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解质溶液基础练习

电解质溶液基础练习

电解质溶液基础练习
电解质溶液基础练习

电解质溶液基础练习

1弱电解质的电离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B、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C、氯化氢是电解质,所以氯化氢在熔融和溶于水时都能导电

D、固态氯化钾不导电,但氯化钾是电解质

2、下列物质是电解质的有()

①蔗糖②氯化钠溶液③氯化氢气体④水⑤铜⑥酒精⑦硝酸钾⑧硫酸

⑨ CO2

A、②③④⑦⑧⑨

B、③④⑦⑧

C、③④⑦⑧⑨

D、②③④⑦⑧

3、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A B C D

强电解质 Fe NaCl CaCO3 HNO3

弱电解质 CH3COOH NH3·H2O H2CO3 Fe(OH)3

非电解质蔗糖 BaSO4 C2H5OH H2O

4、下列叙述中,能说明某化合物一定是弱电解质的是()

A、该化合物饱和溶液导电能力较弱

B、该化合物在熔融时不导电

C、该化合物水溶液和熔融状态均不导电

D、该化合物溶于水中发生电离,溶质离子浓度小于溶质分子浓度

2弱电解质的电离

1.把 mol 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100 mL下列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 A.自来水 B. mol/L盐酸 C. mol/L醋酸溶液 D. mol/L KCl溶液

2.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H++CH3CO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H3COOH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H+)=c(OH-)+c(CH3COO- ) B. mol·L-1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c(OH- )减小

C.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D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

3..已知室温时, mol/L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发生电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溶液的pH=4 B.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 7 C.升高温度,溶液的pH增大。D.由HA电离出的[H+]约为水电离出的[H+]的10- 6倍

4.已知醋酸达到电离平衡后,改变某条件使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醋酸的电离程度一定变大 B.发生电离的分子总数增大

C.溶液的pH一定减小 D.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变强

5.从植物花中提取一种有机物,可用简化式HIn表示,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下列电离平衡:HIn(溶液红色) =H+(溶液)+In- (溶液黄色),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在该水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该指示剂显黄色的是( )

A.盐酸 B.NaCl溶液 C.Na2CO3溶液 D.过氧化钠

3水的电离

1.四种水溶液①HCI,②FeCI3,③KOH,④Na2CO3其 pH值依次为4、4、10、10,而溶

液中水的电离度依次为α1、α2、α3、α4,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α1=α2=α3=α4

B.α1>α3>α2>α4

C.α4=α2>α3=α1

D.α1=α3>α2=α4

2.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pOH=-lgc(OH-)〕

A.由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跟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所形成的溶液

(H+)=1×10-7molL-1 的溶液

=14-pOH 的溶液

=pOH的溶液

=5的盐酸和pH=9的NaOH溶液以体积比11∶9混合,混合液的pH值为

A. D.无法计算

4.室温时,若L的一元弱碱电离度为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的pH=11

B.该溶液的pH=3

C.加入等体积L HCl后,所得溶液pH=7

D.加入等体积L HCl后,所得溶液pH>7

5.室温下,在pH值都等于9的NaOH和CH3COONa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

离子浓度分别为A摩/升与B摩/升,则A和B关系为

>B =10-4 B C. B=10-4 A D. A=B

4盐类的水解

1.将LCH3COOK与L盐酸等体积混合,溶液中下列微粒物质的量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CH3COO-)=c(Cl-)=c(H+)>c(CH3COOH)

(CH3COO-)>c(Cl-)>c(CH3COOH)>c(H+) (CH3COO-)>c(Cl-)>c(H+)>c(CH3COOH) (CH3COO-)+c(Cl-)+c(OH-)=c(H+ )+c(K+ )

2.pH=9的NaOH中水的电离度为α1,pH=9的CH3COONa溶液中中水的电离度为α2,则

α1/α2的值是

9 ×104 ×10-4

3.在相同温度下,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4种稀溶液:①Na2SO4、②H2SO4、③

NaHSO4、④Na2S中所含带电微粒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①=④>③=②

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

4.为了配制c(NH4+ ):c(Cl— )=1 :1的溶液,可在NH4Cl溶液中加入①适量的HCl

②适量的NaCl ③适量的氨水④适量的NaOH,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

C.③④

D.④

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配制FeCl3溶液,为了抑制水解,常加入盐酸

B.盐类都能水解

C.盐类的水解反应,通常是吸热反应

D.盐类水解是指组成盐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 或OH—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5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例1. 一定温度下,向足量Na2CO3饱和溶液中加入无水碳酸钠,析出Na2CO3·10H2O

晶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析出晶体质量;

B. 溶液的pH不变

C. 溶液中Na+数增加

D. 溶液质量减少

解析:向Na2CO3饱和溶液中加入无水碳酸钠,此时从溶液中析出Na2CO3·10H2O,由

于溶剂的减少,使得溶液中的Na2CO3有部分析出,但所剩余的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其溶解度、各物质(离子)浓度、pH等都没有发生变化,而溶液的质量减少,所以本题的答案为BD。至于A由于无法知道此温度下Na2CO3的溶解度,因此,无法计算所析出晶体的质量。

答案:BD

1、在一定温度下,氯化银在水中存在如下沉淀溶解平衡:

AgCl(s)Ag+(aq)+Cl-(aq),若把AgCl分别放入①LNa2SO4溶液中;②L NaCl 溶液中;③L AlCl3溶液中;④L MgCl2溶液中。搅拌后在相同的温度下Ag+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④>③>②>①

D. ①>④>③>②

2、工业废水中常含有Cu2+、Cd2+、Pb2+等重金属离子,可通过加入过量的难溶电解质FeS、MnS,使这些重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除去。根据以上事实,可推知FeS、MnS 具有的相关性质是:

A. 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CuS、CdS、PbS

B. 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小于CuS、CdS、PbS

C. 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CuS、CdS、PbS相同

D. 二者均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3、下列关于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且是一种动态平衡

B. 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无关

C. Ksp反映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直接根据Ksp的数值大小比较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小

D. 可通过Qc和Ksp的相对大小,来判断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方向

4、25℃时,在含有大量的PbI2的饱和溶液中存在平衡:PbI2 (s)Pb2+(aq)+2I -(aq)加入KI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液中Pb2+和I-浓度都增大

B. 溶度积常数Ksp增大

C. 沉淀溶解平衡向左移动

D. 离子积Qc增大

5、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5(PO4)3OH (s)5Ca2+(aq)+3PO43-(aq)+OH-(aq);。

(1)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

(2)已知Ca5(PO4)3F的Ksp=×10-61,比Ca5(PO4)3OH质地更坚固。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及用简要的文字解释,当牙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齿的原因:

(3)根据以上原理,请你提出一种其他促进矿化的方法:

6离子浓度比较专题

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如Na2CO3溶液中:[Na+]+[H+]=[HCO3-]+2[CO32-]+[OH-]

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Na2CO3溶液中n(Na+):n(c)=2:1,推出: c(Na+)=2c(HCO3-)+2c(CO32-)+2c(H2CO3)

水的电离守恒(也称质子守恒):是指在强碱弱酸盐或强酸弱碱盐溶液中,由水所电离的H+与OH-量相等。如在·L-1的Na2S溶液中:c(OH-)=c(H+)+c(HS-)+2c(H2S)。质子守恒: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例如在NH4HCO3溶液中H3O+、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3、OH-、CO32-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故有以下关系: c(H3O+)+c(H2CO3)=c(NH3)+c(OH-)+c(CO32-)。

列守恒关系式要注意以下三点:①要善于通过离子发生的变化,找出溶液中所有离子和分子,不能遗漏。②电荷守恒要注意离子浓度前面的系数;物料守恒要弄清发生变化的元素各离子的浓度与未发生变化的元素之间的关系;质子守恒要找出所有能得失质子的微粒,不能遗漏。③某些关系式既不是电荷守恒也不是物料守恒通常是两种守恒关系式通过某种变式而得。

5.(2004年江苏卷)草酸是二元弱酸,草酸氢钾溶液呈酸性,在LKHC2O4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K+)+c(H+)=c(HC2O4-)+c(OH-)+ c(C2O42-) B.c(HC2O4-)+ c(C2O42-)=L C.c(C2O42-)>c(H2C2O4) D.c(K+)= c(H2C2O4)+ c(HC2O4-)+ c(C2O42-)

12 将·L- 1HCN溶液和·L -1 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c(HCN)

B. c(Na+ )>c(CN- )

C. c(HCN)-c(CN- )=c(OH- )

D. c(HCN)+c(CN- )=·L- 1

13. 设氨水的pH=x,某盐酸的pH=y,已知x+y=14,且x>11。将上述两溶液分别取等体积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c(Cl- )>c(NH4+)>c(H+)>c(OH- )

B. c(NH4+)>c(Cl- )>c(H+)>c(OH- )

C. c(NH4+)>c(Cl- )>c(OH- )>c(H+)

D. c(Cl- )>c(NH4+)>c(OH- )>c(H+)

14.等体积等浓度的MOH强碱溶液和HA弱酸溶液混合后,混合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M+)>c(OH-)>c(A-)>c(H+) B. c(M+)>c(A-)>c(H+)>c(OH-) (M+)>c(A-)>c(OH-)>c(H+) D. c(M+)+ c(H+) =c(A-)+ c(OH-)

15.将标准状况下的通入150ml1mol/LnaOH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CO3-)略大于c(CO32-) B.c(HCO3-)等于c(CO32-)

C.c(Na+)等于c(CO32-)与c(HCO3-)之和 D.c(HCO3-)略小于c(CO32-)

16.常温下,将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pH=7,则此溶液中

A.c(HCOO-)>c(Na+) B.c(HCOO-)<c(Na+)

C.c(HCOO-)=c(Na+) D.无法确定c(HCOO-)与c(Na+)的关系

17.一元酸HA溶液中,加入一定量强碱MOH溶液后,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M+] B.[A-]≤[M+]

C.若MA不水解,则[OH-]<[A-] D.若MA水解,则[OH-]>[A-]

18.将·L-1 醋酸钠溶液20mL与·L-1盐酸10mL混合后,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有关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c(CH3COO-)>c(Cl-)>c(H+)>c(CH3COOH) B.c(CH3COO-)>c(Cl-)+c(CH3COOH)>c(H+) C.c(CH3COO-)=c(Cl-)>c(H+)>c(CH3COOH) D.c(Na+)+c(H+)=c(CH3COO-)+c(Cl-)+c(OH-) 19.下列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 ·L -1 氨水与·L -1 盐酸混合:c(Cl- )>c(NH4+)>c(OH- )>c(H+)

B.·L- 1NH4Cl与·L- 1NaOH溶液混合:c(Na+)=c(Cl-)>c(OH-)>c(H+) C.·L-1CH3COOH溶液与·L- 1NaOH溶液混合: c(Na+)=c(CH3COO-)>c(OH-)>c(H+)

D.·L- 1CH3COONa溶液与6mL1mol·L -1 盐酸混合:c(Cl-)>c(Na+)>c(OH-)>c(H+)

20.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200mL Ba(OH)2溶液和150mL NaHCO3混合后,最终溶液中离

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c(OH- )>c(Ba2+)>c(Na+)>c(CO32- )

B. c(OH- )>c(Na+)>c(Ba2+)>C(H+)

C. c(OH- )=c(Ba2+)+c(Na+)+c(H+)

D. c(H+)+c(Na+)+2c(Ba2+)=c(OH- )

答案

2弱电解质的电离:B B C B C

3水的电离:C D C A B

4盐类的水解:BD D D B B

5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A A C CD (1)H++OH-=H2O,使平衡向脱矿方向移动(2)

5Ca2++3PO43-+F-=Ca5(PO4)3F↓(3)须加Ca2+(或加PO43-,或其他合理的方

法)

6离子浓度比较专题:

电解质溶液测试题

电解质溶液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5分) 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除水分子外,不存在其它分子的是 [ ] A.KF B.NaHS C.H3PO4 D.HNO3 2.对于相同体积的K2CO3溶液(浓度为M1)和(NH4)2CO3溶液(浓度为M2),若其中CO32-的物质的量浓渡相同,则它们物质的量浓度M1和M2的关系是 [ ] A.M1M2 C.M1=M2 D.M1=2M2 3.钢铁表面吸附了中性水膜发生电化腐蚀.这时①铁作正极被氧化,②铁作负极被氧化,③水膜中有气体析出.④空气中某成分气体被还原.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为了使纯锌与0.05mol/L、20mL稀硫酸反应速率加快,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入2mL 0.1mol/L的盐酸 B.加入2mL 0.1mol/L的硫酸铜溶液 C.加入2mL 0.1mol/L的氯化钡溶液 D.加入2mL 0.1mol/L的氨水 5.pH相同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溶液的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相同,则m和n的关系量是 [ ] A.m=n B.m>n C.m

C、bO2+4H++2e =Pb2++2H2O D.PbSO4+2e =Pb+SO42- 7.下列物质的分类组合全部正确的是 [ ] 8.要使0.1mol/L CH3COOH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度和pH都减小,同时又使CH3COO-浓度增大;可加入的试剂是 [ ] A.CH3COONa晶体 B.氨水 C.1mol/L H2SO4溶液 D.1mol/L CH3COOH溶液 9.在下列情况下,溶液的pH减小的是 [ ] A. NaOH浓溶液加水稀释 B. Zn、Cu和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放电 C. 用Pt电极电解KCl的水溶液 D.FeCl3浓溶液滴入沸水中 10.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 ] A. 分散质的微粒都可通过滤纸 B. 都比较稳定,密封一段时间也不会产生沉淀 C. 有丁达尔现象

电解质溶液高考选择题

历年高考选择题分类汇编(15) 电解质溶液 1.(88全国)0.1 mol的下列氧化物,分别加入1 L0.1 mol / L NaOH溶液中,形成的溶液的pH值最小的是 A. 二氧化氮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硫 D. 三氧化硫2.(88全国)将pH值为8的NaOH溶液与pH值为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最接近于 A. 2×10-10 mol / L B. 1 2 (10-8+10-10) mol / L C. (10-8+10-10) mol / L D. (1×10-14-5×10-5) mol / L 3.(88全国)99 mL 0.1 mol / L盐酸和101 mL 0.05 mol / L氢氧化钡溶液相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为 A. 1.7 B. 10.7 C. 11 D. 11.3 4.(89全国)90℃时水的离子积K w=3.8×10-13,该温度时纯水的pH值 A.等于7 B.小于7 C.大于7 D.无法确定5.(89全国)pH值和体积都相同的醋酸和硫酸,分别跟足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是 A.一样多 B.醋酸比硫酸多 C.硫酸比醋酸多 D.无法比较6.(89全国)在100 mL 0.1 mol / L醋酸溶液中,欲使醋酸的电离度和溶液的pH值都增大,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 加少量1 mol / L氢氧化钠溶液B.加少量1 mol / L盐酸 C.加100 mL水 D.加热 7.(89全国)99 mL 0.5 mol / L硫酸跟101 mL 1 mol / L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为 A. 0.4 B. 2 C. 12 D.13.6 8.(90全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式盐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B.只要酸与碱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分别相等,它们反应后的溶液就呈现中性 C.纯水呈中性是因为水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和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碳酸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是碳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二倍 9.(90全国)把80 mL NaOH溶液加入到120 mL盐酸中,所得溶液的pH值为2.如果混合前NaOH溶液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它们的浓度是 A. 0.5 mol / L B. 0.1 mol / L C. 0.05 mol / L D. 1 mol / L 10.(90全国)将两个铂电极插入500 mL CuSO4溶液中进行电解,通电一定时间后,某一电极增重0.064 g(设电解时该电极无氢气析出,且不考虑水解和溶液体积变化)。此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约为 A. 4×l0-3 mol / L B. 2×l0-3 mol / L C. 1×l0-3 mol / L D. 1×l0-7 mol / L 11.(91全国)已知一种c(H+)=1×10-3 mol/L的酸和一种c(OH-)=1×10-3mol/L 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A. 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B. 浓的弱酸溶液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3387高一化学电解质测试题

第二节电解质 (第1课时) 【课前学案】 旧知回顾 1、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化合物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_。 2、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原因是酸、碱、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______产生了自由移动的_______。 新课预习 时,生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称为酸;生成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称为碱;能生成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称为盐。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电离方程式: H2SO4:KOH: BaCl2: 3、电解质按照其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_____________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的大小。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越大,其导电性_________;浓度越小,其导电性__________。如:硝酸是强电解质,但如果浓度很小,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就很小,其导电性就___________较浓的醋酸溶液。 【课堂学案】 重难点突破: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如NaOH、HCl、NaCl、CaCO3等等。 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CO2、NH3、绝大多数有机物如酒精等。 温馨提示:(1)电解质、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电解质溶液导电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产生的离子导电,否则该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如CO2、SO2、NH3等是非电解质。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在电解质中,按照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把它们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因此(1)划分强、弱电解质的唯一标准是看电解质能否完全电离。(2)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无关。(3)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没有必然联系,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强。

电解质溶液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一)电解质溶液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溶液是电中性的,正、负离子所带总电量相等,则正、负离子离子的迁移数也相等。2.离子迁移数与离子速率成正比,某正离子的运动速率一定时,其迁移数也一定。 3.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与其价态有关系。 4.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5.电解池通过l F电量时,可以使1mol物质电解。 6.因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所以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时要用直流电桥。 7.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8.电解质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Λ∞ m可以由Λm作图外推到c1/2 = 0得到。 下列关系式是否正确: (1) Λ∞,1<Λ∞,2<Λ∞,3<Λ∞,4 (2)κ1=κ2=κ3=κ4 (3)Λ∞,1=Λ∞,2=Λ∞,3=Λ∞,4 (4)Λm,1=Λm,2=Λm,3=Λm,4 10.德拜—休克尔公式适用于强电解质。 11.对于BaCl2溶液,以下等式成立: (1) a = γb/b0;(2) a = a+·a - ; (3) γ± = γ+·γ - 2; (4) b = b+·b-;(5) b±3 = b+·b-2; (6) b± = 4b3。 12.若a(CaF2) = 0.5,则a(Ca2+) = 0.5 ,a(F-) = 1。 二、单选题: 1.下列溶液中哪个溶液的摩尔电导最大:

(A) 0.1M KCl水溶液;(B) 0.001M HCl水溶液; (C) 0.001M KOH水溶液;(D) 0.001M KCl水溶液。 2.对于混合电解质溶液,下列表征导电性的量中哪个不具有加和性: (A) 电导;(B) 电导率; (C) 摩尔电导率;(D) 极限摩尔电导。 3.在一定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溶液的电导率κ与摩尔电导Λm变化为: (A) κ增大,Λm增大;(B) κ增大,Λm减少; (C) κ减少,Λm增大;(D) κ减少,Λm减少。 4.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电解质溶液被冲稀时,其摩尔电导变化为: (A)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增大; (B)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减少; (C) 强电解质溶液增大,弱电解质溶液减少; (D) 强弱电解质溶液都不变。 5.分别将CuSO4、H2SO4、HCl、NaCl从0.1mol·dm-3降低到0.01mol·dm-3,则Λm变化最大的是: (A) CuSO4 ;(B) H2SO4 ; (C) NaCl ;(D) HCl 。 6.影响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λ∞ m的是:①浓度、②溶剂、③温度、④电极材料、 ⑤离子电荷。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③④⑤;(D) ②③⑤。 7.科尔劳施的电解质溶液经验公式Λ=Λ∞-Ac1/2,这规律适用于: (A) 弱电解质溶液;(B) 强电解质稀溶液; (C) 无限稀溶液;(D) 浓度为1mol·dm-3的溶液。 8.已知298K,?CuSO4、CuCl2、NaCl的极限摩尔电导率Λ∞分别为a、b、c(单位为S·m2·mol-1),那么Λ∞(Na2SO4)是: (A) c+a-b;(B) 2a-b+2c; (C) 2c-2a+b; (D) 2a-b+c。 9.已知298K时,(NH4)2SO4、NaOH、Na2SO4的Λ∝分别为3.064×10-2、2.451×10-2、 2.598×10-2 S·m2· mol-1,则NH4OH的Λ∝为:(单位S·m2·mol-1) (A) 1.474×10-2;(B) 2.684×10-2; (C) 2.949×10-2;(D) 5.428×10-2。 10.相同温度下,无限稀时HCl、KCl、CdCl2三种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Cl-离子的淌度相同; (B) Cl-离子的迁移数都相同; (C) Cl-离子的摩尔电导率都相同; (D) Cl-离子的迁移速率不一定相同。 11.某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κ = 3.8×10-6 S·m-1,已知该温度下,H+、OH-的摩尔电导率分别为3.5×10-2与2.0×10-2S·m2·mol-1,那么该水的K w是多少(单

电导滴定实验报告doc

电导滴定实验报告 篇一:《电导滴定分析法测定未知酸》实验报告 实验五电导滴定分析法测定未知酸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电导率仪结构和测定溶液电导值的基本操作; 2.了解电导电极的结构和使用; 3.掌握电导滴定的基本原理和判断终点的办法。 二.实验原理 在滴定分析中,一般采用指示剂来判断滴定终点,但是稀溶液的滴定终点突跃甚小,而有色溶液的颜色会影响对指示剂在终点时颜色变化的判断,因此在稀溶液和有色溶液的滴定分析中,无法采用指示剂来判断终点。 本实验借助于滴定过程中离子浓度变化而引起的电导值的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这种方法称为电导滴定。NaOH溶液与HCL溶液的滴定中,在滴定开始时,由于氢离子的极限摩尔电导值较大,测定的溶液电导值也较大;随着滴定进行,H+和OH-离子不断结合生成不导电的水,在H+浓度不断下降的同时增加同等量的Na+离子,但是Na+离子导电能力小于H+离子,因此溶液的电导值也是不断下降的;在化学计量点以后,随着过量的NaOH溶液不断加入,溶液中增加了具有较强导电能力的OH-离子,因而溶液的电导值又会不断增加。由此可以判断,溶液具有最小电导值时所对应的滴定剂体积

即为滴定终点。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DDS-307型电导率仪 2.DJS-1C型电导电极 3.85-1磁力搅拌器一台 4.0.1000mol/L NaOH标准溶液 5.未知浓度HCL溶液 6.10ml移液管1只 7.100ml玻璃烧杯1个 四.实验步骤 1.滴定前准备 按照滴定分析基本要求洗涤,润洗滴定管,装入0.1000mol/L的NaOH标准溶液,调节滴定液面至“0.00ml”处。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5.00ml未知浓度HCL溶液于100ml 玻璃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稀释被测溶液,将烧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放入搅拌珠。 按照要求将电导电极插入被测溶液;调节仪器“常数”旋钮至1.004;将仪器的“量程”旋钮旋至检查档;将“校准”旋钮旋至100;调节“温度”旋钮至室温21℃;将“量程”旋钮置于合适的量程范围。即可开始测量。 2.滴定过程中溶液电导值测定 按照下表依次滴加0.1000mol/L的NaOH标准溶液,读取并记录电导率仪上的电导值。

202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解质溶液

202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电解质溶液 1.(2020全国卷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醋酸溶液的pH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b =,则a b > 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4NH Cl 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 C .31.010mol/L -?盐酸的pH 3.0=,81.010mol/L -?盐酸的pH 8.0= D .若1mL pH 1=的盐酸与100mL 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7=则NaOH 溶液的pH 11= 【解析】A 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 +)减小,pH 增大,b >a ,故A 错误;B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 8.0~10.0(无色→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 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 错误;C 常温下酸的pH 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D 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 ,体积为V 1;强碱的pH=b ,体积为V 2,则有10-a V 1=10-(14-b)V 210142 1-+=? b a V V ,现在V1/V2=10-2,又知a=1,所以b=11 【答案】D 【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pH 的计算等基本概念 【点评】本题在第一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无时不在强调的基本问题考查就是第二册第三章的问题,这次居然没有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而考这些,很简单,大家都喜欢! (2020全国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醋酸溶液的pH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b =,则a b > 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4NH Cl 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 C .31.010mol/L -?盐酸的pH 3.0=,81.010mol/L -?盐酸的pH 8.0=

高中化学电解质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化学电解质练习题和答案 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MgCl2晶体 B.NaCl溶液 C.液态氯化氢 D.熔融的KOH 2.下面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aCO3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其导电能力很弱,所以CaCO3是弱电解质 B.CaCO3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溶解的CaCO3全部电离,所以CaCO3是强电解质 C.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D.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水是非电解质 3.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A.石墨棒 B.盐酸溶液 C.熔融的氢氧化钠 D.固体氯化钾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其本身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乙酸 B.酒精 C.食盐 D.氨气 5.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下列各项中,应使等式两边相等的是( ) ①离子数目相等②粒子总数相等③原子数目相等④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跟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⑤分子数目相等⑥各元素原子数目相等 A.只有①⑤ B.只有②④ C.只有③⑥ D.只有④⑥ 6.向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其溶液导电性的变化是( ) A.由弱变强 B.由强变弱 C.由强变弱,再变强 D.由弱变强,再变弱 7.下列各组中的离子,相互间不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 A.Na+、Mg2+、Cl-、OH- B.H+、Ca2+、CO32-、NO3- C.Cu2+、K+、SO42-、NO3- D.Na+、HCO3-、OH-、Ca2+ 8.电解质在人体内的作用是十分广泛和十分重要的,当电解质紊乱时,人体就

要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甚至会危及生命。为维持人体内电解质平衡,在大量出汗后应及时补充的离子是( ) A.Mg2+ B.Ca2+ C.Fe3+ D.Na+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 B.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混和:SO42-+Ba2+=BaSO4↓ C.硝酸滴在石灰石上:CaCO3+2H+=Ca2++H2CO3 D.氧化铜与硫酸混和:Cu2++SO42-=CuSO4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能导电,所以NaOH溶液是电解质 B.固体KCl不导电,但KCl是电解质 C.氯化氢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HCl是电解质 D.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二、填空题 11.在下列条件下能否发生离子反应?对能发生的写出离子方程式,不能发生的说明理由 (1)CH3COONa溶液与HCl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a(OH)2的澄清溶液与Na2SO4稀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Ca(OH)2的澄悬浊液与Na2SO4浓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CuCl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二电解质溶液电导率的测定及其应用

实验二 电解质溶液电导率的测定及其应用 一、目 的 (1)通过测定弱电解质醋酸溶液的电导率,计算其解离度a 和标准解离常数K 。 (2)通过测定强电解质稀盐酸溶液的电导率,计算其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m Λ∞ 。 二、原理 电解质溶液为第二类导体,它与通过电子运动而导电的第一类导体有所不同,是通过正、负离子在电场中的移动而导电的。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导 G 来衡量,电导 G 即溶液电阻 R 的倒数: G = 1/R (2.2.1) 电导的单位为西门子,简称西,用符号S 表示,1S=1Ω-1。 在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个平行电极,电极间距离为l ,电极面积为A ,则: G = 1/R = κ A / l 或 κ = G l /A (2.2.2) 式中κ为电导率(即为电阻率ρ的倒数),单位为 S·m -1。当电极的截面积 A =1m 2,距离 l =1m 时,测得的溶液电导即为电导率。 实验时,所用的两个平行电极(通常为金属铂片)用塑料封装在一起,称为电导电极。电导电极的面积及电极间的距离均为常数,其比值 K cell =l /A (2.2.3) 称为电导池常数,单位为m -1。电导池常数K cell 不易直接精确测量,一般是通过测定已知电导率κ的标准溶液的电导G , 再利用式(2.2.4)进行计算。 κ = G K cell (2.2.4) 根据式(2.2.4),使用同一个电导电极测量其它溶液的电导,便可确定它们的电导率,这就是电导仪或电导率仪的测量原理。实验时,应根据溶液电导率的测量精度和变化范围选择电导池常数不同的电导电极,同时选择不同浓度的KCl 标准溶液(见数据表4.21)标定电导池常数。 当两电极间的溶液含有 1mol 电解质、电极间距 1m 时,溶液所具有的电导称摩尔电导率,记作Λm 。摩尔电导率Λm 与电导率 κ 之间的关系为: Λm = κ / c (2.2.5) 式中 c 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 mol .m -3。显然,摩尔电导率的单位为S .m 2.mol -1。 Λm 的大小与浓度有关,但是其变化规律对于强、弱电解质是不同的。对于强电解质的 稀溶液(如 HCl 、NaAc 等): m m ΛΛ∞ =- (2.2.6) 式中m Λ∞ 为无限稀释的摩尔电导率;A 为常数。 以m Λ作图,将其直线外推至 c =0 处,截距即为m Λ∞。 对于弱电解质,式(2.2.6)不成立。若要求其m Λ∞ ,可用科尔劳施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m m,+m,-v v ΛΛΛ∞∞∞ +-=+ (2.2.7) 式中v +、v -分别为正、负离子的化学计量数;m,+Λ∞ 、m,-Λ∞分别为无限稀释时正、负离子的摩 尔电导率。也就是说,在无限稀释的溶液中,离子彼此独立运动,互不影响,因而每种离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高考真题 18 电解质溶液

【名师伴你行】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高考真题 1-8 电解质溶液 1.(2014·上海高考)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C2,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所得溶液中( ) A.c(Ca2+)、c(OH-)均增大 B.c(Ca2+)、c(OH-)均保持不变 C.c(Ca2+)、c(OH-)均减小 D.c(OH-)、c(H+)减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溶解度,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加入少量CaC2,虽然CaC2和水反应产生Ca(OH)2,但由于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溶解度不变,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也不会改变,所以选B,但溶液中各物质的量都在减少。 2.(2014·福建理综)下列关于0.10 mol·L-1 NaHC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2-3 B.25 ℃时,加水稀释后,n(H+)与n(OH-)的乘积变大 C.离子的浓度关系:c(Na+)+c(H+)=c(OH-)+c(HCO-3)+c(CO2-3) D.温度升高,c(HCO-3)增大 答案:B 解析:A项中HCO-3不能拆开,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A项错误;B项,n(H+)×n(OH-)=[c(H+)×V]×[c(OH-)×V]=[c(H+)×c(OH-)]×(V×V)=K w·V2,由于水的离子积不变而溶液体积增大,故n(H+)×n(OH-)的值增大,B项正确;由电荷守恒可知:c(Na+)+c(H+)=c(OH-)+c(HCO-3)+2c(CO2-3),C项错误;温度升高,HCO-3水解程度增大,反应HCO-3+H2O H2CO3+OH-平衡右移,HCO-3浓度减小,D项错误。 3.(2014·四川理综)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0.1 mol/L NaHCO3溶液与0.1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 +)>c(CO2- c(HCO-3)>c(OH-) 3)> B.20 mL 0.1 mol/L CH3COONa溶液与10 mL 0.1 mol/L HCl溶液混合后溶液呈酸性,所得溶液中:c(CH3COO-)>c(Cl-)>c(CH3COOH)>c(H+) C.室温下,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l-)+c(H +)>c(NH+ c(OH-) 4)+ D.0.1 mol/L CH3COOH溶液与0.1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OH-)>c(H +)+c(CH 3COOH) 答案:B 解析:二者反应恰好生成Na2C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 +)>c(CO2- c(OH-)>c(HCO-3)>c(H+),A项错误;二者反应后得到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 3)> CH3COONa和CH3COOH的混合溶液,且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B项正确;

高一化学必修一电解质及其电离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电解质及其电离练习题及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CO2B.盐酸 C.BaSO4 D.C2H5OH 解析:判断某物质是否是电解质的要点有:是否是化合物,是否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CO2和C2H5OH是非电解质,盐酸是电解质溶液。 答案:C[来源:学*科*网] 2.下列物质中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的是() A.氯化钠晶体 B.熔化的氯化钾 C.氯酸钾溶液D.液态氯化氢 解析:氯化氢只有在水中溶解时才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故液态氯化氢不能电离。氯酸钾溶于水虽能电离,但不产生自由移动的氯离子,产生的是氯酸根离子(ClO-3)。氯化钠晶体中存在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当加热氯化钾时,热能破坏了阴、阳离子的相互作用,使离子自由移动,即发生电离。综上所述:除氯化氢不存在离子,氯化钠、氯化钾、氯酸钾本身都存在离子,但NaCl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KClO3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但不是Cl-。只有熔化的氯化钾能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氯离子。 答案: B 3.关于酸、碱、盐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双选)() A.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的是酸 B.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有氢氧根离子的是碱 C.化合物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是盐 D.NH4Cl的电离方程式是:NH4Cl===NH+4+Cl-,所以NH4Cl是盐 E.NaHSO4可以电离出H+,因此NaHSO4属于酸 F.非金属元素不可能形成盐 解析:A、B说法与定义不符,E中NaHSO4电离的阳离子除H+外还有Na+,因此不属于酸,NaHSO4应属于酸式盐。非金属元素也能形成盐,例如铵盐。故正确答案为CD。答案:CD 4.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NaHCO3===Na++H++CO2-3 B.NaHSO4===Na++H++SO2-4 C.CH3COOH CH3COO-+H+ D.Na2SO4===2Na++SO2-4 解析:A项HCO-3不能拆开写;B项正确,NaHSO4是强酸酸式盐,可完全电离;C项CH3COOH是弱酸,部分电离,用可逆号,正确;D项是强酸强碱盐,溶于水完全电离,正确。 答案:https://www.doczj.com/doc/8910775642.html, 5.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在溶于水之后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双选)() A.NaCl B.CH3CH2OH(酒精)w w w .x k b 1.c o m C.H2SO4 D.NH4HCO3 解析:酒精属于非电解质,B项不符合题意;NaCl、H2SO4、NH4HCO3均为电解质,NaCl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NH4HCO3、H2SO4溶于水均导电,但H2SO4在液态时难导电,NH4HCO3受热易分解,无熔融状态,故C、D符合题意。 答案:CD 6.已知溶液中存在下列离子,试判断该溶液的溶质并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弱电解质的电离测试题及答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测试题及 答案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弱电解质的电离练习一 1、下列物质是电解质的是() A、硫酸溶液 B、食盐 C、酒精 D、铜 2、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NH 3·H 2 O == NH 4 ++OH- B、NaHCO 3 == Na++HCO 3 - C、H 2S ≒ 2H++S2- D、KClO 3 == K++Cl-+3O2- 3、下物质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A B C D 强电解质:HBr FeCl3 H3PO4 Ca(OH)2 弱电解质:HF HCOOH BaSO4 HI 非电解质:CCl4 Cu H2O C2H5OH 4、下列叙述中,能说明某化合物一定是弱电解质的是:() A、该化合物水溶液不导电; B、该化合物饱和溶液导电能力较弱 C、.该化合物在熔融时不导电; D、该化合物溶于水中发生电离,溶质离子浓度小于溶质分子浓度 5、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导电性的正确说法是() A、由离子浓度决定; B、没有本质区别; C、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弱;

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自由移 动的离子数多 6、某固体化合物A不导电,但熔化或溶于水都能完全电离,下列关于A的说法 中正确的是() A、A为非电解质 B、A是强电解质 C、A是分子晶体 D、A为弱电解质 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用H=+OH-=H 2 O表示的有() A、盐酸和氨水反应 B、稀硝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C、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8、在KHSO 4 的稀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存在的离子是() A、H+ B、HSO 4- C、SO 4 2- D、K+ 弱电解质的电离练习二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强酸、强碱都是强电解质; B、可溶性碱都是强电解质; C、不溶于水的化合物都是弱电解质或非电解质; D、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 2、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叫电解质;在不能 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电解质可分为和。在水溶液中能称为强电解质,和绝大多数盐属于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称为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属于。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实验报告.doc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测量KCl水溶液的电导率,求算它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 2、用电导法测量醋酸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常数。 3、掌握恒温水槽及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电导G可表示为:(1) 式中,k为电导率,电极间距离为l,电极面积为A,l/A为电导池常数Kcell,单位为m-1。 本实验是用一种已知电导率值的溶液先求出Kcell,然后把欲测溶液放入该电导池测出其电导值G,根据(1)式求出电导率k。 摩尔电导率与电导率的关系:(2) 式中C为该溶液的浓度,单位为mol·m-3。 2、总是随着溶液的浓度降低而增大的。 对强电解质稀溶液,(3) 式中是溶液在无限稀释时的极限摩尔电导率。A为常数,故将对c作图得到的直线外推至C=0处,可求得。 3、对弱电解质溶液,(4) 式中、分别表示正、负离子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 在弱电解质的稀薄溶液中,解离度与摩尔电导率的关系为:(5) 对于HAc,(6) HAc的可通过下式求得: 把(4)代入(1)得:或 以C对作图,其直线的斜率为,如知道值,就可算出K o 三、实验仪器、试剂 仪器:梅特勒326电导率仪1台,电导电极1台,量杯(50ml)2只,移液管(25ml)3只,洗瓶1只,洗耳球1只 试剂:10.00(mol·m-3)KCl溶液,100.0(mol·m-3)HAc溶液,电导水 四、实验步骤

1、打开电导率仪开关,预热5min。 2、KCl溶液电导率测定: ⑴用移液管准确移取10.00(mol·m-3)KCl溶液25.00 ml于洁净、干燥的量杯中,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⑵再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5.00 ml电导水,置于上述量杯中;搅拌均匀后,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⑶用移液管准确移出25.00 ml上述量杯中的溶液,弃去;再准确移入25.00 ml电导水,只于上述量杯中;搅拌均匀后,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⑷重复⑶的步骤2次。 ⑸倾去电导池中的KCl溶液,用电导水洗净量杯和电极,量杯放回烘箱,电极用滤纸吸干 3、HAc溶液和电导水的电导率测定: ⑴用移液管准确移入100.0(mol·m-3)HAc溶液25.00 ml,置于洁净、干燥的量杯中,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⑵再用移液管移入25.00 ml已恒温的电导水,置于量杯中,搅拌均匀后,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⑶用移液管准确移出25.00 ml上述量杯中的溶液,弃去;再移入25.00 ml电导水,搅拌均匀,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⑷再用移液管准确移入25.00 ml电导水,置于量杯中,搅拌均匀,测定其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⑸倾去电导池中的HAc溶液,用电导水洗净量杯和电极;然后注入电导水,测定电导水的电导率3次,取平均值。 ⑹倾去电导池中的电导水,量杯放回烘箱,电极用滤纸吸干,关闭电源。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大气压:102.08kPa 室温:17.5℃实验温度:25℃ 已知:25℃时10.00(mol·m-3)KCl溶液k=0.1413S·m-1;25℃时无限稀释的HAc水溶液的摩尔电导率=3.907*10-2(S·m2·m-1) ⑴测定KCl溶液的电导率: ⑵测定HAc溶液的电导率: 电导水的电导率k(H2O)/ (S·m-1):7 *10-4S·m-1

(完整word版)高二化学同步练习题:3-1-1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3-1-1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事实可以证明NH3是非电解质的是() A.NH3是气体 B.NH3水溶液显碱性 C.液氨和氨水中NH3均不能电离出离子 D.液氨不导电 【答案】 C 2.把0.05mol NaOH晶体分别加入到100mL下列液体中,溶液导电性变化较大的是() A.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 H2SO4D.0.5mol/L氨水 【答案】AD 3.下列物质是强电解质的是() A.碳酸钡B.石墨 C.浓H2SO4D.HIO 【答案】 A 4.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不.正确的是() 【解析】B项中H2SO4和CaCO3均为强电解质。 【答案】 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质的电离是在通电的条件下进行的 B.因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C.电解质电离的条件是溶于水或受热熔化 D.强电解质能够电离,弱电解质不能电离 【解析】电离的条件是水溶液中或加热熔融,A错,C对。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B错。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在于电离程度,D 错。 【答案】 C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强极性键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强电解质 B.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强 C.NaCl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D.NaCl晶体中不存在离子 【解析】判断电解质强弱的依据是看其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否完全电离,而不是依据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如HF中存在强极性键,但它却是弱电解质,故选项A正确。导电能力的大小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及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关系。当然在浓度相等及离子所带电荷相同的情况下,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故选项B错误。电解质电离的条件是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不是通电,故选项C错误。氯化钠晶体中存在Na+和Cl-,但不能自由移动,选项D错误。 【答案】 A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将BaSO4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③固态共价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

最新水电解质平衡练习题精编版

2020年水电解质平衡练习题精编版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一、选择题A 型题 1.成人的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 A.40% D.70% B.50% E.80% C.60% [答]C [题解]正常成人的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0%,其中细胞内液约占40%,细胞外液约占20%。 2.正常成人血浆占体重的 A.4% D.7 % B.5% E.8 % C.6% [答]B [题解]正常成人的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约20%,而细胞外液可分为细胞间液和血浆两部分,前者约占体重的15%,后者约占5%。 3.内环境是指 A.细胞外 液

D.体液 B.细胞内 液 E.血浆 C.跨细胞液 [答案]A [题解]浸浴着细胞表面的细胞外液,是细胞摄取所需物质和排除代谢产物必经的运输通道,所以细胞外液被视为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4.新生儿的体液占其体重的 A.50% D.80% B.60% E.9 0% C.70% [答案]D [题解]人体体液的含量随着年龄而异,年龄愈小,体液占体重的百分比愈大,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儿童的体液分别占其体重的80%、70%和65%。 5.血浆中主要的阳离子是 A.Na+ B.K+ D.Mg2+ C.Ca2+ E.Fe2+ [答案]A [题解]血浆中主要阳离子是Na+,其次是K+、Ca2+、Mg2+等。 6.血浆中主要的阴离子是 A.HCO3- B.HPO42- C.SO42- D.Cl-

E.蛋白质 [答案]D [题解]血浆中主要阴离子是Cl-、其次是HCO3-、HPO42-、SO42-及有机酸和蛋白质。 7.细胞内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 A.Na+ B.K+ C.Ca2+ D.Mg2+ E.Fe2+ [答案]B [题解]细胞内液中K+是最主要的阳离子,其次是Na+、Ca2+、 Mg2+。 8.体液中各部分间渗透压关系是 A.细胞内高于细胞外 B.细胞内低于细胞外 C.血浆低于组织间液 D.组织间液低于细胞内液 E.细胞内外液基本相等 [答案]E [题解]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成分虽有明显差异,若按毫摩尔浓度表示,细胞内液电解质总量大于细胞外液,但由于细胞内液含二价离子和蛋白质较多,这样细胞内外所产生的离子数目基本上相等,而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以总渗透量压计算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仍基本上相等。 9.组织间液和血浆两者含量的主要差别是 A.Na+ B.K+ C.有机酸 D.蛋白质 E.尿素 [答案]D

电解质溶液练习题

电解质溶液练习题 、判断题: 1.溶液是电中性的,正、负离子所带总电量相等,所以正、负离子离子的迁移数也相等。 2.离子迁移数与离子速率成正比,某正离子的运动速率一定时,其迁移数也一定。 3.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与其价态有关系 4. 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 1。 5. 电解池通过 lF 电量时,可以使 1mol 物质电解。 6.因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所以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时要用直流电桥。 7.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摩尔电导率之和,这 一规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9. 对于BaC ∣2溶液,以下等式成立: (A) a = γm ; (B) a = a + a -; (D) m = m + m - ; (E) m ±3 = m + m -2 ; 10. 若 a(CaF 2) = 0.5,则 a(Ca 2+ ) = 0.5, a(F - ) = 1。 、单选题: 1. 下列溶液中哪个溶液的摩尔电导最大: (A) 0.1M KC ∣ 水溶液 ; (C) 0.001M KOH 水溶液 ; 2. 对于混合电解质溶液,下列表征导电性的量中哪个不具有加和性: (A) 电导 ; (B) 电导率 ; (C) 摩尔电导率 ; (D) 极限摩尔电导 。 3. 在一定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溶液的电导率 K 与 摩尔 电导Λ变化为: (A) K 增大,A m 增大; (B) K 增大,A m 减少; (C) K 减少,A m 增大; (D) K 减少,A m 减少。 4. 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电解质溶液被冲稀时,其摩尔电导变化为: (A)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增大 ; (B)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减少 ; (C) 强电解质溶液增大,弱电解质溶液减少 ; (D) 强弱电解质溶液都不变 。 5. 分别将 CUSo 4、H 2SO 4、HCl 、NaCl 从 0.1mol dm - 3 降低到 0?01mol dm - 3 ,则 A m 变化 最大的是: (A) CUSO 4 ; (B) H 2SO 4 ; (C) NaCl ; (D) HCl 。 8.电解质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 Λm 可以由 Λ作图外推到C 1/2 = 0得到。 (C)Y = Y γ ; (F) m ± = 4m 3 。 (B) 0.001M HC ∣ 水溶液 ; (D) 0.001M KC ∣ 水溶液 。

历届全国高考题电解质溶液专项试题荟萃

历届全国高考题电解质溶液专项试题荟萃 [90全国]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式盐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B)只要酸与碱的摩尔浓度和体积分别相等,它们反应后的溶液就呈中性 (C)纯水呈中性是因为水中氢离子摩尔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摩尔浓度相等 (D)碳酸溶液中氢离子摩尔浓度是碳酸根离子摩尔浓度的二倍 2.把0.05摩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毫升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 ....的是: (A)自来水(B)0.5摩/升盐酸 (C)0.5摩/升醋酸(D)0.5摩/升氯化铵溶液 3.把80毫升NaOH溶液加入到120毫升盐酸中,所得溶液的pH值为2.如果混和前NaOH溶液和盐酸的摩尔浓度相同,它们的浓度是 (A)0.5摩/升(B)0.1摩/升(C)0.05摩/升(D)1摩/升 [91全国] 4. 已知一种[H+]=1×10-3摩/升的酸和一种[OH-]=1×10-3摩/升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和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A)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B)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C)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D)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5.将0.2摩/升CH3COOK与0.1摩/升盐酸等体积混和后,溶液中下列微粒的摩尔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CH3COO-]=[Cl-]=[H+]>[CH3COOH] (B)[CH3COO-]=[Cl-]>[CH3COOH]>[H+] (C)[CH3COO-]>[Cl-]>[H+]>[CH3COOH](D)[CH3COO-]>[Cl-]>[CH3COOH]>[H+] 6.在80℃时,纯水的pH值小于7,为什么? [92全国] 7.用pH试纸测定某无色溶液的pH值时,规范的操作是 (A)将pH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B)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C)用干燥的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D)在试管内放入少量溶液,煮沸,把pH试纸放在管口,观察颜色,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8.若某溶液跟甲基橙作用呈红色,则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浓度不可能很大的是 (A)SO42- (B)S2- (C)CO32- (D)Cl- 9.等体积混和0.10摩/升盐酸和0.06摩/升Ba(OH)2溶液后,溶液的pH值等于 (A)2.0(B)12.3(C)1.7(D)12.0 [93全国] 10.摩尔浓度相同的三种盐NaX、NaY和NaZ的溶液,其中pH值依次为8、9、10,则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HX、HZ、HY(B)HZ、HY、HX (C)HX、HY、HZ(D)HY、HZ、H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