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焊接工艺基础知识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2.71 MB
- 文档页数:59
一、实习背景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焊接技术在我国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深入了解工业机器人焊接技术,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于2022年7月至8月参加了某企业为期一个月的工业机器人焊接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熟悉工业机器人焊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工业机器人焊接系统的组成及维护保养知识。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焊接质量。
4. 了解工业机器人焊接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三、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实习期间,我首先进行了理论学习,了解了工业机器人焊接技术的基本原理、焊接工艺、焊接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我对工业机器人焊接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实践操作打下了基础。
2. 实践操作在理论指导下,我开始进行实践操作。
主要内容包括:(1)熟悉工业机器人焊接系统:我了解了工业机器人焊接系统的组成,包括机器人本体、控制系统、焊接电源、焊接电缆等。
同时,学习了机器人示教编程方法,掌握了如何对机器人进行路径规划和轨迹控制。
(2)焊接工艺实践:在师傅的指导下,我参与了多种焊接工艺的实践,如气体保护焊、电弧焊、激光焊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焊接参数的调整方法,提高了焊接质量。
(3)焊接质量检验:在焊接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对焊接质量进行检验,包括外观检查、无损检测等。
通过检验,我了解了焊接缺陷产生的原因,提高了对焊接质量的把控能力。
3. 系统维护与保养实习期间,我还学习了工业机器人焊接系统的维护与保养知识。
包括机器人本体的清洁、润滑、紧固;控制系统的故障排查、软件升级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系统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技能。
四、实习总结1. 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掌握了工业机器人焊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我了解了工业机器人焊接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2. 不足与反思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第1篇摘要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焊接技术在我国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焊接技术人才,本文以机器人焊接实践教学为核心,从实践教学的意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焊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我国焊接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引言焊接技术是制造业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机器人焊接作为一种新兴的焊接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焊接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机器人焊接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因此,开展机器人焊接实践教学,对于提高焊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焊接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践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机器人焊接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焊接技术,提高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了解焊接技术的发展趋势,激发创新思维。
3.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掌握机器人焊接技术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4. 促进焊接技术的发展:实践教学可以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的焊接技术人才,推动焊接技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1. 机器人焊接基础知识:介绍机器人焊接的基本原理、焊接工艺、焊接设备等。
2. 机器人焊接编程与控制:学习机器人焊接编程语言、编程方法、焊接参数调整等。
3. 机器人焊接设备操作与维护:掌握机器人焊接设备的操作方法、维护保养知识。
4. 机器人焊接应用实例:分析机器人焊接在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5. 机器人焊接安全与环保:了解焊接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程、环保措施。
四、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操作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机器人焊接技术的实际应用。
3.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组,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训室教学:在实训室进行机器人焊接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焊接过程。
1.焊接机器人的系统构成焊接机器人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焊接设备.采用机器人代替手工焊接作业是焊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提高焊接质量、降低成本、改善工作环境的重要手段。
机器人焊接作为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己被国内许多工厂所接受,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首选焊接机器人作为技术改造的方案。
焊接机器人是装上了焊钳或各种焊枪的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系统涉及数学、自动控制理论等,内容很多。
采用机器人进行焊接,光有一台机器人是不够的,还必须配备外围设备。
常规的弧焊机器人系统由以5部分组成。
1、机器人本体,一般是伺服电机驱动的6 轴关节式操作机,它由驱动器、传动机构、机械手臂、关节以及内部传感器等组成。
它的任务是精确地保证机械手末端(悍枪)所要求的位置、姿态和运动轨迹。
2、机器人控制柜,它是机器人系统的神经中枢,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一些专用电路,负责处理机器人工作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和控制其全部动作。
3、焊接电源系统,包括焊接电源、专用焊枪等。
4、焊接传感器及系统安全保护设施。
5、焊接工装夹具。
习惯上所说的电动机伺服系统,是指速度控制、伺服电动机和检测部件三部分;而且,将速度控制部分称之为伺服单元或驱动器。
按照伺服系统的结构特点,它通常有四种基本结构类型:开环、闭环、半闭环及混合闭环。
伺服单元的硬件一般由五部分构成:1 实现轴伺服电机的PID控制、或FUZZY(模糊)控制、或其它控制规律的伺服控制单片机;2 伺服控制模板,其功能是实现控制单片机输出数字量的D/A转换与输入到单片机的模拟量的A/D转换;3 伺服驱动功放,一般机器人的轴驱动电机的功率多在100W~1000W的范围,多属中等功率,为此,由伺服控制模板给出的控制信号必须经功率放大才能推动电机;4 伺服电机是焊接机器人的轴伺服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
5 伺服电机的转速、位置检测装置(转速、位置传感器)。
转速、位置检测装置的功能是实时检测轴伺服电机转速和电机角位移量,并将实时检测结果反馈给电动机伺服系统,以形成电动机伺服的闭环或半闭环控制系统。
机器人点焊原理
机器人点焊原理是指通过机器人自动化系统进行点焊工艺操作的基本原理。
点焊是一种常见的焊接方法,它主要通过将电流通过电极传递到被焊接的金属工件上,产生高温使其熔化,然后形成焊点。
机器人点焊的原理如下:
1. 机器人选择焊点:机器人根据预定的焊接路径和焊点位置进行物料的安装和定位。
通过传感器或者图像识别系统对焊点进行定位,然后将焊接电极精确放置在焊点上。
2. 焊接电极传导电流:焊接电极通过机器人控制系统接通电源,将电流传导到待焊接的工件上。
电流的强度和时长根据焊接需求进行调整。
3. 热力作用形成焊点:电流通过电极与工件接触的接触面,产生高温。
高温使工件表面的材料熔化,形成液态金属池。
4. 熔化金属池冷却固化:一段时间后,焊接电流停止供给。
金属池在冷却过程中逐渐凝固,形成焊接点。
在整个点焊过程中,机器人负责控制焊接电极的运动和力度,并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焊接电流和温度,以保持焊接质量的稳定。
同时,机器人的高精度定位和稳定性可以保证焊接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机器人点焊技术具有高效、精确、稳定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汽
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焊接生产线中,提高了焊接速度和质量,并减少了劳动力的需求。
工业机器人焊接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掌握工业机器人在焊接领域的应用技术。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焊接工艺在各种行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传统的焊接方式往往依赖于人工操作,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焊接质量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
因此,利用工业机器人实现焊接自动化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
通过本次实习,我希望能够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在焊接过程中的应用技巧。
二、实习内容1.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在实习的第一天,我们参观了工业机器人的实物,并了解了其基本结构。
工业机器人主要由机械臂、执行器、控制系统、传感器等部分组成。
机械臂是机器人的主体部分,负责完成各种操作任务。
执行器用于驱动机械臂的运动,如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等。
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负责对整个焊接过程进行控制。
传感器用于采集焊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如温度、电压等。
我们还学习了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感知、决策和执行三个环节。
感知环节通过传感器收集焊接过程中的数据,如焊缝位置、焊接速度等。
决策环节根据感知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制定出合适的焊接策略。
执行环节将决策结果转化为机械臂的运动,完成焊接任务。
2. 焊接工艺及设备在实习的第二天,我们学习了焊接工艺及设备的相关知识。
焊接工艺主要包括气体保护焊、氩弧焊、激光焊等。
每种焊接工艺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例如,气体保护焊适用于金属薄板焊接,氩弧焊适用于高要求的焊接任务,激光焊则具有焊接速度快、热影响区小等优点。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焊接设备的基本组成。
焊接设备主要包括焊接电源、焊接控制器、焊接机器人等。
焊接电源为焊接过程提供稳定的电流和电压,焊接控制器负责调节焊接参数,焊接机器人则负责完成焊接任务。
3. 工业机器人焊接操作在实习的第三天,我们开始进行工业机器人的焊接操作。
首先,我们对焊接机器人进行了简单的编程,学会了如何设置焊接参数、规划焊接路径等。
然后,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操作焊接机器人完成了一些简单的焊接任务。
工业机器人焊接工艺基础知识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制造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之一就是焊接工艺。
工业机器人焊接工艺基础知识包括焊接类型、焊缝准备、焊接参数和焊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详细介绍工业机器人焊接工艺的基础知识。
1. 焊接类型焊接可分为手工焊接和自动焊接两种类型。
手工焊接需要人工操作焊接枪进行焊接,操作繁琐且受人员技术水平限制;而自动焊接则是由工业机器人完成,具有高效、精确和稳定的优点。
工业机器人焊接可分为电弧焊、激光焊和等离子焊三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焊接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工艺也有所不同。
2. 焊缝准备焊缝准备是焊接工艺的重要环节,关系到焊接的质量和稳定性。
焊缝准备包括焊缝的形状和尺寸、准备的表面清洁和材料处理等方面。
机器人焊接通常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焊缝准备,如自动切割机、自动磨光机等,以确保焊接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 焊接参数焊接参数是指焊接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设置,包括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
工业机器人焊接的焊接参数需要根据具体焊接材料、焊接型号和焊接要求进行设置。
合理的焊接参数设置能够有效控制焊接过程中的热量输入、焊缝形成和焊接强度等因素,从而保证焊接质量。
4. 焊接质量控制焊接质量控制是保证焊接工艺稳定性和焊接质量的重要环节。
工业机器人焊接通常采用在线质检系统进行焊接质量的监控和控制。
这些系统能够对焊接参数、焊接过程和焊接结果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焊接缺陷和问题,保证焊接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
5. 工业机器人焊接应用工业机器人焊接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船舶制造、钢结构制造等行业。
在汽车制造中,工业机器人焊接常用于车身焊接、车架焊接等工艺,能够提高焊接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船舶制造中,工业机器人焊接常用于船体焊接、船骨焊接等工艺,能够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焊接质量。
在钢结构制造中,工业机器人焊接常用于梁柱焊接、连接件焊接等工艺,能够提高焊接速度和保证焊接一致性。
总结:工业机器人焊接工艺基础知识涵盖了焊接类型、焊缝准备、焊接参数和焊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知识对于工业机器人焊接的稳定性和质量至关重要。
焊接焊接是指通过适当的物理化学过程使两个分离的固态物体产生原子(分子)间结合力而连接成一体的连接方法。
常用的焊接方法可分为三大类:熔化焊、压力焊、钎焊。
熔化焊中又分为气焊、电弧焊、电渣焊、等离子弧焊等等。
本文主要介绍电弧焊中的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焊和氩弧焊。
在化工机械制造中,据统计,化工装置焊接的构件量,约占整个装置重量的75%左右。
各种容器、塔器、换热器、反应器、钢结构等大多数采用焊接方法制造。
由于化工、炼油、制药等生产工艺复杂,操作压力高,温度范围广,要求密封性好,腐蚀性强,所以对焊接要求特别严格。
因此,提高焊接技术水平,规范焊接工艺,确保焊接质量,对保证长期、安全、高效率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电弧焊电弧焊是利用电弧的热量加热并熔化金属进行焊接的。
一、焊接电弧焊接电弧是一种强烈的持久的气体放电现象。
在这种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能和强烈的光辉。
通常,气体是不导电的,但是在一定的电场和温度条件下,可以使气体离解而导电。
焊接电弧就是在一定的电场作用下,将电弧空间的气体介质电离,使中性分子或原子离解为带正电荷的正离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或负离子),这两种带电质点分别向着电场的两极方向运动,使局部气体空间导电,而形成电弧。
焊接电弧的引燃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接触引弧和非接触引弧。
手工电弧焊是采用接触引弧的。
引弧时,焊条与工件瞬时接触造成短路。
由于接触面的凹凸不平,只是在某些点上接触,因而使接触点上电流密度相当大;此外,由于金属表面有氧化皮等污物,电阻也相当大,所以接触处产生相当大的电阻热,使这里的金属迅速加热熔化,并开始蒸发。
当焊条轻轻提起时,焊条端头与工件之间的空间内充满了金属蒸气和空气,其中某些原子可能已被电离。
与此同时,焊条刚拉开一瞬间,由于接触处的温度较高,距离较近,阴极将发射电子。
电子以高速度向阳极方向运动,与电弧空间的气体介质发生撞击。
碰撞的结果使气体介质进一步电离,同时使电弧温度进一步升高,则电弧开始引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