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导学案(上交)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用联系上下文及词素分析法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
2、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指导学生抓住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深情。
【教学过程】学案教案一、学习提纲1、自学生字、新词,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及词素分析法理解下列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
2、读通读顺文章。
3、跳读文章,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把文章分成三段,写段意。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4、默读文章第二段,勾画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想一想,文中的母亲是一个()的母亲。
5、默读文章第二段,勾画我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我对母亲给钱让我买书有一种()的深情。
二、练习提纲1、抄写、背诵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精美句子。
2、以“母亲的爱”为题,仿照文章的写法,写写母亲关心你的一件事。
一、初读文章,自学生字、新词,初理作者思路1、(1~4)想买《青年近卫军》2、(5~33)妈妈给钱买书3、(34~35)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二、细读探究,体会母亲对“我”的深情1、母亲的爱:⑴外貌描写──瘦弱的母亲。
⑵行动描写──贫苦、辛劳的母亲。
⑶语言描写──通情达理的母亲。
(勤劳、善良、慈祥、深爱儿子)2、我的爱(反衬):⑴行动描写。
⑵心理描写。
(感动、心疼、崇敬、感激、热爱)三、自主评价学习收获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
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慈母情深》导学案(精选12篇)《慈母情深》导学案(精选12篇)《慈母情深》导学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
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到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的忙碌、慈祥、疲惫、无私及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难点:让学生走近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体验当时人民的生活窘困。
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铺垫“一元五角”。
一、导入揭题师:刚才,老师通过调查了解到我们班里有许多同学拥有一元五角的零用钱,有的同学甚至还更多,看来这一元五角的零花钱在我们同学眼里不算多。
然而,这“一元五角”钱在一位作者眼里却是重重的,因为这包含着他母亲的一切,深藏着无私的母爱。
想知道为什么吗?那就赶紧打开课本读读课文吧!p97出示课题:慈母情深二、初读感知1、师明确初读要求:自由大声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把文章读流利,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让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生初读,师巡视。
3、交流初读感受:①纠正读音:脊jǐ 供ɡōnɡ 攥zuàn 龟jūn②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③读了课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预设:从母亲的角度谈感受:疲劳、忙碌、辛苦、瘦弱……预设:从“我”角度谈感受:不懂事、懂事、感激……预设:也可以从其它角度谈感受:如写作方法、表达手法、词句意思理解三、再读课文,深入品读词句1、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读出了这么多真实的感受,就像文中的作者,他在向自己的母亲要这一元五角钱买一本书时,用心看到了母亲,用心感受到了母爱。
那么在这一元五角钱的背后,究竟让作者看到了怎样一位母亲呢?出示再读提示: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划出描写母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你从这些句子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读书。
慈母情深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慈母情深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感恩父母、关爱家庭的重要性。
3. 培养尊敬父母、孝顺父母的意识和行动。
二、导学内容1. 什么是慈母情深a. 定义:慈母情深是形容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和关怀。
b. 例子:母亲为孩子付出的种种行动和付出。
c. 重要性:慈母情深是家庭和睦、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2. 慈母与家庭的关系a. 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石,是孩子的港湾。
b. 慈母在家庭中的作用:母亲是家庭的中流砥柱,她们的付出和关怀让家庭更加温暖和谐。
3. 孝敬慈母、感恩父母之道a. 孝敬慈母的意义:孝敬慈母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也是人生的基本道义。
b. 行动起来:通过尊敬和孝顺父母来表达对慈母的感激和爱戴。
- 尊敬父母的话语和行为。
- 主动帮助父母的家务劳动。
- 给父母送上温暖的问候和关爱。
4. 慈母的教育方式及其秘诀a. 理解孩子的需求:母亲要关注孩子的成长,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状况。
b. 以身作则:母亲应该做一个好榜样,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孩子的行为。
c. 细心的关怀:慈母以温柔和耐心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
三、导学要点1. 慈母情深是形容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和关怀,它是家庭和睦、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
2.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石,母亲在家庭中担任重要的角色。
3. 孝敬慈母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通过尊敬和孝顺父母来表达感恩之情。
4. 慈母的教育方式包括理解孩子的需求、以身作则和细心的关怀。
四、导学提问1. 你认为慈母情深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2. 为什么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3. 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孝敬父母的?4. 你认为慈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何影响?五、导学延伸1. 参观或采访一位慈母,了解她的教育经验和观点。
2. 创作一篇文章,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3. 观看一部关于慈母情深的电影或记录片,分享你的观后感。
总结:慈母情深是家庭和睦、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
18、慈母情深(第一课时)(导学案)导学目标•读懂课文,理解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培养对母爱的感悟和情感体验;•掌握古诗词体裁和格式。
导学流程1.热身: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妈妈的样子,或者一件妈妈做过的特别让学生感动的事情。
2.导入:播放一首歌曲《我爱你,中国母亲》。
3.导读:带领学生认真读一遍课文,品味文章描绘的母亲形象和她的爱心情感。
4.学习:教导学生认识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格式结构,将文中的古诗词分析解读。
5.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以“我是母亲”为角度,为学生提供一个角色扮演的机会,体验母爱真谛。
6.思考:在小组内探讨什么是母爱,为什么我们要感激母亲,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思考。
课文简介本课为古诗词文。
主要围绕一个父亲、一个女儿、一个要出嫁的女儿,以及女孩的母亲四个人物展开。
母亲在女儿要出嫁前,为女儿缝制嫁衣,每当见到绣花线一头一尾,像是女儿的分别之心一般,母亲都会悲从中来。
女孩深刻领悟到母亲的心情,自己也感同身受。
古诗词分析“寂寂”,这里是形容词作状语,用来形容屋内安静的气氛,“囊舒”是动词加形容词作宾语补足语,描述绣袋里的线头,说明线头已经被打开过了,“未曾”是动词加副词作状语,表示这是一件从未有过的事情。
全句描绘的是母亲在孩子即将要离开她去别的地方的时候所产生的感受——伤感、孤独、无助等。
情感体验本次情感体验活动以“我是母亲”为主题进行,让学生通过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母爱的感觉。
具体活动如下:1.首先,教师向学生们介绍一位三岁的小宝宝,这位小朋友非常喜欢爬树,但是由于她太小,所以她会被卡在树上,无法下来。
2.教师让同学们假设自己是这个小宝宝的妈妈,在自己的想象中感受一下,如果这个小宝宝是你的孩子,你会怎样去帮助她。
3.学生们分组,以小组为单位,细致地描述每一个母亲所做的具体事情,以及对孩子的爱和关心,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和敬意。
思考题1.为什么说“母爱是最伟大的爱情”?2.我们应该怎样感激和孝敬妈妈?3.今天身边有哪些人是我们应该感激的呢?总结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她用她的慈爱和关心来保护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第1篇】设计简介:本课时教学设计,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结合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将课文内容与单元中的导语、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有机整合,优化使用教材。
按照“复习导入,回顾场景——聚焦场景和细节,以读悟情——读写结合,升华情感”的教学思路,分板块设计教学环节。
先引导学习“初到厂房”这个场景,搭建支架,总结方法,由扶到放,小组合作品读其他场景和细节,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由读到写,联系生活实际,尝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进行练笔。
课文简析:一、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解读《慈母情深》是部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编排了3篇课文,《慈母情深》写了无私的母爱,《父爱之舟》写了深沉的父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写了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展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本单元的课文对故事中的场景、人物言行中的细节都有具体的描述,学生通过品读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更深入的把握内容,更细致地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人物情感。
《慈母情深》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母爱。
五年级上册四单元语文要素是“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本课教学中,可以继续运用巩固这一语文要素,借助原著和时代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场景和细节中蕴含的情感。
二、课文内容分析《慈母情深》这篇课文,节选自梁晓声的小说《母亲》。
作家梁晓声所要告诉人们的就是生活在贫困家庭的他因为要钱买书,第一次来到母亲工厂,看到母亲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中拼死拼活地挣钱,给我买课外书却毫不犹豫。
在工厂作者看到的母亲倍受煎熬的镜头像刀刻一样,刺痛了作者的心,给他带来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让他在那一天觉得自己陡然长大,成为大人的事。
《慈母情深》导学案一、导入引导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情感是无私奉献、无条件付出的,那就是母爱。
今天我们要进修的这篇文章《慈母情深》,正是讴歌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通过进修这篇文章,我们将更加珍惜母亲的爱,感恩她们的付出。
二、导学目标1. 了解《慈母情深》的作者和背景;2.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3. 掌握文章的重点词语和句子;4. 培养对母爱的感恩之情。
三、导学过程1. 了解作者和背景请同砚们简单介绍一下《慈母情深》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时期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有哪些特点?2. 主题和中心思想请同砚们阅读全文,思考一下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要写这篇文章?3. 重点词语和句子请同砚们找出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并诠释其含义。
例如,“慈母”、“情深”、“爱如山”。
4. 感悟母爱请同砚们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母亲在你们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你们是如何感恩母亲的?四、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选择一首关于母爱的诗歌或歌曲,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2. 请同砚们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和感恩之情;3. 请同砚们将自己的作文或表达方式分享给全班同砚,并交流彼此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室小结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也更加珍惜和感恩母亲的付出。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用行动来回报母亲的爱,让母亲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尊重。
六、作业安置1. 背诵《慈母情深》中的一段诗句,并写一段感言;2. 完成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3. 准备一份关于母爱的演讲稿,下节课进行演讲。
以上就是今天的进修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完成作业,更加珍惜母爱,感恩母亲的养育之恩。
愿我们都能成为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慈母情深导学案一、学习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通过细腻描绘所展现的慈母形象,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深沉。
学会运用文中的写作技巧,如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培养自己的感恩之心,学会珍惜身边人的付出与关爱,尤其是母亲的辛勤与无私。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加珍视亲情,懂得回报母爱,将这份深情转化为实际行动,让爱在日常生活中流淌。
二、学习重难点《慈母情深》课文的学习重难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重点是深入理解作者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精彩之处,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这需要学生仔细品味文中的细节,通过想象和感受,还原出母爱的伟大形象。
其次,难点在于如何将这些情感内化为自己的体验,并学会运用类似的描写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课文,还要能够将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慈母情深》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_______,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_______、_______之情。
2.课文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事例,塑造了一位_______的母亲形象。
二、选择题1.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段倒装句,将“我的母亲”提前,并且反复出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意。
B.母亲吃惊地望着“我”,是因为“我”的到来让她感到意外。
C.从“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可以看出,母亲一直在忙碌着。
D.“褐色的口罩”“疲惫的眼睛”写出了母亲工作的艰辛和劳累。
2.下列哪一项不是母亲给“我”钱买书时的动作描写?()A.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2个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生字卡片,到图书馆借小说《青年近卫军》,准备作者简介及古诗《游子吟》。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生字词,搜集课文背景及作者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实物引入,揭示课题1.导入:(教师高举《青年近卫军》一书)同学们读过这本书吗?这本书是作家梁晓声小时候非常想得到的一本小说。
这本书背后还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呢!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随同作者一起走进他的回忆,聆听这个故事,来认识一位伟大的母亲。
(板书:慈母情深)2.介绍作者:梁晓声,当代现实主义作家,当过知青,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雪城》《年轮》。
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别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
在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设计意图:从课文中所涉及的实物入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能更直接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课堂教学。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教师出示课件,请学生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考查生字认读情况。
落魄() 压抑() 颓败()耽误() 龟裂() 缝纫()噪声() 褐色() 疲惫()兜里() 权利()2.教师根据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适时补充强调:(1)“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攥着、陷入、忙碌”等词语比较难读,同学们不仅要注意音节,还要注意音调。
《慈母情深》导学案
兴桥镇中心小学肖莲凤学习目标:
1、认读生字,认识并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一元五角钱的来之不易从而感受伟大的母爱。
学习重点:
反复诵读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工作环境的句子,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感受母爱的伟大。
学法指导:读中感悟,读中明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习准备:给学生发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抓住题眼,导入新课。
1.诗歌铺垫。
(背景音乐《母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到慈母,老师想起一幅画,在昏暗的油灯下,一位母亲在穿针引线,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补衣服,由这幅画你们想到了哪首
诗?(齐诵《游子吟》)
2.文眼导课。
此情此景,让我们感受到了慈母浓浓的情,暖暖的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课题。
老师发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情深” 这两个字,那“慈母情”到底有多深呢?下面我们跟随作者走进一位普通的母亲。
二、预习检测。
1、师: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有几个词语比较难读,我们一起来读读。
(课件出示)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陷入、忙碌、攥
2、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并用刚刚出现的词语填一填。
(课件出示)我一直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噪声()。
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想买书时,母亲用()的手将一元五角钱毫不犹豫地塞给了我,又陷入了(),我的鼻子一酸,()着钱跑了出去。
师:孩子们,我在讲这篇课文时,听到一同学说“不就是一块五毛钱吗,连根冰棒也买不到,不至于不给吧?同学们,在你的眼里是否也觉得这一元五角钱不起眼呢?这在当时,要挣这一元五角钱可不容易,它相当于母亲两天的工资,一个人10天的口粮,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到文中找找母亲挣钱不容易的句子。
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1、小组合作:找找母亲挣钱不容易的句子并画下来,有感情地读读,相互说说体会,并在旁边做批注。
(提示:找出描写母亲外貌、动作、神态和工作环境的句子)
2、组内讨论,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交流,感受情深。
(一)、交流
预设1、“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
着。
预设2、“七八十台缝纫机的噪声震耳欲聋”(课件出示)
预设3、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课件出示)
预设4、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课件出示)
(二)、感悟儿子情。
(出示课件)就这样,我鼻子一酸,攥着母亲用心血、汗水换来的一元五角钱跑了出去,在路上,我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也对母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将此时此刻“我”内心的想法写下来,你可以写自己的惭愧、内疚,也可以写自己的激动、幸福、感触、觉醒等。
)
学生自由写
交流反馈
(三)、感受一元五角钱的力量
师:同学们,你们还敢小瞧这一元五角钱吗?听了你们深情的诉说,我看到了一元五角钱在作者的身上产生了巨大的动力,请同学们说说这巨大的动力表现在哪?
五、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1、梁晓声这辈子要感谢的人就是他的母亲,他的成功就有他母亲的一半,他把千言万语化成了四个字,那就是(生读题三次)
2、拓展。
生随着音乐一起凝望诗歌。
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
当你惊惶伤心时,
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
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
当你脚步蹒跚时,
帮助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
母亲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
当你干渴病痛时,
只消一滴,滚滚的生命汪洋就在心中蔓延。
母亲是荒寂中的一束鲜花,
当你落寞惆怅时,
看一眼满目生辉,闻一下香沁心脾,心灵不再孤独。
母亲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
当你不辨方向时
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
六、作业
1、学了这篇课文,我想你的心灵肯定受到了触动,请写上一段话送给你的母亲。
2、课后请收集关于母爱的诗句。
板书设计:慈母情深
深深慈母情塞
拳拳赤子心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