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教案 第三章 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 格式:ppt
- 大小:4.08 MB
- 文档页数:78
思修第三章人生分析解析(小编整理)第一篇:思修第三章人生分析解析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寓言故事•有一个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
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
一群人围着一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
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子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
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
”上帝把这个人领入另一房间。
这里的一切和上一个房间没有什么不同。
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脸色红润,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
•“为什麽?”这个人不解的问道:“为什麽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能喝到肉汤?”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每个人都会喂别人。
”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全力以同样的分量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
——爱因斯坦一、世界观与人生观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性与人的本质•人性:是指一切人都具有的共同属性,也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属性。
•人的本质:是指人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物所具有的内在规定性,根据这种内在的规定性,我们不仅可以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而且还能把不同的人相互区分开来。
人性是什么人性即人在自己的社会或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属性,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辨证统一。
◆自然属性体现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的生理结构、生理机能和生理需要;◆社会属性体现为人在社会结合中的依赖性;◆精神属性体现为人在社会实践中的主观体验、思考和追求。
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只有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
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一)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1)人生的含义所谓人生,是指人的生命活动的社会旅程。
(2)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人生观的含义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4)人生目的的含义人生目的指的是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二)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1)人生态度的含义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2)人生境遇的含义所谓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
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
(三)创造有价值的人生(1)价值观的含义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2)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活实践对个人和社会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3)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他人、社会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个体对他人、社会所做的贡献。
(四)协调人生道路上若干关系(1)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
(2)身心健康的标准在生理方面,要有强健的体魄,身体发育匀称,生理功能良好,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抵御一般性疾病的侵袭;在心理方面,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自我评价客观,善于与别人相处,能够较好地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具有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3)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
2、诚信原则。
3、宽容原则。
4、互助原则。
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道路和方向历年考试此章分值比例:810 单项 4 多项 1 简答0 论述0 分值 6 901 单项0 多项 1 简答0 论述 1 分值12 904 单项 2 多项0 简答0 论述 1 分值12 907 单项 3 多项 1 简答 1 论述0 分值11 910 单项 2 多项0 简答0 论述 1 分值12主要内容:第一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一、人生和人生观(识记)1.人生:人的生命活动的社会旅程2.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4.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目的(核心)——人为什么活着5.人生观人生态度——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历年试题0810单选“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B.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0907单选: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中( )A.人生态度的重要内容B.人生价值的重要内容C.人生目的的重要内容 D.人生理想的重要内容二、人生目的及其在人生观中核心地位(识记)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历年试题0810单选:人生观的作用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 D.人生价值观三、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科学的高尚的人生目的(识记、应用、论述)1.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2.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3.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有力武器历年试题0910论述题论述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科学的高尚的人生目的。
思修第三章教案教案标题:思修第三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思修第三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概念;2. 掌握思修第三章的重点知识和关键要点;3. 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教学重点: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特点;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和形成过程;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2. 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和形成过程;3.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1. 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2. 多媒体设备;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了解?请举例说明。
二、知识讲解与讨论(20分钟)1. 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其基本含义;2.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和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其发展背景和演变过程;3. 引导学生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三、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15分钟)1. 提供一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其中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提出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并进行小组展示。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2. 提出一些延伸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次问题。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思修第三章相关的阅读任务;2. 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感悟和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特点,掌握其历史渊源和形成过程,培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正确认识人生目的对人生实践的重要作用,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端正人生态度,正确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正确对待人生环境,协调自我与各方面的关系。
【教学重点】人生观理论;大学生的人生目的;对人生环境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世界观与人生观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三节正确对待人生环境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学阶段是人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期,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此时,大学生在个人初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接受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理论学习,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人生观方面的问题,对于他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1.世界观的含义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
正是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一等系列看法。
因此,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2.人生观的含义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意义和目的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人生的课程,本章是全课程的“核心”。
通过这一节教学,使得学生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目的的关系。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本质,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
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和行动,使学生能够对照反省自己在这些方面的不足。
主动加以调整和改善。
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是教材第三章的第一节,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对全章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对世界观、人生观的关系阐述,对人生观所包含的三个主要方面的的逐一讨论,使学生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的重点有:①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内涵及其关系的理解,这是学好后面内容的逻辑基础;②人生目的的确立和正确人生观的选择,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不仅是本节的重点,更是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点。
3、教学的难点是如何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如今的学生面对商业文化的种种诱惑,在人生目的上也多种多样,这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有一定的难度。
授课方法(本章):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授课学时(本章):6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古老的希腊神话斯芬克斯之谜,由神话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什么?这也就牵涉到了人的本质问题.人生目的构成了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因为人生目的的确立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前提和根由,它左右人生道路的方向,又在根本上决定着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取向。
人生态度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人们处理人生问题的方式,对人生目的的实现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需要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把握;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则首先应对“人的本质”等问题作比较深入的理论把握。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以世界观为切入点,引出人生观,通过人生观与世界观关系的分析,深刻解析人生观。
(一)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科学内涵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思修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教案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目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早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计划,作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意义的人,并通过深入探讨价值问题,激励学生择取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人生的意义及人生的目的,人的本质、人生价值的评价。
教学难点:如何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教学热点:怎样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去享受生活、焕发生命、完善自我、服务社会教学方法:课堂提问与诵读、案例分析、讲授导入新课:谈到人生价值,可能有同学想:这么大、这么抽象的题目,怎么讲、怎么听?,我们才有真正的收获?我们换一个角度,请同学们先来看一个古希腊神话故事:资料“斯芬克司之谜”相传,古希腊有—个女面狮身的怪兽,名字是斯芬克司。
它盘踞在路口,向过往行人提出种种质询,谁若是回答不出。
就会被它撕成碎片吞进肚里。
这天,一个名叫俄狄浦斯的外地来的年轻人经过这里,斯芬克司故意难为他给他出了一个很难破解的谜语:“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傍晚用三条腿;而腿最多的时候正是它最软弱的时候?”俄狄浦斯猜中了这个谜语,于是斯芬克司大叫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
俄狄浦斯的答案是这样的:当人幼年的时候,要用四肢爬行;等长大了,就能站起来用两条腿行走;到了老年,行走不方便,就要加上一条拐杖,因而变成三条腿。
幼年是人一生最软弱的时期,所以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人。
由神话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什么?这就牵涉到了人的本质问题。
请同学们也来思考并回答一下:(学生参与,每人写出自己对人的理解)几千年前,在古希腊阿波罗庙宇上赫然镌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神谕。
名曰“神谕”,实则凝聚了古希腊人的智慧。
它是人类要求认识自已,并且掌握自身命运的一种象征。
伴随着关于人生的思考,人又总是会从价值的角度对人怎样生活算是有意义、才算是“值得”的问题加以把握,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目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早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计划,作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意义的人,并通过深入探讨价值问题,激励学生择取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人生的意义及人生的目的,人的本质、人生价值的评价。
教学难点:如何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教学热点:怎样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去享受生活、焕发生命、完善自我、服务社会教学方法:课堂提问与诵读、案例分析、讲授导入新课:谈到人生价值,可能有同学想:这么大、这么抽象的题目,怎么讲、怎么听?——我们才有真正的收获?我们换一个角度,请同学们先来看一个古希腊神话故事:资料“斯芬克司之谜”相传,古希腊有—个女面狮身的怪兽,名字是斯芬克司。
它盘踞在路口,向过往行人提出种种质询,谁若是回答不出。
就会被它撕成碎片吞进肚里。
这天,一个名叫俄狄浦斯的外地来的年轻人经过这里,斯芬克司故意难为他给他出了一个很难破解的谜语:“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傍晚用三条腿;而腿最多的时候正是它最软弱的时候?”俄狄浦斯猜中了这个谜语,于是斯芬克司大叫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
俄狄浦斯的答案是这样的:当人幼年的时候,要用四肢爬行;等长大了,就能站起来用两条腿行走;到了老年,行走不方便,就要加上一条拐杖,因而变成三条腿。
幼年是人一生最软弱的时期,所以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人。
由神话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什么?这就牵涉到了人的本质问题。
请同学们也来思考并回答一下:(学生参与,每人写出自己对人的理解)几千年前,在古希腊阿波罗庙宇上赫然镌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神谕。
名曰“神谕”,实则凝聚了古希腊人的智慧。
它是人类要求认识自已,并且掌握自身命运的一种象征。
伴随着关于人生的思考,人又总是会从价值的角度对人怎样生活算是有意义、才算是“值得”的问题加以把握,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因而,弄清人生价值的涵义、内容、评价标准、实现方式等问题,以便指导青年学生树立起正确有人生价值观,乃至对个体人的一生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3.1 复习笔记一、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1.人生和人生观(1)人生的含义人生,是指人的生命活动的社会旅程。
人的生命活动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还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
人不仅要活着,还要生产、交往和创造,并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一般状态进行思考。
(2)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3)人生观的含义和主要内容①人生观的含义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②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a.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b.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之间的关系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其中,人生目的是核心,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4)人生观和人生的关系人生观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因此,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5)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系①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用世界观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就形成了人生观;②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③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④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2.人生目的及其在人生观中的核心地位(1)人生目的的含义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人生目的是人类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
(2)人生目的在人生观中的核心地位①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a.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作用;b.人生目的是人生行动的动力源泉,当人们意识到为什么活着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激励着人们为了既定的目标而奋发进取、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