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何直观教学内容-《直线、线段、射线和角》教学设计

几何直观教学内容-《直线、线段、射线和角》教学设计

几何直观教学内容-《直线、线段、射线和角》教学设计
几何直观教学内容-《直线、线段、射线和角》教学设计

几何直观教学内容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角的度量起始课,也是今后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的重要前提,所以它在地位。线段、射线与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的生活情境,主要是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线段、射线与直线,然后通过操作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然后组织学生对线段、射线与直线进行比较,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最后利用射线的概念给角下定义,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角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教学时,教师应重点放在直线和射线的认识上,关键是要让学生弄清楚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了解它们的表示方法;能正确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了解角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关于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线段、射线与直线的特征;理解角的含义;掌握角的表示方法。突破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对线段、射线与直线的正确认识并理解角的含义。

2、难点:射线、直线与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观察比较出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

1、教法: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以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引导发现法相结合,让学生认识直线、射线和角。

2、学法: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操作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手电等。

学生: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找一找

课件出示“线段”情境图,请学生们找一找图中学过的几何图形“线段”。

观察教师手中的线(由曲变直)。回顾线段的特征(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进一步的了解线段,了解直线、射线和角的相关知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进一步学习线段

从课件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线段并画在草稿纸上。教师在黑板上任意画两条线段,一长一短。

师:你能说一说这两条线段有什么区别吗?

(一条是长的,一条是短的)

师:你能更加准确地描述这两条线段吗?如何表述更加方便?

师:我们在端点上标上大写的英文字母A、B,就可以用端点的字母来表示一条线段。例如:线段AB。你能用不同的字母表示这条线段吗?

(生尝试并交流)

2、认识直线

(1)课件演示分别将线段向两边无限延伸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老师将线段两边无限延长,那么无限长是多少长呢?你觉得能不能测量出长度?

学生想象,得出结论:直线是没有长度的,无法测量

师:我们说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而且可以测量长度,那你们再想一想,直线应该是怎么样的一个几何图形?它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没有端点,向两边无限延伸,不能测量长度。

(2)画一画

师:你能画出直线吗?(请一个学生到黑板板演——画两条)

师:位置改变,是否还是直线?直线是线段向两边无限延伸的,为什么只画这么长呢?

师生交流后总结:只要具备了直线的特点,不管位置、角度怎么变动,都是直线。师:直线又可以怎么表示呢?

(在所给或所画的直线上任取不重合的两个点,分别标上大写字母A、B,那么该直线可以表示成“直线AB”;或者,在直线上方标上小写字母l,那么该直线可以表示成“直线l”)

师:在自己画的直线上分别用两种方式表示直线?你学会了吗?

3、认识射线

(1)通过激光灯演示射线

教师演示:将激光灯的光线射到教室的墙壁上

师:墙壁上的亮点与光源之间的光线可以近似看成什么?为什么?

(生:线段。因为激光灯光源与墙上的光点可以近似看成线段的两个端点,两个端点之间的光线可以近似看成师线段)

教师演示:将激光灯的光线射向窗外。

师:现在我们把光线射向窗外,如果光在传播的过程中没有被任何物体挡住,你还能找到这束光线的另一个端点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想象:如果激光灯的能量足够大,那么激光灯射出的光线将笔直地延伸出教室,然后又延伸出校园,延伸出枫桥镇,延伸出中国,延伸出地球。。。

师:你能从刚才激光的演示中抽象出数学当中的一个几何图形吗?激光灯射出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什么几何图形?你能画一画吗?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师生交流:先画一个端点,从端点出发向一方笔直地画一条无限延伸的线。师:像这样,只有一个端点,笔直地向一端无限延伸的线,我们把它叫做射线。师:从刚才画射线的过程中,你能观察并说所射线的特点吗?

(只有一个端点,没有尽头、无限延伸、不能度量长度等)

(2)举生活中射线的例子

学生举例:太阳光、汽车灯光、探照灯光等。

师:我们只要抓住“从一点出发,笔直地向一方无限延伸”这一特征,就可以将各种现象理想化地看成是射线。

(3)射线的表示

射线可以用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点来表示,如“射线AB”,注意方向,先写端点的大写字母。

4、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

(1)刚才我们学习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点,那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的发现填在表格中。师根据生汇报板书。

图形端点个数延长情况直线0 两端无限延长

射线 1 一段无限延长

线段 2 不可延长,可测量(2)做一做: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线段?

(3)比一比:给你5秒钟的时间,通过一个端点画一画,你能画几条射线?如果不限定时间,你能画几条?(无数条)

小结: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5、进一步认识角

师:刚才通过实际操作,我们知道了“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现在老师将这个公共端点和两条射线勾勒出来,你发现了什么?(生:角)

师:你能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说说角的特征吗?(一个顶点,尖尖的;两条边,直直的)

师:现在老师请你们自己动手来画一个角?想一想怎么画比较合理?根据刚才学过的知识说一说所画的角的两条边是什么线?

(生:先画一个点,再由这个点出发画两条射线)

师:通过刚才的画一画,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画出角的?我们可以给角下一个什么样的定义?

角的定义:从一个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静态层面)

师:从形成过程来看,角还可以看作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动态层面)

端点:顶点;两条射线:角的两条边。

角的符号的引入,注意与小于号的区别,用数字表示角。

三、例题讲解、巩固新知

P第一题(小结: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即两(1)44

点确定了,该直线也就确定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

P做一做

39

四、交流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1、线段:

特征:学生板演区

2、直线:

特征

3、射线:

特征

4、角:

特征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以及各位老师的点评,我更加地了解到我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一、我的施教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其对事物的认识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尚在初步形成阶段。本次的教学内容,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直线、射线和角这三个几何图形以及直线、射线概念中涉及到的无限的知识,对学生来讲较为抽象,虽然学生已能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说出这写图形的名称,但对其具体特征的认识上还不够深刻。在探究特征的过程中应再多举一些相关的实际例子,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观察、想象,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动态;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中肯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第三,提高课堂语言艺术,注意语气的抑扬顿挫。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图形与几何》教案

图形与几何。(教材第100、103~104页) 1.复习整本书所学过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巩固“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知识,全面复习理解。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会说: ·我们学过的线有线段、直线、射线,线的关系有相交、垂直、平行,知道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我知道了根据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还会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并能作出符合题意要求大小的角。 ·我们还学习了方向与位置,知道了根据平面图,能找到任意方向的地方,会用数对来确定具体的位置。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形成对这部分内容的感性认识,能在头脑中呈现相关的表象,并逐步构建知识系统。】 师:我们先来一起谈谈“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吧。 生1:线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道路做成直的是为了缩短距离,减少建设成本。 生2:手电的光朝一个方向射出,是为了集中光源,这运用的便是射线的原理。 ……

师:线在生活中应用是很广泛的。我们还学习了线的平移与平行、相交与垂直,你们还记得如何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吗?在小组里跟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平行线的画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可能会说: ·直接运用直尺进行平移。 ·在这条直线上任意取两个点,过这两个点作直线的垂线,在两条垂线上取任意相等的两条线段并标点,经过这两个点的线就是要求的平行线。 师:讲得很好。除了关于线与角的知识,我们还学习了方向与位置的知识,你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独立思考”第3题图)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好办法。 师:寻找回家的路时,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生:回家的方向随着路线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整理后,及时让学生结合生活举出事例,趁热打铁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随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下一步教学内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图形与几何”,咱们这学期就结束了,但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要你们努力,相信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A类 1. 过一点可以画( )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 )条直线。 2. 从一点可引出( )条射线。 3. 圆内最长的线段是( )。 4. 一个89.9°的角是( )角;一个90.1°的角是( )角。 5. 两条直线相交,有( )个交点。 (考查知识点:线与角;能力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类 6.地图通常是按照上( )、下( )、左( )、右( )的方向来绘制的。 7.太阳每天从( )方升起,从( )方落下。 8.东东每天上学时,要从家出发向南走500米才能到学校;那他放学时,就要从学校出发向( )走( )米才能到家。 9.每到寒冷的冬季,都要从( )方飞往( )方过冬。 10.三(1)班黑板在教室的西面,那么站在黑板前面对学生讲课的老师面向( )方。

2 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1. 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 学会测量和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会说: ·我们学会了测量。 ·我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了1米=100厘米。 ·我还学会了剪出能够沿着一条线完全重合的图形。 ·我知道了平移和旋转现象。 …… 师:同学们说得很具体,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形成对这部分内容的感性认识,能在头脑中呈现相关的表象,逐步构建知识系统。】 1. 教材第98页第1题。 师:我们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生:我们学了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师: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米? 生1:我拇指的指甲盖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2:我们的课桌长度大约是1米。 …… 只要学生举出的事例正确就给予表扬鼓励。 师:关于“厘米”和“米”,你还知道什么呢? 生:我知道1米=100厘米。 师:说得非常好,大家一起说一遍,看谁记得最好。 2. 教材第98页第2题。 师:说一说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生:测量时要注意把尺子的0刻度与物体的一端对齐,物体的另一端到尺子的什么刻度,读出来就是物体的长度。 师:你能说出下面物体的长各是多少厘米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第2题。 生:最上面的铅笔长5厘米,中间的一支长4厘米,最下面的回形针长2厘米。 师:说得很正确,注意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就应该像图中这样与0刻度对齐。 3. 教材第98页第3题。 师:说一说在生活中可以用什么方法对长度进行估计。 生:我可以把要估计的物品的长度与1厘米或1米比一比。 【设计意图: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整理后,趁热打铁进行针对性的巩固训练,及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确定下一步教学内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图形与几何”,咱们这学期的内容到这就结束了,但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要你们努力,相信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几何画板》教案

《几何画板》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几何画板》教案 ──21世纪的动态几何 《几何画板》是一个适用于几何教学的软件,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几何图形的内在关系,探索几何图形奥妙的环境。它以点、线、圆为基本元素,通过对这些基本元素的变换、构造、测算、计算、动画、跟踪轨迹等,构造出其它较为复杂的图形。 和其他同类软件相比,几何画板有如下几个优势,使得他成为数学、物理教学中的强有力的工具。 1.动态性。 2.形象性。 3.操作简单。 4.开发软件的速度非常快。 正是由于上述优势,使得几何画板教学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成为21世纪的动态几何。 实例1、几何画板的简单动画制作 A、点在圆周上运动 B、线段一端点在圆周上运动 C、点在线段上运动 动画的制作是通过“编辑”菜单→“操作类按钮”→“动画”实现的。 实例2、二次函数的轨迹图形(动态呈现运动轨迹) 操作步骤: 1、通过“图表”定义坐标系 2、在横坐标上定义一点 3、通过“度量”得出坐标及横坐标 4、通过“度量”→“计算”得出横坐标的平方值 5、选中横坐标及其平方值,通过“图表”→“绘制点”,绘制轨迹点 6、选中后绘制的点,设置“显示”→“追踪绘制点” 7、选中先绘制的点,通过“编辑”菜单设置动画。 实例3、奇妙的勾股树

【本课件运行结果】如(图5-1),单击动画按钮,“奇妙的勾股树”动态变化,颜色也进行不断改变,在展示数学规律的同时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功能运用】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您将重点学习几何画板的【深度迭代】功能,在制作的过程中您还可以学习一些基本图形的构造方法以及如何用参数来控制对象颜色的变化。 【制作思路】 首先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并以斜边为边长构造一个正方形,给正方形填充颜色后,用动态的度量值控制正方形内部填充色的改变,然后用【深度迭代】构造“勾股定理树”。下面就让我们开始一步一步构造“勾股定理树”。 【操作步骤】 ①新建画板后,用画线工具画出线段AB,双击点A(这样就把点A标记为中心),单击线段AB和点B,选择【变换】/【旋转】,打开【旋转】对话框,单击【旋转】按钮(此时默认旋转角度为90°),得到线段AB';双击点B'标记点B'为中心,旋转线段AB'(旋转角度为90°)得到线段B'A',依次单击点A'和点B,按快捷键Ctrl+l,构造线段A'B,此时构造出正方形ABA'B'.如(图5-2)

三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几何备课教案范文整理

三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几何》备课教案 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 认识周长、面积,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认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及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认识前后、上下、左右,会辨认八个方向与简单的路线图。 能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 复习重难点: 能运用公式进行周长、面积计算。 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及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练习。 .书本上第84页第1题。 让学生看懂图意,然后根据照相机的位置判断所拍到的熊猫照片。.

.出示书本上第84页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直角、钝角,教师板书。 在下面星座中,用红笔描出5个角,并说说这些角中的哪些是锐角、直角、钝角。 .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单位。 体会并认识长度和面积单位,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或面积单位。 .出示书本上第85页的第4题。 题目:有一块长15米、宽12米的草地,草地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草地四周围上护栏,护栏长多少米? 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面积=长×宽长方形周长=×2 让学生理解“占地面积”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求护栏的长就是求长方形周长。 .李红家准备在客厅地面上铺上方砖,选择哪种方砖便宜?需要这种方砖多少块? 让学生思考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 步先求出客厅的面积:6×4=24=2400 第二步再求出方砖的面积:2×2=41×1=1 第三步求出方砖的块数:2400÷4=6002400÷1=2400 3=7200 ×5=30002400×600第四步求出价钱:

几何画板教案(变换)

几何画板教案 课 题:变换 教学目标:了解掌握几何画板下基本的变换并能用于作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基本的变换:平移、旋转、缩放(含比例缩放与中心对称变换)、反射。 二)讲授新课 1、标识中心 选点A ;???双击A 变换|标识中心 2、标识镜面 选选择;???双击表示镜面的线段 变换|标识镜面 3、 标识距离 选测算得到的距离;变换|标识距离。 4、标识角度 选角;变换|标识角度。 5、平移目标 选定目标;标识中心;变换|平移 根据直角坐标向量:水平向右偏移的量/根据标识的距离 垂直向上偏移的量/根据标识的距离 根据极坐标向量:偏移方向/根据标识的角度 偏移量/根据标识的距离 →平移选定的目标。 例1、 平移点 画点A ;变换|平移 偏移方向0 偏移量1cm →A 右边1cm 的B 点。 6、旋转目标 标识中心;选定目标;变换|旋转 根据???给定的角度 标识的角度 →旋转选定的目标。 例2、旋转线段。[画线段AB ;标识中心A ;选AB 、B ;旋转线段:45度→边AB'] 7、缩放 例3、三等分线段 [画线段AB ;标识中心A ;选B ;变换|缩放 尺寸因子 新1、旧3 确认→点B',AB'的长度等于AB 的长度/3。] 8、反射 例4、多边形作镜面反射(轴对称变换)。[画多边形(画点,Shift+2、3、4、5点→同时选这5点;构造|多边形内);画线段FG ;标识镜面FG :选多边形;变换|反射] 例5、多边形作中心对称变换。[画多边形(同例3.7.4);标识(缩放)中心;选多边形;变换|缩放 尺寸因子 新-1、旧1 确认。] 例6、\几何\三边 功能 已知三边,画三角形及解三角形。 A B C D E F G A B C D E A B B' A B B'

几何画板教案(割圆术)

几何画板教案 课 题:割圆术 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求π的数学思想——割圆术(2)用几何画板的录制循环功能 验证割圆求π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关于π中国最古的数学典籍《周髀算经》上有“周三径一”的记载。两千年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也证明了7 1371103<<π。 到了魏晋之际刘徽创立了割圆术,为计算圆周率和圆面积建立了相当严密的理论和完善的算法。(它是利用勾股定理,从圆内接正n 边形的边长求出2n 边形边长。“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刘徽从圆内接正六边形算起,逐步增加边数,经过艰苦而繁重的推算,一直算到正129边形,得π=3.14124,他又继续算到正3072边形得出更精确的圆周率值π=3.1416. 我国南北朝时,祖冲之(429~500)发展了刘徽割圆术,远在1500年前,他就确定圆周率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还提出圆周率近似值为22/7(约率),355/113(密率)。后着是成对的三个奇数“113355”折成两段组成。 人们猜测他用了15年的时间经过几千次复杂的计算和几百次反复的验算,算到圆内接与外切正34576边形时,才推得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而且当时是用“算筹”计算的。祖冲之的伟大贡献,使中国对π值的计算领先了一千年 二)讲授新课 现用几何画板利用递归求π,体会并实践割圆术。 画线段AB ;构造圆(A,B)、(B,A);构造两圆交点C ;构造线段CA 、CB ;隐藏圆B ; 构造∠CAB 的平分线l ;构造圆A 、l 交点E ;隐藏圆A ;构造C 、E 、B 的弧;隐藏E 点; 测算距离A 、B ;测算2*距离AB ;测算|计算|6;改6为n ; 测算距离C 、B ;测算距离CB*n 2*距离AB ; 文件|新脚本|录制 构造∠CAB 的平分线m ;构造m 、圆A 的交点E ;隐藏m ; 测算距离E 、B ;测算n*2;测算距离EB*n*22*距离AB ; 选E 、A 、B 、圆A 、n*2、距离AB*2; 选脚本窗口;单击循环;单击停止; 单击快放;对提问递归深度:4;确认。 注 这样可计算到384边形,算出的结果为π = 3.14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图形与几何

总复习 第2课时图形与几何 教学内容: 教材第93页、98页。 教学目标: 1.复习整本书所学过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习整理“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知识,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复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从不同角度观察,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计算多边形的周长时,是几边形就是计算几条边长度的和。 二、巩固探究 首先我们在教室里选择一张课桌、讲台或其他物体,从不同位置看一看,与同伴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尝试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交流发现,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你发现了什么? 举例说说什么是周长,你有办法测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3页第2题图) 学生思考并交流: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围成长方形的四条线段的长度和。 测量硬币表面的周长就是求绕硬币一周的长度。可以用线绕硬币正好一圈,再测量线的长度。 像硬币和树叶这些图形都属于不规则图形,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一般不

能用尺测法直接测量,要借助“化曲为直”的思想,一般采用绳测法,先用绳绕一圈,再测量绳的长度就是其周长。 那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规则图形,我们又该怎样得出它们的周长呢?打开课本第93页看第3题,自己做一做。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测量长方形的一条长边和一条宽边的长度,然后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2”,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测量正方形一条边的长度,然后根据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都相等),让“正方形的边长×4=正方形周长”。 测量长方形的一条长边和一条宽边的长度,然后把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依次相加,就可以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三、复习巩固 1.组织学生探究“图形与几何”中的相互启发,鼓励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硬币的周长。 2.出示教材 98页第 1题。 指导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观察盒子? 独立观察,汇报机灵狗在哪个位置看到的盒子? 3.动手操作,完成教材 98页第 2 题。 先测量,在独立计算图形的周长,汇报自己的方法。 4.引导学生完成教材 98 页第 4 题。 思维训练: 出示 98页第 5 题,启发思考:拼成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 同桌合作,思考探究,汇报方法。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学生交流,全班互评。 五、作业设计: 独立完成教材 98页第 3 题。 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观察物体 什么是周长 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结合具体例子能加深学生对观察物体的认识,使数学更贴近学生,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教案

图形与几何 教学目标: 1.复习整本书所学过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复习整理“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知识,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会说 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这些线段围成的图形,还有曲线围成的图——圆,圆形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我知道了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半径;同一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我们还进一步学习了观察物体,能画出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形状,知道了观察的范围与距离有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形成对这部分内容的感性认识,能在头脑中呈现相关的表象,逐步构建知识系统。】 二、过程 师:我们先来一起谈谈“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吧。 生1: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车轮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样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比较平稳。

生2:人们观看表演会自动围成圆形,是因为这样每个观众(圆上的点)距离表演者(圆心)的距离相等。…… 师:圆在生活中应用是很广泛的。我们还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你们还记得周长公式和面积是怎样得到的吗?在小组里跟同学说说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可能会说 我们测量了一些圆的周长和直径,然后求出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知道了这个固定值就是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最后总结出了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 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我们把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了若干份,然后把这些小扇形拼成了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当于圆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圆的半径,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得出圆的面积=πr×r,即S=πr2。 师:讲得很好。除了关于圆的知识,我们还学习了观察物体,你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独立思考”第3题图)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好办法。 师:观察物体时,观察的范围是怎样变化的? 生: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师:你能结合生活中的观察范围变化的实际例子说一说吗?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整理后,及时让学生结合生活举出事例,趁热打铁进行针对性的巩固,随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下一步教学内容。】 三、总结

几何画板全教案

第二单元几何画板 第八课认识新朋友—几何画板4、07 课题:几何画板简介 教学目标:1)通过几何画板课件演示展示其魅力激起兴趣 2)了解几何画板初步操作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几何画板的工作界面 教学难点:能用几何画板将三角形分成四等份,并用几何画板验证。 教学过程: 一、概述几何画板 几何画板就是专门为数学学习与教学需要而设计的软件。有人说它就是电子圆规,有人说它就是绘图仪,有人说它就是数学实验室。它号称二十一世纪的动态几何。它可帮助我们理解数学,动态地表达数量关系,并可设计出许多有用或有趣的作品。 二、几何画板作品展示 三、几何画板简介 1)启动 开始|程序|几何画板|几何画板。启动几何画板后将出现菜单、工具、画板。工具(从上到下) 选择、画点、画圆、画线、文本、对象信息、脚本工具目录。 2)操作初步 1、文件 新画板打开一个新的空白画板。 新脚本打开一个新的空白脚本窗口。用于录制画板的画图过程。 打开打开一个已存在的画板文件(、gsp)或脚本文件(、gss)。 保存 [保存当前画板窗口画板文件或脚本窗口脚本文件],路径+文件名,确认。 打印预览 打印 退出 2、选择几何画板的操作都就是先选定,后操作。 选工具(选择画点画圆画线文本对象信息脚本工具目录) 单击:工具选项。 选选择方式移到选择按左键不放→平移/旋转/缩放;拖曳到平移/旋转/缩放;放→选定。 功能:移动选定的目标按平移/旋转/缩放方式移动。 选一个目标鼠标对准画板中的目标(点、线、圆等),指针变为横向箭头,单击。 选两个以上目标法一第二个及以后,Shift+单击。 选两个以上目标法二空白处拖曳→虚框;虚框中的目标被选。 选角选三点:第一、第三点:角两边上的点;第二点:顶点。 不选单击:空白处。 从多个选中的目标中不选一个 Shift+单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几何教案

第9单元总复习 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 【教学内容】:教材第110页第3题,“练习二十一”第9~11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角的含义、种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会正确地测量角的度数,会画已知度数的角。 2.进一步理解平行与垂直的含义,会画垂线。 3.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关于图形的知识。 难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在本册教材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 (1)组织学生翻阅教材中第3、5单元的内容,在小组中相互交流(2)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3)各小组汇报各自整理的知识要点。 用投影仪展示各小组整理的结果,并选派代表汇报。 (4)评议各小组的汇报情况。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 (1)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AB射线AB线段AB (2)角。 记作:∠1 (3)垂直与平行。 垂直平行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 二、练习指导 1.把下面各角的度数分别填在适当的圈里。 15° 38° 91° 89° 178° 63° 115° 138° 19° 179° 128° 75° 锐角钝角 2.已知∠1=75,求∠2、∠3和∠4的度数。

3.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下面度数的角。你会画吗? 15° 75° 105° 150° 4.教材第110页第3题。 小组中议一议,在适当的空格内填上“√”,再说一说几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指名汇报,集体订正,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二十一”第9题。 180°角的两边有什么特点? 360°角怎样画呢? 让学生独立完成画角练习,再交换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检查所画角是否正确。 2.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0题。 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并相互交流方法。 3.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1题。 先说一说四种图形各自的特点,再填一填。 四、课堂小结 学习图形与几何,要善于观察、动手操作。

《图形与几何》教案

《图形与几何》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全面掌握小学阶段所学的各种图形的特点及关系,能熟练的计算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周长,和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体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图形之间的关系,发挥空间想象能力,运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方法,理解并能熟练运用相关公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 教学重点 复习所学的图形知识及相关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以及相关的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图形的认识 一、知识回顾 1、我们学过哪些图形?让同学把把学过的图形列出来,并进行归类。

2、找同学回答以上图形它们之间的关系。 等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 等腰三角形长方形圆柱圆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立体图形 二、讲授课程 1、在PPT上放映立体图形及平面图形的图片,让同学们讨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1)正方体的各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正方形; (2)长方体的各个面都是什么图形?长方形; (3)圆柱的各个面都是什么图形?上面跟底面是圆,侧面展开式是长方形; (4)圆锥的各个面都是什么图形?底面是圆,截是一个三角形; 2、回顾两条直线平行跟垂直的概念。 (1)平行: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直线a与直线b线平行。 (2)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a 直线a与直线b线垂直。 3、角的复习 (1)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2)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3)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4)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 (5)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 注意区分直线、平角、周角的不同,他们的表示方式。以下各角分别是什么角?

几何画板教案

第一章:用工具框作图 通过本章,你应 熟练使用绘图工具作“点”、“线”、“圆” 学会在几何对象上画“点”、“线”、“圆” 学会用绘图工具构造交点、等圆、直角等的构造技巧 学会“点”、“线”、“圆”的标签的显示和隐藏 理解用几何画板绘图应首先考虑对象间的几何关系 第一节几何画板的启动和绘图工具的介绍 画特殊的线:单击【直尺工具】,按住Shift键拖动鼠标。 画交点:单击【选择箭头工具】,然后拖动鼠标将光标移动到交点处(光标由变成横向,状态栏显示的是“点击构造交点”)单击一下,就会出现交点。也可通过画点工具在交点处单击。 给对象加标签(标签即对象的名称):使用【文本工具】单击对象,可以显示或隐藏对象的标签 修改对象的标签:使用【选择箭头工具】或【文本工具】右击对象,从快捷菜单中选择相应的内容(如:点的标签…,线段的标签…) 移动标签位置:使用【选择箭头工具】或【文本工具】指向标签,当其形状变为手型时拖动标签 例1:绘制圆、线段、射线、直线、水平、垂直及450角的线、交点,修改点的标签、圆内接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参数设置:通过执行“编辑/参数选项”命令可设置默认参数,如点的标签的设置: 移动对象:使用【选择箭头工具】拖动选择对象,然后拖动鼠标 例2:等腰三角形(画法一) 制作结果拖动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形状和大小会发生改变,但始终是等腰三角形,这就是几何的不变规律 要点思路利用“同圆半径相等”来构造等腰 三、操作步骤 1、打开几何画板,建立新绘图 2、画圆 3、画三角形单击【直尺工具】,移动光标到圆周上的点处(即画圆时的终点,此时点会变淡蓝色),单击并按住鼠标向右移动到圆周上松开鼠标;在原处单击并按住鼠标向左上方移动到圆圆心处松开鼠标;在原处单击并按住鼠标向左下方移动到起点处松开鼠标。 4、隐藏圆按“Esc”键(取消画线段状态)单击圆周后,按“Ctrl+H” 5、将该文件保存为“等腰三角形1.gsp”

《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2019-04-10 设计说明 促进自主建构、优化认知结构是复习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节课是对第一单元、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其中观察物体,图形的旋转,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经历自主整理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结构。学生整理知识可能是无条理的、有遗漏的,但通过对比、交流,进而修正完善,可以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归纳整理的活动经验。然后让学生根据复习的知识提出一些问题,并自主探索解题的过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最后设置有梯度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回顾整理 (一)请学生回忆本册教材中学习了哪些关于“图形与几何”方面的知识,先想一想,再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要求学生尽量详细地概括所学知识,鼓励学生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 1.学生独立回忆、整理所学的知识。 2.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汇报交流。 (二)先请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列举、表格、网络图等)把这些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在组内进行交流。再让每个小组推荐一位整理得最好的同学介绍整理方法。 1.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方法。 (1)尽量记录详细,避免漏掉内容。(包括文字、举例等) (2)有意识地按照类别板书。(如下)

①观察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 ②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 正方体 体积单位:m3、 dm3、 cm3。 容积单位:L、mL。 ③图形的变换: a.旋转的意义、性质和特征。 b.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2.展示比较好的整理方法。 (1)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整理的。 (2)学生进行互相评价。 (3)教师有意识地介绍几种比较普遍的整理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变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使学生会区分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并能灵活运用这部分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深化练习,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 1.教材116页2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汇报结果。 2.教材119页11题。 引导学生完成表格,教师订正。 3.课件出示教材117页3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明确答案。

《几何画板》教案

《几何画板》教案 ──21世纪的动态几何 《几何画板》是一个适用于几何教学的软件,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几何图形的内在关系,探索几何图形奥妙的环境。它以点、线、圆为基本元素,通过对这些基本元素的变换、构造、测算、计算、动画、跟踪轨迹等,构造出其它较为复杂的图形。 和其他同类软件相比,几何画板有如下几个优势,使得他成为数学、物理教学中的强有力的工具。 1.动态性。 2.形象性。 3.操作简单。 4.开发软件的速度非常快。 正是由于上述优势,使得几何画板教学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成为21世纪的动态几何。 实例1、几何画板的简单动画制作 A、点在圆周上运动 B、线段一端点在圆周上运动 C、点在线段上运动 动画的制作是通过“编辑”菜单→“操作类按钮”→“动画”实现的。 实例2、二次函数的轨迹图形(动态呈现运动轨迹) 操作步骤: 1、通过“图表”定义坐标系 2、在横坐标上定义一点 3、通过“度量”得出坐标及横坐标 4、通过“度量”→“计算”得出横坐标的平方值 5、选中横坐标及其平方值,通过“图表”→“绘制点”,绘制轨迹点 6、选中后绘制的点,设置“显示”→“追踪绘制点” 7、选中先绘制的点,通过“编辑”菜单设置动画。 实例3、奇妙的勾股树 【本课件运行结果】如(图5-1),单击动画按钮,“奇妙的勾股树”动态变化,颜色也进行不断改变,在展示数学规律的同时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功能运用】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您将重点学习几何画板的【深度迭代】功能,在制作的过程中您还可以学习一些基本图形的构造方法以及如何用参数来控制对象颜色的变化。 【制作思路】

首先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并以斜边为边长构造一个正方形,给正方形填充颜色后,用动态的度量值控制正方形内部填充色的改变,然后用【深度迭代】构造“勾股定理树”。下面就让我们开始一步一步构造“勾股定理树”。 【操作步骤】 ①新建画板后,用画线工具画出线段AB ,双击点A (这样就把点A 标记为中心),单击线段AB 和点B ,选择【变换】/【旋转】,打开【旋转】对话框,单击【旋转】按钮(此时默认旋转角度为90°),得到线段AB';双击点B'标记点B'为中心,旋转线段AB'(旋转角度为90°)得到线段B'A',依次单击点A'和点B,按快捷键Ctrl+l,构造线段A'B,此时构造出正方形ABA'B'.如(图 5-2) ②单击选中线段A'B',按Ctrl+M 组合键,构造出A'B'的中点C(点C 为选中状态),再依次选中点A'和B'(注意顺序不要搞错啊),选择【构造】/【圆上的弧】,构造出以A'B'为直径的半圆,用画点工具在半圆上画出点D.如图(5-3) ③依次单击选中点A 、B 、A'、B',选择【构造】/【四边形内部】,把正方形填充上颜色;在工作区空白处单击后单击选中点A 、D ,选择【度量】/【距离】得到A 、D 两点间的度量值。如(图5-4) ④依次单击选中正方形的填充色和度量值,选择【显示】/【颜色】/【参数】打开【颜色参数】对话框,按图(5-5)进行设置.(用鼠标托动点D 看看正方形的填充色有什么改变么 )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认识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标本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建立边的概念,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对图形的分一分、搭一搭、围一围、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师准备:各种图形,课件 学生准备:钉子板、彩纸、小棒、一套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小熊贝贝家去作客,你们高兴吗?(课件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它们家藏着好多的图形宝宝呢,谁来说说你都找到哪些图形呀?(长方形、正方形、圆……)这些图

形宝宝看到小朋友们这么可爱,它们想和你们交朋友呢,你们愿意吗? 2、师:好,轻轻的打开你们桌面上的信封袋来看看,他们呀,早就跑到你们的信封袋里了,认识它们吗?1号图形是什么?2号呢?3号?还有呢? (教师把准备好的6个图形贴在黑板上)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一)分类引入,初步认识四边形 1、自由分类 这些图形各种各样,你能不能按一个标准,给它们分一分? 先想好自己准备按什么来分,然后再动手。 2、交流,得到可以按“边”的条数来分 刚才有个小朋友把这些图形分成了两类,他是按什么分的,你听懂了吗?谁再来说一说?(板书:3条边。4条边。) 3、相机引入“边”的概念 大家分完了吗?老师有个问题:在这个长方形上“边”在哪里呀? (1)引导学生说说边。

(2)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感觉边是怎么样的?(直直的,平平的) (3)师范指:1条、2条、3条、4条,长方形一共有四条边。 (4)那么正方形呢?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 4、初步认识四边形 像长方形、正方形这样都有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我们可以称它们为四边形(板书:四边形) 5、巩固: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四边形(课件出示) (二)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1、认识五边形 这两个图形怎样变成两个完整的图形? 2、引出五边形 3,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五边形。

几何画板教案一

几何画板教案一 课题:几何画板简介 教学目标:1)通过几何画板课件演示展示其魅力激起兴趣 2)了解几何画板初步操作 教学过程: 一)概述几何画板 几何画板是专门为数学学习与教学需要而设计的软件。有人说它是电子圆规,有人说它是绘图仪,有人说它是数学实验室。它号称二十一世纪的动态几何。它可帮助我们理解数学,动态地表达数量关系,并可设计出许多有用或有趣的作品。 二)几何画板作品展示 三)几何画板简介 1)启动 开始|程序|几何画板|几何画板。启动几何画板后将出现菜单、工具、画板。工具(从上到下) 选择、画点、画圆、画线、文本、对象信息、脚本工具目录。 2)操作初步 1、文件 新画板打开一个新的空白画板。 新脚本打开一个新的空白脚本窗口。用于录制画板的画图过程。 打开打开一个已存在的画板文件(.gsp)或脚本文件(.gss)。 保存[保存当前画板窗口画板文件或脚本窗口脚本文件],路径+文件名,确认。 打印预览 打印 退出 2、选择几何画板的操作都是先选定,后操作。 选工具(选择画点画圆画线文本对象信息脚本工具目录) 单击:工具选项。 选选择方式移到选择按左键不放→平移/旋转/缩放;拖曳到平移/旋转/缩放;放→选定。 功能:移动选定的目标按平移/旋转/缩放方式移动。 选一个目标鼠标对准画板中的目标(点、线、圆等),指针变为横向箭头,单击。 选两个以上目标法一第二个及以后,Shift+单击。 选两个以上目标法二空白处拖曳→虚框;虚框中的目标被选。

选角 选三点:第一、第三点:角两边上的点;第二点:顶点。 不选 单击:空白处。 从多个选中的目标中不选一个 Shift+单击。 选目标的父母和子女 选定,编辑|选择父母/或选择子女。 选所有 编辑|选择所有。 选画点/画圆...,编辑|选择所有点/圆...。 3、删除 删除目标 选目标;Del 键(注:同时删除子女目标)。 复原一步 Ctrl+Z = 编辑|复原。 画板变成空白画板 Shift+Ctrl+Z = Shift+编辑|复原。 4、显示 线类型 设置选定的线/轨迹 为 粗线/细线/虚线。应用 使对象更突出。 颜色 设置选定的图形的颜色。应用 使对象更突出。 字号/字型 设置选定的标注、符号、测算等文字的字号和字型。 字体 设置选定的标注、符号、测算等文字的字体。 显示/隐藏 显示/隐藏 选定的目标(Ctrl+H)。 显示所有隐藏 显示所有的隐藏目标。 显示符号 显示/隐藏 选定目标的符号。 符号选项 更改 符号/符号序列。 轨迹跟踪 设置/消除 选定目标为轨迹跟踪状态。 动画 根据选定的目标条件进行动画运动。 参数设置 角度、弧度、精确度等的设置。 5、对象信息 单击对象信息→?;单击对象→简单信息;双击对象→目标信息对话框。 6、快捷键 隐藏Ctrl+H 显示符号Ctrl+K 轨迹跟踪Ctrl+T 当前目标可操作的内容右键。 (以上简略选讲1、2、3) 四)画基本图形 1、画点 选画点,单击画板上一点。(并显示标签) 2、画圆 画圆的两种方法及区别。 (设置不同显示方式) O A 3、选线段/射线/直线 选画线;按左键不放→线段/射线/直线 ;拖曳到线 段/射线/直线;放→选中线段/射线/直线。 4、画线段/射线/直线AB 选线段/射线/直线;画点A ,拖曳到点B 。 A B (画三角形并度量角度和面积) 例题练习:画一个圆和它的内接三角形。 [画圆O 、D ;选画线;拖曳圆O 上点A 到圆上点B ;拖曳点B 到圆上点C ;拖曳点C 到点A 。[拖曳A 点→A 在圆O 上移动,保持三角形ABC 为圆内接三角形。 保存文件;退出。] 引伸:(1)度量面积、角拖动A 点观察何时面积最大——等腰 (2)作一与原三角形全等可移动的三角形。 五)小结 略 O D A B C

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程河镇中心小学数学导学案 年级六 班级 1 课 型 新授课主备人使用人 课题图形与几何 学习内容量与计量(补充),练习十八相关题目。 教材分析学生能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但同量之间的单位换算,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不牢固。 学情分析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 2.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3.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学习重点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难点是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方式 方法 合作交流法 学习准备课件 课时划分第1课时修改完善 学习流程 一、基础练习 (1)什么是长度?什么是面积?什么是体积? (2)常用的计量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3)相邻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4)什么叫单名数?什么叫复名数? (5)如何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6)如何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二、指导练习 (一)小组合作,整理各个知识点。 (二)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三)学生汇报展示,老师点拔,适时归纳板书 1.展示各单位之间的进率 常用单位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 面积单位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m2) 平方分米(dm2) 平方毫米(mm2)

体积单位立方米(m3) 立方分米(dm3) 立方厘米cm3)立方毫米(mm3) 升(L)毫升(ml) 质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 货币单位元角分2.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是100,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3.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的 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 三、拓展练习 (一)填空。在()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名称 1.一支铅笔长176()一处篮球声场占地420() 一张课桌宽52()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 一间教室的面积是48()一瓶牛奶的容积是250() 2. 3时20分=()分; 2.6吨=()吨()千克 3080克=()千克()克; 7 dm38 cm3=()dm3=() 2.4时=()时()分 3元5分=()元 ()平方米=75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6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 (二)举例说明:1m、1dm、1cm分别有多长?1m2、1dm2、、1cm2 分别有多大?1m3、1dm3、1cm3分别有多大?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早上7时30分出发,下午5时20分到达。 已知汽车每小时行8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课堂总结 四、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相邻的长度之间的进率是10 相邻的面积之间的进率是100 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