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一中2017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原卷版)
- 格式:doc
- 大小:277.00 KB
- 文档页数:13
安庆一中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慑.服跋涉.拾.级而上十恶不赦.B.毒枭.讥诮.骁.勇善战宵.衣旰食C.星宿.溯.源夙.兴夜寐沧海一粟.D.打烊.荡漾.安然无恙.春意盎.然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聘任名信片纷至沓来当仁不让B.呕气滞纳金励精图治掎角之势C.偏颇倒计时责无旁代投鼠忌器D.青睐度假村居安思危谈笑风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销售场面十分火爆。
A.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为文章增色不少。
B.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古典诗文名句往往能信手拈来....。
C.俄总统普京将于3月22日下午到少林寺参观访问,获此消息的各大媒体早已严阵以待....。
D.菲律宾东部山区遭受泥石流袭击,村中大部分人被埋在泥石流下,幸存的机会微不足道....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据《光明日报》报道,中国青少年近视趋于低龄化,全国青少年近视率平均达40%,大学生近视率已逾70%以上。
B.六方会谈在危机与转机的反复中曲折前进,其根本原因是朝美在战略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并相互1较量的结果。
C.广东宏远队竟然战败江苏同曦队夺取了这次篮球比赛的冠军,这是两队的绝大多数球迷难以相信的事实。
D.日前台湾籍导演李安凭借《断背山》一片,赢得第7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深海呼吸研究发现,具有深海潜水本领的动物们,首先具有一个神奇的肺。
即使是被压扁变形收缩至原来体积的15%,也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而人类的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在分析海豹的肺组织时发现,因为它表面覆盖着一层由特殊化学物质构成的活性剂,所以海豹的肺才如此坚韧有力,在轻松对付高压的同时,还能自如地舒展恢复。
安庆一中2017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第Ⅰ卷做题时,建议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1. What will Dorothy do on the weekend?A。
Go out with her friend.B。
Work on her paper。
C。
Make some plans。
2. What was the normal price of the T—A. $15.B. $30.C. $50。
3。
What has the woman decided to do on Sunday afternoon?A. To attend a wedding。
B。
To visit an exhibition。
C. To meet a friend.4。
When does the bank close on Saturday?A。
At l:00 p。
m。
B. At 3:00 p.m。
C。
At 4:00 p。
m。
5. Where are the speakers?A。
In a store。
B. In a classroom。
C。
At a hotel.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22。
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6. What do we know about Nora?A。
安徽省安庆一中、安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语文1月阶段性测试试题不分版本安徽省安庆一中、安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语文1月阶段性测试试题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局部。
考生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区域,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总分值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石遗先生曾谓:“论诗必须诗人,知此中甘苦者,方能不中不远,否那么附庸风雅,开口便错。
〞确为不易之论。
从形式上审查,普里查特关于诗歌鉴赏的表述标准且近乎完美,将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审美体悟做成可视化的数学模型,既易于理解又具有操作性。
但这改变不了标准化时代“精致的平庸〞的本质。
严格说,悟诗比解诗更重要。
南宋严羽借禅喻诗:“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民国时期有教授讲诗,一堂课下来,只一首一首朗诵,顶多在精妙之处停顿,连声感慨。
行家眼中,这种做法或者更贴近诗的本质:诗歌往往只表现情绪,传达情感,能触摸这种情感,感受语言的体温,也就够了。
用分析、归纳与综合的理性思维去规训感性、直觉的艺术思维会适得其反。
民国时期,学术体制化与管理表格化尚不兴旺,还能容忍如此行为。
再往前看,释迦、孔子来教现代大学怕也难适应。
释迦说法,多以色相示人,游戏神通,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孔子亦多喜怒不测,言行每出其门人意料之外,有时极正经,有时却只开开玩笑。
如此新鲜活泼,春光烂漫,很难保证不被习惯于标准化的管理者说成调笑宴宴。
全世界的学术圈越来越迷恋于自我创造的一套言说方式,甚至将这种言说方式视作身份证明,尽管经不起推敲与追问。
对数字、公式、模型等理性语言的迷恋折射出论文价值的真实来源。
工业革命后,人类文明加速,划时代的科学发现差不多都是以论文为呈现形式。
在众多文体中,论文的优先地位得以彰显并逐渐稳固,科学研究范式获得众星捧月般的尊崇。
安庆一中2017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共10页,46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建设“宜居城市”,城市规划先行。
图1a、图1b为同一城区道路网络(实线粗细表示道路主次等级)的两种规划方案。
图1a是专家们提倡的方案,图1b是不提倡的方案。
图1c 是专家们提倡的合理的街区方案。
据此完成1~3题。
1.图1a与图1b比较,体现出专家们的设计理念是追求A.车辆通行优先B.抑制自由步行C.提高土地利用率D.舒适的小街区制2.图1c中的方块状的街区并不是规则的正方形,而是有四个切角的方块,其可能的用途是A.绿化美化环境B.防止交通拥堵C.增加临街门店D.改善采光条件3.图1c中的“天井”有多种功用,其中价值最小的是A.绿化、休闲B.通风散热C.社区服务D.人员疏散农业生产往往需要改造自然条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优环境。
“畎(沟)亩(垄)法”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耕作方法,这种耕作法对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图2a),下田弃畎(图2b)”两种方式。
据此完成4~6题。
4.“上田弃亩”最主要的目的是A.为农作物提供更多养分B.增加土层深度C.减少土壤湿度的变化D.增加耕地面积5.我国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在垄上,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A.土层较薄B.光照充足C.温度高D.降水多6.“畎亩法”不能用于季风水田农业,因为A.水田管理要求土地平整B.水稻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C.水稻生长需要强烈光照D.水稻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我国沿海海平面的季节变化与气象密切相关。
图3示意2014年上海沿海海平面变化。
据此完成7~9题。
7.与常年同期相比,2014年上海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最大的月份是A.2月B.6月C.9月D.11月8.每年,上海沿海出现季节性高海平面潮的原因是A.全球气候的逐渐变暖B.易受热带气旋影响C.流向海洋的河水减少D.西南季风吹拂海面9.2014年上海沿海的海平面总体变化带来的影响可能是A.长江口发生咸潮次数增多B.崇明岛面积逐渐增大C.沿海风暴潮的危害减弱D.上海城市需水量减少热喀斯特指多年冻土区受热融蚀产生类似喀斯特地貌形态的热融地貌。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从狄德罗到因特网》一书中说过这样的话:“知识结构与构造从根本上由传媒定义、总量及其相应的实践来确定。
"一个时代的知识生产往往会受到媒介河床的制约.出版业是一个深度介入人类社会知识生产与传播的行业,它的存在关乎人类的文化赓续与知识传承,决定社会的现在与未来.一个社会的出版口径有多大,它的知识库容就有多大;一个出版“歉收”的社会就容易出现文化赤字。
同时,出版的高度决定一个社会的精神文化高度。
传播媒介对于人类知识生产与传播有着支点意义.出版的背后站着一个人:出版人。
没有出版人的劳作,不可能有出版的收成。
一种媒介的能量哪怕再大,若没有人的能动作用,就会失去方向感,缺少主体性。
出版人的差事就是替作者与读者牵线搭桥:为读者找对书,替作者找对读者.不过,出版人要促成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美好姻缘,真的不是一件易事。
出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一个出版人不可能做到“零遗憾",但要尽可能少留遗憾。
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以及技术条件下,一个出版人若能把出版的遗憾降低到最低限度,那就是优秀的出版人了.出版家的品质决定出版的品质,有什么样的出版家,就有什么样的出版。
出版家的高度即是一个时代出版业的高度;出版家的限度,也是一个时代思想文化的限度.出版人是一个时代知识文化生产与传播的操盘手。
有时候,人们会有这样错觉:没有出版人这个助产婆,孩子照样能够生出来。
殊不知,很多时候,没有他们的催生、助产,好多优秀的东西真的难以临盆,甚至会夭折。
更何况,优秀的出版人掌控的是一个知识文化生产基地.在这里,规模化作业,流水线生产,大排量传播.这种知识文化的生产与传播方式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个体精英的单干作业。
优秀出版人擅长将一个个原子化的知识文化精英汇聚到他的麾下,网罗天下英雄好汉,为其出版业“打工”。
从这个意义上说,出版人的角色价值被我们严重低估了.一个时代的知识流量和质量往往受制于出版业这一知识河床的结构能力.不过,我们的视线更多时候是被河面上的风景吸引了,一般不会想到,风景背后的河床才是支撑性、结构性的“硬件"。
安庆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检测高三语文试题命题:张志先审题:陈信怀刘子俊袁良忠第Ⅰ卷(阅读题 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当雅文化与俗文化哪个更值得推崇的问题摆到面前,作何选择?雅俗,共赏乎?分赏乎?翻开书一看,宋玉曾经跟楚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在郢这个地方唱歌,开始的时候他唱了两首,一首叫《下里》、一首叫《巴人》,唱起来的时候,周围好几千围观的人都跟着哼哼,最后他又唱了《阳春》和《白雪》,随着他唱的观众就剩下数十人了。
宋玉告诉楚王,所唱格调越高,能够击节欣赏的人越少。
人们后来以“下里巴人”对应“阳春白雪”来形容雅俗不两立,大概源于此故事。
看来雅俗是要分赏的。
然而这也未必。
从宋玉讲故事的时代再往上看。
《诗经》中的大雅、小雅,应该是中国文艺的雅乐的源头了。
但是就在这本诗集中,除了《雅》、《颂》这两个部分外,还有十五国风。
国风里的诗篇,虽然据说经过孔子删定,但还是保留了从民间采集来的民歌的风貌,都是老百姓平常哼哼的,而不是乐官们谱写的。
作为“六经”之一的《诗经》把雅俗融为一炉,实为雅俗可以共赏作了权威的注解。
精英的日子也不是都好过,精英的作品也不是都能留存。
精英也分三六九等。
以他们生前的爵位俸禄来衡量,精英有等差;以他们作品在后世的影响而论,精英也有高低。
屈原、杜甫、苏轼等是一流的大诗人,他们的作品至今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而我们引之为骄傲的不仅是他们格律的精致,更因为他们的作品中有时代风云、人世风情和民间风貌。
至于那些围着宫廷选材的精英们,如“台阁体”、“西昆派”、“酬唱集”,于今不仅草根们不认识,就是精英也得翻箱倒柜才知道。
俗文化就像原上草,虽不会都得到历史的放大,但延绵不绝。
一如精英们推崇的高雅作品一样,数量更多的俗文艺作品也消泯在历史的长途上。
为什么?因为俗文化也有等差,孔子保留了“国风”,但坚决抵制靡靡之音,所以主张“放郑声”。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7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①本试卷分为两卷,第I卷阅读题70分,第II卷表达题80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②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砖汉瓦,并非专指“秦朝的砖,汉代的瓦”,而是泛指秦汉时期的青砖与古瓦。
它们历千年而不朽,以精美的文字、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现实世界与美好愿景。
秦兵马俑的千军万马与气势万钧,见证了秦代制陶技术的高超。
用这种技术去制造宫殿上的陶瓦,不难想见它们的坚固与华美。
精美的陶瓦被广泛用于秦阿房宫的营建。
因为瓦当向外,所以或印图案,或刻文字,兼具建筑与装饰的作用。
它们承载着精美而丰富的图文,就像秦汉建筑上的“徽章”,宣告着早期宫殿“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营建法则。
现在出土的秦代瓦当上,图像多为鹿、豹、鱼、鸟等动物纹。
这种动物情结源自秦人祖先的游牧狩猎活动。
此后,汉承秦制,国力更加强盛,建长乐等四十余座宫殿,瓦当图案的艺术性也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瓦当最为出色。
四神兽瓦当的构图饱满得当,造型夸张,气势磅礴,雍容堂皇。
时至今日,但凡在当代设计中使用到四兽形象,都无法摆脱瓦当神兽造型的影响。
除了动物纹饰,云纹瓦当也广为使用。
云纹瓦当成为图案瓦当的主流与秦皇汉武等帝王渴望求仙升天、永享荣华的思想不无关系。
而瓦当纹饰发展到西汉时,又出现了文字瓦当。
“长生无极”“长乐未央”等文字瓦当就表达出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人们的普遍愿望。
西汉留下的金石文字甚少,瓦文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极富意味的篆法变化丰富,又浑然天成,即使今天的篆刻、书法名家也要自叹不如。
在砖上印画、施彩,最早是在战国,但真正蔚为大观并成为一种艺术,则在两汉。
这些砖,被称为“画像砖”,它们用于一般的建筑或墓室装饰。
对后人而言,“画像砖”的“画像”意义更要大于“砖”。
安徽省安庆市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学形式,必须具有艺术的终极属性,即诗性,必须立足于现实且对现实进行艺术化和文学化处理,而不能直接描摹现实,过度的绝对的“写实”、过分注重“故事性”,则会使其沦为平庸。
唯有“艺术的真实”,才能使小说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恒久的魅力,才能使读者感受到浓郁的诗意。
当下一些作品过分注重对于真实的开掘和叙写,偏执地沉溺于追求故事性,而缺乏或者忽略将其提纯为艺术的手段和能力,以致使作品几近于新闻、纪实等体式,迎合了大众猎艳猎奇阅读心理,却丧失了其原本应有的文学蕴涵和诗性品格。
另外,现今某些小说创作者似乎过度热衷于书写“恶”与“丑”,而忽略了对于“美”的发掘。
小说并非不可以写“恶”与“丑”,但写的目的应是为了反衬出“美”,而且要注意限度和分寸,过度的书写甚或是带着欣赏的眼光、陶醉的心态去表现“恶”和“丑”,只会使人心生厌恶,从中更不可能感悟到“美”和“诗意”,这显然有悖于文学的审美追求和目的。
还有,必须要重视小说的语言。
语言能力始终是一位小说创作者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语言水平也始终是标示小说水准的首要特征。
而当下某些作家,在创作诗歌、散文时,也许还能重视语言的运用与雕琢,但在创作小说时,由于过分注重故事性,则往往忽视或者漠视语言。
这就造成了一些作品语言水准的低下,准确性欠佳、冗长、粗鄙、直露的语言在小说文本中大行其道。
语言应该是小说的本体,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物,小说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实现,小说诗性的呈现,要借助于语言。
语言水平的低下,就是作品文学性和艺术性的低下,容易造成诗性的缺失。
小说创作者们应该秉持汪曾祺那样的“写小说就是写语言”的理念来进行小说创作,重视炼字造句,重视叙述语言风格的选取,追求语言的准确性,力求“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无可替代性”。
安徽省高三语文模拟(四)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6高二下·长泰期中) 阅读记叙文选段,完成小题。
在_________的日子里,在__________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却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象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__________呢?(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 一去不复返逃去如飞千门万户B . 一去不复返千门万户逃去如飞C . 逃去如飞一去不复返千门万户D . 逃去如飞千门万户一去不复返(2)本段讲的主要内容正确的一项是()A . 思考我的人生旅途B . 质问世人,如何度日C . 解答自己要给人间留下什么D . 劝诫自己不要虚掷时光,坚持自己的执著追求(3)“匆匆”的反义词是()A . 匆忙B . 匆促C . 姗姗D . 帮忙(4)选文中使用的修辞正确的一项是()A . 拟人、比喻B . 设问、反问C . 排比、设问D . 夸张、对偶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2. (16分) (2017高二上·玉溪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年来国内外游学线路迅速升温,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游学的方式拓宽眼界。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暑假国内游学报名人数增长140%以上,是海外游学增长率的2倍。
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参加游学的人数位居前列。
据携程发布的2017年我国城市家庭亲子游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暑期报名海外游学的人数增长达到70%,人均花费2.5万元。
而国内游学的增长是出境的2倍,人均花费在4000元。
安庆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一下·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个民族的传统无疑与其文化密不可分。
(甲)离开了文化,无从寻觅和捉摸什么传统,没有传统,也不成其为民族文化。
(乙)我们常常看到“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说法,这些概念,往往交叉使用,内容含糊。
(丙)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
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
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这时候,反观其与原形的同异,虽然未必面目全非,却让人觉得很陌生。
这是历史和现实所反复证明了的。
(1)文段中的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捉摸B . 明日黄花C . 昙花一现D . 原形(2)文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0分)2. (6分) (2019高二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的开篇神话①《红楼梦》是由一个神话故事开端的。
说的是大荒山无稽崖下,有一块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幻化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浇灌三生石畔上的一颗绛珠仙草,后来仙草修成女身,愿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情。
因此一事,便引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②故事虽然说来荒唐无稽,但是任何神话都有其尘根俗缘。
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毫无疑问也是有其现实的基础的。
那么,《红楼梦》中的这块顽石,到底生于何方何地呢?作者说是本于“大荒山,无稽崖”,用脂砚斋的话来说,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
在我看来,这是作者和批者有意让人处于扑朔迷离之中,它应当是真有其处的。
安庆一中2017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①本试卷分为两卷,第I卷阅读题70分,第II卷表达题80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②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砖汉瓦,并非专指“秦朝的砖,汉代的瓦”,而是泛指秦汉时期的青砖与古瓦。
它们历千年而不朽,以精美的文字、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现实世界与美好愿景。
秦兵马俑的千军万马与气势万钧,见证了秦代制陶技术的高超。
用这种技术去制造宫殿上的陶瓦,不难想见它们的坚固与华美。
精美的陶瓦被广泛用于秦阿房宫的营建。
因为瓦当向外,所以或印图案,或刻文字,兼具建筑与装饰的作用。
它们承载着精美而丰富的图文,就像秦汉建筑上的“徽章”,宣告着早期宫殿“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营建法则。
现在出土的秦代瓦当上,图像多为鹿、豹、鱼、鸟等动物纹。
这种动物情结源自秦人祖先的游牧狩猎活动。
此后,汉承秦制,国力更加强盛,建长乐等四十余座宫殿,瓦当图案的艺术性也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瓦当最为出色。
四神兽瓦当的构图饱满得当,造型夸张,气势磅礴,雍容堂皇。
时至今日,但凡在当代设计中使用到四兽形象,都无法摆脱瓦当神兽造型的影响。
除了动物纹饰,云纹瓦当也广为使用。
云纹瓦当成为图案瓦当的主流与秦皇汉武等帝王渴望求仙升天、永享荣华的思想不无关系。
而瓦当纹饰发展到西汉时,又出现了文字瓦当。
“长生无极”“长乐未央”等文字瓦当就表达出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人们的普遍愿望。
西汉留下的金石文字甚少,瓦文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极富意味的篆法变化丰富,又浑然天成,即使今天的篆刻、书法名家也要自叹不如。
在砖上印画、施彩,最早是在战国,但真正蔚为大观并成为一种艺术,则在两汉。
这些砖,被称为“画像砖”,它们用于一般的建筑或墓室装饰。
对后人而言,“画像砖”的“画像”意义更要大于“砖”。
这些砖上,有的描绘的是人们的日常劳动与生活,宴飨、乐舞、狩猎、市集等等,有的描绘的则是骏马、龙、虎、鹿、飞禽等动物与神兽,从地上的农耕渔猎,到天上的天马行空,从现实生活,到历史故事,无所不包,宛如一部汉代“百科全书”。
因为砖块疏松,并不易精雕细刻,所以画像砖的画面往往疏朗简约,没有那么多的细节刻画,有的甚至进行了夸张变形。
这些“画”表现在砖上,大多数是一些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
然而简洁的造型并没有削弱其艺术表现力,反而集中地暗示、渲染出了一种情绪与气氛。
汉画像砖里,很难看到完全静止或者构图均衡的作品。
运动与韵律正是汉代艺术风格的真实写照。
壮丽的秦汉宫阙早已不知去向,但组成它们的青砖古瓦却常见诸文人桌案。
古人早期制砚,多为陶砚,所以陶制的秦砖汉瓦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注重文脉延续的文人的视野。
早在唐宋时期,就有文人雅士把古代砖瓦做成砚台,到了清代,砖瓦砚更成为一时风尚。
(摘编自《一砖一瓦亦风华》)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汉陶瓦的坚固与华美,得益于高超的制陶技术,而刻印其上的文字和图案,也能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了解到那一段历史。
B. 后世出土的秦瓦当上多印刻鹿、豹、鱼、鸟等动物纹,秦人的这种动物情结,来源于秦人祖先的游牧狩猎活动。
C. 汉代画像砖的内容无所不包,既描绘了多种动物神兽,也再现了两汉时期人们的生活与美好愿景,堪称汉代“百科全书”。
D. 汉代画像砖追求对线条的大量运用,使它多具动感和韵律,很少有完全静止或者构图均衡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从秦代至汉代,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力的进一步强盛,汉代瓦当图案的艺术性也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
B. 被广泛用于阿房宫的瓦当向外的一面上或有图案或有文字,兼具建筑与装饰的作用,体现了“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营建法则。
C. 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为代表的汉代瓦当具有高超的艺术性,四神兽的造型在当代设计中普遍得到运用。
D. 画像砖的砖块疏松不易精雕细刻,多数刻画只呈现出一些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这反而成就了其对情绪与气氛的暗示、渲染。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汉的文字瓦当能够传达很多信息,比如“长生无极”等文字瓦当就能表达出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普遍愿望。
B. 西汉时期的文字瓦当不仅是研究西汉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又是研究篆刻、书法艺术的重要宝藏。
C. 对后人而言,汉画像砖已经不仅是单纯的建筑构件,它的意义还在于能借助这部“百科全书”的“画像”窥见汉代生活的一些状况。
D. 秦砖汉瓦并没有随着早已不知去向的秦汉宫阙而消失,在后代常被文人雅士制成砚台,用以延续秦汉艺术风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条街浓缩了一个时代谢冕①一条街,几座坊巷,卷起了一个时代上空的漫天风云,这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是一个奇迹。
②这条街是福州的南后街,这些坊巷是福州的三坊七巷。
坊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是出将入相的衣冠锦绣之地,是花团锦簇的文化名街。
③三坊七巷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
据统计,这里先后出过十位尚书、十位总督、三位海军总长、一百五十一位进士,以及众多的诗人学者。
衣锦、文儒、光禄、朱紫,但看这些命名,就可看到渊博、儒雅、高贵和韵致。
一首诗表达了这里有别于一般城市的特殊风韵:“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旧弟兄。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
”幽幽墨香中,朗朗书声里,闽都遗韵,左海风流,唯此为盛。
④光禄坊有一座“光禄吟台”,现在成了榕城诗人墨客命诗歌吹的场所。
吟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熙宗年间。
当时的福州太守程师孟,善文墨,有政绩,修道山亭,曾请文豪曾巩作《道山亭记》。
程太守常小憩光禄坊,闽山保福寺僧人为此镌刻“光禄吟台”以彰其德。
曾任光禄卿的太守有感赋诗曰:“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
无诗可比颜光禄(南朝颜延之,官至金紫光禄大大),每忆登临却自回。
”睿智若此,谦恭若此,由此可见其风雅。
⑤文儒坊旧称儒林坊,是儒林学士汇聚之所。
其实三坊七巷诉说的故事主角不仅有文士诗家,也有那些守疆卫国、叱咤风云的赤血男儿。
远去岁月的鼎盛,已是历史的光荣记忆,就近代中国而言,从三坊七巷走出了一批仁人志士。
甲午海战、黄花岗起义,都有八闽男儿的泪痕与血迹。
多么难忘的的历史印记!⑥林则徐纪念馆在宫巷。
在那里,我们不仅听到他的华彩诗文,更听到他临阵一呼的气势。
时势艰难,他临危受命,挺身而出,书写了浩气长存的一片心。
可惜壮志不酬,谪迁万里,他为此阅尽人间苦乐,却是矢志不移。
先后任职多地总督,几度出任钦差大臣,屡进屡2出,屡升屡降,实为常人所难承受。
他是一个文人,却充当了号令三军的统帅;他有伟大的抱负,却为时势所不容。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至今还激励着万千国人。
⑦粉墙黛瓦之间,花木掩映之下,那些亭台楼阁,那些游廊曲径,无不充盈着、流荡着一股浩然正气。
近代以来一批优秀人物从南后街的坊巷走出,走向广袤的国土和世界,传播新思想,引进新事物,他们一步步地前行着,改造着帝国的积弊,并引向新的开端。
为开发民智,为改变国运,他们无所保留地贡献着自己的智慧、青春乃至生命,谱写并传播着一曲为挽救民族危亡的慷慨悲歌。
一条街、几座坊巷,灯影梧桐,碧血斜阳,这里的沉思和呐喊几乎托起了一个时代。
⑧旧时的南后街并不宽敞,很窄,街两旁都是店铺,那是一条缤纷灿烂的文化街。
这里的繁盛,有人将之与北京的琉璃厂相比拟:“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客里偷闲书市去,见多未见还开怀。
”⑨近时读到一组竹枝词,其中一首谈到福州灯市:“中亭列炬耀如绳,桥北桥南最不胜。
犹是春江花月夜,十年梦断后街灯。
”记得幼时,每年的元宵和中秋,看花灯总是首选南后街。
那里灯月交辉,流光溢彩,极尽一时之盛。
而且那里不仅是展出,还有销售,那里的灯彩做工考究,保持了悠久的工艺传统。
⑩这是一条让人感动并引为骄傲的街道,这是我们的心灵系之的家园。
一条街,浓缩了半部中国近代史。
(有删改)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文章标题与开篇、结尾交相呼应,“街”字贯穿文章始末,从而使得“一条街”的形象及其文化内涵,清晰有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B. 从文中第④段所引诗句,看程太守的形象,应该是“闲适、清雅;有懿政、受爱戴;孤傲、睿智”。
C. 文中引用“路逢十客九青衿”一句中的“青衿”,与曹操《短歌行》所引“青青子衿”里的“子衿”,都是指代有学识的人。
D. 作者文中叙写幼时每年的元宵和中秋南后街看花灯的经历,意在表明做工考究的花灯工艺已经失传,令人惋惜。
E. 该文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诗文引用,恰当得体,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化意蕴。
5. 赏析第③段和第⑦段中的画线文字,比较两处语言艺术的异同。
6. 请简析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书生大使的抗战外交李满星早在1915年,胡适在美国留学时,日本威胁中国政府签订《二十一条》,海外学子响应国内发动抗议运动,唯独胡适主张镇静处之。
一时间,胡适招致非议颇多,许多同道好友甚至发誓和胡适断绝关系。
无奈之下,他在《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上发表公开信亮出自己的观点:在目前的条件下,我们拿什么来作战……所以出诸至诚和报国之心,我要说对日用兵论是胡说和愚昧。
我们在战争中将毫无收获,剩下的只是一连串的毁灭、毁灭和再毁灭。
...这封公开信发表后,胡适并未得到当时热血的留学生认可,反而被认为是“木石心肠不爱国”。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沦入敌手。
胡适悲愤不已。
他在这一天的日记中写道:“此事之来,久在意中。
”1937年盛夏,庐山显得比往年更加热闹。
胡适胸佩“五老峰”徽章,心事重重地从北京辗转来到庐山,应邀出席“庐山谈话会”,共商国是。
早在1928年4月7日北伐全面胜利、南北一统之际,胡适就曾到过庐山浏览。
那次,胡适心情愉悦,访古探幽,兴味盎然。
游览陶渊明故里的陶公祠后,胡适还戏作《陶渊明同他的五柳》:当年有个陶渊明,不惜性命只贪酒。
骨硬不能深折腰,弃官回来空两手。
瓮中无米琴无弦,老妻娇儿赤脚走。
先生吟诗自嘲讽,笑指篱边五株柳:“看他风里尽低昂,这样腰肢我无有。
”这次,是胡适二上庐山。
他既没有第一次上庐山时的闲适,也无重游名胜访古探幽的雅兴,而是心事重重。
7月14日,蒋介石请胡适喝茶一叙。
胡适历陈北方的民情激愤和中央不能放弃河北的原因,谈得慷慨激动,蒋介石为之动容。
7月31日,蒋介石发表《告抗战全民将士书》。
这天中午,他请胡适以及梅贻琦、张伯苓等人吃饭。
席间,蒋介石宣布对日作战的决定。
张伯苓头一个慷慨陈词,举手赞成。
就在这一天,忍辱避战的胡适是彻底动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