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 格式:ppt
- 大小:164.00 KB
- 文档页数:14
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实践论,通过对其深入学习和思考,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论的重要性和指导意义。
以下是我对实践论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实践论的基本原理实践论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实践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
实践论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起点,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检验标准。
2.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3. 实践具有历史性。
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具有历史性。
4.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二、实践论在大学生学习中的应用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践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关注社会现实,了解国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
2.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论强调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和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学习中,我们要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 强化团队协作意识实践论强调实践具有社会性,要求我们强化团队协作意识。
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4. 坚定理想信念实践论强调实践具有历史性,要求我们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实践论学习心得体会1. 深入理解实践论,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通过学习实践论,我深刻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历史性和主观能动性。
这些原理不仅指导我们认识世界,也指导我们改造世界。
在学习过程中,我要将实践论贯穿于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全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共产党员唯有在实践中才能进行党性修养,也就是说,只有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中才能改造主观世界,使自己的党性得到锻炼和提高,才能使自己不断增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意识,发挥先进分子的模范作用,具备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优良品质。
正如刘少奇同志所指出的:“这应该是我们共产党员修养的方法。
这种马克思列宁主义修养方法,和其他唯心主义的脱离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的修养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党员思想、政治素质、文化道德素养和业务技术能力的提高,都有赖于社会实践。
共产党员只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才能使自己的党性得到切实的锻造,共产主义的觉悟得到明显的提高。
党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加强党性修养与锻炼,不断提高自身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水平,是新时期党员进行党性修养与锻炼的关键所在。
社会实践是一个丰富而具体的概念,在当代社会条件下,社会实践主要指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提高广大党员的觉悟,加强党性修养是每一个党员认真思考的问题。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本身就是来源于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亿万人民群众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共产党员要掌握科学的理论武器,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其精髓,需要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做到知与行的一致,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把求知与实践、学习与运用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统一于锤炼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观念。
实践是第一性的,党员的党性必须以实践为基础,检验一个党员是否有党性、党性观念强不强,不是听他自我标榜,自称是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唯一靠得住的是看这个党员在实际社会生活、工作及组织中的所言所行,所作所为。
党员的正确思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可能是党员头脑中先天固有的,正如毛泽东曾经指出的“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项实践中来”一样,共产党员只有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能不断地增强党性观念。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关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又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毛泽东明确提出并论述了改造主观世界的问题,他指出:“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这一论述对于我们深化理解“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世界分化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两个方面。
客观世界是指“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包含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两个部分。
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的总和,是人的知识、情感、意志即知情意的统一体。
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二者是对立的,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具有不同的存在方式,二者发展也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另一方面,二者又是统一的,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在反映与被反映的意义上具有同构性,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与主观世界的运动规律具有同一性,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可以相互转化。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辩证统一的。
只有认真改造主观世界,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深刻改造主观世界。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改造主观世界不仅包括提高人的认知能力,还包括丰富人的情感世界,提高人的意志品质,核心是改造世界观,即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我们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在工作中努力做到主观符合客观,更好地处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其次,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精神境界。
最后,有助于我们在改造外部世界的同时,把目光转向自身,高度重视并努力实现人自身的改造。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也谈到了“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的问题。
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自身的改造或人的自我改造就更加重要。
不论是个人、团体还是政党,要自觉地实现自我改造,就需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实践的特征及其对认识的作用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实践的含义、特征和基本类型,明确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认识到实践的重要作用,树立科学的实践观,积极地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去。
教学重点:1、实践的特征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教学难点: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和列举法教学过程:一、实践的含义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2、理解:(1)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区别。
(2)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纯主观的思维活动不是实践。
(3)实践是人的活动,但是并不是人的所有的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如吃饭、穿衣和纯认识的活动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上的实践活动。
这与庸俗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4)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但是并不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那些人们纯粹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活动。
这就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3、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实践的手段是工具和其它设备。
二、实践的基本特征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这是因为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
实践的主体是人,是人民群众,人有自己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这就使人能够有目的的从事社会实践。
人的体力和智力统一起来,共同构成实践的主体这个基本要素。
而人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像自然界的其他物质形态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人的体力和智力是在社会发展中客观形成的。
它的状况归根到底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
所以,实践主体是客观的。
实践的对象就是自然界和社会,它们都是客观的物质性的东西。
实践的物质手段是工具和其他设备,这也是客观的。
总之,由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践手段有机结合而构成的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2011高中政治:《哲学常识》专题复习系列:第九专题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实践的特征,实践和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1.实践的特征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又是人的能动的活动,并且是同特定的社会关系相联系的,变化发展的。
2.实践和认识Ⅰ、内容:一方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的对象由实践的需要确定,认识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的课题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认识的工具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认识的根本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毫无意义。
④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人的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只能由实践的客观效果来检验。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另一方面,认识也影响实践。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Ⅱ、要求:要正确处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学习书本知识与在实践中成材的关系。
3.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Ⅰ、内容:科学理论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的一定的体系。
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科学理论能够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预见未来,帮助人们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历史进程;能够提供正确认识事物和有效行动的方法,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Ⅱ、要求: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实现其指导作用,也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改造世界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即改造自然界与社会;也改造主观世界,即改善和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不断调整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在为社会服务中积极贡献,实现人生价值,不断调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主观世界,做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教案《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改造主观世界,了解改造客观世界、改造自然界、改造社会、改造思想的基本内容。
明确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论证的能力、综合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分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改造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在实践中实现主观和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时,采用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改造思想,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自觉性;培养学生具有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的思想,树立实现“两个境界”的理想。
【教学重点】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的内容、核心。
【教学难点】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的内容、核心。
【教学方法】事例分析法、问题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认识的目的什么?导入新: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它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两方面的内容。
三、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板书)阅读教材第134页,并思考:①什么是认识世界?认识世界目的是什么?②改造世界包括哪些内容?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两项基本活动(板书)(1)认识世界的含义(板书)教师分析:认识世界,就是正确地认识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我们所要了解的具体对象。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2)改造世界的内容(板书)教师分析: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包括两个方面: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2.改造客观世界(板书)教师分析: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1)改造自然界(板书)教师分析:改造自然界,就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属性与规律,变革自然物的原始形态,使自然界发生和谐的变化,创造出新的人工形态的物质资料,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加强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建设。
这从哲学上看是因为…()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保证正确的方向B.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应加强人的主观世界的改造C.弘扬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答案:B2.多数人认为,捐献骨髓是直接从供者骨内抽取骨髓,因而很害怕,不敢捐献,造成我国医用骨髓缺乏。
这说明()A.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B.人的主观世界状况影响着人的行为C.要加强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D.人的自然性中渗透着人的社会性答案:B3.德国人跟美国人开玩笑,德国人说,你们真荣幸,没有希特勒。
美国人说,把希特勒给我,肯定又是一个好总统。
(注:这是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杨焕明教授回答网友提问基因和腐败关系时的举例)这个笑话告诉我们()A.外因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对事物的发展起到相当大的作用B.有没有较好地改造主观世界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发展状况C.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答案:A4.“一桶蜜比一桶毒药捉住的苍蝇要多。
”这句话表明()A.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B.改造主观世界,抵御外界不良诱惑很重要C.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人的活动具有能动性答案:B5.“春都进万家,宾朋满天下”,曾经家喻户晓的洛阳春都集团,如今上百条生产线全部告停。
春都进入窘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领导者十分迷信“大师算命”,导致决策频频失误。
这件事告诉我们()A.企业经营者的主观世界状况很重要B.企业经营者必须提高职业道德素质C.企业经营者必须面向市场生产经营D.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答案:A6.某名牌大学毕业生张某,拒绝留校任教,也不留恋大城市的繁华,毅然回到自己的穷家乡,他决心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家乡好好干一番事业,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
我们应当向张某学习,要像他那样()A.重视主观世界的改造B.积极参加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C.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D.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科学统一,以达到成功地改造客观世界答案:D7.2002年3月,杭州查获一起用温水油炼制的锅巴、鲸鱼卷、小麻花案,这起唯利是图的案子发生在国家著名的旅游城市,而且其产品摆放在一些大超市的货架上,这确实值得人们思考。
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内涵以及辩证关系一、改造主观世界的内涵1.主观世界的概念:主观世界指的是个体在意识中构建的、通过感知、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抽象的世界。
主观世界是个体对外界客观世界的感知、理解和认识的反映,是个体对自身情感、思想、欲望等内在世界的表达和体验。
2.改造主观世界的意义:改造主观世界是个体对自身内心世界的自我认知、自我调适和自我提升的过程,是对自我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通过改造主观世界,个体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调整自己,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处理人际关系、实现自身价值的升华。
3.改造主观世界的途径:改造主观世界的途径主要包括学习、体验、反思和内化。
通过学习,个体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认知结构;通过体验,个体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心理状态,促使自我认知和情感调适的深化;通过反思,个体可以对自身行为、思想和情感进行深入的审视和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内化,个体可以将所学所思所感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和信念,形成稳定的个体心理结构。
二、改造客观世界的内涵1.客观世界的概念:客观世界指的是独立于个体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的、客观规律和客观物质的世界。
客观世界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的目标,是人类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
2.改造客观世界的意义:改造客观世界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个体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关键环节。
通过改造客观世界,人类可以改善生产力条件,提高生产效率,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可以改善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和个体自由平等;可以改善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3.改造客观世界的途径:改造客观世界的途径主要包括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和生态环境的改革。
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人类可以不断探索和开发自然资源,改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满足多样化的物质和文化需求;通过社会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人类可以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通过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人类可以保护生态平衡,维护地球家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练习与解析一、选择题1.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包括()A.改造旧意识和旧观念B.改造自然界和社会关系C.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D.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解析:整个世界既包括客观世界,也包括主观世界,因此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的内容是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的内容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答案:D2.在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统一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世界观B.人生观C.价值观D.人生价值观解析:世界观决定价值观、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答案:A3.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是()A.生产实践B.科学实验C.实践D.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解析:无论是改造客观世界,还是改造主观世界,都离不开社会实践。
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也是个人在社会中进行的活动,因而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
答案:C4.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是()①改造客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主观世界②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③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④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就改造了客观世界⑤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A.①②③④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⑤解析:改造主观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①错误,②正确;改造主观世界是对人的思想、认识进行改造,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客观世界的直接变化。
答案:B2003年6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大会号召在全国掀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据此回答5~7题。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
这表明()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已经不适合中国的实际和要求B.认识是不断深化和发展的C.新的认识必须完全抛开已有的理论,进行不断创新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解析:“三个代表”是适应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而提出的,它表明党在理论上不断创新与发展,所以B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