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 格式:pptx
- 大小:35.06 MB
- 文档页数:58
城市智慧交通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方案第一章综合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目标 (3)1.3 项目意义 (3)第二章城市智慧交通现状分析 (4)2.1 城市交通现状 (4)2.2 智慧交通发展现状 (4)2.3 存在问题与挑战 (4)第三章系统架构设计 (5)3.1 系统总体架构 (5)3.2 关键技术架构 (5)3.3 系统模块划分 (6)第四章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 (7)4.1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7)4.1.1 采集技术概述 (7)4.1.2 视频监控技术 (7)4.1.3 感应线圈技术 (7)4.1.4 地磁车辆检测器技术 (7)4.1.5 车载传感器技术 (7)4.2 交通数据处理与分析 (8)4.2.1 数据处理概述 (8)4.2.2 数据清洗 (8)4.2.3 数据融合 (8)4.2.4 数据挖掘 (8)4.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8)4.3.1 数据安全 (8)4.3.2 隐私保护 (9)第五章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9)5.1 信号控制策略 (9)5.1.1 策略概述 (9)5.1.2 策略内容 (9)5.2 信号控制系统设计 (9)5.2.1 系统架构 (9)5.2.2 关键技术 (10)5.2.3 系统功能 (10)5.3 信号控制效果评估 (10)5.3.1 评估指标 (10)5.3.2 评估方法 (10)第六章智能公共交通系统 (11)6.1.1 系统概述 (11)6.1.2 线网优化 (11)6.1.3 车辆调度 (11)6.1.4 乘客服务 (11)6.2 公共交通信息服务 (12)6.2.1 系统概述 (12)6.2.2 信息来源 (12)6.2.3 信息发布渠道 (12)6.2.4 服务质量保障 (12)6.3 公共交通调度与监管 (12)6.3.1 系统概述 (12)6.3.2 调度管理 (12)6.3.3 运行监控 (13)6.3.4 监管机制 (13)第七章城市停车管理与服务 (13)7.1 停车资源优化配置 (13)7.1.1 停车资源现状分析 (13)7.1.2 优化配置措施 (13)7.2 停车信息服务 (13)7.2.1 信息服务内容 (13)7.2.2 信息服务渠道 (14)7.3 停车收费管理与监管 (14)7.3.1 收费标准制定 (14)7.3.2 收费方式创新 (14)7.3.3 监管措施 (14)第八章交通安全管理与服务 (14)8.1 交通安全监测与预警 (14)8.1.1 监测系统建设 (14)8.1.2 预警机制 (15)8.2 交通处理与救援 (15)8.2.1 处理流程优化 (15)8.2.2 救援体系完善 (15)8.3 交通违法行为管理与处罚 (15)8.3.1 交通违法行为监测 (15)8.3.2 处罚措施 (16)第九章智能交通信息服务 (16)9.1 交通信息服务内容 (16)9.2 交通信息服务渠道 (17)9.3 交通信息服务效果评估 (17)第十章项目实施与推进策略 (17)10.1 项目实施步骤 (18)10.1.1 项目启动阶段 (18)10.1.2 项目策划与设计阶段 (18)10.1.4 项目验收与交付阶段 (18)10.2 政策法规与标准制定 (18)10.2.1 政策法规制定 (18)10.2.2 标准制定 (18)10.3 项目管理与监督 (18)10.3.1 项目管理 (18)10.3.2 项目监督 (19)10.4 项目持续优化与升级 (19)10.4.1 技术优化与升级 (19)10.4.2 业务流程优化与升级 (19)10.4.3 培训与推广 (19)第一章综合概述1.1 项目背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交通拥堵、频发、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互联网+智慧交通大脑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目录第一章项目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1.1项目名称 (2)1.1.2项目拟建地点 (2)1.1.3建设目标 (2)1.1.4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作的单位 (3)1.2项目编制依据 (4)1.3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及界面 (4)1.3.1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4)1.3.2建设界面 (9)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发展趋势 (11)2.1项目背景 (11)2.2国内外交通信息化概况与发展趋势 (13)2.2.1国外交通信息化概况 (13)2.2.2国内交通信息化概况 (17)2.2.3交通信息化应用技术趋势 (26)2.3项目建设的意义与必要性 (29)2.3.1国家信息化建设指导方针和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29)2.3.2XXX市交通信息化二级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31)2.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4)2.4.1 管理职责的可行性 (34)2.4.2 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40)第三章现状分析 (44)3.1项目建设单位机构状况 (44)3.1.1XXX市交通运输局 (44)3.1.2XXX市公路管理局 (46)3.1.3XXX市地方海事局 (48)3.1.4XXX市交通执法监督局 (49)3.1.5XXX市交通运输管理处 (50)3.1.6XXX市农村公路局 (50)3.1.7XXX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处 (51)3.1.8XXX市交通建设质量监督站 (52)3.1.9XXX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处 (52)3.2管理职责及信息化现状 (53)3.2.1XXX市交通运输局信息化建设现状 (53)3.2.2XXX市公路管理局业务及信息化建设现状 (55)3.2.2.1主要业务及业务量统计 (55)3.2.2.2信息化建设现状 (56)3.2.3XXX市地方海事局业务及信息化建设现状 (57)3.2.3.1主要业务及业务量统计 (58)3.2.3.2信息化建设现状 (62)3.2.4XXX市交通执法监督局业务及信息化建设现状 (63)3.2.4.1主要业务及业务量统计 (63)3.2.4.2信息化建设现状 (64)3.2.5XXX市交通运输管理处业务及信息化建设现状 (65)3.2.5.1主要业务及业务量统计 (65)3.2.5.2信息化建设现状 (68)3.2.6XXX市农村公路局业务及信息化建设现状 (68)3.2.6.1主要业务及业务量统计 (68)3.2.6.2信息化建设现状 (69)3.2.7XXX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处业务及信息化建设现状 (70)3.2.7.1主要业务及业务量统计 (70)3.2.7.2信息化建设现状 (72)3.2.8XXX市交通建设质量监督站业务及信息化建设现状 (74)3.2.8.1主要业务及业务量统计 (74)3.2.8.2信息化建设现状 (75)3.2.9XXX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处业务及信息化建设现状 (75)3.2.9.1主要业务及业务量统计 (76)3.2.9.2信息化建设现状 (76)3.3信息化现状存在的不足 (77)3.3.1信息利用及共享存在的问题 (77)3.3.1.1信息获取问题 (77)3.3.1.2信息采集标准格式不统一 (79)3.3.1.3信息存储问题 (79)3.3.1.4信息处理问题 (80)3.3.1.5信息维护工作难度较大 (80)3.3.1.6信息质量问题 (81)3.3.1.7信息共享问题 (82)3.3.1.8信息服务问题 (83)3.3.2交通电子政务亟待发展 (84)3.3.3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85)3.3.4公交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88)3.3.5出租车行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91)3.3.6海事、新港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92)3.3.7现代物流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94)3.3.8电子收费发展中的问题 (94)3.3.9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95)3.3.10软硬件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96)3.3.11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97)3.3.12数据采集发布设备方面存在的问题 (97)3.3.13信息化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98)3.3.14信息化保障措施存在的问题 (99)第四章需求分析 (103)4.1总体需求 (103)4.1.1信息分级汇集管理总体需求 (103)4.1.2信息共享及交换总体需求 (106)4.1.3信息应用总体需求 (107)4.2二级平台整合需求 (111)4.2.1形成统一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111)4.2.2形成统一完善的交通电子政务系统 (111)4.2.3形成统一完善的视频会议系统 (113)4.2.4形成统一完善的视频监控系统 (114)4.2.5形成统一完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114)4.2.6形成统一完善的GIS系统 (118)4.2.7形成统一完善的GPS智能调度系统 (119)4.2.7形成统一完善的内务管理系统 (120)4.2.7.1资产管理 (120)4.2.7.2办公用品管理 (120)4.2.7.3固定资产管理 (120)4.2.7.4公务车辆管理 (121)4.2.7.5党团管理 (121)4.2.7.6工会管理 (121)4.2.7.7老干管理 (121)4.2.7.8纪检监察 (121)4.2.7.9机构人员管理 (122)4.2.8形成统一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 (122)4.2.8.1人事档案管理 (122)4.2.8.2案件档案管理 (122)4.2.9形成统一完善的法规管理系统 (123)4.2.10形成统一完善的稽查管理系统 (123)4.2.11形成统一完善的移动办公系统 (124)4.2.12形成统一完善的规费征收系统 (125)4.2.12.1公路管理平台规费征收系统 (125)4.2.12.2海事管理平台规费征收系统 (125)4.2.13形成统一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125)4.2.14形成统一完善的决策系统 (126)4.2.15形成统一完善的网络安全平台 (126)4.3二级平台个性需求 (131)4.3.1XX交通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需求 (131)4.3.1.1路政管理 (131)4.3.1.2养护管理 (133)4.3.1.3公路网交通信息管理 (133)4.3.1.4公路交调 (133)4.3.1.5公路综合信息管理 (134)4.3.2XX交通海事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需求 (134)4.3.2.1水路运输综合管理 (134)4.3.2.2海事综合查询与分析 (135)4.3.2.3航标管理系统 (136)4.3.2.4构建网络及机房基础设施 (136)4.3.3XX交通执法监督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需求 (136)4.3.3.1执法人员培训 (136)4.3.3.2执法监督系统及执法监督动态查询 (137)4.3.3.3投诉咨询综合处理 (139)4.3.4XX交通运政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需求 (140)4.3.4.1客运管理 (140)4.3.4.2货运管理系统 (141)4.3.4.3货运站(场)管理 (142)4.3.4.4维修业管理 (142)4.3.4.5运政平台从业人员管理 (143)4.3.4.6安全管理 (143)4.3.4.7质量信誉考核 (144)4.3.5XX交通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需求 (144)4.3.5.1路政管理 (144)4.3.5.2公路养护管理 (144)4.3.6XX交通公交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需求 (145)4.3.6.1公共交通智能调度 (145)4.3.6.2公交平台电子站牌建设 (146)4.3.6.3出租车智能调度 (146)4.3.6.4公交客流信息统计 (146)4.3.6.5构建网络及机房基础设施 (147)4.3.7XX交通驾培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需求 (147)4.3.7.1驾校管理 (148)4.3.7.2学员管理 (149)4.3.7.3驾校车辆管理 (149)4.3.7.4教练员管理 (149)4.3.7.5驾配机构终端系统 (150)4.3.7.6驾校及教练员评价系统 (150)4.3.8XX交通质监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需求 (150)4.3.8.1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 (150)4.3.8.2交通建设项目质量检验与评估 (151)4.3.8.3企业诚信管理 (151)4.3.8.4人员资质认证管理 (152)4.3.8.5试验检测行业管理 (152)4.3.8.6工程造价管理 (152)4.3.8.7施工现场管理 (153)4.3.8.8安全监督管理 (153)4.3.9XX交通客运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需求 (153)4.3.9.1长途客运运输综合系统改造 (153)4.3.9.2行包快运系统改造 (154)4.3.9.2交通站务(服务)管理评估 (155)4.3.9.3客运网上订票 (155)4.3.10XX交通港口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需求 (156)4.3.10.1港口码头业务系统建设 (156)4.3.10.2港口船舶引航 (156)4.3.10.3生产指挥调度 (156)4.3.11XX交通物流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需求 (157)4.3.11.1交通物流公共信息服务 (157)4.3.11.2XX联运物流信息管理 (159)4.2.11.3电子商务 (161)第五章总体设计方案 (163)5.1总体规划 (163)5.1.1指导思想 (163)5.1.2基本原则 (163)5.1.3建设目标 (164)5.1.4预期效果 (182)5.2总体设计 (185)5.2.1总体架构 (185)5.2.1.1 管理体制 (186)1、市交通运输局一级平台 (186)5.2.1.2 总体架构 (187)5.2.1.3 技术路线 (189)2、基础数据层 (190)3、共享交换层 (190)4、应用基础支撑层 (191)5、业务处理层 (191)6、综合应用层 (192)7、用户认证层 (192)8、门户展现层 (192)9、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193)10、绩效考核体系 (194)11、人才培养和投融资体系 (194)12、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 (194)5.2.1.3 逻辑架构 (195)1、“物理资源共享,逻辑构成独立”的系统架构 (197)5.2.2信息组织、管理模式 (199)5.2.2.1信息应用分级 (199)2、交通信息管理和应用分级方式 (200)5.2.2.2信息的组织管理 (201)⑴基础信息内容构成和所属平台 (201)⑵基础信息的组织和管理 (201)2、动态业务信息的组织和管理 (202)3、对交通事件信息的管理 (202)4、对历史数据的组织和管理 (203)第六章二级平台建设方案 (204)6.1XX交通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204)6.1.1平台构成及本期主要建设内容 (204)6.1.1.1 平台构成 (204)2.物理构成 (205)(1)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07)(2)通信网络 (207)(3)安全系统 (207)(4)附属设施 (208)(5)配套工程 (208)6.1.1.2 本期主要建设内容 (209)6.1.2平台构架核心技术方案 (209)6.1.2.1 信息资源规划及数据库设计 (209)2、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工作内容 (210)3、数据库设计 (210)4、数据库的选型 (212)6.1.2.2 应用支撑平台设计 (213)(1)各应用系统基础信息统一管理; (214)(3)支持多种主流操作系统、支持多种数据库; (214)(5)界面统一; (214)2、应用支撑平台的功能 (214)1)基础数据统一管理 (215)2)应用的集中管理 (215)3)应用系统的安全支撑 (216)4)统一的界面集成 (216)5)统一的权限管理 (216)6)其它功能 (217)3、应用支撑平台的构成 (217)1)精度、性能、吞吐量 (218)2)系统可扩展性 (218)3)系统可靠性 (218)4)系统易用性 (219)5)可管理性 (219)6)安全性 (219)7)标准规范 (219)6.1.3数据存储及备份技术方案 (219)6.1.3.1 数据存储方式 (220)6.1.3.2 主机及存储设施 (222)6.1.4信息安全技术方案 (224)6.1.4.1 硬件安全保障 (224)6.1.4.2 通信网络的安全屏障 (225)6.1.4.3 数据库系统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228)6.1.4.4 软件的安全性 (230)6.1.4.5 安全管理的方法及制度 (233)6.1.5应用系统技术方案 (234)6.1.5.1 工程建设管理系统 (234)2)前期阶段业务处理 (235)3)前期阶段业务查询 (235)4、招投标管理子系统 (236)2)专家库管理:对评标专家信息进行维护管理及更新; (237)5、合同管理子系统 (237)2)工程变更管理 (237)3)索赔管理 (238)4)分包管理 (238)5)合同事务管理 (238)6)合同拨付款管理 (239)7)合同履约考核 (239)8)合同统计、查询 (240)6、计划进度管理子系统 (240)1)总体指导计划编制 (240)2)年度目标考核 (240)3)季度目标考核 (240)4)计划报审 (240)5)进度采集 (241)6)计划任务调整 (241)7)计划进度对比 (241)8)统计查询 (241)7、投资控制管理子系统 (241)1)工程量清单管理 (242)2) 计量支付管理 (242)8、质量控制管理子系统 (242)1)质保体系建立 (242)2)质量检验 (242)3)标准评定 (242)4)质量问题的上报和处理 (243)5)优质优酬、优监优酬评比 (243)6)质量月报 (243)7)交竣工验收 (244)(2)质量追溯查询 (244)(3)评定结果查询 (244)(4)质量事故查询 (244)9、安全控制管理子系统 (244)2)工程图纸管理 (245)3)竣工资料管理 (245)6.1.5.2 路政执法管理系统 (246)6.1.5.3 养护管理系统 (249)1) 专业评定 (250)6.1.5.4 视频监控系统 (254)1、系统结构 (256)2、系统功能 (256)6.1.5.4 其它系统 (259)6.1.6网络系统技术方案 (259)6.1.6.1 网络系统现状及需求 (259)2、公路管理局网络现状及需求 (262)6.1.6.2 网络系统建设方案 (262)(1)标准化 (262)(2)先进性 (263)(3)可用性和可靠性 (263)(4)安全性 (263)(5)易操作性 (263)(6)可扩展性 (263)2、网络系统的构成 (264)3、系统的特点 (265)(2)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系统 (265)5、主要设备配置 (266)IP与MBAC地址绑定,防止IP假冒; (266)6.2XX交通海事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267)6.2.1平台构成及本期主要建设内容 (267)6.2.1.1 平台构成 (267)(1)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70)(2)通信网络 (270)(4)附属设施 (271)(5)配套工程 (271)6.2.1.2 本期主要建设内容 (272)6.2.2平台构架核心技术方案 (272)6.2.2.1 信息资源规划及数据库设计 (272)(2) 共享数据库是海事信息化管理中内部系统间,与外部单位的共享数据。
如何建设智慧交通系统设计方案智慧交通系统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城市交通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升交通安全等为目标的系统。
下面是一个建设智慧交通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基础设施建设1. 道路设施建设:对城市主要道路进行改造,包括拓宽、新建高速公路、设置高架桥等,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2. 公交网络优化:对公交车站进行规划和布局,建设现代化的候车亭,增加公交线路,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营效率和乘客的出行舒适度。
3. 停车设施建设:建设智能停车场和停车楼,通过车位预约、车位导引等手段,提高停车位的利用率,减少停车位的浪费。
二、交通信息共享平台建设1. 建设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包括交通摄像头、交通传感器等设备,用于实时采集交通状态数据。
2. 建设交通信息传输系统:通过建设高速宽带网络,将交通状态数据传输至交通信息共享平台。
3. 建设交通信息处理系统:对采集到的交通状态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交通状况查询和实时路况预测等功能。
三、智能交通信号控制1. 采用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技术:通过交通信息共享平台,实时获取交通状态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交通信号灯的控制,减少交通拥堵。
2. 优化交通信号时序:通过交通数据的分析,找出交通拥堵的原因,并对交通信号时序进行优化,以缓解拥堵。
四、智慧导航系统1. 建设智慧导航系统:通过GPS等技术,提供司机和行人准确的导航信息,包括最优路线推荐、实时路况提示等功能。
2. 提供出行建议和交通规划:通过智慧导航系统,为用户提供出行建议和交通规划,帮助减少出行时间和汽车排放量。
五、智能公交系统1. 建设智能公交站台:在公交站点安装智能公交候车亭,提供实时公交到站信息、公交线路查询等服务,提高公交系统的用户体验。
2. 建设智能公交车辆:采用GPS和车载终端设备,对公交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营效率和准点率。
六、交通大数据分析1. 建设交通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对交通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发现交通状况的规律和趋势,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智慧停车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智慧城市车辆管理系统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停车难问题尤为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智慧停车一体化管理平台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智慧停车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方案和智慧城市车辆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智慧停车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方案1、定位及需求分析智慧停车一体化管理平台旨在实现城市停车资源的智能化、高效化、规范化管理,提高停车位利用率和车主的停车体验。
通过充分调研和分析市场需求,我们得出以下需求清单:1、实时查询:提供停车位信息查询服务,包括空闲车位、收费标准等;2、预约停车:支持提前预约车位,减少停车难问题;3、移动支付:实现线上支付,提高停车效率;4、反向寻车:提供反向寻车服务,方便车主快速找到车辆;5、数据分析:对停车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
2、系统架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我们设计出如下系统架构:1、感知层:通过视频监控、传感器等设备采集停车位信息,实时监测车辆进出情况;2、网络层: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感知层设备数据传输至云端服务器;3、平台层:搭建智慧停车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4、应用层:开发移动端应用,提供停车查询、预约、支付等功能。
3、平台技术选型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我们选用了以下技术:1、云计算:采用分布式云服务器,确保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性能;2、大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停车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决策提供支持;3、人工智能:引入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车位预测、智能推荐等功能。
4、详细设计及开发计划在完成系统架构设计和技术选型后,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开发计划,包括:1、设立项目组,明确各成员职责;2、建立项目进度表,确保项目按期完成;3、制定质量管理计划,确保系统稳定可靠;4、安排培训计划,提高团队技术能力。
5、系统测试与优化在系统开发完成后,我们将进行严格的系统测试,包括:1、功能测试:验证系统各功能是否满足需求;2、性能测试:检测系统在负载情况下的性能表现;3、安全测试:发现并修复系统安全漏洞;4、用户体验测试:邀请用户试用,收集反馈,优化用户体验。
智慧交通建设方案第1篇智慧交通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攀升,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智慧交通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项目目标1. 提高交通运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
2. 降低交通能耗和污染,实现绿色出行。
3. 保障交通安全,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4. 提升公众出行体验,满足多元化出行需求。
三、项目内容1. 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路网优化: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道路设计,提高路网通行能力。
- 智能交通信号灯:采用自适应控制技术,实现信号灯的智能调控。
- 公共交通优先:设置公交专用道,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
2. 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建设- 交通运输信息平台:整合各类交通信息,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 智能调度系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公共交通的实时调度。
- 交通安全监管:加强对重点车辆和驾驶员的监管,提高道路运输安全水平。
3. 公共出行服务优化- 出行信息服务:提供实时路况、公共交通信息查询,方便公众出行。
- 智能停车系统: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停车资源的合理配置。
- 多元化出行服务:发展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新型出行方式,满足个性化出行需求。
4. 交通安全保障- 道路设施安全:加强道路养护,保障道路安全畅通。
- 交通安全宣传:提高公众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 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完善的交通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技术路线1. 数据采集与传输:采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传输。
2. 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交通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
3. 应用系统开发:基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智能交通应用系统。
4. 信息发布与展示:通过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渠道,向公众提供交通信息服务。
五、实施步骤1. 项目立项:开展项目前期研究,明确项目目标、内容和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