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1.4科学测量第1课时长度的测量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75.50 KB
- 文档页数:5
1.4长度的测量〖课堂练习〗1、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 .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米B .厘米、分米、毫米、微米、米C .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D .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2、如图16 所示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木块A 的长度是_______cm 。
3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如图1所示),方法正确的是( ) 4、刻度尺的准确程度由( )决定………………………………………( )A .最小刻度B .准确值C .估计值D .量程5、我国一角钱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A .2.4微米B .2.4毫米C .2.4厘米D .2.4分米6、下列各物体的高度接近6厘米的是 ( )A .围棋子B .墨水瓶C .矿泉水瓶D .课桌7、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为15.47厘米,其中准确值是 ,估计值是 ,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8、有一棵参天大树,我们班三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那这棵大树的周长可能是下面哪一个?( )A .10厘米B .42分米C .36000毫米D .0.45米9、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若改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测量结果应是 。
10、用刻度尺测得某物长度为7.864米,其中准确程度为 ,估计值为 ,准确值为 ,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11、下面是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得《自然科学》课本得宽度,符合读数要求的是( )。
(A)14cm (B)14.0cm (C)14.00cm (D)0.140cm1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B .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C .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D .以上说法都正确13、判断下列测量数据: 0.3260米, 7.59米, 759毫米, 759分米, 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 .分米、毫米、厘米、米B .厘米、分米、毫米、米C .毫米、厘米、分米、米D .毫米、分米、厘米、米14、有三把刻度尺,其最小刻度分别是分米、厘米、毫米。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1.4 科学测量(第1课时)同步练习一、基础题1.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 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4千米B. 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分米C. 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厘米D.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毫米2.如图所示,小妍家新买了规格为20厘米的台州产“苏泊尔”压力锅(俗称高压锅)。
妈妈说,家用压力锅有18厘米,20厘米和22厘米等规格。
“规格20厘米”指()A. 锅身的直径是20厘米B. 锅身的周长是20厘米C. 锅身的截面积是20厘米D. 锅的容积是20厘米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A. B.C. D.4.2017年是中国农历鸡年,小明收集到一张鸡生肖邮票,如图所示。
他用分度值是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其画面部分的长度时,记录了如下数据,其中正确的是()A. 3.5厘米B. 3厘米C. 3.51厘米D. 3.512厘米5.在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则正确读数方法应为________(填“甲”“乙”或“丙”),水的体积为________毫升。
6.2015年1月,“蛟龙”号在印度洋深海处打捞上来一未知生物,该生物A处的宽度为________厘米。
7.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最小刻度值)而言,________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__尺不正确。
A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按正确的方法读出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厘米。
二、中档题8.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A. 量程15厘米,分度值0.5毫米B. 量程10米,分度值1分米C. 量程30厘米,分度值1毫米D. 量程3米,分度值1毫米9.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
“适量”的标准是()A. 看上去不多也不少B. 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不会溢出C. 水面约在量筒中间D. 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过量程10.要测量如图中所示的一根曲线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A. 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B. 用一条无弹性的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细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C. 用拉长的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同BD. 用卷尺直接测量11.如图,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的实验步骤是:①测出________的体积;②测出________的体积;③计算得小石块体积为________。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1.4 科学测量(第1课时)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A . 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0.5NB . 一支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C . 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D . 中学生的握力约为3000N【考点】2. (2分) (2018七上·宁波月考) 经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的测量结果,其中正确的是()选项错误操作测量结果A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偏大B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待测物偏小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偏大D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偏大A . AB . BC . CD . D【考点】3. (2分)同学们参加了初中毕业体育测试.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A . 立定跳远成绩为6mB . 男子1000m跑成绩为50sC . 实心球的质量是10kgD . 掷实心球成绩为6.5m【考点】4. (2分) (2020七上·金华期中) 小嘉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7.33cm、7.34cm、7.36cm、7.69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 . 7.43cmB . 7.34cmC . 7.343cmD . 7.45cm【考点】5. (1分) (2020七上·金华月考) 小明想测量大米的体积,但由于大米容易吸水,导致体积明显变化,因此用排水的方法测量大米的体积是不合理的。
于是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和思考。
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按如图的方式用量筒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值偏________。
【考点】6. (2分) (2020七上·金华月考) 2013年5月我市新火车站正式启用,姜老师想去观看一下新火车站与老火车站的区别何在,于是就骑着电动车从家里出发。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_1.4 科学测量(1)科学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四次数据是3.52厘米、3.53厘米、3.61厘米、3.53厘米,则测量的结果应是()A.3.55厘米B.3.527厘米C.3.5475厘米D.3.53厘米2 . 想要学好科学,很多时候经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
同学的你帮她判断一下,认为各选项中一致的是()选项错误操作测量结果A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偏大B在测量铜丝的直径时,如果把铜丝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偏大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偏大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偏小A.A B.B C.C D.D3 . 如图中(a)、(b)、(c)为三种测量木条MN长度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A.图a是正确的B.图b是正确的C.图c是正确的D.都错误4 . 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科学的基本功之一。
下面是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量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A.身高约为160cm B.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mmC.人洗澡的适宜水温约为D.身体的体积大约是50dm342℃5 .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PM2.5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微米B.毫米C.厘米D.米6 . 下列估测中,最可能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我们上课的教室面积约为260平方米B.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40℃C.一袋装牛奶的体积为0.2L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00mm7 . 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桌边长,然后发现该米尺与标准尺相比,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则桌边的实际长度是()A.B.C.D.8 . 人的一生中快速生长的时期分别是()A.少年期和青春期B.青春期和成年期C.幼儿期和青春期D.幼儿期和少年期二、填空题9 . 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
1.4 科学测量1. 下列工具中,可以用来测量液体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的是(D)A.刻度尺 B.试管C.天平 D.量筒2.一罐普通可乐易拉罐的体积最接近(B)A.3.5毫升 B.350毫升C.35升 D.350升3.你所居住的房间的体积可能是(C)A.5米3 B.500厘米3C.80米3 D.80000厘米34.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A)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形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D.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5.请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1) 一个饮料罐的容积约为0.35升。
(2) 饮水机上一桶纯净水的体积约为18.9升。
(3) 一个人的体积约为50分米3。
(4) 一只标准集装箱的体积约为32.7米3。
6.甲、乙、丙三位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三位同学的读数如图所示。
甲同学的读数等于 20毫升,乙同学的读数大于20毫升,丙同学的读数小于 20毫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6题)7.单位换算:(1)250升=2.5×105厘米3。
(2)7×106毫升=__7__米3。
(3)50毫米3=0.05厘米3。
(4)0.5米3=500分米3=5×105厘米3。
8.如图所示,量筒的测量范围是0~50_毫升,最小刻度值是2毫升,甲图量筒内水的体积是22毫升,量筒内所放物体的体积是20厘米3。
(第8题)9.一只量筒有50毫升水,当里面放入一木块,一半浸入水中,量筒的读数是58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C )A. 8厘米3B. 0.8分米3C. 16厘米3D. 16分米3【解】 木块一半浸入水中,量筒中水位上升8毫升(58毫升-50毫升),即12V 木=8厘米3,所以V 木=16厘米3。
第4节科学测量一、填空题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0.005 km=________m=________mm。
(2)2.78×103μm=________m=________cm。
(3)0.01mm=________nm=________m。
(4)25 cm3=________mL=________m3。
(5)2×10-4m3=________L=________cm3。
2.小刚学了长度测量以后,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估计教室里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80________(填长度单位);然后又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图中橡皮擦的长度为__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量筒测量酒精的体积,该量筒的分度值为________,量程为________,酒精的体积为________。
4.某同学在记录测量数据时忘记书写单位,请你帮他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1)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________。
(2)茶杯的高度是10________。
(3)科学书本的宽度是1.68________。
(4)一个中学生的身高是1.67________。
5.指出下图所示测量操作中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摄氏温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把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至______。
王楠同学测量体温后,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他的体温是________℃。
7.图为寒暑表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图________是体温计,其示数是________℃,体温计读数时可离开人体,但在下一次测量前要用力向下甩,其目的是________。
长度测量1.下列各种物体的长度数据进行单位换算时,其步骤正确的是( )。
A.120m=1201000m=0.12cm B.250m=250m×100cm=25000cmC.4000cm=4000100m = 40m D.355μm=3551000m=0.355m2.某同学测得一物体的长度是1.240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米B.估计值是4C.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1.24mD.测量结果精确到1mm3.下列四组数据是陈老师从同学们的作业中挑选出来的,其中正确的是( )。
A.一支钢笔的长度是0.175dmB.一本《新华字典》的厚度是3.5μmC.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是1.9mmD.一张纸的厚度是10nm4.走路、慢跑都是锻炼身体的好方式。
现在的一些运动手环或智能手机都能自动记录走路的步数。
小明周末走路锻炼身体,结束时他戴的运动手环显示10000步,小明所走的路程最接近于( )。
A.1kmB.5kmC.10kmD.12km5.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为了减小测量误差,下列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元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6.请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小刚的身高为156 。
(2)学校操场的跑道周长为300 。
(3)某张纸的厚度约为80 。
(4)小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约为40 。
7.(1)测量是一个待测的量与进行比较的过程。
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所记录的数据由、和三部分组成。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其他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和光年。
银河系很大,一般用长度单位表示最方便;而分子直径很小,一般用长度单位表示最方便。
8.小明是一个善于总结的学生,学习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4节科学测量第 1 课时长度的测量A夯实基础练一、选择题1 .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 至 100 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
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A .长度单位B .质量单位C .时间单位D .温度单位2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经过测量,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 468 米,那么,在这一测量中,相当于“测量”定义中所说的“公认的标准量”的是( )A .东方明珠电视塔B . 468 米C . 1 米D .测量用的尺子3 .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 .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米B .厘米、分米、毫米、微米、米C .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D .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4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 . 1 . 8 米= 1 . 8 × 1 000 = 1 800 毫米B . 1 . 8 米= 1 . 8 米× 1 000 = 1 800 毫米C . 1 . 8 米= 1 . 8 米× 1 000 毫米= 1 800 毫米D . 1 . 8 米= 1 . 8×I 000 毫米= 1 800 毫米5 .如图所示,测量铁钉长度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A BC D6 .下列长度中接近 1 分米的是( )A .指甲宽B .铅笔芯直径C .手掌宽D .地球直径7 . (山东枣庄)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中哪种最合适( )A .量程 15 cm ,最小刻度 0 . 5 mmB .量程 10m ,最小刻度 1 dmC .量程 30 cm ,最小刻度 1 mmD .量程 3m ,最小刻度 1 mm8 .下列几个测量数据,用最小刻度是 1 分米的刻度尺测量的是( )A . 0 . 00158 千米B . 5 . 0 米C . 7 . 26 分米D . 32 毫米 ,9.某同学先后 4 次测量同一个小球的直径,其测量结果分别为 1 . 73 厘米、 1 . 75 厘米、 1 .71 厘米、 1 . 93 厘米,则小球的直径应取( )A . 1 . 78 厘米B . 1 . 765 厘米C . 1 . 77 厘米D . 1 . 73 厘米二、填空题10 .请给下面的测量数据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1 )我国长江的长度约为 6 300 ;( 2 )小明的身高为 172 ;( 3 )一层楼房的高度约为 3 . 2 ;( 4 )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 7 . 5 ;11 .小明用卷尺测自己的身高为 1 . 724m ,那么这个卷尺的最小刻度是,数据中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如果改用 cm 作单位,小明的身高应记为 cm 。
第2节科学测量(第1课时)核心概念聚焦1.经过测量,《科学》教科书的长度约为26 cm,那么,在此测量的过程中“公认的标准量”是指 ( )A.书B.所用的尺C.26 cmD.1 m2.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米B.厘米、分米、毫米、微米、米C.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D.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3.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A.1.8米=1.8×1000=1800毫米B.1.8米=1.8米×1000=1800毫米C.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D.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4.请给下列测量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1)王红的身高是168 。
(2)《科学》教科书的长度是258.0 。
(3)课桌的高度是7.8 。
(4)南京长江大桥正桥全长为1576 。
5.隔壁王师傅家的玻璃窗坏了,要你给他配玻璃,你会选择下列测量工具中的()A.最小刻度是1毫米的刻度尺B.最小刻度是1厘米的刻度尺C.最小刻度是1分米的刻度尺D.以上三种都可以6.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7.如图,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的读数示意图,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8.如图所示,小君用刻度尺测量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是()A.0.80cmB.2.00cmC.2.80cmD.3.60cm9.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 )A.3.15cmB.3.150cmC.2.15cmD.2.150cm10.有一棵参天大树,我们班三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那么这棵大树的周长可能是下面哪一个?()A.10厘米B.42分米C.36000毫米D.0.45米11.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第8题图)(第9题图)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地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的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核心素养提升12.小明正确操作,连续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分别是8.11 cm、8.11 cm、8.13 cm、8.14 cm,则该物体的长度是 ( )A.8.11 cmB.8.12 cmC.8.13 cmD.8.14 cm13.用皮尺测量长度时,如果皮尺没有充分拉直就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 ( )A.偏大B.偏小C.不受影响D.不能确定14.一位同学用刻度均匀的米尺测量一张小桌面的边长为0.98米,在将这把米尺跟标准米尺校对,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米,则这张小桌面的实际边长约为()A.大于0.98mB.小于0.98mC.等于0.98mD.无法判断15.如图,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25圈,总长度为厘米,铜丝铜丝的直径是毫米。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4节科学测量第 1 课时长度的测量
A夯实基础练
一、选择题
1 .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 至 100 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
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
A .长度单位
B .质量单位
C .时间单位
D .温度单位
2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经过测量,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 468 米,那么,在这一测量中,相当于“测量”定义中所说的“公认的标准量”的是( )
A .东方明珠电视塔
B . 468 米
C . 1 米
D .测量用的尺子
3 .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 .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米
B .厘米、分米、毫米、微米、米
C .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
D .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4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 . 1 . 8 米= 1 . 8 × 1 000 = 1 800 毫米
B . 1 . 8 米= 1 . 8 米× 1 000 = 1 800 毫米
C . 1 . 8 米= 1 . 8 米× 1 000 毫米= 1 800 毫米
D . 1 . 8 米= 1 . 8×I 000 毫米= 1 800 毫米
5 .如图所示,测量铁钉长度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
A B
C D
6 .下列长度中接近 1 分米的是( )
A .指甲宽
B .铅笔芯直径
C .手掌宽
D .地球直径
7 . (山东枣庄)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中哪种最合适( )
A .量程 15 cm ,最小刻度 0 . 5 mm
B .量程 10m ,最小刻度 1 dm
C .量程 30 cm ,最小刻度 1 mm
D .量程 3m ,最小刻度 1 mm
8 .下列几个测量数据,用最小刻度是 1 分米的刻度尺测量的是( )
A . 0 . 00158 千米
B . 5 . 0 米
C . 7 . 26 分米
D . 32 毫米 ,
9.某同学先后 4 次测量同一个小球的直径,其测量结果分别为 1 . 73 厘米、 1 . 75 厘米、 1 .
71 厘米、 1 . 93 厘米,则小球的直径应取( )
A . 1 . 78 厘米
B . 1 . 765 厘米
C . 1 . 77 厘米
D . 1 . 73 厘米
二、填空题
10 .请给下面的测量数据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 1 )我国长江的长度约为 6 300 ;
( 2 )小明的身高为 172 ;
( 3 )一层楼房的高度约为 3 . 2 ;
( 4 )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 7 . 5 ;
11 .小明用卷尺测自己的身高为 1 . 724m ,那么这个卷尺的最小刻度是,数据中的准确值是,估
计值是,如果改用 cm 作单位,小明的身高应记为 cm 。
12 .如图是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甲图中铅笔的长度是;乙图中长方体长度是
甲乙
13 .如图所示,现有 A 、 B 两把不同规格的尺子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用尺测量时准确度高。
用尺测量时,尺子放的不正确。
根据图中所示,用 B 尺测得长度是,最小刻度是
三、选择题
1 .如图 1 一 4 - - 4 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A . 1 cm 、 5 . 50 cm
B . 1 cm 、 8 . 30 cm
C . 1 rnm 、 8 . 30 cm
D . 1 mrn 、 2 . 80 cm
2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中,能正确测出圆柱体截面直径的方法是( )
A B C D
3 .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会(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受影响
D .难以确定
4 .现在通用的鞋的号码数是指人的脚跟到脚趾尖的距离的厘米数。
一位同学想请人在外地给他买一双合适的球鞋,他利用手头仅有的一把受潮膨胀了的木尺测出自己的脚长是 23 号。
他应该买下面哪个号的球鞋( )
A . 23 号半
B . 23 号
C . 22 号半
D .不能确定
四、填空题
5 .某同学用自行车来粗测操场环形跑道的长,当他推着自行车沿直线行进 10 米时,自行车的前轮恰好转过 n 转,当他推自行车绕环形跑道一圈时,自行车的前轮转过了 N 转,则该环形跑道的长为米。
6 . ( 1 )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课本每张纸的厚度(不计封面,共 300 页),由图甲可知每张纸的厚度大约是毫米。
( 2 )在测金属丝直径时,采用了如图乙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
根据图示情况,回答:金属丝的直径是毫米。
7 .某同学用一把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 A 是他观察
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
(1)
(2)
(3)
(4)
1 .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测出 1 元硬币的周长:
方法一: ;
方法二: ;
方法三:。
2 .(方案设计题)现有一个圆柱形封闭油桶,仅有一个卷尺(其量程满足测量要求)、一支粉笔、一个重垂线,要求不能通过计算,也不能打开油桶,直接测量封闭油桶的上、下边缘上两点间最大直线距离。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说明具体方法。
3 . (方案设计题)如何在中国地图上测出南京到北京的铁路线的大致长度?
第 4 节科学测量
第 1 课时长度的测量答案
一、
1.A 点拨:光年、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都是长度单位。
2 . C 点拨:每一种测量都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量。
长度测量的公认的标准量是 1 米。
3 . D 点拨:常见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4 . D 点拨:进行单位换算时,要特别注意“是把单位换算” , 不能“去掉单位”,也不能“保留原来的单位”,如对“ 1 . 8 米”进行换算,是把“米”进行换算。
因为 1 米=1 000 毫米,所以 1 .
8 米=1 . 8×1 000 毫米。
5 . A
6 . C
7 . D 点拨:在测量时,一般要求一次性测量,这样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8 . A 点拨:此类试题只需要把相应的单位换算成分米,然后注意“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时,需要估读一位”即可。
如 0 . 001 58 千米=0 . 001 58×1 000 米=0 . 001 58×1 000×10 分米=15 .
8 分米,此时可方便地看出 15 分米为准确值,0.8 分米为估计值。
9 . D 点拨:首先需要先确认 1 . 93 厘米为错误数据。
然后再把剩余几项数据求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
二、 10 . ( 1 )千米( 2 )厘米( 3 )米( 4 )分米
11 . 0.01lm ; 1 . 72m ; 0 . 004m ; 172 . 4
12 . 3 . 60 厘米; 2 50 厘米
13 . B ; A ; 4 . 75 厘米; 1 毫米
三、选择题
1 . D 点拨:题图中显示一大格为 1 cm ,分成 10 小格,故每小格为0.1cm ,即 1mm 。
而本次测量左侧并未对准零刻度,故需用“右侧读数-左侧读数”,最终读数为2.80 cm。
2 .B
3 . B
4 .A 点拨:受潮膨胀了的木尺的刻度不准确。
用受潮膨胀了的木尺测出脚长是 23 号,则实际脚长比 23 号略大些,故买 23 号半即可。
四、填空题
5.10N/n
6. ( 1 ) 0.04 ( 2 ) 1 . 5 点拨:本题运用累积法。
( 1 )先读出 30 。
页课本的总厚度,再除以 150 张,即为每张纸的厚度。
( 2 )先数出总圈数,再读出总长度,然后用总长度除以总圈数,即为金属丝的直径。
7. ( 1 )使用了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 2 )刻度尺没有放正 ( 3 )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4 )视线没有与刻度尺尺面相垂直
1 .方法一:用线沿硬币绕一周,再测线的长度方法二:在硬币上标个记号,再让硬币在刻度尺上滚一圈方法三:把硬币平放在白纸上,用笔画个圆,测出直径,求出周长
2 .解; ( 1 )把油桶直立在水平地面上,用粉笔在地上沿桶底画一圆。
( 2 )将桶平移至与圆相切位置,设切点为 P ,如答图 1 一 41 所示。
(
3 )利用重垂线找出切点尸正上方桶边缘上的点 Q 。
(
4 )利用卷尺找出过 P 点的圆的直径,并确定直径的另一端点 M 的位置。
(
5 )利用卷尺直接量出 M 、 Q 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所求。
3 .解: ( 1 )用一根弹性不大的柔软细线与地图上南京至北京的铁路线重合,并在细线上标出南京和北京的位置; ( 2 )将细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两个标记点间的线长 L ; ( 3 )用线长 L 除以地图上的比例尺所得结果就是南京到北京的铁路线的大致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