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提高螺纹联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4
提高螺纹连接的措施
螺纹连接作为一种根据不同用途选择的连接方式,其可靠性决定着连
接部件的安全可靠。
因此,提高螺纹连接的措施一直是制造业和工程
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种提高螺纹连接的措施。
一、优化螺纹结构设计
螺纹连接的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接合零件的材料、强度、形状及使用
条件,以及加工精度、表面质量等因素。
针对不同情况,可以选择不
同指标的螺纹设计,如牢固型、耐疲劳型、高温型、防震型等。
二、表面预处理方式
螺纹连接在加工制造过程中,表面存在许多的磨损、毛刺等缺陷,会
影响其连接的稳定性。
因此在进行局部表面处理时,可增加表面的粗
糙度,以保证连接部件的密合性和抗滑动性。
三、选用高强度材料
高强度材料在使用时能够有效地提高螺纹连接的承载能力,同时降低
松旋力和松动率。
因此,在制造过程中应选择质量稳定的高强度材料,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四、采用装配技术
采用装配技术,对于提高连接的可靠性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螺纹连接之前,必须正确的选择拧紧工具、调控拧紧力矩、保证整体流程的一致性等。
在拧紧完成后还要采取一些后续的校验措施,如拉剪强度测试、摩板测试、超声波检验等,以保证连接的质量。
总之,提高螺纹连接的措施离不开螺纹结构设计的优化、表面预处理方式的选择、高强度材料的应用和采用装配技术等方面。
只有不断进行技术的创新和完善,才能在工程领域中更好的应用螺纹连接。
《螺纹连接》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探索《螺纹连接》是机械原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中常用的连接方式之一。
螺纹连接教学实践与思考探索,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螺纹连接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引导他们熟练掌握螺纹连接的工艺技术,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本文将结合螺纹连接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能力。
一、教学内容设计螺纹连接的教学内容应包括:螺纹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螺纹的分类及标准、螺纹连接的工艺技术和工具设备、螺纹连接的应用范围与方法等。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螺纹理论知识的系统讲解,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螺纹连接的相关内容。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亲自动手体验螺纹连接的工艺过程,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技能。
二、教学方法选择1.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螺纹连接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展示,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螺纹连接的相关内容。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应用广泛的螺纹连接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螺纹连接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重要作用与应用。
2.实践操作与技能训练相结合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螺纹连接的实际操作,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螺纹的切削、螺纹孔的攻丝和螺纹连接的拧紧等工艺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技能。
教师可以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设置专门的螺纹连接操作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掌握相关的工艺技术。
3.团队合作与实际项目相结合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螺纹连接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制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与综合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螺纹连接的工艺技术,还能够锻炼他们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三、教学效果评估1.理论知识考核教学结束后,可以通过理论知识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测试他们对螺纹连接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螺纹连接》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探索螺纹连接是机械工程领域中常用的一种连接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它的主要特点是连接可靠、简单方便,能够承受较大的力矩。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思考探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螺纹连接的原理和应用。
我们可以通过实物演示来引入螺纹连接的概念。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常见的螺纹连接件,例如螺栓、螺母等,并向学生展示它们的外观和结构。
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螺纹连接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接下来,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螺纹连接的实际操作。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螺纹连接件,并向学生演示如何正确进行螺纹连接。
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际的螺纹连接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逐个指导学生,纠正他们的错误,并解答他们的疑惑。
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螺纹连接的工作原理。
可以设计一个扭力测试实验,通过测量不同类型的螺纹连接在受力过程中的扭力变化,让学生了解螺纹连接的负载性能。
还可以设计一个螺纹连接的松动实验,通过改变螺纹连接的参数,观察松动程度的变化,让学生了解螺纹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我们还可以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螺纹连接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可以选取一些机械设备的螺纹连接部分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螺纹连接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还可以邀请一些行业专家或工程师到课堂上讲解他们在实际工程中的螺纹连接设计和应用经验,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在课堂上增加互动性,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我们还可以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螺纹连接的设计和安装。
我们还可以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能够在实际工程中运用螺纹连接的知识解决问题。
螺纹连接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探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螺纹连接》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探索作者:姚志刚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08期摘要:现在对中职学生的教育,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要求。
传统的理论课堂中进行新的教学方法尝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然需求。
在课改大力推行的背景下,我校《机械基础》已选用课改教材,教学课改势在必行。
本文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思考和反思,希望能给同仁们一些启发。
关键词:课改教学实践; 理实一体; 螺纹连接螺纹连接是《机械基础》这门课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知识章节,所以探索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易于接受尤为重要。
下面就我的上课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首先课前准备:预备铃响后,将学生安排为前后四人一组,每组发放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各式各样的螺纹连接件一包,常用的螺纹连接件的装卸工具一套,预先设计好的需装配零件一套),就绪后等待上课……这些实物首先给学生一种新鲜感,能很快把学生从嘈杂的课间吸引到这节课的内容上来,很自然的引导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铃声响后除了常规的起立,問好,还穿插了德育环节,提醒的学生养成一个好习惯就是“细节决定成败”。
即作为机电的一名专业人员一定要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每一个细节都要严格把关,这样才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强调“注重细节”是一名合格机电人员应有的专业素质,知识固然重要,但好的习惯积累远胜于知识的学习。
虽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但也有“水滴石穿”,从一点一滴做起,好习惯将潜移默化的形成。
由上面的“细节决定成败”,很自然的引入影片的播放。
2分钟的视屏:主要情节是一架飞行中的飞机,由于一个小螺栓的慢慢脱落,导致机毁人亡的震撼的场面。
借此进一步强化“细节”,并引出今天的知识----螺纹的连接。
从视觉上进一步冲击学生,使学生对“细节”、更深刻,同时突出今天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下面进入重点环节:1)认识螺纹连接件:让每一组学生都打开螺纹连接件包装,仔细观察比较各种螺纹连接件,结合课本认知各种螺纹连接件的具体名称。
《螺纹连接》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探索1. 引言1.1 导言螺纹连接是机械工程领域中常见的一种连接方式,通过将螺纹加工在两个零件上,然后将它们螺纹刚性拧紧在一起来实现连接。
螺纹连接的优点是连接稳固,拆卸方便,可以重复使用,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螺纹连接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帮助他们掌握螺纹连接的设计、加工和装配技术。
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螺纹连接的理解和掌握。
我们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思考与探索中,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螺纹连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深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能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通过对螺纹连接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2. 正文2.1 螺纹连接的定义和原理螺纹连接是一种操作简单、结构稳定的连接方式,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建筑工程等领域。
螺纹连接的原理是利用两个零件上相互螺纹的配合,通过旋转来实现力的传递和固定。
螺纹连接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和抗拉力,因此在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螺纹连接的定义是指通过螺纹的旋转配合方式来实现零件之间的连接。
螺纹连接的特点包括连接牢固、拆卸方便、安装快捷等优点,因此在各种机械设备和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螺纹连接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连接方式,具有结构稳定、牢固可靠的特点,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教学实践和探索,进一步深入理解螺纹连接的原理和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2.2 螺纹连接的教学实践螺纹连接的教学实践是螺纹连接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螺纹连接的相关知识,包括螺纹连接的分类、应用、优缺点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经典的案例分析、实际操作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螺纹连接的原理和工作机制。
螺纹联接装配质量的提升措施发布时间:2023-03-22T07:17:36.423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3年1月1期作者:杨晓云1 胡凤翠2 施江泳3[导读] 螺纹联接作为车辆组装最常用连接方式之一,是装配的“安防线”杨晓云1 胡凤翠2 施江泳3(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螺纹联接作为车辆组装最常用连接方式之一,是装配的“安防线”,笔者就典型螺纹联接防松的失效形式展开讨论,得出最优的对策来解决现场安装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列车安全可靠的运行,为螺栓安装质量检查的提供分析方法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螺纹;联接;质量;效率;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1 引言轨道交通车辆组装工艺方式主要有:螺纹联接、粘接、铆接、压接、销连接以及其他连接方式[1],螺纹连接占比车辆组装装配工艺70%以上;车外关键工序螺纹连接采用防松方式达到95%以上;笔者就现场出现的螺纹联接防松失效形式进行分析,并制定详细的解决措施,质量攻关方法描述如下。
2 典型螺纹联接防松失效形式轨道交通车辆在运行过程中,车外防松防脱直接影响行车安全,质量整治刻不容缓,针对典型的螺纹联接防松失效故障如图1所示。
图1 典型的螺纹联接防松失效形式3 原因分析针对上述图片中出现的螺纹连接失效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同时采用鱼骨分析法:主要从人、机、料、法、环、测着手分析,如图2所示,深入发掘潜在原因。
图2 鱼骨分析法根据图2鱼骨头分析法,确定了5个可能的关键因素,包含防松结构缺陷,测量标准方法无量化,防松工艺标准不全面,工具的改善,操作人员能力不足。
从这5个可能的关键因素中展开现场调研:①操作人员能力不足:操作人员理论和实做考试成绩和证书均达标,重点排查调试人员操作人员的资质情况,发现其理论考试和实做考试远远超过预期要求。
②防松结构缺陷:梳理不同的地铁车辆及动车组防松形式,发现不同项目在防松结构中均采取开槽螺母、双开槽螺母、CS垫片、蝶形垫圈、开口弹垫、开口销、防松铁丝、其他止动垫圈等来保证螺栓在运行过程中不松脱。
《螺纹连接》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探索螺纹连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连接方式,在机械制造和装配中极其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螺纹连接的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螺纹表示法螺纹连接最基本的是螺纹表示法,这是学习螺纹连接的入门基础,但是其涉及到很多概念和符号,理解并记忆起来并不容易。
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了解螺纹的各种符号含义以及如何表示,可行的方式是通过多组示意图的展示和实测检验的演示。
二、螺纹的分类和特点教学中螺纹的分类和特点是应该非常重视的,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在螺纹连接时容易出现失误和错误,导致连接效果不佳。
在教学中应该讲解各种分类的螺纹,例如M、G、C等,以及各自的特点和使用范围。
同时从性能方面剖析,不同对连接的要求,不同的连接方式对螺纹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三、螺纹加工的基本操作螺纹加工是操作性比较强的一部分,需要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反复使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试错调整,以形成熟练掌握的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理解螺纹加工的原理和方法,明确各种加工工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学习考虑加工技巧的细节,例如刀具的刃角和摆度等工艺参数。
四、螺纹连接的实际操作在完成螺纹加工后,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来检验加工效果,并综合前面讲解的内容进行螺纹连接的实际操纵。
这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连接顺序和方法,注意连接扭矩和保持平衡,以防止过紧或过松的情况。
此外,还需要注意对连接点的维护和保养,及时检查连接的损耗和老化情况,以便保持安全可靠的连接状态。
螺纹连接的教学实践需要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中熟练掌握各个步骤和技巧,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机械设计20_螺栓组受力分析与讨论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螺栓组是机械设计中常用的联接方式之一,它的强度直接影响机械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为了提高螺纹联接的强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用合适的螺纹类型:螺纹的类型有很多种,如普通螺纹、细牙螺纹、锥螺纹等。
在选择时,应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和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螺纹类型。
一般来说,细牙螺纹相对于普通螺纹来说具有更高的强度,所以可以考虑采用细牙螺纹来提高联接强度。
2.提高螺纹的精度:螺纹的精度对于螺纹联接的强度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果螺纹的精度不高,容易造成螺栓和螺母之间的间隙过大,从而降低了联接的强度。
因此,在制造和加工螺纹时,应采取措施提高螺纹的精度,确保螺纹间的配合紧密,从而提高螺纹联接的强度。
3.使用高强度材料:螺栓和螺母的材料直接影响联接强度的大小。
一般来说,使用高强度材料可以提高螺纹联接的强度。
常见的高强度材料有合金钢、不锈钢等,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4.加强预紧力的控制:预紧力是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设计和安装螺栓组时,应合理确定预紧力的大小,避免过紧或过松。
过紧会导致螺纹联接部位承受过大的应力,而过松则会导致螺栓组松动。
因此,加强对预紧力的控制可以有效提高螺纹联接的强度。
5.增加联接面积:增加螺纹联接的面积可以提高其强度。
可以通过增加螺栓的直径或者增加螺纹的数量来增大联接面积。
不过在增大联接面积时,也要注意不要超过联接部件的强度极限。
综上所述,提高螺纹联接的强度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选择合适的螺纹类型、提高螺纹的精度、使用高强度材料、加强预紧力的控制以及增加联接面积等。
这些措施可以提高螺纹联接的强度,增加机械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螺纹连接教学设计摘要:螺纹连接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连接方式,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
本文通过设计一节课程来介绍螺纹连接的基本原理、类型及其应用。
通过理论知识讲解、示范实验和学生参与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螺纹连接并掌握应用技能。
关键词:螺纹连接;教学设计;机械连接一、引言螺纹连接是一种常用的机械连接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汽车工程等领域。
螺纹连接具有可靠性高、拆卸方便等优点,因此在很多场合下都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通过设计一节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螺纹连接的基本原理、类型及其应用,并掌握实际应用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螺纹连接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2. 掌握常见的螺纹连接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3. 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螺纹连接方式,并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螺纹连接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1.1 螺纹连接的定义和作用1.2 螺纹连接的力学原理1.3 螺纹连接的工作过程2. 螺纹连接的类型及其应用2.1 内螺纹和外螺纹的基本概念2.2 常见的螺纹连接类型(例如:直螺纹、斜螺纹、细牙螺纹等)2.3 螺纹连接的应用领域(例如:螺栓连接、螺母连接、管道连接等)3. 螺纹连接的实验示范3.1 实验设备和工具准备3.2 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3.3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四、教学方法1. 理论知识讲解:通过投影仪或白板将螺纹连接的基本原理、类型和应用进行简洁明了的讲解,引导学生对知识点有初步了解。
2. 示范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展示螺纹连接的工作过程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螺纹连接的实际效果和操作要点。
3. 学生参与互动:将学生组织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交流,加深对螺纹连接的理解。
4. 综合应用任务:设计一些实际应用情境,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螺纹连接方式,并进行实际计算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评估1.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小测、作业及课堂讨论等形式进行知识点的检测,评估学生对螺纹连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多举措提高螺纹联接教学效果的探讨作者:王铁庆杨福增寇小希胡国田谭瑞红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30期[摘要] 针对机械设计课程中关于螺纹联接部分存在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对相关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了在教学中贯穿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引入课程思政端正学习态度等多种举措,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机械设计;螺纹联接;教学思路;教学效果[基金项目] 2017年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机械设计》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Y1503027)[作者简介] 王铁庆(1980—),男,河北文安人,工学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杨福增(1966—),男,甘肃会宁人,工学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智能农机关键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0-0286-02; ; [收稿日期] 2019-10-03机械设计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之一,是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过渡性课程,与生产一线的工作联系紧密,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1]。
该课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涵盖的内容多[2-3]。
机械设计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在普通工作条件下一般参数的通用零件和部件,主要包括联接、传动和轴系零部件等[3],其中,螺纹联接是学生开始接触具体机械零件设计的一部分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量较大,涉及到的前修课程知识和头绪比较多,根据以往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大多掌握得不好,教学效果不理想。
针对这种情况,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若干教学措施和思路,经过教学实践检验,这些措施和思路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下面对这些措施和思路进行一些探讨。
一、贯穿一个基本指导思想螺纹联接属于机械联接的一种,机械联接的强度计算有一个基本指导思想,既要满足联接的可靠性要求,又要满足联接件和被联接件的强度要求。
这可以用典型的实例来解释:用扳手拧螺母的体验,用力太小,螺母拧不紧,联接不可靠;用力太大,会超出螺栓的强度要求而发生滑丝或者螺栓拧断现象。
所以,对于用扳手拧螺母的力要做出要求,既要保证联接可靠,还要保证螺栓不会损坏。
还可以用过盈联接的实例来解释:配合面的过盈量不足,联接件在外载荷作用下会发生相对滑动而造成联接不可靠;过盈量过大,联接件会因为应力超出强度要求而发生破坏。
所以,对于过盈量要有一定的要求,既要保证过盈联接可靠、不滑动,也要保证联接件不发生损坏。
这个指导思想其实是一种“平衡”的思想。
这一基本指导思想与螺纹联接中的很多教学内容相关:螺纹联接的结构设计、联接件的选型、设计计算、装配等均要符合这一指导思想。
在讲授螺纹联接之前,给学生提出这一指导思想,在讲授螺纹联接各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始終贯穿这一指导思想,经常给学生提示这一指导思想,学生就能更容易、更深刻地理解并真正掌握螺纹联接的基本知识和设计计算方法。
二、引入课程思政端正学习态度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螺纹联接没有新鲜感,缺乏兴趣,甚至有部分学生感觉“没意思”。
分析其中原因,认为主要在于以下两点:一是在学习螺纹联接之前,学生都接触过螺纹类紧固件或有应用螺纹紧固件的体验,因为螺纹联接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普遍;二是在一些前修课程(如机械制图、机械原理等)中都学过一些关于螺纹和螺纹联接件的知识。
针对这种情况,尝试采取以下两个措施和思路。
第一,给学生讲述螺纹的历史:包括人类最早发现的螺栓、螺母以及发明车螺纹用车床的记载,标准螺纹体制的提出,英国螺纹、US 螺纹、SF螺纹、米制螺纹标准等螺纹标准国际化的过程。
通过讲述螺纹的历史,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应该了解历史,要继承发展和不断探索。
第二,和学生讨论螺纹联接的重要性。
某些重要的机器设备中,一旦螺纹联接出现损坏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主要通过讨论具体实例的方式,例如历史上由于螺纹联接失效导致的航天器失事事故、企业反应出的由于螺纹联接设计或制造不当引起的问题、精密制造领域由于螺纹联接质量问题造成的严重影响、现代新型机械产品对螺纹紧固件的新要求,等等。
在此基础上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紧固件虽小,但作用重大。
启示我们要有一颗高度负责的心,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对待学习要认真,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要高度负责。
通过以上两个教学措施和思路,结合课程思政教育,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良好的心态对待螺纹联接的学习。
三、适当补强基础在进行螺纹联接的结构原理、强度计算的教学时,会用到螺纹的基本知识,有些学生对此显得较为生疏,影响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前修课程中的相关知识有些遗忘,以及部分学生对于之前学过的内容并未真正掌握。
在讲授螺纹联接之前,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给学生适当补强基础是必要的。
补强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螺纹的类型与应用、图样表达、主要参数、精度及其他基本常识。
螺纹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加上以前的课程中学过,因此只需占用很少的时间即可达到补强的目的。
四、以结构原理为重要抓手从课后的考察、考试结果中了解到,很多学生对于螺栓(组)联接的受力分析和设计计算掌握得较差,经过分析认为,这种情况与学生对螺纹联接的结构原理掌握得不好有较大关系。
因为螺纹联接的结构原理、应用特点与螺纹联接的图样表达、失效形式、设计计算准则、强度计算以及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均直接相关。
因此,在讲授螺纹联接的失效形式、设计计算等内容之前,以螺纹联接的结构原理为重要抓手,对于螺纹联接的结构类别、工作原理、应用特点进行重点讲授,不但从正面讲解,还要从反面、错误的结构、应用方面结合实例分析,再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手绘螺纹联接结构图的作业以加深印象。
通过这样的措施,使学生对螺纹联接的结构原理掌握扎实,学生再学习后续的受力分析、失效形式、设计计算时,就显得比较轻松,理解也会比较深刻,进而提高这些内容的教学效果。
五、融入“聯系”的哲学思维课程知识不是孤立的,一般都是互相联系的,符合哲学中普遍联系的规律,在教学中也应遵循这一规律。
螺纹联接的拧紧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拧紧的作用、拧紧螺纹时的受力分析、拧紧力矩的确定和控制。
螺纹联接的拧紧与联接的防松、失效形式、受力分析、设计计算以及联接的装配等均是有联系的。
根据经验,在讲授螺纹拧紧这部分内容时,把拧紧与防松的关系、拧紧对失效形式的影响、拧紧与螺栓设计计算的关联等内容与学生展开讨论,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有助于学生系统化和整体化地掌握螺纹联接的知识,同时提高分析和设计能力。
六、联系当下科技及需求机械设计课程虽然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研究内容已经从理论层面过渡到实际层面,但很多时候仍然难免给学生一种内容“呆板”“陈旧”的感觉,缺乏新鲜感,致使学生兴趣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若有意识地将课本知识与当下的科技现状、现实需求或存在的问题联系起来,就能迅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学有所用”的感受,进而增强学习的动力。
例如关于螺纹联接的防松问题,其基本内容包括防松原理、防松类别、防松装置或方法,在课本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联系互联网上关于“永不松动的螺母”的相关报道,例如日本哈德洛克工业株式会社的永不松螺母、瑞典的洛帝牢X系列防松垫圈、中国的自紧螺母,等等,对其结构、原理、应用和影响进行探讨,就能迅速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感觉所学课本知识立即变得“鲜活”起来,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在螺纹联接的教学中采用以上教学措施和思路,能够明显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1]王铁庆,杨福增.机械设计教学中的“学有所用”与“思维转变”[J].中国农机化,2011(1):134-136.[2]王玉娟,杨决宽,毕可东.基于机械设计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讨[J].机械设计,2018(S2):54-56.[3]邱宣怀,郭可谦,吴宗泽,等.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10.Discussion 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read Connection by Multiple MeasuresWANG Tie-qing,YANG Fu-zeng,KOU Xiao-xi,HU Guo-tian,TAN Rui-hong(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China)Abstract:Aiming at the unsatisfactory teaching effect of "Thread Connection" in Mechanical Design course,the relevant content and teaching process were studied and explored.A variety of measures were proposed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is part of the course.Key words:Mechanical Design;"Thread Connection";teaching ideas;teaching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