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项目(排序不分先后)
- 格式:pdf
- 大小:355.71 KB
- 文档页数:9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项目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危险废物资源高值化绿色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二、推荐单位意见本项目围绕危险废物资源高值化绿色利用关键技术开展系统研发与产业化实践,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技创新,概括为四个方面:1.发明了氰化尾渣硫铁元素富集与脱氰无害化耦合技术并实现产业化,显著提升了氰化尾渣硫品位和制酸烧渣铁品位,技术经济性较传统工艺显著提升,解决了氰化尾渣难于利用的行业难题。
2.研发了难选冶金矿砷锑分离梯级利用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实现了含砷锑危险废物的源头减量,显著提高了金回收率,解决了含砷锑金矿传统利用工艺金回收率低和技术经济性差的难题。
3.开发了含铜危险废物资源分级提取关键技术与装备并实现产业化,金属回收率显著提高,能耗下降,经济效益显著,解决了传统回收工艺能耗高和金属回收率低的难题。
4.探索了氰化提金绿色替代技术并实现产业化,自主研制了非氰药剂常温浸出工艺和高温氯化挥发提金反应器,处理危险废物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含金物料,金回收率高,环境友好,经济效益显著。
项目核心技术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规模应用于8家行业骨干企业,先后建成12条生产线,实现稳定运行,创造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
项目获授权专利40项,获计算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学术论文24 篇,并获得多项省部级奖励。
推荐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推荐单位:中国科学院三、项目简介危险废物的监督管理和安全处理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危险废物资源回收行业仍采用传统的金属冶炼工艺与装备,技术落后,回收手段单一。
本项目以典型危险废物氰化尾渣和电镀污泥为切入点,在设计制备新型选矿药剂、开发新型冶炼工艺和装备和探索源头减量/替代新技术方面开展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工作。
主要科技创新点如下:1.氰化尾渣硫铁元素富集与脱氰无害化耦合技术:设计研发了新型药剂,实现了硫铁元素富集与脱氰无害化耦合处理,明显提高氰化尾渣硫品位,显著提升了制酸技术经济性,并实现了尾矿的规模消纳与绿色利用。
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是我国科技领域最高荣誉之一,是对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的表彰。
下面将为您介绍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获奖名单,以便让大家更加了解这些优秀科技成果以及背后的科研人员。
一、特等奖1. “某某项目”:该项目在某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某某项目”:该项目在某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为我国科技实力的提升做出了杰出贡献。
二、一等奖1. “某某项目”:通过长期的科研工作,该团队在某领域的关键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突破,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2. “某某项目”:该项目在某领域的应用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二等奖1. “某某项目”:该项目在某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我国相关产业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2. “某某项目”:通过多年的实验研究,该团队在某领域的基础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3. “某某项目”:该项目在某领域的创新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三等奖1. “某某项目”:通过多年的工程实践,该团队在某领域的应用技术优化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2. “某某项目”:该项目在某领域的科研合作中取得了重要突破,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获奖项目涵盖了不同领域的科技成果,在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获奖项目和个人都是我国科技事业中的杰出代表,值得我们给予高度的关注和肯定。
希望通过这些优秀的科技成果,能够不断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科技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很高兴看到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获奖项目涵盖了如此广泛的领域,这些项目的获奖不仅是对科学家们辛勤努力和创新精神的肯定,更是对我国科技实力的展现和增强。
附件拟推荐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基于页岩钒行业全过程污染防治的短流程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二、推荐单位意见该成果立足于我国优势钒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针对十一五以来我国氧化型钒页岩锐减现状,开展对占资源量90%以上的难提取原生型云母钒页岩的研究。
对行业原有两步提取技术存在的效率低、有害气体污染严重、废水氨氮大幅超标、固废堆存环境风险大、防控体系建设滞后等重大问题,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保公益性行业专项等支持下,系统建立钒页岩提取理论,形成一步法页岩钒清洁提取技术、源头消除废水氨氮梯级循环浸出法、钒尾渣地聚物技术、页岩钒行业污染防治政策体系等核心发明。
与原有技术相比,解决了页岩钒生产源头污染、废水氨氮控制和循环利用,以及末端固废大宗消纳,实现了清洁生产技术与理论的重大突破,开展了大范围、大规模工业应用。
该项目研发的相关技术被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采纳列入全国“先进适用技术”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及多省、市政府部门重点推广,部分成果被《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3-2015)及5项企业标准采纳应用,还形成了《含钒页岩提钒行业污染控制政策》等三项环境保护技术文件建议稿,为全行业技术进步、环境保护、工程规范提供了有效支撑。
研究成果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7项,美国、南非专利2项;获2016年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相关技术在陕西有色金属集团五洲矿业等19家大中企业应用,实施该技术近三年新增销售额亿元,取得突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推荐该项目为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钒生产国,也是行业污染最重的国家。
世界钒技术委员会(Vanitec)2015年公布,中国钒产量占全球的67%,是世界最大的钒生产、供应和消费国。
随着氧化型钒页岩的锐减,十一五以来我国页岩钒资源90%转入原生型云母钒页岩,其提取冶金异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