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雨水调蓄池的设计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20.43 KB
- 文档页数:1
雨水调蓄池设置布局探讨陈嫣仲明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上海 200092)摘要:分析末端调蓄池和中间调蓄池的特点,以上海市四平路排水系统为例,研究调蓄池设置不同位置对面源污染控制和防汛标准提高的作用和影响,评价经济合理性。
研究结果表明,末端调蓄池主要适用于面源污染的控制,对提高系统的排水标准和改善系统管网运行负荷等作用不大。
从经济角度和环境效益两方面考虑,将中间调蓄池用于新建系统可行性不大,但如用于低标系统的改建,可大大减少建设成本,对于面源污染控制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雨水调蓄池设置位置1. 前言雨水调蓄池作为控制面源污染、提高防汛能力的工程措施之一已在国外经过了多年的研究和应用。
在国内,上海率先在苏州河沿岸市政泵站雨天排江量削减工程中规划建设了5座调蓄池,旨在控制面源污染,改善苏州河水质。
在最新的《上海市污水处理系统专业规划修编(2020)》中,已将雨水调蓄池作为排水系统的一部分,用以初期雨水的控制。
目前,雨水调蓄池设计的关注点主要在调蓄池容积和调蓄时间上,对调蓄池设置布局的研究比较少。
目前,上海市已规划建设的5座调蓄池均设置在系统的末端,毗邻泵站。
2.调蓄池位置的设置2.1末端调蓄池末端调蓄池位于一个排水系统的末端。
对于待建系统,可减小泵站的设计规模;对于已建系统,则可削减泵站的洪峰流量,减少初期雨水排江量,保护水体环境。
末端调蓄池有以下几个优点:1) 可与泵站合建,降低建设成本;2) 可与泵站联合管理,减少人员投入;3) 对削减初期雨水排江量有较好的作用。
但由于位于系统末端,调蓄池对前端管网设计和运行的优化所起作用不大,另外,末端调蓄池一般需要较大的体积,来提高排江量的削减比例,且需要与泵站毗邻,对于上海等土地利用率高、人口密度大的城市而言,选址难度较大。
2.2中间调蓄池中间调蓄池位于一个排水系统的起端或中间位置。
对于待建系统,可减小后续管网系统和泵站的建设规模;对于已建系统,可解决管网系统超负荷运行状况,提高系统的排水标准。
*******************雨污分流工程技术方案2019 年 8 月第 1 页共41 页1.项目简介本项目为***************雨污分流工程,总共建设 5 座调蓄池,项目地点为**县老城区东南片区。
2.各调蓄池基本情况3.本次设计原则及规范3.1设计原则1.采用先进、成熟、节能的工艺及设备,保证调蓄池系统的稳定运转;2.处理装置尽量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3.调蓄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4.贯彻国家环保政策,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5.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客观条件,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的采用先进技术,使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6.贯彻经济性与可靠性并重的原则,在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造价和与运转费用的同时,合理兼顾运行操作条件和管理维护条件,便于项目投产后的运行管理;7.设计中充分考虑污水、污泥、噪声、气味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避免二次污染。
8.平面及高程布置要满足总体布局的要求。
3.2设计规范(1)通用标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部颁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1987 年3 月)《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51174-201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12)《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1025-2016)《城镇排水系统电气与自动化工程技术规程》(CJJ120-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年 4 月)(2)机械设备标准A 设备制造和设计标准GB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GB/T13927-1992 通用阀门压力试验GB/T5226.1-1996 工业机械电器设备第1 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2555 一般用途管法兰连接尺寸JB/T8531-1997 阀门手动装置技术条件GB50052-92 《供电系统设计规范》B 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ISO2548 离心,混流,输流泵验收试验规程 C 级GB50231-98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75-98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BJ50236-9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施工及验收规定GB/T13927-92 通用阀门压力试验GB50169-92 电器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 电器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验收规范3.3设计范围1.调蓄池进水预处理设备设计。
雨水调蓄池和储蓄池均是雨水利用系统中的重要设施。
都具有一定的滞留雨水和消减流量作用,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
雨水调蓄池侧重洪峰调节,雨水储蓄池侧重储蓄利用。
构筑物设置上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设有出口设施。
雨水调蓄池主要根据降雨流量过程作为计算参数进行确定,雨水储蓄池主要根据降雨量或需水量进行确定。
本文首先针对雨水调蓄池和雨水储蓄池进行分析界定,其次分别对雨水调蓄池和储蓄池的容积计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此为雨水利用提供参考。
一、雨水调蓄池和储蓄池的区别雨水调蓄池和储蓄池均是雨水利用系统中的重要设施,都具有一定的滞留雨水和消减流量作用,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
(1)雨水调蓄池:侧重雨水调节,是暂时存蓄雨水径流的设施,主要用于消减洪峰流量,延迟洪峰形成时间。
一般设置排水口,可单独与雨水管相连接,也可与市政排水管道相连,其排至下游的出口峰值流量通常远小于入流峰值流量,渗透和蒸发作用一般可以忽略不计。
(2)雨水储蓄池:侧重雨水储存,一般用于小区域集流面或者由于水质原因不允许出流排放的地区,作用是收纳来自汇水区的地面径流,对其加以循环利用,一般不将其排放。
对于蓄存的雨水,若是露天储蓄,则须考虑渗透和蒸发损耗。
总之,雨水调蓄池和雨水储蓄池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设有出口设施和可排放。
二、雨水调蓄池容积设计计算2.1国外计算方法目前,雨水利用在国外发达国家较为成熟,通常采用的雨水调蓄池容积计算方法有美国、英国、日本。
(1)美国调蓄池容积的计算方法。
美国调蓄池容积的初步估计采用三角形过程线法。
式中,V,为估算的调蓄池容积,Q为入流峰值流速,Q为出流峰值流速,T为入流历时。
(2)英国调蓄池容积的计算方法。
英国调蓄池容积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假定洪峰流量调蓄池在每场降雨前排空,那么每次的蓄水容积为:式中,S为蓄水容积,V为总的入流量,Vo为总的出流量。
(3)日本调蓄池容积的计算方法。
日本主要依靠模拟试验,确定合理的调蓄池容量。
式中,V为必要调节容量,m³r为降雨强度曲线上任意降雨历时,t对应的降雨强度,mm/h,r为调节池出流过流能力值对应的降雨强度,mm/h,ti为任意的降雨历时,s,f为开发后的径流系数,A为流域面积,hm²。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罐区雨水调节池。
工程场地地质、平整场地工程已结束,现场交通条件整体较好,充分利用已有道路,可满足施工机械及材料运输。
本工程共含2个钢筋混凝土雨水调节池,尺寸均为13m长×13m宽,高度5.6m;平衡层尺寸为15m长×15m宽,为2m厚C15混凝土;池底厚600mm、池壁厚500mm、顶板厚120mm,均为C25(抗渗等级S6级)钢筋混凝土结构。
工程基底设计标高为-2m,处在欠固结土层。
土方实际开挖深度是7.6m,超过规范规定5米标准,属深基坑开挖。
本工程施工现场北侧毗邻10万方原油储罐安装现场,南侧有场区消防道路,塌方隐患较严重,不宜采用自然放坡。
土方施工前应设置护桩。
二、编制依据依据目前国家对建设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降低噪声、保护环境等一系列的具体要求,以及中石化管道公司制定的现行工程施工等有关配套文件,结合本公司的人员、机具、设备等资料以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编制,主要依据如下:1.天津中转油库库区及配套工程—罐区雨水调节池设计图纸。
2.《工程测量规范》(GBJ50026-2007)3.《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96)4.《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办法》(JGJ59-88)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7)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9.《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GB50194-93)10.《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11.《地下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50108-2001)12.《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三、工程总目标1、宗旨:在本工程施工中我公司将自始至终以优质、高效、安全、文明的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
关于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雨水调蓄设施设计的探讨摘要:雨水调蓄设施是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在控制市政道路面源污染的同时,削减市政道路排水系统雨水管道峰值流量,保证城市水生态环境稳定。
因此,本文以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雨水调蓄设施为入手点,阐述了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雨水调蓄设施概念,剖析了雨水调蓄设施作用。
并结合具体工程,对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雨水调蓄设施的设计流程及要点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雨水调蓄设施前言市政道路排水系统需要承担内涝防治、雨水源头控制等责任,其可以为城市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而雨水调蓄设施是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功能发挥的关键,其可以通过排水管网排水能力计算,强化雨水渗入地下水系,减轻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内其他排水设施负担及市政道路外排洪峰流量。
基于此,对市政道路排水系统雨水调蓄设施的设计方案进行适当分析非常必要。
一、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雨水调蓄设施概述雨水调蓄设施又可称之为雨水调蓄池,其在海绵城市工程中应用较为普遍。
通过在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合理利用雨水调蓄设施,可以将处于高峰流量的雨水径流收集在调蓄池内,随后在雨水径流最大流量下降时,从雨水调蓄池内将雨水排出[1]。
雨水调蓄设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初期雨水污染受纳水体,提高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雨水利用率。
二、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雨水调蓄设施的作用1、防涝减灾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突发暴雨等气象问题,会对城市排水系统造成较大压力,进而出现地表积水问题[2]。
而雨水调蓄设施的应用,可以在高峰流量时,将雨水径流收集在调蓄池内,具有较大突出的防涝减灾效果。
2、推进城市现代化发展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硬化路面不断增多,一旦出现暴雨,就会对区域内民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而雨水调蓄设施的应用,可以及时将区域内多余雨水清除,保证区域经济稳定发展[3]。
三、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雨水调蓄设施的设计方案1、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雨水调蓄设施设计项目概述某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雨水调蓄设施设计项目位于我国沿海地区,现状道路为城市区域内主干路,全长为650m,红线宽度为38.0m,纵坡、横坡分别为0.25%、1.2%。
雨水蓄水池设计雨水蓄水池设计【篇一:雨水收集2014技术要求】雨水回收系统的说明一.概况1新建雨水池位于isg工厂东南侧,现有树木位置。
配提升泵,用于雨水利用。
配排污泵,用于污物排弃.原100立方米水池现800立方米水池2雨水首先进原有雨水回用水池(100立方米),再进800立方米水池,满后沿现有积水坑沿沟渠排走。
项目区域内的雨水经过管网汇总至y56---y57管网后,在雨水进入提升泵坑之前,由初期雨水分流井把雨水引入雨水调蓄池(800m3),调蓄池水满以后,雨水溢流到提升泵坑,由提升泵提升至排水明沟排出。
具体流程如下,3 收集雨水接绿化中水管网,浇水使用。
4 原植物恢复,不影响工厂绿化,植被。
二.方案(一).雨水处理回用系统1.雨水处理回用工艺流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流程(含原设备)雨水经雨水收集管网汇集至南侧排水管,雨水进入原100立方蓄水池以及新建的800立方(地埋式水池尺寸为23m*17.8m*2.4m,地埋深度约2.8米)蓄水池,当两雨水蓄水池满水时,多余的雨水量进行弃流。
蓄水池中的雨水按照用水需求、经雨水处理站之后,蓄水池回用泵管道接现有中水浇灌管网,以及预留阀门,以供回用,蓄水池污水水泵管道接现排水沟渠,以便排污。
三.雨水处理回用系统由雨水分流井,蓄水池,水泵设备,配套管路组成.在水池前端设置初雨分流井,经弃流后,雨水进入雨水收集水池,后经水泵提升后送入厂区绿化系统和景观水体,作为绿化和景观的补充水源。
弃流雨水排入污水管道或下游雨水管道。
雨水初期弃流,采用溢流堰式初期雨水分流井, 雨水初期弃流井穿墙预埋管使用刚性防水套管。
初雨分流井为现浇混凝土井,做法参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2s515第33页标准图。
800立方蓄水池,用于收集雨水的储存装置,采用成品组合装配式pp 方块,聚丙烯塑料模块相组合,形成一个地下水池,包裹防渗不透水的土工布,作成贮水型水池。
水池上方恢复为绿地,回植树木等,。
浅析某全地埋雨水调蓄池结构设计发表时间:2017-07-13T15:07:37.6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作者:钟润文[导读] 摘要:通过对某雨水调蓄池结构设计的主要技术措施及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因素的阐述,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设计参考。
广州市天河区项目建设办公室 510000摘要:通过对某雨水调蓄池结构设计的主要技术措施及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因素的阐述,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设计参考。
关键词:雨水调蓄池;结构设计;抗拔锚杆;超长结构;抗震设计ABSTRACT:The main technical measures for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a rainwater storage tank and the main factors in the design process can be used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engineering design.KEYWORD:Rainwater storage tank;Structural design;Anti-floating anchor;Overlong structure;seismic design 1引言雨水调蓄池是一种雨水收集设施,主要作用是把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存其内,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雨水慢慢地排出。
既能规避雨水洪峰,实现雨水循环利用,又能避免初期雨水对承受水体的污染,对排水区域间的排水调度起到积极作用。
2 工程概况某工程全地埋雨水调蓄池结构呈矩形,长×宽×高(内净高)=189.5×92×14m,除局部区域有一层设备机房外均无上部结构。
该调蓄池位于某河堤的外侧,距离河堤顶约16m,场地为现状池塘、空地,工程完成后调蓄池顶部覆土并作为景观水体的一部分,结构顶板面埋深4.2m,其中覆土2.2m,水深2m,从水面算起的总埋深达17.4~19.4m,局部最深处达21.4m。
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雨水调蓄设施的设计与研究摘要:通过在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增设雨水调蓄设施,增大市政道路对于雨水的调蓄能力,达到缓解内涝的要求。
雨水调蓄池是一种常见的径流污染控制及雨洪调控设施,通常设置在区域的雨水排放系统中。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要求市政道路的排水系统对于雨水不再是简单的速排,还需对雨水进行净化、调蓄。
以该市某道路改造工程的雨水调蓄设计为例,将传统雨水调蓄设施与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相结合,介绍分散式的雨水调蓄设施在道路排水系统中的应用,以及设计要点。
关键词:市政道路;雨水调蓄;海绵城市一、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雨水调蓄池的现状雨水调蓄池是一种雨水收集设施,主要是把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留期内,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雨水慢慢地排出。
达到既能规避雨水洪峰,提高雨水利用率,又能控制初期雨水对受纳水体的污染,还能对排水区域间的排水调度起到积极作用。
随着城市发展脚步不断加快,对于雨水调蓄池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从雨水合理制溢流的原理出发,积极开展雨水调蓄池的建设工作,发挥分流途径的优势和作用[1]。
针对城市地表本身的雨水径流量进行有效控制并降低,现阶段雨水调蓄池的建设类型和作用也呈现出了不同情况,最为重要的还是高效管理雨水,降低城市内涝灾害的出现。
二、工程概况本道路改造工程位于某市,现状道路为城市主干路,使用已10a,全长约500m。
道路红线宽度为38m,纵坡0.3%,横坡1.5%,机动车道为混凝土路面,人行道为彩色水泥砖。
道路下已实施雨水管道,设计标准为3a一遇,机动车道路缘石边设置雨水口,间距约为20m,道路路面雨水均通过雨水口收集后排入雨水管中。
现状雨水管道运行良好,但设计标准低,雨天时部分路面出现积水现象[2]。
本工程主要的设计目标为排水系统的海绵改造,旨在通过本次改造消除雨天路面积水情况,同时缓解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情况。
根据所在区域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本工程的排水设计标准为5a一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65%,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18.2mm。
浅谈雨水生态调蓄池设计发布时间:2022-07-22T05:13:53.786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第41卷第3月第5期作者:陈锦明刘幸福[导读] 在雨水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抛弃了传统的工程思路,采取了生态的思想陈锦明刘幸福工作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邮编:200120摘要:在雨水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抛弃了传统的工程思路,采取了生态的思想,对施工场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其进行了保护和利用。
根据海绵城市的概念,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对基础设施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在场地的平面布置与垂直布置中,采用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构成了一个海绵结构。
同时,根据场地周围的生态和空间状况,合理配置源头消减海绵设施,以达到雨水基础设施和生态提升的双重作用。
关键词:调蓄池防腐木设计施工技术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土地的开发和使用,土地的硬化性越来越大,使得暴雨天气下的城市容易出现积水,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此,有关方面应该加大城市雨水调节系统的力度,提高城市排水、吸水能力,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率,减轻城市的内涝,推动城市的发展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
一.雨水生态调蓄池建设概述雨水调蓄池是一种集雨设施,它可以提高城市雨水的调节能力。
目前城市建设中的雨水调蓄池主要有两类:①蓄水池,其目的在于短期内起到一定的作用,通常只有当城市排水系统无法运行或者无法承受过多的雨水时才会启动,当城市的地表径流得到控制之后,雨水就会被及时的排出。
②截流池,主要控制雨水的质量,它的使用寿命较长,城市地表径流的雨水储存在截流池内,既能有效的吸收和聚集雨水中的悬浮颗粒,又能处理雨水中的大颗粒物质、植物和细菌,从而达到控制雨水质量的目的。
在雨季以集雨为主,降水结束后通过排水管泵站输送给下水道,以拦截前期的雨水,增加截水量,降低洪水,结构如图1所示:应对雨水生态调蓄池的选址进行科学的设计,以达到与城市排水体系结构的统一,从而达到防洪减灾、保障防洪安全、改善城市环境品质的目的。
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雨水调蓄设施的设计与研究摘要:雨水调蓄设施是基于水调节于储存于一身的雨水调节设施,它能够极大的提高市政道路的雨水调蓄能力,从而实现预防或缓解内涝的效果。
作为排水系统的关键一环,雨水调蓄设施使雨水排放系统不仅仅是对雨水进行速排,还能够完成雨水净化、调储工作。
本文将结合雨水调储设施作用以及排水系统组织等内容,对雨水调处设施的设计进行深入探究关键词:市政道路;雨水调蓄;海绵城市综合国力的提高促使着我国各方面的建设都在进行不断的优化与进步,而社会的发展也使人们对生活质量及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作为保障人民生活、工作稳定性的重要基础市政工程,在其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优化管道安排是市政建设工作的重点。
而在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雨水调蓄设施的设计与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对于雨水调节、净化、储存及内涝预防与缓解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雨水调蓄技术的概述在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雨水调蓄的主要设施类型为生物滞留设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为雨水花园、下凹绿地等,但在建设时需要格外注重设计与建设分寸,尤其是绿地下凹程度必须进行精准的控制。
尤其是一些靠近湖滨、江河的城市,其地势较低,雨水季较长,在雨水季市内雨水的水位低于外河水位,开展排水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都会有所影响,从而导致内涝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再请。
此时,更需要通过雨水调蓄设施对雨水进行储存,实现防涝减灾的目标。
雨水调蓄设施功能主要分为两方面,一为雨水调节,二为雨水储存,是雨水利用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雨水利用系统中所应用的雨水调蓄设施最常用的就是雨水调蓄池,该设施能够有效的对雨水进行收集、储存、调节及利用。
在传统概念中,雨水调节的主要工作就是削弱洪峰流量,但是仅通过管道空隙对雨水量进行流量调节很难实现极为理想的调节效果,因其自身容量极为有限。
所以,在雨水调节系统中可以将合适的天然洼地和池塘作为调蓄池,在城市径流处于高峰流量时,利用此类调蓄池能够暂时将雨水储存其中,及时的缓解高峰情况,直至流量下降再将雨水从调蓄池排出,如此对于优化区域防洪能力,抵抗洪涝灾害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调蓄池工艺设计方案一、设计范围及内容设计范围:兼具高区截流污水提升功能的4300m³高区调蓄池和兼具低区截流污水提升功能的1700m³低区调蓄池其及相关配套设计。
工艺设计内容包含平面布置设计、竖向高程设计、工艺流程设计、主要工艺设备选择,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等。
二、设计规模高区调蓄池4300m³,低区调蓄池1700m³。
三、调蓄池工艺流程及运行工况工艺流程图总平面布置图调蓄池分为两格根据进水条件的便利性,低区调蓄池布置在东侧,高区调蓄池布布置在西侧。
调蓄池面积按规模比例划分,低区调蓄池面积235.6m2,分为两个廊道,东侧廊道宽3.6米,长26米,坡度1%,布置有进水格栅,西侧廊道宽4.6米,长26米,坡度1%,廊道未端设置有4.0宽,2.0深的集水坑,坑内设四台污水泵,三用一备;高区调蓄池面积528.7m2,分为三个廊道,东侧廊道宽5.6米,长27.8米,坡度1%,布置有进水格栅,中间廊道宽5.6米,长29.2米,坡度1%,,西侧廊道宽5.2~8.7米,长30.3米,坡度1%,廊道未端设置有3.5宽,1.5深的集水坑,坑内设四台污水泵,三用一备。
廊道前端设置有蓄水室,蓄水深度2.5米。
调蓄池剖面图高区调蓄池有效容积4300m³,最高水位30.5,面积528.7m2,调蓄池底板高程22.0m,有效调蓄水深8米;低区调蓄池有效容积1700m³,最高水位29.36m,面积235.6m2,反算后调蓄池底板高程22.0m,调蓄池底板落在强风化岩上,有效调蓄水深7.36米。
调蓄池超高设计1.5米超高,顶板底高程32m。
廊道隔墙高1.0米,为保证蓄水室蓄水室容积蓄水池高度2.5米,廊道未端集水坑深2m,底标高20.0m。
为保证冲洗效果廊道设计1%的坡度。
六、调蓄池进水设计本工程调蓄池进水为高低区分开进水,进水均采用液动限流阀限制流量,高区截污管未端标高25.44,为减少进入调蓄池的水流速度进调蓄池前跌水0.79米,故高区进水管管底标高24.65m,晴天进水最大流量为0.205m³/S,雨季调蓄池未达到最高水位时的进水最大流量为3.15m³/S,雨季调蓄池达到最高水位时控制进水流量为0.324m³/S;低区污水干管未端标高26.00m,采用槽式截流截污管进入低排调蓄池,低区调蓄池进水管管底标高24.60m,晴天进水最大流量为0.097m³/S,雨季调蓄池未达到最高水位时的进水最大流量为1.42m³/S,雨季调蓄池达到最高水位时控制进水流量为0.139m³/S。
分流制排水系统初期雨水调蓄及处理工艺设计摘要:城市雨污分流改造是减缓城市水污染压力的重要方法,也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渠道。
为此,需要建立以雨污水分流改造为基点的城市排水系统。
而市政雨污水管道分流改造是城市雨污水分流改造的重点,对其完善管理有利于城市的改造与发展,尤其针对一些老城区,排水尤为重要。
城镇排水系统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原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已无法满足居民正常生活需求。
近年来,城镇排水困难、城市内涝以及污水污染影响较为显著,严重制约着城镇的良性发展,因此,急需对城镇排水系统进行雨污源头调查和治理。
关键词:分流制;排水系统;初期雨水调蓄池;海绵城市引言城市化发展下,人们更加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但当前城市存在严重的排污问题,城市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也受到了影响,这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阻碍。
对此,市场单位应重视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充分运用雨污分流改造技术,发挥城市排水系统的作用,改善水污染问题,更好促进城市发展。
1实施雨污分流的必要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要求,生活用水如果不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对土壤和河道是一种污染,从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环境,导致生活品质的下降。
为了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首先就必须对污水进行收集。
由于种种原因,雨水污水一直是共用一个管道,无形中加大了污水的量,处理起来需要更多的设备、花费更多的资金、耗费更多的时间。
为了能够节约投资,需对合流管道改造,分开排放。
雨水可直接通过管道排放,就可以单独对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污水通过净化达标后再流入河道,这样既实现了减污净化,又避免了对雨水处理的不必要的浪费,节约了资金,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2雨水调蓄及处理工艺流程雨水调蓄及处理设施主要功能是在降雨期间储存初期雨水,雨停后初期雨水经过处理达标后排入公园水体,起到削减入河污染物负荷及达到雨水资源利用的目的。
本项目采取泵后截流方式,降雨初期,雨水经泵站提升后通过截流闸井及调水管线进入调蓄池储存,达到设计水位后调整截流闸井,将后期较洁净的雨水排入长泰河。
浅谈绿色生态办公区设计模式下的雨水调蓄池设计策略——以增城某新EOD项目为例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逐渐增强。
绿色生态办公区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以其环保、节能和舒适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绿色生态办公区的设计中,雨水调蓄池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工程设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增城某新EOD项目为例,探讨绿色生态办公区设计模式下的雨水调蓄池设计策略。
一、概述新EOD项目是一座位于增城市的绿色生态办公区,整个项目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包括办公楼、绿化区和停车场等。
为了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降低洪涝风险,设计团队在项目规划时充分考虑了雨水调蓄池的建设。
下面将重点介绍雨水调蓄池的设计策略。
二、设计理念绿色生态办公区的设计理念强调生态与环保,旨在创造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办公环境。
在雨水调蓄池的设计中,设计团队秉持着“节约用水,合理利用”的原则,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
三、调蓄池设计要点1. 容量设计根据增城地区的降雨情况和绿化区面积,设计团队确定了雨水调蓄池的容量。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绿色生态办公区的绿化需求和雨水收集的效益,调蓄池的容量被设置为可调的,以适应不同的降雨量和季节性变化。
2. 结构设计雨水调蓄池的结构设计要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基于项目需求,设计团队选择了混凝土结构作为调蓄池的主要材料,并根据工程要求进行了合理的强度计算和施工方案,确保调蓄池的结构稳固。
3. 排水系统设计在雨水调蓄池的设计中,排水系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设计团队采用了分流式排水系统,将雨水收集到调蓄池中,通过排水管道将多余的雨水引导至排水系统进行处理。
同时,为了避免雨水调蓄池的堵塞和水质污染,设计团队还设置了过滤装置。
4. 多功能利用除了作为调蓄雨水的设施,雨水调蓄池还可以发挥其他的功能。
设计团队在增城新EOD项目中将调蓄池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利用其作为一个水景的同时,还可以作为庭院的绿化水池。
简述雨水调蓄池的设计摘要:近年来洪涝灾害给居民出行带来了极大地的不便,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财产损失。
雨水调蓄池的建设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就雨水调蓄池的选择进行分析,以及其时空容量的计算进行介绍。
关键词:雨水调蓄池雨水管道雨水排水系统引言2016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定规定【1】其中新建建设项目应配建地下蓄水池,以调节极端天气下的雨水出流量,防涝以及与水资源再生利用。
雨水调蓄池是一种雨水收集设施,占地面积大,一般可建造于城市广场、绿地、停车场等公共区域的下方,主要作用是把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存其内 ,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雨水慢慢地排出。
既能规避雨水洪峰,实现雨水循环利用,又能避免初期雨水对承受水体的污染,对排水区域间的排水调度起到积极作用。
雨水调蓄池的介绍1.根据雨水调蓄池在排水系统中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末端调蓄池和中间调蓄池1.1末端调蓄池末端调蓄池位子一个排水系统的末端。
对子待建系统,可减小果站的设计规模;对于己建系统,则可消减泵站的洪峰流量,减少初期雨水排出量,保护水体环境。
有以下优点:(1)可与泵站合建,降低建设成木;(2)可与泵站基关合管理,减少人资金、投入,(3)对消減初期雨水排出量有较好作用。
但由于位于系统来端,调蓄池位于一个排水系统的末端,对前端管网设计和运行的优化所起作用不大。
另外,末端调蓄池一般需要较大体积,来提高排出量的消減比例, 且需要与泵站比邻,对于上地利用率高、人口密度大的城市而言,选址难度较大。
主要适用于面源污染的染的控制,对提高系统的排水标准和改善系统管网运行负荷等作用不大【2】。
1.2 中间调蓄池中间调蓄池位于个排水系统的起端或中间位置,在雨水干管(渠)或有大流量交汇处,或靠近用水量较大的地方。
对于待建系统,可减小后续管网系统和泵站的建设规模;对己建系统,可解决管网系统超负荷运行状态,提高系统的排水标准。
中间调蓄池可兼作蓄水池,用鱼雨水收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