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发动机结构与设计-液体火箭发动机总体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63.65 KB
- 文档页数:12
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和研制火箭发动机是实现人类太空探索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也是现代军事领域的必备装备。
如何设计和研制高性能的火箭发动机一直是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火箭发动机的种类、工作原理、设计和研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火箭发动机的种类1. 液体火箭发动机液体火箭发动机是一种最早应用于火箭领域的发动机,它的燃料和氧化剂都是液态的,需要在发射前进行注入,比较复杂。
但由于其燃料热值高,推力强,灵活性高,是目前火箭发动机的主流类型之一。
2. 固体火箭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是将燃料和氧化剂同时放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储存的发动机,使用时点燃燃料,通过燃烧释放出大量气体产生推力。
固体火箭发动机结构简单,容易起火,但燃料热值较低,难以控制推进力大小,适用范围较窄。
3. 混合火箭发动机混合火箭发动机是将液体氧化剂和固体燃料进行混合燃烧的发动机,结合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和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优点,满足了一些特殊需求。
但由于混合燃烧的复杂性,目前仍然处于试验阶段。
二、火箭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火箭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火箭燃料的燃烧释放出气体,在火箭底部产生反向的推力,这个推力将火箭向上推动。
具体来说,火箭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分为燃烧室、喷管和尾焰三个部分。
在燃烧室内,燃料和氧化剂混合后由点火器点燃,产生高温高压的燃烧气体。
这些气体通过喷管排出,形成高速喷射的气流,产生反向推力。
喷管的结构决定了气流的速度和压力,从而影响火箭的速度和高度。
三、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和研制1. 火箭发动机设计的基本原则火箭发动机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提高燃料热值,增加推力,同时要保证发动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火箭发动机对材料和工艺的要求非常高,需要使用高温高压下能够稳定工作的材料,并在制造工艺上采用高精度加工和非常规工艺。
2. 火箭发动机研制的流程火箭发动机的研制流程主要包括结构设计、性能计算、实验验证等几个阶段。
在结构设计阶段,需要完成发动机的内部结构、外形和喷嘴等设计,并确保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在性能计算阶段,需要进行燃烧模拟和气流动力学计算,以预测发动机的性能表现;在实验验证阶段,需要对火箭发动机进行工况测试、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以确认研制结果。
火箭发动机的结构设计与优化研究引言:火箭发动机是推动火箭运行的关键部件,其结构设计与优化对火箭的性能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火箭发动机的结构设计和优化研究,包括火箭发动机的组成部分、材料选择、燃烧室设计、喷管形态等方面,以及在结构设计与优化中常用的方法与技术,为火箭发动机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一、火箭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火箭发动机由燃烧室、喷管、涡轮泵、燃料和氧化剂供给系统等几个关键部分组成。
燃烧室是燃烧燃料和氧化剂的地方,通过高温和高压产生燃烧气体;喷管则是将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喷嘴喷出,产生推力。
二、材料选择对火箭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火箭发动机的材料选择直接影响着其工作温度和压力的承受能力。
高温材料的选择是提高火箭发动机性能的关键因素,常用的材料包括镍基合金、钛合金和陶瓷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在高温高压下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三、燃烧室结构设计与优化研究燃烧室是火箭发动机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燃料燃烧的效率和推力。
燃烧室的设计需要考虑燃料和氧化剂的混合、点火和燃烧过程。
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可以优化燃烧室的结构,提高燃烧效率和推力输出。
四、喷管形态的优化设计喷管是将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转化为高速喷流的关键部件。
喷管的形态对于喷流速度和喷射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对喷管形态的优化设计,可以实现更高的推力输出和燃料利用率。
常见的喷管形态包括扩散段、喉管和喷管扩张段等。
五、结构设计与优化方法与技术在火箭发动机的结构设计与优化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与技术包括有限元分析、流体动力学模拟、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等。
有限元分析可以对火箭发动机的结构进行强度分析和振动分析,以保证其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流体动力学模拟可以对火箭燃烧室和喷管进行仿真计算,提供设计的基础数据;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复杂的算法和模型优化火箭发动机的结构和参数,以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结论:火箭发动机的结构设计与优化研究是推动火箭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
火箭行业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发方案第一章液体火箭发动机概述 (2)1.1 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定义 (2)1.2 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分类 (3)1.2.1 按燃料类型分类 (3)1.2.2 按氧化剂类型分类 (3)1.2.3 按工作原理分类 (3)1.3 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应用 (3)1.3.1 运载火箭 (3)1.3.2 轨道转移 (3)1.3.3 探测器动力 (3)1.3.4 载人航天 (4)第二章液体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 (4)2.1 推进剂技术 (4)2.1.1 推进剂种类及功能分析 (4)2.1.2 推进剂制备与储存技术 (4)2.1.3 推进剂燃烧功能优化 (4)2.2 燃烧室技术 (4)2.2.1 燃烧室结构设计 (4)2.2.2 燃烧室材料选择与功能优化 (4)2.2.3 燃烧室冷却技术 (4)2.3 喷嘴技术 (5)2.3.1 喷嘴结构设计 (5)2.3.2 喷嘴材料选择与功能优化 (5)2.3.3 喷嘴冷却技术 (5)2.4 控制技术 (5)2.4.1 控制系统设计 (5)2.4.2 控制算法与优化 (5)2.4.3 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处理 (5)第三章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方法 (5)3.1 参数设计 (5)3.2 结构设计 (6)3.3 功能设计 (6)3.4 安全设计 (6)第四章液体火箭发动机材料研究 (7)4.1 燃烧室材料 (7)4.2 喷嘴材料 (7)4.3 控制系统材料 (7)4.4 附件材料 (7)第五章液体火箭发动机制造工艺 (8)5.1 燃烧室制造工艺 (8)5.2 喷嘴制造工艺 (8)5.3 控制系统制造工艺 (8)5.4 附件制造工艺 (9)第六章液体火箭发动机测试与评估 (9)6.1 测试方法 (9)6.2 评估指标 (10)6.3 测试与评估流程 (10)6.4 测试与评估设备 (10)第七章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诊断与处理 (11)7.1 故障分类 (11)7.2 故障诊断方法 (11)7.3 故障处理措施 (12)7.4 故障预防策略 (12)第八章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验证 (12)8.1 地面试验 (12)8.1.1 试验目的 (12)8.1.2 试验内容 (12)8.1.3 试验方法 (13)8.2 飞行试验 (13)8.2.1 试验目的 (13)8.2.2 试验内容 (13)8.2.3 试验方法 (13)8.3 试验数据分析 (13)8.3.1 数据处理 (13)8.3.2 数据分析 (13)8.4 试验验证结论 (13)第九章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发项目管理 (14)9.1 项目计划 (14)9.2 项目进度控制 (14)9.3 质量管理 (14)9.4 风险管理 (15)第十章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发前景展望 (15)10.1 技术发展趋势 (15)10.2 应用前景 (16)10.3 产业政策 (16)10.4 国际合作与竞争 (16)第一章液体火箭发动机概述1.1 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定义液体火箭发动机,作为一种利用液体燃料与氧化剂在燃烧室内进行化学反应,产生推力的火箭发动机,是火箭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液态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及性能研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态火箭发动机逐渐成为人们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发动机之一。
液态火箭发动机作为一种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动力装置,可以在燃烧室内形成高温高压气体,使火箭在大气层外运行并达到预定轨道高度。
本文将着重探讨液态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及性能研究。
液态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液态火箭发动机是由燃料和氧化剂两个隔离的液态贮箱,在实际发射时燃料和氧化剂以一定比例混合后进入燃烧室发动机内燃烧并把燃烧室内的热能转化为动能驱动火箭飞行。
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燃料选择:液态火箭发动机的燃料物理性能、化学性质和经济成本等因素都会影响燃料的选择。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液态燃料主要有甲烷、氢气和乙烯等。
同时氧化剂也需要选用合适的氧化剂对燃料进行氧化作用,使燃烧生成大量高温高压气体,从而产生推力驱动火箭运动。
发动机功率:液态火箭发动机的设计中一定要确定合适的发动机功率,这是影响火箭发射的关键因素。
常见的发动机功率计算公式为:火箭推力 = 发动机燃料流量 x 燃烧室压力差。
设计细节:发动机的设计中还需要详细考虑燃烧室的设计、喷嘴的大小、喷出方向、排烟系统等细节问题,这些细节也都会对发动机的效率和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液态火箭发动机的性能研究液态火箭发动机的性能研究主要围绕着燃料消耗量、喷射速度、热功率等方面展开。
燃料消耗量:燃料消耗量是指燃料在发动机燃烧室内的油耗。
液态火箭发动机的燃料消耗量与所采用燃料和氧化剂的燃热值等因素有关。
对于液态火箭发动机而言,燃料的消耗量越低,则相同能力的发射任务所需的燃料质量也越少,因此燃料的消耗量一直是液态火箭发动机性能指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喷射速度:喷射速度指的是液态火箭发动机喷射的推进剂在推力喷嘴中喷射出口处的速率。
液态火箭发动机所产生的喷射速度越高,则喷出的速率越快,相同的推力所需要的喷射气体流量也就越小,因此喷射速度也是液态火箭发动机性能指标中的重要发挥。
新一代火箭发动机的设计与研发随着人类对于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火箭发射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升级。
而作为火箭发射的核心部件,发动机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火箭的性能。
因此,新一代火箭发动机的研发成为了当前航天技术研究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常见火箭发动机常见的火箭发动机按照工作原理分为叶轮泵发动机和涡轮泵发动机,分别对应着液体火箭发动机和固体火箭发动机。
液体火箭发动机利用液体燃料和氧化剂混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热气体,驱动涡轮泵提供燃料和氧化剂的供给,再由进口喷口喷出高速气流产生推力。
涡轮泵发动机的优点是推力大、燃料效能高,但由于液体火箭发动机具有复杂的结构和高度精细的工艺要求,其研发成本较高。
相比之下,固体火箭发动机由于采用的是固体燃料和氧化剂混合后点燃产生推力的原理,结构相对简单并且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
但由于固体燃料的特性,造成了燃烧过程难以控制,往往不能实现随时调节推力的需求。
同时,由于固体燃料的制作和储存难度较高,固体火箭发动机也存在安全风险。
二、新一代发动机的设计原则为了实现更高效、更安全、更可靠的火箭发射,新一代发动机在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推力大直接影响火箭的发射能力和负载能力。
2、重量轻火箭的重量影响着火箭发展的速度和推力,所以需要设计最轻量化的发动机。
3、可靠性高火箭发射的风险较高,所以发动机必须保持高度可靠性,特别是其关键技术部件应该具有容错性和自修复能力。
4、安全性好特别是对于液体火箭发动机而言,需要在设计时关注其泄漏、爆炸、起火的问题。
5、燃料效率高保证燃料、氧化剂的有效使用程度以达到最大的推力。
三、新一代发动机技术的探索与研究为了满足新一代发动机的需求,当前研究正着重探究并尝试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1、介入式涡轮泵技术介入式涡轮泵技术是一项尝试利用数控加工等现代化工艺制作的新型涡轮泵设计。
该技术通过提高涡轮与泵体的几何精度和强度等设计指标,增强泵体固有的抗压能力,提高涡轮泵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一、绪论火箭发动机是一个依靠推进剂燃烧产生高压气体,并通过一个特殊形状的喷嘴膨胀而产生推力的简单设备。
液体火箭发动机是指液体推进剂的化学火箭发动机。
液体火箭发动机采用的液体推进剂,是在高压气体的挤压下进入燃烧室的。
推进剂通常由液体氧化剂和液体燃料组成。
在燃烧室内,推进剂通过化学反应(燃烧)的形式,将气体燃烧产物加压和加热,并通过喷嘴高速喷出,从而传递给发动机一个反向动量,使火箭获得推力。
一个典型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一般由推力室、推进剂供应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组成。
图1 液体火箭发动机示意图二、设计任务及要求提出并设计一个2~3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方案,将一吨的有效载荷送至近地轨道。
推力等参数自定。
要求给出所选用推进剂种类,推力大小,比冲、总冲及推喷管面积比等发动机的基本参数。
三、设计思路1、选用二级液体火箭;2、发动机采用泵压式系统;3、选取氧化二氮、偏二甲肼为一级发动机推进剂,选取液氧、煤油作为二级发动机推进剂;4、确定发动机其他主要参数。
四、设计步骤1、确定火箭发射重量及推进剂质量设计要求将有效载荷为1t的载荷送入近地轨道,参照长征二号火箭CZ-5-200(近地轨道有效载荷1.5t,起飞质量82t)设定所需设计火箭总质量为64t;推进剂质量一般占火箭总质量85%~90%左右,依次为依据,设定推进剂质量为54.4t,则火箭结构质量(包括火箭发动机净重)为8.5t。
2、推进剂的选择根据中国典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性能参数表选取N2O4/偏二甲肼(YF-20)作为第一级发动机的推进剂,其真空推力为780kN,真空比冲为2840m/s,燃烧室压力为6.98MPa;选取选取液氢/液氧(YF-73)作为第二级发动机的推进剂,其真空推力为44.43kN,真空比冲为4119m/s,燃烧室压力为2.63MPa又根据齐奥尔可夫斯基公式V=∑I spi ln m oi m kini=1其中I spi—第i级发动机的真空比冲;m oi—第i级火箭的起飞质量;m ki—第i级的停火质量;n—火箭级数。
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设计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设计这个厉害的玩意儿。
你说这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像不像咱家里的厨房炉灶呀!它可是火箭的“心脏”呢!想象一下,火箭要飞上天,全靠它提供强大的动力。
那怎么设计好这个关键的部分呢?首先得选好材料啊,这就跟咱做饭选锅一样,得选个结实耐用的。
材料不好,那可不行,飞着飞着出问题了咋办?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然后呢,就是结构设计啦。
这结构可得精心琢磨,要让燃料和氧化剂能充分混合燃烧,就像咱做菜要把调料放得恰到好处,这样才能炒出美味的菜来。
要是结构不合理,那动力可就大打折扣啦,火箭还怎么雄赳赳气昂昂地飞上天呀!再说说这冷却系统,就像人热了要喝水降温一样,推力室工作的时候会很热很热,没有好的冷却,那还不得“发烧”啊!所以冷却系统可得设计得巧妙,让它能有效地给推力室降温。
还有啊,这制造工艺也不能马虎。
就像咱缝衣服,针脚得细密,不能稀里哗啦的。
制造工艺不好,推力室的质量就没法保证,那可不行!设计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啊,那得是一群聪明的脑袋瓜子凑在一起,反复琢磨、试验。
这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像咱走路会碰到石头一样。
但咱不能怕呀,得想办法解决。
你想想,要是咱把这推力室设计得超级棒,火箭能飞得又高又远,那得多牛啊!那可是为人类探索太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呢!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这是实实在在的成就啊!咱国家在这方面可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很多了不起的成果。
咱得为那些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们点赞!他们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为了让火箭能顺利上天,日夜不停地努力着。
总之,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设计是一项充满挑战但又无比重要的工作。
它关系到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关系到我们对太空的探索。
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更好的推力室设计出现,让我们的火箭飞得更高更远吧!。
航天行业火箭发动机设计方案第一章火箭发动机总体设计方案 (2)1.1 设计原则与目标 (2)1.2 火箭发动机类型选择 (3)1.3 功能参数分析 (3)第二章燃烧室设计 (4)2.1 燃烧室结构设计 (4)2.2 燃烧室内流场分析 (4)2.3 燃烧室材料选择 (4)第三章喷管设计 (5)3.1 喷管类型与结构设计 (5)3.1.1 喷管类型 (5)3.1.2 喷管结构设计 (5)3.2 喷管内流场分析 (6)3.2.1 流场特性 (6)3.2.2 流场分析方法 (6)3.3 喷管材料选择 (6)第四章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设计 (7)4.1 推力矢量控制原理 (7)4.2 推力矢量控制装置设计 (7)4.3 推力矢量控制算法 (8)第五章燃料供应系统设计 (8)5.1 燃料储存与输送 (8)5.1.1 燃料储存 (8)5.1.2 燃料输送 (9)5.2 燃料供应系统组件设计 (9)5.2.1 泵设计 (9)5.2.2 阀门设计 (9)5.2.3 管道设计 (9)5.3 燃料供应系统功能优化 (9)5.3.1 流体动力学优化 (9)5.3.2 热管理优化 (9)5.3.3 控制策略优化 (10)5.3.4 结构优化 (10)第六章氧气供应系统设计 (10)6.1 氧气储存与输送 (10)6.1.1 氧气储存方式 (10)6.1.2 氧气输送方式 (10)6.2 氧气供应系统组件设计 (10)6.2.1 氧气储存罐设计 (10)6.2.2 氧气输送管道设计 (11)6.2.3 氧气供应系统控制装置设计 (11)6.3 氧气供应系统功能优化 (11)6.3.1 氧气储存与输送功能优化 (11)6.3.2 氧气供应系统组件功能优化 (11)第七章点火系统设计 (11)7.1 点火方式选择 (11)7.2 点火系统组件设计 (12)7.2.1 点火器设计 (12)7.2.2 点火电缆设计 (12)7.2.3 点火电源设计 (12)7.2.4 控制系统设计 (12)7.3 点火系统安全性分析 (13)7.3.1 点火器安全性分析 (13)7.3.2 点火电缆安全性分析 (13)7.3.3 点火电源安全性分析 (13)7.3.4 控制系统安全性分析 (13)第八章火箭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 (13)8.1 冷却系统类型与结构设计 (14)8.2 冷却系统功能分析 (14)8.3 冷却系统材料选择 (15)第九章火箭发动机试验与验证 (15)9.1 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 (15)9.1.1 地面试验概述 (15)9.1.2 静态试验 (15)9.1.3 热平衡试验 (15)9.1.4 长程试验 (15)9.2 火箭发动机飞行试验 (16)9.2.1 飞行试验概述 (16)9.2.2 飞行试验内容 (16)9.2.3 飞行试验数据分析 (16)9.3 火箭发动机功能评估 (16)9.3.1 功能评估指标 (16)9.3.2 功能评估方法 (16)9.3.3 功能评估结果分析 (16)第十章火箭发动机生产与维护 (16)10.1 火箭发动机生产流程 (16)10.2 火箭发动机质量保证 (17)10.3 火箭发动机维护与保养 (17)第一章火箭发动机总体设计方案1.1 设计原则与目标火箭发动机作为航天器的关键动力系统,其设计方案必须遵循以下设计原则与目标:(1)安全性:保证火箭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运行,防止故障和的发生,保障航天任务的安全。
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pdf一、概述液体火箭发动机是一种使用液态燃料和氧化剂的火箭发动机。
相比于固体火箭发动机,液体火箭发动机具有更大的推力调节范围和更高的推进效率。
因此,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卫星发射、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
二、工作原理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将液态燃料和氧化剂分别供给燃烧室,在燃烧室中混合并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喷嘴加速排出产生推力。
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可以通过调节燃料的流量和推进剂混合比来调节。
三、设计流程1. 确定任务需求:根据卫星发射、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任务需求,确定发动机的推力、推进效率、可靠性等性能指标。
2. 选择推进剂:根据任务需求和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液态燃料和氧化剂,并确定推进剂混合比。
3. 设计燃烧室:根据推进剂流量和燃烧效率要求,设计合适的燃烧室尺寸和形状,确保燃料和氧化剂充分混合燃烧。
4. 设计喷嘴:根据推力和推进效率要求,设计合适的喷嘴尺寸和形状,确保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能够以适当的速度排出。
5. 设计燃料泵和氧化剂泵:为了将燃料和氧化剂供给燃烧室,需要设计合适的燃料泵和氧化剂泵,确保它们能够以适当的压力和流量工作。
6. 测试与验证:在地面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发动机的性能指标满足任务需求,并对其可靠性进行评估。
7. 生产与装配:根据设计图纸和工艺要求,制造出合格的发动机零部件,并进行装配。
8. 验收与交付:完成发动机的验收测试后,将其交付给客户或发射机构。
四、关键技术1. 推进剂管理:液体火箭发动机需要精确控制燃料和氧化剂的流量和混合比,以实现稳定的燃烧和推力调节。
因此,推进剂管理是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
2. 高温燃烧:液体火箭发动机需要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
如何实现高温燃烧以保证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是另一个关键技术。
3. 材料科学:液体火箭发动机需要在极端的温度和压力下工作,对材料的要求极高。
因此,材料科学在发动机设计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航2号”固液火箭发动机总体设计李君海,朱浩,田辉,俞南嘉,蔡国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北京,100191)摘要:介绍了固液火箭发动机原理和“北航2号”固液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流程,进行了总体参数设计、分系统方案选择及关键部件详细设计,最终完成发动机的总体设计。
发动机进行了一系列地面试验,试验中获得的发动机性能参数证明发动机满足探空火箭总体提出的技术要求。
2008年12月5日,“北航2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了飞行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成为中国首枚采用固液火箭发动机技术的探空火箭,验证了固液火箭发动机新技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经济性,为固液火箭发动机的进一步发展垫定了基础。
关键词:探空火箭、固液火箭发动机、总体设计、飞行试验;1 引 言目前,国际上航天技术强国都开展了对固液火箭发动机技术的研究,一方面由于商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低成本火箭的发展显得格外的重要;另一方面,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和1986年4月18日“大力神”III 运载火箭的固体助推器出现故障引起爆炸,这也引起了NASA的注意,试图用固液推进剂来代替单一的固体推进剂,从而固液火箭发动机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美国Scaled复合材料公司进行的亚轨道商业飞行计划中,采用以固液火箭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的“太空船一号”(Space Ship One)飞船成功的把三个人送到100公里高的亚轨道上。
这是完全由私人企业进行的载人太空飞行计划,它很好的利用固液火箭发动机安全性与经济性好的优点,赢得了“安萨里X大奖”(这项大奖为激励商业性太空旅行而设,奖金高达1000万美元),也为固液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信心。
国内对固液火箭发动机的研究始于50年代末,首先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展,60年代末转到航天部四院继续研制,由于种种原因于70年代末停止了研究。
近几年来,充分考虑到固液火箭发动机的优点及发动机技术的发展趋势,这方面研究又重新开展起来。
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原理液体火箭发动机是一种获得推力的装置,常用于太空飞行或导弹的投放等重要场合。
本文介绍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原理。
一、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基本结构液体火箭发动机主要由燃料和氧化剂组成的燃料系统、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燃料系统主要负责将液体燃料和氧化剂存储在发动机中。
一般情况下,燃料和氧化剂分别存储在两个不同的容器中,通过泵和管道输送到燃烧室。
此外还有一个废气系统可以回收燃料和氧化剂的废气。
推进系统主要由燃烧室、喷管等部件组成。
当燃料和氧化剂在燃烧室中混合并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废气。
该废气最终排出喷管,产生推力。
通常情况下,燃料和氧化剂的冷却和喷嘴的设计是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的重点。
控制系统主要负责完成以下几点工作:1.控制燃料和氧化剂的流量,保证燃烧过程的稳定性;2.改变推力的大小和方向,实现火箭的稳定发射和操作;3.监测和调节火箭各个部件的运行状态,确保高效合理的运行。
二、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燃料选择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燃料选择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考虑:1.能量密度:液体火箭发动机需要追求的是更高的推力,因此必须要选择能量密度更高的燃料。
丙烷等低能燃料很难满足设计要求。
2.易于加工和储存:液体火箭发动机中的燃料需要满足易于储存和加工的要求,否则会增加运营成本。
例如,丙烷虽然能够提供足够的推力,但其储存和加工条件相对较为苛刻。
3.可靠性和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燃料需要保证可靠性和重复使用。
工程师们需要考虑燃料的可用性以及燃烧产生的副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液体火箭发动机最常用的燃料是液氧和各种液态氫。
液氧和液氢有极高的能量密度和较低的燃烧产生的副产品比例,同时也易于加工和储存。
以上燃料的优点也有助于设计令人信赖并能够多次使用的机器。
三、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液体火箭发动机中,燃料和氧化剂在燃烧室内混合并燃烧,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气体。
该气体通过喷管向火箭的反方向排放,从而产生推力。
火箭发动机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研究一、简介火箭是一种以燃料为能源,利用推进剂产生的反作用力来推动自身运动的飞行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火箭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火箭发动机作为火箭的主要动力装置,其设计和性能优化对火箭的速度、质量和使用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火箭技术研究的关键和难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火箭发动机的结构设计及性能优化研究。
二、火箭发动机结构设计火箭发动机结构设计是指设计和制造火箭发动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燃烧室、喷嘴、涡轮泵、燃料和氧化剂等。
具体而言,火箭发动机结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燃烧室设计燃烧室是火箭发动机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火箭发动机的工作效果和使用寿命。
在燃烧室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燃烧室的形状、大小和材料等因素,保证燃料和氧化剂能够充分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进行推进。
2、喷嘴设计喷嘴是在燃烧室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后,通过喷嘴产生喷射,推动火箭运动的设备。
喷嘴设计需要考虑喷嘴的大小、材料和形状等因素,以保证喷嘴能够产生足够的推力,同时保证火箭的稳定运行。
3、涡轮泵设计涡轮泵是火箭发动机的补给部分,其作用是将燃料和氧化剂从燃料箱中抽出,并输入燃烧室进行燃烧。
涡轮泵设计需要考虑涡轮泵的材料、结构和工作原理等因素,以保证涡轮泵能够稳定输送燃料。
4、燃料和氧化剂设计燃料和氧化剂是火箭发动机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需要根据火箭发动机的使用环境和使用要求合理选择,并进行分析和测试,以保证燃烧室的正常工作。
三、火箭发动机性能优化研究火箭发动机的性能优化研究是指根据火箭发动机的使用要求和使用环境,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验研究,优化火箭发动机的性能,以提高火箭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依据流动动力学和热力学原理,对火箭发动机的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以保证燃烧室的高效燃烧和稳定运行。
2、研究喷嘴的形状和材料,以提高喷射速度和运动稳定性。
3、优化涡轮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提高涡轮泵的输送效率并减少损耗。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题目:设计实验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二、课程设计题目的原始数据及设计技术要求推力:500N燃料:气氧+75%酒精余氧系数:α=0.8燃烧室压力:2MPa出口压力:0。
1MPa三、课程设计任务:1进行热力计算、推力室结构参数计算:确定圆柱形燃烧室长度,喉部直径,喷管收敛段、扩张段长度,喷管出口直径。
2进行喷嘴设计、推力室水冷却计算。
3详细设计并绘制推力室部件总图.4零件设计。
5撰写设计说明书.四、课程设计日期:学生:指导教师:班级:教研室主任:目录一、设计任务分析 (1)二、热力计算 (1)三、推力室型面设计 (2)1.燃烧室的初步设计 (2)1)喷管收敛段的初步设计 (3)2)喷管扩张段 (4)2.喷嘴设计 (6)1)气氧直流喷嘴 (6)2)酒精离心式喷嘴设计 (7)3.推力室身部设计 (8)1)热防护校核计算方法如下: (9)2)由CEA热力计算可得喉部燃气的输运特性如下: (10)四、推力室强度校核计算 (12)1.圆筒段应力校核 (12)2.喉部应力校核 (13)3. 螺栓强度校核 (13)五、课程总结 (13)六、参考文献 (14)一、 设计任务分析任务设计气氧—酒精液体火箭发动机为地面试验系统用小推力火箭发动机,仅用于地面试车,由此该发动机设计时具有如下特点:1. 发动机的推力小,燃烧室压强及推进剂的流量都不大,设计结构应尽量简单可靠,便于加工.2. 发动机仅用于地面试验,对其结构质量要求不高,必要时可增加结构质量来满足其性能要求。
3. 该发动机为试验用发动机,因此设计时考虑测量装置的布置和精确度的要求。
4. 该发动机的制造属单件生产,设计的结构应当易于加工,且尽量采用标准件和已有零件。
5. 在满足其他需求的基础上,选用适当的结构材料以降低成本。
二、 热力计算标况下,()32=1.0/H O kg m ρ,()326=785.47/C H O kg m ρ,可计算出75%酒精的假定化学式为30.524124.6831.814C H O ; 标准生成焓为-8960.25/kJ kg ,热力计算结果如下:燃烧室温度c T 3015.69K 燃烧室压力c P2Mpa当量混合比mc r 1.4654喷管扩张比e ε3.638实际混合比0m r1.1723分子量c M22.899/kg kmol混合气体常数c R 364.17/(kg K)J比热比(冻结) 1.1898粘性系数μ -58.6710/(m s)kg ⨯ 导热系数λ()0.3115W m K普朗特数Pr0.6358特征速度*C1641.65m s气体种类 CO2H 2H O 2O 2COH OH O分压(Mpa) 0。
一、绪论火箭发动机是一个依靠推进剂燃烧产生高压气体,并通过一个特殊形状的喷嘴膨胀而产生推力的简单设备。
液体火箭发动机是指液体推进剂的化学火箭发动机。
液体火箭发动机采用的液体推进剂,是在高压气体的挤压下进入燃烧室的。
推进剂通常由液体氧化剂和液体燃料组成。
在燃烧室内,推进剂通过化学反应(燃烧)的形式,将气体燃烧产物加压和加热,并通过喷嘴高速喷出,从而传递给发动机一个反向动量,使火箭获得推力。
一个典型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一般由推力室、推进剂供应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组成。
图1 液体火箭发动机示意图二、设计任务及要求提出并设计一个2~3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方案,将一吨的有效载荷送至近地轨道。
推力等参数自定。
要求给出所选用推进剂种类,推力大小,比冲、总冲及推喷管面积比等发动机的基本参数。
三、设计思路1、选用二级液体火箭;2、发动机采用泵压式系统;3、选取氧化二氮、偏二甲肼为一级发动机推进剂,选取液氧、煤油作为二级发动机推进剂;4、确定发动机其他主要参数。
四、设计步骤1、确定火箭发射重量及推进剂质量设计要求将有效载荷为1t的载荷送入近地轨道,参照长征二号火箭CZ-5-200(近地轨道有效载荷1.5t,起飞质量82t)设定所需设计火箭总质量为64t;推进剂质量一般占火箭总质量85%~90%左右,依次为依据,设定推进剂质量为54.4t,则火箭结构质量(包括火箭发动机净重)为8.5t。
2、推进剂的选择根据中国典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性能参数表选取N2O4/偏二甲肼(YF-20)作为第一级发动机的推进剂,其真空推力为780kN,真空比冲为2840m/s,燃烧室压力为6.98MPa;选取选取液氢/液氧(YF-73)作为第二级发动机的推进剂,其真空推力为44.43kN,真空比冲为4119m/s,燃烧室压力为2.63MPa又根据齐奥尔可夫斯基公式V=∑I spi ln m oi m kini=1其中I spi—第i级发动机的真空比冲;m oi—第i级火箭的起飞质量;m ki—第i级的停火质量;n—火箭级数。
因为要将有效载荷送往近地轨道,则火箭最终速度需小于7.9kM/s。
设置第一级发动机推进剂质量为50t,第二级发动机推进剂质量为4.4t;设置火箭第一级结构质量为6t,第二级结构质量为2.5t。
则飞行器最终理想速度为v=2840×641+8.5+4.4+4119×1+2.5+4.41+2.5=7689.94m/s<7.9kM/s表1 一、二级发动机部分参数3、 确定发动机参数3.1 总冲由总冲计算公式I =I s ×m p知第一级发动机总冲为I 1=2840m ∙s −1×50×103kg =1.42×108N ∙s −1 第二级发动机总冲为I 2=4119m ∙s −1×4.4×103kg =1.81×107N ∙s −13.2 工作时间由发动机工作时间公式t =I F知第一级发动机工作时间为t 1=I 1F 1⁄=1.42×108N∙s −17.8×105N =182.05s 第二级发动机工作时间为t 2=I 2F 2⁄=1.81×107N∙s −14.443×104N =407.38s3.3 推进剂混合比3.3.1 第一级发动机第一级发动机推进剂选用N 2O 4/偏二甲肼,其化学反应式为C 2H 8N 2+ 2N 2O 4=2CO 2 + 4H 2O + 3N 2根据混合比的定义,理论混合比等于氧化剂质量流率比燃料的质量流率,理论混合比为r 1=m o m f =18064=2.8125而实际混合比等于理论混合比乘余氧系数(0.7~0.95),取α=0.85,实际混合比为r1∗=α×r1=2.39063.3.2 第二级发动机第一级发动机推进剂选用液氢/液氧,其化学反应式为2H2+O2=2H2O则其理论混合比为r2=m om f=324=8实际混合比为r2∗=α×r2=6.8 3.4质量流量由公式m=m t知第一级发动机质量流量为m1=m1t1⁄=274.65kg/s氧化剂质量流率为193.65 kg/s,燃料质量流率为81.00kg/s。
第二级发动机质量流量为m2=m2t2⁄=10.80kg/s氧化剂质量流率为9.42 kg/s,燃料质量流率为1.38kg/s。
3.5 喷管扩张比的选择液体火箭发动机喷管扩张比的选择与燃烧室压力和发动机工作高度有关。
运载火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级发动机的工作高度一般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喷管只在某一时刻(某一高度)达到计算工况。
一般情况下,运载火箭的第一级发动机在地面起飞时,喷管处于过膨胀状态,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喷管先是达到计算工况,然后进入欠膨胀状态。
也就是说,第一级发动机的喷管出口燃气压力小于地面大气压力。
由于外界环境压力相对较高,第一级推力室喷管扩张比不大,结合各国先例,将第一级发动机喷管扩张比选为30。
对于高空工作的发动机,外界环境压力较低,增加喷管扩张比可以提高推力室的理论比冲,但会增加推力室的外廓尺寸、结构质量和喷管的气流摩擦损失,因此需要综合考虑。
第二、三级发动机推力室喷管扩张比由于受到外廓尺寸和结构质量的限制,扩张比通常为40~80,我们选为584、推力室设计推力室是将液体推进剂的化学能转变成推进力的重要组件。
它由推进剂喷嘴、燃烧室、喷管组件等组成。
推进剂通过喷注器注入燃烧室,经雾化,蒸发,混合和燃烧等过程生成燃烧产物,以高速从喷管中冲出而产生推力。
推进剂供应系统的功用是按要求的流量和压力向燃烧室输送推进剂。
按输送方式不同,有挤压式(气压式)和泵压式两类供应系统。
挤压式供应系统是利用高压气体经减压器减压后(氧化剂、燃烧剂的流量是靠减压器调定的压力控制)进入氧化剂、燃烧剂贮箱,将其分别挤压到燃烧室中。
挤压式供应系统只用于小推力发动机。
大推力发动机则用泵压式供应系统,这种系统是用液压泵输送推进剂。
工作参数主要指推力大小、推进剂的混合比。
4.1 喷管喉部面积选取C*=2300m/s ,由I s =C F ×C ∗得C F =I s C ∗又有F =C F P C A t ,得发动机喉部面积为A t =F 1P c ×C F第一级发动机喉部面积为A t1=780×1036.98×106×(28402300⁄)m 2=0.091m 2直径为D t1=0.340m第二级发动机喉部面积为A t2=44.43×1032.63×106×(41192300⁄)m 2=0.009m 2直径为D t2=0.108m4.2 燃烧室型面设计4.2.1燃烧室特征长度在通过燃气停留时间计算燃烧室容积的过程中,需要知道燃气平均密度和燃气流量。
通常采用更为直观的燃烧室特征长度(也成为折合长度)L来计算燃烧室容积,即L=V c A t其中,A t为喉部面积。
图2 燃烧室特征长度4.2.2 燃烧室形状在通过燃烧室特征长度得到燃烧室容积后,需要对燃烧室的形状进行设计。
在容积相同的情况下,燃烧室形状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现有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形状基本为三种形式:球形、接近球形(包括椭圆形和梨形)和圆筒形(圆柱形)。
目前大多数发动机都采用圆筒形燃烧室,其优点是结构和制造简单。
由于冶金和工艺水平的发展(高强度耐热钢的出现和钎焊等新工艺的采用),设计合理的圆筒形燃烧室完全能够保证工作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所以,我们也采用圆筒形燃烧室。
图3 圆筒形、球形和锥形燃烧室简图4.3.3 圆筒形燃烧室直径和圆筒段长度在通过燃气停留时间或者燃烧室特征长度得到燃烧室容积后,圆筒形燃烧室的型面设计的任务主要是确定燃烧室直径D c和燃烧室圆筒段长度L c1。
燃烧室的质量流量密度是燃烧产物的质量流量q mc与头部附近的燃烧室流通截面积A c的比值。
q mdc=q mc A c也可以采用燃烧室收缩比来确定燃烧室直径。
燃烧室的收缩比是指燃烧室横截面积与喷管喉部面积之比。
εc=A c A t燃烧室圆筒段长度L c1的计算公式为L c1=(V c−V c2)/A t4.3喷管型面设计设计喷管型面所必需的已知参数有:燃烧室设计时所确定的燃烧室直径D c,热力计算时确定的喉部直径D t和喷管出口直径D e,以及有关的气动力参数。
采用双圆弧的方法设计喷管型面。
4.3.1发动机圆筒段与喷管收缩段型面设计(1)第一级发动机已知四氧化二氮/肼类燃料的推进剂组合特征长度取值范围为0.76~0.89m;取N2O4/偏二甲肼推进剂的圆筒段特征长度L=0.8m;则燃烧室容积为V c=L×A t=0.8×0.091=0.0728m3对于大多数泵压式供应系统的大推力和高压燃烧室,εc取值范围为εc=1.3~2.5;我们取收缩比为εc=2则燃烧室横截面面积为A c=εc A t=2×0.091m2=0.182m2燃烧室直径为D c=√εc D t=√2×0.340m=0.481m设计推力室喷管双圆弧收敛段型面:图4 双圆弧喷管收敛段选择R1=1.5R t=1.5×√A tπ⁄=0.255m;取ρ=2.5,R2=ρR c=ρ√εc R t=2.5×√2×0.170=0.601m,则收敛段长度为 L c2=R t√(k+ρ√εc)2−[(ρ−1)√εc+k+1]2当k=1.5, ρ=2.5,εc=2,计算得L c2=0.170×√(1.5+2.5√2)2−[1.5×√2+1.5+1]2=1.196m。
以R1和R2 所作圆弧切点的位置为h=kk+ρ√εc c2=1.51.5+2.5√2×1.196=0.356mH=L c2− h=1.196−0.356=0.84my=kR t+R t−√k2R t2 −ℎ2=0.425m(2)第二级发动机已知液氧/液氢(液氢喷注)的推进剂组合特征长度取值范围为0.76~1.02;我们取液氧/液氢推进剂的圆筒段特征长度L=1.0m;则燃烧室容积V c=L×A t=1.0×0.009=0.009m3取收缩比为εc=2则燃烧室横截面面积为A c=εc A t=√2×0.009m2=0.013m2燃烧室直径为D c=√εc D t=√2×0.054×2=0.153m设计推力室喷管双圆弧收敛段型面:选择R1=1.5R t=0.081m;取ρ=2.5,R2=ρR c=ρ√εc R t=2.5×√2×0.054=0.191m,则收敛段长度为 L c2=0.054×√(1.5+2.5√2)2−[1.5×√2+1.5+1]2=0.369m以R1和R2 所作圆弧切点的位置为h =1.5+2.5√20.369=0.110mH =0.369−0.110=0.259my =1.5×0.054+0.054−√1.52×0.0542−0.1102=0.135m4.3.2发动机喷管扩张段型面设计图4 喷管扩张段示意图(1)第一级发动机D e =√εe ×D t =√30×0.340m =1.862m不同的燃气比γ对喷管型面影响不大,根据给定值D t ,D e 和选取的喷管出口角βe ,查表得到喷管相对长度L n (L n =L n D t ⁄)根据扩张比εe =30,喷管出口角取2βe =150,查表得对应的喷管相对长度Ln ̅̅̅=5.8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