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企业信息化规划IT架构规划研讨会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43
企业信息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工作思路和建议1. 制定信息化战略规划
- 明确企业数字化转型目标和路径
- 评估现有信息化水平和差距
- 制定阶段性实施计划和投资预算
2. 优化业务流程和数据治理
- 梳理和优化核心业务流程
- 建立数据标准和治理机制
- 实现数据共享和集成应用
3. 构建现代化架构
- 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
- 建设敏捷、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
- 实现系统集成和无缝连接
4. 推进智能化应用创新
- 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
- 开发智能决策支持和预测分析系统
- 提高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
5. 加强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
- 培养复合型人才和业务人才
- 加强员工数字化素养培训
- 建立人才激励和晋升机制
6. 强化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
- 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 加强数据备份和容灾能力
- 遵守数据合规和隐私保护要求
7. 加强数字化文化建设
- 树立数字化转型理念
- 营造创新氛围和学习型组织
- 加强跨部门协作和变革管理
8. 开展数字化转型监控和评估
- 建立转型进度跟踪机制
- 定期评估转型效果和投资回报
- 持续优化和完善转型策略
通过全面系统的数字化转型,企业将提升运营效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联通IT系统数据架构规范总册China Unicom IT System Data Architecture Specification(V 1.0)目次前言 (II)一.范围 (1)二.企业数据架构 (2)1.企业数据分类 (3)2.企业数据分布 (3)3.数据模型 (5)前言《中国联通IT系统数据架构》系列规范在《中国联通IT系统总体技术体制》指导下编制完成,包括如下分册:中国联通IT系统数据架构第1部分:总册中国联通IT系统数据架构第2部分:数据分类和分布规范分册中国联通IT系统数据架构第3部分:企业数据模型规范分册中国联通IT系统数据架构第4部分:企业数据仓库规范分册本册是该系列规范中的第1部分:总册,概述了中国联通企业数据总体架构和各分册的主要内容。
规范的附件全部为规范的组成部分,如无特殊说明和本规范的正文具有同等约束力。
本标准由中国联通公司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联通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联通信息化部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诚明、李旭、陈志超、王颖、杜志涛、梅斌、李吴剑、孙元涛本标准解释权和修订权属中国联通公司。
一. 范围本系列规范目前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中国联通IT系统数据架构第1部分:总册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数据架构——系列技术规范构成(2)中国联通IT系统数据架构第2部分:数据分类和分布规范分册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数据分类——企业数据分布——企业数据CRUD(3)中国联通IT系统数据架构第3部分:企业数据模型规范分册主要内容包括:——联通数据模型体系——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4)中国联通IT系统数据架构第4部分:企业数据仓库规范分册二. 企业数据架构图 2-1 中国联通企业数据架构数据是中国联通企业运营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
数据存在于操作环境和分析环境中,操作环境支撑基本的业务运作,分析环境在整合、提炼操作环境数据的基础上支撑企业的决策分析需求。
方案讨论会会议纪要(共4篇)方案讨论会会议纪要时间:2012年11月2日星期五地点:宣武门商务酒店人员:经研院、国电通、鸿电、华电讨论内容(修改意见):1.1第四段修改:目前,公司OTN网络。
进入实际建设阶段。
下一步各省公司将逐步开展各自OTN 网络的建设工作,面临着大量网络……。
为公司系统大容量骨干通信…….。
1.2第一段:把十二五规划滚动规划的内容补充到这儿。
1.3内容(2)不太合适,将典型配置、规范融合一起写(从提高网络规范性、合理性角度)。
内容(3)添加:通过软件设计、网络配置,才能将网卡配置更合理、更经济、更有效等内容。
1.4第一段第三行:“演进”不太恰当,成果应用及推广,成果是OTN的设计的理论。
1.5内容(1)将公式解释清楚(费用说明)OTN应该怎么去设计,设计好了后怎么节约投资,OTN的设计的站点的改变(电交叉光效)可以节约多少投资(这可以量化),波道的规划的合理(板卡费用)可以节约多少投资,人员的减少,效率的提升可以节约多少投资。
而不是OTN和SDH比较来说明能节约多少投资。
内容(2)增加软件部分内容(从提升工作效率角度)。
3.1添加:在OTN设计方法上原理介绍。
3.3修改:国网经研院自2011年2月…..《通信资源调研报告》,经总部审查,报告达到了……通过总部审核,可研报告在内容覆盖……国网。
4.1内容二,性能参数计算(OSNR,PMD),这部分重写.内容三:技术在哪块说出来内容三中(4)OTN\PTN混合组网技术研究这部分删。
4.1 1调研部分,本”内容的”研究…..。
时间进度:三个半年:第一个半年….第二个半年软件研发,年低初步的东西,最后半年应用。
4.3.1内容分工这部分结合成果,让人一看跟内容对的上。
(1)天津市电力公司示范,(3)中天津市电力公司规范,天津就这俩。
5.1预期目标再补充一下设计规范。
内容(2)中添加10.人才培养(华北电力)。
主要成果技术指标的十项合并到到5.2成果形式中,具体再分类一下。
中国联通UNI-IT体系架构指南中国联通计费、结算与信息系统部2004年6月目录1一、编制说明1二、术语说明23、UNI-IT体系架构333></a>.一、MSS、BSS、ERP44、UNI-IT的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UNI-IT与业务网络的界面、UNI-IT与OSS的界面、UNI-IT的内部关系6五、UNI-IT 的组织结构一、编制说明为了实现与国际上电信业务支持系统的理论和流行做法的接轨,进一步明确UNI-IT各系统的功能,理顺UNI-IT 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充分表现“以客户为中心”、“精细化营销、精细化效劳”的经营理念,总部对UNI-IT架构进行了适当调整。
特编制中国联通UNI-IT 体系架构指南,对各系统的名称进行标准,用于指导相关人员从宏观上明白得UNI-IT系统,并作为UNI-IT体系架构计划、设计和建设的依据。
本指南是UNI-IT系统相关标准标准之上的框架性、纲要性、指导性文档,UNI-IT所包括系统的相关业务、技术标准,不属于本指南范围。
二、术语说明(1)UNI-IT:即中国联通企业信息化系统。
UNI-IT是支持联通企业运营的信息网络系统。
UNI-IT通过在企业运营治理体系、客户及业务网络之间成立有机的联系,从而有效地对企业运营进程中的决策、计划、营销、业务产品开发、销售、客户效劳、收入实现等活动予以支持。
UNI-IT包括MSS(治理支持系统)、BSS(业务支持系统)和ERP(企业资源打算系统)三部份内容。
(2)MSS(Management Supporting System):即治理支持系统。
MSS系统是为企业运营治理活动提供信息效劳支持的前台系统,负责将OSS、BSS、ERP提供的信息展现给企业治理者和员工。
(3)BSS (Business Supporting System):即业务支持系统。
BSS系统要紧面向企业提供业务经营和客户效劳的支持。
(4)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即企业资源打算系统。
企业信息化建设会议纪要会议日期:xxxx年xx月xx日地点:xxxx与会人员:1. xxx 公司高层领导2. xxx 公司部门负责人3. xxx 公司信息技术团队成员会议主题: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讨论会议纪要:一、会议开场本次会议旨在讨论和确定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方案,以推动企业的数字转型和提升业务竞争力。
会议开始时,主持人向与会人员简要介绍了会议目的和议程。
二、信息化现状分析在会议的第一个部分,与会人员就公司当前的信息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重点关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包括系统集成不完善、数据管理困难、信息安全薄弱等方面。
三、信息化建设目标和需求确定在这一部分,与会人员共同确定了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和需求。
主要包括:1. 提高内部协作效率,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2.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升客户满意度;3. 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4. 加强数据分析和挖掘,提供决策支持;5.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四、信息化建设方案制定在这一部分,与会人员根据之前所确定的目标和需求,共同制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的框架。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企业级应用系统的选取和部署计划;2. 内部通信协作工具的采购和推广;3.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建设和集成;4. 业务流程优化与自动化的推进计划;5. 数据分析与挖掘平台的建设;6. 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五、资源需求和时间计划根据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制定,与会人员讨论了所需的资源投入和相应的时间计划。
在资源方面,主要包括预算、人力、设备等方面的需求。
在时间计划方面,与会人员协商确定了各项任务的优先级和完成时间,以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六、风险与挑战在这一部分,与会人员共同探讨了信息化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并就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进行了讨论。
重点关注了项目推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资源不足、人员培训和接受度等问题,并制定了相关解决方案。
七、下一步行动计划会议的最后,与会人员总结了本次会议的讨论内容,并就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进行了确认。
QB/CU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QB/CU U00-255(2014)代替 QB/CU 191-2012中国联通云计算技术体制China Unicom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Architecture(V2.0)2014-12-15发布2014-12-15实施目录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述文件 (1)3 缩略语和术语 (1)3.1 缩略语 (1)3.2 术语及定义 (2)4 云计算技术体制V2.0编制基础 (2)4.1 外部编制基础 (2)4.1.1 云计算发展日趋成熟 (2)4.1.2 国外云计算标准化工作进展迅速 (3)4.1.2.1 国外云计算标准化架构模型 (3)4.1.2.2 国外云计算标准化组织工作进展 (3)4.1.3 国内云计算标准化工作稳步发展 (4)4.1.3.1 云计算行业标准总体架构 (4)4.1.3.2 行业标准化组织工作进展 (4)4.1.4 成熟技术和产品涌现 (6)4.2 内部编制基础 (6)4.2.1 云计算企标体系1.0成果显著 (6)4.2.2 公司IT规划指明私有云发展方向 (6)4.3 编制基础总结 (6)5 中国联通云计算企标体系总体架构V2.0分析 (7)5.1 中国联通计算企标体系架构V2.0的分析依据 (7)5.1.1 中国联通云计算企标体系v1.0架构分析 (7)5.1.2 公司IT规划云计算发展架构分析 (7)5.1.3 国内外主流标准体系架构分析 (8)5.1.4 业内主流云计算体系架构分析 (8)5.2 中国联通计算企标体系架构V2.0的建议 (8)6 中国联通云计算企标体系V2.0需求挖掘 (8)6.1 云计算企标需求挖掘思路 (8)6.2 云计算企标需求 (8)6.2.1 企标需求分层分析 (9)6.2.1.1 资源层 (9)6.2.1.2 平台层 (10)6.2.1.3 应用层 (11)6.2.1.4 云运维 (13)6.2.1.5 云安全 (15)6.2.2 企标需求汇总 (16)8 中国联通14-16年计算企标编制计划 (24)8.1 中国联通云计算企标编制计划制订原则 (24)8.2 中国联通私有云企业标准编制建议 (24)8.3 中国联通私有云企业标准工作建议 (26)8.3.1 2014年中国联通已批复企标 (26)8.3.2 2015年中国联通私有云企标编制工作建议 (27)8.3.2.1 总体规范 (27)8.3.2.2 资源层规范 (27)8.3.2.3 平台层规范 (28)8.3.2.4 应用层规范 (29)8.3.2.5 云运维管理 (29)8.3.2.6 安全保障 (30)8.3.3 2016年中国联通私有云企标编制工作建议 (30)8.3.3.1 资源层规范 (30)8.3.3.2 平台层规范 (30)8.3.3.3 应用层规范 (31)8.3.3.4 安全保障 (32)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国联通云计算企标体系架构V2.0与CCSA体系架构对比 (32)前言2012年技术部牵头组织编写的《中国联通云计算技术体制V1.0》对中国联通2012-2014年的企标体系建设进行了规划,时至如今,已完成其历史使命,不再适应目前中国联通云计算发展需求。
新环境下的电信运营商信息化建设方式探讨柳博亮摘 要在中国电信行业不断的变革发展过程中,运营商面临的产业环境日益复杂,新环境下业务发展的特点对电信运营商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严苛的要求。
文章论述中国联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充分考虑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借鉴先进的技术架构模式,以集中化的战略指导信息化支撑的建设工作,并通过云计算技术进行有力支撑。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企业云;平台+应用1电信行业的市场挑战及电信运营商的发展环境中国电信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整个行业的变革越来越快,市场竞争环境也日益激烈。
自电信运营商完成第三次重组,中国电信业走向全业务运营时代,随着3G牌照发放,网络建设全面铺开,高速发展的移动与宽带市场推动着整个电信行业的持续发展,移动互联网竞争也日趋激烈。
在这种环境下,电信运营商也开始拓展业务范围,开展跨行业合作,包括娱乐业、传媒业、设备制造业、IT行业以及金融业等。
从价值链来看,电信运营商正应对来自日益丰富的多元化价值体系的挑战,其范围涵盖芯片、设备、集成、终端、内容、应用、运营等,涉及企业研发、生产、营销以及服务等各个方面。
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信行业的产业环境愈发复杂,包括:门户/电子商务、搜索引擎、SNS 网络、即时通讯、广播电视及终端设备等各类企业与电信运营商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竞合关系。
在这种关系下,运营商需要把握机遇,寻求新的业务发展点。
但同时也必须应对严峻的挑战,如:VOIP、即时通讯等技术的冲击,运营商收入被分流的挑战;互联网企业对运营商现有收费模式产生的挑战;运营商本身对内容业务的掌控能力有限的挑战等。
由此,电信运营商要想在这种环境下获取优势,就必须深刻理解现有产业环境的特点,才能取得先机。
2对信息化支撑的整体要求及建设过程中的关注点新环境下运营商业务发展的特点,即来自电信行业环境的外部创新及电信企业自身的内部创新,对运营商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非常严峻和苛刻的要求,提升电信企业信息化支撑效能势在必行[1]。
中国联通IT系统基础架构规范第三分册安全架构规范(V 1.0)中国联通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述文件 (1)3.综述 (1)4.安全基础架构 (4)4.1.物理安全 (4)4.1.1.建筑物访问 (4)4.2.计算机设施的访问 (5)4.2.1.数据中心物业安全 (5)4.2.2.防火 (5)4.2.3.防水 (5)4.2.4.空调和电力供应 (5)4.2.5.保护无人看管的工作站 (6)4.3.网络安全 (6)4.3.1.网络安全规划 (6)4.3.2.防火墙 (6)4.3.3.网络入侵检测 (8)4.3.4.拒绝服务攻击防范 (8)4.3.5.网络设备的安全 (9)4.3.6.网管安全 (9)4.4.系统平台安全 (10)4.4.1.操作系统安全 (10)4.4.2.桌面工作站、笔记本电脑安全保护 (11)4.4.3.主机访问控制 (11)4.4.4.数据库系统安全 (12)4.4.5.补丁更新 (12)4.5.应用程序安全 (12)4.5.1.应用安全风险评估 (13)4.5.2.安全需求 (13)4.5.3.认证 (13)4.5.4.授权和访问控制 (14)4.5.5.机密性 (14)4.5.6.数据完整性 (15)4.5.7.可用性 (16)4.5.8.日志和审计 (16)4.6.数据安全 (16)4.6.1.数据资产列表 (16)4.6.2.数据访问 (17)4.6.3.数据管理 (18)5.应用架构和安全开发 (18)5.1.身份和访问管理服务 (19)5.2.认证服务 (19)5.3.授权服务 (20)5.4.加密服务 (21)5.5.数字证书和不可否认性服务 (21)5.6.公钥基础设施(PKI) (22)5.7.目录服务 (22)5.8.Web服务 (23)5.9.日志服务 (24)5.10.安全开发 (24)6.身份与访问管理 (25)6.1.资源管理 (25)6.2.身份管理 (25)6.3.用户部署 (26)6.4.访问管理 (26)6.5.技术架构 (26)6.6.流程管理 (27)6.6.1.身份管理 (28)6.6.2.资源管理流程 (29)6.6.3.权限管理 (29)6.6.4.符合性监控流程 (29)6.7.访问控制 (30)6.7.1.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 (30)6.7.2.访问控制策略 (30)6.7.3.访问控制技术 (31)7.安全运维 (32)7.1.安全监控 (33)7.2.事件响应 (33)7.3.变更管理和配置管理 (34)7.4.安全补丁管理 (34)7.5.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性 (34)8.安全管理 (35)8.1.安全组织架构 (36)8.2.安全策略和标准 (36)8.3.安全意识 (38)8.4.安全符合性管理 (38)前言随着中国联通的不断发展,IT系统在企业的运营决策中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发挥IT 系统的作用,中国联通IT系统总体技术体制对中国联通未来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规划和要求,用于指导中国联通未来的IT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