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试题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试题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试题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试题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2、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3、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力、风向等)。

4、观测天气,首先要(制定观测计划)

5、常见的观测天气的仪器:(风向仪、温度计、雨量器等)

6、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雨量器)可以用来测量降雨量

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8 个方向来表示);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北风是指风从(北方)吹向(南方),风向仪指向(北方)

8、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9、(气象卫星的应用)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精确了,天气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

10、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①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②通过人工和计算机、分析观测到的天气信息③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11、天气(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

12、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①春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②晴天有利于人们的出行③雾天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13、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①城市的热到效应②二氧化碳形成温室效应③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14、检验酸雨的方法:①使用PH 试纸,试纸遇到酸雨会从(黄色)变成(红色)②使用牵牛花,牵牛花遇到酸雨会变成(白色)

15、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①规则的物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宽、高,在计算体积②液体体积:用量筒直接测量③不规则物体(借助量筒进行测量)

16、这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①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②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17、(00C)冰在时开始化成水,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水在;(00C 以下)结成冰。(1000C)水在水开始沸腾。

18、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如(冰、水和水蒸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19、用手蘸少量水,抹在手背上,感觉(凉),因为(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把手背的热量带走了)

20、(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21、(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

22、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23、怎样让衣服干的更快?(把衣服展开、挂在通风的地方、放在太阳下)

24、(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5、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循环往复)的变化,我们把像水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可逆的)

26、向云中播散(盐粉、碘化银、或固体二氧化碳)的方法进行人工降雨

27、科学家目前已经知道的生物种类有大约(150 多万)种

28、自然界中的物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生命的,称为(非生物)。如:(石头、沙子、水等);一类是有生命的,称为(生物),如:动物、植物、细菌等)

29、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①上网查资料②上图书馆查资料③向有经验的菜农请教④亲身种植)

30、种茄子的过程有哪些?(①松土②浇水③浸种④播种⑤出苗⑥间苗)种子发芽总数

31、种子发芽率= (播下的种子总数

32、为植物准备的营养:(农家肥、化肥)

33、用哪些方法可以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拍照片、制作生长记录表、画图画、录像、写日记等)

34、我们种的植物从种子到果实的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重要时期:(出芽、长出第一片叶子、长出花蕾、开花)

35、怎样才能让植物长得更好?(①为植物松土②适时适量的浇水③适时适量的施肥④为植物捉虫、除草)

36、1999 年,第一代508 粒太空小麦在(“和平号”空间站)收获

37、我们可以把小鸡不同时期的样子(画下来或拍照下来),制作小鸡(生长情况记录图表),记录小鸡在生长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8、小鸡小时侯喜欢吃(小米),小鸡有时也吃沙粒,因为(沙粒可以帮助小鸡消化食物)

39、蝴蝶是(成虫),毛毛虫是蝴蝶的(幼虫),刚刚从蛹里面出来的蝴蝶要等翅膀晒干了才能飞。

40、像碟、青蛙这样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上出现的一系列显著的变

41、为了防止(虫蛀),在标本盒内加入一定量的(樟脑片)

42、怎样知道自己在生长发育?(①身体长高了②看不同时期的照片③体重增加了④越来越有力气了⑤嗓音改变了⑥小时候的衣服不能穿了)

43、在我们生长过程中,不仅身体的(外部形态)在发生变化,身体的(内部器官)同样也在发育。

44、当我们长到(成年)时,身体将不再生长了。

45、人类通过(受孕、出生、生长和发育、衰老、死亡)的过程延续了一代又一代。×100% )种子发芽率和播种种子数和发芽的种子总数都有关

46、人的一生要经历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

47、所有的(动物、植物和人)都会死亡,这是正常的现象。

48、商店出售的瓶装液体不能状态满,因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9、当物体受冷或受热时(体积)会发生变化。(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0、瘪乒乓球放在开水中就可以鼓起来,因为(乒乓球里的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所以别乒乓球就能鼓起来)

四年级科学小测试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记录变化的方法有()、()、()、()、()等方法。

2、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和()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5、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和(),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如()、()、冰,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10、()遇冷变成()的过程叫凝结。

2、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和()都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

7、毛毛虫的生长过程要经过()、()、()和()。

8、人的一生要经过婴儿期、()、()、()、()、老年期六个时期。

10、蜡烛燃烧生成()和()两种物质。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析“×”。(每空1分,共10分)

1、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2、金属铝不生锈。()

3、动物都要经过变态。()

4、阳光、温度、水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三个重要因素。()

5、切开的苹果会变色与空气有关。()

6、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有些物质混合后生成新的物质()

7、空气有一定的体积,也有一定的形状。()

8、根据生命的主要特征判断,钟乳石是生物。()

9、熄灭酒精灯时,我们一定要用灯帽来熄灭,千万不能用嘴吹。()

10、使用温度计测定水的温度时,为了看清刻度,我们要把温度计拿出水面认真看()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括号内。(每空3分,共21分)

1、下面变化中哪个可逆的变化?()

A金属生锈B炸鸡蛋C糖溶解在水中D小树长高了

2、下列不属于液体是的()

A酒精B饮料C醋D二氧化碳

3、淀粉水与碘酒混合变成()

A红色B绿色C褐色D蓝色

4、海水晒盐就是利用了()现象。

A蒸发B沸腾C凝结D升华

5、下列哪个不是生物()

A桔子B高智能机器人C仙人掌D鸡蛋

6、下列现象是属于蒸发的是()

A、下雨了

B、洒在地上的水少了

C、锅盖上的小水珠D早晨叶子上的小水珠

7、小苏打和醋混合以后会()。

A产生气体B产生液体C产生固体

四、实验题。(31分)

1、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是很不容易的,你能巧妙地利用其他物体来测量它的体积吗?(12分)

方法一:

方法二:

2、回忆实验过程,回答问题(19分)

你在研究“小水珠从哪里来”的实验中,

用到的实验材料是:(4分)

实验过程:(9分)

实验现象:(2分)

实验结论:(4分)。

五、生活实践题:(9分)

用来烧水的铁壶或铝壶内,常常会生成一层厚厚的、比较坚硬的淡黄色物质——水垢。你能用几种方法除去壶中的水垢?把自己的方法写下来吧!(写出三种方法可得满分,多写一种加2分。)

1、记录物体变化的方法有()()()。

2、我们生活在一个()的世界里。

3、()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步骤,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变化的(),探寻物体变化的()。

4、天气就是指一定()、一定()内我们周围()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和()等。

5、天上(),地上();青蛙呱呱叫,();朝霞不出门,()。

6、天气预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除了气温、阴晴、()、()等,还增加了()、()、()等。

7、风向仪可以用来()。

8、风向是指(),通常用()个方向来表示,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

9、测量雨量用()。

10、指定观测计划主要包括()、()、()、()、()、()

11、观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等方面。

12、天气状况用语有()等。这些天气现象都是由()、()和()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13、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分为()、()、()三步。

14、城市的气温会比郊区()。

15、天气预测结果通过()、()、()、()等媒体发布,就是天气预报。

16、人们大量使用()、()、()等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和()。

17、要测量一个地方是否有酸雨最好用(),PH值为()时为酸性,PH值为()时呈中性,PH值大于7时为()。

18、在植物中紫色的牵牛花遇酸变()。

19、水是()色,牛奶是()色。在相同的体积下()重一些,常温下()的流动性更好。

20、()和()都是不同状态的水。

21、物质有三中常见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如冰、水、水蒸气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

22、在冬天,当气温降到()摄氏度以下时,河水会结冰。

23、冰受热后化成水,还可以直接变成()。

24、雾气实际上是()态的水。

25、()这种现象叫蒸发。()和()都是水从()变成()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收()。

26、蒸发的快慢和()、()、()有关系。当蒸发面积()、温度()、有()时,蒸发的速度就快。

2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其中()温度最高。

28、()叫凝结。

29、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循环往复)的变化,我们把像水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可逆的)

30、生物体由()构成

31、种茄子可以分为()、()、()、()、()、()六步。

肥料分为()和()

科学试卷

四年级科学试题一、填空

1、记录物体变化的方法有(列表法)(画图法)(日记)。

2、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里。

3、(完整细致的观察记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步骤,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变化的(过程),探寻物体变化的(原因)。

4、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

5、天上(钩钩云),地上(鱼淋淋);青蛙呱呱叫,(大雨毕来到);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6、天气预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增加了(空气质量)、(紫外线强度)、(舒适度)等。

7、风向仪可以用来(观测风向)。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8)个方向来表示,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9、测量雨量用(雨量筒)。

10、指定观测计划主要包括(观测时间)(观测地点)(观测内容)(观测工具)(小组分工)(观测步骤)

11、观测的内容主要包括(阴晴)、(温度)、(风力风向)等方面。

12、天气状况用语有(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这些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13、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分为(收集天气数据)、(分析天气数据)、(发布天气预测情况)三步。14、城市的气温会比郊区(高一些)。

15、天气预测结果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发布,就是天气预报。

16、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温室效应)和(酸雨)。

17、要测量一个地方是否有酸雨最好用(PH试纸),PH值为(小于7)时为酸性,PH值为(等于7)时呈中性,PH值大于7时为(碱性)。

18、在植物中紫色的牵牛花遇酸变(白)。

19、水是(无)色,牛奶是(白)色。在相同的体积下(牛奶)重一些,常温下(水)的流动性更好。20、(冰)和(水蒸气)都是不同状态的水。

21、物质有三中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如冰、水、水蒸气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

22、在冬天,当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河水会结冰。

23、冰受热后化成水,还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24、雾气实际上是(液)态的水。25、(在常温下,水会漫漫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

26、蒸发的快慢和(蒸发的面积大小)、(气温的高低)、(是否有风)有关系。当蒸发面积(大)、温度(高)、有(风)时,蒸发的速度就快。

2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中焰)、(外焰)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8、(水蒸气遇冷变成水得过程)叫凝结。

29、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循环往复)的变化,我们把像水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可逆的) 30、生物体由(细胞)构成

31、种茄子可以分为(松土)、(浇水)、(浸种)、(播种)、(出苗)、(间苗)六步。肥料分为(农家肥)和(化肥)

二、问答1、生命有哪些主要特征?

1、能生长发育。

2、能繁殖后代。

3、能制造或获取营养物质,并能将废物排出体外。

4、能对周围的刺激作出反应。以上几点缺一不可。

2、在左右手上分别滴一滴水、酒精,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得出什么结论?

滴酒精的手更凉爽些,说明酒精蒸发的比水快。

3、设计一组模拟雨形成得实验

器材:烧杯、装有冰块的塑料袋、保鲜膜、小水桶

步骤:1、向烧杯中加入一半的热水,用保鲜膜封好。2、将装有冰块的塑料袋放在杯口上方。

3、过一会儿发现保鲜膜下方有水珠形成,并滴落到杯中。

得出结论:雨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4、为什么在冬天的早晨,窗户上会出现一些冰花,太阳出来后,这些冰花会发生一些什么变化呢?

因为窗户外边冷,里边热,屋里的水蒸气碰到窗户,受冷会结成固体,形成一些小冰花,太阳出来后,会融化成水,或直接变成水蒸气。

6、在化冰试验中测量液体温度时使用温度计要注意什么?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容器的底和壁;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7、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写出一种方法。

答:向量筒里注入一定体积的水,并纪录下来,将石块放入水中,再记录下体积,两次水体积之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8、如何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答:眼睛与液面凹下去的平面相平,观测到的数字,就是液体的体积。

把观测记录绘制在下面的图表中。

冀教版四年级_科学知识汇总 (1)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重点知识及实验汇总 第1课变化的世界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2、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3、记录物体的变化,我们采用的方法有拍照片、文字描述、画图等。 4、完整细致的观察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变化的过程,探寻物体变化的原因,这对科学探究来说非常重要。 第2课多样的天气 1、天气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 2、获得天气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电话等。 3、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预报、发布天气消息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天气预报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增加了空气质量、紫外线强度和舒适度等内容。 5、空气质量预报是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级的预测。 6、紫外线强度是指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7、舒适度指数是指人对气温、湿度和风的综合感受,分为极冷、寒冷、偏凉、舒适、偏热、闷热、极热7个等级。

第3课观测天气 1、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三个要素变化形成的。 2、气象站的百叶箱内装的是温度计。 3、制作风向标的技术关键是风向标能自由转动。 4、雨量器可以用来测量雨量。 5、在校园的不同地方测量的天气数据不一。 6、观测天气,首先要(制定观测计划) 7、常见的观测天气的仪器:(风向仪、温度计、雨量器等) 8、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雨量器)可以用来测量降雨量 9、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8个方向来表示);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北风是指风从(北方)吹向(南方),风向仪指向(北方) 10、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11、(气象卫星的应用)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精确了,天气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 第4课发布天气消息 1、气象卫星可以随时跟踪云层以及暴风的路径,拍下云层的变化的照片,并把它传回地面。 2、气象工作人员把从卫星或地面上传回的、经过多次观测获得的天气资料输入电脑,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对未来天气的科学预测。 3、由于气象卫星的应用,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精确了,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 4、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①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②通过人工和计算机、分析观测到的天气信息③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

四年级下册 一、实验题目:制作简易观测仪 三、实验器材:硬纸片、胶水、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铅笔、一根竹签、两根吸管。 四、操作步骤: 1、将硬纸片剪成三角形。 2、把三角形剪成两部分,将吸管两端剪开口,一头插在三角形的上半部分,另一关插在三角形的下半部分,做成一枝箭。 3、将竹签插在吸管中间。 4、在方形纸上画出两条对角线。把花盆放在纸上,沿花盆外沿和内孔画两个圆。 5、剪去外圈以外和内圈以内的部分,将圆圈用胶水粘到花盆底部。 6、将另一根吸管插在花盆的洞中,并用橡皮泥固定。 7、把箭插入吸管,就制成了简易观测仪。 一、实验题目:制作简易雨量器 三、实验器材:大可乐瓶、剪刀、笔、纸条、胶水、尺子、胶带。 四、操作步骤: 1、用剪刀将大可乐瓶沿上沿剪下。 2、将剪下的瓶顶倒扣在瓶的底部,用胶带封好。 3、从瓶底向上贴一条胶带,用尺子量好距离,每10mm画一条刻度线。 4、将水倒入瓶中,使水位达到标尺的“0”刻度线。 3、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天平的使用方法 1.要放置在水平的地方。游码要归零。 2.调节平衡螺母(天平两端的螺母)调节零点直至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 3.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根据称量物的性状应放在玻璃器皿或洁净的纸上,事先应在同一天平上称得玻璃器皿或纸片的质量,然后称量待称物质。 4.添加砝码从估计称量物的最大值加起,逐步减小。托盘天平只能称准到0.1克。加减砝码并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直至指针再次对准中央刻度线。 5.过冷过热的物体不可放在天平上称量。应先在干燥器内放置至室温后再称。 6.物体的质量=砝码+游码 7.取用砝码必须用镊子,取下的砝码应放在砝码盒中,称量完毕,应把游码移回零点。

四年级科学题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 第1课变化的世界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 2、自然界中()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3、()的观察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变化的(),探寻物体变化(),这对科学探究来说非常重要。 4、记录物体的变化,我们采用的方法有()、()、()等。 5、问答:拿一个烧杯,在烧杯中盛半杯清水,用钢笔向其中滴几滴蓝色或黑色墨水,观察现象,描述变化过程。第2课多样的天气 1、天气就是指一定()、一定()内我们周围()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干、()、阴、()、雨、()和()等。 2、我是这样获得气象信息的()、()、()、()等。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天气消息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天气预报的()也越来越丰富。 4、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增加了()、紫外线强度和()等内容。 5、()预报是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级的预测。 6、( )是指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7、舒适度指数是指人对()、()和()的综合感受,分为极冷、()、偏凉、()、偏热、()、极热7个等级。第3课观测天气 1、气象员们从事观测天气和()的工作。 2、气象站的百叶箱内装的是()。 3、()可以用来测量风向。 4、制作风向标的技术关键是()。 5、风向是指()的方向,通常用()个方向来表示。 6、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的方向。例如,北风是指风从()方吹向()方,风向仪指向()方。 7、()可以用来测量雨量。 8、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和来自()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9、在校园的不同地方测量的天气数据()。(选填:一样\不一样)第4课发布天气消息 1、气象卫星可以随时跟踪()以及()的路径,拍下()变化的照片,并把它传回地面。 2、气象工作人员把从卫星或地面上传回的、经过多次观测获得的天气资料输入电脑,进行(),得出对()的科学预测。 3、把预测的结果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发布。 4、由于()的应用,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了,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 5、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5课天气与生活 1、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们的活动也会()天气的变化。 2、()天气会遮挡人们的视线,使人看不清前方,容易引发车祸。 3、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等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和()。 4、()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地区。 5、()会引起水中生物减少,林木生长变慢乃至死亡,土壤台风结构受到破坏,甚至会严重腐蚀古迹和城市建筑。

2020年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本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 个课题。本册在内容方面以物质世界的声光电磁方面的知识为线索,但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声光电磁应用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本册总目标: 1、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对实验结果做出科学的解释。 2、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任务,能体验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3、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 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播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4、

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方式的改变。第一单元常见材料常见材料单元是本册书的引入单元。本单元以常见材料为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利用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认识常见物体是由一些材料制成的,引导学生了解常见材料,认识常见材料的性质,了解材料加工的过程,激发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新材料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独立搜集资料、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人类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材料,而一些材料的利用也会给环境带来影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活,在天然材料的基础上,制造了许多新材料,人造材料有许多天然材料所无法代替的性能和优点。 1、身边的材料教学目的: 1、学生能判断物体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并且还进行分类。 2、认识某些材料的用途和性质。 3、能区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4、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材料的分类、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区分、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 A、教师谈话: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B、学生回答:木头、金属、塑料、纸、布、泥、棉花、石油、沙子、水、毛…… C、教师:提出今天的研究问题--------认识身边的材料,板书:身边的材料。二、新授: 1、知道物品由哪些材料做成。 A、教师出示一种物体,学生说出它的制成材料或由学生拿来的各种物品说出它的制成材料。例:汽水灌---金属铝;字典----纸;鞋箱----木头;公仔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一

2017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一、运动着的世界1、风在(吹)、水在(流)、人在(行)、鱼在(游)、、、、、、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 2、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 3、(搜集资料)、(制作卡片)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4、在搜集资料时,要注意(爱护)公共资料。 5、完整的资料卡片包括(类别)、(编号)、(来源)、(作者)、(题目)、(内容摘要)、(摘录时间)等。 二、动物运动会1、我们都喜欢动物,根据动物的运动方式,可以把它们分为:跳跃动物、飞行动物、爬行动物、奔跑动物和游泳动物。 2、我们通过哪些方法可以观察动物的运动?(3个)参观动物园、上网查询、看电视、画报和动物卡片、观察家里院子里饲养的小动物。 3、我会模仿青蛙跳,你会模仿小鸟飞、兔子跳、乌龟爬、青蛙跳。 4、动物运动会上,老鹰、鸽子、麻雀、蝗虫和燕子可以进行飞行比赛;袋鼠、青蛙、跳蚤和兔子可以进行跳跃比赛。 5、给动物分类的标准有哪些?按动物的食物分:草食性的、肉食性的、杂食性的;按动物的外形分:有翅膀的、没翅膀的;按动物的生存环境分:在水中生存的、在陆地生存的、水陆两生的。 6 动物通过运动获得食物,逃避天敌的伤害,找到适合的生存环境。 7、已经发现的动物大约有150 多万种。 7、奔跑速度最快的是猎豹,飞行最高的是,飞行距离最长的是燕鸥,游速最快的是旗鱼。 三、生命在于运动1、你最喜欢的运动是跑、跳绳、散步,每天进行大约半小时的运动。 2、我们每天坚持适当的运动是为了锻炼身体,所以,要提醒家人进行适当的运动和体育锻炼。 3、对运动前后的身体状况进行测量前,一定要保持平静,否则对运动前后身体变化的比较就不够准确。 4、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发生扭伤。 5、运动后心跳和呼吸都会加快,经过长期运动,身高和体重都会增长,肌肉会变粗。 6、游泳运动员的(肩膀)比较宽,举重运动员的(上臂)比较粗。 7、正常人的心跳次数比运动员的心跳次数(慢)。 8、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运动计划,并坚持按计划进行(锻炼),就会有利于健康。 四、小吊车1、吊车是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机械。 人们利用它可以把比较重的物体提到高处。 2 小吊车臂是怎样工作的?答: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放松下牵引绳,拉紧上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 3、我们人体的上臂是怎样运动的?答: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前臂向内收;当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时,前臂向外伸展 4、人体的运动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5、手臂的运动是肌肉收和放的结果。 6、请你举出仿生学的例子?根据的复眼发明了蝇眼照相机、根据蛋壳发明了薄壳建筑结构屋顶、根据草的叶子发明了锯、根据竹叶发明了筒形叶桥、根据蛇发明了机器蛇。 根据飞蓬草发明了车轮,根据响尾蛇的热眼发明了人造热眼,根据狗鼻子发明了电子鼻,根据萤火虫发明了日光灯。 7、飞机的飞行与鸟的运动方式相似,超声定位仪是在蝙蝠的启示下发明的,电子蛙眼是受青蛙的启示制造的。 8、机器蛇的作用:可以在有粉尘、有毒及战场环境下,执行侦察任务;在地震、塌方以及火灾后的废墟中寻找伤员;在狭小和危险条件下探测和疏通管道。 9、(仿生学)是人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原理,制造或改善机械、仪器、建筑、工艺等的科学。 10、小吊车臂的运动与牵引它的(绳子)有关。 11、2001 年10 月,我国第一条(蛇形机器人)研制并实验成功。 又称(机器蛇)。 12、在(飞机)的发明过程中,无数科学家对鸟类进行了研究。 五、确定位置 1、一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另一个物体就是这个物体的参照物。 2、要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必须有参照物、方向、距离。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

四年级下册 1、制作简易风向仪 一、实验题目:制作简易风向仪 二、实验要求:制作简易风向仪 三、实验器材:硬纸片、胶水、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铅笔、一根竹签、两根吸管。 四、操作步骤: 1、将硬纸片剪成三角形。 2、把三角形剪成两部分,将吸管两端剪开口,一头插在三角形得上半部分,另一关插在三角形得下半部分,做成一枝箭。 3、将竹签插在吸管中间。 4、在方形纸上画出两条对角线。把花盆放在纸上,沿花盆外沿与内孔画两个圆。 5、剪去外圈以外与内圈以内得部分,将圆圈用胶水粘到花盆底部。 6、将另一根吸管插在花盆得洞中,并用橡皮泥固定。 7、把箭插入吸管,就制成了简易风向仪。 2、制作简易雨量器 一、实验题目:制作简易雨量器 二、实验要求:制作简易雨量器 三、实验器材:大可乐瓶、剪刀、笔、纸条、胶水、尺子、胶带。 四、操作步骤: 1、用剪刀将大可乐瓶沿上沿剪下。 2、将剪下得瓶顶倒扣在瓶得底部,用胶带封好。 3、从瓶底向上贴一条胶带,用尺子量好距离,每10mm画一条刻度线。 4、将水倒入瓶中,使水位达到标尺得“0”刻度线。 3、研究固体得主要性质 一、实验题目:研究固体得主要性质 二、实验要求:研究固体得主要性质 三、实验器材:木块、石子等几种固体、天平、记录纸、笔、小刀、量筒、水等。 四、操作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固体得质量。 2、用量筒与水测出固体得体积。 3、用小刀划一划,瞧瞧固体得软硬。 4

4 一、实验题目:研究液体得主要性质 二、实验要求:研究液体得主要性质 三、实验器材:蜂蜜、水、牛奶、天平、橙汁、量筒、烧杯等。 四、操作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液体得质量,用量筒测量出液体得体积。 2、取相同质量、相同体积得几种液体,观察液体得形状、流动性、透明性等。 3 5 一、实验题目:温度计得使用 二、实验要求:温度计得使用 三、实验器材:冷水、热水、烧杯、温度计。 四、操作步骤: 1、将温度计得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容器得底与壁。 2、等温度计得液柱不再上升时,读出温度。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6、酒精灯得使用方法 一、实验题目:酒精灯得使用方法。 二、实验要求: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 三、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湿抹布、污物桶。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适用。 2、左手扶灯身,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扣放在桌上。 3、划着火柴,从侧面接近灯捻点燃酒精灯。 4、甩灭火柴,将熄灭得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5、讲解火焰得分层,指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6、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 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7、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附参考答案 姓名成绩___________ 一、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①、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水分)和(空气),适当的(温度)。 ②、在干燥的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摸金属把手,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这是(静电)现象。 ③、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 ④、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电压是( 3)V。 ⑤、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⑥、一朵完全花是由(花瓣)、(萼片)、(雄蕊)、(雌蕊)组成的。 ⑦、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叫做(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叫做(雌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叫做(两性花)。 ⑧、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 ⑨、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及水。 ⑩、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像、猫、狗、兔子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做(胎生)。 二、判断:(每空1分,共10分) ①植物的花都能结果,产生种子。(×)②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避雨,容易被电击(√) ③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④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电器和开关。(√) ⑤蝙蝠是鸟类,他们是卵生动物。(×) ⑥为了使自己能均衡获得各种营养,我们要不偏食,不挑食。(√) ⑦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⑧胀袋的面包依然可以食用。(×) ⑨在家里和学校里的电线、插座的电一般都是220V的交流电。(√) ⑩我们使用铅笔芯是用石墨制作的。(√)三、选择:((每空2分,共20分)) ①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 B )。 A 断路 B短路 C通路 ②下列植物的花属于不完全花的( A )。 A 南瓜花 B油菜花 C桃花 ③蚕豆种子长成茎和叶的是( A )。 A胚芽 B胚根 C子叶 ④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是( A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⑤下列物体中,硬度最硬的是( A )。 A金刚石 B石墨 B长石 ⑥下列物体属于绝缘体的是( B )。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最新整理)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各种变化有的缓慢,有的激烈,有的变化小,有的变化大,有的变化时间长,有的变化时间短……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变化是指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 3、对不同的观察对象可以选用不同的记录方法。我们通常使用的记录方法有填写记录表格、写观察日记(可边叙述边画图)、画柱状图、画扇形图、照片、拍DV、做美篇等。 4、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我们可以通过看报纸、上网、拨打112电话、订阅天气短信等多种途径获得有关天气信息。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预报和发布天气消息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天气预报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增加了空气质量、紫外线强度和舒适度等项内容。 6、空气质量预报是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级的预测。 7、紫外线强度是指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8、舒适度指数是指人对气温、湿度和风的综合感受,分为极冷、寒冷、偏凉、舒适、偏热、闷热和极热7个等级。 9、观测天气的仪器一般有:温度计、湿度计、风力计、风向仪、雨量器、气压计、日照仪等。 10、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 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12、风向通常用8个方向来表示。 13、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风向标箭头指向北,是北风,指风从北方吹来。 14、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15、校园气象站一般来说,风向仪放在校园较高、没有遮挡物的地方;雨量器放在空旷的操场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中,百叶箱放在隐蔽的空气流通的地方,离地面1.5米高。每天早中晚定时观测,作好记录。 16、气象员是专门从事观测天气、预报天气的工作人员。风向风力、雨量、气温等内容是他们观测的最基本项目。 17、小小气象站的观测计划包括:观测时间、观测地点、观测内容、观测工具、小组分工、观测步骤等。 18、天气预报制作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第二阶段是通过人工和计算机分析观测得到的天气信息;第三阶段是以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网络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19、气象卫星可以随时跟踪云层以及暴风的路径,拍下云层变化的照片,并把它传回地面。 20、我国2000年6月发射了风云2号气象卫星。 21、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天气的变化对我们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春天的小雨有利于播种,而夏、秋过多的雨水则不利于庄家的收获;冬季的大雪有利于小麦过冬,冻死病虫害,反之来年则会虫害成灾,庄稼歉收;晴朗的天气人们大多心情舒畅,而阴天多雾,不光心情压抑,有时还会频发交通事故。 22、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城市快速发展导致人口数量增多、耕地减少,工厂扩大,道路拓宽,汽车数量增加……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和酸雨。 23、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地区。 24、酸雨会引起水中生物减少,林木生长变慢乃至死亡,土壤结构受到破坏,甚至会严重腐蚀古迹和城市建筑。 25、牵牛花遇酸会变白。 第二单元物质的状态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一、运动着的世界 1、风在吹,水在流,人在行,鱼在游。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 2、关于物体的运动你还想知道什么?1.物体的运动为什么有快有慢?2.物体为什么会运动?3.怎么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3、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 4、(搜集资料)、(制作卡片)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5、完整的资料卡片应包括(类别)(编号)(来源)(作者)(题目)(内容摘要)(摘录时间)。 ()同学已经检查背过。家长签字:()日期:() 二、动物运动会 1、根据动物的运动方式,可以把它们分为:跳跃动物、飞行动物、爬行动物、奔跑动物和游泳动物。如:袋鼠(跳),麻雀(飞),蚂蚁(爬),马(跑),鲤鱼(游)。 2、我们通过哪些方法可以观察动物的运动?(3个)参观动物园、上网查询、看电视、画报和动物卡片、观察家里院子里饲养的小动物。 3、给动物分类的标准有哪些?按动物的食物分: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按动物的生存环境分:在水中生存的、在陆地生存的、水陆两栖的。 4、兔子、袋鼠的运动方式以(跳)为主,它们的(腿部)肌肉比较发达。 5、动物运动会上,老鹰、鸽子、麻雀、蝗虫和燕子可以进行飞行比赛;袋鼠、青蛙、跳蚤和兔子可以进行跳跃比赛。 6、已经发现的动物大约有150多万种。 7、奔跑速度最快的是猎豹。每小时145千米,而一般的赛马每小时70千米。 8、飞行最高的鸟是秃鹰。飞行高度在9千米以上。 9、飞行距离最长的是燕鸥。可从南极飞到北极,行程约20000千米。 10、游速最快的鱼是旗鱼。每小时可游108千米。 11、小狗的运动形式有(C)。A、跑B、跳C、跑、跳 12、分类。 燕子、豹、鹿、鹰、马、蝗虫、狼、兔子、虎、牛、麻雀 分类标准:分别按照食性和生存空间分类。 食性:食肉动物燕子、豹、鹰、虎、狼 食草动物鹿、马、蝗虫、兔子、牛 生存空间:空中飞行动物燕子、鹰、蝗虫、麻雀 陆地运动动物豹、鹿、马、兔子、虎、狼 13、善于奔跑的动物(B)比较发达。A、前腿B、后腿 14、生活在水中的动物,身体大多呈流线型。(√) 15、研究物体运动时,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取物体运动的信息资料?答:书籍查询、网络查询、看电视、咨询他人等。 16、动物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躲避天敌、捕获食物、寻找合适的栖息地、吸引异性、繁殖后代等。 17、在100米比赛中,掌上电脑用了28秒,小花用了30秒,小强用了25秒,他们当中(小强)跑得最快,(小花)跑得最慢。 ()同学已经检查背过。家长签字:()日期:() 三、生命在于运动 1、我们每天进行大约半小时的运动。 2、游泳运动员的(肩膀)比较宽,举重运动员的(上臂)比较粗。 3、百米赛跑后,心跳速度和呼吸频率会(加快),身体还会(出汗),腿部肌肉会感觉(酸痛)。 4、对运动前后的身体状况进行测量前,一定要(保持平静),否则对运动前后身体变化的比较就不够准确。 5、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发生扭伤。 6、运动员的心跳次数比普通人的心跳次数(少)。 7、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运动计划,并坚持按计划进行(锻炼),就会有利于健康。

四年级科学试题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 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的分布在水中,不能用()或沉降的方法分离。 2、音叉是一种()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 3、风向是指风()的方向。风向可以用()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的方向。 4、()、()、()、医院等公共环境中,要控制自己说话的声音。 5、人体的呼吸器官有()、()、()、()和肺。 6、声音的强弱可以用()来描述,它的单位是()。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描述,它的单位是()。 7、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等。 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是()。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10~25毫米是(),()毫米是暴雨。 8、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纤细的雨状云是()。 9、()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10、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或()溶解的。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溶解的速度只与物质本身有关,与其他条件无 关。() 2、我们通常利用酒精灯的内焰给物体加 热。() 3、所有液体都可以溶解在水 中。()

4、当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短,发出的声音就越 高。() 5、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固体液体也是能传播声音的。 6、在雨量器的容器中,水面的高度值就是降水 量。 ( ) 7、在呼吸器官中,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 所。()、8、口腔对食物的初步消化,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9、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大有小 的。() 10、耳朵可以长时间使用,所以也可以长时间使用耳塞听 乐。() 三、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当“纸飞尘起”的情况下,应该是()级风。 A.2 B.7 C.4 2、“可乐”里面含有大量的()。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3.一天中的降水量是指()小时内的降水总量。 A.6 B.12 C.24 4.酒精在水中溶解后,会分布在水的() A.各个地方 B.上部 C.下部 5.人的心脏一分钟大约跳动()次。 A.30——50 B.60——100 C.120——150 6、下面能溶解在水中的物体是()。 A.食用油 B.面粉 C.胶水 7、人说话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A.声带 B.口腔 C.嘴唇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课:运动着的世界 一、填空。 1、风在(吹),水在(流),人在(行),鱼在(游)??…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 2、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和(变化)着。 3、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4、(搜集资料)(制作卡片)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5、在搜集有关运动的资料时,要注意(爱护)公共资料。 6、科学研究要从(查阅资料)开始。 2、自然界中物体都在运动,有些物体的运动非常缓慢,甚至不易被察觉。你能举例说明吗?答:例如:房屋的老化、多数的变化、水泥地面的磨损、课桌的磨损等都是非常缓慢的 3、你还能举出一些有关物体运动的例子吗? 答:飞行的飞机,奔跑我动物,流动的潇洒,游动的微生物等等 第一单元:动物的运动 第2课:动物运动会 一、填空。 1.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的运动方式也是各有特点的。我们要(观察)、(模仿)它们的运动。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模仿的(更准确)。在模仿时,注意感觉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用力大。 2、观察动物运动有很多方式,如(参观动物园)、(在家里饲养小动物)、(上网查询)、 看(电视)、(画报)和(动物卡片),还可以到(野外)、(森林里)去观察。 3、动物的运动大致可以分为(飞行)、(游泳)、(奔跑)、(跳跃)、(爬行)等几类。 4、(运动)是动物维持生命活动主要方式。 5、一种动物可有(一种)或(多种)运动方式。 6、动物的种类很多,已经发现的大约有(150)多万种。它们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而且运动的(速度)、(距离)等也各不相同。 7、猎豹的奔跑速度(最快),每小时能跑145千米,而一般的赛马每小时只能跑(70千米)左 9、飞行距离最长的是(燕鸥)可从(南极)飞到(北极)行程20000千米 10、游速最快的动物是(旗鱼),每小时可游(108 )千米左右。 11、能自由运动是(动物)的特征之一,动物的运动大致可以分为(飞行),(游泳),(奔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试卷

xx——xx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卷) 四年级科学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形成电流需要具备的的两个条件:一是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储存食物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岩、___________岩和________岩三类。 4.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__,像_________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5.我知道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水流传播等。 6.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___________起来的电压是3V,两节电池___________起来的电压又是1.5V。 7.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以及水。 8.植物的雄蕊产生的____________传到雌蕊的柱头上,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受精的胚珠发育成长形成___ 。 9.像青蛙.鸡这样繁殖的动物叫____________动物,像猫.兔这样繁殖的动物叫___ 动物。 10.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硬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 题2分,共20分)。 1. 鸡蛋就是母鸡产的卵,它能发育成新的生 命。() 2.电路开关的制作材料一般都是导体材 料。() 3.蚕豆的子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养 料。() 4.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 成。() 5.用电路检测器检测铁丝是否通电时,只要检测一次就足够 了。() 6.野葡萄一般是通过动物传播种子 的。() 7.食品的保质期越长,就说明这种食品越 好。() 8.油菜花.桃花.南瓜花都是完全 花。() 9.人体和大地都是为导电 的。 () 10.鱼的营养很丰富,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所有营 养。() 三、擦亮眼睛,我来挑吧!(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 A. 无籽西瓜 B.香蕉 C.向日葵 籽 2.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白纸上留下了油迹,则该食物中含有丰富的()。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3.随风飘动进行传播种子的是()。 A.栗子 B.蒲公英 C .苍耳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实验题

科学实验 四年级(上) 4课.小吊车 活动1:做小吊车(分组实验) 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 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 制作过程: 1.小组分工合作 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 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 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 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 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放下钩码 实验结论: 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 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活动2:收与放 实验目的:推断动物与人的肢体运动原理(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 1. 弯曲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2.伸直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3.反复几次体会与小吊车的原理的联系。 实验现象:手臂骨骼就像小吊车的吊臂,肌肉就像绳子,手臂运动时,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肱二头肌牵动前臂向内收缩;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肱三头肌牵动前臂向外伸展. 实验结论:前臂收缩类似小吊车抬起重物。 前臂伸展类似小吊车放下重物。 6课.做沙盘(分组实验) 制作目的:通过制作校园沙盘模型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制作材料:硬纸板学校平面图橡皮泥潮湿的沙土废旧泡沫包装 纸小木棍颜料盒剪刀 制作步骤: 对校园建筑的布局进行观测 2.用大的硬纸板做底座。在纸板上画好学校平面图。(明确建筑物.树木等的位置) 3.用橡皮泥旧泡沫等材料做出立体的楼房等校园建筑物,根据平面图摆放好位置。(可以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泡沫做楼房,硬纸板做围墙,小木棍做旗杆等)。4.要注意建筑物的比例。(四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精确地计算出比例尺,教师适当指导。) 8课.快与慢 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修改)

一、实验:制作简易观测仪(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怎样制作观测仪 实验材料:硬纸片、胶水、陶制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铅笔、一根竹签、两根吸管 实验过程: 1、将硬纸片剪成三角形。 2、把三角形剪成两个部分,将吸管两端剪开口,一头插在三角形的上半部分,另一头插在三角形的下半部分。 3、将竹签插在吸管中间。 4、在方形纸上画出两条对角线,把花盆放在纸上,沿花盆外沿和内孔画两个圆。 5、剪去外圈以外和内圈以内的部分,将圆圈用胶水粘到花盆底部。 6、将另一根吸管插在花盆的中间,并用橡皮泥固定。 7、把箭插入吸管,就制成了简易的风向仪。 实验现象:把自制的风向仪拿到室外,风向仪的箭头指着风吹来的方向。实验结论:学会了制作简易的风向仪。 二、实验:制作雨量筒(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怎样制作雨量筒 实验材料:剪刀、竹签、两根吸管、饮料瓶 实验过程: 将剪下的瓶顶倒扣在瓶的底部,用胶带封好,从瓶底向上贴一条胶带,用尺子量好距离,每毫米画一条刻度线,将水倒入瓶中,使水位达到标尺的“0”刻度线。 实验现象:我制作的雨量筒可以用来检测降雨量的多少。 实验结论:学会了制作简易雨量筒。 三、实验:测量石块的体积(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怎样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 实验材料:量筒、盘子、烧杯、石块、细线。 实验过程: 1、向量筒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估计淹没石块即可,并记录下来。 2、将小石块顺着量筒内壁轻轻滑入水中,再记录水的体积。 3、两次水体积之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实验现象:第一次体积200ml;第二次体积385ml

实验结论:石块体积:385ml-200ml=185ml 四、实验:化冰实验(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火柴、冰、水、烧杯、温度计等。实验过程: 实验1: 1、将甲杯在室温下静置,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2、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测量水的质量和温度并记录。 实验2: 1、用酒精灯加热乙杯,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的变化。 2、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以及到水沸腾时的时间,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并记录;停止加热后,测量沸水的质量并记录。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观察水会有哪些变化。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 五、实验:蒸发的快慢(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要素:表面积,温度,通风 实验材料:大培养皿5个(直径相同)、小培养皿1个、挂历纸1张、量杯1个、水。 实验过程: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用量杯在六个培养皿中倒上等量的水,两个一组,分成三组。 3、将第一组(一大一小)放在背阴处,第二组放在通风的背阴处,其中一个用挂历纸筒围起来(避风)。第三组一个放在阳光下,另一个放在背阴处。 4、记下实验开始时间。 5、比较几个培养皿中的水变干的时间长短,思考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6、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 A、水量不要多,能在大培养皿中形成薄薄一层即可。

小学四年级科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试题 一、填一填 1、我知道的天气现象有()、()、()、()。 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通常叫做()。 3、()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向()吹来的风。 4、把海水引进盐田,利用()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海水中的水分越来越少,开始析出盐的结晶。 5、胶水或洗发液倒入水中,它们在水中是()的,是()地是()地向水中扩散,最后形成稳定的()、()分散在水中。而醋和酒精倒入水中直接()地向水中扩散。 二、判断 1、24小时雨量小于70毫米的属于小雨。() 2、风向通常采用八个方法来记录。取() 3、降雨概率40%——60%为下雨的可能性很大。() 4、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5、经溶解的物质还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7、黑压压的乌云实际上就是卷云。() 8、水中不能溶解空气。() 9、因为砂糖能溶解于水,所以在一杯水中能无限地溶解砂糖。() 10、同一时间,阳光下和背阴处的温度一定是相同的。() 三、判断题 1、下列方法哪种使砂糖能很快溶解()。 A、搅拌 B、加热 C、既加热又搅拌 2、下列现象中,是气体溶解在液体里的是()。 A、食盐溶解在水里 B、酒精溶解在水里 C、汽水 3、27 ℃读作()。 A、摄氏二十七度 B、二十七度 C、二十七摄氏度 4、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方法() A、吹灭 B、直接盖上灯帽 C、先盖灭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上 5、一天中什么时候温度最高() A 早晨 B 中午 C 上午 D晚上 四、实验分析题 1、小丽想做一大块冰糖的溶解试验,请你回答: (1)冰糖可以溶解于水吗? (2)有哪些办法可以加速溶解?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精品文档 15、校园气象站一般来说,风向仪放在校园较高、没有遮挡物的地方;雨量器放在空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旷的操场上;温度计放在 百叶箱中,百叶箱放在隐蔽的空气流通的地方,离地面1.5米天气第一单元高。每天早中晚定时观测,作好记录。、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各种变化有的缓慢,有的激烈,有的变化小,116、气象员是专门从事观测天气、预报天气的工作人员。风向风力、雨量、气温等内有的变化大,有的变化时间长,有的变化时间短……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容是他们观测的最基本项目。、变化是指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217、小小气象站的观测计划包括:观测时间、观测地点、观测内容、观测工具、小组、对不同的观察对象可以选用不同的记录方法。我们通常使用的记录方法有填写记录3分工、观测步骤等。、做美篇表格、写观察日记(可边叙述边画图)、画柱状图、画扇形图、照片、拍DV18、天气预报制作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等。第二阶段是通过人工和计算机分析观测得到的天气信息;第三阶段是以报纸、电视、暖、干、4、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广播、电话、网络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电话、订112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我们可以通过看报纸、上网、拨打19、气象卫星可以随时跟踪云层以及暴风的路径,拍下云层变化的照片,并把它传回阅天气短信等多种途径获得有关天气信息。地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预报和发布天气消息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天气预520、我国2000年6月发射了风云2号气象卫星。报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增加了空气质量、紫外21、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天气的变化对我们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线强度和舒适度等项内容。面。春天的小雨有利于播种,而夏、秋过多的雨水则不利于庄家的收获;冬季的大雪6、空气质量预报是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级的预测。有利于小麦过冬,冻死病虫害,反之来年则会虫害成灾,庄稼歉收;晴朗的天气人们7、紫外线强度是指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多心情舒畅,而阴天多雾,不光心情压抑,有时还会频发交通事故。、舒适度指数是指人对气温、湿度和风的综合感受,分为极冷、寒冷、偏凉、舒适、822、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城市快速发展导致人口数量增多、耕地减少,偏热、闷热和极热7个等级。工厂扩大,道路拓宽,汽车数量增加……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观测天气的仪器一般有:温度计、湿度计、风力计、风向仪、雨量器、气压计、日9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照仪等。应和酸雨。10、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23、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淹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没低洼地区。12、风向通常用个方向来表示。824、酸雨会引起水中生物减少,林木生长变慢乃至死亡,土壤结构受到破坏,甚至会、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风向标箭头指向北,是北风,指风13严重腐蚀古迹和城市建筑。从北方吹来。25、牵牛花遇酸会变白。、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14 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含实验教学内容

第一课 1.( )了,( )了,( )了,( )了,( )了,( )变成( )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 )。 2.变化是( ),自然界( )永远不变的事物。 3.在研究物体变化的时候,我们要对观察到的( )进行记录,( )可以帮助我们分析( )的过程,探寻( ),这对( )来说非常重要。 4.对不同的观察对象可选用不同的记录方法,我们常用的记录方法有( )( )( )( )( )。 5.我们周围的事物都在发生变化,你认为下列变化相同吗?为什么? ①人和青蛙的生长过程②小狗和小猫的生长过程③青蛙和小鸡的生长过程 6..拿一个烧杯,在烧杯中盛半杯清水,用钢笔向其中滴几滴蓝色或黑色墨水,描述变化过程。第二课 1.天气是指()。 2.人们将观察天气( )积累成谚语,利用这些谚语来( )天气的变化,优点是( ),不足是( )。 3.风( ) 雨( ) 雪( ) 阴( ) 晴( ) 雷( ) 4.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知天气变化?(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 5.我们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 6.描述天气的词语。 7.“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什么意思? 第三课 1.气象员们从事( ),( )的工作。 2.( )可以用来测量风向。( )可以用来测量雨量。百叶箱里有( ),用来测量( )。 3.观测天气变化用到的仪器有( )( )( )。 4.风向是指( ),通常用( )来表示。.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 )。.北风是指( ),风向仪指向( )。.东南风是指( ),风向仪指向( )。 5.( )度在刻度的最下面,将水倒入瓶中,使水位达到标尺的( )刻度线。 6.观测仪放在校园里( )。 7.( )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 )( )( )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8.怎样制定观测天气的计划?9. 制作风向仪的材料? 10.测定气温的三项要求? 11.制定天气观测记录表。 12.图①这是什么仪器?用来做什么?该仪器的 制作材料是什么? 13.图②仪器的名称?用来做什么?通常放在 哪? 14.图③这个物体的名称是什么?它的最底端的 刻度是多少?它是用来做什么的? ①②③ 第四课 1.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2.图中的人在做什 么?他们的工作对人 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影 响? 第五课 1.人们的( )( )与( )紧密相关。 2.举例说明天气的变化给人们生活或生产带来 哪些有利或有害影响? 3.天气影响人们的( )和( ),人们的生活也影 响( )。 4.分析17页调查表中的数据有什么发现?人类 哪些活动对天气又影响? 5.城市热岛现象,市区温度( ),农村温度()。 6.牵牛花在一场雨后,花瓣明显褪色,说明雨中 含有( )。 7.PH试纸,PH<7( ) PH>7 ( ) PH=7 ( ). 8.酸雨使试纸(),使牵牛花()。 9.我们用( )检查我们 生活的地方是否有酸雨。 10.在图中发生了什么事? 最容易在什么天气下发生, 说明什么? 第六课 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 )的物体,如( ) 体,( )体,( )体。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 分别是( )( )( ) 2天平左边放( ),右边放( )。 3.不同的固体都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性质? 4.不同的液体都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性质? 5.将豆,小米,沙,,木屑混合后,如何将它们分离? 6.水是( )色,牛奶是( )色,相同体积下( ) 重一点。常温下( )的流动性更好。 7.不同液体混合后会有什么现象? 8.怎样读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9.气体与液体比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性质? 10.怎样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 ①固体和液体: ②固体和气体: ③液体和气体: ④固体液体和气体: 11.测量石块的体积? 12.测量糖块的体积? 第七课 1.( )和( )是不同状态的水。 2.是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什么? 3.水受热可以变成( ),( )遇冷变成水,水受 冷到一定程度可以变成( ) ,( ) 受热融化 又可以变成水。 4.水受冷到( )时开始结冰,水的凝固点又叫( ), 水受热到( )时开始( ),水的沸点是( )。 5.什么条件下液态的水开始沸腾? 6.物体有三种常见的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 ( )是可以改变的,如( )( )和( )三 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7.( )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之一。 8.相同质量的水和冰,( )的体积大。相同体积 的水和冰,( )的质量大。 9.水的三种状态怎样变化? 10.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这 一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是怎样被利用的? 11.为什么在冬天的早晨,窗户上会出现一些冰花, 太阳出来后,这些冰花会发生一些什么变化呢? 第八课 1.①坑里的水哪去了?②衣服和粮食为什么会干? ③.在黑板上用水鞋子,字会不见了为什么?④一 杯水放在桌上,过一段时间水少了,为什么? 2.在脑门上蘸水,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3.炎热的夏天地上洒水的好处? 4.蒸发: 5.( )和( )都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在 变化过程中都要( )。 6.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7.什么原因能使水加速蒸发? 8.用一瓶盖的水,设计加快蒸发试验。 9.怎样使湿衣服干的更快? 10.坑里的水哪去了?什么原因能加速这种情况 的发生?如果是阴天这种情况能发生吗? 第九课 1.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2.凝结: 3.雨的形成研究计划 4.( )之间可以发生( )的变化,我们把象水 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 )。 5.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 ),凝结成( )。 6.揭开蒸锅的盖,锅盖内会附着水滴,那是锅盖 里的( )受到( ),变成液态的( )。 7.水开了,做饭时冒出的“白气”是( )不是( ) 8两幅图中的人在做什么?利用了什么原理? 9.夏天,空调机不停的向外滴水,水是从哪里来 的?水的多少与什么有关? 10.冬天戴眼镜从室外进入室内时,眼镜上有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