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桐木虱的防治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苗木木虱的防治方法
苗木木虱的防治方法
苗木若栽培管理不善,容易遭受木虱为害。
木虱又名盐花枯蝇,主要危害青桐、梨树、樟树、合欢等多种园林树木,是苗木新梢期的重要吸汁害虫,如果防治不及时,会使苗木叶片卷曲,不能正常伸展,造成严重损失。
现将木虱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苗木木虱形态特征
苗木木虱成虫体形小,自头顶至翅端长2.4毫米;全体青灰色,其上有微小灰褐色刻点,头顶突出如剪刀状,头部有三个黄褐色大点,品字形排列;翅半透明,杂有灰黑色不规则斑点;腹部棕褐色,足灰黄色;卵近梨形,暗黄色,顶端尖削,底有短柄插入植物组织内,使卵不易脱落;
苗木木虱若虫初孵化时体长只有0.35毫米,长圆形,暗黄色,复眼红色,足及触角黑色,各腹侧缘有片状腊质分泌物;老龄若虫体长1.6毫米,体扁薄,形似质甲,土黄色,腹侧有尖刺并分泌腊丝,翅半透明,黄色或带淡绿色。
苗木木虱生活习性:木虱一年可发生数代,各代重迭发生,成虫若虫均聚集柑桔嫩芽上,吸食汁液,被害芽生长受阻,叶多卷曲不能正常发育。
成虫取食时头部下俯,腹部翘起成45°角,若虫取食后,其排泄物附在腹末,成一长条,卵产于嫩叶或嫩茎上,聚集不定。
雌虫能产卵800粒,在夏季,卵期为4~6天,若虫有5龄,各龄期多为3~4天,自卵至成虫需时15~17天,成虫寿命达一个月。
严重为
害时间多在春季至夏初,秋梢嫩芽期间也受害。
苗木木虱防治方法:发现木虱为害时,选喷下列药剂:40%乐果乳剂1000倍液;合成洗衣粉400~500倍液;松脂合剂15~20倍液;25%中科美铃1500~2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1000~1500倍液。
以上药剂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CATALOGUE目录•青桐木虱的危害•青桐木虱的生物特性•青桐木虱的防治方法•防治青桐木虱的实践建议•关于青桐木虱防治的深入研究•青桐木虱防治案例分享对青桐树的危害030201生态失衡破坏景观对环境的危害过敏反应传播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分布青桐木虱在全球范围内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地的温带地区。
寄主青桐木虱主要寄生于梧桐、枫杨、白杨树等植物上。
分布与寄主生活习性青桐木虱在寄主植物上产卵,卵孵化后形成若虫,若虫经过多次蜕皮后成为成虫。
传播青桐木虱可以通过风、雨、昆虫等媒介传播,从一个寄主植物迁徙到另一个寄主植物。
繁殖繁殖与传播VS农业防治定期清理枯枝落叶加强树木的养护管理加强树木管理生物防治天敌控制利用青桐木虱的天敌进行控制,如寄生蜂、寄生蝇等。
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如阿维菌素、矿物油等对青桐木虱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越冬防治在青桐木虱幼虫期,使用化学药剂如吡虫啉、啶虫脒等进行防治。
幼虫防治成虫防治加强监测与预警03合理安排使用时间科学合理使用农药01选择合适的农药02严格控制使用量提高防治意识与技能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青桐木虱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提供技术培训组织技术培训活动,教授居民和林业工作人员正确的防治方法和技能。
倡导生态防治推广生态防治措施,如保护天敌、种植抗虫品种等,以减少对农药的依赖,实现可持续防治。
繁殖特性生物习性天敌与共生关系深入研究其生物特性探索新的防治方法010203生物农药基因工程物理防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享研究资源引入先进技术协同攻关案例一:某地区成功防治经验分享总结词详细描述案例二: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案例总结词详细描述总结词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是青桐木虱防治的关键。
要点一要点二详细描述某地区在青桐木虱防治过程中,注重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首先,根据青桐木虱的生物特性和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剂型和施用方式。
其次,针对不同虫态和危害程度,制定合理的用药量和施药间隔期,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农药。
2023-11-11contents •引言•梧桐木虱的生物学特性•梧桐木虱的危害及影响•梧桐木虱的防治方法•结论与展望目录引言梧桐木虱的危害030201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当前梧桐木虱防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防治方法单一、效果不佳等。
存在问题本文创新点梧桐木虱的生物学特性体型小巧特殊外骨骼形态特征寄主范围广泛除了梧桐外,还可危害其他多种树木,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威胁。
繁殖方式梧桐木虱可进行孤雌生殖,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短时间内可大量增加。
活动习性梧桐木虱成虫喜好荫蔽环境,白天活动,夜间则隐藏在叶背或树皮下。
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发生规律梧桐木虱的危害及影响叶片受损梧桐木虱以梧桐树的叶片为食,导致叶片出现黄化、枯萎和脱落等现象,严重影响梧桐树的正常生长。
树干受损梧桐木虱在树干上产卵,卵孵化后的若虫会在树干上爬行,造成树皮破损,进而引发树干感染病菌,导致树木死亡。
对梧桐树的危害生态平衡破坏病虫害滋生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经济损失梧桐木虱的防治方法预防措施种植健康苗木选用健康的梧桐苗木,减少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在种植前,可以对苗木进行检查,确保没有携带虫卵或幼虫。
加强园区管理定期修剪枝叶,保持树冠通风透光,降低虫害的栖息和繁殖条件。
同时,及时清除落叶和枯枝,减少虫源。
黄板诱杀灯光诱杀保护天敌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如寄生蜂、瓢虫等,控制梧桐木虱的种群数量。
要点一要点二引入生物制剂引入针对梧桐木虱的生物制剂,如病毒、细菌等,进行生物防治。
但需注意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化学防治适时施药安全用药合理选择药剂结论与展望研究成果总结生物特性研究寄主植物抗性研究天敌资源利用1未来研究方向23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编辑、转录组学等,深入研究梧桐木虱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机制,挖掘潜在的防治靶点。
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进一步探索生态调控手段,如间作、混林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降低木虱的发生风险。
根灌杀虫成效之“青桐木虱的彻底防治”青桐木虱是青桐树上的主要害虫,连年发生,常常数十头成虫和若虫群集于青桐叶背和幼嫩枝干上刺吸为害,致使叶片畸形、嫩梢枯萎;同时若虫分泌的大量白色絮状蜡质物,随风飘散,污染叶片和路面,还可诱发煤污病。
青桐木虱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东、华中、陕西、甘肃等地,一年发生2-3代,世代重叠,树木受害严重时树叶早落,枝梢干枯,表皮粗糙,易风折。
对青桐木虱的防治,根据多种防治措施的应用对比,以根部灌药杀虫法最为行之有效。
传统的喷药防治,因为青桐树木较高,需使用高压喷枪或大型机器设备来辅助才能完成喷药作业,药剂喷洒到叶面的同时,还有大量的药剂落于地面和飘散在空气中,造成药剂的浪费和空气的污染,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全部树叶均匀着药,而且木虱幼虫躲在絮状分泌物中,药剂无法接触到虫体,使得防治效果并不理想;树干打孔注射防治效果较为明显,但对树干造成人为伤口不易愈合,同时出现较大的伤流;还有树干涂药环法,也可降低当年的虫口密度,但树干会被灼伤,第二年再涂药便达不到预期效果。
根部灌药防治青桐木虱,操作简便,不受树体高低的限制,不需动用大型机器,对环境无污染,最主要的是防治效果显著,并且持效期可长达一年!2017年5月10日用药方法:在距树木根茎部位1米左右范围开挖环形沟,将“根灌蚜虱净”兑水稀释200倍后,浇灌于环形沟内,待待药液下渗后再浇水充分淋溶。
用药量:依据树木胸径大小,10cm以下选取10ml药量,10cm以上每增加1cm对应增加1ml药量。
灌药前,虫害危害状药后观察:1、灌根后7天,根灌蚜虱净处理的青桐木虱减少,白色絮状物没有再随风飘落现象;2、灌根后10天,根灌蚜虱净处理的青桐木虱明显减少,看不到地面有污染;3、灌根后15天,青桐木虱基本消失,部分枝条上有少量木虱;灌药前,灌药后整树效果对比灌药前,灌药后叶片效果对比4、灌根后30天,根灌蚜虱净处理的青桐木虱全部消失。
5、灌根后第68天(今天),经过灌根处理的青桐没有再出现木虱危害。
青桐木虱的防治学名:ThysanogynalimbataEnderlein,别名:梧桐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
为害特点:该虫若虫和成虫多群集青桐叶背和幼枝嫩干上吸食危害,破坏输导组织,若虫分泌的白色絮状蜡质物,能堵塞气孔,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致使叶面呈苍白萎缩症状;且因同时招致霉菌寄生,使树木受害更甚。
严重时树叶早落,枝梢干枯,表皮粗糙,易风折,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
形态特征成虫,体黄绿色,体长4~5mm,翅展13mm,头端部明显下陷,复眼半球状突起,红褐色。
单眼三个,呈倒“品”字形排列。
触角10节,4~8节上半部分深褐色,最后两节黑色,顶部有两根鬃毛,前胸背板弓形,前缘、后缘黑褐色。
中胸背板有两条褐色纵线,中央有一条浅沟,前盾片后缘黑色,盾片上有6条深褐色纵线。
足黄色,爪黑色,后足基节上有一对锥状突起。
翅透明,翅脉浅褐色,内缘室端部有一个褐色斑,径脉自翅的半部分叉。
腹部背板浅黄色,腹部各节前端有褐色横带。
雌成虫体长5mm,腹部背板可见8节,腹板可见7节。
雄成虫体长4~4.5mm,腹部背板可见7节,腹板可见6节。
卵长卵圆形,一端稍尖,长0.7mm,初产时浅黄色或黄褐色,近孵时为红黄色,并可见红色眼点。
若虫共五龄,第1,2龄若虫身体扁平,略呈长方形,黄色或绿色,末龄若虫身体近圆筒形,茶黄色常带绿色,腹部有发达的蜡腺,故身体上覆盖有白色的絮状物。
触角10节,翅芽发达,可见脉纹,在翅芽之间有一对黑色斑点。
发生规律该虫1年发生2代,以卵在枝干上越冬,次年4月底5月初越冬卵开始孵化危害,若虫期30多天。
第一代成虫6月上旬羽化,下旬为盛期;第二代成虫于8月上、中旬羽化。
成虫羽化后需补充营养才能产卵。
第一代成虫多产卵于叶背,经两周左右孵化;第二代卵大都产在主枝阴面、侧枝分叉处或主侧枝表皮粗糙处。
发育很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
若虫和成虫均有群居性,常常十多头至数十头群居在叶背等处。
若虫潜居生活于白色蜡质物中,行走迅速;成虫飞翔力差,有很强的跳跃能力。
青桐木虱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措施分析作者:胡瑞芳闫仁福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1年第08期摘要青桐木虱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等地区,是生长在青桐树上的吸汁害虫,繁殖快,危害巨大。
本文阐述了木虱的生物学特征、形态特征、分析分布情况等,并提出了防治木虱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青桐木虱;生物学特征;病害;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8–0116–02Analysis o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Psyllid LiceHU Rui-fang et al(Changyi City Garden Greening Center, Changyi City, Weifang,Shandong 261300)Abstract Paulownia lice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north China, east China and other areas. It is a succulentpest growing on paulownia trees. In this paper, the bi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syllid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syllid were described, and the measures to control psyllid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 Paulownia lic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青桐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在国内分布范围非常广;青桐是北方城市园林绿化树种之一,树干挺拔,树皮与小枝呈现出青绿色,叶片形状优美,具有良好的遮阴效果。
青桐主要病虫害的防治青桐主要病虫害的防治一、青桐木虱风险特点:青桐木虱是青桐的主要害虫,以成、若虫刺吸为害,若虫还能排泄很多蜡絮而影响树木的光协作用和呼吸效果;5~6月蜡絮纷繁飘落,严重污染四周情况;若虫排泄蜡絮,蜜露招致煤污病发作,然后使青桐蒙受双重为害。
严重时树叶早落,枝梢干燥,表皮粗拙,易风折,严重影响树木的发展发育。
该虫在一年发作3代,以卵在枝、干上越冬,第一代为重。
当前也处于风险前期,希望全县有关单元和广阔林农及早入手,做好预防和除治任务。
防治办法:1、化学防治,5月中下旬,可喷洒10%蚜虱净粉2000-2500倍液、2.5%吡虫啉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2500-3000倍液。
2.留意维护和应用寄生蜂、瓢虫、草蛉等天敌虫豸。
二、棉大卷叶螟棉大卷叶螟一年发作3-4代,世代堆叠,以幼虫在杂草丛中、枯枝落叶层、粗皮缝中越冬。
翌年春季化蛹,4-5月成虫多在夜间成仙,趋光性较强,雌蛾将卵产在叶反面,以叶脉边缘为多,卵粒数目不等,卵期约4天。
幼虫共6龄。
初孵幼虫食叶肉,留下表皮,幼虫较活泼,3龄后涣散为害,有转移风险习性。
幼虫吐丝将叶片卷成筒状,在其内取食为害,形成叶片褴褛不堪。
排粪和化蛹均在筒内,蛹期约7天。
4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幼虫风险期,11月下旬越冬。
7月下旬至8月是棉大卷叶螟的风险盛期。
风险的园林植物有青桐、木槿等。
幼虫在叶苞内取食,虫粪排在卷叶内。
严重时,叶片悉数受益或吃光,形成植株发展不良。
防治办法:1、用手将卷叶内的幼虫和蛹捏死。
2、幼虫发作期,喷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3000-4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
1。
青桐木虱的防治方法
青桐木虱Thysanogyna limbata(Enberlein)又名梧桐木虱。
属同翅目,木虱科。
为害青桐。
常数十头群集刺吸为害叶背和枝梢,同时分泌大量白色蜡质物,污染叶片和路面,影响行人行走。
不单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和观瞻,而且破坏了城市环境的优美。
一、青桐木虱的生活习性
该虫1年发生2代,以卵在枝干上越冬,次年4月底5月初越冬卵开始孵化危害,若虫期30多天。
第一代成虫6月上旬羽化,下旬为盛期;第二代成虫于8月上、中旬羽化。
成虫羽化后需补充营养才能产卵。
第一代成虫多产卵于叶背,经两周左右孵化;第二代卵大都产在主枝阴面、侧枝分叉处或主侧枝表皮粗糙处。
发育很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
若虫和成虫均有群居性,常常十多头至数十头群居在叶背等处。
若虫潜居生活于白色蜡质物中,行走迅速;成虫飞翔力差,有很强的跳跃能力。
二、综合防治
(1)消灭虫源:冬季喷施石硫合剂100倍液,消灭越冬卵,尤其树皮裂缝重点防治。
(2)保护天敌:如草蛉、瓢虫、寄生蜂等天敌。
(3)药剂防治:若虫初孵和成虫羽化期喷施烟参碱1000倍液防治。
2.5%吡虫啉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2500~30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