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程序设计导论
- 格式:pdf
- 大小:5.03 MB
- 文档页数:42
•并行计算基础•并行算法设计•并行编程模型与语言目录•并行程序性能优化•并行程序调试与性能分析•总结与展望并行计算概念及特点并行计算概念并行计算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使用多个计算资源(如处理器、核心、计算机等)同时执行多个计算任务的过程。
并行计算特点并行计算的主要特点包括同时性、独立性、加速比和可扩展性等。
其中,同时性指多个任务在同一时间内执行;独立性指各个任务之间互不干扰;加速比指并行计算相对于串行计算的加速效果;可扩展性指并行计算系统能够方便地增加计算资源以提高计算能力。
多核处理器集群系统分布式共享内存系统任务并行数据并行流水线并行并行算法特点并行算法分类与特点常见并行算法介绍如并行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提高排序速度。
如并行广度优先搜索、最短路径算法等,用于图论问题的求解。
如矩阵乘法、矩阵分解等,加速线性代数计算。
如并行蒙特卡洛方法、并行有限元方法等,应用于科学计算领域。
并行排序算法并行图算法并行矩阵运算并行数值计算并行算法性能评价加速比效率可扩展性复杂度分析共享内存编程模型原理及特点常用同步机制典型应用01 02 03原理及特点常用通信方式典型应用消息传递编程模型OpenMP 存并行编程的了简单的并行循环、分段、任务等构造,以及丰富的同步和互斥机制。
用于多核、多线程等共享内存环境,可以方便地实现并行化。
OpenMP MPI 编程的标准接口,提供了丰富的通信函数和同步机制。
MPI 系统等环境,可以实现大规模并行计算。
MPI CUDA 一种并行计算平台和编程模型,支持CUDA 程接口和扩展库,可以方便地实现应用程序。
CUDA 除了上述三种常见的并行编程语言外,还有许多其他语言和工具支持并行编程,如Fortran 这些语言和工具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工具。
其他语言并行编程语言介绍针对特定问题选择合适的并行算法,通过减少计算量、提高计算效率来优化性能。
算法选择与优化数据结构与存储优化编译优化技术运行时优化技术合理设计数据结构,减少数据冗余和访问冲突,提高数据存储和访问效率。
并行程序设计导论(精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并行程序设计导论教材的第三章,主要内容包括:并行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并行计算模型、并行算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并行算法的性能评价以及并行算法的设计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行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理解并行计算的原理和优势。
2. 掌握并行计算模型,了解不同类型的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
3. 理解并行算法的基本概念,学会分析并评价并行算法的性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并行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并行计算模型、并行算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并行算法的性能评价。
难点:并行算法的设计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电脑、编程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介绍一些并行计算机的应用场景,如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处理等,让学生了解并行计算机的重要性。
2. 讲解并行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解释并行计算机的定义、特点和优势,引导学生理解并行计算的原理。
3. 介绍并行计算模型:讲解不同类型的并行计算模型,如SIMD、MIMD等,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4. 讲解并行算法的基本概念:介绍并行算法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并行算法的基本知识。
5. 分析并评价并行算法的性能:讲解并行算法的性能评价指标,如加速比、效率等,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并行算法的性能。
6. 讲解并行算法的设计方法:介绍并行算法的设计方法,如流水线算法、分治算法等,让学生掌握并行算法的设计技巧。
7.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并行算法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行算法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8.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并行算法设计方法,尝试解决一些实际的并行计算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并行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并行计算模型、并行算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并行算法的性能评价以及并行算法的设计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并行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及其优势。
2. 解释并行计算模型的概念,并比较不同类型的并行计算模型的优缺点。
并行程序设计导论第二章:并行计算模型2.1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单个处理器的性能提升逐渐遇到瓶颈。
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效率,人们开始研究并行计算技术。
并行计算是指同时使用多个计算资源来协同完成计算任务的一种计算方式。
并行计算模型是并行程序设计的基础,它定义了并行计算的基本结构和行为规范。
本章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并行计算模型,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2数据并行模型数据并行模型是最常见的并行计算模型之一,它的核心思想是将数据划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在不同的处理器上并行处理。
数据并行模型主要适用于计算密集型任务,如科学计算、图像处理等。
在数据并行模型中,数据划分和任务分配是关键问题。
数据划分策略包括均匀划分、非均匀划分和基于图划分等。
任务分配策略包括静态分配、动态分配和负载均衡等。
2.3消息传递模型消息传递模型是一种基于通信的并行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处理器,并通过消息传递机制进行通信。
消息传递模型主要适用于分布式系统和网络并行计算。
在消息传递模型中,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关键问题。
通信方式包括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同步通信是指发送和接收操作在通信过程中必须等待对方完成;异步通信是指发送和接收操作可以独立进行,不需要等待对方完成。
2.4共享内存模型2.5其他并行计算模型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并行计算模型外,还有一些其他并行计算模型,如:(1)任务并行模型:将计算任务划分为多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在不同的处理器上并行执行。
任务并行模型主要适用于任务分解和任务调度。
(2)管道并行模型:将计算任务划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在不同的处理器上并行执行。
管道并行模型主要适用于流水线处理和任务分解。
(3)分布式并行模型:将计算任务分配给分布式系统中的多个节点,通过节点之间的通信和协同完成计算任务。
分布式并行模型主要适用于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和云计算。
2.6总结并行计算模型是并行程序设计的基础,它定义了并行计算的基本结构和行为规范。
并行程序设计导论第四章: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并行算法是并行程序设计的核心,它直接影响着程序的性能和效率。
本章将介绍并行算法的设计方法,分析并行算法的性能,并探讨如何评估并行算法的效率。
一、并行算法的设计方法1.分治法分治法是一种常见的并行算法设计方法,它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分别解决后再合并结果。
分治法的关键在于子问题的划分和结果的合并。
在并行计算中,分治法可以充分利用多核处理器的并行性,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2.流水线法流水线法是一种将计算过程分解成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由不同的处理器并行执行的算法设计方法。
在流水线法中,数据在各个阶段之间流动,每个阶段只处理部分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处理器的计算能力,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3.数据并行法数据并行法是一种将数据分解成多个部分,每个部分由不同的处理器并行处理的算法设计方法。
在数据并行法中,每个处理器处理相同的数据结构,执行相同的操作。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处理器的计算能力,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二、并行算法的性能分析1.时间复杂度时间复杂度是衡量算法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示算法执行时间与输入规模之间的关系。
在并行算法中,时间复杂度通常表示为多个处理器执行时间的总和。
对于一个并行算法,我们希望其时间复杂度尽可能低,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2.加速比加速比是衡量并行算法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它表示并行算法执行时间与最优串行算法执行时间的比值。
加速比越高,说明并行算法的性能越好。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希望并行算法的加速比尽可能接近处理器的核心数量。
3.可扩展性可扩展性是衡量并行算法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它表示算法在增加处理器数量时的性能变化。
对于一个好的并行算法,我们希望其在增加处理器数量时,性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三、并行算法的效率评估1.性能模型性能模型是一种用于评估并行算法效率的工具,它将算法的性能与处理器数量、数据规模等因素联系起来。
通过性能模型,我们可以预测并行算法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为算法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