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一】第三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第二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理解反应热的涵义。
2.使学生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反应热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及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反应热的含义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归纳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复习】高一时曾做过铝片与盐酸、氢氧化钡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实验。
在这两个实验当中,能量有哪些变化?为什么?在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当中,还有哪些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引言】通过讨论知道,在化学反应当中,常伴有能量变化,现在我们来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反应热(1)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2)符号:用△H表示。
(3)单位:一般采用kJ/mol。
(4)可直接测量,测量仪器叫量热计。
(5)研究对象:一定压强下,在敞口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6)反应热产生的原因:【设疑】例如:H2(g)+Cl2(g) = 2HCl(g)实验测得lmol H2与lmol Cl2反应生成 2 mol HCl时放出184.6 kJ的热量,从微观角度应如何解释?看课本P32图3-6【析疑】(1)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
吸收总能量为:436kJ +243kJ =679 kJ ,(2)化学键形成时需要释放能量。
释放总能量为:431kJ +431kJ =862 kJ ,(3)反应热的计算:862kJ —679kJ=183kJ【讲述】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组成生成物、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
第三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的本质第一课时1、下列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的是()A、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B、甲烷和氯气在日光照射下反应C、将锌粒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D、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2、向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加入酸,离子数目会减少的是()A、HCO3—B、S2-C、SO42—D、Cl-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A、NaCl溶液与KOH溶液B、AgNO3溶液与KCl溶液C、Na2CO3溶液与澄清的石灰水D、盐酸与Na2SO4溶液4、某溶液中有:NH4+、Mg2+、Fe2+、和Al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水浴加热并搅拌后过滤出沉淀,再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盐酸,则所得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A、NH4+B、Mg2+C、Fe2+DAl3+5、下列各组中两种溶液间的反应,均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CH3COOH+Na2CO3;CH3COOH+NaHCO3B、AgNO3+HCl;AgSO4+BaCl2C、KOH+NH4Cl;Ba(OH)2+CH3COONH4D、BaCl2+Na2SO4;Ba(OH)2+(NH4)2SO4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Na投入CuSO4溶液Na+Cu2++2H2O=Cu(OH)2↓+Na++H2↑B、Na2O2投入重水(D2O)中2Na2O2+2D2O=4Na++O2↑+4OD—C、Fe(OH)3溶于氢碘酸中Fe(OH)3+3H+=Fe3++3H2OD、Ba(OH)2溶液中滴人少量硫酸Ba2++OH—+SO42—+H+=BaSO4↓+H2O7、能用Cu2++S2―=CuS↓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硫酸铜与氢硫酸B、氢氧化铜与硫化钾溶液C、氯化铜溶液与硫化钠溶液D、氢氧化铜与氢硫酸溶液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2Cu2++2SO42―+2H2O=2Cu+O2↑+2H2SO4B、在硫酸铝溶液中加入偏铝酸钠溶液:Al3++3AlO2―+6H2O=4Al(OH)3↓C、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H2O2后产生气体:H2O2+2MnO4―+6H+=2Mn2++3O2↑+4H2OD、金属镁和氯化铵溶液共热:Mg+2NH4+=2NH3↑+Mg2++H2↑9、把反应2FeCl3+H2S=2FeCl2+S↓+2HCl改写成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2FeCl3+S2―=2FeCl2+S↓+2Cl―B、Fe3++H2S=Fe2++S↓+2H+C、2Fe3++S2―=2Fe2++S↓D、2Fe3++H2S=2Fe2++S↓+2H+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二氧化氮溶于水:3NO2 + H2O = 2H+ + 2NO3—+ NOB、将标准状况下112mL氯气通入10mL浓度为1mol·L—1的溴化亚铁溶液中:2Fe2+ + 4Br—+ 3Cl2 = 3Fe3+ + 6Cl—+ 2Br2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Ca(ClO)2 + H2O + SO2 = CaSO3↓+ 2HClOD、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硝酸:3Fe2+ + 4H+ + NO3—= 3Fe3+ + 2H2O + NO↑11、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溶液呈中性,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与化学反应有关的知识。
例如,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分子旧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分子新化学键的形成,在该过程中,原子进行重新组合,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科学实验和人类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研究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分为四节,前两节侧重于定性地讨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后两节侧重于定量地讨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由于高一时已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后来又学过碱金属、卤素、硫、氮、碳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和应用,现在再来学习这一单元,同学们就应该站在新的高度,对这部分知识加以归纳和总结。
重要的氧化剂、重要的还原剂是新大纲要求的最高层次(D)的六个条目中的两条;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则是重要的化学术语;燃烧热的计算是新大纲要求的六个计算条目中的一条;中和热的测定是中学化学中四个定量实验之一。
第一节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目的及要求:1、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是性质相反的物质,使学生掌握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2、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氧化剂、还原剂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教学难点: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实验准备:试管、胶头滴管、滤纸、饱和氯水、饱和NaBr溶液、饱和KI溶液、铁粉、浓硫酸、稀硫酸、溴水、KSCN溶液、浓硝酸●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教学点拨、实验探究、归纳总结一、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基本概念反应物表现性质变化过程反应类型生成物(电子给予体)还原剂还原性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反应氧化产物(电子接受体)氧化剂氧化性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2、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单线桥法:从失电子的原子指向得电子的原子,箭头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不注明“得失”4、氧化剂、还原剂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如:—2 0 +4 +6 S S S S最低价中间价中间价最高价只作还原剂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只作氧化剂[练习]:G、Q、X、Y、Z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已知:G→Q+NaCl;Q+H2O(电解)→X+ H2;Y+NaOH→G+Q+H2O;Z+NaOH→G+X+H2O,则五种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G<Y<Q<Z<X5、氧化剂、还原剂的强弱判断:①根据方程式判断:强氧化剂+ 强还原剂= 弱还原剂(还原产物)+弱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如:已知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大小:SO2>I—>H2O2>Fe2+>Cl—,下列反应能发生的是(C)A、2Fe3++SO2+2H2O=SO42—+4H++2Fe2+B、I2+ SO2+2H2O=H2SO4+2HIC、H2O2+ H2SO4= SO2↑+O2↑+2H2OD、2Fe2++ I2=2Fe3++2I—②根据金属性活动顺序表判断:单质的还原性: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阳离子的氧化性:K+<Ca2+<Na+<Mg2+<Al3+<Zn2+<Fe2+<Sn2+<Pb2+(H)<Cu2+<Fe3+<Hg2+<Ag+ 根据电解池中放电顺序,或原电池的正负极来判断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原理也依此。
第三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第一课时1、下列过程放出能量的是()A、水变成冰B、水蒸气变成液态水C、水分子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D、水沸腾2、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放热的是()A、生石灰B、固体NaOHC、NaCl固体D、固体NH4NO33、1molC(s)与1molH2O(g)反应生成1molCO(g)和1mol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H为()A、131.5kj/molB、+131.5kj/molC、—131.5kj/molD、无法计算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变成化学能B、煤燃烧时化学能转变成热能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D、白炽灯工作时全部转变成光能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反应6、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将32g硫分别于纯氧和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为Q1,后者放出热量为Q2,则关于Q1、Q2的相对大小,正确的判断是()A、Q1=Q2B、Q1>Q2C、Q1<Q2D、无法判断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8、已知化学反应2C(s)+O2(g) 2CO(g)2CO(g)+O2(g)2CO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12g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gCO所具有的能量.B、56gCO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C、12gC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D、将一定质量的C、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9、卫星发射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
第三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第一节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一课时1、下列变化必须有氧化剂参与才能实现的是()A、CuO→CuB、KI→I2C、MnO2→Mn2+D、NO2→HNO32、下列各组物质中,通常作氧化剂的是()A、SO2、H2O、N2B、HNO3、F2、KMnO4C、CO、Br2、CO2D、HNO3、FeSO4、NaClO3、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棕黄色。
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以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A、氧化性B、还原性C、碱性D、酸性4、下列反应都有水参加,其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水既不作还原剂又不作氧化剂的是()A、2F2+2H2O=4HF+O2B、2Na+2H2O=2NaOH+H2↑C、C+H2O=CO+H2D、Cl2+H2O=HCl+HClO5、实现下列变化既不需要另加入还原剂,也不需要另加入氧化剂的是()A、F2→F-B、HNO3→NOC、Mg→Mg2+D、Na2O2→O26、对于反应H―+NH3→H2↑+NH2―的正确说法是()A、属于置换反应B、H—是还原剂C、NH3是还原剂D、H2只是还原产物7、下列化工生产过程所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用油脂经皂化反应制肥皂B、用三氧化二铝电解法炼铝C、用氯气与消石灰制漂白粉D、用氢气与氮气合成氨8、下列反应中,Na2O2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A、2Na2O2+2CO2=2Na2CO3+O2↑B、Na2O2+H2SO4=Na2SO4+H2O2C、2Na2O2+2H2O=4NaOH+O2D、Fe2O3+3Na2O2(熔融)= 2Na2FeO4+Na2O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都是阳离子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10、从矿物学资料查得,当胆矾溶液渗入地下,遇黄铁矿(FeS2)时可生成辉铜矿(Cu2S),同时还生成FeSO4和H2SO4,下列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反应中,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在反应中,CuSO4是氧化剂,FeS2是还原剂C、反应中Cu2+与FeS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4∶5D、反应中每生成lmolCu2S共得2mol电子11、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氧剂,已知25.0ml0.100mol/L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ml(标准状况下)Cl2完全转化为Cl—,则S2O32—将转化成()A、S2—B、SC、SO32—D、SO42—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B、失电子越多的还原剂,其还原性就越强C、阳离子只能得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D、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13、已知铋酸钠(NaBiO3)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将Mn2+氧化为MnO4―,则下列溶液中不能用于酸化铋酸钠溶液的是()A、HNO3B、NaHSO4C、HClD、H2SO414、已知:XeF4 + 2CH3—CH=CH2→2CH3CH2CHF2 + Xe,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XeF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反应中电子由Xe转移到C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5、高锰酸钾是化学实验室中重要的氧化剂,为配得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应选用的酸为()A、硫酸B、盐酸C、硝酸D、磷酸16、下列反应中,硝酸部分作氧化剂的是()A、硝酸与氧化铜B、硝酸与银C、硝酸与亚硫酸D、硝酸与碘化亚铁17、下列粒子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A、Al3+B、H2O2C、Cl—D、Fe2+18、下列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微粒是()A、Al3+B、Br—C、Fe2+D、S2—19、单质X和Y相互反应生成化合物2—2YX,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X具有氧化性;④XY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⑤XY中的Y2—具有还原性;⑥XY中的X2+具有氧化性。
第三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第四节 燃烧热和中和热第 一 课 时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在101kPA 、时):S (s )+O 2(g )==SO 2(g );△H=-297.23kJ /mol ,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S 的燃烧热为297.23kJ /mo1B 、S (g )+O 2(g )===SO 2(g )放出的热量大于297.23kJC 、S (g )+O 2(g )==SO 2(g )放出的热量小于297.23kJD 、形成1mol SO 2的化学键所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molS (s )和lmolO 2(g )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2、一定质量的乙烯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 ,完全吸收燃烧所产生的CO 2气体至少需要200mL 、2mol/L 的NaOH 溶液。
则28克乙烯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A 、5QB 、5Q 至10QC 、10QD 、大于10Q3、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40kJ· mol -1,当它氧化生成1g 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A 、26.3kJB 、51.9kJC 、155.8kJD 、467.3kJ4、已知2CO (g )+O 2(g )=2CO 2(g );ΔH=—566kJ/moL 。
由此判断CO 的燃烧热是( )A 、ΔH=-283kJ/moLB 、ΔH=-566kJ/moLC 、ΔH=283kJ/moLD 、ΔH=566kJ/moL5、已知Zn (s )+21O 2(g )==ZnO (s );△H=-350kJ /mol ,则1gZn 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 )A 、5.4kJB 、35kJC 、3.5kJD 、8.5kJ6、含11.2gKOH 的稀溶液与1L0.1mol /LH 2SO 4溶液反应放出11.46kJ 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KOH (aq )+21H 2SO 4(aq )=21K 2SO 4(aq )+H 2O (l ); △H = -11.46kJ/molB 、2KOH (aq )+H 2SO 4(aq )=K 2SO 4(aq )+2H 2O (l );△H = -11.46kJ/molC 、 2KOH + H 2SO = K 2SO 4 + 2H 2O ; △H = -11.46kJ/molD 、KOH (aq )+21H 2SO 4(Aq )=21K 2SO 4(aq )+H 2O (l ); △H = -57.3kJ/mol7、高能燃料二甲基肼(CH 3—NH —NH —CH 3)1.5克完全燃烧,放出50kJ 热量,则二甲基肼的燃烧热为( )A 、1000kJ/molB 、—1000kJ/molC 、2000kJ/molD 、—2000kJ/mol8、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它所生成的CO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100gCaCO3沉淀,则完全燃烧1moL无水乙醇时放出的热量为()A、0.5QB、QC、2QD、5Q9、已知:C(s)+O2(g)=CO2(g);△H = -393.5kJ/mol 2H2(g)+O2(g)==2H2O(g);△H = -483.6kJ/mol;现有0.2mol的炭粉和氢气组成的悬浮气,此混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kJ 热量,则混合物中C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B、1:2C、2:3D、3:210、实验室测得4molSO 2参加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H=-196.64kJ/mol,当放出314.3kJ热量时,SO2的转化率最接近于A、40%B、50%C、80%D、90%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第三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单元测试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作还原剂C、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复分解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2、金属加工后的废液中含有NaNO2(强烈致癌物质),常用NH4Cl来加以处理,反应方程式为:NaNO2+NH4Cl==NaCl+N2↑+2H2O。
在本反应中关于NaNO2的下列说法中①作氧化剂②被氧化③体现氧化性④每个分子得到3个电子。
正确的是()A、全部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3、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普通汽车消耗能量的类型分别是()①生物能②核能③电能④太阳能⑤化学能A、①④⑤B、①③⑤C、①②③D、①③④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氯气通入SO2溶液中Cl2+SO2+H2O==2Cl―+2H++SO42―B、过量二氧化碳通入偏铝酸钠溶液中CO2+2H2O+AlO2―=Al(OH)3↓+HCO3―C、在溶液中亚硫酸氢铵与等物质的量的NaOH混合NH4++OH―=NH3·H2OD、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Mg2++2HCO3―+Ca2++2OH―=CaCO3↓+2H2O+MgCO3↓5、在泡沫橡胶制造过程中,利用反应2H2O2=2H2O+O2↑,其中H2O2的作用是()A、仅为氧化剂B、仅为还原剂C、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D、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6、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的是()A、Ba(OH)2+H2SO4=BaSO4↓+2H2OB、BaCl2+H2SO4=BaSO4↓+2HClC、BaCO3+H2SO4=BaSO4↓+H2O+CO2↑D、Ba(NO3)2+H2SO4=BaSO4↓+2HNO37、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H3O+、NO3―、Fe2+、Na+B、Ag+、NO3―、Cl―、K+C、K+、Ba2+、OH―、SO42―D、Cu2+、NH4+、Br―、OH―8、在无土栽培中,需配制一定量含50mol NH4Cl、16mol KCl和24mol K2SO4的营养液。
第三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第四节燃烧热和中和热第二课时1、下列给出的能源中不能作为新能源的是()A、太阳能B、无烟煤C、燃料电池D、氢能2、硝酸与氢氧化钾的稀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Q1 kJ/moL 又知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ΔH=-Q2 kJ/moL 则Q1与Q2的关系为()A、Q1= Q2B、Q1< Q2C、Q1 >Q2D、无法确定3、含NaOH /2.0克的稀溶液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放出2.87kJ的热量,表示该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NaOH(aq)+HCl(aq)=NaCl(aq)+H2O(l);ΔH=+28.7kJ/moLB、NaOH(aq)+HCl(aq)=NaCl(aq)+H2O(l);ΔH=-28.7kJ/moLC、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4kJ/moLD、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4kJ/moL4、在做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使用下列用品不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的是()A、碎泡沫塑料B、环形玻璃搅拌棒C、底部垫纸条D、两个量筒5、含Ba(OH)2lmol的稀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114.6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Ba(OH)2(aq)+2HCl(aq)=BaCl2(aq)+2H2O(l);△H = -114.6kJ/molB、Ba(OH)2(aq)+2HCl(aq)=BaCl2(aq)+2H2O(l);△H = +114.6kJ/molC、1/2Ba(OH)2(aq)+HCl(aq)=1/2BaCl2(aq)+H2O(l);△H = -57.3kJ/molD、1/2Ba(OH)2(aq)+HCl(aq)=1/2BaCl2(aq)+H2O(l);△H = +57.3kJ/mol6、若测得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生成18g水时放出的热量为Q,则下列各反应在溶液中生成18g水时,放出的热量也为Q的是()①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②氨水和盐酸;③氢氧化钾溶液和硝酸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③7、下列有关H+(aq)+OH-(aq)=H2O(l);△H=-57.3kJ/mol的离子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代表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B、反应物一定是强酸与强碱C、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都可以这样表示D、代表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7.3kJ8、电解质电离要吸收热量,分别用40g氢氧化钠和盐酸、醋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A、相等B、前者大于后者C、前者小于后者D、无法判断9、已知:OH—(aq)+ H+(aq)=H2O(l);△H=-57.3kJ/mol 有以下4个化学方程式()①2NaOH(aq)+ H2SO4(aq)=Na2SO4(aq)+ 2H2O(l)②Ba(OH)2(aq)+ H2SO4(aq)=BaSO4↓+ 2H2O(l)③NH3·H2O(aq)+ HCl(aq)= NH4Cl(aq)+ H2O(l)④NH3·H2O(aq)+ CH3COOH(aq)=CH3COONH4(aq)+ H2O(l)其中反应热为-57.3kJ/mol的是()A、①②B、③C、④D、以上均不是10、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
第三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的本质第二课时1、在稀溶液中各离子能共存,加入碱溶液有沉淀析出,加入酸溶液有气体逸出的一组离子是()A、Fe2+、S2-、Na+、Cl-B、SO42—、NH4+、Cl-、Na+C、HCO3—、Ca2+、K+、NO3—D、Mg2+、SO42—、HSO3—、K+2、某无色溶液能与铝作用生成H2,则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H+Ba2+Mg2+Cl-B、Cl-CO32-Cu2+Fe2+C、NO3-K+H+SO42-D、OH-Na+NO3-Cl-3、下列离子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Al3++3HCO3—=Al(OH)3↓+3CO2↑B、CO32—+2H+=CO2+H2OC、2ClO—+SO32—=SO42—+2Cl—D、ICl+H2O=H++Cl—+HIO4、下列各组中,各种微粒能大量共存在同一溶液中的是()A、NH3 H+Cl—Na+B、Na+Cl2Br—Cu2+C、HCO3—K+OH-S2-D、Zn2+NO3—Fe3+H+6、下列各组中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H+、Na+、SO32-、Cl-B、Ca2+、K+、S2-、CO32-C、Fe2+、H+、Cl-、NO3-D、HCO3-、Br-、OH-、SO42-7、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Mg2+、K+、OH―、Cl―B、S2―、Cl―、Al3+、NO3―C、Ag+、Na+、Cl―、NO3―D、SO42―、ClO—、S2―、Cl―8、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氨水后也不产生沉淀的是()A、H+NH4+Al3+SO42-B、Na+Ba2+Cl-CO32-C、H+Cl-NO CH3COO-D、Na+OH-NO AlO2-9、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环境中大量共存的是()A、在C(HCO3—)=0.1mol/L的溶液中:NH4+、Al3+、Cl-、NO3—B、在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的溶液中:Fe2+、ClO-、Na+、SO42—C、在加入镁粉产生气体的溶液中:SO42—、NO3—、Na+、Fe2+D、在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SO32—、CO32—、Na+、K+10、要使含Ag+、Cu2+、Mg2+、Ba2+、A13+的溶液中各离子逐一形成沉淀析出,下列所选择的试剂和加。
第三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第 二 课 时1、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 )A 、分子个数B 、原子个数C 、物质的质量D 、物质的量2、1gH 2(g )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 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H 2(g )+O 2(g )=2H 2O (1); △H=-142.9kJ /molB 、2H 2(g )+O 2(g )=2H 2O (1); △H=-571.6kJ /molC 、2H 2+O 2=2H 2O ; △H=-571.6kJ /molD 、H 2(g )+ 21O 2(g )=H 2O (l ); △H =-285.8kJ /mol 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H 2O (1)==2H 2(g )+O 2(g );△H = +571.6kJ /mol 和2H 2(g )+O 2(g )== 2H 2O (g );△H = -483.6kJ /mol ,当1g 液态水变为气态水时,其热量变化为:① 放出、② 吸收、③ 2.44kJ 、④ 4.88kJ 、⑤ 8kJ ( )A 、②和⑤B 、①和③C 、②和④D 、②和③4、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 2>Q 1的是( )A 、2H 2(g )+O 2(g )==2H 2O (g ); △H=-Q 12H 2(g )+O 2(g )==2H 2O (1); △H=-Q 2B 、S (g )+O 2(g )==SO 2(g ); △H=-Q 1S (s )+O 2(g )==SO 2(g ); △H =-Q 2C 、C (s )十21O 2(g )==CO (g ); △H=-Q 1 C (s )+O 2(g )==CO 2(g ); △H=-Q 2D 、H 2(g )+Cl 2(g )==2HCl (g ); △H=-Q 121H 2(g )+21Cl 2(g )==HCl (g ); △H =-Q 2 5、已知如下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CO (g )+O 2(g )=2CO (g );△H=-566kJ/mol ,CH 4(g )+2O 2(g )=CO 2(g )+2H 2O (1);△H =-890kJ /mol 由1molCO 和3molCH 4组成的混合气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A 、2912kJB 、2953kJC 、3236kJD 、3867kJ6、在相同条件下,下列三个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以△H 1、△H 2、△H 3表示,( ) ⑴2H 2(g )+O 2(g )==2H 2O (g ); △H 1⑵2H 2(g )+O 2(g )==2H 2O (1); △H 2⑶ H 2(g )+21O 2(g )==H 2O (g ); △H 3 则△H 1、△H 2和△H 3的关系是A 、△H 1=△H 2 =△H 3B 、△H 1 > △H 2 ,△H 3=21△H 1 C 、△H 1 > △H 2 ,△H 2=2△H 3 D 、无法比较7、1g 炭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 和H 2,需吸收l0.94kJ 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 、C+H 2O==CO +H 2; △H = +131.3kJ /molB 、C (s )+H 2O (g )=CO (g )十H 2(g );△H = +10.94kJ /molC 、C (s )+H 2O (1)==CO (g )+H 2(g ); △H = +131.3kJ /molD 、C (s )+H 2O (g )==CO (g )+H 2(g );△H = +131.3kJ /mol8、已知: CH 4(g )+2O 2==CO 2(g )+2H 2O (l );△H =-Q 1 2H 2(g )+O 2(g )==2H 2O (g );△H =-Q 2; 2H 2(g )+O 2(g )==2H 2O (l );△H =-Q 3。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 (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A 、0.4Q 1+0.05Q 3B 、0.4Q 1+0.05Q 2C 、0.4Q 1+0.1Q 3D 、0.4Q 1+0.2Q 29、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H 2 (g )+1/2O 2(g )=H 2O (g ); ΔH=A kJ/moLH 2((g )+1/2O 2((g )=H 2O (l );ΔH=B kJ/moL2H 2((g )+O 2((g )=2H 2O (l ); ΔH=C kJ/moL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它们都是吸热反应B 、A 、B 、C 均为正值C 、A=BD 、2B=C10、已知1moL 白磷(s )转化成1moL 红磷,放出18.39kJ 热量,又知:4P (白,s )+5O 2(g )=2P 2O 5(s );△H 14P (红,s )+5O 2(g )=2P 2O 5(s );△H 2则△H 1、△H 2 的关系正确的是( )A 、△H 1=△H 2B 、△H 1>△H 2C 、△H 1<△H 2D 、无法确定11、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2H 2(g )+O 2(g )=2H 2O (l ); △H=-571.6kJ/moLC 3H 8(g )+5O 2(g )=3CO 2(g )+4H 2O (l ); △H=-2220.0kJ/moL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共5moL 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3847kJ ,则混合气体中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为( )A 、1∶3B 、3∶1C 、1∶4D 、1∶11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Zn (s )+21O 2(g )==ZnO (s );△H=-351.1kJ /mol Hg (l )+21O 2(g )=HgO (s );△H=-90.7kJ /mol ,由此可知反应:Zn (s )+HgO (s )=ZnO (s )+Hg (l )的△H 为( )A 、△H= -1141.8kJ /molB 、△H= +260.4kJ /molC 、△H= +441.8kJ /molD 、△H=-260.4kJ /mol13、甲硅烷(SiH 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 2和水,已知室温下1g 甲硅烷自燃放出热量44.6kJ ,其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气(C 4H 10)放出的热量为YQ ,经测定完全吸收它生成的CO 2,需消耗5mol /lKOH 溶液100ml ,恰好生成正盐,则燃烧lmol 丁烷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
15、已知:2H 2(g )+O 2(g )==2H 2O (g );△H = -483.6kJ /mol ;H 2(g )+21O 2(g )==H 2O (l );△H = -285.8kJ /mol ,由此可知,在等温下蒸发45g 液态水需吸收____________kJ 的热量。
16、已知C 2H 5OH (g )十3O 2(g )==2CO 2(g )+3H 2O (g );△H 1;H2O(g)==H2O(l);△H2;C2H5OH(g)==C2H5OH(l);△H3。
若使23gC2H5OH(l)完全燃烧生成H2O(l),则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
17、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
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mol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256.65kJ的热量。
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又已知:H2O(l)==H2O(g);△H=+44kJ/mol,则16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____。
18、2.3g某液态有机物和一定量的氧气混合点燃,恰好完全燃烧,生成2.7g水和2.24LCO2(标况)并放出68.35kJ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有下列两个反应,当温度降低时,反应(1)平衡右移,反应(2)平衡左移。
⑴C 2H2(g)+H2(g)C2H4(g)⑵2CH 4(g)C2H4(g)+2H2(g)根据以上变化,判断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2C(s)+4H 2(g)2CH4(g);ΔH=—Q1kJ/moL2C(s)+H 2(g)C2H2(g);ΔH=—Q2kJ/moL2C(s)+2H 2(g)C2H4(g);ΔH=—Q3kJ/moL其中Q1、Q2、Q3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20、质量为8.00g的某气体,含有3.01X1023个分子,其分子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的原于构成,实验测得lmol该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能放出890kJ的热量。
⑴写出该气体的化学式________,并写出其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⑵0.60g该气体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能使500g 20℃的水温度升高多少[已知C(H2O)=4.20×103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