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灾害-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30.00 KB
- 文档页数:21
中国的自然灾害€「考纲导航i.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3.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4.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5.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拳础如识导读~7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灾害种类多且灾次频发(1)全球多种自然灾害(除现代火山灾害外)在中国都有发生。
(2)类型多样,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3)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
2. 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1)人口集中区与水旱等灾害多发区结合。
风雹等的影响,灾情严重。
海洋灾害帯东南沿海灾害带 东部灾害带 中部灾害带 西北灾害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2)农业受灾体脆弱,受洪涝. 干旱 冷冻、自然灾害3.地域差异<特别提示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会处;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我2/3的面积是山区f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不稳定f尤其是夏季风的进退和强弱变化导致了频繁交替的旱涝灾害。
二、我国的主要白然灾害我国处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地震大地震带上,多地震。
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地震多发区。
虽然地震地质灾害西多东少,但东部地区由于人口稠密、资产密集,损失大于西部泥石流我国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滑坡力或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影响,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我国华北地区由于降水变率大,特别是春季降水少,春旱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出现伏旱天气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洪涝灾害棉产区的棉铃虫灾害,导致棉产区棉花产量下降;林区的松毛虫灾害,对区域生态环境安全造成威胁,黄淮平原的农业区是蝗灾的重灾区,蝗虫的发生与旱涝的关系十分密切O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老鼠不仅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 而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自然灾害公开课课件(共63张ppt)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中国自然灾害的概况和应对措施,涵盖教材第五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至第三节,具体内容包括:1. 自然灾害的定义与分类2.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3. 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影响4. 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5. 自然灾害预警与防治措施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形成原因、时空分布特征及预警与防治措施。
难点: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及预警与防治措施的具体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地图、资料卡片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资料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及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分析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3. 案例分析(10分钟):以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典型自然灾害为例,如四川汶川地震、南方洪涝等,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过程及应对措施。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2)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提高自身和家庭的自然灾害防范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灾害的定义与分类2.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3. 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影响4. 自然灾害的预警与防治措施七、作业设计:(1)自然灾害的定义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有哪些?请简要介绍其特点。
(3)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4)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是什么?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