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方法及疗效探究
- 格式:pdf
- 大小:286.44 KB
- 文档页数:2
非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疗效评价目的比较非胸腔镜与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临床疗效。
方法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我院收治的66例先天性漏斗胸患儿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1例,实验组患儿给予非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手术情况、围术期并发症以及近期疗效。
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实验组患儿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非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疗效与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相同,但非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 手术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标签:非胸腔镜;胸腔镜;微创Nuss手术;先天性漏斗胸;疗效漏斗胸是儿童常见先天性胸廓畸形,可对儿童身心健康产生较大影响[1]。
矫形手术是治疗漏斗胸的主要手段[2],传统的胸骨肋骨截骨术、胸骨翻转术等创伤较大,需进行肋骨切断操作,不仅操作复杂,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患儿恢复时间也较长,已经被逐渐成熟的微创漏斗胸矫形术所取代[3]。
目前对于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与非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临床效果尚存在争议,现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两种术式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先天性漏斗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均经胸部CT检查确诊,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多数患儿存在发育迟缓和心电图异常。
其中3例患儿为行传统胸骨抬举术后复发者。
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66例患儿分为实验组(非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35例和对照组(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31例。
疼痛护理在小儿漏斗胸Nuss术后的应用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在小儿漏斗胸Nuss术后的应用效果。
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3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小儿漏斗胸实施Nuss术69例病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疼痛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未进行疼痛护理组)33例和观察组(疼痛护理组)36例。
观察两组患儿术后3 d呼叫疼痛、哭闹、躯体僵硬、有效咳嗽、下床活动人数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天呼叫疼痛次数、哭闹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15,χ2=4.01,均P 0.05)。
1.2 方法两组漏斗胸患儿均给予Nuss手术治疗。
对照组给予小儿漏斗胸实施Nuss 术的常规性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输液护理、护理巡视等常规性的护理措施,患儿根据临床特点针对性地使用镇痛泵、镇痛药物。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①保持适宜的治疗环境:适宜的治疗环境可以改善患儿对于病房的陌生感,提高病房的熟悉程度,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②舒适的体位护理:漏斗胸Nuss手术后患儿可能因为疼痛改变体位或者因为体位不正确加重了并发症的发生,通过舒适体位护理可以尽最大可能地减少疼痛感觉,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③呼吸道的舒适护理:漏斗胸Nuss手术后患儿可能由于咳嗽咳痰,促使胸部发生运动,增加了创面和胸骨的疼痛感,如果呼吸道清理不畅还会造成肺炎的发生。
④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以缓解疼痛:通过观看电视、电脑节目和阅读的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多媒体的视频可以针对性地改善患儿的情绪,提高战胜病情的自信心和决心,另外可以适当地玩一些患儿感兴趣的游戏来起到镇痛的效果。
⑤在护理过程中如果是年龄较小的患儿,可以轻柔地对其头部、四肢进行按摩,缓解患儿的哭闹,使其保持安静状态。
1.3 观察指标1.3.1 观察两组患儿术后3 d疼痛评分与呼叫疼痛次数情况:疼痛评分标准(0~10分),其中0分:无痛;1~3分: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
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矫治小儿漏斗胸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胸腔镜下改良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三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对52例患先天性漏斗胸的小儿胸腔镜下行改良Nuss 手术。
围手术期采用持续动脉压监测、呼吸道管理、心电监护、康复计划、出院指导等。
结果5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
手术时间30~5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瓶、高频电刀、5 mm胸腔镜、5 mm戳卡、电凝钩。
1.2.3治疗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使用全身麻醉,并给予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患者的体位为仰卧位,并把其的胸部垫起来。
双上肢外展90 ℃,选择2.5~3.0的克氏针为支撑棒,将支撑棒依据患儿胸廓外形塑形。
经胸廓凹陷最低点两侧腋中线之距离加2 cm为备选支架长度。
切口选择:对应胸廓凹陷最低点两侧腋中线处横行切口,长2 cm。
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至肋骨表面,横向潜行分离至预先选择进入胸廓的肋间隙处。
制作胸骨后隧道:对应剑突做 2 cm横切口,提起剑突,进手指分离胸骨后,将胸膜推至胸肋关节外,将克氏针从一侧腋中线处切口沿肋骨表面插入,在预选的肋间隙(胸廓凹陷最低点处)穿过胸壁,手指引导下小心穿过胸骨后直至对侧胸壁穿出点,最后经肋骨表面隧道达对侧切口。
再度塑形支撑棒,使其与胸壁弧度完全一致,将支撑棒两端垂直折弯90°,做支撑用。
旋转支撑棒180°,使其弓形向上,支撐于胸骨后,即时可获得满意胸廓外观。
术后处理:所有患儿手术后进行心电监护仪监护。
Nuss手术由于肋软骨和胸骨未做处理,术后注意镇静、止痛,临床观察显示年龄越小疼痛越轻。
2结果52例小婴儿均顺利完成改良Nusss手术,除1例胸膜分破外,无术中并发症。
手术时间2 h。
术中出血量平均少于10 ml。
术后住院5~8 d,平均6 d。
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情况,都没有进行输血治疗。
患者在手术之后治疗情况良好。
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2~36个月左右,情况很好。
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方法及疗效探究摘要】目的:探究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漏斗胸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实施Nuss手术,对照组45例实施Ravitch手术,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治疗情况。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疗效优良率为93.3%和88.9%(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和16.6%(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存在显著优势(P<0.05)。
结论: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疗效良好,且在围手术期方面的效果较Ravitch手术更具优势。
【关键词】 Nuss手术;Ravitch手术;小儿漏斗胸;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4-0194-02漏斗胸是小儿先天性胸壁畸形,以肋骨、肋软骨、胸骨向脊柱凹陷为主要表现,疾病进展可导致心肺功能障碍发生。
此类患儿的肺活量低、活动耐力差,容易出现心悸、肺部感染等病症,可对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
Nuss手术是一种微创技术,用于矫正小儿漏斗胸具有显著的矫正效果,且手术创伤性损害较小,治疗安全性较传统手术更具优势。
本研究以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漏斗胸患儿为对象,进一步探究了Nuss手术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漏斗胸患儿均经心脏超声及胸部CT检查确诊。
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分组,每组患儿各45例。
观察组:男25例,女性20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6.6±2.3)岁;漏斗胸指数0.22~0.43,平均(0.36±0.05)。
对照组:男23例,女性22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6.5±2.4)岁;漏斗胸指数0.20~0.42,平均(0.37±0.06)。
胸腔镜下Nuss手术矫正漏斗胸摘要目的:总结胸腔镜下NUSS手术的经验,探讨Nuss手术矫正漏斗胸的可行性和效果。
方法:对26例漏斗胸病人实施电视胸腔镜下Nuss手术矫治,回顾本组病例的术后情况和效果。
结果:26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
1例合并肺叶切除术者手术时间为2小时,出血为80ml。
其他病人手术时间30~60分钟,出血为10~20ml,其中手术时间60分钟为植入2根钢板者。
术后无并发症。
复查均取得良好效果。
结论:Nuss手术具有微创、美观、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漏斗胸胸腔镜Nuss手术先天性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funnel chest)是一种最常见的胸廓发育畸形之一。
患儿常因胸骨凹陷,导致心肺受压,使肺功能降低,表现为活动耐力差,肺活量低,多数患儿症状随年龄增长而呈渐行性加重,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健康,宜早期手术矫治。
2006年9月~2010年9月开展Nuss手术纠治小儿漏斗胸2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5~18岁,平均7.8岁。
26例中24例为单纯漏斗胸初次手术,1例合并右肺上叶肺囊肿感染病变,1例为胸骨翻转术后复发病例。
均为自幼发现胸骨下段凹陷,其中9例呈不对称型,偏向右侧;11例为对称型,1例为广泛型。
除常规检查外,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部CT及心脏超声检查。
以评价漏斗胸严重程度、胸腔脏器受压情况及有无合并心脏畸形。
所有患者根据胸部CT片计算HI(haller index),26例患者平均Haller 指数5.6(3.4~9.7)。
所有病例心脏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手术方法:术前准备:①选择钢板:经漏斗最低平面在胸廓表面测量双侧腋中线间距离,实际长度较其短2cm的矫形钢板。
②塑形:将经漏斗最低点胸部CT平面还原为与实际胸廓1:1比例,将钢板进行个性化塑型,并于实际胸廓相比对,满意为止。
Nuss手术纠治小儿漏斗胸[ 08-08-16 09:48:00 ] 作者:金惠铭俞承忠编辑:studa20【关键词】小儿漏斗胸小儿漏斗胸是常见的胸廓畸形,患病率0.1%~0.3%。
本科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采用电视胸腔镜下钢板植入胸骨抬举术(Nuss手术)[1]治疗1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3~16岁;体重 12~48kg。
2例轻度不对称,1例中重度不对称,9例对称性。
病史3~15年。
8例漏斗胸畸形随年龄增长而加重;2例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史;2例无任何不适。
仅1例有家族史。
12例术前均行CT检查,根据胸片及胸CT片计算胸廓Haller指数[2]及漏斗胸指数。
其中5 例Haller指数3.8~5.2 ,漏斗胸指数0.22~0.29 ,胸廓 CT指数3.3~5.0。
1.2 方法采用WALTER LORENZ SURGICAL,INC公司产微创漏斗胸纠治器械。
预先测量双侧腋中线经漏斗最低点的胸廓长度,确定塑形钢板的型号。
早期术中进行支撑钢板的塑形,后期于术前塑形、消毒,这样减少手术时间。
手术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
仰卧位,分别在两侧腋中线胸骨最凹处水平作两个2cm小切口。
经右侧切口下两个助间穿入Troca,置入5mm 30°镜监视。
人工气胸,压力5~8mmHg(2~2.5L/min)持续CO2气流,使肺塌陷。
从双侧切口沿肋骨表面胸肌下方向上中方向做隧道达凹陷边缘最高处;此处是穿入塑形钢板的位点。
通过右侧隧道用血管钳在入侧边缘最高点的肋间隙入胸腔。
直视下用分离器从右侧切口经肌层下隧道肋骨最高点人胸,沿胸骨后穿过纵隔至对侧胸腔从左侧对应点出胸,引回牵引带将已塑形好的合金钢板凸面朝后拖过胸骨后方,调整位置后,翻转钢板撑起凹陷的胸骨和前胸壁,同时套好固定板缝合肌层固定。
胸腔镜观察,注意是否有出血,则膨肺胸腔排气后拔出镜鞘,所有患儿均未放置胸腔引流管。
微创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及护理进展目的探讨漏斗胸Nuss 微创手术效果,总结护理经验及护理更新进展。
方法传统的手术方式与目前我们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微创矫形手术包括胸骨翻转术等的对比,传统手术虽能改善畸形,但需要切断肋软骨及胸骨截骨,再用钢针固定,手术时间长,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并会在胸前留下长达10多厘米的永久性疤痕。
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漏斗胸矫治技术-微创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
该手术仅需在胸腔镜导引下植入一根量身塑造的金属板,将胸骨凹陷和所有向内凹变形的肋软骨往外推出来做矫正手术。
手术具有切口小而隐蔽、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活动早、不需游离胸壁肌肉皮瓣,不需肋软骨或胸骨的切除、长期保持胸部伸展性,扩张性、柔韧性和弹性、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及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
结果漏斗胸Nuss 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明显少,围手术期不同的护理使患者能尽快康复,充分体现了优质护理。
结论漏斗胸Nuss 手术并发症少,痛苦小,活动早,恢复快,从而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可以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患儿沟通交流。
加之术后常规护理和科学的疼痛干预,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并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标签:漏斗胸;Nuss手术;护理1 NUSS手术、传统手术漏斗胸是前胸壁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胸壁畸形,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多数是先天性发育异常,多自幼发病。
儿童发病率为0.1%~0.3%,男女比例为4:1[1]。
是以胸骨剑突为中心的前胸壁凹陷,其范围包括胸骨下段下陷,其两侧肋软骨向后弯曲,使整个下陷后形状若一漏斗而得名。
有学者认为是肋软骨过度生长所致,过长的肋软骨向后弯曲,引起胸壁凹陷形成漏斗胸。
患儿常体形瘦弱,易得上呼吸道感染,活动能力受到限制。
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和呼吸困难。
这都是由于严重漏斗胸下陷的胸骨压迫心脏、肺等胸腔内脏器所致。
患儿在心理上也可能因为前胸凹陷,不敢露出上身,不愿参加许多户外活动如游泳、打球、舞蹈等等,长期以往会呈现害羞、迟疑、畏缩等负面的人格特性,甚至出现抑郁症或精神症状,严重危害患儿的身心健康。
基于胸腔镜下Nuss矫治术治疗漏斗胸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探讨胸腔镜下Nuss矫治术治疗漏斗胸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100例漏斗胸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性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需要在胸腔镜下接受Nuss矫治术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90.0%)优于对照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漏斗胸的临床治療过程中,胸腔镜下Nuss矫治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成为治疗漏斗胸的最佳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标签:胸腔镜;Nuss矫治术;漏斗胸;临床疗效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并常常是家族性的疾病,漏斗胸男性较女性多见。
漏斗胸的外型特征为前胸凹陷、肩膀前伸、略带驼背以及上腹突出[1]。
漏斗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当前漏斗胸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胸腔镜下Nuss矫治术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在本组试验中选取在我院接诊的100例漏斗胸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诊的100例漏斗胸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经过相关检查包括68例男患者和32例女患者,并将其随机性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10~43)岁,平均年龄为(25.21±1.04)岁,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8~39)岁,平均年龄为(24.38±1.0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组研究的目的,自愿参加本组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接受胸腔镜下Nuss矫治术治疗。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长度的支架,并适当调整支架的高度和弯曲度,找到胸骨凹陷的最低点,在两侧各行2cm左右切口[2]。
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技术要点毛永忠汤绍涛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小儿外科一.概况: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PE)占小儿胸廓骨骼畸形的90%以上,发病率0.1%~0.3%,男女比例4:1。
病因不明确。
先天性并常常是家族性的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多数无明显症状。
常见症状:1、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活动能力受到限制;2、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和呼吸困难。
特殊体征:胸廓畸形,轻度驼背、凸腹。
辅助检查:胸正侧位片、心电图检查、CT扫描(测定Haller指数)、心脏超声检查。
传统漏斗胸的矫正方法应用的是1949年由Ravitch创立的胸骨抬高法及其改良术式。
缺点是切口大、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
易损伤胸膜、肺及心包,术后并发症多。
术后护理复杂、复发率较高。
1987年开始,美国Nuss 医生根据胸廓受外力的作用可以重新塑形的原理提出经前胸壁在胸骨后直接放置特制钢板,支撑胸骨,予以抬高,从而实现了不用切除肋软骨、不用胸骨截骨的微创手术方法。
1997年首次向美国小儿外科学会介绍,1998年在美国小儿外科杂志首次报道了42例病儿矫治结果,具有创伤小、效果好等优点,很快在欧美流传推广并风靡全球,被认为是一种美容手术。
因Nuss手术需特制的手术器械和钢板,价格昂贵,国内尚未全面开展,仅在北京、上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有所开展。
2004年北京儿童医院曾骐医师报告了60例Nuss手术,取得良好的效果;2006年我院报道了运用进口和国产钢板Nuss手术矫正漏斗胸的初期、中期结果,优良率达98%;2007年上海新华医院鲁亚平医生报道了改良Nuss手术纠正小儿不对称型漏斗胸,认为对不对称型漏斗胸采取个性化钢板弯制技术进行Nuss手术,也能取得较好的矫形效果。
Nuss手术越来越被我国患者和小儿外科医生所接受。
二.Nuss手术的适应症:多数漏斗胸患儿手术时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传统认为手术的目的以矫正胸壁凹陷为主。
最近研究发现漏斗胸主要影响患儿的心血管功能,而不是传统认为的肺通气功能。
非胸腔镜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护理措施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漏斗胸患儿实施非胸腔镜Nuss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效果。
方法:于2021年01月--2022年03月在本院进行非胸腔镜Nuss手术治疗的30例漏斗胸患儿作为探讨对象,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分组为常规组、研究组,各15例,常规组手术期间配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手术期间配合全面护理干预模式。
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更低,手术治疗时间更短,满意度评分更高,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较常规组更少,二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
结论:漏斗胸患儿采用全面护理干预模式配合非胸腔镜Nuss手术治疗,能够进一步加快手术操作,降低失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漏斗胸;非胸腔镜Nuss手术;全面护理干预漏斗胸与家族遗传密切有关,是因为胸廓畸形发育所致,肋骨、胸骨凹陷,从而表现为“漏斗”形态[1]。
该病在低龄男童中多发,如果干预不及时,将会严重改变患儿外形,影响儿童健康成长。
非胸腔镜Nuss手术能够有效治疗漏斗胸,临床疗效确切,并且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强化护理配合,可进一步改善患儿治疗结局[2]。
因此,本研究为了促进患儿康复,改善其预后,特此在漏斗胸患儿进行非胸腔镜Nuss手术过程中配合了全面护理干预模式,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局,现做如下报道: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本研究30例漏斗胸患儿于2021年01月--2022年03月在本院进行非胸腔镜Nuss手术治疗,遵循数字随机表法原则进行分组,常规组与研究组各15例。
研究组10例男性、5例女性,年龄5-15岁,均龄(10.4±2.2)岁;常规组11例男性、4例女性,年龄5-14岁,均龄(10.2±2.1)岁。
两组基线特征匹配,可比性充分,统计学P值检验结果均>0.05。
1.2方法常规组15例漏斗胸患儿手术过程中配合常规护理模式,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之上加入全面护理干预模式,即(1)术前疏导。
NUSS 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胸腔镜辅助下行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患者3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平均年龄7岁1个月(2岁1个月~21岁)。
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50min~ 90min;术中出血1—2ml,均恢复顺利;患者均用钢支撑架;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9d;随访9~12个月。
无任何并发症出现。
结论:胸腔镜辅助下行Nuss手术具有切口小而隐蔽、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手术创伤小、无手术瘢痕、矫形效果好等优点,并且越小手术越好。
关键词:Nuss手术;漏斗胸;胸腔镜【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Nuss in Funnel chest repair.Methods:The NUSS Conducted under Video-assisted,36 patients with funnel chest,including 26 males and 10 females,mean age 7 years 1 month(2 years 1 month to 21 years).Results:The operations were successfully accomplished in all cases,with the operative time ranging from 50 to 90 minutes,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less than 2 ml and hospital stay averaging 9 days.Conclusion:NUSS can safely and effectively correct Funnel chest.Easy to perform,minimally invasive and characterized by short operative time and fast recovery,it gives satisfactory short-term results.【Keywords】 Nuss procedure;Funnel chest;Thoracoscopy漏斗胸是小儿常见畸形,发病率约为0.1%~0.3%,传统手术创伤大,恢复慢。
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摘要】目的:探讨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36例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
双侧胸壁做横行切口,在胸腔镜下将塑形之矫形板由右胸腔经胸骨后穿至左胸腔,翻转矫形板,将胸骨抬起矫正胸骨凹陷,矫形板两侧用固定片固定于肋骨。
矫形板放置2年后取出。
结果:36例均在胸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60 min,平均50 min。
术中出血量5~15 ml,平均8 ml。
术后气胸1例,皮下气肿3例,右侧固定片滑脱1例,矫形板轻度翻转1例。
术后住院6~9 d,平均7 d。
随访6~24个月,平均11个月。
结论:Nuss手术具有切口小而隐蔽、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活动早、手术创伤小、无手术瘢痕、矫形效果好等优点,手术方法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关键词】Nuss手术;漏斗胸;儿童;胸腔镜漏斗胸是小儿胸壁常见的先天性畸形,表现为前胸壁胸骨中下部与其两侧肋软骨异常向下弯曲凹陷呈漏斗状。
不仅影响胸廓外观,也影响心肺功能,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和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
1998年Nuss等[1]报道经胸腔镜辅助下矫形板置入胸骨抬举微创术,经过不断完善和改进,使Nuss手术成为治疗漏斗胸的标准术式。
2006年2月~2007年12月,我院行Nuss 手术治疗漏斗胸3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9例,女7例,年龄3~12岁,平均5.2岁。
漏斗胸呈对称型29例,非对称型7例。
13例无明显症状,19例有不同程度活动耐力下降,16例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症状,5例伴功能性心脏杂音。
X线胸片示心影明显左移33例。
12例伴有异常心电图表现,表现为不完全性传导阻滞1例、心室肥厚2例、窦性心律失常6例、T波改变或心肌劳损9例。
通过胸部X线正、侧位片测定漏斗指数(FI)来判定漏斗胸的严重程度,FI=a×b×c/A×B×C,a 为漏斗胸凹陷的纵径,b为漏斗胸凹陷的横径,c为漏斗胸凹陷的深度,A为胸骨的长度,B为胸廓的横径,C为胸骨角至胸椎前的最短距离。
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方法及疗效探究
发表时间:2018-09-04T14:17:11.9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4期作者:周春龙张利兵杨正兵
[导读] 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疗效良好,且在围手术期方面的效果较Ravitch手术更具优势。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小儿外科一病区四川成都 610091)
【摘要】目的:探究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漏斗胸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实施Nuss手术,对照组45例实施Ravitch手术,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治疗情况。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疗效优良率为93.3%和88.9%(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和16.6%(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存在显著优势(P<0.05)。
结论: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疗效良好,且在围手术期方面的效果较Ravitch手术更具优势。
【关键词】 Nuss手术;Ravitch手术;小儿漏斗胸;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4-0194-02 漏斗胸是小儿先天性胸壁畸形,以肋骨、肋软骨、胸骨向脊柱凹陷为主要表现,疾病进展可导致心肺功能障碍发生。
此类患儿的肺活量低、活动耐力差,容易出现心悸、肺部感染等病症,可对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
Nuss手术是一种微创技术,用于矫正小儿漏斗胸具有显著的矫正效果,且手术创伤性损害较小,治疗安全性较传统手术更具优势。
本研究以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漏斗胸患儿为对象,进一步探究了Nuss手术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漏斗胸患儿均经心脏超声及胸部CT检查确诊。
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分组,每组患儿各45例。
观察组:男25例,女性20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6.6±2.3)岁;漏斗胸指数0.22~0.43,平均(0.36±0.05)。
对照组:男23例,女性22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6.5±2.4)岁;漏斗胸指数0.20~0.42,平均(0.37±0.06)。
经统计学分析,各组患儿一般资料的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Nuss手术):患者取仰卧位,前胸暴露,通过测量胸廓表面双侧腋中线长度确定钢板尺寸。
术前标记胸骨最低点、两侧切口及肋骨最高点,矫形钢板两端弧形呈弓状,胸壁腋前线至腋中线横向作长约2~3cm的手术切口,钝性游离肋骨浅面至胸骨旁凹陷开始处,使用血管钳将左侧胸壁最凹陷处肋间隙分开,利用扩展钳紧贴胸骨最低点,越过纵隔至对侧同一肋间隙并穿出。
双7#线连接矫形钢板,经扩展钳向下从左至右拉出矫形钢板弓背至右侧切口,旋转钢板,前胸壁和胸骨突起抬高保持为预期形状。
在肋骨骨膜上对固定片进行缝合,固定片与胸壁、钢板缝在一起,最后缝合皮层组织。
对照组(Ravitch手术):胸壁最凹陷处横向作长约4~7cm的手术切口,游离皮层组织,暴露畸形胸骨及肋软骨。
畸形肋软骨膜切开并游离,将两侧多余肋骨切除。
胸骨凹陷水平位置“V”字形截断胸骨,PDS线缝合固定,矫正凹陷。
由左至右,自第5肋胸骨后水平位置放置钢板或克氏针,于肋间进行固定。
最后缝合肋软骨,关闭骨膜,引流管及橡皮片引流。
1.3 效果评价
(1)对两组围手术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比较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2)参照文献标准[2]进行疗效评价,评定等级为“优、良、差”三个级别,下陷胸骨矫正完全、胸壁外形恢复正常为优,胸骨基本矫正、有轻微凹陷残留为良,胸骨下陷矫正不明显、漏斗胸复发为差。
(3)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切口长度减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外科手术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主要方法,通过手术矫正畸形胸廓,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心肺功能及健康状况。
Ravitch手术是治疗漏斗胸的方式之一,其操作简单、效果显著。
不足之处是该手术的切口长、创伤大,术中需要切除变形的软骨膜和肋软骨,胸骨血运和
骨骺的损伤会进一步对胸骨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Nuss手术逐渐成为临床治疗小儿漏斗胸重要术式。
处于发育阶段的小儿,其骨骼可塑性强,关节韧带延展性良好,Nuss手术根据这一特点进行矫正治疗,无需松懈胸肋关节前侧辐状韧带,不会影响胸肋关节反向畸形的矫正效果。
实践证明,该术式的出血量少、切口创伤小,支撑物为钛合金钢板,固定十分牢靠。
同时,Nuss手术利用双侧腋下钢板支撑技术将畸形胸骨撑起,并进行塑型,能够弥补Ravitch手术的不足与缺陷,有助于恢复胸廓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相关研究指出[3],Nuss手术、Ravitch手术治疗漏斗胸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7%和11.43%(P>0.05);但Nuss手术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与Ravitch手术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本研究中,观察组、对照组疗效评价及并发症情况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Nuss手术和Ravitch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疗效基本相当。
但在围手术期方面,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患儿在改善围手术期指标方面较Ravitch手术更具优势。
由此可见,Nuss手术可作为临床治疗小儿漏斗胸的理想术式。
综上所述,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疗效显著,临床安全性可靠,患儿术后恢复较快,因此值得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王春梅,杜芳,杨丹,等.胸腔镜辅助胸骨抬举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手术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8):738-739.
[2]李德刚.用微创Nuss手术疗法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4):77-78.
[3]庄博.微创Nuss手术与改良Ravitch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0(15):1285-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