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卷及答案—详细规划部分
- 格式:docx
- 大小:13.92 KB
- 文档页数:2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2015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构成领导活动的三个层面是指( )。
A.上级领导、领导、下级负责人B.行为、影响、活动C.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活动D.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答案:D 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构成了领导活动的三个层面,其活动成果是这三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2.现代行政管理首先强调的功能是( )。
A.管理功能B.服务功能C.维持功能D.发展功能答案:B 我国《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行政管理机关,要努力为人民服务,故选B。
3.在行政活动日益复杂和专业化的今天,行政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下列不属于行政沟通作用的是( )。
A.它是行政和行政管理之间连接的纽带B.它是有效决策的依据C.它能增进行政人员对组织目标、工作环境的了解,促进行政人员对组织的认识和认同,从而激发其对于工作的兴趣,形成一种积极的组织意识D.它能改善人际关系和组织气氛答案:A A选项不是行政沟通的作用。
4.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管理权的存在与行使必须( )。
A.依据宪法,符合宪法,不得与宪法相抵触B.依据法规,符合法规,不得与法规相抵触C.依据规章,符合规章,不得与规章相抵触D.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答案:D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管理权的存在与形式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5.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为( )。
A.管理者的权利和义务、被管理者的权利和义务B.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利和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义务C.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利和义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D.国家行政机关的义务和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答案:C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
它包括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利和义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
6.合理性原则与合法性原则的关系为( )。
A.合法性原则适用于行政法的所有领域,合理性原则则适用于自由裁量权领域B.合理性原则适用于行政法的所有领域,合法性原则则适用于自由裁量权领域C.合理性原则与合法性原则均适用于行政法的所有领域D.合理性原则与合法性原则均只适用于行政法的自由裁量权领域答案:A 因为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管理权的存在与行使,必须依照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而合理性原则的产生是由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因此可推出答案为A。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城市经济效益B.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C.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D. 增加城市人口密度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A. 以人为本B. 经济适用C. 环境友好D. 资源浪费答案:D3.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A. 5年B. 10年C. 20年D. 50年答案:C4. 城市交通规划中,哪种交通方式通常被优先考虑?A. 私人汽车B. 公共交通C. 步行D. 自行车答案:B5. 城市绿地规划的主要功能不包括:A.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B. 提供休闲空间C. 增加城市经济收入D. 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C####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历史文化保护。
(对)2. 城市扩张应无限制地追求规模扩大。
(错)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优先考虑经济效益。
(错)4. 城市更新改造可以完全拆除旧城区。
(错)5. 城市防灾规划应包括洪水、地震等多种灾害的应对措施。
(对)####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城市规划中“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
城市规划中的“以人为本”原则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规划应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如住房、教育、医疗等;其次,规划应考虑居民的出行便利性,优化交通网络;再次,规划应注重居民的休闲和文化需求,合理布局公园、文化设施等;最后,规划应保障居民的参与权,鼓励居民参与城市规划过程。
2. 描述城市交通规划中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意义。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意义在于:首先,它能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其次,它有助于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再次,公共交通的普及可以促进社会公平,为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提供平等的出行机会;最后,公共交通的发展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3. 阐述城市绿地规划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该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
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城市规划: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城市人口: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关系的人口,他们常年居住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该城市的社会主体。
城市绿地: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城市用地区划:城市地域因为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使用方式,而需将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等。
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和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城市空间系统: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及基础设施各大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决定城市集聚效益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决定城市各构成要素关系的合理性和运营的有效性。
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和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
城市景观规划: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现状条件、总体布局,形成城市建设景观布局的基本构思。
居住用地:由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用途地域,一般包括住宅用地、与居住生活相关联的各项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指铁路、公路、管理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及其附属设施等的用地.城市公共中心:居民集中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的地方,是公共设施相对集中而组合有序的地区或地段。
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
城市开敞空间:是在城市的建筑实体以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社会、自然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分质给水系统:取水构筑物从同一水源功不同水源取水,经过不同程度的交公过程,用不同的管理分别将不同水质的水供给不同的用户的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一、填空题1、是近代西方第一个专门作为首都而建的城市,保留了美国普遍流行的。
2、的思想和方法强调了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组织和安排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且也为城市规划的方法论提供了新的起点。
3、现代城市的发展存在两种主要的趋势:和。
4、阿隆索于1964年提出理论,根据他的调查,由于靠近市中心具有较高的竞争能力。
5、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发大会上确立了的概念,并将其作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战略。
6、城市用地的评定,一般分为三类:、和。
7、给水管网布置的形式包括、和三类。
8、城市排水主要排出的是、和三类。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应该保存和保护的建筑项目:、和。
10、卫星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和。
11、勒•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
现代建筑运动强调建筑的,他本人的实践活动为新城的规划。
12、的聚集是城市经济的最根本特征之一。
13、佩里于1939年提出理论,其目的是要在汽车交通开始发达的条件下,创造一个适合于居民生活的、舒适安全和设施完善的居住社区环境。
14、居住用地是由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地域,一般包括、、和等。
15、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控制指标包括指标、指标和指标三类。
16、城市公共空间包括、、、等。
17、和是人类使用的两大水源。
二、名词解释1、城市化水平2、城市聚集区3、交通节点4、传统街区5、修建性详细规划6、降雨重现期7、人口机械增长8、城市带9、区位10、主导产业11、城市总体布局12、OD调查13、径流系数14、历史文化名城三、画图题1、图示说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中的城市内部布置片段,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2、图示说明《周礼·考工记》中关于王城布局的记载,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对其进行详细解释。
四、简答题1、简述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2、简述邻里单位6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3、简述城市排水系统的四种布置形式。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促进经济发展B. 保护文化遗产C. 增加城市人口D. 改善居住环境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A. 可持续发展B. 以人为本C. 无序扩张D. 综合协调答案:C3.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设计主要关注哪些方面?A. 城市经济B. 城市文化C. 城市交通D. 城市空间形态答案:D4. 城市总体规划中,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一项内容?A. 土地利用规划B. 城市交通规划C.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 城市人口预测答案:D5. 城市更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城市形象B. 增加城市人口C. 改善城市基础设施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城市规划中应考虑的自然因素包括以下哪些?A. 地形地貌B. 气候条件C. 交通状况D. 水资源状况答案:A B D2.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功能分区通常包括哪些类型?A. 工业区B. 商业区C. 居住区D. 农业区答案:A B C3. 城市规划中的交通规划需要考虑哪些方面?A. 道路网络B. 公共交通C. 停车设施D. 交通管理答案:A B C D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些?A.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B. 提供休闲空间C. 保护历史遗迹D. 增加城市景观答案:A B D5. 城市更新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哪些?A.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B. 改善居民生活质量C. 促进经济发展D. 增加城市人口答案:A B 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城市规划是一次性完成的过程。
(错误)2. 城市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
(正确)3. 城市交通规划中,道路越宽越好。
(错误)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可以忽略城市的实际需求。
(错误)5. 城市更新可以不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错误)6. 城市规划应该以提高城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
(错误)7. 城市总体规划应该包括城市远景发展目标。
1、都市旳定义: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汇集为重要特性旳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置旳市和镇。
2、都市化旳定义:农业人口及圁地向非农业旳都市转化旳现象和过程。
3、都市化包括三个方面:①人口职业旳转变。
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旳第二、第三产业,体现为农业人口丌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丌断增长;②产业构造旳转变。
工业革命后,工业丌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旳比重丌断提高,第一产业旳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旳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旳现代化,农村多出人口转向都市旳第二、第三产业;③圁地及地区空间旳变化。
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旳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旳、密度较高旳居住形式,从不自然环境靠近旳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旳空间形态。
4、都市化水平=城镇非农业人口/城镇总人口5、都市化历史进程旳三个阶段:①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都市化旳速度较缓慢,较长时间才能到达都市人口占总人口旳30%左右。
②中期阶段——由亍经济实力明显增长,都市化旳速度加紧,在丌长旳时期内,都市人口占总人口旳比例就到达60%戒以上。
③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旳过程已经基本上完毕,农村旳剩余劳劢力已基本上转化为都市人口。
都市中工业旳发展、技术旳迚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1、我国古代都市规划思想:《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体现《周礼·考工记》思想旳都市是曹魏邺城和隋唐长安城以及元大都。
)影响:《管子》:“因天利,就地利,敀城郭丌必中觃矩,道路丌必中准绳。
”(体现《管子》思想旳特例都市是宋朝时期旳汴梁。
)影响:2、希波丹姆:都市觃划之父。
他提出都市布局模式要以方格网旳道路系统为骨架,以都市广场为中心。
广场是市民集聚旳空间,都市以广场为中心旳关键反应了古希腊时期旳市民民主文化。
(体现希波丹姆思想旳都市:米列都城)3、“田园都市”理论:由霍华德在1898年提出。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20套1、下列关于城市总体布局中工业区布局的叙述,( )不正确。
A、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需要有方便的联系,职工上下班要有便捷的交通条件B、有污染的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用地C、工厂在布置上应相互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相互影响D、工厂出入口避免过多地干扰对外交通2、城市经济环境的调查不包括的内容是( )。
A、城市整体的经济状况B、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状况C、有关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D、城市固定资金的筹资3、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 )等组成。
A、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B、取水工程、排放工程C、取水工程、污水处理、净水工程D、取水工程、污水处理、排放工程4、结合自然地形条件,合理规划城市各项用地和布置各项工程建设,可以( ),便于城市管理。
A、节约土地,节约水源B、节约土地,减少土石方工程C、节约水源,减少土石方工程D、充分改善城市的环境5、城市公共交通站点服务面积,以300m为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 )。
A、90%B、80%C、60%D、50%6、2000年全世界人口中已有( )左右生活在城市地区。
A、60%B、50%C、45%D、55%7、城市布局有多种空间结构形态,最基本的形态可分为( )两种。
A、集中式和放射式B、集中式和分散式C、环式和带式D、星座式和分散式8、城市用地的属性包括以下( )的特性。
A、自然属性B、政治属性C、社会属性D、环境属性E、经济属性9、城市送电网中一次送电网一般以( )方式结送为宜。
A、放射式B、环式C、联络线D、多回线式10、以下( )项关于城镇体系含义的描述是错误的。
A、城镇体系属于一个区域B、城镇体系是个城镇群体C、城镇体系是相对集聚在一起的组合城镇D、城镇群体之间有职能、等级、空间网络的关系11、城市景观包括自然、人文、社会诸要素,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依据城市自然、历史文化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战略要求,确定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B、研究城市用地的结构布局和城市景观的结构布局,确定符合社会理想的城市景观结构C、划定各有关城市景观控制区,如城市背景等,并提出相关安排D、确定整体建设步骤和远期实施目标12、关于不同路网形式的特点叙述中错误的是( )。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期末试题一、选择题。
1.城市规划原理的核心是:A.城市社会经济问题。
B.城市土地利用问题。
C.城市空间组织问题。
D.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2.影响城市规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A.人口。
B.经济。
C.政治。
D.自然。
3.现代城市规划最重要的理念是:A.城市发展需要考虑经济优先。
B.城市发展需要更加关注环境。
C.城市发展需要更加关注人居环境。
D.城市发展需要注重政治因素。
4.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不包括:A.城市用地布局和土地利用。
B.城市设计和建筑规划。
C.城市人口和社会组织问题。
D.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
5.城市规划的基本方法不包括:A.人文地理学。
B.宏观经济学。
C.景观规划。
D.空间分析。
6.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A.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有利。
B.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有利。
C.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可以相互协调。
D.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对立的。
7.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是:A.经济增长。
B.环境保护。
C.社会和谐。
D.政治稳定。
8.城市中心区的优化发展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A.交通和交通设施。
B.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C.文化、商业和旅游设施。
D.城市河流、湖泊和绿地。
9.城市社会基础服务设施包括:A.居住。
B.交通。
C.医疗。
D.以上全是。
10.城市更新的基本目标是:A.城市面貌更新。
B.城市经济发展。
C.城市人口更新。
D.城市功能更新。
11.绿色城市的主要特征是:A.低碳,低排放。
B.生态循环。
C.资源节约。
D.以上全是。
12.提高城市可持续性的基本途径包括:A.节能和减排。
B.发展新经济。
C.增加城市绿地。
D.以上全是。
二、问答题。
1.城市规划原理的任务和意义。
2.城市形态和城市结构的关系。
3.城市总体规划起草的方法和具体步骤。
4.城市土地利用图的作用和编制方法。
5.城市更新的形式和实施流程。
6.城市环境评价体系的框架和评价指标。
7.城市可持续性的内涵、主要途径和具体操作措施。
城市规划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经济发展B. 环境保护C. 社会稳定D. 空间优化答案:D2.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A. 土地利用规划B. 交通规划C. 基础设施规划D. 所有选项答案:D3. 城市交通规划中,哪种交通方式被认为是最环保的?A. 私家车B. 公共交通C. 步行和自行车D. 货运交通答案:C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提高城市绿化率B.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 提供休闲空间D. 所有选项答案:D5. 城市更新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城市形象B. 改善居民生活质量C. 促进经济发展D. 所有选项答案:D6. 城市防洪规划中,以下哪项措施最为关键?A. 建设防洪堤B. 增加排水系统C. 城市规划布局D. 所有选项答案:D7.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保护历史建筑B. 保护文化遗产C. 保护历史街区D. 所有选项答案:D8. 城市居住区规划中,以下哪项是必须考虑的因素?A. 居住环境B. 交通便捷性C. 公共服务设施D. 所有选项答案:D9. 城市工业区规划的主要原则是什么?A. 产业集聚B. 环境保护C. 土地利用效率D. 所有选项答案:D10.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服务效率B. 满足居民需求C. 促进社会公平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1. 城市规划中应考虑的可持续发展因素包括哪些?A. 经济发展B. 社会进步C. 环境保护D. 文化传承答案:ABCD2. 城市交通规划中应考虑哪些因素?A. 交通流量B. 交通拥堵C. 交通安全D. 交通设施答案:ABCD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包括哪些类型?A. 公园绿地B. 生态保护区C. 城市广场D. 社区绿地答案:ABCD4.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中应采取哪些措施?A. 历史建筑修缮B. 历史街区保护C. 文化遗产传承D. 历史环境改善答案:ABCD5.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中应考虑哪些因素?A. 服务覆盖范围B. 服务效率C. 服务公平性D. 服务设施布局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题)1. 简述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素?A.土地利用B.交通规划C.建筑设计D.环境保护答案:C2.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A.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B.促进经济发展C.保护历史文化遗产D.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答案:D3.以下哪个不是城市规划的层次之一?A.总体规划B.详细规划C.专项规划D.项目规划答案:C4.城市规划中的绿地系统包括以下哪些元素?A.公园和广场B.街道绿化C.河流和湖泊D.都市森林答案:A、B、C、D5.以下哪个不是城市规划的常用工具和技术?A.交通模型B.土地利用评价C.景观设计D.环境影响评估答案:C二、判断题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1.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城市发展的有序性和合理性。
答案:正确2.城市规划一般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三个层次。
答案:正确3.绿地系统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答案:正确4.城市规划师需要考虑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答案:正确5.城市规划中的交通规划主要包括道路规划和交通设施布局。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请简要描述城市规划的定义和目标。
答案: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进行有序和可持续的规划和管理。
其目标是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促进经济繁荣、保护环境资源和文化遗产等。
2.请列举城市规划中常用的工具和技术。
答案:城市规划中常用的工具和技术包括交通模型、土地利用评价、环境影响评估、空间分析技术等。
3.简述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
答案: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空间布局。
通过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和执行,可以达到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目标。
四、综合题某市计划进行城市更新项目,请你以城市规划师的身份,以50字左右的标题和正文的形式回答以下问题:标题:某市城市更新项目规划方案正文:我市计划进行城市更新项目,该项目旨在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住环境,并促进经济发展。
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城市规划原理1》试题
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日照间距
绿地率
容积率
服务半径
户室比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
1、影响住宅通风的因素有哪些?
2、为什么要在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中提倡“顺而不畅”的原则?
3、绘制“居住区规划用地平衡表”。
4、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居住组团级和宅间道路的宽度分别为多少米?
5、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和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分别为多少米?
三、计算题(25分)
某住宅区用地面积为12公顷,有三个居住组团。
第一个组团为3层住宅,用地为4公顷,建筑密度为20%。
第二个组团为6层住宅,用地为8公顷,容积率为1.4。
请计算:
整个住宅区的住宅建筑总面积。
整个住宅区的容积率。
须列出计算过程。
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日照间距:前后两排住房之间,为保证后排住宅能在规定时日获得所需日照而必须保持的距离。
绿地率:住宅区绿地与住宅区总用地的比值为绿地率,住宅区绿地包括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宅间绿地和专属绿地。
容积率: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是一个反映单位用地面积上开发强度的指标。
服务半径:服务半径是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所服务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
户室比:住宅区或住宅建筑内各种不同户型的住宅所占的比例。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
1、影响住宅通风的因素有哪些?
建筑的间距、排列的方式、通风的方向等。
2、为什么要在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中提倡“顺而不畅”的原则?
保证住宅区通行方便,避免穿越性交通。
居住区级:路面10-14米;红线20-30米。
小区级:路面6-9米;红线10-14米。
组团级:路面3-5米;红线8米。
宅间:路面不小于2.5米。
5、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和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分别为多少米?居住区级:不大于800-1000米。
小区级:不大于400-50米。
组团级:不大于150-200米。
三、计算题(25分)
某住宅区用地面积为12公顷,有三个居住组团。
第一个组团为3层住宅,用地为4公顷,建筑密度为20%。
第二个组团为6层住宅,用地为8公顷,容积率为1.4。
请计算:
整个住宅区的住宅建筑总面积。
(13.6万平方米)
整个住宅区的容积率。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