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的艺术特色
- 格式:docx
- 大小:13.34 KB
- 文档页数:2
唐朝的戏曲和戏剧有哪些代表作品?一、《长生殿》《长生殿》是唐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剧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层层家族压力、权谋斗争以及美好爱情的交织与冲突。
汤显祖在剧中巧妙运用了众多戏曲形式和曲调,并融入了丰富而细腻的词章,使得整个剧作既富有戏曲特色,又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
这部作品不仅是唐代戏曲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琵琶记》《琵琶记》是一部以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长恨歌》为题材的戏曲作品,由元代文学家关汉卿创作。
这部戏剧以李白与杨玉环的爱情为主线,以杨玉环归葬故里、观看盛大舞台作为剧情高潮,展现了唐代盛世的豪华和繁荣景象。
《琵琶记》以其细腻的描写、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动人的音乐节奏,成为唐代戏曲中的佳作,为后来的戏曲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三、《窦娥冤》《窦娥冤》是一部古代传奇戏曲,作者是杨凭。
这部戏剧以唐代历史上的一桩冤案为素材,通过描写窦娥受到的不公正对待和她对正义的坚守,来表达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批判。
《窦娥冤》以其深入人心的主题和感人至深的剧情成为当时的热门剧目,也成为了后来戏曲剧作家的重要参照对象。
四、《草堂漪儿》《草堂漪儿》是唐代剧作家郑光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剧描述了唐明皇与一位叫漪儿的贞妇之间的纠纷,通过剧中的一系列情节和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封建道德观念、父权制度以及女性地位的低下等问题。
同时,该剧还通过对唐明皇个人形象的描绘,展示了他的狂妄自大和残忍无情的一面。
《草堂漪儿》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鲜明的社会批判性,被誉为唐代剧作的经典之一。
五、《西华山》《西华山》是唐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剧以开元盛世时期的一段历史故事为背景,描绘了一位名叫余德龙的水泊梁山英雄的悲剧命运。
在剧中,关汉卿巧妙运用了旋律的变化、人物角色的对比以及情感的冲突,使得整个剧作充满戏剧性和张力。
《西华山》通过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婉转诉说,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与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唐代剧作的艺术魅力。
课程名称:中国古典文学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长生殿》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鉴赏《长生殿》的文学价值,分析其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长生殿》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
2. 《长生殿》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长生殿》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2. 鉴赏《长生殿》的文学价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长生殿》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阅读分析1. 概述《长生殿》的基本情节。
- 描述杨玉环和唐明皇的爱情故事。
- 分析李隆基、杨玉环、梅妃等人物形象。
2. 分析《长生殿》的情节结构。
- 强调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 阐述情节的曲折性和矛盾性。
三、讨论交流1. 讨论杨玉环和唐明皇的爱情故事,分析其现实意义。
2. 分析李隆基、杨玉环、梅妃等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
四、总结1. 总结《长生殿》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强调《长生殿》的文学价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艺术鉴赏1. 分析《长生殿》的艺术特色。
- 探讨其诗词歌赋的艺术魅力。
- 分析其戏剧结构的独特性。
2. 鉴赏《长生殿》的文学价值。
- 分析其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 探讨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课堂讨论1. 讨论如何鉴赏《长生殿》的文学价值。
2. 分享自己对《长生殿》的阅读感悟。
四、总结1. 总结《长生殿》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2. 强调《长生殿》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阅读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对《长生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通过鉴赏《长生殿》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长生殿》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长生殿》的艺术特色及艺术成就《长生殿》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杰作,以其深厚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了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下面将从剧本的思想内容、艺术结构和音乐表现等方面,论述《长生殿》的艺术特色及艺术成就。
一、思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长生殿》的思想内容相当复杂,它一方面颂扬了唐明皇、杨贵妃的生死不渝的爱情,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崇高赞美。
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他们的爱情超越了世俗的束缚,成为了永恒的主题。
另一方面,剧本又联系了“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背景,批判了统治阶级荒淫误国、祸害人民的罪恶,抒发出国破家亡的感慨。
这种对于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于现实的尖锐批判,使得《长生殿》具有了很高的思想价值。
二、艺术结构的精巧和严密《长生殿》的艺术结构非常精巧,整个剧本采用了“一生一旦”的双线结构,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安史之乱”和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为副线,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而又有序的艺术结构。
同时,剧本中的情节安排也非常巧妙,情节之间的转折和衔接都非常自然,使得整个故事的发展既符合逻辑又充满了戏剧性。
三、音乐表现的丰富和多样《长生殿》的音乐表现也是其艺术特色之一。
剧本中的唱词采用了多种曲调,既有激昂高亢的唱腔,也有婉转悠扬的曲调,使得整个演出既有磅礴的气势,又有细腻的情感表达。
同时,剧本中的音乐还与情节和人物性格紧密结合,通过音乐的表现来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了演出的艺术感染力。
四、表演艺术的精湛和传神《长生殿》的表演艺术也是其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将唐明皇和杨贵妃等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使得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同时,演员们还通过丰富的表演手段,如唱、念、做、打等,将剧本中的情节和冲突呈现得淋漓尽致,使得演出具有了很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综上所述,《长生殿》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精巧的艺术结构、丰富的音乐表现和精湛的表演艺术,成为了中国古代戏曲中的经典之作。
洪昇和《长生殿》研究洪昇是清初著名的戏曲作家,他的《长生殿》是一部古典爱情悲剧,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戏曲研究的不断升温,一些专家和学者开始对洪昇的《长生殿》进行研究。
洪昇一生创作很多作品,有传奇、诗集、杂剧,但最著名是传奇《长生殿》。
《长生殿》是借离合之情,反映兴亡之感,故事是以李、杨二人的爱情为主线索,安史之乱为副线的双重结构,通过对《长生殿》的源流与主题思想的概括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一步地了解这部史诗般的巨著。
戏曲音乐一直很少被人们关注,尤其是伴奏乐器的运用,通过对《长生殿》戏曲音乐的综合分析,总结出规律,有助于加深了解这部作品。
洪昇进行《长生殿》的创作,从一稿《沉香亭》到二稿《舞霓裳》再到《长生殿》历经十余年。
第二稿“李泌辅肃宗中兴”的故事《舞霓裳》,正是洪昇早期思想创作上的一个反映。
当现实生活一再使他追求功名利禄的愿望和以李白自诩那样的锐气遭到严重的挫伤的时候,再加上他父亲在政治上受到迫害,使他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思想感情、政治态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他把《舞霓裳》再改写为《长生殿》,从总结历史的角度,突出了政治的方面,同时又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
洪昇是一个非常有学识的人,他不仅擅长词曲,同时对宫商五音,也非常精通,在《长生殿》中洪昇运用了南北曲牌交替的形式,一支南曲、一支北曲,在一出戏中可以形成两种不同人物的性格,另外在宫调的运用上也使用了两种相同的笛色。
《长生殿》在艺术上还具有鲜明的舞台艺术特色。
《长生殿》创作成功的第二年,康熙二十八年已巳(1689)便发生了禁演此剧的事件,史称“《长生殿》一案”,当时受牵连的人有赵执信、朱典等。
《长生殿》自从问世以来,就受到很多剧作家、表演艺术家的关注,被改编成京剧、弹评、川剧还有说唱音乐,为《长生殿》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01年昆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说《十五贯》是昆曲的活化石,那么就可以这样说《长生殿》挽救了昆曲。
明代戏曲《长生殿》的剧情解读与艺术特色一、剧情解读《长生殿》是明代戏曲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历史传说为基础,通过诗意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一个充满爱恨情仇的故事。
1.1 主要人物介绍•杜丽娘:花魁出身,聪明伶俐,与唐玄宗有一段深情。
•唐玄宗:唐朝皇帝,他爱上了杜丽娘。
•长孙无忌:唐玄宗的大臣,对杜丽娘抱有非分之想。
1.2 剧情梗概《长生殿》讲述了唐玄宗爱上花魁杜丽娘,并在她逝去后借助道士法力将她复活的故事。
但复活后的杜丽娘却变得冷漠无情,最终选择了自杀。
整个剧情环环相扣,充满着悲欢离合和人性困境。
1.3 内涵与主题该剧具有浓厚的历史情感色彩,探讨了爱情、权力、生死与复仇的主题。
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它呈现了权谋斗争、深入揭示人性弱点等内容,反映了社会人文精神和历史风貌。
二、艺术特色《长生殿》在故事情节、表演方式和舞台形式上都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以下是其中几个方面:2.1 表演形式•花脸:扮演杜丽娘和唐玄宗的角色,采用花脸装扮,以突出角色的美丽与威严。
•唱段:剧中融合了大量的唱段,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来表达人物情感。
•功夫戏:剧中也有一些激烈的打斗场景,通过精湛的功夫技巧表现出来。
2.2 舞台布景•绣屏布景:为突出皇帝尊贵地位及宫廷氛围,在舞台后方设置华丽的绣屏。
•长长的舞台:剧中舞台呈现出长长的形状,使得剧情的推移更加有层次感。
2.3 寓意与象征•长生殿:长生殿是杜丽娘复活后所在的地方,象征着人们对永恒不变、追寻千年不朽的渴望。
•蝴蝶:在剧中,蝴蝶被用来象征杜丽娘的灵魂和过去的记忆。
通过以上艺术特色,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并沉浸其中。
综上所述,《长生殿》作为一部明代戏曲作品,以其精美细腻的艺术表达和深刻探讨历史与人性的主题而闻名于世。
通过对剧情解读和艺术特色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洪昇《长生殿》的艺术特点。
(1)继承了《梧桐雨》、《浣纱记》等通过爱情故事反映一代兴亡的手法,又吸取了《牡丹亭》运用幻觉情节把人物理想化的特点;作者将理想熔铸在所创造的人物形象之中,表现了强烈的抒情色彩和鲜明倾向性。
它在广阔的历史层面上展开情节,涉及到上上下下不少人物,有些人物即使出场很少也都有其个性,彼此难以混淆。
(2)《长生殿》较好地处理了历史与艺术的关系,做到大方向上不背离历史真实,具体情节细节又不拘泥于历史事实。
以杨国忠为例,历史上杨国忠拜相执政是在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的七年之后,《长生殿》却写成了几乎是册封同时。
作者之所以改写史实,是因为这样重组之后便于集中矛盾组织故事、展开剧情,使人物饱满起来,获得了较好的审美效果。
《长生殿》前后两部分是不一致的。
前一部分是写实,是爱情的悲剧,后一部分是写幻,是鼓吹真情。
从结构上说,两者是对立的,但又是互相依存的。
没有前半部分现实的悲剧,后半部分鼓吹至真之情便无从生发,没有后半部分唐明皇杨贵妃忏悔、重圆,则成了《梧桐雨》式的悲剧,只是留下了一份历史的遗憾。
这种既对立又依存的关系,虽然中间转换得有些勉强,但却正构成了《长生殿》的结构特征和思想特色:写唐明皇杨贵妃之情事,并不限于言二人之情,而是含而不露地拓宽了“情”的内涵,充分地表现出剧作第一出《传概》里所申述的命意:“古今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
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子孝臣忠,总由情至。
先圣不曾删《郑》、《卫》,吾侪取义翻宫徵,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这与清初的启蒙思潮是息息相通的。
(3)场景壮丽,情节曲折,作者能根据剧情变化调剂场上气氛,场次与场次之间,互相对照,交错发展。
16海外文摘《长生殿》是清代剧作家洪昇在康熙年间所创作的一部传奇,是中国“古典四大名剧”之一,也是戏剧史上永恒的经典之一。
《长生殿》中“钗盒”“霓裳羽衣”等意象多次出现,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而李杨两人感天动地的坎坷爱情,也令人动容。
1 意象内涵1.1 钗盒“钗盒”是《长生殿》在全篇的一个较为核心的象征,是唐太宗与杨玉环两人爱情的象征。
在剧情开始不久,唐太宗以金钗钿盒为信物和杨玉环信守终身,“特携得金钗、钿盒在此,与卿定情。
”更是赋予钗盒美好誓言,“愿似他并翅交飞,牢扣同心结合欢。
”而在最后部分,钗盒的出现又升华了两人生生世世不离不弃的动人感情,“同心钿盒今再联,双飞重对钗头燕。
”两人又各自拿半个钗盒在月宫见面,“收拾钗盒旧情缘。
”[1]钗盒的重合也代表着两人感情的真正重逢。
而在《长生殿》中间的部分,金钗、钿盒出现八次多。
几乎在每个紧要关头与环节,都有金钗这个信物的出现。
如杨玉环自缢前,吩咐高力士把钗盒拿去和她一起殉葬,因为是皇上定情所赐。
作品借钗盒的聚散来比喻两人爱情的悲欢离合,从中也透露出其爱情的曲折,为后面写两人生离死别埋下伏笔。
1.2 霓裳羽衣(1)此意象是唐明皇和杨玉环两人感情进一步升华的产物。
第七出《制谱》,杨玉环被复召进宫后,两人可谓是小别胜新欢,杨玉环制谱给唐明皇听,唐明皇便道“好个‘霓裳羽衣!’非虚假,果合伴天香桂花。
觑仙资、想前身原是月中娃。
”这是“霓裳羽衣”第一次出现,它代表着两人感情的结晶,也是两人感情升温的催化剂。
(2)“霓裳羽衣”也是杨玉环靠自身才艺艳压梅妃、重得唐明皇欢心的重要法宝。
第九出《舞盘》“妃子诞辰,特设宴在长生殿中,与他称庆,并奏《霓裳》新曲。
”最后的效果当然非常成功,唐明皇直呼“妙哉,舞也!逸态横生,浓姿百出。
”更是将鸳鸯万金锦、丽水紫磨金和瑞龙脑八宝锦香囊解来给杨玉环跳舞,借此助兴。
作者除了描写当时为杨玉环庆贺诞辰时极尽华丽浮美的场面,还通过描写两人对话表现出甜蜜之感,为后来两人爱情的缠绵悱恻作铺垫。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清代文学)模拟试卷4(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4,分数:8.00)1.桐城派(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清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其同乡刘大櫆、姚鼐等继承发展,使桐城派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
桐城派倡明程朱之学,主八家之文,为文讲究“义法”,选取事例和运用语言,只期阐明立意所在,不重罗列材料、堆砌文字。
他们的文章风貌一般简洁平淡,而鲜明生动不足。
由于求“雅”,语言避忌太多,缺乏活气。
)解析:2.阳羡词派(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产生于清初变幻动荡的历史背景下,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浓厚的乡土色调。
成员有徐喈凤、万树、曹亮武、蒋景祁、陈维崧,以陈维崧成就最高。
他们或是遗老逸民,或是忠烈后裔,词作多述民生之哀和故土之思,激荡楚郁,凄苍清狂。
)解析:3.弹词(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的一种讲唱文学形式,有“国音”和“土音”之分,以琵琶和三弦为伴奏乐器,由说(说白)、噱(穿插)、弹(伴奏)、唱(唱词)等组成。
多用第三人称叙述,语言浅近,韵散相间,以七字韵文为主。
一般篇幅庞大,一部作品可以连续演唱几个月(短小者也要三五天)。
作者多为女性。
)解析:4.子弟书(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鼓词的一支,只说不唱,演出时用八角鼓击节,佐以弦乐,由清代八旗子弟首创,有东城调、西城调之分。
关于《长生殿》的考点一、康熙剧坛最成功的作品—洪昇《长生殿》和孔尚任《桃花扇》。
二、洪昇,字思,号稗畦。
三、杂剧《四蝉娟》:折分写晋谢道韫、卫夫人、宋李清照、元管仲姬四才女故事,寄托婚姻美满的情怀。
四、《长生殿》演唐明皇与杨贵妇故事,习称天宝遗事。
(一)唐明皇和杨贵妃离合之情与安史之乱紧密联系,有深邃的历史内蕴。
1.杜甫《哀江头》抚今追昔,意多哀悼,感叹之情冲淡《丽人行》讽刺之意。
2.中唐时出现许多咏叹诗和追忆天宝遗事的稗史小说。
3.白居易《长恨歌》以才情,避开史书、杂史中所记李杨不伦之事,叙其爱情,采用民间传说,突出李的深挚思念,哀感动人;感慨中蕴含惋惜、慨叹和讽谕之意。
4.白朴《梧桐雨》杂剧借历史故事抒兴亡之悲。
(二)《长》基本继承白诗和白朴剧的内容和意蕴,而有所改变。
《长生殿·自序》表明其创作思想:“余读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杂剧,辄作数日恶(语出《世说新语·言语》“恶”指很伤感,情绪极坏)。
”命意在于显示“乐极哀来”的道理,以“垂戒来世”,与白诗、白朴剧意蕴一致;但改变故事悲剧结局,让李杨“败而能悔”,“死生仙鬼都经遍,直做天宫并蒂莲”。
(三)剧中许多人物、情节大都有根据。
1.上半部写实,尊史重真,是爱情悲剧。
剧作重在表现二人“钗合情缘”(《长生殿·例言》),却做如实描写,写出帝王与妃子的真实关系情况。
(1)杨贵妃的妒意、手段,塑造具高度艺术真实的宠妃性格。
(2)伴随故事进展,交叉写出与之相关连的朝政事件,显露《长恨歌》中虚化的内容,如《疑谶》《进果》《密誓》《埋玉》,合乎现实的逻辑。
2.后半部写幻,鼓吹真情。
马嵬后,一方面表现现实中的悲剧馀波,如野老“献饭”、雷海青“骂贼”、睹物伤人《看袜》等,委婉的讽谏、对乱臣的咒骂、对主人公不幸的惋惜,合成兴亡之感;另一方面表现李杨在真幻两个世界里感情交流,执著的感情和真诚的忏悔,实现“长生殿里盟言”(《重圆》),以精神的“长生”消解了现实的“长恨”,重新弘扬晚明尚情的思想。
《长生殿》与《桃花扇》的艺术对比摘要:在清初,是我国各类民族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一直在寻找新的发展道路,这对于当时的戏曲创作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历史剧是主导,很多作家借用历史剧来寄托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而《长生殿》与《桃花扇》则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文主要对《长生殿》与《桃花扇》的艺术表达进行对比。
关键词:《长生殿》;《桃花扇》;艺术对比在清朝年间,我国的戏剧艺术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便是被称为“南洪北孔”的戏剧,其中,尤其是以《长生殿》和《桃花扇》两部戏剧为主,在对于历史题材的选择和结构艺术等方面,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
为此,本文笔者便以《长生殿》与《桃花扇》两部的结构艺术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两部作品的艺术特点。
一、《长生殿》与《桃花扇》的主题特色分析在戏剧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同的戏剧有着不同的主题创作背景。
其中,戏剧的主题也可能有所不同,在这两部作品创作中,虽然说两部的戏剧作品都是采用《浣纱记》的艺术特色,并且在戏剧故事中的表现方法上,采用传统的历史剧形式。
同时,在描写男女爱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现出对山河破碎的悲痛。
但是,不同的便是这两部作品,一般来说,《长生殿》主要是以爱情离合为明线,将政治兴衰为暗线,在这部作品中,主要讲述了唐玄宗与杨玉环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同时介绍了因为安史之乱所引发的社会动乱现状。
同时《桃花扇》也是以爱情离合为表象,从而更好地探讨南明兴亡的历史原因。
在两部戏剧作品中,所产生的重点是不同的,《长生殿》所表现的是唐明皇以自己的情感来荒废自身所担任的职责。
在戏剧结构中,不同的戏剧作品主题结局暗示着不同的含义。
但是,在《桃花扇》的作品中,主要展现了政治上的主题,利用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中,进一步展现了社会政治斗争中主要是以政治信仰为线索进行开展,从某种程度上看,李香君的矢志守节,利用爱情来维护自身的政治节操,使得他们两人的爱情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或许正是由于有共同的政治见识,使得两人有着不同的情缘。
《长生殿》的艺术特色
《长生殿》艺术上的长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首先,剧作重在唐明皇杨贵妃的“钗合情缘”,但却写出了封建宫廷中帝王与妃子的真实关系、真实情况,也塑造出了一个具有高度艺术真实的宠妃的性格。
这是洪昇在文学史上做出的卓越贡献。
在《长生殿》里,伴随着唐明皇杨贵妃故事的进展,交叉地写出了与之相关连的朝政事件,将《长恨歌》中虚化了的内容显露出来。
由于唐明皇宠爱杨贵妃,杨氏一门男女都获得了殊荣,杨国忠做了右相,专揽朝政,杨贵妃的三个姊妹封做了夫人。
当他们经历过爱的波折达到感情的诚挚、对天上双星盟誓的时候,安禄山的兵马也就动地而来,随着发生了六军迫使唐明皇让杨贵妃自缢的马嵬悲剧。
这一切都表现得真实、体察至微而合乎现实的逻辑。
其次,在结构方面,全剧长达五十出,场面壮丽,情节曲折,而组织相当严密,以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军国之事为副线。
唐明皇杨贵妃这条主线,又以定情的金钗钿盒时隐时现贯穿其中,而且每次出现都有不同的寓意,上半部开始是定情之物,马嵬殉葬是失盟的表证;下半部杨贵妃鬼魂把玩是写失情之怨,最后是用以证情,重圆结案,既使全剧的情节有着内在的联系,又体现了主人公悲欢离合的变化。
同时,剧中又巧妙地把宫廷内外的政治与社会生活情景与李、杨爱情的线索组合成一体,写了安禄山、杨国忠、高力士、李龟年、雷海青等各式人物乃至村妇小民的活动,使剧情显得很丰富,又层次分明地展开。
《长生殿》结构细密,场面安排上轻重、冷热、庄
谐参错,都是出于匠心经营,从而将传奇剧的创作推向了艺术的新高度。
第三,《长生殿》的曲词优美,尤为人们称道。
《长生殿》的曲文糅合了唐诗、元曲的特点,形成一种清丽流畅的风格,叙事简洁,写景如画,在基本格调的范围里又随人物之身份、性情、情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曲文中也较多地化用了唐诗、元曲的名句,《惊变》、《雨梦》等出的曲词,基本上是由《梧桐雨》的曲文脱化而来的,但却融化得极妙,如同自撰之新曲。
《长生殿》曲文的优长处更在于具有浓厚的抒情性,能够声情兼备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感情及心理活动。
如《献发》中杨贵妃因感君心无定而忧苦、欲献发传情以感动君心的复杂心理,《闻铃》、《雨梦》等出中唐明皇失去杨贵妃的烦恼、怨恨、痛苦的感情。
都表达得很细腻、真切、动人。
在音律上,不但洪昇本人精于此,而且还得到曾作《九宫新谱》的专家徐麟的帮助,所以“句精字研,罔不谐叶”,即使从书面诵读,也能感受到那富于音乐性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