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线量线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232.50 KB
- 文档页数:3
水上工程测量的方法与技巧航迹控制在海上外业测量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跑线的质量直接关乎于成果质量,测量跑得弯弯扭扭,展示到成果图上,往往会造成测线间隔的超限,不仅影响美观,而且需要补测。
如何在水深测量中跑好测线呢?船的行驶轨迹完全和测量设计线一致现在测深仪器都外接RTK进行测量,控制端能实时显示船舶的位置,操船跑线就简单的多了。
但即便如此,对有些人来说还是有些困难。
对大比例尺测图,如1:1000比例尺或1:500比例尺测图,这类比例尺一般属于施工图阶段的港池、航道及码头前沿,或属于日常水深维护测量,或有些特种项目测量。
这类大比例尺测图更考验你航迹控制的水平,关乎水深测图的质量。
在外业实施过程中,方位与目标的确定非常重要。
水深测量中航迹控制要点1.方位:在上线前必须记住测线的方位角,以便船只调头上线前就做到心中有数,待船舶上线后及时调整到所需控制的方位角上。
2.目标:对于沿岸测量海区,大部分地区都有山、岛屿、锚泊船或灯桩作为目标,跑了一条线以后,你就要记住该测线的大致对准目标物,当然以观测远景目标为好,如果下条线是平行测线就可以参照了。
3.风浪:要知道船只在海上航行势必会受到风浪的影响,在观测远景目标的同时,也要在实践中学会感知风浪对于方位角的影响,不能教条地一条线走到黑,会越跑越偏。
4.提前量:要知道GPS显示的船位是过去时而非现在进行时,船舶在高速航行中每秒中都有变化,GPS显示的船位有微小的滞后,也会导致我们的误判,所以操作者在适应后应该学会充分感知船舶舵效,提前做出预判,向左或向右,不能仅凭导航指示屏去作出下一步动作,应该提前感知。
工作人员在检查罗经5.看罗经:如果是大海茫茫海区,周边没有参照物,就需要学会看罗经了,在事先计算好测线方位角的同时,船舶刚刚上线手忙脚乱正常没关系,要不断试着去调整一下船舵,待稳定后看看实际控制的罗经角度,下条平行测线线就不能再慌慌张张了。
6.保持好航向:航迹控制中一旦遇到船只偏航,不要慌,更不宜进行航向大修,建议在保持心态镇定的同时,要慢慢调整航向,在显示船位接近测线前就调整到正常方位,因为大修航向的结果往往会造成测线S型行走,船舶左右摇摆不利于平稳保持,后面调整的难度也会加大。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航道测量的步骤解析导语航道测量是航运业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精确测量航道的深度和宽度,可以确保船只的安全通行,并为海事管理和工程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本文将介绍使用测绘技术进行航道测量的步骤,从前期准备到实地操作,全面解析航道测量的过程。
第一步:前期准备和计划进行航道测量前,必须进行仔细的前期准备和详细的测量计划,以确保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在这一步中,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 确定目标和需求:首先需要明确测量的目标和需求,例如航道深度测量、海底地形测绘等。
这将直接影响后续的测量方法和工具的选择。
2. 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针对实地测量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
特别是在复杂的水域或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进行测量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3. 制定测量计划:根据目标和需求,制定测量计划。
计划中需包含测量区域的范围、测量时间、测量方法和工具的选择等重要内容。
第二步:测量仪器和设备选择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是航道测量的关键一步。
根据不同的测量需求和环境条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来选择测量工具。
1. 多波束测深仪:多波束测深仪是航道测量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它能够快速高效地获取水深数据,并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2. 全站仪或相位差测距仪:全站仪或相位差测距仪是用于测量点位和地形的主要设备。
其准确性和稳定性对于航道测量的精度至关重要。
3. 定位系统:使用卫星定位系统,如GPS或GNSS,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测量位置数据,为后续数据处理提供支持。
第三步:实地测量操作在实地进行航道测量时,需要进行适当的测量操作。
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步骤。
1. 位置定位:使用定位系统或其他定位工具,确定测量船只的位置。
通过定位数据,能够将测量结果与地理位置相对应。
2. 拉测深度:通过多波束测深仪等工具,获取航道深度数据。
测量人员需要合理规划测量线路,保证测量数据的全面性和连贯性。
3. 采集数据:将测量仪器产生的原始数据记录下来,包括水深、位置和时间等信息。
如何进行港口航道测量和港口规划港口作为国家海洋经济的门户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良好的航道测量和合理的港口规划则是确保港口运营安全、高效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讨论如何进行港口航道测量和港口规划。
1. 港口航道测量港口航道测量是指通过测量港口水域的深度、宽度、水流等因素,了解航道状况,为船舶进出港提供准确的导航信息。
港口航道测量主要包括测深、测宽和测水流等方面。
测深是港口航道测量中最基本的工作之一。
在港口航道测量中,使用的工具有声纳、激光测距仪和电测仪等,通过这些工具可以测量出水深的变化情况,为船舶提供安全通航的保障。
测宽是指测量港口航道的宽度。
正常情况下,港口航道的宽度需满足船舶通航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安全因素。
测量港口航道宽度一般采用测绳法、测距仪或者激光测距仪等工具。
测水流是指测量港口航道中水的流速和流向。
水流对于船舶的行驶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测量水流的变化情况对于船舶的安全通航至关重要。
2. 港口规划港口规划是指对于港口进行合理规划,以满足不同船舶的通航需求和促进港口的发展。
港口规划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港口水深、船舶种类、港口布局等。
首先,港口规划需要根据船舶种类和各种船舶的通航需求来确定港口的规划布局。
不同种类的船舶具有不同的吃水深度和尺寸,因此港口规划需要根据这些特点来设计不同的停泊区域和航道。
其次,港口规划还需要综合考虑港口的状况和发展需求。
包括港口附近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等,以及对于未来的发展需求。
通过合理规划港口的停泊区域、码头设施等,能够提高港口的吞吐量和运营效率。
此外,港口规划还需要考虑港口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港口规划需要更多地考虑到环境因素。
采取科学的规划措施,减少对于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港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港口航道测量和港口规划的重要性港口航道测量和港口规划对于港口的安全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使用GPS进行航道测量的方法与技巧航道测量是航海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能够帮助船舶准确地确定自己的位置,避免碰撞和迷航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而使用GPS进行航道测量是现代航海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本文将从GPS的原理、使用GPS进行航道测量的方法及技巧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GPS的原理。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由多颗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和数据处理设备组成的卫星导航系统。
GPS系统中的卫星发射精确的定时信号,接收设备接收这些信号并计算出自身的位置。
GPS系统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几米甚至几厘米,是一种非常可靠的航道测量工具。
那么,在使用GPS进行航道测量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法和技巧呢?首先,合理选择卫星接收机的安放位置。
在船舶上进行航道测量时,应尽量选择船舶上层建筑物较低的区域,避免高楼大厦或其他障碍物对GPS信号的影响。
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将卫星接收机安放在船舱或是天线塔上,以获取更好的接收信号。
其次,需要校正GPS接收机的时间,并保持其准确性。
GPS系统的定位是基于卫星发射的时间信号计算出的,因此,接收机的时间需要与卫星发射信号的时间保持一致。
船上的GPS接收机应经常和国家授时中心进行时间同步,确保其时间准确。
另外,考虑到船舶的运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也是非常关键的。
由于波浪、潮汐等因素的存在,船舶的位置会有所波动。
因此,在进行航道测量时,我们需要进行精确的船舶定位,以消除运动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通常,船舶上会安装一种称为船体动态定位系统(DGPS)的设备,通过对船舶的运动进行实时补偿,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最后,对于航道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GPS接收机软件自带的工具对数据进行存储和记录。
同时,也可以结合地图软件,将测量数据转化为电子地图上的航道测量线,更加直观地展示航道的情况。
此外,对航道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航道中的浅滩、障碍物等危险区域,从而提前预防事故的发生。
掌握船舶测量与航道规划的关键技巧航运业是全球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如此庞大的系统中,船舶测量和航道规划是确保航海安全和有效的货物运输的重要环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关键技巧,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船舶测量和航道规划的要点。
船舶测量,即测算船舶的尺寸和排水量,对于正确评估船舶水动力学、航运成本以及船舶调度等方面至关重要。
最常用的船舶测量方法是使用测量设备,如测距仪和测角仪,以获取精确的尺寸数据。
此外,还可以利用卫星导航系统(GNSS)和自动识别系统(AIS)等技术,实时跟踪和记录船舶的位置和航速等关键信息。
这些技术不仅提供了方便和准确的船舶测量方式,还有助于实时监控航线和船舶交通,确保航海安全。
在船舶测量的基础上,航道规划成为了航运业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航道规划通常涉及选择最佳航线,以确保船舶能够以最高效的方式从起点到达目的地。
这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船舶尺寸、水深、海流、潮汐等。
对于大型船舶而言,航道规划还要考虑船舶的操纵能力和安全限制,以及港口的通航条件和限制。
因此,航道规划需要精确的测量数据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了解和掌握船舶测量与航道规划的关键技巧,是航运从业人员不可或缺的素养。
首先,准确的船舶测量对于各种航运活动至关重要。
无论是货运公司、船舶设计师还是海事管理机构,都需要准确的船舶测量数据来进行业务决策和管理。
其次,航道规划是确保航海安全和运输效率的关键步骤。
恰当的航道规划可以减少船舶碰撞和搁浅的风险,提高航运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在实践中,掌握船舶测量与航道规划的关键技巧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航运从业人员应了解如何正确操作测量设备,例如使用测距仪进行船舶测量,使用导航设备进行航道规划。
此外,他们还应具备解读测量数据和分析航道条件的能力,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船舶测量与航道规划的技巧也需要与其他相关领域相结合,如海洋地质、水文学和物流管理等,以便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需要强调的是,船舶测量与航道规划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需要持续学习和更新技术。
详解使用测绘技术进行航线测量的方法使用测绘技术进行航线测量的方法是航空运输领域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航线测量是指通过测量和计算,确定飞机在航空运输中的飞行路径和位置,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航行。
本文将详细解析使用测绘技术进行航线测量的方法,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惯性导航系统(INS)和雷达高度测量仪(RADAR ALTIMETER)等。
第一部分: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的定位技术。
通过接收来自地球轨道上的多颗人造卫星的信号,GPS能够准确测量飞机的位置、速度和航向等参数。
在航空运输中,GPS被广泛应用于航线测量中。
首先,GPS可以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通过接收多颗卫星的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和计算,GPS可以确定飞机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等位置信息。
这些准确的位置信息对于航线测量至关重要,可以确保飞机按照预定的航线飞行。
其次,GPS还可以提供准确的速度和航向信息。
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和计算,GPS可以确定飞机的速度和航向。
这些信息对于航线测量非常有用,可以帮助飞行员准确掌握飞机的飞行状态,以便及时调整航向和速度。
此外,GPS还可以进行航线规划和导航。
在航线测量中,飞行员可以使用GPS 接收器输入起点和终点的经纬度坐标,系统将自动计算并显示出最短航线和大致飞行时间。
飞行员还可以在飞行过程中实时监测飞机的位置和航向,并根据系统提供的导航指令进行航线控制和调整。
第二部分:惯性导航系统(INS)的应用惯性导航系统(INS)是一种基于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导航技术。
它可以通过连续测量和计算飞机的加速度和旋转角速度,从而确定飞机的位置和航向。
在航线测量中,INS常常与GPS结合使用,以提高航线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INS可以提供连续的位置和航向信息。
通过测量和计算飞机的加速度和旋转角速度,INS可以确定飞机的位置和航向。
与传统的GPS系统相比,INS具有更高的刷新速率和更好的动态性能,可以提供更准确和实时的位置和航向信息。
测绘技术中的路线测量方法详解测绘技术是一门应用科学,旨在通过测量、描述和描绘地面或地下的物体和现象,以获取准确的地理信息。
在测绘技术的发展中,路线测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测绘技术中的路线测量方法。
一、背景介绍路线测量即测量道路或其他线状物体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形状和尺寸。
它在交通规划、道路设计、土地利用规划和航空导航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实现精确的路线测量,需要运用测量仪器和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现代测绘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它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来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
GPS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地理坐标和海拔信息,从而实现对道路等线状物体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定位。
在路线测量中,GPS能够提供快速、准确的位置数据,为后续的测量工作提供基础。
三、导线测量导线测量是一种传统的路线测量方法,主要用于长距离、高精度的测量任务。
该方法通过在测量线路上设置一系列的控制点,通过测量这些控制点之间的线距和角度来确定线路形状和长度。
导线测量常用的仪器有经纬仪、全站仪等。
该方法的优点是精度高,但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投入。
四、激光测量激光测量是一种现代化的路线测量技术。
通过发送激光束并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可实现对线路的精确测量。
激光测量仪器可以快速采集大量的准确数据,并生成高精度的三维模型。
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地形和环境的测量,如山区公路和高铁线路。
五、无人机测量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测量在路线测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无人机搭载激光扫描仪或摄影设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大范围的线路进行高精度测量。
通过无人机的航拍和数据处理,可以获取线路的高分辨率影像和三维数据。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并能够适应多样化的地形条件。
六、地面测量地面测量是一种常用的路线测量方法,适用于简单和中等复杂的地形条件。
通过在测量线路上设置控制点,并使用测距仪、水平仪等仪器进行测量,可以获得线路的位置、形状和尺寸信息。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海岸线测量的步骤和技巧海岸线测量是测绘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准确地测量海岸线的形状和长度,并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探讨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海岸线测量的步骤和技巧。
一、引言海岸线作为陆地与海洋相交的边界,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常受到潮汐、浪涛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形态常常发生变化。
因此,对海岸线进行准确测量十分重要,可以提供给海岸防护、沿海规划以及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支持。
二、准备工作在进行海岸线测量之前,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购置适当的测量设备,例如全站仪、GPS等,以保证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其次,要了解测点的分布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地形调查。
还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海岸线的历史演变和主要特征。
三、测量步骤1. 设置基准点在进行海岸线测量时,需要选择一些固定的基准点。
这些基准点通常位于陆地的高地或较稳定的地形上,可以作为整个测量过程的参考。
基准点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海岸线附近的地势和地貌特征,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建立控制网建立控制网是海岸线测量的重要一步。
通过在陆地上设置一系列控制测点,并使用仪器进行测量,可以建立起一张稳定的控制网,以供后续的测量工作使用。
这些控制点必须囊括整个测区,要分布均匀且能够满足精度要求。
3. 进行现场测量现场测量是测绘海岸线的核心内容。
测量人员需要根据测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例如全站仪、GPS等,进行测量作业。
在进行测量时,应注意天气和海况等因素的影响,并做好数据记录以及实时校正。
四、测量技巧1. 数据处理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所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这个过程包括数据校正、降噪处理、数据过滤等,旨在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数据的配准,将不同时间点或测区的数据进行统一,以便进行后续分析和比较。
2. 地形分析测量得到的海岸线数据可以进行地形分析,以揭示海岸线的特征和演变规律。
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的测量结果,可以了解到海岸线的变化趋势,进而推测其未来的发展态势。
使用无人机进行海岛测量与岸线监测的技巧与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人机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其中,使用无人机进行海岛测量与岸线监测已经成为一种高效、准确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使用无人机进行海岛测量与岸线监测的技巧与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使用无人机进行相关工作。
一、选择适合的无人机无人机的选型是进行海岛测量与岸线监测的第一步。
在选择无人机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航时与飞行距离:海岛测量与岸线监测通常需要较长的飞行距离和航时。
因此,选择具有较长续航时间和飞行距离的无人机是必要的。
2. 载荷能力:为了进行岸线的监测与测量,无人机必须携带相应的传感器和设备。
因此,需要选择具有足够载荷能力的无人机。
3. 稳定性:针对大陆边界或者海洋环境的岸线监测,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
选择具有良好稳定性和悬停能力的无人机可以保证图像质量和准确性。
二、选择合适的传感器与设备选定无人机之后,还需要选择适合的传感器与设备进行海岛测量与岸线监测。
以下是常用的一些传感器与设备的介绍:1. 激光雷达:可以通过扫描激光束来测量地表的高程信息,非常适合用于测量海岛的地形和岸线。
2. 摄影测量仪:可以通过航空摄影来获取高分辨率的地形图像和三维模型。
3. 热成像相机:可以通过红外辐射来检测海岛的植被覆盖情况和地表温度变化。
三、制定合理的飞行计划在进行海岛测量与岸线监测之前,需要制定合理的飞行计划。
以下是一些制定飞行计划的要点:1. 航线设计:根据测量范围和目标,设计合理的航线,确保无人机可以覆盖整个海岛和岸线区域。
2. 飞行高度:根据传感器的特性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飞行高度。
较低的飞行高度可以获取更高分辨率的图像,但会增加航线密度。
3. 飞行速度: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飞行速度。
过高的飞行速度会影响图像清晰度,过低的飞行速度会耗费过多的时间和能源。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飞行结束之后,需要对获取的图像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1. 图像拼接:当飞行范围较大时,需要将多张图像拼接成一张完整的地图。
飞机电器线路测量技巧
量线的话,一般而言就是测量该段线路的导通性和绝缘性。
就目前应用的办法较多的采用测量该段线路的电阻。
针对一些探测元件或者传感器的内阻,方法雷同。
根据简单的物理知识得知,如果一段线是连续的,则该段线路必定有电阻,而且电阻值是欧姆级别的;如果一段线是绝缘的,则该段线路与飞机结构或者“地”是开路的,则实际用欧姆表测量出为“OL”或者兆欧级别的。
类型一:利用飞机地。
由于飞机上设备的局限性,有时我们往往利用飞机这个“地”来测量导通性和绝缘性。
6349飞机曾出现过飞机14HK信息,根据TSM排故后,疑为线路故障导致,参考下图:
实际施工测导通性时:我们没办法用万用表一头ZC,一头14HK后部,这时我们可以借助飞机这个“地”来进行测量,可以把ZC后部的4B用保险丝接地,然后到14HK后部需要测量地方,连接万用表,这时就可以形成环路来测量8HK-AB/4B钉对14HK-AB/A钉之间线路;隔离性就容易了,只要ZC这头“地”断开,直接测量14HK后部和地之间的电阻,“OL”就是绝缘的。
重要提醒:建议在施工之前要对AWM进行查询,以确定该段线路内无其他设备或者隔离掉这些相关设备,防止测量不准确。
这一例子如8HK到14HK之间有多个设备,如213VT,227VC,281VC,1939VC等。
当时测量,8HK-AB/4B钉对14HK-AB/A钉之间线路导通和隔离性异常;进一步测量发现1939VC-A/20钉对14HK-AB/A钉之间线路的导通性电阻值较大,而且处于变化;另外绝缘性也非常差。
随后对该段区域的线路进行详细检查,发现在一扎带捆绑的线束中线号为2163-6045
断裂。
修复之后,该故障未再出现。
类型二:摇线法。
发动机区域经常出现间歇性的故障,更换部件后仍出现故障,这时就要考虑线路问题,因发动机处于高震动区域,线路问题的可能性大增,参考下图。
6328右发LOOP B 火警,该故障一直是间歇性的,航后测量线路也无法判断。
使用摇线时,则故障立即再现了。
当时测量发现4WD2A-459VC2A之间的线路轻轻摇动,万用表的阻值剧烈变化,据此可以判断该段线路存在问题,详细检查即可发现问题缺陷。
NOTE:摇线仅仅只是为了模拟故障,因此各位在发动机区域摇线时要掌握分寸,不能把正常的线路摇出问题,然后误以为是测量发现的问题,这里就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
对于卡箍固定的地方,只需要摇动卡箍的地方;对于长距离的,需要将捆扎绳的地方摆动,希望各位能在实践中累计更好的经验提供大家学习……
类型三:大翼LOOP的测量。
只要正确使用环路仪,则应该能发现有问题的环路,这里主要提供环路仪的使用说明:
A>如果是测量连续性:
使用前,将开关置于“ON”,转动
选择档到“TEST”,通过测试之后,再
将选择档置于“CONT”位;用绿头和红
头线来测量,假如连续性阻值超过范
围,则在显示窗显示HI;
连续性只能用绿安装头/红安装
头。
B>如果是测量隔离性:
使用前,将开关置于“ON”,转动
选择档到“TEST”,通过测试之后,再
将选择档置于“ISOL”位;使用黑头和
红头来测量。
高于2M欧显示“HI”;低
于800欧,显示“LO”,出现异常,则
重新”TEST”一次。
提示:测量隔离性时,因LOOP两头构
造不同,我们可以用红测量线和绿测量
线的不同来测量LOOP两头的隔离性,
切莫不可用绿测量头的安装位置来测
量,因为这样测得的隔离性不准确。
记
住:隔离性只能用红安装头/黑安装头测量。
(绿头端有大电阻,证实过的)
类型四:理论取巧法。
有时我们根据ASM和AMM中描述的系统原理,可以不对部件进行拆装进行测量,这基于对系统深入研究,在这里不举例。
总之,线路测量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最终目的一样,测量线路的导通性和隔离性,只要我们把握这两点,方法自可以创造。
希望小作能对各位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文中疏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