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肺功能指南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9.94 MB
- 文档页数:41
肺功能检查指南(第二部分)––肺量计检查肺量计检查是肺功能检查中最常用的方法,采用肺量计测量呼吸容积和流量,两者可通过呼吸时间的微分或积分相互转换。
肺量计分为两种:容积型肺量计通过密闭系统直接测量呼吸气体的容积,直观易懂,但仪器体积大,易于交叉感染,且呼吸阻力高,测定参数少;流量型肺量计则测量气体流量,呼吸阻力低,操作简单,体积小,清洁和维护方便,已逐渐取代容量型肺量计。
(一)肺量计技术标准见。
1.测试环境的校准:由于气体容积受环境温度、压力、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故肺量计检查时需将测试环境校准为生理条件,即正常体温(37 ℃)、标准大气压(760 mmHg,1 mmHg=kPa)及饱和水蒸气状态(BTPS)。
若仪器已内置温度计和压力计,需确认其可靠性。
2.肺量计校准:是对实际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误差进行校准。
用于校准肺量计的校准仪,常称为定标筒,须精确到总量程的±%。
校准时应确保肺量计与定标筒的连接无漏气、无阻塞。
若校准超出范围应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请专业人员检修。
关键措施见。
容量计的质量控制:①每天检查是否漏气:封闭容量计的出口,给予≥ cmH2O(1 cmH2O=kPa)的持续正压,若1 min后容积减少>30 ml则存在漏气。
②每天用定标筒检查容积精确度,误差应≤±3%。
③每个季度检查容积线性,方法有2种,一种以1 L 容积递增,连续注入肺量计,如0~1、1~2、2~3、……、7~8 L;另一种初始容积以1 L递增,以3 L容积分次注入肺量计,如0~3、1~4、2~5、3~6、4~7和5~8 L。
比较相应的累积容积与实测容积的差异,若误差均符合容积精确性要求,则其容积线性可接受。
流量计的质量控制:①校准:每次启动流量计均需经定标筒校准,误差应≤±3%,校准后可获得一个校准系数。
流量计检查的结果是以传感器计量的数值乘以校准系数所得的。
②校准验证:每天都应用定标筒在~L/s范围内以不同流量进行校准验证,至少操作3次,误差应≤±3%。
肺功能检查指南概述及一般要求一、概述肺功能检查是运用呼吸生理知识和现代检查技术探索人体呼吸系统功能状态的检查。
临床上常用的检查包括肺容积检查、肺量计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肺弥散功能检查、气道阻力检查及运动心肺功能检查等。
肺功能检查是临床上对胸肺疾病诊断、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检查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呼吸内科、外科、麻醉科、儿科、流行病学、潜水及航天医学等领域。
二、肺功能检查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在我国,呼吸功能检查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已有70多年历史。
1939年,蔡翘等首先报告大学生及中学生肺活量的检测。
195 1年,吴锦秀等检测了6 414名健康学生的肺活量。
1956年,吴绍青等发表了通气功能检查方法以及中国人通气功能的数据。
此后,吴绍青、张仲扬、汪士、高启文、何国钧、薛汉麟、王鸣歧、陈民孝、朱蕾、郑劲平等许多医学工作者对肺功能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
1961年,吴绍青等编著了我国第一部肺功能检查的专著——《肺功能测验在临床上的应用》,对我国肺功能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992年穆魁津等编写了《全国肺功能正常值汇编》和《肺功能检测原理与临床应用》,2004年朱蕾等编写了《临床肺功能》,2007年郑劲平和陈荣昌编写了《肺功能学——基础与临床》;2009年郑劲平和高怡编写了《肺功能检查实用指南》,2010年赵立军和李强编写了《实用肺功能临床解读手册》,同年贺正一等编写了《简明临床肺功能检查与应用》,2012年周怡编写了《肺功能检查临床病例分析》等,这些肺功能专著的陆续出版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肺功能检查的发展。
近30多年来,国内召开了多次肺功能学术专题会议。
1979年卫生部在杭州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肺功能学术讲座”,1986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与《解放军医学杂志》在杭州举办了“血气分析与肺功能座谈会”,199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学组和上海分会肺科学会在上海主办了“第三届全国肺功能学术交流会议”,1994年在天津召开了“第四届全国肺功能学术会议”,1997年中华医学会在西安召开了“第五届全国肺功能与呼吸监护学术会议”,2004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会在内蒙古包头市召开了“第六届全国肺功能(临床呼吸生理)学术研讨会”,201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在广州召开了“全国肺功能学术会议",同时成立了中国肺功能联盟。
肺功能指南中残气指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肺功能指南中的残气指标是评估肺部功能和健康状况的重要参数之一。
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学组成员共同制定的《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18年)》,内容包含了临床较为常用的慢肺活量检查、肺通气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呼气峰值流量等检查方法和质控标准,可用于基层医务人员对呼吸慢性病筛查和初步诊断,判断肺功能的损害程度,区分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还可以用于已确诊的慢性病患者治疗期间的肺功能随访。
以下主要为该指南中关于常规肺功能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检查内容。
常规肺功能检查的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外科手术前的常规检查项目。
在基层医疗机构,肺功能检查主要用于诊断幔性气道疾病(如慢阻肺和哮喘),评价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损害程度、类型、治疗效果和病情发展程度;在综合医院,它还用于评估外科手术,特别是胸腹部手术和老年患者手术的风险和耐受性;评估职业病患者的肺功能损害程度。
肺通气功能检查的主要适应证见表1。
肺功能检查虽然是非创伤性检查项目,但仍有其禁忌证。
在实施肺功能检查前,要严格把控其禁忌证,以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肺功能检查交叉感染的防范应避免患者之间及患者与肺功能操作技师之间的交叉感染。
接触传播:当肝炎、HIV的患者有口腔黏膜的伤口或牙龈出血时,存在经管路传播病原的可能。
间接接触传播:结核、呼吸道病毒及其他病原可随气溶胶颗粒经管路进行传播。
因此所有硬质直筒形口器为一次性使用,技师应戴手套接触患者的口器,避免人为造成交叉感染。
流速传感器应按照生产厂家的规定定期消毒。
常规肺功能检查内容常规肺功能检查的项目包括肺容积(潮气容积、慢肺活量曲线及相关参数)、用力通气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及其参数),部分患者需在常规用力通气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做支气管舒张或激发试验(后者通常在综合医院进行)。
最常用的仪器是肺量计型肺功能仪(广义上不论是单筒肺量计、机械流量计或电子肺量计都统称为肺量计,以下统称“肺量计”),其核心装置是流量计和呼吸管路,可进行肺容积、肺通气功能等常规肺功能项目的检查。
G46.《肺功能检查指南—肺弥散功能检查》(2015)要点《肺功能检查指南—肺弥散功能检查》(2015)要点⼀、概述肺弥散功能是指某种肺泡⽓通过肺泡-⽑细⾎管膜(由肺泡上⽪及其基底膜、肺泡⽑细⾎管内⽪及其基底膜以及2个基底膜之间的结缔组织所构成)从肺泡向⽑细⾎管扩散到⾎液,并与红细胞中的⾎红蛋⽩( Hb)结合的能⼒。
在肺泡-⽑细⾎管膜中进⾏交换的⽓体主要是氧⽓( O2)和⼆氧化碳( CO2)。
由于直接计算氧⽓的弥散量需测定肺⽑细⾎管⾎氧平均分压,⽅法复杂;⽽⼀氧化碳( CO)与⾎红蛋⽩的结合⼒⽐O2⼤210倍,⽣理范围内的氧分压不是⼀个主要⼲扰因素;除⼤量吸烟者外,正常⼈⾎浆中⼀氧化碳含量⼏乎为零,便于计算检查中⼀氧化碳的摄取量;⽽且,⼀氧化碳在转运过程中极少溶解在⾎浆中,所以⼀氧化碳成为测定肺弥散功能的理想⽓体。
1915年,Krogh根据弥散原理,最先提出⽤⼀氧化碳测定肺弥散量(DLCO)。
利⽤⼀氧化碳进⾏肺弥散功能检查有许多不同的⽅法,包括⼀⼝⽓呼吸法、⼀氧化碳摄取法、恒定状态法、重复呼吸法以及最近发展的操作简单⽆须屏⽓的内呼吸法,但以Ogilvie,等建⽴的⼀⼝⽓呼吸法肺⼀氧化碳弥散功能(DLCO single-breath method,DLCO-sb)最为常⽤,本指南主要介绍DLCO-sb的检查标准。
⼆、肺弥散功能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1)辅助诊断、定量评价和随访累及肺间质的疾病,如间质性肺疾病、肺⽓肿、肺⽔肿、肺部肿瘤等引起肺泡-⽑细⾎管膜间弥散障碍或通⽓-⾎流⽐率失衡的疾病。
(2)鉴别肺⽓肿是否合并弥散功能障碍。
(3)呼吸困难或活动后⽓促查因、不明原因低⾎氧、怀疑有肺损伤或毁损肺的患者,尤其有肺总量减少,限制性肺通⽓功能障碍者应进⼀步了解肺弥散功能。
(4)胸部外科⼿术或有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术患者术前风险评估及术后变化监测。
(5)评价系统性疾病的肺部受累,如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液系统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