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监测周报
- 格式:docx
- 大小:23.61 KB
- 文档页数:9
厂房沉降监测中心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厂房沉降监测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作为厂房沉降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我们始终以保障厂房安全、预防事故发生为宗旨,不断完善监测技术和工作流程,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首先,我们加强了监测设备的更新和维护。
通过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我们提高了监测数据的采集精度和实时性,保障了监测工作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加强了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为厂房沉降监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其次,我们优化了监测方案和工作流程。
针对不同类型的厂房和地质条件,我们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确保监测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同时,我们优化了监测工作流程,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厂房安全提供了更加及时和精准的监测数据。
此外,我们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
在监测工作中,我们与地质勘测、建筑设计等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厂房周边地质环境和建筑结构情况,为监测工作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数据支持。
同时,我们还与厂房管理部门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及时沟通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共同制定应对措施,保障厂房的安全稳定运行。
最后,我们不断加强了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及时发现了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为厂房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同时,我们还将监测数据与地质勘测和建筑设计数据相结合,开展了多维度的数据分析,为厂房的安全评估和风险预警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总的来说,厂房沉降监测中心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监测设备的更新和维护,优化监测方案和工作流程,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不断提高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水平,为厂房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沉降测量工作总结
沉降测量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们了解土地和
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在进行沉降测量工作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进行沉降测量前,需要对测量对象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其历史
沉降情况以及可能影响沉降的因素,如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工程师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并确定测量点的位置和数量。
其次,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也是至关重要的。
常用的沉降测量方法包括
水准测量、GPS测量、激光测距等,工程师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使用测量仪器时,需要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沉降测量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避免人为因素对
测量结果造成影响。
同时,还需要及时记录和整理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准确的测量结果。
最后,在得出测量结果后,工程师们需要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评估
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还需要将测量结果进行归档和备份,以备日后查阅和参考。
总的来说,沉降测量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工程师们严格按照规
范进行操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沉降观测情况汇报材料
近期,我们对工程项目进行了沉降观测,现将观测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对观测点进行了选择和布设。
在选择观测点时,我们充分考虑了工程的地质条件、建筑结构和周边环境等因素,确保观测点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观测点的布设包括了在工程建筑物周边和下部设置沉降点,并利用高精度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进行测量。
其次,我们进行了实地观测和数据采集。
观测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和频率进行观测,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在实地观测中,我们对观测点的沉降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并及时处理了可能影响观测结果的外界因素,如降雨、地震等。
随后,我们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各个观测点的沉降情况,并对数据进行了科学的评估。
在评估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观测点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和工程施工情况等因素,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最后,我们编制了沉降观测情况的汇报材料。
在汇报材料中,我们对观测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评估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呈现了观测过程的全貌和观测数据的真实性。
同时,我们还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综上所述,我们对工程项目进行的沉降观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后续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观测点的沉降情况,不断完善观测工作,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也将根据观测结果,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和稳定。
感谢各位的支持和配合,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贡献力量。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1. 引言在土木工程领域中,沉降观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对土地、建筑物等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可以有效评估工程质量以及土地的稳定性。
本报告将对我在沉降观测实习中的所学所悟进行详细阐述。
2. 实习目的本次沉降观测实习的目的旨在让我了解并熟悉沉降观测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观察,提高我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
3. 实习内容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项正在进行中的建筑施工项目的沉降观测工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仪器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先是学习了常用的沉降观测仪器的种类、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熟悉了GNSS测量仪、水准仪和测斜仪等仪器的操作流程,并参与了仪器的校准和调试。
3.2 观测点设置观测点的设置是沉降观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根据项目的要求和实际情况,我参与了观测点的选取和测量。
通过测量地面标志物的坐标,确定了每个观测点的空间位置,并进行了标注。
3.3 数据采集在观测点设置完成后,我进行了实际的数据采集工作。
根据实习导师的指导,我使用GNSS测量仪进行了每个观测点的位置测量,并记录了相应的坐标数据。
同时,还使用水准仪和测斜仪对部分观测点进行了高程和倾角的测量。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是沉降观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我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通过对比每次测量的数据,计算出了各个观测点的沉降量和变形情况,并绘制了相应的图表和曲线。
4. 实习收获通过这次沉降观测实习,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4.1 熟练掌握了沉降观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4.2 学会了使用不同的仪器进行沉降观测和测量工作,并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4.3 掌握了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能够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绘图。
4.4 加深了对土木工程中沉降问题的认识,了解了沉降对工程质量和土地稳定性的影响。
4.5 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钱江路地下通道工程四标周围房屋沉降监测周报(咬合桩施工阶段)本周K4+300及K4+470段只有西侧一台旋挖机施工,东侧一台旋挖机械故障停止施工。
原有施工三个工作点只有一个工作面施工。
但我项目部对北侧房屋布置的58个沉降点继续每天进行观测,观测结果:每幢房屋的沉降点均处于稳定,无发现沉降现象,沉降量仅为-1mm。
杭州萧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8月12日钱江路地下通道工程四标周围房屋沉降监测周报(咬合桩施工阶段)本周K4+300及K4+470段2台旋挖机施工,三个工作面,分别位于桩号4+338、4+382、4+452。
本周北侧房屋布置的58个沉降点,观测结果:每幢房屋的沉降点均处于稳定,无发现沉降现象,沉降量仅为-1mm。
K4+338位置由于咬合桩距房屋距离只有7.3m距离,民房前面地表、墙体与地面之间出现裂缝。
故已通知华东院在打桩期间进行裂缝扩展观测。
杭州萧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8月20日钱江路地下通道工程四标周围房屋沉降监测周报(咬合桩施工阶段)本周K4+300及K4+470段2台旋挖机施工,三个工作面,分别位于桩号4+351、4+373、4+441。
本周北侧房屋布置的58个沉降点,观测结果:K4+320~K4+340北侧三幢房屋发现有沉降现象,连续3天日平均沉降量2mm,累计最大沉降量达12mm,其余周边房屋均趋于稳定状态。
(该三幢房屋距咬合桩最近距离只有7.3m距离,现咬合桩施工已离开该三幢房屋约10m距离。
)杭州萧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8月27日钱江路地下通道工程四标周围房屋沉降监测周报(咬合桩施工阶段)本周K4+300及K4+470段2台旋挖机施工,三个工作面,分别位于桩号4+360、4+373、4+420。
本周北侧房屋布置的58个沉降点,观测结果:K4+320~K4+340北侧三幢房屋仍存在沉降现象,连续3天日平均沉降量2mm,本周最大点沉降为9mm,累计最大沉降量达21mm,其余周边房屋均趋于稳定状态。
保山道路沉降观测报告保山道路沉降观测报告一、观测目的保山市道路沉降观测报告旨在了解道路沉降情况,为道路维修和规划提供依据。
二、观测方法和要点1. 观测方法:采用GPS技术和精密水准仪等设备对保山市道路进行观测。
2. 观测要点:(1)选择代表性的道路路段作为观测点。
(2)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观测。
(3)记录观测点的经纬度和海拔高程数据。
(4)分析观测数据,计算道路沉降量。
三、观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我们得到了如下观测结果:1. 观测点1:东风路(经度:103.762°,纬度:25.114°)观测时间海拔高程(m)沉降量(cm)2019年1月1日100.2 --2019年4月1日100.0 0.22019年7月1日99.8 0.22019年10月1日99.6 0.22. 观测点2:红塔路(经度:103.821°,纬度:25.126°)观测时间海拔高程(m)沉降量(cm)2019年1月1日113.6 --2019年4月1日113.4 0.22019年7月1日113.2 0.22019年10月1日113.0 0.2四、观测结论通过观测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观测点1和观测点2在观测时段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沉降。
2. 观测时间为2019年1月到2019年10月,沉降量在0.2cm左右,属于稳定状态。
五、建议根据观测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进一步加强对保山市道路的观测,了解更全面的沉降情况。
2. 结合观测结果,对存在沉降的道路进行及时维修和加固工作,确保道路安全通行。
3. 把保山市道路沉降观测结果作为道路规划和建设的参考,减少道路沉降风险。
六、总结通过对保山市道路的沉降观测,我们了解到道路存在一定程度的沉降,但目前沉降量较小且稳定。
我们将继续深入观测,为保障道路安全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并为道路维修和规划工作提供依据。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日益受到关注。
桥梁沉降是桥梁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为了深入了解桥梁沉降的成因、监测方法和控制措施,提高我对桥梁工程的实践能力,本次实习我选择了桥梁沉降监测作为研究方向。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理论培训在实习开始前,我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桥梁沉降监测理论培训,学习了桥梁沉降的基本概念、成因、影响因素以及监测方法等。
通过培训,我对桥梁沉降监测有了系统的认识,为后续的实践操作奠定了基础。
2. 仪器设备操作实习期间,我参观了桥梁沉降监测实验室,了解了各种监测仪器设备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使用水准仪、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设备进行沉降监测。
同时,我还掌握了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技能。
3. 现场实习在理论培训和仪器设备操作学习结束后,我参与了某跨江大桥的沉降监测项目。
在现场实习过程中,我主要负责以下工作:(1)协助导师设置监测点,确保监测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2)使用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进行高程和坐标测量,采集沉降数据;(3)记录监测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4)参与数据分析,判断桥梁沉降趋势和安全性。
4. 实习成果通过现场实习,我顺利完成了某跨江大桥的沉降监测任务。
根据监测数据,该桥梁存在一定的沉降现象,但总体上处于可控范围。
针对监测结果,我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建议,为桥梁工程的后期养护提供了参考。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收获(1)掌握了桥梁沉降的基本概念、成因和影响因素;(2)学会了使用水准仪、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监测设备;(3)了解了桥梁沉降监测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4)提高了桥梁工程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 实习反思(1)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2)注重现场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防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3)加强与其他团队成员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团队凝聚力;(4)培养了对桥梁工程问题的敏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一、引言沉降观测是一项重要的工程监测手段,通过对土地或建筑物沉降情况的观测和记录,可以评估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本次实习中,我有幸参与了一项沉降观测工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了沉降观测的方法和意义。
二、实习背景本次实习项目是一个建筑物的地基沉降观测。
建筑物由于所处地质条件的影响,可能会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沉降,导致建筑物不稳定或者产生破坏。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进行沉降观测是必要的。
三、实习过程1. 仪器设备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首先了解了沉降观测所需的仪器设备。
主要包括水准仪、三角板、激光测距仪等。
这些仪器设备的准备是确保我们能够准确测量建筑物的沉降情况的重要前提。
2. 观测点的选择在确定了观测的建筑物后,我们需要选择观测点。
观测点应该位于建筑物的关键部位,以便掌握建筑物的整体沉降情况。
我们在选择观测点时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和土质等因素,确保选点合理。
3. 观测的方法和流程在实际进行沉降观测时,我们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进行操作。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基准点的测量,以确定观测的参考基准。
然后,我们用水准仪进行高差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最后,我们使用激光测距仪对建筑物进行距离测量,并与之前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得出沉降的数据。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沉降观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选择观测点,并合理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测量。
其次,我了解了实际操作中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比如在测量时要保持仪器的平稳和准确,避免误差的出现。
最重要的是,我认识到沉降观测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观测和记录,我们才能及时了解建筑物的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五、结论沉降观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监测手段,对于保障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实习,我进一步了解了沉降观测的方法和意义,并通过实践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技巧。
未来,在实际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技术能力,在工程监测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习单位:沪昆客运专线(高速铁路)HKJX中铁十六局5标段2工区实习地点: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西山镇实习内容:铁路承台、桥台、墩身、路基的沉降变形监测,GPS、平差软件使用实习工具:水准仪、标尺、GPS、南方平差易PA2005实习时间:2010年12月70日——2011年2月日项目简介:此项目由铁道部组织建设,由多个中铁集团承建,其中江西段由中铁十六局承建。
它是上海到昆明的一条无砟轨道的高速铁路,并途径杭州、南昌、贵州、湖南后到云南平差易PA2005的使用要求: 对每条水准路线所测的数据进行平差工具;南方平差易2005、计算机过程:1、输出仪器中的数据,先复制一份,再对其中一份数据进行一些处理2、对处理后的数据分别用手工和数据转换软件做成Excel 表,检查数据中闭合差、读数差、视距差等有无错误,以及测站点名、观测标名称有无错误。
3、通过检查Excel表中的数据无误后将原始数据经处理后的数据格式转换成PA DAT格式的文件。
4打开平差易软件,点击文件选项打开平差向导(或点击打开选项),然后根据提示在操作。
点击菜单栏中的平差选项,分别进行选择计算方案、闭合差计算,选择需要的输出成果的文件格式并保存。
注意:1、五级文件夹内应包含电子水准仪的原始观测数据文件和控制点高程文件,以及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生成的观测手簿文件、高差文件、平差文件、高差闭合差统计文件、平差计算表文件、平差成果文件,测点编号与简化点号对应文件,说明文件。
3、原始观测数据文件命名规则以“标段号-工区号-测队号-观测日期.后缀名”的格式为准。
例:一标段、2工区、4项目部在08年10月11日进行的观测文件,文件名可命名为“1-2-4-081011.dat或1-2-4-081011.gsi”。
原始观测文件常见形式一种为Leica DNA系列仪器生成的后缀名为GSI格式的文件,另一种为Trimble Dini系列仪器生成的后缀名为DAT格式的文件,两种文件格式不同。
XXXX基坑支护工程监测周报(第三十四期2013.7.26~2013.8.2)2013年8月3日监测成果分析及建议1.任务来源及主要工作内容XXXX有限公司承担XXXX基坑支护工程监控量测工作,按照要求编写施工期间监控量测阶段性报告,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支护结构坡顶水平位移、坡顶竖向位移;护坡桩后土体深层水平位移;锚索内力;周边建筑物沉降等内容。
具体见下表。
(1)负责监测点布置、监测点埋设、数据采集,对量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并及时提交给相关单位;(2)监控量测以对施工进行有效控制为原则,贯穿整个施工过程,量测密度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但不少于合同规定的工作量;(3)对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并提出处理建议;(4)工程完工后提交监控量测成果报告。
2.本期工作概况按照监测方案对已布设的监测点进行测试,并编写监测报告。
3.基坑监测方法3.1垂直位移监测高程控制网测量高程系统采用独立高程。
在远离施工影响范围以外布置3个以上稳固高程基准点,这些高程基准点与施工用高程控制点联测,沉降变形监测基准网以上述稳固高程基准点作为起算点,组成水准网进行联测。
基准网按照国家Ⅱ等水准测量规范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二级水准测量要求执行,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参照下表: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每千米高差中误差(mm) 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DS1因瓦尺往返测各一次±4或1.0±1 ±2注:L为往返测段、环线的路线长度(以km计);外业观测使用天宝DIN03电子水准仪(标称精度:±0.3mm/km)往返实施作业。
观测措施:本高程监测基准网使用天宝DIN03电子水准仪及配套条码因瓦尺,外业观测严格按规范要求的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执行。
为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措施制定如下。
●作业前编制作业计划表,以确保外业观测有序开展。
●观测前对水准仪及配套条码因瓦尺进行全面检验。
XXXX基坑支护工程
监
测
周
报
(第三十四期)2013年8月3日监测成果分析及建议
1.任务来源及主要工作内容
XXXX有限公司承担XXXX基坑支护工程监控量测工作,按照要求编写施工期间监控量测阶段性报告,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支护结构坡顶水平位移、坡顶竖向位移;护坡桩后土体深层水平位移;锚索内力;周边建筑物沉降等内容。
具体见下表。
(1)负责监测点布置、监测点埋设、数据采集,对量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并及时提交给相关单位;
(2)监控量测以对施工进行有效控制为原则,贯穿整个施工过程,量测密度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但不少于合同规定的工作量;
(3)对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并提出处理建议;
(4)工程完工后提交监控量测成果报告。
2.本期工作概况
按照监测方案对已布设的监测点进行测试,并编写监测报告。
3.基坑监测方法
垂直位移监测高程控制网测量
高程系统采用独立高程。
在远离施工影响范围以外布置3个以上稳固高程基准点,这些高程基准点与施工用高程控制点联测,沉降变形监测基准网以上述稳固高程基准点作为起算点,组成水准网进行联测。
基准网按照国家Ⅱ等水准测量规范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二级水准测量要求执行,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参照下表:
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外业观测使用天宝DIN03电子水准仪(标称精度:±km)往返实施作业。
观测措施:本高程监测基准网使用天宝DIN03电子水准仪及配套条码因瓦尺,外业观测严格按规范要求的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执行。
为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措施制定如下。
● 作业前编制作业计划表,以确保外业观测有序开展。
● 观测前对水准仪及配套条码因瓦尺进行全面检验。
● 观测方法: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返测
奇数站“前—后—后—前”,偶数站“后—前—前—后”。
往测转为返测时,两根标尺互换。
● 测站观测限差见下表 ●
两次观测高差超限时重测,当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分别比较其较差均没超限时,
取三次成果的平均值。
垂直位移基准网外业测设完成后,用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自带的数据平差功能进行水准网平差,严格控制各水准环闭合差,各项参数合格后,输入计算机,制作测量成果表。
本期基准点复测成果如下 复测成果说明高程基准点未发生变化。
监测点垂直位移测量
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历次垂直位移监测是通过工作基点间联测一条二等水准闭合或附合线路,由线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监测工程前期两次测定(两次取平均),某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垂直位移,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垂直位移量。
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测量
本次测量平面坐标采用独立坐标系。
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在3倍基坑深度距离外设立P1、P2、P3三个稳固基准点,使用尼康全站仪建立独立坐标系。
控制测量方法采用方向观测法和距离观测法,方向观测法的限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本期控制点复测成果如下表:
测
成
果
说
明
平
面
控
制点未发生变化。
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点测量
采用坐标法。
在某条测线的两端远处各选定一个稳固基准点A、B,采用拓扑康GTS -332N全站仪建立独立坐标系统,观测时,在该条测线上的各监测点设置觇板,由全站仪在觇板上读取各监测点的平面坐标,某监测点本次E值与初始E值的差值即为该点累计水平位移,各变形监测点初始E值均为取两次平均的值。
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不大于±。
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测量
使用仪器为数字型滑动式测斜仪,基本原理是将测斜探头放入测斜管底部,提升电缆使探头沿导槽滑动,自下而上每隔一定距离量测每个测点相对于铅垂线的偏斜值,同一测点任何两次量测结果之差即为该时间间隔内基坑壁在该点的角变化,再利用简单的几何关系即可换算成相对于管底基准点的水平位移。
测试步骤如下:
(1)连接探头与测读仪,开机并检查密封设置、电池电量及仪器是否能正常读数。
(2)设定好点号和深度后,将探头正方向朝向基坑壁受力的方向,使滚轮划入导槽中,沿导槽将电缆缓缓放入管底。
使仪器通电后静止10分钟,使探头与管内的温度达到平衡。
然后提升电缆,自下而上每隔米测读一次。
探头放到待测点后,观察显示的测试值数据是否稳定,一般在小数点最后一位在“1-2”左右跳动即可按确定键采集数据。
(3)测量完毕后将探头旋转180度,即探头负方向朝向基坑壁受力方向,按照相同的方法重复测量一次。
同一位置的读数大小接近或相等,符号相反,绝对值之差小于10%,否则重测。
4.本期监测成果汇总
5.现场巡视成果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