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doc
- 格式:doc
- 大小:67.67 KB
- 文档页数:11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第一次学情监测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远古时期,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着众多的氏族、部落。
战国时人记得“当禹之时,天下万国,至于汤而三千余国”;汉朝时人则说黄帝、尧帝时天下就有“万国”。
文献所载古人对于远古时代的记忆,与考古学家的推断是契合的。
苏秉琦考察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六大区系丰富的资料,指出文化遗址的分布呈现着“满天星斗”的状态。
费孝通指出:“早在公元前六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已经存在了分别聚居在不同地区的许多集团。
新石器时期各地不同的文化区可以作为我们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起点。
”我们考索的眼光不妨再放远一些。
从“满天星斗”的天下万国到秦汉时代天下一统的大帝国的形成这中间经历了数千年之久。
正是在这个时段里,大大小小的数以万计的氏族、部落正历经着融汇的历史进程,从“万家”到“一家”,这是上古社会的巨大进步,也是诸多氏族、部落融汇为中华民族的壮阔的历史进程。
这个时期可以称为中华民族的形成时期。
“天下一家”的观念在中国古代大致有两个思路:一是将天下作为皇帝一家(或一人)的私产;二是将其理解为天下一统的政治局面。
后世称颂皇帝的臣工常从前一思路说话,而未昏庸的皇帝本人则多取后一思路。
历来的有识之士强调“天下一家”是谓天下一统,唐儒杜佑说:“秦汉以降,天下一家,即岭南献能言鸟及驯象,西域献汗血马,皆载之史传以为奇物,复广异闻,声教远覃。
”宋儒欧阳修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
”欧阳修和杜佑的说法一致认为“天下一家”,指的是天下一统的政治局面,惟有在此局面下,物品得以交流、士人可以平等参加科举考试。
天下诸邦国、部落对于中心权力和中央王朝的认同,亦即我们所说的国家认同,是天下一家局面出现的前提;反过来说,天下一家局面的出现,也正是天下邦国、部落“国家认同”的结果。
高二12月月考数学(理)试题一、选择题: (每题3分,共36分)1. 已知命题p :R x ∈∀,1cos ≤x ,则( ) A. 1cos ,:≥∈∃⌝x R x p B. 1cos ,:≥∈∀⌝x R x p C. 1cos ,:00>∈∃⌝x R x pD. 1cos ,:>∈∀⌝x R x p2. 若命题“p q ∧”为假,且“p ⌝”为假,则( )A p 或q 为假B q 假C q 真D 不能判断q 的真假3. 命题:“若220(,)a b a b R +=∈,则0a b ==”的逆否命题是( )A .若0(,)a b a b R ≠≠∈,则220a b +≠B.若0(,)a b a b R =≠∈,则220a b +≠ C .若0,0(,)a b a b R ≠≠∈且,则220a b +≠ D.若0,0(,)a b a b R ≠≠∈或,则220a b +≠ 4. “12m =-”是“直线(m -2)x+3m y+1=0与直线(m +2)x+(m -2)y-3=0相互垂直”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5. 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的棱长为a ,M ,N 分别为B A 1和AC 上的点,AN M A =1=a 32,则MN 与平面BB 1C 1C 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平行 C. 垂直 D. 不能确定6. 下列四个命题:⑴两条直线都和同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⑵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⑶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⑷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无数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 、 0B 、 1C 、 2D 、 3 7. 若方程a a x y -=-31lg 22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31,0(B. ),31(∞+C. )101,0( D. )31,101( 8. 椭圆1422=+y m x 的焦距等于2,则m 的值为( )A. 5或3B. 8C. 5D. 3 9.已知,a b 均为单位向量,它们的夹角为60,那么3a b +等于( )A B C D .410. 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命题个数是()① 若A ,B ,C ,D 是空间任意四点,则有0AB BC CD DA +++= ② b a b a +=-是b a ,共线的充要条件 ③ 若b a ,共线,则a 与b 所在的直线平行④ 对空间任意点O 与不共线的三点,A ,B ,C ,若OC z OB y OA x OP ++=(其中R z y x ∈,,),则P ,A ,B ,C 四点共面 A. 1 B. 2 C. 3 D. 411. 已知A (1,-2,11),B (4,2,3),C (6,-1,4)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ABC ∆是 A. 直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12. 如图1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 ,EADM 和MDCF 都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点P 是ED 的中点,则P 点到平面EFB 的距离为( )A.a 36 B. a 33 C. a 43 D. a 66 二、填空题: (每题3分,共12分)13. 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命题“若1=xy ,则x ,y 互为倒数”的逆命题; ②、命题“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否命题;③、命题“若1m ≤,则022=+-m x x 有实根”的逆否命题;④、命题“若AB B =,则A B ⊆”的逆否命题其中是真命题的是 (填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的序号)14. 已知矩形ABCD 中,1,(0),AB BC a a PA ==>⊥平面AC ,且1PA =,若在BC边上存在点Q ,使得PQ QD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2024-2025学年高一10月质量检测卷语文(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草稿纸上作答无效.............,在试题卷4.本卷命题范图: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更快、更高、更强”这句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格言在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上首次使用,指引运动员在体育赛场不断突破人类极限。
与此同时,无数科学家、工程师也和运动员一样,每天都在孜孜以求,不断拓展着人类知识的边界。
在奥运会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各国的科技正悄然发挥着关键作用。
竞技体育的传统认知是,输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与技术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国体育的领先,背后少不了科技与相应产业链的双重支撑。
德国雪车雪橇队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独揽9金。
得益于其高度发达的汽车工业。
德国车企将FI技术融入装备与训练,从数据分析到虚拟现实,全面助力德国队。
在这个意义上,顶尖运动员的较量,科技成为缩小差距或获取优势的重要因素。
奥运会,也是科技新成果应用和新技术示范的主要平台,它会带动举办国优势产业的升级和走出去。
我国电动车与显示面板产业的全球领先地位,正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前布局相关。
中国制造的电动车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初试啼声,技术积累与验证为日后腾飞奠定基础;高清转播的普及,则推动了显示技术的飞跃,从跟随到引领,不仅革新了家庭娱乐,更孕育了行业巨头。
如今,中国电动车领跑世界,显示面板产量占全球半壁江山,彰显了“绿色、科技”奥运理念的深远影响。
河南天一大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直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对丝绸之路的研究是把丝绸之路作为一条实存的道路来研究,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也正是这种坚持对史实的研究,使得丝绸之路的另一项作用,即它在文学上所起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丝绸之路还是一条传闻中的道路,一条存在与想象中的道路。
那些出于各种目的而四处流动的人,商人、旅行家、冒险者和传教僧,也许他们不是决定习性,但却是丝绸之路上文化传播最为活跃的因素。
他们在求取自己目的的同时,也把自己的信仰、途中的见闻以及关于其他地方的种种信息,沿途撒播,并随时吸取新的信息,以作新的谈资。
他们的谈论,由于目的不同而各有取舍,再加上口头传播的随意性以及临时的即兴表演,都使得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得到削弱,而臆想的成分却在加强,于是千奇百怪的事情都可以在丝路上的某一时段某一点发生了。
总之,他们在传播神话的同时又在制造着神话,在取信于听众和取悦于观众上极尽所能地发挥着天赋。
以丝路道路的艰辛和古人对神的虔诚,我们不难想见,神们自然会与他们一道辗转流动,这使得丝绸之路又成为一条神话传播的大道。
但是,信任总是有底线的,在信息来源极度缺乏的地区,人们比较容易相信外来的传闻,而在丝绸之路这样一个各种信息汇聚的场所,却更容易培养出人们的怀疑精神。
特别是在同一个地方流传着关于同一个人或者同一件事的各种相互矛盾的传闻的时候,人们往往就面临选择了。
有趣的是,人们在做选择时的态度,他们更倾向选择那些和精神深处密切相关的事物作为应该相信的对象,并以此来印证和加固传统的信仰,也就是说,比起真相来,人们更容易选择他们一贯相信和愿意相信的事作为“事实”,而其他的事,哪怕是确曾发生,也会慢慢地被当做奇闻轶事来处理。
好在人们对奇闻轶事的兴趣,一点也不逊色他们对“真相”的追求。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四、解答题17.已知2q x mx m m-+-+£(其中实数m>2).:3(21)(1)0:2350p x x--£,2(1)分别求出p,q中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M和N;(2)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18.已知命题2q x x kx k$Î+++=.:R,2340"Î-+-£,命题2:[1,1],20p x x x k(1)当命题pØ为假命题时,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2)若命题p和q中有且仅有一个是假命题,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10.BCD【分析】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一一判断即可.【详解】对于A ,a b =能够推出ac bc =;但ac bc =不能推出a b =(如0c =时);所以“a b =”是“ac bc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A 为假命题;对于B ,5a +是无理数能够推出a 是无理数;a 是无理数也能够推出5a +是无理数;所以“5a +是无理数”是“a 是无理数”的充要条件,故B 为真命题;对于C ,0a b >>能够推出22a b >,所以“0a b >>”是“22a b >”的充分条件,故C 为真命题;对于D ,5a <不能够推出3a <;3a <能够推出5a <;所以“5a <”是“3a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D 为真命题;故选:BCD.11.CD【分析】采用特值法,可设{}1,2,3,4U =,{}2,3,4A =,{}1,2B =,根据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对选项,,,A B C D 逐项进行检验,即可得到结果.【详解】令{}1,2,3,4U =,{}2,3,4A =,{}1,2B =,满足()UA B B =U ð,但A B ǹÆ,A B B ¹I ,故A ,B 均不正确;由()U A B B =U ð,知U A B Íð,∴()()U U A A A B =ÍU U ð,∴A B U È=,由U A B Íð,知U B A Íð,∴()U B A A =U ð,故C ,D 均正确.故选:CD.。
2022-2023-1 高一年级 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13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望春风王韵路边的大树开始褪去了枯黄,和田间的桃枝一起绽出新叶。
我也受到了感染,心情顿时明媚了许多。
路上行人明显多了起来,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喧嚣。
不时看到戴着口罩、装备齐全的骑行者,他们塌下身子,双手稳稳地攥住把手,如一尾尾灵活的鱼儿,在车流的汪洋中穿行。
第一批被春天唤醒的,总是乡间的农人。
在乡村,春风是人们最好的朋友。
它把山坡吹绿,把枝头的新芽催绽,与田野上每一个守护着土地的人不期而遇,带来花的清香与叶的肥嫩。
疫情逐渐缓解,卡口渐次开放。
农民陆续走入田中,土豆已经种上了。
麦子地里,农业站的技术管理员在查看麦苗长势,指导农民除草施肥、喷洒农药。
苹果地里,果农们在为果树剪枝、不用开沟、追肥。
度过了这一个多月焦灼的日子,农民们终于回到那片一生难以割舍的土地,扑向那地毯般铺张开来的田野,不错过惊蛰前后的每一个日子。
郊外田畦都齐齐整整,荠菜花满坡满地,不时能看见三五个人戴着口罩在麦地里挖野菜。
那些肥嫩的荠菜、苦菜子被人们摘下,收进随身带来的布袋、提篮中。
在挟裹着乡土气息的清风里,他们带着满心的喜悦回家,品尝这大自然恩赐的美味。
姜地里,一家家姜农戴着口罩,扛犁带锨,拉着竹竿和塑料薄膜,提着推着正月里在土炕上生的姜芽,开始下地种姜了。
干活干得起了兴,他们脱掉了羽绒服外套,忙得满头大汗。
很快,白花花的塑料膜包上地畦,一大块黄土地就这样落了一层亮亮的白雪。
村庄路口,一个穿深绿棉衣的老太太正拉着一个穿暗红外衣的老太太的手,隔着彼此的口罩,絮絮地嘱咐着什么。
两位老太太都是70多岁的年纪,干瘦矮小的身体,核桃般沟壑纵横的面孔,灰白的头发。
两人拉扯了一会儿,红衣老太终于离开绿衣老太,走向马路对面,步子缓慢,但是很沉着,稳稳的,没有回头。
古代诗歌阅读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学业诊断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徒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田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注)诗人写此诗时距北宋灭亡已有三年。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介绍了岳阳楼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诗人登高的时间,意境开阔宏大。
B.颔联联想到三国时岳阳楼被吴蜀瓜分的历史,“徙倚"写出了诗人的流连忘返。
C.诗人借“万里来游”“三年多难”表达内心悲苦,“更凭危”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受。
D.尾联“风霜”一语双关,与老木、苍波等意象共同营造了苍凉悲壮的意境氛围。
14.诗歌最后一句提到“无限悲”,请结合诗歌谈谈“悲”的内涵。
(6分)山西省临汾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作于秋天,“乍暖还寒”既体现了天气逐渐变冷,也烘托出作者的心境。
B.词人在痛苦中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只能借酒浇愁,风送雁声反而更增添了自己的悲愁。
C.下片写到园中菊花盛开,秋意正浓,词人独自对着黄花却无心赏花,忧伤而憔悴瘦损。
D.风急、雁过、黄花堆积、梧桐细雨、残秋黄昏,一系列意象描绘出一幅静谧的画面。
16.明代茅映评价这首词时说:“十四叠字,情景婉绝,真是绝唱。
”请赏析上阕叠字中蕴含的情感。
高三地理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第二册、滚动前面内容(约3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口重心的移动轨迹受区域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移动等多因素影响。
右图示意1990~2009年我国人口重心时空演变轨迹,其中,受某省级行政区人口统计口径变化影响,2000年人口重心向南偏东方向较大距离移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990~2004年我国人口重心整体向西南移动,其原因有()①东部地区生育观念改变②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较多③中部地区环境持续改善④北部地区工业不断转型A. ①④B. ②③C. ①②D. ③④2. 推测2000年我国人口重心向南偏东方向较大距离移动的原因是()A. 重庆升级为直辖市B. 广东人口统计数量增大C. 黑龙江省撤县设市D. 北京市行政区范围扩大3. 2009年后我国人口重心持续向西移动,反映出我国()A. 中西部劳动力需求减少B. 东部人口出生率上升C. 东部基建投资规模减小D. 中西部经济发展增速受经济、交通等因素影响,英国伦敦都市图的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经历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图1、图2分别示意伦敦都市圈城镇化进程中成熟期工业城市居住模式和“二战”后低密度弥漫型居住模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成熟期工业城市居住模式对应的伦敦城镇化发展特征是()A. “中心城市”的居住条件优越B. 城市空间沿交通干线向外扩展C. 居住区主要分布在都市圈远郊D. 城镇化水平以及速度持续提升5. “二战”后伦敦低密度弥漫型居住模式的形成主要得益于()A. 家庭汽车的普及B. 城市人口的激增C. 城市环境的恶化D. 轨道交通的建设6. 低密度弥漫型居住模式阶段,为促进再度繁荣发展,“中心城市”最适宜采取的措施是()A. 加大交通设施建设B. 提高民居建筑密度C.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D. 提高城市房屋价格由油橄榄制成的橄榄油,目前被认为是最适合人体营养的油脂。
【良师益友】高一化学同步教学资源(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第二节 金属材料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将一定质量的铁片放入4100mLCuSO 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洗净后称量,发现铁片比原来增加了0.2g ,则该4CuSO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10.25mol L -⋅B .10.1mol L -⋅C .10.15mol L -⋅D .11mol L -⋅2.一定量的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2%,取10g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 ) A .17.4gB .10gC .7.2gD .5g3.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1 mol 水的体积为22.4 LB .常温常压下,7.8 g 过氧化钠中含有阴离子的数目为0.2N AC .1.6 g 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 AD .标准状况下,22.4 L Cl 2与足量的铁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基础达标10.现有Fe 、FeO 、23Fe O 的混合物粉末3.44g ,加入含240.05molH SO 的稀硫酸恰好完全溶解,并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224mL 。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无明显变化。
若将4.30g 该混合物在高温下与足量的CO 充分反应,生成2CO 的质量为( )A .2.20gB .1.40gC .1.30gD .1.10g二、填空题11.一块表面已被氧化为氧化钠的钠块17.0 g ,投入50 g 水中,最多能产生0.2 g 气体,则: (1)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钠块中钠的质量是 g 。
(3)钠块中氧化钠的质量是 g 。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草稿纸上作答无效.............,在试题卷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至第六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乡村振兴是一项巨型社会工程。
乡村振兴背景下参与制造亮点的主体及其行动逻辑显然是多元化的,这就需要我们建构一个涵盖多元行动主体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制造亮点的内在逻辑。
换言之,如果仅仅关注单一治理层级在制造亮点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那么对于制造亮点这一重大实践问题也就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也不能深挖这一病态现象背后的根源所在。
多层级理论是研究在多行为体、多中心、多部门条件下如何开展治理行动的重要理论框架。
从多层级治理理论视角看,乡村振兴背景下制造亮点的过程是嵌入在一个多层级的行动网络之中的。
多层级治理理论最初是用以解释欧洲一体化现象的。
一直以来,关于欧洲一体化现象的解释路径主要有两种:新功能主义和政府间主义。
在新功能主义看来,以欧洲共同体为代表的超国家行为体主导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国家这类行为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大。
政府间主义认为欧洲一体化能够实现关键在于国家这类行为体的积极行动。
与上述两种传统解释路径不同,马科斯认为,欧洲一体化是超国家行为体、国家行为体以及次国家行为体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此外,他提出了“多层级治理”这一概念来说明多个维度上的政治或行政行为体的持续互动的现象。
根据马科斯的观点,多层级治理是一种在超国家、国家、区域以及地方等几个疆域层级上的既定政府之间进行持续协商的制度。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蓊(wěng)郁脉(mò)脉渺(miǎo)茫弥(mí)望B.倩(qiàn)影参(cēn)差斑(bān)驳煤屑(xiè)C.羞涩(sè)点缀(zhuì)酣(hān)眠媛(yuán)女D.敛裾(jū)惦(diàn)着宛(wǎn)然峭楞(lēng)楞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青荇.(xìng)颓圮.(pǐ)悄然(qiāo)共其乏困(gōng)B. 阙.秦(quē)惩创.(chāng)戮.力(lù)瞋.目而视(chēng)C. 浸渍.(zì)豆豉.(chǐ)瓦菲..(fēi)长歌当.哭(dàng)D. 箜.篌(kōng)鲰生..(zōu)桀骜.(ǎo)殒.身不恤(yǔn)3.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廖廓张驰篱笆执拗B、浪谒飞舟尸骸屠戳作揖C、笙箫攒射撰写窒息D、荡漾菲闻婆娑荤腥4.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准确无误的一项()A.广阔无垠不加思索人事沧桑意气风发B.激浊扬清怨天尤人记忆犹新举世瞩目C.生灵涂炭博闻强识一股作气自怨自艾D.广有羽翼绿草如茵九霄云外轰堂大笑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今年的校运会上,高一(10)班的同学顽强拼搏,终获冠军,铩羽而归....。
B.演讲赛现场,一位身着异装的演讲者,一边高喊“朋友们你们好吗”,一边做鬼脸,在场的同学们纷纷拍手称快....。
C.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落网后,很多行贿的房地产商忐忑不安....,害怕自己罪行败露。
D.开学典礼的操场上,师生聚集,流光溢彩的烟花撑起的天空五彩缤纷,美轮美奂....。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C.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
D.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2006年夏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高温天气,七月流火....的酷暑使一些地区电力供应紧张。
C、为了不使中华民族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危险境地,我们只有奋起反抗,把侵略者赶出国土。
D、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B.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关于经济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
C.历史已经证明,由于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发展水平的不同,促进和保护人权的侧重点自然会有所不同。
D.和传统的书法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性艺术性,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9.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球市是衡量一个俱乐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今年中超球市极其低迷,但鲁能泰山主场却一直保持场均两万人的上座率。
B.他们对每位选手的语言表现、诗歌内容和思想内涵详加点评,不仅在广大电视观众中普及和推广了阿拉伯诗歌文化,也保证了比赛评判的质量。
C.在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将大众化的文艺作品仅仅看作学习工作之余的消遣、休闲,通过娱乐来获得休息,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生活方式。
D.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使塑料购物袋已经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法。
B.艾滋病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三大传播途径,我们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它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将会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C.由于我国的国际影响和汉语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八届会议一致通过,把汉语列为大会和安理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其他五种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D.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B.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遇到C.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物,礼品D.荆轲自知事不就.就:成12.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B.秦王必喜而善.见臣C.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1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往而不反,竖子也B.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卒起不意,尽失前度D.箕踞以骂曰1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加点词语法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行李..之往来A.微夫人..来归丹..之力不及此B.樊将军以穷苦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执兵..也D.诸郎中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朝济而.夕设版焉因人之力而.敝之B.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C.使工以.药淬之使使以.闻大王D.乃.欲以生劫之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16.下列省略句中,省略成分补得不恰当是一项是( )A .今闻(秦王)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B .今有一言,可(以)以(之)解燕国之患C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D .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荆轲)毕使于前17.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 仰头相.向鸣 好自相.扶将 B.多谢.后世人 谢.家来贵门 C. 君既若见.录 府吏见.丁宁 D.体无咎言. 言.既遂矣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可以) 静言思之 躬自悼.矣(哀悼) B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问)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忍受) C 、行道迟迟..(很晚) 不思其反.(返,回来) D 、枉用相存.(问候,怀念)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这样)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依中国文化的古老观念,人心之间不是隔绝不通的。
这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块基石,也成为中国文化千年来的一个精神祈向。
① 孔子说“兴于诗”,就是以诗歌来开发人性、人心的根本。
② 尽心尽情的精神,就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人性与人性的照面。
③ “无邪”就是诚,就是人性与人性的照面。
④ 孔子主张的仁,就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
⑤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A.①③④⑤②B.⑤③①④②C. ⑤②①④③D. ④②③①⑤20.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 上巴伐利亚的精华所在就当属伊萨尔河谷了。
② 伊萨尔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的罗尔地区,长283公里,流经整个巴伐利亚南部,最终汇入多瑙河。
③ 如果你问一个外国人对巴伐利亚的印象,他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通常是阿尔卑斯山麓地带,也就是上巴伐利亚地区。
④ 伊萨尔河景色秀丽,自然风貌保持地极好,德语中称为“伊萨尔维克里”,意为“遥远僻静的地方”。
⑤ 巴伐利亚州的各个区域有着各自鲜明的地域特色,其语言、传统、风俗、服装、音乐、舞蹈、菜肴都不尽相同。
A .③⑤①②④B .⑤③①②④C .②④①⑤③D .④②①③⑤ 二、古文阅读㈠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21—25题。
(共18分)张骞,汉中人也。
建元中为郎。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馀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向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
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译道,抵康居。
康居传至大月氏。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
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馀,还。
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馀,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2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月氏遁而怨.匈奴 怨,仇恨B .径.匈奴 径,取道C .唯王使人道.送我 道,引路,作向导D .汉之赂.遗王财物 赂,贿赂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月氏遁而.怨匈奴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B 骞因与其.属亡向月氏 又欲肆其.西封C 唯.王使人道送我 唯.君图之D 为.发译道 乃为.装遣荆轲23.下列各句,全都表现张骞忠于国家不辱使命的一组是( )①骞以郎应募 ②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③骞持汉节不失 ④骞与其属亡向月氏 ⑤骞曰:“……唯王使人道送我。
” ⑥并南山,欲从羌中归 ⑦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⑧拜骞为太中大夫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⑥⑦⑧2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骞出使西域的任务是联合月氏,共同打击匈奴,费尽周折,最终这个目标也没能实现。
B.大宛为了得到汉朝的财物,对张骞提供帮助,送他上路,到达康居。
C.月氏被匈奴打败逃往大夏后,对大夏臣服并尊大夏王为君,觉得那里土地肥沃富饶,生活安定,不想再打匈奴。
D.张骞先后被匈奴捉住两次,扣留多年,后值匈奴内乱,才逃回汉朝。
2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