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最新内容,你了解吗?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3
新版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内容高血压,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又熟悉?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调皮小孩,时不时跑出来捣蛋。
它悄无声息地潜伏在我们身边,却又能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不少麻烦。
不过,别担心,最近推出的新版高血压防治指南就像一位慈爱的长辈,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建议,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个“家伙”。
1. 高血压的定义和危害1.1 什么是高血压?说白了,高血压就是血管里的压力过大了,就像气球充气过头了,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血压超过了140/90mmHg,就要小心了。
这时候,心脏和血管就像在打“持久战”,长此以往,可就不好说了。
1.2 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不单单是数字上的变化,它可是一张“通行证”,让心脏病、中风、肾衰竭等一系列问题找上门来。
可以说,高血压就像是个隐形杀手,悄悄地在你身边游荡。
所以,了解它的危害,就像给自己加了一道保护盾,别等到出事了才后悔。
2. 新版指南的亮点2.1 血压监测的重要性新版指南强调,定期监测血压就像打卡上班一样重要,不能偷懒!不管是在家还是医院,量量血压,了解自己的情况,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就算你平时觉得自己身体棒棒的,也别掉以轻心,定期检查才能保平安。
2.2 生活方式的调整这可不是“听君一言,胜读十年书”的道理,而是生活中的点滴都能影响我们的血压。
比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都是降低血压的好法子。
新版指南提到,减少盐分摄入,多吃水果和蔬菜,这样能让你的血管更舒坦,血压也会降下来。
对了,别忘了每天活动活动,运动可是一剂良药!3. 药物治疗3.1 何时需要用药?有时候,光靠调理生活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这时候,药物治疗就要登场了!新版指南里提到,如果你的血压持续高于目标值,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开始服药。
这就像是请来专业的团队来帮你解决问题,千万别害怕。
3.2 药物的选择和遵从不同的药物针对不同的情况,像是为你量身定制的西装。
吃药的时候,记得遵循医嘱,不要擅自停药或者改药,毕竟这是为你的健康着想。
高血压宣传知识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可以导致许多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心脏病、中风、肾脏病等。
以下是一些关于高血压的宣传知识:
1、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通常是指静息状态下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mmHg)。
然而,每个人的血压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如果你的血压超过这个范围,应该咨询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建议。
2、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可以导致许多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心脏病、中风、肾脏病等。
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残疾、死亡和其他严重后果。
3、高血压的风险因素:高血压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饮食、身体活动、体重和其他健康问题。
一些因素是无法改变的,如年龄和遗传,但其他因素如饮食和身体活动是可以改变的。
4、高血压的治疗:高血压的治疗通常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包括增加身体活动、减轻体重、减少钠的摄入量等。
药物治疗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血压。
5、高血压的预防:除了治疗和改善高血压之外,还可以采取预防措施来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
这些措施包括保持健康
的饮食习惯、定期进行身体活动、保持健康的体重等。
总的来说,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了解高血压的知识和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帮助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2023年最新高血压标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高血压患者数量逐年增加,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挑战。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治疗高血压,各国医学界不断研究和更新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2023年,最新的高血压标准出台,对高血压的定义、分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更新。
首先,2023年最新高血压标准对高血压的定义进行了调整。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新标准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作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这一标准与以往相比略有变化,更加符合当前人群的健康状况。
其次,最新高血压标准对高血压的分类进行了调整。
根据新标准,高血压分为三个等级,轻度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中度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和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这一调整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更好的依据。
除此之外,最新高血压标准还对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新的建议。
在诊断方面,标准强调了家庭和自我血压监测的重要性,提倡采用多次测量的方法来确认高血压的诊断,以避免白大衣效应和偶然性高血压的误诊。
在治疗方面,标准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并发症等因素,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
综上所述,2023年最新高血压标准在定义、分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更新,这些调整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更好的依据。
医生和患者应当密切关注最新标准的变化,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治疗高血压,减少高血压所带来的健康风险。
高血压健康教育宣传内容以下是 8 条高血压健康教育宣传内容:1. 嘿,你知道吗?高血压就像个潜伏的小怪兽,稍不注意就会蹦出来捣乱!就像不注意饮食,总吃那些高油高盐的食物,小怪兽不就被唤醒啦?我朋友他爸就是,以前爱吃大鱼大肉,现在血压高得吓人!咱可得注意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呀,可别让这小怪兽找上咱。
2. 高血压可不是开玩笑的呀!你想想,身体就像一部精密的机器,血压高了不就好比机器零件出问题啦!咱隔壁的大爷,以前不把高血压当回事,现在经常头疼头晕,多遭罪呀!所以大家一定要定期量血压,有问题早发现。
3. 哎呀呀,高血压可不是能忽视的哦!这就好像路上有个小坑,你不注意,走着走着就会摔一跤。
咱可得重视起来呀,别熬夜,熬夜那就是给高血压制造机会呢!我认识的一个叔叔,经常熬夜打牌,结果血压蹭蹭往上涨,太可怕啦!4. 高血压这东西,就像个隐藏的敌人!你对它不在意,它可就会给你找麻烦。
比如不爱运动的人,那高血压就容易找上门来呀!我姑父就是,整天坐着不动,现在血压特别不稳定。
咱要多运动运动,把这个敌人赶跑!5. 你们知道吗?高血压真的很狡猾呢!就像一只隐藏在暗处的狐狸。
如果你情绪总是大起大落,它就会趁机作案!我同事压力大的时候就爱发脾气,结果血压升得高高的。
咱们得学会控制情绪,别让它得逞呀!6. 高血压可别小瞧它呀!它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要是不重视,后果不堪设想!我亲戚家的一位老人,一直觉得高血压没事,没好好控制,结果突发了心脑血管疾病。
这多危险呀!大家一定要按时服药呀。
7. 哇塞,高血压真不是闹着玩的!就跟那定时炸弹似的,你不知道啥时候就爆了。
抽烟的人可要注意了,这就是在给高血压递火柴呢!我爸以前抽烟厉害,血压就有点高,后来戒了烟,血压就稳定多了。
咱可别给自己找麻烦呀!8. 高血压呀,就如同一个无声的杀手!平时感觉不到它,等发现的时候可能就晚啦!就像上次我看到一个报道,有个人平时不注意,等有症状了才去医院,已经很严重了。
高血压的科普知识高血压是指人体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是世界各国公认的十大致死疾病之一。
它不仅能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还会导致肾脏功能衰竭、脑梗塞、冠心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和了解,以下将给大家介绍一些与高血压相关的科普知识。
1. 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高血压指的是动脉血压超过正常范围,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根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或称为本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2. 高血压的病因和影响因素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复杂且多种多样,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而继发性高血压则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3. 高血压的危害和并发症高血压长期存在会对身体各个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此外,高血压还会导致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等,以及肾脏功能衰竭和视力受损等并发症的发生。
4. 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合理运动以及遵医嘱合理用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此外,定期测量血压和定期体检也是关键的预防措施。
5. 高血压的治疗方法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包括非药物疗法和药物治疗,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非药物疗法包括减轻体重、戒烟限酒、改善饮食结构和增加体育锻炼。
药物治疗则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合并症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6. 高血压的家庭管理和支持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安排饮食、适当锻炼、保持心理健康和定期检测血压都是很重要的。
家人应对患者给予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共同维护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7. 高血压的重要性和应对策略高血压对于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患者应该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工作,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坚持长期稳定的治疗方案,同时注意自我管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总结:高血压是一种广泛存在且十分危险的疾病,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高血压正常值最新标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为了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血压,医学界一直在不断研究和调整高血压的正常值标准。
最新的标准对于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血压正常值最新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关注高血压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高血压是指收缩压(舒张压)≥140(≥90)mmHg。
而根据国际高血压联盟的最新指南,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有所调整,将收缩压(舒张压)≥130(≥80)mmHg作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这一调整是基于大量的临床研究和数据分析,旨在更早地发现和干预高血压,降低高血压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根据最新标准,高血压的分级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收缩压在130-139mmHg或舒张压在80-89mmHg的患者被定义为高血压前期,这一阶段的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监测和生活方式干预,如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而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的患者则被定义为高血压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和更加严格的生活方式管理。
除了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调整外,最新标准还强调了24小时血压监测的重要性。
因为有些患者在白天血压正常,但在夜间血压却升高,这种情况被称为夜间高血压。
夜间高血压不仅增加了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血压水平和风险。
最新的高血压正常值标准的调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科学、更准确的依据。
通过及时发现和干预高血压,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高血压问题,定期监测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时就医治疗,共同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总之,高血压正常值最新标准的调整对于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关注最新的标准,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压,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高血压科普小知识高血压,也称为“高血压病”,是指血压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它会对人体的各个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对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是指在安静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长期高血压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二、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长期高血压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血管系统: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肥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
2.脑血管系统: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
3.肾脏系统:高血压是肾脏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等疾病。
4.眼部:高血压会导致眼底出现病变,严重的会导致失明。
三、高血压的预防高血压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饮食:饮食要清淡,少吃油腻、辛辣、烟熏等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2.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3.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应该戒烟限酒。
4.保持心情愉快:长期的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会导致血压升高,应该保持心情愉快。
四、高血压的治疗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2.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运动、戒烟限酒等,可以帮助患者降低血压。
3.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肾动脉球囊扩张术、肾动脉支架植入术等。
五、高血压的监测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4高血压标准
2024年的高血压标准可能会受到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然而,就目前而言,高血压的标准通常是指血压值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目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HA)的定义,成人的血压通常被分为以下几个分类,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轻度高血压(一级高血压)、中度高血压(二级高血压)和重度高血压。
按照目前的标准,正常血压的收缩压(高压)值应该低于12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压)值应该低于80毫米汞柱。
正常高值血压的收缩压在120-129毫米汞柱之间,舒张压低于80毫米汞柱。
一级高血压的收缩压在130-139毫米汞柱之间,舒张压在80-89毫米汞柱之间。
二级高血压的收缩压在140毫米汞柱以上,舒张压在90毫米汞柱以上。
重度高血压的收缩压超过180毫米汞柱,舒张压超过120毫米汞柱。
这些标准是根据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得出的,用于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高血压。
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高血压标准可能会进行调整,以更好地反映与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健康
结果的关联。
因此,为了了解2024年的高血压标准,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医学研究和卫生组织的最新指南。
引言概述:高血压,即血压持续升高,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指导和管理高血压患者,不断更新和完善高血压治疗指南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4年最新的高血压指南,包括诊断标准、治疗目标、药物选择、非药物干预和预防措施。
正文内容:一、诊断标准1.血压测量方法:推荐采用自动电子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高血压诊断标准:依据新指南,高血压的定义为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
对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和肾脏疾病患者,应调整相应的诊断标准。
二、治疗目标三、药物选择1.一线药物:针对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首选药物包括ACE抑制剂、ARB、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
2.二线药物:对于未能达到治疗目标的患者,可添加第二种药物,如β受体阻断剂或利尿剂。
针对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妊娠妇女和肾脏疾病患者,需特别考虑他们的特殊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3.联合用药:在一线和二线药物无法达到治疗效果时,可考虑联合用药,以增强降压效果。
四、非药物干预1.饮食干预:推荐采用DASH饮食计划,即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增加摄入蔬果和全谷物。
2.运动干预: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并进行适当的力量训练。
3.戒烟限酒:强调戒烟和限制饮酒,因为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导致血压升高。
4.减轻体重:对于超重和肥胖的患者,减轻体重可显著改善血压水平。
5.应激管理:积极应对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采取放松技巧和适当的心理干预措施。
五、预防措施1.健康教育:加强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和理解,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和推广。
2.筛查和早期干预:针对高血压易患人群,进行定期血压监测和筛查,及早发现和干预高血压病变。
3.高血压管理网络:建立多学科合作的高血压管理网络,通过多方面的资源整合和交流,提供全方位的高血压管理服务。
总结:2024年高血压指南的更新和完善,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科学和个体化的治疗建议。
高血压健康知识宣教内容
以下是 8 条高血压健康知识宣教内容:
1. 嘿,你知道高血压可不是开玩笑的呀!就像家里的水管压力太高会爆管一样,咱身体里血压太高也会出大问题呀!比如会伤害到心脏、大脑这些重要的地方哟。
你身边有高血压的人吗?那可得提醒他们注意啦!
2. 哎呀呀,高血压可不是突然就来的呢!就好像你每天不注意饮食,总吃油腻的东西,时间长了,身体能吃得消吗?血压不就慢慢高起来了嘛。
咱可得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呀,为了自己的身体!
3. 你想想看,高血压要是不重视,那不就像埋了个定时炸弹在身体里嘛!日常情绪波动太大也会影响血压哟!难道你经常生气发火,就不怕给自己招来高血压这个麻烦呀?
4. 高血压患者平时得多关注自己的血压值呀,这就好比开车得时刻看仪表盘一样重要呢!别嫌麻烦,这可是对自己负责呀!难道真要等出了大问题才后悔呀?
5. 嗨,控制高血压不能只靠吃药呀!就像要过河,不能只靠一条船,还得自己努力划呀!适当运动、减轻压力这些都得做到呢,你能做到不?
6. 高血压可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哟,年轻人也得小心呢!就像疾病不会挑年龄一样,说不定哪天就找上门啦。
你身边那些年轻的“拼命三郎”们,可得提醒提醒他们呀!
7. 降压药不能随便吃吃停停呀,这就跟盖房子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一个道理嘛!你见过盖一半的房子能住人吗?坚持服药很重要哇!
8. 要知道,预防高血压比治疗更重要呀!这就像防火比灭火更关键一样的道理呢!平时多注意,别让高血压有可趁之机呀!
结论:高血压是个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健康问题,无论是预防还是控制,都需要我们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养成良好的习惯,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才能更好地远离高血压带来的危害。
高血压的最新内容,你了解吗?
2016-06-29马文林莲湖区桃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ASH/ISH新版社区高血压管理
指南解读与应用
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是什么?
最新高血压诊断标准规定: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并间隔1-4周重复测量证实后,即可诊断为高血压,而家庭自测血压≥135/ 85 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白大衣性高血压”(家庭自测血压正常而诊所测定血压偏高)多出现于情绪紧张的患者,其确诊则需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其诊断标准分别为:24小时动态血压平均值≥ 135/85mmHg;日间(清醒)平均值≥ 140/90mmHg;夜间(睡眠)平均值≥ 125/75mmHg。
对于≥80岁的老年患者收缩压≥150 mm Hg也可接受。
高血压可分为三类:
1、高血压前期:收缩压120~139 mm Hg,或舒张压80~89 mm Hg;
2、高血压1期(级):收缩压140~159 mm Hg和/或舒张压90~99 mm Hg;
3、高血压2期(级):收缩压≥160 mm Hg和/或舒张压≥100 mm Hg。
为什么会患上高血压?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的95%,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高血压,其病因不详,目前认为与特定的基因有关,在环境因素(高盐、RAS活性过高、年龄等)下诱发。
继发性高血压有确定的病因,主要包括慢性肾病、肾动脉狭窄、醛固酮增多、嗜铬细胞瘤和睡眠呼吸暂停等。
哪些人容易患高血压?
不少患者曾追问“那些人容易患高血压?”。
研究表明,双亲患有高血压,钠摄取过量,过量的酒精摄入,肥胖和体重增加,身体活动不足,血脂异常,某些特定的人格特质(如敌对态度和时间紧迫感/急躁)的人群以及抑郁症,维生素D缺乏等,这些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此类人群为患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
测量血压看似简单,然而也是一门学问,不正确的测量将导致错误的诊断和治疗。
测量血压前应避免憋尿、烟、酒、咖啡等,测坐位血压时应背考椅背,双腿不交叉,保持放松状态休息5分钟。
血压的测量首选电子血压计,袖带的大小、位置以及松紧度都很重要,气囊应正对肱动脉搏动明显处,袖带下缘肘窝线上2cm,以能插进一指为宜。
初次就诊的患者应测量双上臂血压,并以高侧为准。
对于年龄≥65岁、患有糖尿病、体位变化时发生头晕或无力的患者,应常规在站立2分钟和5分钟时测量立位血压,如站立位时收缩压降低≥20 mm Hg,或舒张压降低≥10mm Hg,或者由于脑灌注不足出现头晕,则称之为体位性低血压,它往往是晕厥的高危人群,此类患者应注意变换体位时尽量缓慢。
高血压的诊断需要间隔1-4周再次测量,两次收缩压均≥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才能诊断为高血压。
如果首次检测血压≥180 mm Hg,可立即开始药物治疗。
另外,白大衣高血压需依据家庭血压或动态血压监测数据加以确定。
发现高血压后应该怎么办?
不少患者在检出高血压后,自行购买“疗效显著”的降压药服用,短期内也确实可以改善症状,但经过我们前面对于高血压的介绍,可以断定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那么,在查出高血压后,我们应当怎么做呢?首先,需由医生进一步确诊高血压,查明病因,并对高血压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其次,进行心、脑、肾相关方面的实验室检查,明确有无靶器官损害;再次,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定制合理的治疗方案;最后,要定期评估,根据病情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避免延误病情。
高血压初诊患者应该做哪些检查?
首先全身系统体检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无终心血管危险因素、终末器官损伤的体征和继发性高血压病因的证据。
此外,除了测量血压,还需记录体重、身高,计算BMI,测量腰围(我国腹型肥胖为腰围标准:男性>90 cm;女性>85 cm)。
心、肺、腹外,还需检测眼底情况,外周动脉及神经系统等。
对于初诊的高血压患者,指南推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1)血常规(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以排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引起的血压增高;(2)尿常规,蛋白尿提示有肾脏靶器官的损害,尿糖提示可能存在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30mg/24h或尿白蛋白/肌酐值>3 0 mg/g更有利于肾脏损害的早期发现;(3)血钾,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如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等;(4)血钙,以排除能引起血压升高的甲旁亢;(5)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发现后应积极治疗;(6)尿素、肌酐,反应肾功能的情况;(7)心电图:排除心脏靶器官损害。
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需要药物治疗吗?
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需要药物治疗。
对于无异常心血管表现或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I期高血压患者,可以尝试6到12个月的生活方式改变,遵循S-ABCDE原则:减盐(S alt),钠盐的摄入量不超过2.4克/日,1克/日CVD降低30%;限酒(A lcohol),男性<25克/日,女性<15克/日;减重(B MI),应控制在22.5-2 5 kg/m2;戒烟(C igar),告知戒烟有可能增加体重,建议所有吸烟者联合药物戒烟治疗-安非他酮(2015CHEP);健康饮食(D iet),新鲜蔬菜700-800克/日、水果200-400克/日、全麦、低脂乳品等;运动(E xercise),有氧运动,每周3-4次,平均40min。
改善生活方式后,血压仍>140/90 mm Hg的患者则应开始药物治疗。
而对于高血压2期的患者,应在诊断后立刻开始药物治疗,通常联合应用2种药物,而不等待生活方式改变的效果。
对于80岁以上的患者,建议开始治疗的阈值是>150/90 mm Hg,慢性肾病或糖尿病者<140/90 mm Hg应考虑。
血压降到什么程度才算达标?
1、对于没有并发症的单纯高血压患者,其血压降至<140 /90 mm Hg为宜;
2、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应<130 /80 mm Hg;
3、患者有大量蛋白尿(>3g/d),血压应控制到<125 /75mm Hg;
4、糖尿病和冠心病应<130/80 mm Hg;
5、对于≥80岁的老年患者,控制在150/90 mm Hg以下即可,切不要为了实现低于150mmHg 的目标收缩压而将舒张压降至低于65mmHg,提高脑卒中风险;
2016年加拿大高血压教育计划推荐,部分高危者收缩压降压目标≤120 mmHg,因为仅依据一项孤立研究SPRINT,有待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证实。
高血压患者开始药物治疗后,应在6-8周内使其血压达标,并告诉患者高血压的治疗是终生的,不经过医生允许停用药物有危险。
因此,定期随访,严格遵循医师医嘱则尤为重要。
什么降压药效果最好?
很多患者经常会问,“什么降压药效果最好?”,这也是高血压治疗中的一个误区,其实大量循证证实降压幅度比降压药物种类更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被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及其作用机制和常见副作用。
降压药根据其作用机制分为容量性和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两大类,指南推荐的容量性降压药包括利尿剂、钙拮抗剂,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在冠心病、心衰等特定情况下,β-受体阻滞剂仍做为一线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