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的疗效
- 格式:pdf
- 大小:203.60 KB
- 文档页数:3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 年第 12 卷第 8 期Chinese Manipul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21,Vol.l2No.08•23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长期失眠老年患者1例*黄娟娟,陆艳,朱明跃&(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00)[摘要]目的:观察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长期失眠老年患者的疗效。
方法:给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长期失眠老年患者一例,治疗前后给予匹兹堡睡眠指数及多导睡眠图检测。
结果:治疗后的匹兹堡睡眠指数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睡眠各期时间均有增加。
结论: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脑卒中后长期失眠。
[关键词]脑卒中;长期失眠;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匹兹堡睡眠指数:多导睡眠指数[中图分类号]R256. 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21)08-0023-02DOI:10.19787/j.issn.1008-1879.2021.08.010睡眠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睡眠 障碍常见有失眠、嗜睡、日夜睡眠颠倒等表现,有研 究显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发生率达到78%[11。
失眠 是最常见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表现,研宄表明脑 卒中后失眠症发生率为59.5%|2]。
脑卒中后失眠极 大地影响后期患者的康复治疗及远期的预后[3]。
现 阶段临床对卒中后失眠重视度不够,治疗方面以苯 二氮罩类以及作用于Y-氨基丁酸(GABA)受体的非 苯二氮罩类药物为主,卒中后患者对该类药物常有 依赖性、成瘾性及宿醉现象等副作用,带给患者极 大困惑。
我们尝试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Infra-low Frequency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LF-TMS)治疗脑卒中后长期失眠患者,现报道如 下。
1临床资料患者熊某,女,77岁,5年前患有脑梗死,CT或 MR示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神经科对症药物治疗 后,留有失眠症状,曾服用艾司唑仑、左匹克隆等镇 静睡眠药,疗效均不佳,现服用思诺思10mg/晚,艾 司唑仑lmg/晚,每晚睡3h左右,精神状态差。
经颅磁治疗失眠的原理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困扰。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疗法,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人们开始寻求新的治疗手段。
经颅磁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经颅磁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控技术,通过在头皮上施加交变磁场来调节大脑的活动,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颅磁治疗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失眠患者往往存在大脑皮层活动异常亢奋的情况,经颅磁治疗可以通过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减轻大脑皮层的过度活跃,从而帮助患者进入更深的睡眠状态。
其次,经颅磁治疗可以影响大脑中与情绪调节相关的区域。
情绪问题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经颅磁治疗可以通过调节大脑中与情绪调节相关的区域,如前额叶皮层和杏仁核等,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有助于改善失眠问题。
此外,经颅磁治疗还可以影响大脑中与睡眠调节相关的区域。
失眠患者的睡眠调节机制往往存在异常,而经颅磁治疗可以通过调节丘脑、脑干和杏仁核等与睡眠调节相关的区域,来促进患者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
总的来说,经颅磁治疗失眠的原理是通过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影响情绪调节相关区域和睡眠调节相关区域,来改善失眠患者的大脑活动状态,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相比传统的治疗方法,经颅磁治疗具有非侵入性、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当然,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经颅磁治疗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验证,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希望经颅磁治疗可以为失眠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祉。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失眠的影响摘要:目的:探析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失眠的影响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伴失眠症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患者超低频颅磁刺激治疗,比较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失眠症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后,患者的HAMD评分、HAMA评分和睡眠障碍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结论:对失眠患者予以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能取得较临床疗效,可有助于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使负性情绪有缓解。
关键词:失眠;超低频颅磁刺激;睡眠障碍伴随近几年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致使失眠情况的发生不断呈递增趋势增加。
由于多数患者缺乏对失眠病症的认知,对其重视程度较低,一旦患者出现此病情,通常都会选用药物方法治疗。
然而,药物治疗的应用,虽然能在短期内使患者失眠病症得到改善,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服用时间多长,则容易出现成瘾性或依赖性[1]。
对此,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另寻一种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失眠症82例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探究超低频经颅磁刺激的效果情况,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于2015年5月-2017年8月选取我院接收的伴失眠症82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33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8.6±2.3)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病程(3.5±1.4)年。
1.2排除标准与纳入标准①排除标准:伴脑器质性病症者;伴严重躯体病症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
②纳入标准:被选患者均与失眠病症的诊断标准相符;无严重精神障碍病症者;被选患者对此次研究均知晓,并已签署同意书。
1.3方法予以患者超低频颅磁刺激治疗,所选用超低频颅磁刺激仪为医疗专用设备,由梅州康立高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频率为<0.2Hz,每2周为1疗程,每周治疗次数不低于5次,时间不固定。
每次20至40分钟为治疗时间。
1.4评价标准[2]实施HAMD(汉米顿抑郁量表)、HAMA(汉米顿焦虑量表)和睡眠障碍评定量表对治疗后患者的睡眠障碍、焦虑及抑郁情况进行评定。
经颅磁刺激技术在失眠中的具体应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经颅磁治疗失眠的原理经颅磁治疗是一种利用交变磁场刺激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的治疗方法。
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磁刺激线圈,产生磁场刺激大脑皮层,从而调节大脑活动,改善失眠症状。
具体来说,经颅磁治疗失眠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颅磁刺激可以调节大脑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
在失眠患者的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失衡,导致睡眠障碍。
经颅磁刺激可以通过调节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活动,恢复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平衡,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其次,经颅磁刺激可以促进脑内神经递质的释放。
神经递质是大脑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对睡眠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失眠患者往往伴随着神经递质的异常水平,如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减少。
经颅磁刺激可以促进脑内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改善失眠症状。
此外,经颅磁刺激还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失眠患者的大脑皮层电活动往往异常,表现为电活动频率过快或过慢。
经颅磁刺激可以通过调节大脑皮层的电活动,使其恢复正常的电活动模式,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总的来说,经颅磁治疗失眠的原理是通过调节大脑神经元的活动、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大脑皮层的电活动等多种方式,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这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当然,对于每位患者来说,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经颅磁治疗失眠的原理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临床实践中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中,为失眠患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让他们能够早日摆脱失眠的困扰,重拾健康的生活。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控技术,已经在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而重度抑郁症患者常伴随着严重的睡眠障碍,这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本文将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抑郁症的方法,通过对大脑特定区域的刺激,来调节神经元的活动,改变大脑的功能状态。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重度抑郁症患者有显著的疗效,可以减轻抑郁症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与药物治疗相比,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更适合长期治疗和康复维护。
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睡眠障碍的影响睡眠障碍是重度抑郁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研究表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改善重度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通过调节大脑皮层活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促进睡眠质量的提高,缓解患者的失眠、多梦等睡眠问题,从而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三、实验设计和方法为了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试验。
选取了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重度抑郁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另一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为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进行了严格的抑郁症状和睡眠障碍评估。
四、结果分析五、讨论与展望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得到了初步验证,这为临床上将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纳入重度抑郁症治疗的标准流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睡眠障碍的具体作用机制,为更多神经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也需要加强对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应用规范,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已经得到初步验证,为重度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带来了重要的希望。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人失眠症的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1-04-02T15:47:56.99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期作者:孙薇[导读] 目的:探究失眠症老年患者应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孙薇四川省西昌市人民医院,四川省西昌市,615000摘要:目的:探究失眠症老年患者应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医院诊治的44例失眠症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各22例,分别采取交变磁场及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研究组,就两组治疗情况展开观察。
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且睡眠质量及情绪状况改善情况更优,P<0.05。
结论:对失眠症老年患者采取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改善其睡眠质量及情绪状况,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低频;经颅磁刺激;老年人;失眠症失眠实际是一种主观感受,当患者对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不满足并因此影响到其日常社会功能时,临床可将之认定为失眠。
其可由精神压力、社会心理因素及某些慢性疾病等引起,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此时脑神经对神经支配能力也会随之下降,神经功能失调则会引发失眠。
此外,神经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也易惊醒,周围喧闹声甚至轻微响动都可能导致失眠[1]。
若睡眠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日常认知功能及大脑边缘系统及周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故在发现失眠后应积极治疗,本次研究就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探究,以下为具体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医院诊治的44例失眠症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各22例,分别采取交变磁场及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研究组,患者资料整理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7月。
研究组与对照组男分别为11例、10例,女11例、12例,前者年龄60—88(73.6±5.1)岁;后者年龄61—89(73.5±5.2)岁。
经颅磁刺激(TMS)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经颅磁刺激(TMS)基本原理经颅磁刺激(TMS)就是利用时变磁场在大脑皮层产生感应电流,进而改变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来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
以固定频率和强度连续作用某一脑区的经颅磁刺激,称之为rTMS。
磁刺激与失眠相关的基础研究1. 增加诱导入睡和睡眠深度有研究者将自行研制的模拟脑电的低频脉冲磁场发生装置耦合入猫的脑内诱导其入眠,结果表明:这种诱导磁刺激有显著的促进入眠作用。
新近的研究表明:rTMS能够增加健康人睡眠慢波的波幅,从而增加睡眠深度,有助于机体恢复,同时对增加记忆有所帮助。
说明磁刺激作用于人类和实验动物皆可促进入眠,且机制可能相似。
2. 磁刺激影响免疫系统有研究报告睡眠和人类免疫系统之间关系密切。
在不引起发热和神经内分泌明显改变的前提下小剂量注射内毒素诱导产生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可以增加飞快眼睡眠(REM)质量;如果剂量至引起发热和明显的神经内分泌改变则会严重影响睡眠的连续性。
说明细胞因子有可能在急性免疫反应和生理状态下均参与了睡眠的调节。
而研究表明磁场可以促进荷瘤小鼠IL-1、IL-2的产生,抑制IL-8产生及肿瘤细胞的增殖。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系统产生的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物质,磁场通过促进或抑制它产生发挥调节免疫细胞活性的作用。
3. 磁刺激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褪黑激素(MT)可广泛调节神经系统钙离子活动、神经元兴奋性和神经递质的代谢,同时对维持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MT参与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因其起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已应用于临床。
尽管不推荐作为催眠药物来使用,但可以应用于改善时差症状和催眠时相延迟综合征(DSPS)。
研究发现磁场暴露亦能影响人体PG的MT合成和分泌,同时调节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和乙酰胆碱(ACh)的浓度,对机体正常睡眠觉醒周期和生理功能具有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
TMS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机理之一就是通过磁刺激调节MT的合成和分泌,从而调节人体生物钟的功能。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的效果评价范军伟【摘要】目的:探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研究对象是我院2013-05~ 2015-08收治的失眠症患者68例,其分组原则随机.药物组给予艾司唑仑片进行治疗,物理组给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总分(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变化进行对比,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SF-36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物理组PSQI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SF-36评分明显优于药物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物理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和睡眠质量,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科学》【年(卷),期】2016(039)003【总页数】2页(P140-141)【关键词】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失眠症患者;临床效果【作者】范军伟【作者单位】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遵义5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057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多,失眠现象较为常见,但失眠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重视,临床治疗多为药物服用[1],但服用药物可带来依赖性和成瘾性,为了探讨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选择失眠症患者,探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3-05~2015-08收治的失眠症患者68例,其分组原则随机。
纳入标准:符合失眠诊断标准[2]。
主诉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困难,睡眠问题对工作、生活等均带来影响。
每周发生次数3次以上,持续时间长于2个月;年龄18岁及以上,患者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对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心理护理体会陈文菊1 周劲源2发布时间:2023-07-15T04:57:07.360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8期作者:陈文菊1 周劲源2[导读] 目的:以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为对象,分析超低频经颅磁刺激临床治疗效果及心理护理体会。
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7月为本次研究开展区间,择取这一时间区间内于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90例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利用患者就诊院时的顺序将其分为2组,设其中45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另设45例患者为本次观察组,给予其临床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分别统计2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状况以及睡眠情况。
结果:治疗后,在治疗后HAMD评分统计上,结果显示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2组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情况发现,治疗后,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平均睡眠时间更长、入睡时间更短、觉醒次数更少(P<0.05)。
结论:针对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临床采取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抑郁症状,并有效缓解患者日常睡眠障碍,对患者心理状况而言有着积极作用,临床具有显著价值与意义。
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云南临沧 677000【摘要】目的:以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为对象,分析超低频经颅磁刺激临床治疗效果及心理护理体会。
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7月为本次研究开展区间,择取这一时间区间内于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90例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利用患者就诊院时的顺序将其分为2组,设其中45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另设45例患者为本次观察组,给予其临床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分别统计2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状况以及睡眠情况。
结果:治疗后,在治疗后HAMD评分统计上,结果显示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2组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情况发现,治疗后,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平均睡眠时间更长、入睡时间更短、觉醒次数更少(P<0.05)。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节治疗手段,近年来在治疗重度抑郁症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
一、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原理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利用脉冲磁场刺激大脑皮质神经元的治疗技术,通过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来调节神经递质系统的功能,进而实现对抑郁症症状的缓解。
该治疗方法是一种非侵入性、无副作用的治疗手段,适用于对抗抗抑郁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
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重度抑郁症的临床研究一些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治疗重度抑郁症方面的有效性。
研究表明,通过在特定脑区施加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除了改善抑郁症症状外,一些研究还发现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四、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可能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具体机制。
但有研究表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能通过影响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调节神经递质系统的功能,从而对睡眠障碍产生积极影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能还可以通过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缓解睡眠障碍。
五、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当前的研究成果已经表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具有一定的潜力。
未来,随着该治疗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和临床推广,相信将为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带来更多的希望。
睡眠障碍的新疗法经颅磁刺激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睡眠对于人类的健康和日常功能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日常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睡眠障碍的困扰,其中失眠是最常见的一种。
为了帮助那些受困于失眠的患者,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研发新的治疗方法。
其中,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干预手段,近年来在失眠治疗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 经颅磁刺激简介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简称TMS)是一种通过磁场作用于大脑皮层,刺激和调节神经元活动的方法。
它采用特殊的磁场发生装置,产生高频磁场脉冲,经过头皮和颅骨渗透入脑部特定区域,从而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实现治疗效果。
2. 经颅磁刺激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最近的研究表明,经颅磁刺激在失眠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通过刺激脑部特定区域,经颅磁刺激可以调节大脑的兴奋性和抑制性,改善睡眠质量和睡眠效果。
2.1 靶定前额叶区域一些研究证实,前额叶区域(包括前额顶叶和前额额叶)在调控睡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经颅磁刺激可以通过刺激这些区域,调节前额叶皮层的活动水平,增加睡眠的深度和稳定性。
2.2 调节脑波频率失眠患者往往存在脑波异常,如过多的高频脑波和过少的低频脑波。
经颅磁刺激可以通过调节脑波频率,使之恢复到正常范围,从而改善睡眠障碍。
2.3 影响脑内神经递质睡眠过程中,神经递质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些研究发现,经颅磁刺激可以影响脑内神经递质的产生和释放,如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
这些神经递质的变化可以调整大脑的兴奋性和抑制性,从而促进睡眠发生和维持。
3. 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优势和挑战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的优势在于其非侵入性和可调节性。
相比于药物治疗和其他干预手段,经颅磁刺激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并且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然而,这种治疗方法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治疗效果的持久性和耐受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失眠症患者脑电超慢波的影响及疗效唐雷【期刊名称】《医学临床研究》【年(卷),期】2014(000)006【摘要】【目的】探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失眠症患者脑电超慢波的影响及疗效。
【方法】将69例失眠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4),用脑涨落图(EFG)仪检测患者脑电超慢波。
观察组据 EFG结果制定个性化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方案,对照组治疗程序相同,但治疗时不通电作假刺激状。
于治疗前、后进行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测评、EFG检查并评价疗效。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递质功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中过度兴奋组兴奋递质3、NE 明显下降(P<0.05);过度抑制组5-HT、抑制递质13相对功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愈13例,显效20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0例,有效6例,无效20例,有效率17.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失眠症有神经递质功能过度兴奋与过度抑制两种类型,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可调节脑内兴奋抑制平衡紊乱,能有效治疗失眠症。
【总页数】3页(P1201-1203)【作者】唐雷【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安宁医院,贵州六盘水 553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23【相关文献】1.重复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早期疗效及认知功能影响的初步分析2.重复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症患者早期疗效的影响3.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的疗效4.老年性痴呆患者脑功能和脑内神经递质变化的脑电超慢波涨落图分析5.强迫症、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脑电超慢波信息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