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习作八》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40 KB
- 文档页数:2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肖像、脸颊、悄然、矜持、难以捉摸”等词语。
2、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悟《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实行观察的方法和展开想象实行表达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1、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悟《蒙娜丽莎》的魅力。
2、学习作者展开想象实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达·芬奇及其画作的资料;CAI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谈话导入。
美妙的乐曲令人陶醉,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有这样一幅画,画面中人物那稍纵即逝、难以觉察的微笑,500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探寻的目光。
1963年,这幅画远赴重洋,在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展出,作者王克难先生有幸看到这幅画,并用生动而细腻的笔触,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写了下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共同感受蒙娜丽莎那迷人的风姿,感受作者那细腻的笔触。
2、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3、检查字音(多媒体出示):肖像、脸颊、悄然、矜持、难以捉摸(1)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
(2)齐读词语。
二、感受魅力,感悟写法。
1、默读课文前的提示语,找出学习要求。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按照要求自学。
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从课文哪些描写中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标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3、全班汇报交流,感受画作的魅力。
预设一:引导学生从参观的人多等语句中感受这幅画的魅力所在。
“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她才能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
”“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她能从大洋彼岸飞来与我们相约。
我猜想今天来‘赴约’的人一定很多,但队伍之长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8226;习作八教案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8226;习作八教案教学设计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八教案教学设计,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同时培养口头表达、倾听的能力以及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课前准备:单元导读后,出示《“身边的艺术”调查表》,让学生边学习本组课文边留心积累。
“身边的艺术”调查表组长组员调查途径调查内容艺术形式艺术品与艺术有关的故事教学过程: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八教习作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课前准备:让学生带一张自己学艺、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照片,或者带一件自己喜欢的艺术品。
教学过程:/article/一、画面引入课始,让学生展示充满情趣的学艺画面,并做简单的介绍。
教师相机引导: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艺术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
我们班的孩子个个多才多艺,见多识广,这是平时生活中我们留下的精彩画面。
我提议让照片的主人来做画面配音吧!二、上台介绍教师可请1到2名学生上台介绍照片内容,细说发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
(教师将学生述说过程中引用的好词佳句一一板书,特别是感受和想象部分,要反复强调。
让学生知道在叙事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能使情节展开,内容丰富,更加生动、感人。
)三、小组交流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带照片或艺术品的内容,将学生分成学艺组、艺术品欣赏组、艺术欣赏活动组等。
2.组内交流,互相提出优点,指出不足,帮助改进。
3.每组推荐1名代表,全班交流,提出修改建议。
四、指导选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与口语交际内容的联系,选出有价值的题材,鼓励学生用笔反映生活中妙趣横生的艺术。
五、学生撰写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六、修改习作教师引导学生赏识他人习作的成功之处,审视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取长补短,”修剪枝叶”甚至重起炉灶。
六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习作八》教学设计主备人:审核人:复备人:一、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习作八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同时培养口头表达、倾听的能力以及留心观察生活习惯。
2、将阅读中体会到的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运用本组课文的表达方式;陶冶感受艺术、热爱艺术的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难点:学习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三、教学准备:单元导读后,可分组发放《“身边艺术”调查表》,让学生边学习本组课文边留心积累;让学生带一张自己学艺、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照片,或者带一件自己喜欢的艺术品。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习作一、教学目标:1、完成本次习作。
2、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二、课前准备:让学生带一张自己学艺、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照片,或者带一件自己喜欢的艺术品。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1、师:同学们,学习本单元,我们一直徜徉在艺术的海洋里,感受着各种形式的艺术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上节课,我们就“身边的艺术”进行了一次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这节课我们再来动笔写写“身边的艺术”。
(板书;习作身边的艺术)2、投影出示本次习作的要求:写学习某种艺术的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获得的感受,也可以写写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者一次艺术欣赏活动。
回忆课文中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注意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3、指名读读上述要求,全班同学交流一下这次习作的具体要球。
内容:可以写学习某种艺术的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获得的感受;可以写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可以写一次艺术欣赏活动。
要求:学习课文中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注意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设计意图;明确本次习作要求,为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做铺垫。
)(二)回顾课文,体会表达1、学生以本组的两篇精读课文为例,从课文中找出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句段。
口语交际·习作八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同时培养口头表达、倾听的能力以及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氛围,激发交流欲望在教室里张贴优秀画作,摆设手工编织、剪纸作品等使整个课堂有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从而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
二明确“口语交际”要求1.自由读“口语交际”的内容。
2.明确要求。
(向大家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或一种艺术品,讲跟艺术有关的故事。
)三创设交际情景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资料将学生分成三组:艺术形式大观园艺术品展览厅艺术故事大联播2.把学生分好组后,引导学生交流。
形式可以多样化,对话或多人讨论、辩论、评价等都行。
四口语交际在个人陈述、同桌或小组交流展示“身边的艺术”的基础上,选择最有特色的进行全班交流。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听后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能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教具准备一张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照片,或者自己喜欢的艺术品。
教学过程一画面引入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同学们有的介绍了自己喜欢的艺术品,有的讲了与艺术有关的小故事。
艺术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这节课我们要写一写身边的艺术。
二明确习作要求1.指名读一读习作要求。
2.说一说选材范围,注意与口语交际内容的联系。
材料重点从学艺、艺术品鉴赏、艺术欣赏这几个方面选择,最好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的,这样能更好地表达感受。
三介绍照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1.根据学生的照片,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两张,请一两名学生细说发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
2.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说出想象的部分和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体会在叙事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能使情节展开,内容丰富,更加生动、感人。
四小组交流1.可以根据学生所带照片或艺术品的内容,将学生分成学艺组、艺术品欣赏组、艺术欣赏活动组等。
2.组内交流,互相提出优缺点,帮助改进。
第八单元作文指导一、教学目标1、结合第八单元的主要表达方法,抓住邮票的特点实行局部描写,学会观察描写有序,充分发挥想象,巧用修辞,体现出邮票的独特魅力。
2、引导学生体会通过写实和想象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实行品味与表现艺术品的美,实行艺术鉴赏素养的渗透。
二、重点难点借鉴单元课文中作者通过写实和想象相结合的表达方法,抓住邮票的特点,描写有序,并通过丰富想象,巧用修辞,表达蕴含的寓意,从而充分体现微型艺术品的独特魅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1、同学们,其实我们身边不缺少艺术品,缺少的是一双会鉴赏艺术的眼睛,今天我们就通过这节习作课,炼就一双鉴赏艺术的火眼金睛!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次的习作要求。
(出示ppt,请一位同学读。
)2、这次习作的关键词是什么?三个字。
(生答)(板书:艺术品)3、同学们,一说起艺术品,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些?(生答)这些艺术品风格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美。
(板书:美)4、看看它们有多美。
(课件出示)建筑艺术——空间构建之美; 书法艺术——文字之美;雕塑艺术——形态力量之美;刺绣艺术——五彩丝线交织之美;绘画艺术——色彩绚烂之美,其实艺术品不但是字画、陶艺、建筑,还能够是一首歌、一段舞,一首诗,甚至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课件:邮票)(板书:邮票)。
3、同学们,你们对邮票有什么了解?(寄信贴邮票,这是邮票最初的功能;我们家的人收集邮票,因为他们认为邮票有增值的可能。
)(点评,对呀!你很有财商!你很有投资眼光!你太会理财了!你很有艺术素养!)(出示PPT,邮票不但是一种有流通价值的证券,从它的选题、设计、印刷来看,它还属于一种能够鉴赏、收藏的艺术品。
小方寸藏大精华。
)邮票从它最初的寄信功能发展成了一种微形的艺术品,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小方寸里的大精华吧!4、这些邮票多美啊!它们不但主题美,而且形状美,在我们印象中邮票好像就是正方形,长方形,其实不但仅如此,它还有菱形,五边形,梯形,三角形,你们看,还有心形。
人教六年级上《口语交际·习作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和学会正确运用“介词+地方”的语言结构。
2.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描述物品所在的位置或位置的方向。
3.学生能够表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以及如何到达那个地方。
4.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写作和口语练习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口语和写作实践掌握“介词+地方”的语言结构。
2.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物品所在的位置或位置的方向。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利用所学语言描述如何到达某个地方,并能正确运用方向性介词。
2.学生能够在描述过程中避免犯常见的语法错误。
四、教学内容4.1 语言结构介词+地方的语言结构介词作用例句at 表示在某处I’m at home.in 表示在某物内或范围内The book is in the bag.on 表示在某物表面The cup is on the table.up 表示往上方The cat climbed up the tree.down 表示往下方She walked down the stairs.under 表示在某物的下面The shoes are under the bed.behind 表示在某物的后面The tree is behind the house.in front of 表示在某物的前面The dog is in front of the house.next to 表示在某物的旁边The chair is next to the bed.4.2 交际技能1.描述物品所在的位置或位置的方向。
2.表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以及如何到达那个地方。
五、教学方法1.演示示范法:通过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进行课堂演示和指导。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教师提供的问题和话题,在小组内进行英语口语讨论互动。
3.协作学习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之间互相配合,形成团队合作相互纠错。
六、教学过程6.1 自主学习1.在教学前,发放复习材料,让学生提前进行学习掌握。
语文《口语交际习作八》教案1口语交际一、整体理解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们的奇思妙想”。
学生可以根据已经了解到的有关科技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对21世纪科技发展的各种奇思妙想。
交流的内容可以涉及未来的方方面面:吃的食物、穿的衣服、用的物品、居住的房屋、照明的设施,公路、铁路、航天航海及各种交通工具,或未来的学校、教室、书桌、黑板,动物、植物的变化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只要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交流。
二、开展这次口语交际活动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二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既能言之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又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适时、友好地进行补充、提问,参与讨论。
三、教学思路学生在相互交流的时候,不但应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奇思妙想是什么,还可以谈谈产生这种奇思妙想的根据是什么。
其他同学可以针对某位同学讲的内容提出问题,或补充说明,或发表不同意见,或展开深入讨论。
在学生交流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交际内容、礼貌用语、体态语言等进行积极,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习作一、整体理解此次习作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篇想象作文。
习作的内容可以是自己的奇思妙想,可以是受他人启发而联想到的内容,也可以写一篇科幻故事。
教材中提出了习作的要求:想象要丰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为自己的习作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好后要认真读一读,找出不足,自行修改。
二、教学环节1、引导学生回顾口语交际的热烈场面,回想自己和同学交流的奇思妙想,并仔细回忆给自己以启发的发言内容,以激发习作的热情;2、根据自己想象的内容确定习作的角度或题目,再和同学进行交流,相互启发;3、学生分头习作,教师相机指导;4、学生写好后自评自改、互评互改;5、用适当方式充分展示学生的习作。
我的发现一、整体理解这次“我的发现”提供了4条被商家随意篡改的成语广告词,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乱改成语、滥用成语的不良现象,并为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口语交际习作八》教案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口语交际习作八》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大熊猫壹号书店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口语交际习作八》教案,供大家借鉴与收藏。
教学目标1、增强口语表达的能力,培养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2、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把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选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3、能抓住场景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重点把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抓住场景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
教学时数:3课时课前准备:课前从电影、电视、书籍、报刊等渠道去收集其他一些异域风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导入新课谈话引入:本组课文让我们领略了亚洲、欧洲、非洲的风情,你还想了解其他一些异域风情吗?我们本节课就把你课前从电影、电视、书籍、报刊等渠道去收集其他一些异域风情介绍给大家。
二、读课题,明要要求1、自读课题,弄明白说话的主题是什么。
(“聊聊热门话题”)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1)可以是国际、国内的’重要新闻。
(2)可以是学校、舰艇、社区中人们关注的事情。
(3)还可以是好人好事好风尚,可以是不良倾向新闻题等。
三、分小组讨论1、按课前设计表格让学生分类(学校里、家庭中、社会上)填写各自最感兴趣最想说的话题,把话题相同者组合成一个个小组进行讨论,2、提出要求: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
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对听的同学要求认真倾听,抓住要点,听后表明自己的看法4、每组推荐一名在全班交流。
(在学生讲述时教师要指导把事情的过程说清楚,说具体,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5、评出最佳演讲者。
第二课时(习作)一、导入新课谈话引入: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次习作,也是一次不限定习作内容的自主、自由习作。
今天的习作不限定内容、范围,只要是自己想写的内容都可以写。
二、读题:明要求1、自读习作要求的介绍,弄清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身边的艺术》习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实行习作。
教师引导学生多观察,注意表达顺序,做到点面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会欣赏,受到美的熏陶,有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以及所创造的美表现出来。
1、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学艺过程、艺术品、贴近学生生活的艺术欣赏。
2、每位学生带一张自己学艺、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照片、一件自己喜欢的艺术品或一段视频,并配上一段文字。
教学过程:一、创设艺术氛围,揭开艺术的神秘面纱。
1、课件出示梵高的《向日葵》、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王羲之的《兰亭序》等图片,播放背景音乐《童年》。
(师作简要介绍)2、小结:这个单元我们走进了多彩的艺术世界,刚才我们享受了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这叫艺术欣赏,我们欣赏的这些艺术品或艺术形式,正装点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感到美丽无处不在,能简单地说说看完这些图片后的感受吗?(学生畅谈)二、寻找身边的艺术,整理习作素材。
1、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也懂得欣赏美。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次习作的内容吧。
(ppt出示习作内容)2、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艺术作品和演艺的身影,我们班很多同学都有一技之长,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预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吧!(1)、说说你在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的故事,学习艺术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和收获?(2)、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一次艺术欣赏活动,你在欣赏过程中有什么感受?3、小组交流:把你以前参加过的艺术活动、学艺的经历或你制作的艺术品以及与此相关的故事在小组内交流。
4、小组推荐全班交流:播放学生手中实物、图片或视频。
(学生汇报展示)5、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我发现咱们班的孩子个个真是多才多艺、见多识广,着是平时你们刻苦学习的结果。
同时我也发现同学们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细节描写的不够详细,这样会使我们的作文显得很空洞,那么如何写好一篇学艺故事的作文呢?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下吧。
口语交际•习作八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同时培养口头表达、倾听的能力以及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课前准备:单元导读后,可分组发放《“身边的艺术”调查表》,让学生边学习本组课文边留心积累。
一、读内容,明要求
1.自己读口语交际的内容。
2.说说有什么要求?(向家大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品.讲跟艺术有关的故事)
二、创设氛围,激发交流欲望
如:张贴优秀画作,播放经典乐曲,展示泥娃娃,手工编织,剪纸作品,或者多媒体演示与艺术有关的各种场面,使整个课堂有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从而激发动机,学生想说的欲望.
三、联系生活,创设交际情景
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资料将学生分成三组:
艺术形式大观圆艺术品展览厅艺术故事大联播
2.把学生分好组后,引导学生交流.交流形式不拘一格,或找同桌.或小组.或班级,也可组成一个个临时的口语交际单位,可导游介绍.双人对话.问答,或多人讨论.辩论.评价等.
四、在个人陈述,同桌或小组交流展示“身边的艺术”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
要求:清楚,明白,最好能用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好句,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听候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课前准备:让学生带一张自己学艺、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照片,或者带一件自己喜欢的艺术品。
教学过程:
一、画面引入
课始,让学生展示充满情趣的学艺画面,并做简单的介绍。
教师相机引导: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艺术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
我们班的孩子个个多才多艺,见多识广,这是平时生活中我们留下的精彩画面。
我提议让照片的主人来做画面配音吧!
二、上台介绍
教师可请1到2名学生上台介绍照片内容,细说发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
(教师将学生述说过程中引用的好词佳句一一板书,特别是感受和想象部分,要反复强调。
让学生知道在叙事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能使情节展开,内容丰富,更加生动、感人。
)
三、小组交流
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带照片或艺术品的内容,将学生分成学艺组、艺术品欣赏组、艺术欣赏活动组等。
2.组内交流,互相提出优点,指出不足,帮助改进。
3.每组推荐1名代表,全班交流,提出修改建议。
四、指导选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与口语交际内容的联系,选出有价值的题材,鼓励学生用笔反映生活中妙趣横生的艺术。
如:回顾”六·一”文艺汇演的欢乐,美术课上变废为宝的喜悦以及鼓号队的威武、雄壮等。
五、学生撰写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修改习作
教师引导学生赏识他人习作的成功之处,审视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取长补短,”修剪枝叶”甚至重起炉灶。
七、赏析评改
1.学生修改完毕后,可以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析。
2.教师选择少量习作展示、点评。
教后反思:
教学时要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有说话的材料,交流时注意要激发交流的欲望,特别要联系生活,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