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的内涵与实现路径
- 格式:docx
- 大小:14.31 KB
- 文档页数:2
“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缘起及其现实意义作者:陶小雪来源:《党政论坛》2016年第09期一、“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人民期盼的直接回应和郑重许诺。
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全会对共享发展理念所做的阐述紧扣民心、内涵丰富。
从共享发展的范围来看:实行共享发展主要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和最现实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问题。
从经济层面看,共享发展涉及全体社会成员参与经济活动、发展成果由全体成员分享以及收入合理分配等问题。
从社会层面看,共享发展致力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人口的均衡发展。
由此可见,不论从经济层面还是从社会层面看,共享发展的范围都集中在与人民生活和幸福紧密相关的民生领域。
从共享发展的水平来看:一是低水平的共享发展,低水平的共享发展就是让全体人民摆脱贫困。
脱贫扶贫只能做到保障人的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二是高水平的共享发展。
是指在实现全体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比如完善普惠性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制度,建立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体系,缩小人民收入差距等。
这里的高水平的共享发展也只是与低水平的共享发展相比较而言的,而不是绝对的。
共享发展也是由低水平不断向高水平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匹配的过程。
从共享发展的受益面来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共享发展理念指明了共享发展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发展成果的分配方式是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发展的受益者也是全体社会成员,而不是少数人。
共享发展将惠及城市和农村、惠及各个地区、惠及各个民族和不同性别的群众,由此可见共享发展的受益面之广,这也是共享发展普惠性的体现。
全面准确理解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摘要:共享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它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凝聚了推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蕴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深化了党关于发展理论的认识。
准确把握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对于我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凝聚发展动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共享发展理念价值取向动力要求内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强调的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注重解决的是社会公平问题,这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时也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对于我们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凝聚发展动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共享发展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全体党员都在努力践行着这一根本宗旨。
“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取利益的政党”。
我们所开创的伟大的改革事业,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我们推崇的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我们要努力实现的发展是全体人民共享的发展。
从主席提到的“人民万岁”到主席的“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都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执政主线。
共享发展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人民富裕起来。
共享发展的理念有力地回答了“发展目标是什么和发展成果如何共享”的问题,找到了发展的归宿,明确了发展的最终目的,印证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共享发展凝聚推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和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之源。
共享发展侧重于解决社会不公平问题,重点体现的是发展成果要实现共建共享的问题,明确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这一深刻命题,同时,也指明了实现持续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所在。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探析共享发展是一种新型发展理念,提出了在发展中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
它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共享发展意味着追求共同富裕。
传统的发展模式往往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只有少数人能够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好处。
而共享发展强调让全体人民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共同富裕。
共享发展注重平等的机会。
传统的发展模式往往在资源分配和机会均等方面存在不公平现象,造成一些人无法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
共享发展强调提供平等的机会,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去追求自己的发展,并通过改革创新来消除不公平的问题。
共享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
过去的发展模式常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经济增长,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共享发展意味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保护好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
共享发展注重社会公正。
传统的发展模式往往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社会不公现象普遍存在。
共享发展追求社会公正,在资源分配、权益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公平和正义。
共享发展的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经济方面,共享发展通过改革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经济的普惠性和可持续性。
中国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旨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在社会方面,共享发展通过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公平和正义。
包括医疗、教育、养老等在内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平等的优质服务。
在环境方面,共享发展通过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中国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旨在通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全球层面,共享发展通过促进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实现世界的共同繁荣。
中国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共享发展具有深厚的科学内涵,是实现社会公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和意义一、资源共享。
共享发展强调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基本公共资源的均等和公平。
这意味着在国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合理配置资源,消除贫富差距,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公平分配。
二、机会共享。
共享发展要求创造公平的机会环境,让所有人都有平等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机会,并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社会晋升和个人发展的梦想。
这意味着要摒弃任人唯亲、权力寻租等不公平现象,建立公正、透明、竞争的社会制度,消除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壁垒,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机会。
三、成果共享。
共享发展要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应该惠及所有人民群众,让每个人能够分享到发展红利。
这意味着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正义的统一,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的互利共赢。
只有让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到从经济增长中产生的利益,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共享发展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注重消除贫困和差距,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推动社会稳定和和谐。
这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提升社会整体素质。
共享发展注重提高社会整体素质,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获得技能提升,提高整个社会的综合素质水平。
这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创新,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三、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共享发展鼓励人们参与经济活动和创业创新,释放个人潜能,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这有助于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四、塑造和谐社会关系。
共享发展关注社会的和谐稳定,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减少不公平现象和社会分裂。
这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实现可持续发展。
共享发展强调共同富裕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
这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之,共享发展理念是一种积极的发展理念,强调社会资源和机会的共享,以及发展成果的平等分配。
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及实现作者:丁宇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9年第05期【摘要】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理念的最终目标。
该文阐释了共享发展的内涵,可以从主体的目标追求、对客体的要求、实现的必要条件等方面来理解。
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路径:即以公平正义作为共享发展的根本原则;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为共享发展提供丰厚物质基础;强化共享发展意识,打造共享发展精神家园;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共享发展。
【关键词】共享发展;内涵;实现路径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理念的最终目标,继承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念。
习近平同志指出,落实共享发展大学问,要抓好从制度的顶层设计到具体措施的最后落实工作。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现全民共享全面小康、共享现代化强国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要全面理解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正确把握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路径,不断提升发展理念的科学性。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1、共享发展主体目标追求的是人人享有、全民共享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坚持共享发展的目标,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体现。
人人享有、全民共享,因历史原因、现实因素和个体差别,在社会发展成果积累不足的情况下,不可能做到个体的同时享有、同质享有和等量享有。
在长期积累渐进的过程中,也会有地域差异、人群差异;但在共享发展的高级化过程中,会逐步缩小这种差异,直至实现无差别的人人享有、全民共享的权利。
2、共享发展对客体的要求是全面性、均衡性全面性、均衡性是共享发展公平内涵的要求,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分配,“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在质量和数量上全面、均衡分享发展成果,是着眼全局、公平为主、保证效率的统一,而不是绝对平均分配主义。
改革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全民共享是一个再分配的过程,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共享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理念,旨在推动全社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实现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
本文将从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意义和实践等方面进行阐述。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2篇《共享发展理念》,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共享发展理念》篇1一、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共享发展理念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共同发展。
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全民共享。
全民共享是指发展成果应该惠及全体人民,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全民共享是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 全面共享。
全面共享是指发展成果应该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得到全面体现,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
全面共享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基本内容,旨在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3. 共建共享。
共建共享是指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形成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良好局面。
共建共享是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特征,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
4. 渐进共享。
渐进共享是指发展成果的分配应该逐步推进,不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逐步提高共享水平。
渐进共享是共享发展理念的现实基础,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实际。
二、共享发展理念的意义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共同发展,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 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有利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共享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理念,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是指以共享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一种发展理念。
它强调社会各方面参与和分享发展成果,推动社会公平和人类共同繁荣。
共享发展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包容。
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权利,无论其原生条件和社会身份如何。
平等和包容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打破贫富差距,减少社会不平等,使每个人都能分享发展的红利。
共享发展注重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可持续利用。
这意味着要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其在长远的时间维度上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
共享发展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避免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的恶化。
共享发展重视参与和合作的原则。
各利益相关方(如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和个人)应当携手合作,制定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多元的参与有助于凝聚社会共识,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共享发展强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不仅包括经济的可持续,也包括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
共享发展要求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公众的需求和利益,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同时保护和改善环境,以确保未来世代的可持续发展。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是一个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领域,它要求我们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行动计划,以推动社会的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创新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
坚持创新共享发展理念是指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致力于创新、共享和发展的
一种发展理念。
它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一、创新: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坚持创新共享发展理念,意味着要积极
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思维创新等方面的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支持。
二、共享:
共享是强调各类资源要得到公平合理的分配和利用。
坚持创新共享发展理念,就要推
动资源共享、机会共享、发展成果共享等,让每个人都能够共同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三、发展:
发展是坚持创新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目标。
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维度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四、理念:
坚持创新共享发展理念是一种价值观和行动准则。
它要求各方面都要以这一理念为指导,把创新、共享、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社会经济持续、稳定
地发展。
坚持创新共享发展理念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发展理念,它既注重发展的质量和
效益,又关注社会公平与和谐,提倡创新和共享,为建设创新型、和谐型社会提供了有力
的指导。
共享经济内涵、商业模式及价值实现路径曹淼孙【摘要】At present, the sharing economic have gradually penetrated into social production and people's daily life, have changed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habits, with the big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 Internet technologies. Theoretically, the sharing econo-mic with the help of Internet technology has overturned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business mode , reduced the asymmetry of market tran-saction information and reduced the cost of economic operation. Sharing economic has a bright prospect for development by the concept of "sharing" is reformed at the supply side and demand side, which will effectively supply the social unused resources. However,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most of the enterprises used the way of "burning money" to gain the market share, and there are few enterprise profits. Therefore, staring with the business model of shared economy to exploring the value realization of sharing econo-mic, and will have a great significance to sharing economic.%目前,共享经济发展模式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成熟而逐步渗入到社会生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性.从理论上来看,共享经济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力量颠覆了传统经济的商业模式,减少了市场交易信息的不对称问题,降低了经济运行成本."共享"理念在"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时改革,使社会闲置资源得到有效供给,实现再次利用并提升整体社会福利,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但是,从实际发展状况来看,大部分从事共享经济企业仍以"烧钱"的方式获得市场份额,鲜有企业盈利.因此,在此背景下从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入手,探究共享经济价值实现方式将对共享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年(卷),期】2018(000)006【总页数】5页(P60-64)【关键词】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价值实现;资源整合【作者】曹淼孙【作者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北京 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24.6一、引言及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的不断深入应用,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的共享经济发展模式如潮水般袭来,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性。
摘要:十八届五中全会开创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其中内涵丰富的“共享”发展理念是第一次提出,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其被看作是“十三五”计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探究实现共享发展的途径,对推进民生建设及实现共同富裕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共享发展:实现途径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既是对当前我国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应对,又为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
共享发展,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基本内涵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党坚持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
要实现共享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目前我国还有为数不少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任务,为此要完善脱贫工作的体制。
按照精准到村到户的要求,精准摸底从而科学制定精准扶贫攻坚规划。
按照精准帮扶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社会扶贫和专项扶贫的力度。
还要加大行业扶贫工作力度,如大力实施交通、水利、医疗、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扶贫,全面落实行业扶贫的职责。
同时要落实精准扶贫攻坚责任,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精准扶贫攻坚的主体责任。
加大精准扶贫资金投入以及强化精准扶贫队伍建设。
加强动态管理,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机制,努力做到真正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责任到位、工作落实到位。
落实全社会共同责任,凝心聚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
二、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也期待获得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明确政府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职责,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同时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应与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做到既能让全体人民受益于更多更公平的发展成果,又是可持续发展。
第二,明确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内容。
共享发展的内涵与实现路径
来源:光明网2016-06-16 01:45
发展理念是发展理论与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对“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如何评价发展”等重大问题的思考与看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发展目标与发展取向等最新认识与突破。
其中,共享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和归宿,事关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实现共享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什么是共享发展,如何落实共享发展,是当前理论界需着力关注与解答的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
共享发展理念的由来。
发展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对发展的问题、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总结、反思和超越。
消除贫困、实现公平与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既积累了有益经验,也有过深刻教训。
从教训看,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发展中不注重共享,一部分人的“获得感”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失落感”甚至“被剥夺感”的基础上,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
从经验看,随着对经济增长、贫困治理与社会公平三者互动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包容性与共享性日渐成为共识。
因而,从根本上说,共享发展的理念是人们对贫困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是对公平正义孜孜不倦追求的必然结果,是经济社会发展理论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
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
从字面意义而言,共享就是共同分享。
共享发展最核心的意蕴就是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所言及的,“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的福利,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简而言之,共享发展理念蕴涵着如下基本内涵。
全面性。
共享的内容与范围必须是全面,即能够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建设成果。
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部署,共享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八大方面:消除贫困现象,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就业创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全民性。
共享的主体必须是全覆盖,没有歧视与偏见,即全民共享。
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就是要纠正受益性不均衡的问题,比如阶层间的共享失衡、城乡间的共享失衡、地区间的共享失衡、行业间的共享失衡,让每一个人都能真正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主体性。
共享离不开共建,共建才能共享。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限度激发民力,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获得感的共享发展局面。
现实性。
共享的程度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相适应,不能过度超前透支。
当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超越历史阶段而追求不切现实的共享。
一般而论,共享的发展沿着社会救济的层次、社会保障的层次与社会福利的层次之梯次推进。
多样性。
实现共享的手段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分享经济实现共享发展;也可以通过制度安排,保障发展起点、发展机会、发展权利向所有社会成员开放,促进共享发展。
既可以是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向公众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尤其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可以是发展社会慈善事业,通过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缩小共享水平的差距。
实现共享发展的路径。
对于如何落实与实现共享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了全方位的部署:“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
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考虑当前我国共享性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以及共享的内涵与实质,我们认为落实与实现共享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去思考与探寻通往共享之路。
共享的经济之维。
发展是硬道理,要实现共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同时积极转变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与绿色发展,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的包容性与公平正义。
共享的政治之维。
当前,我国广泛存在的共享性不足、受益性不均衡的问题,尤其是存在着不合理与不公正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如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等。
实现共享发展,必须纠偏二元化的制度安排,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实现基本权益的共享。
共享的社会之维。
要实现共建共享,在社会层面,首先,要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全身心地投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去。
其次,要促进社会公平。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公正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出和严重。
因此,促进社会公平既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前提,也是共享发展的重点内容。
此外,还要着力理顺社会阶层关系,完善社会结构。
共享的价值之维。
从价值维度上看,共享本身是一种价值理念。
要落实与实现共享发展,需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共建共享的理念、共生共荣的理念、“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充分发挥价值观的引导、激励与制约作用,使每个人都认知共享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认同共享的价值与意义、自觉践行共享的理念与要求。
(作者单位:安徽建筑大学城市管理研究中心;本文是合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合肥市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路径研究”和安徽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项目“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十三五’安徽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