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式雷作品窥晰
- 格式:ppt
- 大小:15.41 MB
- 文档页数:43
“样式雷”建筑设计特点1.“样式雷“图样建筑房屋绘制图样,隋唐以来就有,不过那个时候的图样都没有留传下来。
我国古代的建筑图样只有清代的“样式雷”才得以保存。
“样式雷”每当设计工程图样时,首先要画出“粗图”,即现在的草图、原图,然后再雕琢成“精图”七至八种,图形准确,主次清晰。
官式建筑流行有27种标准化做法,但由于陵寝建筑工程规模浩大而技术复杂多样,实际存在着许多不具标准化条件的建筑设计,最典型的就是结构及构造层次最为复杂的各陵寝地宫及其外围建筑的设计,为详明表达其建筑结构,控制施工,样式雷画样中有关的设计图应用了十分丰富多样、手段科学而巧妙的表现方法。
属于正投影图的,有各种立样、侧样图;为表达复杂的结构层次,其剖示方法则充分应用了平剖、纵剖、横剖、阶梯剖以及曲面展开的旋转剖等各种形式。
为了表达宝顶的复杂空间形体,平面图上,还准确应用了等高线的表现方法图样规格又分为“一分样”、“二分样”、“三分样”,类似于今天的建筑设计图,后人称之为“样式雷”图样。
“样式雷”图样涉及到建筑工程技术的各个方面,主要有:测绘图、规划图、设计图、施工图、竣工图,甚至风水地势图,山向点穴图等。
目前北京图书馆收藏的“样式雷”设计原图尚有数百幅,这些“样式雷”图样不仅推翻了中国古代建筑未必经过设计的旧论,而且还证明至少两百年前中国的建筑设计已经使用了非常先进的绘图技术。
2.“样式雷”烫样烫样,清代建筑专用名词。
是依缩尺比例用草纸板热压而成的建筑模型。
“样式雷”是制作烫样的名家。
“样式雷”烫样最早是“蜡模”,后改用草板纸为主体材料。
到雷氏第七代有刀、尺、笔和各种烫熨铁制工具、火炉等。
材料有纸张、草板纸、浆糊、猪皮胶、涂料等。
“样式雷”烫样品种很多,按设计过程分为:粗图和精图。
按照图样的比例分为:一分样、二分样、五分样、寸样等。
“样式雷”烫样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对清代史、考古学、建筑学、建筑史和风水学等研究都有弥足珍贵的参考价值。
雷家大屋与样式雷巍峨的紫禁城,美如仙境的颐和园,肃穆的清东陵西陵,承德的避暑山庄,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些著名的建筑都出自一个家族之手,这个家族就是江西的"样式雷"建筑世家。
除了前面提到的建筑以外,我国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单项项目中,有五分之一是"样式雷"家族设计的。
这么多的世界文化遗产竟出自一家之手,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他们为什么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奇迹,是什么技术让他们制造了中国历史上一段空前绝后的建筑传奇?"样式雷"是对清代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是清代朝廷对宫廷建筑大师雷发达祖孙七代一个独有的专用称号。
清代"样式房"是专门负责宫廷建筑样式的设计和监管的机构,隶属于清内务府和工部。
雷发达及其后裔七代人相继担任了"样式房"的掌案,相当于总设计师,一共延续了260多年。
据江西省"样式雷"建筑文化研究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样式雷"的先祖早在明初就已经开始从事木工建筑行当.到了明末,雷家的木工活手艺传承到雷发达,一个传奇建筑世家的辉煌就此拉开序幕.不久前,文化部门将位于该县三里乡的一幢古旧建筑---雷家大屋列为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雷家大屋也为今天的人们了解这个曾经显赫的家族打开了一扇窗户。
根据雷氏族谱的记载,雷发达,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619年,江西永修县人。
清康熙初年,雷发达以建筑工艺见长,被征调北京,带着随行的多名子女在北京海淀区安顿下来,并从此投入皇家宫苑的营造。
作为样式雷的发祥者,雷发达在民间获得的崇敬与尊重。
但据专家考证,样式雷传奇故事的主角并非雷发达,而是将样式雷家族事业推向第一个高峰的样式雷第二代传人雷金玉。
然而,尽管在有清一代样式雷家族名满天下,但因为他们从事的大多为宫廷建筑,因而在民间有关样式雷风格的建筑并不多见,但在进贤县三里乡却有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雷家大屋,据专家考证,雷家大屋就是一幢具有典型样式雷风格的古旧建筑。
样式雷讲稿第一张PPT:我们小组所要展示的是在中国皇家园林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家族——样式雷。
有人曾这样评价雷家:终清之世,最有声于匠家。
第二张PPT:样式雷家族的鼻祖是雷发达,而名气最大、最受朝廷赏识的是第二代的雷金玉。
第三张PPT:康熙年间,南方匠人雷发达来北京参加营造宫殿的工作。
民间有个传说,说是康熙中叶,重修太和殿上梁的时候,榫卯总是合对不上。
雷发达自告奋勇上去装梁,轻松装上了。
康熙看了之后,非常欣赏,当场就封七品官,当了样式房的掌案。
从他起一直到清朝末年,主要的皇室建筑如北京故宫、天坛、三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都是雷氏负责的。
因为雷家7代都是清廷样式房的掌案头目人,也就是今天的首席建筑设计师,所以被称为样式雷。
2007年,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
第四张PPT:雷氏家族七代任样式房掌案,包括雷发达、雷金玉、雷声澂(征)、雷家玺、雷景修、雷思起和雷廷昌。
第五张PPT:《雷金玉碑记》有这样的记载:恭遇康熙年间修建海淀园庭工程,我曾祖考(按, 即雷金玉)领楠木作工程, 因正殿上梁, 得蒙皇恩召见奏对,蒙钦赐内务府总理钦工处掌□,赏七品官, 食七品俸。
海淀园庭工程指的就是康熙年间在海淀明代“李园”旧址上建造的清代第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畅春园”。
康熙帝《御制畅春园记》诗文中, 曾提到“亦有朴研,予尚念兹。
”“朴研”, 语出《尚书·梓材》“若作梓材,既勤朴研”, 原意为勤谨而精良地朴治所削佳木以成器。
康熙诗文中引喻治木之术的“朴研”, 很可能就是雷金玉。
雷金玉在畅春园工程中受到康熙皇帝的青睐, 一方面源于他出色的技艺, 另一方面也因其受过良好的儒家教育, 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雍正年间扩建圆明园,雷金玉是圆明园楠木作样式房掌案。
圆明园工程他功不可没,从此开始执掌样式房的工作。
朱启钤(前)说,样式房一业,终清之事,最有声于匠家亦自金玉始。
《样式雷家翻看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当中有对柱顶、埋头石、阶条石的等石作构件的口诀算法,列举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或帮助。
论柱顶《论柱顶》(西江月)柱顶未定方正,先看金檐柱径,柱大二分遵法令,厚则以柱为定。
鼓镜柱大分半,高以二寸相应,临时增减无争兢,方显数家作用。
注:见: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卷四十二凡柱顶以柱径加倍定尺寸。
如柱径七寸,得柱顶石见方一尺四寸。
以见方尺寸折半定厚,得厚七寸。
上面落鼓镜,按本身见方尺寸内每尺得六寸五分。
(1)本诀是于清《工程做法则例》卷四十二对应的。
(2)诀中有临时增减的随机做法,反映出匠人定制的灵活性。
论埋头石诀《论埋头石诀》埋头亦要规矩凑,台通除去阶条厚,净数即是埋头长,宽厚俱照阶条做。
注:见: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卷四十二凡无斗板埋头角柱石按台基之高除阶条石之厚得长。
以阶条石宽定见方。
如阶条石宽一尺二寸二分,得埋头角柱石见方一尺二寸二分。
论混沌埋头埋头另有名混沌,听我细评论;阶条宽是方,或收一二寸;高以台通高,减去阶条不用问。
注:混沌埋头一说与上文埋头的区别就是在方上收入了一二寸。
论阶条《论阶条》阶条之长按面阔,稍间收长二块多;两山好头各一块,逐块凑来长便得;其宽仿佛柱头大,有增无减莫蹉跎;若问其厚观形式,三四五六任君核。
注:1、见: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卷四十二凡硬山成造之阶条石以面阔定长短。
如明间面阔一丈,即长一丈。
稍间阶条,面阔九尺,得长九尺。
再加墀头之宽,内除里进七分。
如墀头宽一尺一寸二分,又加金边二寸,得阶条石连好头石通长一丈二寸五分。
以出檐除出水并柱顶定宽…… 2、其后是阶条的实际掌握问题了,对于宽度,是从感观和实用的角度。
论角柱诀《论角柱诀》房身角柱何处安,意在墀头下碱间,三分之一翻檐柱,古镜一分要加添,减去押砖板之厚,宽以山出去金边,还在咬中过一寸,厚以阶条气相连。
论押砖板腰线石《论押砖板腰线石》(西江月)欲识押砖大小,廊深一分相考,并加墀头长方好,宽按角柱相较,山里如何腰线进,深加意寻讨,除去押砖方为巧,宽厚临时便晓。
样式雷(建筑设计世家)“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
中国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雷发达,雷金玉,雷家玺,雷家玮,雷家瑞,雷思起,雷廷昌等。
本名: 雷氏别称: 样式雷所处时代: 清朝出生地: 江西永修主要作品: 宫殿、皇陵、圆明园、颐和园主要成就: 把持200年皇家设计鼻祖: 雷发达家族成员: 雷金玉、雷家玺、雷家玮目录1 历史发展2 历史3 家族介绍▪第一代样式雷▪第二代样式雷▪第三代样式雷▪第四代样式雷▪第五代样式雷▪第六代样式雷▪第七代样式雷▪第八代样式雷4 世家身份▪关于旗籍▪关于品秩▪关于世袭▪多重身份5 职业地位▪皇家作用▪与帝后的关系▪与皇族关系▪关系6 作品设计7 突出贡献8 发展现状9 相关信息历史发展在十七世纪末年,一个南方匠人雷发达来北京参加营造宫殿的工作。
因样式雷设计的作品为技术高超,很快就被提升担任设计工作。
从他起一共七代直到清朝末年,主要的皇室建筑如宫殿、皇陵、圆明园、颐和园等都是雷氏负责的。
这个世袭的建筑师家族被称为“样式雷”。
样式雷祖籍江西永修,从第一代样式雷雷发达于康熙年间由江宁(现江苏南京)来到北京,到第七代样式雷雷廷昌在光绪末年逝世,雷家有七代为皇家进行宫殿、园囿、陵寝以及衙署、庙宇等设计和修建工程。
因为雷家几代都是清廷样式房的掌案头目人(用今天话说就是首席建筑设计师),即被世人尊称为"样式雷",也有口语话"样子雷"的叫法。
雷发达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是样式雷的鼻祖。
在样式雷家族中,声誉最好,名气最大,最受朝廷赏识的应是第二代的雷金玉。
他因修建圆明园而开始执掌样式房的工作,是雷家第一位任此职务的人。
康熙在《畅春园记》里曾经提到他非常牵挂一位杰出的匠师,即指雷金玉。
直至清代末年,雷氏家族有6代后人都在样式房任掌案职务,负责过北京故宫、三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等重要工程的设计,同行中称这个家族为“样式雷”。
苏品红:样式雷及样式雷图《文献》,1993(2):214~225一“样式雷”,是指清代一个雷氏家族,他们祖祖辈辈从事皇宫的工程设计工作。
在清代,凡是宫中的兴建,在选定地点后,首先,由内廷按着皇帝的建筑要求提出方案,然后由负责建筑设计的样式房设计绘图,并制做出烫样(下文有解释),呈请皇上首肯后,交由算房估算工程的用工和用料,最后施工。
雷氏世家自清初至清末一直从事执掌绘制、设计样式房的工作,因而被人们称为“样式雷”、“样子雷”或“样房雷”。
关于“样式雷”,民间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清康熙中叶,朝廷大兴土木,修葺明朝留下的宫廷——紫禁城。
重修太和殿时,一切准备就序,只等上梁典礼开始。
按照清代制度,宫殿中建造重要殿字,在安装大梁、安吻合拢时,皇帝必须亲临行礼。
太和殿是皇宫里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之一,是皇宫的正殿。
因此,当时的执政皇帝康熙自然是要亲自参加上梁典礼的。
典礼开始了,眼见大梁徐徐上升,终于升到应有高度,但榫卯悬而不合!典礼无法继续进行。
火烧眉毛之际,“样式雷”的始祖雷发达挺身而出,急忙攀上梁架高处,手持斧头,连续用力敲打,榫卯很快就全部合拢——上梁成功。
于是,康熙皇帝高兴之余,当面“敕授”雷发达为工部营造所的长班。
故后来民间流传:“上有鲁班,下有长班,紫薇照命,金殿封官”的故事。
最先记录这一传说的是朱启钤先生的《样式雷考》,此后被一些人引用,雷发达之名因之蜚声遐迩。
传说中称雷发达是在康熙中叶修建三大殿时建立的业绩。
太和殿继明以后初次重修是在康熙8年,这属于康熙初期。
康熙中叶重修太和殿,是指唐熙34年的第二次重修,这也是我们现在所见的太和殿。
雷发达卒于康熙32年,怎么可能在死后的两年有此业绩呢?因此,后来有人将此传说修正为康熙8年所发生的事。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上就足侍此观点。
但文中并没有讲明此观点的出处或证据。
1987年第2期《故宫博物院院刊》所发表的由王其亨先生和项惠泉先生合写的《“样式雷”世家新证》中就否定了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