。
尽管它确立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权力范围,但它对州与州以下的各级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却未予涉及。
因此,州政府以下的各级政府只能将其拥有的权力分配给地方政府。
通常,地方政府的结构以及地方政府的权力与责任是由州宪法、宪章和法律所具体规定的。
地方政府在执行权力的同时,也还受到联邦宪法和州宪法所保障的个人权利的引导和限制。
当个人权利和政府权力范围发生不一致时,最终的促裁者是法院系统。
因此,地方规划工作就要考虑如果正在处理的争端提交法庭进行法律审查,法庭会作出怎样的决定。
由于美国的法院依循案例法(case law)的原则而作出判决,因此规划工作会受到过去同类案件的处理和对法庭会作出的可能判决的揣测的限制。
在许多情况下,地方规划工作也受到法庭要求地方政府所做的事情的影响。
在美国,州与州之间在立法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别。
在许多州的法律中只允许地方政府从事特定的规划行为,在其它的州中则要求社会区履行相当全面的规划行为。
各个州的立法机构基本上都颁布了州政府与规划实践和内容相关的目标。
而州的授权法(state enbling legislation)往往确定了地方政府在规划方面的功能。
比如,费吉尼亚州与规划有关的州授权法就要求所有的城市、城镇和县都需要设置规划委员会并有经过批准的综合规划。
在州的法律和宪法允许市政当局从事相当的规划行为州,通常都指出这些法规仅仅只保障市政当局的所作所为绝对局限于行政权力的范畴之内。
州的规划是一种专门的授权法,通常是建立一个州的机构来协调州层次上的规划功能,此外也确立地方规划行为的具体内容。
这些法描述了州规划委员会的功能,并规定了地方政府的规划过程。
这些法通常不要求编制综合规划,列出综合规划的范围,并详细说明综合规划审批和执行的方法。
州的区划授权法往往也详细地定义区划的范围、批准区划条例的过程、区划委员会的构成及其权力和功能以及区划条例修正的方法及区划条例的例外等。
就如同州层次所确立的特别授权法覆盖了城市行为的一些领域,在地方层次往往运用特别的条例来详细确定城市宪章所要求执行的具体方法。
在那些没有“完全拥有者宪章”(Freeholders' Charter,这是关于市政社团的法律,在州宪法中予以规定)的城市,州的法律可以直接起作用;在有了这类宪章的城市中,由于宪章已经以比州的法律更为严格的语词确定了行政权力的执行,因此地方的法律具有优先性。
城市宪章通常以与州的授权法相似的语汇确定了规划委员会的职能,而且,只要州的法律所包括的所有任务没有更少的限制,城市宪章中的规定一般都沿用州法律的条款。
政府职能是依据于政府所拥有的行政权力。
这被认为是一种内在的主权,是政府在执行关于整体福利和提供适宜的社区生活的公共政策时所具有的权利与责任。
在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之初,行政权利仅仅局限于有主权的州政府,只有当涉及国家利益或者地方政府已经无法处理某些状况,而且州政府也确认需要联邦规划实践政府的帮助并提出要求时,联邦政府才能使用这样的权力。
然而,联邦的法律也影响了州与州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联邦政府也通过各种途径对州和地方的城市发展政策和规划的施行提供必要的政策导引。
这些政策导引往往建立起了规划过程的基本结构以及在此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1978年的总统向国会提交的城市政策报告是对1977年通过的住房法修正案的条款的进一步阐述。
此后每2年总统就提交一份这样的报告。
这类报告提出了国家的城市政策,由此而决定了联邦政府各类计划的构成及其作用范围,从而通过计划资助而影响地方城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同时也对州政府的城市政策和工作重点起到引导和推进的作用。
与此同时,各类专业性学术机构也会通过对专业规划师的宣传和学术带动而促进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以此来引导规划的实践者,并能够促进立法者和法庭对规划的认识。
一些州通过具体的法律赋予城市和县以行政权力,其它的州则在州的宪法中予以了保障。
一般而言,行政权力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在不同的州保障这种权力的方式是各不相同的。
就规划过程而言,关键的就是地方政府必须拥有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来处理社区居民的行为及其财产的权力。
在美国,行政权力的运用必须是为了一个有价值的目的,并且这个目标必须是明确地予以陈述过的。
对于规划来讲,对私有财产的使用进行公共控制则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对于现代美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历史来讲,政府施行对私有财产进行控制的权力的演变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本世纪初的30年中,政府对私有财产的使用进行实质性控制的权力获得了建立。
20年代以来,区划作为城市规划实施的工具得到了连续的发展,并在改变区划条例过度固定和寻求区划弹性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大量的新手段也得到了运用和发展。
美国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行政体系美国是一联邦制的国家,在建国之前先有了13个州(state),然后通过州之间的协议,在13个州之上成立了联邦政府(Federal Government),赋予了军事、外交、邮政、州际范围等有限的权限,而城市和住宅等领域的权限并没有由州政府赋予联邦政府,因此,在这些方面联邦政府没有可以直接参与的法律基础,这样,联邦政府参与城市规划相关活动的手段主要就是一些间接性的财政方式,如联邦补助金等。
另外,由各州政府决定,在它的属下设置了各种地方政府(local government)。
地方政府没有固的自治权力,只有由州授予的权力,也就是说,地方政府权力的来源只能是州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以及州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自治权。
因此,各州的地方政府在法律性质、区域大小、人口多少、职能和组织上存在着很多的分歧,同一的名称在不同的州可能有不同的意义和内容,即使在同一个州内,地方政府之间也可能存在分歧。
这是美国地方政府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美国的地方政府中,县(county)是存在最广的地方政府机构。
除了在新英格兰(New England)州是由镇来承担县政府的职能外,其余各州都有县的建制。
在所有的地方上的正式的分支机构。
县范围内的市、镇均由县政府管辖,但县政府只是行政管理的工具,没有制定政策的权力。
但自治市(municipality)是一种独特的地方组织机构,它同样是州政府的'创造物',但它同时具有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
一般而言,城市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有多种形式,如:议会市长制、委员会制和议会行政官制等。
但就具体的城市而言,各类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机构有着确定的地位,从事着确定的工作。
(1)立法机构:立法机构在城市中是作为决策者而起作用的。
它决定是否成立规划委员会,决定规划委员会的成员构成,对规划委员会划拨资金,并对规划委员会的行动予以支持等。
通过规划委员会的介绍和建议,立法机构将规划转变为政治决定而付诸行动。
(2)规划委员会:规划委员会是绝大部分城市的法定机构,大量的规划通过该机构得到执行。
规划委员会通常由一组经城市的行政长官提名并由立法机构批准的个人所组成。
他们一般是社区内房地产商、银行家、商会等方面的领导人物,或者是律师、建筑师、医生、劳工代表、社会工作者等的代表。
建立这样的委员会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提供市民的意见和想法,对规划内容和决定提供多方面的协调,并对规划机构进行监督。
有的规划委员会还有地方政府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但他们的职责主要是对一些事务提供专业帮助,且很少具有投票权。
就立法机构而言,规划委员会只具有顾问性的作用。
当议会处理有关规划的事务时就要求规划委员会提出相应的报告和建议,议会有权同意或否决这些报告和建议。
由于综合规划经过批准后,对社区内所有的人和所有的地方政府机构都具有规划实践支配性的作用,因此要求所有部门都需将各自管辖范围内的具体改进规划提交规划委员会进行审查和批准。
在大城市,除了设有规划委员会,还设有独立的区划管理机构和上诉委员会。
通常情况下,规划委员会编制区划法规,区划管理机构来执行区划法规。
(3)规划部门:在很大程度上,规划委员会要发挥作用就需要依赖于规划部门的技术人员,立法机构对一些政策的最后批准也需依赖于规划部门。
通常,规划机构的负责人由城市的行政长官予以任命,并得到立法机构的批准。
规划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编制综合规划并贪污编制区划法规和土地细分管理的条款。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在政府其它部门的协作下,规划部门负责街道和道路,卫生、教育、娱乐设施,市政公用设施,警察局和消防设施,以及对所有的建设和工程行为管理。
在许多州,法律还要求规划部门合作编制行政管理方面和基础设施改进计划方面的城市预算。
近年来,其它与规划相关的政府职能也不断地设置于规划机构中。
在许多的城市中,经济发展管理机构也设置在规划机构中或依附于规划机构,环境保护机构也是如此。
(4)区划管理机构:在大城市由于建设的数量和种类繁多,因此而设立专门的区划管理机构,其职责在于对具体的申请案提供区划条例的解释,并在授权的情况下可对区划条例作适当的修正。
对于区划管理机构的决定可以向规划委员会、立法机构、上诉委员会和相应的法庭上诉。
(5)上诉委员会:由于地方政府事务在复杂性方面的增加,区划条例的解释和区划变动需要设立这样的机构,其控制权限和设置与规划委员会相类似。
这个机构受理针对规划委员会和区划管理机构所作出的决定而提出的上诉。
美国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运作体系一、发展规划在政府的各个层次上都有各种发展规划。
联邦政府的规划以各种方式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社会。
在土地使用规划方面,联邦政府只能决定联邦政府所有的土地的使用,而没有权力来管理其它用地。
州政府也通常运用州宪法或其它特别的法规而将除了州所有的土地之外的土地使用管理权下放给地方政府进行管理。
城市和县的地方法规在招待所在州的法规和地方宪章的同时也就确定了规划的范围。
根据联邦政府各项计划的要求,如果地方政府想要获得联邦政府的项目资助,就必须先编制综合规划,并表明该项资助有利于实现规划目标。
州的立法通常都要求地方编制综合规划(comprehensive),并确立了该类规划的作用范围。
如加利福尼亚州的《保护、规划和区划法》(Laws Relating to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Zoning)就指出:'每一个规划委员会和规划部门都应编制并审批综合的和长期的规划,这些规划应当是有关于城市、县、地区或区域的以及尽管是位于边界之外的但委员会认为与规划有着密切关系的物质发展(physical development)'。
规划机构在编制规划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研究成果及提出的规划建议必须提交由公众参加的定期研究会议进行讨论和确定,在提交给规划委员会和立法机构决策之前还必须召开正式的公共听证会。
在美国,涉及到州、地区和地方事务的规划都由州和城市、县进行颁布和实施,联邦政府通常是被排除在地方事务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