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宫神仙信仰
- 格式:pdf
- 大小:353.21 KB
- 文档页数:1
湖北十堰武当山旅游景点介绍湖北十堰武当山旅游景点介绍各位团友:大家早上好!今天起了一大早,辛苦了,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调整好生物钟呢?一日之计在于晨,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三个代表”清醒清醒头脑。
首先,我代表xx旅行社感谢大家的信任!本社是一家重合同、守信用,追求卓越服务的旅行社,相信各位的选择是没有错的!那正所谓“我选择,我喜欢!”希望大家虽然出门行万里路,也能感觉到家的温馨。
其次,我代表坐在我旁边的这位“三好司机”向大家问好!我们的司机姓赵,他可是位长相好、脾气好、而且技术一流好的司机,有他的娴熟驾驶,这一路上大家肯定玩的放心,玩的开心!相信我们赵师傅的,就来点掌声哈~~~ 最后,我代表本人向各位鞠躬了!我叫xx。
大家可以叫我“x导”或者“小x”。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希望大家多多配合支持小x,虽然我不是最优秀的导游,但一定是最用心的导游。
有事您说话,x导会尽全力满足您的要求!那么呢,这一路上呀,我希望呢大家把一颗“安心”交给小x,把“放心”暂时保存在x师傅那,我和师傅呢也会努力送大家一颗“开心”的。
出门在外老婆交待:少喝酒、多吃菜、听老婆话、跟导游走……接下来呢我就给大家说一下我们行程中要注意的事项:1、武当山早晚温差大,海拔不同温差也大,大家要带一件保暖衣服。
2、景区内全境禁烟。
在非吸烟区内吸烟会处以最低500元罚款。
3、带上垃圾袋,不污染景区环境,同时注意保护野生动植物。
最后呢请大家记一下我的电话,135********,是全球通的哦,随时随地好沟通嘛……那这两天我们将去哪些好玩的地方呢,在这里小x就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几天的安排。
今天全天游览紫霄福地----紫霄宫和“挂在悬崖山的故宫”-----南岩宫,明天我们将游览金顶以及太子坡景区。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游览道教圣地武当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她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道教文化吧。
武当山位于湖北十堰市境内。
面临碧波荡漾的南水北调源头丹江口水库,背依苍莽千里的原始森林神农架,景区面积方圆八百里,实测为312平方公里。
武当文化概论主讲:杨立志教授主讲人介绍—杨立志 湖北丹江口人,历史学教授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导师 十堰市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8年)省级优势学科“武当文化研究”学科带头人 中国古代史,道教学,武当文化《武当道教史略》《道教与长江文化》等武当文化概论•第一章武当文化的地理背景和基本精神•第二章武当道教的发展历程•第三章玄天上帝信仰及武当神仙造像•第四章武当山建筑文化第四章武当山建筑文化➢第一节武当山建筑的起源及明代大修宫观始末➢第二节武当山建筑群的规划特色及历史地位➢第三节主要道宫的建筑艺术➢第四节主要道观及古道、桥梁的建筑艺术第一节武当山建筑的起源及明代大修宫观始末武当山不仅以独特神奇的自然景观驰名天下,更以宏伟玄妙的古代建筑著称于世。
武当山在明代有宫观殿宇2万余间,建筑面积达160余万平方米,共有数百个宫观庵庙。
这一庞大的建筑群分布在方圆八百里武当山中。
长达100多公里的古神道沿线,布满了各具特色的建筑组群,将武当山装点成为人间仙境。
这些建筑依山就势,借景巧妙,与奇特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互为映衬,成功地营造了“仙山琼阁”的意境。
武当山这一组古代建筑群,规模宏大,工艺精美,堪称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
迄今为止,武当山的神宫仙观已有5处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武当山道教建筑沿革•武当山古代建筑始于何时,已无法确考。
就一般情形而言,先秦两汉时期隐居武当山的修道者多栖息于石室岩洞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当山宗教建筑开始增加•隋唐五代时期,武当山道教呈现发展趋势•宋代皇帝推崇道教,信奉武当真武之神,在武当山创建、扩建宫观多处。
•元代是武当道教迅速发展的时期,宫观建筑的规模也日益扩大。
明代是武当道教的鼎盛时期,大规模地营建武当宫观。
优秀作文十堰导游词5篇十堰,简称“堰”,,湖北省地级市,是中国卡车之都,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城市,秦巴山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堰有“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十堰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十堰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十堰参观游览。
我是__旅行社的导游邵丹,大家可以叫我小李,也可以叫我李导,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师傅。
今天就由我们俩为大家服务,我们感到非常荣幸。
希望在以后的旅行中,大家有什么问题和要求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力满足大家,使大家旅途愉快。
在游览之前,大家不妨看看窗外,公路两旁所栽种的树是十堰市的市树――香樟树,及市花广玉兰、石榴,看着它随风摇动的样子,似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向我们讲述一个被埋藏的历史,一个城市兴旺的历史。
很多游客都会问,十堰为什么会叫十堰,早在商代时,十堰属庸国,在《一统志》中则是这样记载的堵水也叫庸水,堵水自房县、竹山县来,北流十堰,西流汉水,战国时十堰为镇,民国初年,郧县管辖25个保,十堰是其中之一,相传十堰原是“张家庄”,明朝时期,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屯兵河南洛阳,后住扎在黄龙滩上,在十堰地区活动长达了三年之久,张献忠也在崇祯二年屯兵这个地方,当地农民纷纷投军而去,使本来人口不多的山区变得更加稀少。
后来山西与湖北一些镇的移民结队来这里,其中金牛镇中陈姓人比较多,还有铁匠,由于手艺高招,吸引了方圆数十里的人来这赶集。
后来人们把张家庄改叫做"陈家街"也就是现在的十堰老街。
由于陈家街铁制手工艺较发达,这给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提供有利条件。
清朝中期,沿河先后筑起了头堰、二堰、工筑六堰。
在花果境内的犟河上也拦河筑堰,筑起四堰,其总共有十个堰辖,因此称为十堰。
过去明代十堰市区不过是一个户不过一百的小街,而现在从白浪到黄龙,沿着一条地质断裂已建成一座“百里车城”。
彭晓静、杨富学福州福寿宫摩尼教神祇探原摘要:福州福寿宫,原名明教文佛祖殿,为祭祀霞浦摩尼教教主林瞪而建,初建于宋。
寺院主祀摩尼光佛和林瞪,左右配祀张真君、真武大帝,另有三十六护法神将;临水夫人殿、华光殿、大王殿三座偏殿分别供奉临水夫人、华光大帝马天君和黄、赵二大王,另有观音阁,供奉观音菩萨。
通过对福寿宫所供诸神之考察发现,福寿宫护法神祇来源于摩尼教、佛教、道教和当地民间信仰,四种神祇交互杂处。
可见,福建摩尼教之民间宗教色彩极为浓厚,福寿宫无疑是一座受道教影响甚深的摩尼教寺院,更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幸存的配置完善的摩尼教寺院,堪称“摩尼教文化的活化石”。
关键词:福寿宫;摩尼教;神祇系统福州福寿宫又称“明教文佛祖殿”,始建于宋代,后屡经修复与搬迁,现址位于福州乌山角下南门外十八洋路之浦西洋(图1)。
由于当时“明教文佛祖殿”的宗教属性不明,为申请合法宗教身份,有关部门于1998年将其改名为“福寿宫”,胪列道教庙宇,但村民耆老皆言祖辈供奉该寺神明的仪式独特,与道教、佛教有所不同。
图1:福寿宫外观关于福寿宫之宗教属性,近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一种意见认为,福寿宫为“晋江罗山摩尼草庵外的全省乃至全国罕见的又一摩尼教重要遗址”。
[1] 但更多的学者认定福寿宫并非摩尼教遗址。
如林悟殊先生认为明教文佛祖殿非摩尼教遗址,该寺与摩尼教“不存在直接承继的问题”,寺院创建者“并非摩尼教的传人”。
[2] 此外,陶沙亦撰文认为明教文佛祖殿为摩尼教之说“还必须有确凿史证、物证,不能靠简单的推论”。
[3] 言外之意,明教文佛祖殿摩尼教说缺乏证据,不可信从。
学界之所以否认其摩尼教属性,主要原因在于该说证据不足,缺乏过硬的材料。
所幸2008年10月以来,在北宋摩尼教教主林瞪第29代裔孙林鋆先生的主导下,福建省霞浦发现了大量宋元明清以来的摩尼教文献资料。
笔者有幸受命整理研究这批新发现,颇受启发,发现这些资料可为福寿宫的定性提供力证。
2013年7月,笔者一行六人赴福寿宫考察,收获颇丰。
长乐宫(东宫):长乐前殿、长信宫(即长信殿)、长定殿、长秋殿、永寿殿(即长寿殿)、永宁殿、临华殿、神仙殿、温室殿、椒房殿、建始殿、广阳殿、中室殿、月室殿、大夏殿、长亭殿未央宫(西宫):未央前殿、后阁、麒麟殿、朱鸟殿、宣室殿、清凉殿、宣明殿、广明殿、昆德殿、玉堂殿、金华殿、承明殿、掖庭殿(含云光殿、九华殿、鸣鸾殿)、后宫十四位(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披香、凤凰、鸳鸾、安处、常宁、椒风、发越、蕙草、茞若)、钩弋殿、高门殿、非常室、织室、作室、凌室、弄田、敬法殿、白虎殿、猗兰殿、曲台殿、晏昵殿、长年殿、含章殿、寿成殿、万岁殿、永延殿、寿安殿、东明殿、金马殿、大秘殿、神明殿、德殿、延年殿、回车殿、龙兴殿、柏梁台、兰台、渐台、增盘阁、养德宫、武台殿、天禄阁、石渠阁、飞羽殿、平就殿建章宫:建章前殿、骀荡宫、馺娑宫、枍诣宫、承光殿、天梁宫、奇宝宫、鼓簧宫、奇华殿、疏圃殿、鸣銮殿、铜柱殿、函德殿、铜池、唐中殿、凉风台、避风台、神明堂、承露盘、井干楼、太液池、孤树池其它宫殿:桂宫(含鸿宁殿)、明光殿、北宫(含寿宫、神仙宫)、太子宫(含丙殿、甲观、画堂)、明光宫、贞女楼、永信宫、中安宫北宫:德阳殿、温饬殿、安福殿、和欢殿、宣明殿、平洪殿、崇德殿、崇政殿、永乐宫、增喜观、白虎观、天禄殿、章台殿、含德殿、寿安殿、章德殿、崇德殿、永宁殿、迎春殿、延休殿、安昌殿、景福殿、永安宫南宫:崇德殿、却非殿、中德殿、千秋万岁殿、平朔殿、明光殿、宣室殿、承福殿、嘉德殿、玉堂殿、宣德殿、建德殿、云台殿、显亲殿、含章殿、杨安殿、长秋宫、西宫、金马殿、铜马殿、敬法殿、章德殿、乐成门、乐成殿、温德殿、东宫、清凉殿、凤凰殿、黄龙殿、寿安殿、竹殿、承风殿、东观皇后: 坤宁宫关雎宫,承乾宫,翊坤宫,永福宫,麟趾宫,永寿宫,怡春宫,永春宫,绯烟宫,忘忧宫,华清宫,华阳宫,彝斓宫,仪瀛宫,毓秀宫,碧霄宫,怡景宫,瑶华宫,冰泉宫,幻蝶宫,长乐宫,棠梨宫,柔福宫,灵犀宫,聚荷宫,恋云宫,凤寰宫,流华宫,宸佑宫,雍华宫,雪阳宫,欣然宫,雩晓宫,颐华宫,百合宫,邀月宫,懿祥宫,星辉宫,倾云宫,悦仙宫,听竹宫,钟粹宫,馆娃宫,紫烟宫,永宁宫,缀霞宫,未央宫,秋阑宫,昭纯宫,华羽宫,蓬莱宫,翔凤宫,百花宫,鸾鸣宫,兰陵宫,长信宫,衍庆宫,凤鸾宫夕颜殿,瑶光殿,蕊珠殿,明瑟殿,怡和殿,交泰殿,南薰殿,斓月殿,倾樱殿,椒香殿,同心殿,清心殿,绛云殿,紫梦殿,凝霜殿,漪兰殿,霁月殿,椒房殿,倾颜殿,仪元殿,栖鸾殿,玉芙殿,丽正殿,瑶仙殿,璟瑄殿,槿樱殿,悠然殿,飞鸿殿,雅岚殿,惊鸿殿,岚欣殿,怡月殿,凌波殿,逸韵殿,惜颜殿,华音殿, 曦雨殿,惠竹殿,忆云殿,惜云殿,绮梦殿,寒香殿,观海殿,锦瑟殿,昭阳殿,念云殿,蕙兰殿,朝晖殿,倾香殿,合欢殿醉霞阁,幽香阁,云烟阁,连玥阁,凝香阁,希宜阁,行云阁,归燕阁,萱若阁,隐月阁,思凰阁,冰清阁,听风阁,婉荷阁,百花阁,福熙阁,清芷阁,印月阁,雪嫣阁,天舞阁,灵妍阁,懿祥阁,清韵阁,雪舞阁,曼音阁,望春阁,雅歆阁秋水阁,旖霞阁,凝翠阁,绛紫阁,紫月阁,怜星阁,清秋阁,澜月阁,纤羽阁,梦海阁,乐羽阁,清音阁,流霜阁,浣莲阁,栖雁阁,绮春阁,枕霞阁,出云阁,逸纤阁,瑶花阁,飞羽阁,紫霞阁,明月阁,思雨阁梦竹轩,紫蝶轩,镜月轩,漓雨轩,霁影轩,听雨轩,绘雅轩,萦碧轩,漱玉轩,紫竹轩,渡月轩,淑景轩,绿绮轩,宜雨轩,梦幽轩,兰若轩,锦华轩,绛雪轩, 悦蝶轩,伊芙轩,问月轩,飞雪轩,映月轩,翩若轩,揽月轩,知语轩,竹意轩,静雪轩,流韵轩,栖云轩,静怡轩,芙蓉轩,怡月轩,馨语轩,幽兰轩梦兰轩, 流盈轩听雪堂,朱雀堂,睦元堂,墨韵堂,锦画堂汀兰水榭,清芷榭,沉香榭,琉璎水榭,怡蓉水榭忘月居,雪晗居,思懿居,秋水居,馨怡居,锦瑟居,锦墨居,泠雪居,落梅居,陶然居凝香斋,紫薇斋,知画斋,镜春斋,云梦斋潇湘馆,太平馆,长春馆,留春馆怡红苑,上林苑,茗湘苑,蘅芜苑,清漪苑弄玉小筑,漪澜小筑,玉清小筑,梦馨小筑嫔妃宫殿名:清幽宫,若晨宫(太公主的两个住所)仙雨宫·昭阳殿·长乐宫·惜花宫·永寿宫·承乾宫·永安宫·梦慧宫·婷雪宫·雨蝶宫·岚静宫·醉花宫·雪蝶宫·雨蝶宫·景阳宫·昭阳宫·雅风宫·婷蝶宫·云雪宫·宁馨宫·永闵宫·钟翠宫·海棠宫·牡丹宫·百合宫·梦雪宫·梦蝶宫·梦鑫宫·梦梅宫·梦翠宫·梦合宫·梦棠宫·梦安宫·雪蝶宫·雪梦宫·雪鑫宫·雪梅宫·雪翠宫·雪合宫·雪棠宫·雪安宫·钟婷宫·钟梦宫·钟鑫宫·钟梅宫·钟乾宫·钟合宫·钟棠宫·钟安宫·梅婷宫·梅梦宫·梅鑫宫·梅翠宫·梅乾宫·梅合宫·梅棠宫·梅安宫·飞雪宫·瑶月宫·月雪宫·月梅宫·月乾宫·月合宫·月棠宫·月安宫·雨雪宫·雨月宫·雨梅宫·雨翠宫·雨凌宫·雨合宫·雨棠宫·雨安宫·雅雪宫·雅月宫·雅鑫宫·雅翠宫·雅梅宫·雅棠宫·雅安宫·雅合宫·乾宁宫·清宁宫·雪宁宫·翠宁宫·棠宁宫·安宁宫·梦宁宫·梅宁宫·静鑫宫·荣杰宫·星雨宫·宁云宫·玉婷宫·玉凌宫·玉宁宫·玉合宫·玉安宫·玉鑫宫·玉蝶宫·玉风宫·玉阳宫·玉棠宫·玉馨宫·玉雪宫。
静乐民俗中的庙堂乐班[关键词] 庙堂音乐乐班仪式民俗静乐位于晋西北汾河上游,东邻忻州,西通吕梁,北倚宁武,南接太原,北魏时属北秀容,又称宪州、管州。
清康熙《静乐县志》载:“静虽僻壤,实西北岩邑也,群山为篱,汾水为带,境内山峰林立,岗梁跌宕”。
静乐庙堂音乐属中国传统笙管乐系乐种,“它泛指以笙、笛、管、萧、等吹管乐器为主干乐器,辅以丝弦、打击乐合奏的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笙管乐源于中原文化,是中国现存的传统乐种中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流布地区广、文化影响较大的一个乐系。
”静乐庙堂音乐与佛乐有很深的渊源,佛乐起于僧人的音声佛事,主要是梵吹,赞偈、祝延、俗讲等,以及音声供养。
宋元以来,佛事逐渐走入民间,佛乐不断地吸收俗乐的营养和特点。
佛道音乐与朴素的人文地理、繁琐的民俗礼教一起,经过千百年的融合积淀,发展为静乐的庙堂音乐文化。
庙堂音乐主要是纯器乐的合奏及器乐对经文演唱做伴奏,在仪式活动中器乐不仅仅是音乐伴奏,在仪式执行人眼里它们还有通天地、驱魔避邪的神秘寓意和特殊功能。
静乐庙堂乐班作为庙堂音乐的主要传承者,艺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过去的艺僧是正式出家的,宗教仪节有着相当统一而严格的规定。
根据三种不同的应用场合,其音乐分为课诵、谄口、水陆三类,寺院僧上早晚课必有音乐伴奏。
佛乐不仅仅做为僧人佛事和供养所用,宋代后深入民间礼俗。
乐僧们在修行的同时,也以音声法事服务于社会。
去民间做外法事,外法事分为阳事道场,阴事道场。
阳事道场,给民间普安,打吉祥,消灾免难;阴事道场,给亡人超度亡灵。
随着灭佛运动和寺院经济制度的解体,原依附于庙宇生活的乐僧流落民间,原来寺院眷养的乐僧,也成为自谋生路的庙堂乐班,以笙管乐这种主要形式来做法事。
由于做法事的人家多,禅院的和尚少,禅院会吸收一些会吹奏音乐的俗家人来应付法事。
而原庙堂乐班的艺人将庙宇中的一些仪轨带到民间,庙堂音乐因此依附于民俗活动而传承。
静乐庙堂乐班也经历了一个乐僧到艺人的转变过程,成员有着既为农民,又是法事仪式执行人的双重身份。
近代北京的四大门信仰三题--李俊领、丁芮作者:李俊领、丁芮[摘要] 近代北京民间信仰中的四大门是四种带有灵异色彩的动物,在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微妙而特殊的角色。
通过考察可知:其一,在近代北京民间的视野中,四大门与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王三奶奶构成了区域化的神灵谱系。
其二,四大门或直接与信众对话,或通过其代言人“香头”与信众沟通,而“香头”必须经过朝拜碧霞元君仪式的认证。
这种信仰习俗具有鲜明的伦理教化性,但并非民间宗教。
其三,四大门信仰在近代中国的政治境遇顺逆不定,由此产生了四大门信仰的正当性问题。
[关键词] 四大门;碧霞元君;民间信仰;北京康笑菲在《说狐》一书中讲述了其母对北京民间狐仙信仰的一段记忆:我的母亲回想起,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位于北京郊区的老家后院有间小庙,其中奉祀当地人称之为“仙家”的狐精。
她小时候每每避之唯恐不及,不得不经过时,总是拔腿快跑,看都不敢看。
她怕如果靠得太近,会触犯神明,使她遭到伤害和灾难。
然而,就如同害怕狐仙可能降临的祸害,一般人家认为留着这间小庙可以带来好运和财富。
[①]康氏之母所忆的狐仙,是近代北京民间信仰中具有超常力量的四大门[②]之一——胡门,其它三门分别为黄门(黄鼠狼)、白门(刺猬)和柳门(也称常门,蛇)。
四大门在北京地区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在该地区信仰者的文化观念中,四大门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治下带有灵异色彩的四种动物,时常出没于城乡的普通民居中,因而成为参与民众生活的特殊邻居。
四大门信仰属于地方性的以自然动物为实体的神灵信仰,在今天北京与天津的某些地方,它至今仍是一种活着的传统。
学界对于近代北京的四大门信仰,或认为这是中国北方的一种民俗宗教[③];或认为这是一种融合了儒释道三教的北京地方性的民间秘密宗教组织[④];或认为这是一种动物崇拜,在“近代北方民间广泛流行”,“人们崇拜的已不再是四种动物的自然属性,而是把它们作为巫教的神来崇拜”[⑤]。
安徽道教概述安徽道教概述道教源远流长,在进往全面考察的同时,有必要深入细致地考察各个地区的情况,兹将安徽省道教的主要情况作一介绍。
一、起源及发展安徽最早的道教神仙传说当推黄山,相传黄帝时仙人浮邱(丘)在黄山炼丹(《列仙传》),后代在黄山浮邱峰建有浮邱观。
又有轩辕黄帝在黄山光明顶火龙飞升的传说。
其次天柱山,相传周代的匡续,“尝乘云入关,师事老子,还庐山受业刘越真人门,积功累行,周成王时遐举,尝于潜山(今天柱山)栖隐,至今有遗迹。
”(清康熙《安庆府志》卷十三)。
又有巢县金庭山,相传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游伊、洛之间,道士浮邱公接以上篙山。
尝游巢,爱金庭紫微之胜,炼丹洞日,拔剑刺地,至今遗迹尚存”。
(清道光《单县志》)。
《楚辞·远游篇》也载:“轩辕不可追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顺凯凤以从游兮,至南巢而一息”。
道教尊崇的老子与庄子也与安徽大有关系。
春秋战国时道家创始人老子,后来被道教尊为教祖。
据《史记·老子列传》载,老子为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历来学者考证有二说: 一说河东鹿邑县东,一说安徽毫州境内。
按此二说并不矛盾:历史上观之,鹿邑县多数朝代属毫州,建置变更较多;地理卜观之,鹿邑县与毫州接壤,县城东十余里即毫州市境。
又庄子,道教奉为南华真人,史载为宋国蒙人,今考证其地也有二说:一说在河南商丘附近,一说在今安徽蒙城。
按庄子曾为蒙漆园吏,蒙城战国时称漆园,旧有庄子祠及庄周故里,今尚存古漆园遗址,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有漆园街、庄周乡等地名。
这对安徽道教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道教虽然与神仙传说和道家有渊源关系,直接创立却是始于东汉末年张角创立的太平道,据《后汉书.皇甫篙传》:张角“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诙惑,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翼、荆、扬、衰、豫八州之人,莫不必应”。
当时皖境属干徐州、扬州,也有太平道教徒及太平道的影响。
与道教神仙传说、山川社稷神灵祭祀相适应,三国时期,安徽产生了道教俗神的祭祀,《春明梦余录》卷二十二记载,公元239 年,通过孙权之手在芜湖建立了城陛祠,这是我国最早建立城煌庙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