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纺织大学)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1
表面接枝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聚乳酸纤维改性张磊;左丹英;易长海;邹汉涛【期刊名称】《纺织学报》【年(卷),期】2015(036)005【摘要】针对聚乳酸(PLA)纤维的强疏水性,对聚乳酸纤维表面接枝聚乙烯吡咯烷酮进行研究.通过万能强力仪、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改性聚乳酸纤维进行力学性能和结构的表征,并对纤维水解质量减少率、改性纤维吸水率和接枝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碱水解和酸水解之后的聚乳酸纤维均成功地接枝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但是碱水解的聚乳酸纤维接枝PVP的接枝率低于酸水解的聚乳酸纤维;2种接枝PVP的聚乳酸纤维吸水率明显提高,分别是未改性聚乳酸纤维吸水率6.44倍和8.97倍,但是接枝后聚乳酸纤维的力学性能均下降.【总页数】5页(P13-17)【作者】张磊;左丹英;易长海;邹汉涛【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200;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200;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200;广东均安牛仔服装研究院,广东顺德528329;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5.6【相关文献】1.聚羟基烷酸酯表面接枝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研究 [J], 陈中华;郑裕东;王迎军;吴刚2.乙烯吡咯烷酮对PET薄膜的表面接枝改性 [J], 王春莲;孟宪辉;赵丽娜;陈浩;杨小牛;王继库3.聚乙烯表面接枝聚合改性及抗凝血性的研究 [J], 刘鹏;陈亚芍;张丽惠4.表面接枝改性对聚乙烯薄膜阻隔性的影响 [J], 杜宇芳;张勇;曹国荣;许文才5.磷酸酯酰氯表面接枝聚乙烯醇的阻燃改性研究 [J], 马志领;赵文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育部公布39个重点实验室主任名单
同时公布相应的学术委员会主任名单
据教育部科技司网站消息,根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为保证实验室持续稳定发展,加强实验室规范管理,在各省教育厅和高等学校推荐的基础上,教育部科技司经认真研究和考核,同意聘任游伟程教授等分别担任相应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院士等分别担任相应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具体名单见附件)。
按照《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的任期以评估为周期,对于参加评估的实验室任期至下轮评估结束;对于不参加评估的实验室任期最长不超过5年,任期结束后重新聘任。
附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名单。
武汉纺织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指南
《武汉纺织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指南》
武汉纺织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其纺织重点实验室一直以来致力于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为了更好地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实验室决定向广大科研人员开放课题,给予更多实验资源和支持。
以下是针对《武汉纺织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指南》的详细介绍:
一、课题范围
本次开放课题面向纺织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涉及材料科学、纺织化学、纺织工程等方面的课题均可申请。
课题的研究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并且与纺织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二、申请条件
申请人应具有相关领域的硕士以上学历,具有一定的科研背景和实验能力。
同时,申请人需要提交个人简历、研究计划和前期研究成果等相关材料。
三、申请流程
申请人需按照实验室公布的申请时间节点,登录官方网站下载《申请表》,并将个人材料和申请表一并提交。
实验室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通过审定的课题将获得实验室的支持,并获得一定的实验资源。
四、课题指导
通过审批的课题将得到实验室的指导老师的指导和支持,指导老师将协助申请人梳理研究思路、提供实验指导,并进行定期的研究进展督导。
五、成果发布
完成研究后,申请人需要将成果撰写成论文,并提交实验室进行验收和评估。
实验室将对优秀成果进行推荐发表,鼓励申请人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
本次《武汉纺织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指南》旨在为更多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平台,推动纺织行业的创新发展,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欢迎对纺织领域感兴趣的科研人员积极申请,共同开创纺织行业的美好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75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管理一批高等学校(简称“教育部直属高校”),目的是在探索改革上先走一步,在提高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经过世纪之交全国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一批实力较强、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校划归教育部管理(75所)。
20世纪末,经过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我国高校形成了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新体制,我国高校划分为中央部属高校、地方省属高校,而“全国重点大学”提法目前已不再使用。
中文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简称:“教育部直属高校”“直属高校”创办时间:20世纪末(全国高校体制调整)学校类型:中央部属高校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校属性:985、211、111、珠峰计划现任校长:32所副部级校长、43所正厅级校长所属地区:75所全国分布(部分省、直辖市)院士:439人科学研究:863、973、10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1](简称“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教育部直属高校”)[2]是中央部属高校较大的一个系列,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校徽)(19张)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75所)教育部直属管理一批高等学校,目的是在探索改革上先走一步,在提高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经过世纪之交全国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一批实力较强、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校划归教育部管理,目前总数为75所。
建国以来国家历次所确定的全国重点大学多为目前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是中央部门直属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沿革“全国重点大学”的由来,要追溯到上世纪50—60年代。
1959年,当时国家下发的有关文件中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20所高校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大学。
到1960年又增加了44所大学为重点大学。
1978年,国务院确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88所大学为全国重点大学。
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基金申请指南和管理办法为了促进学术交流,提高重点实验室的学术研究水平,促进我国的高水平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行访问学者制度的意见》和《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专项基金管理办法》两个文件(教技[1999]5号)的精神,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设立访问学者基金,用于资助国内外优秀的学者前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科研,请按照如下的基金申请及管理办法提出申请。
一、资助研究领域1. 纺织加工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与循环利用:化学纤维生产的溶剂排放和能源消耗减量化;从湿加工到干加工:纺织品生态化染整;废弃物的资源化。
2. 纺织生物技术:纺织用生物酶的选育和分离纯化;纺织用生物酶的应用技术及作用机理;纺织材料的生物合成或转化。
3. 生态纺织材料及其相关技术:新型天然纤维的生态化制取及纺织加工;生物基化学纤维;生态纺织化学品4. 纺织链的评估与绿色设计:纺织链的生命周期评估;纺织链的绿色设计;纺织品生态标准与生态标志。
二、岗位类别及资助额度1. 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分为下述三种类型:来自境外的科学技术专家,境内而非本校的科学技术专家,本校的科学技术专家。
其中,校内访问学者不高于30%,访问学者中50岁以下的专家不低于70%。
原则上,在重点实验室的工作时间:境外访问学者不低于3个月,境内而非本校访问学者不低于6个月,本校访问学者不低于9个月。
2. 重点实验室国内访问学者的最高资助额度为5万元。
重点实验室国外访问学者的最高资助额度为10万元。
三、申请程序1. 申请人认真填写《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基金申请书》,一式二份。
经所在单位同意后,向实验室提出申请。
访问学者基金项目研究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
2. 访问学者项目经专家评审、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审批并确定资助金额。
完全自带经费的访问学者项目,由实验室主任审批。
PLA纤维的性能研究熊春华;张传杰;张楠楠;朱平;崔莉【摘要】本文研究了PLA纤维的表面形态、物理机械性能、吸水性、在碱性洗涤剂中的收缩性,以及酸、碱和有机溶剂对PLA纤维的强力损伤程度.结果表明:PLA 纤维的强度与形态和PET纤维相近,吸水率比棉小但比PET纤维大,PLA纤维在碱性条件下缩水率和强力损失速率大,PLA纤维抵抗酸碱和有机溶剂的能力大小为:丙酮>盐酸>碳酸钠>氢氧化钠.【期刊名称】《武汉纺织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24)003【总页数】4页(P7-10)【关键词】PLA纤维;物理机械性能;缩水率;耐酸碱性【作者】熊春华;张传杰;张楠楠;朱平;崔莉【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力工及其功能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3;武汉纺织大学,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力工及其功能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3;武汉纺织大学,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力工及其功能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3;武汉纺织大学,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力工及其功能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3;武汉纺织大学,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力工及其功能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42.87自21世纪以来,开发利用绿色环保型材料成为保护自然资源,建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重要措施[1-4]。
PLA纤维是以玉米或红薯淀粉为原料,经发酵获得乳酸,然后通过聚合、纺丝得到的纺织纤维[5]。
PLA纤维生产过程不使用和产生有毒物质,其制品在土壤或海水的微生物作用下可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害,是一种无毒、无害、可生物降解、可回收利用的绿色环保纤维[2]。
因此,PLA纤维成为纺织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PLA纤维融合了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特点,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PLA纤维制品的耐热性好,易将汗水排出、有优异的接触感、导湿性能、回弹性和抗污性[1-3],但是PLA纤维抱合力差,在热、湿作用下容易引起纤维的强力损伤[6],而且很容易受碱腐蚀。
纤维晶体管器件研究进展
卿星;肖晴;陈斌;李沐芳;王栋
【期刊名称】《纺织学报》
【年(卷),期】2024(45)4
【摘要】在学科高度交叉、技术深度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类脑计算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携带式可穿戴电子设备已难以满足人们对高性能电子纺织品的需求。
为全面探究纤维晶体管在电子织物领域的应用前景,首先简述了纤维晶体管的组成、分类与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纤维基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和纤维基有机电化学晶体管;其次,介绍了纤维晶体管器件在智能可穿戴和植入式生化传感器、忆阻器和人工突触类脑计算神经形态器件、逻辑电路等前言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纤维晶体管在器件集成、性能优化和实际应用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研究指出纤维晶体管在推动电子织物、人机交互、智慧医疗等国家战略产业发展和驱动人类社会迈向泛智能时代中的应用前景,期望为下一代高性能纤维晶体管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启发。
【总页数】8页(P33-40)
【作者】卿星;肖晴;陈斌;李沐芳;王栋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323
【相关文献】
1.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器件退化机制研究进展
2.印刷法制备薄膜晶体管及其功能器件研究进展
3.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材料及器件研究进展
4.GaN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器件的可靠性及退化机制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省部共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纺织工程学报》
【年(卷),期】2024(2)1
【摘要】省部共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9年开始筹建,2021年1月获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并向国内外科研院所与大众开放,是国内纺
织材料及其加工技术领域重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力量。
实验室有深厚的学科积淀,武汉纺织大学属于原纺织工业部部属的八所高等院校之一,“纺织化学与染整
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于1995年就被首批评为部重点学科。
【总页数】1页(P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科
技部基础研究司马燕合司长一行考察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3.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4.安徽农业大学茶
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农业部和安徽省重点实验室5.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组建培育——以省部共
建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纺织领域重要的国家级科研基地——纤维材料改性国家
重点实验室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材料进展》
【年(卷),期】2010(029)002
【摘要】@@ 1 实验室简介rn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东华大学,于1992年立项建设,1996年通过国家验收,2003年与2008年两次通过国家评估,是国内纺织领域重要的国家级科研基地.实验室学科基础为"纤维材料"学科,从1954年由国内著名的化学纤维专家钱宝钧、方柏容先生在东华大学前身原华东纺织工学院创建我国第一个"化学纤维"专业起,纤维材料学科历经50余年的积淀和发展,成为国家首批重点学科和"九五"、"十五"、"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也伴随着东华大学纤维材料学科的发展而成长.
【总页数】3页(P53-5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穿戴新材料编织大未来--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J], 陈丽芸;侯成义
2.凝炼学科方向汇聚科研人才--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J],
3.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引领纤维学科发展——走进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 [J],
4.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招聘启事 [J],
5.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召开2011学术年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