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青春有格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19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3.2《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春有格》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特点,以及如何在这个阶段做到有格调、有品质的生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青春期面临的各种挑战,如自我认知、人际关系、情感波动等,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在这些挑战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出正确的选择。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这个阶段充满好奇,也有许多困惑。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道德和法治方面的问题,但未必知道如何正确处理。
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时,既感兴趣,又有一定的需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特点,认识到青春期面临的挑战。
2.引导学生学会在青春期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出正确的选择。
3.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青春期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
2.如何做到有格调、有品质的生活。
3.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青春期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青春期遇到的困惑和解决经验。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2.教学课件:包括案例、图片、视频等。
3.小组讨论材料:包括话题、问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青春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教材中关于青春期的内容,让学生思考:青春期有哪些特点?面临哪些挑战?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应对青春期的挑战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青春期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青春期遇到的困惑和解决经验。
讨论结束后,选取几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在青春期要做到有格调、有品质的生活,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春有格》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讲述了青春期的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自律自省,做到心中有规则,行为有底线。
本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青春的价值,明确人生的目标,培养健康的人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但同时,他们也会面临各种困惑和挑战,如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对人际关系的处理等。
因此,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人生目标,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青春的价值,认识到青春是人生中宝贵的阶段。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人生目标。
3.培养学生自律自省的习惯,做到心中有规则,行为有底线。
四. 教学重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认识青春的价值,明确人生目标。
2.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律自省的习惯。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实际案例和情景模拟,让学生深刻体验到青春的价值和人生的目标。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场地,用于模拟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青春期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青春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了解青春的价值,明确人生目标。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对青春的认识,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4.巩固(5分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心中有规则,行为有底线的重要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做到自律自省,做到心中有规则,行为有底线。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青春的价值和人生的目标。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青春有格》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三章《青春有格》。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青春期的烦恼和特点,探讨青春有格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认识到青春有格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学会抵制不良诱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青春有格的认识和培养。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青春有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青春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青春话题的思考,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新课导入:讲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有格的重要性。
a.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b.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c. 青春有格的重要性3.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生活中常见的青春期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到青春有格。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做到青春有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以“我的青春有格”为主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答案要求:围绕主题,内容真实,观点明确,不少于300字。
2. 拓展延伸:推荐一本关于青春期成长的书籍,让学生课后阅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课后反思,了解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青春期相关话题,提高自我认知,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和难点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应用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效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和难点重点:青春有格的认识和培养。
说明:青春有格是本节课的核心概念,要求学生在理解青春期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青春有格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青春的含义、青春的价值、以及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
本章节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引导学生认识青春的重要性,明确青春的价值,教育学生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青春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青春期的困惑和挑战。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认识到青春的价值,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含义、青春的价值,以及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青春,具备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青春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青春的价值,知道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讨论题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青春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青春的价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青春。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青春的理解和感悟。
4.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青春的价值和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青春的含义2.青春的价值3.如何做到有格的青春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青春期含义、青春的价值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详细教案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懂得如何把握青春。
能力目标: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惯,做到慎独。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认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重难点: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复回顾:1、自信的作用?2、怎样做到自信?3、自强的作用?4、怎样做到自强?导入:笑话一则:我批评我的学霸同桌:“你看看你,上课不闹,下课不吵,作业不抄,考试自考,回家复完就睡觉,你就不能做一点出格的事情?”同桌说:“能”我惊奇道:“是什么?”同桌淡淡地回答:“写作文。
”请问:这个笑话的笑点在什么地方?点拨:同桌眼中的“格”是作文纸上的方格,而笑话中我眼中的“格”则是规则、纪律、品格的意思。
总结:写汉字需要方格规范,那么我们飞扬的青春需不需要规范呢?(生答:需要)青春也需有格。
可见,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
正课讲授:环节一: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出示研究方针: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2、知耻之心、羞恶之心有什么作用?3、怎样做到“行己有耻”(要求)?4、什么是“止于至善”?5、怎样理解“止于至善”?6、怎样追求“止于至善”?7、好的榜样有什么作用?过渡:本节课主要讲两个关键词: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
什么是行己有耻呢?这个词是谁说的呢?生答:略XXX说:“行己有耻”。
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这个词是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呢?比如我认为上课不听讲、说话是可耻的,所以我上课认真听讲、全身贯注。
所以,这是个褒义词,我们要做到行己有耻。
XXX对这四个字做了进一步说明:XXX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意思是说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道什么事不克不及做。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青春有格》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围绕青春期的烦恼、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展开,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的重要性,学会正确处理青春期的各种问题,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三章第三节,主题是“行己有耻”,主要讲述青春期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知耻而后勇,勇敢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努力改正,做到自我完善。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面临着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挑战,对于如何处理青春期的各种问题,他们可能存在困惑和迷茫。
通过前两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青春期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行己有耻,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疑问。
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明确行己有耻的意义,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行己有耻的含义,知道为什么要行己有耻,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行己有耻的含义,知道为什么要行己有耻,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行己有耻的意义。
2.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情境模拟法: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
2.设计好讨论交流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024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青春有格》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二单元《青春有格》。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青春期的我》,第二节《青春有格》。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情绪管理、自我认知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格言等方面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学会自我调节。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青春有格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循社会公德,做到行有规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做到知行合一。
重点: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情绪管理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青春有格案例、板书设计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随堂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青春期心理变化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 知识讲解:(1)青春期心理变化:讲解青春期心理变化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这个阶段的心理需求。
(2)情绪管理:引导学生认识到情绪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教授情绪管理的方法。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人生观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针对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5.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关于青春有格的实践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情景中的做法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青春期心理变化特点心理需求2. 情绪管理方法重要性3.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案例分析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教材,思考自己在青春期遇到的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2)列举出你认为正确的青春格言,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