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37.50 KB
- 文档页数:7
一、总则为了加强本单位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领导1. 成立节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工作。
2. 节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节水办公室,负责日常节水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节水目标1. 单位用水总量逐年下降,达到国家规定的节水标准。
2. 单位用水效率逐年提高,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3. 培养员工节水意识,形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四、节水措施1. 优化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
对用水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淘汰高耗水设备,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
2. 加强用水设备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定期检查、维护用水设备,及时修复漏水、漏电等现象。
3. 严格执行用水定额,合理分配用水指标。
各部门、各岗位用水实行计划管理,不得超过用水定额。
4. 倡导节约用水,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员工节水意识。
5. 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提高节水水平。
6. 建立节水奖励机制,对节水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节水考核1. 定期对各部门、各岗位的用水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节水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3. 对节水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整改。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节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改。
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标准说明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深入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的《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方案》,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适用于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的验收评价。
三、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原则上以单个公共机构作为评价对象。
对合署办公的公共机构,可以将合署办公的公共机构集体作为评价对象。
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体系由评价单元和评价项目两个层次组成,总计110分。
评价单元包括基础评价单元和附加评价单元两类。
基础评价单元合计100分,其中能源资源消耗指标35分,管理制度与实施29分,建筑及设备系统节能20分,节约用水9分,绿色消费7分。
附加评价单元10分。
五、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总得分应当≥85分,并且任一加“★”的评价项目总分不得为0分。
六、能源资源消耗指标主要对用能量指标和用水量指标以及近两年度节约能源资源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指标(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公务用车用油量)/建筑面积人均能源消耗指标(千克标准煤/人·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用能人数人均水资源消耗指标(吨/人·年)=年度水资源消耗总量/用水人数计算上述能源资源消耗指标时,能源资源消耗总量采用开展评价前12个月的累计数据,能源消耗折标煤系数按当量热值折算。
计算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平均值时,能源资源消耗量采用开展评价前一个自然年的数据。
感谢你的观看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分表感谢你的观看感谢你的观看感谢你的观看感谢你的观看感谢你的观看感谢你的观看谢谢感谢你的观看。
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标准说明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深入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的《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方案》,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适用于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的验收评价。
三、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原则上以单个公共机构作为评价对象。
对合署办公的公共机构,可以将合署办公的公共机构集体作为评价对象。
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体系由评价单元和评价项目两个层次组成,总计110分。
评价单元包括基础评价单元和附加评价单元两类。
基础评价单元合计100分,其中能源资源消耗指标35分,管理制度与实施29分,建筑及设备系统节能20分,节约用水9分,绿色消费7分。
附加评价单元10分。
五、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总得分应当≥85分,并且任一加“★”的评价项目总分不得为0分。
六、能源资源消耗指标主要对用能量指标和用水量指标以及近两年度节约能源资源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指标(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公务用车用油量)/建筑面积人均能源消耗指标(千克标准煤/人·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用能人数人均水资源消耗指标(吨/人·年)=年度水资源消耗总量/用水人数计算上述能源资源消耗指标时,能源资源消耗总量采用开展评价前12个月的累计数据,能源消耗折标煤系数按当量热值折算。
计算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平均值时,能源资源消耗量采用开展评价前一个自然年的数据。
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分表。
创建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工作实施方案1. 引言1.1 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的重要性被日益凸显。
作为一项公共事业,在当前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下,节约用水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因此,创建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工作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篇文章旨在全面分析水资源现状、节水型单位建设的必要性与优势,并提出创建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的实施方案。
通过详细设计目标、原则以及实施内容与步骤规划,旨在指导公共机构如何有效地进行节水工作。
1.2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创建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工作实施方案的必要性,并提供相应设计与内容,以促进公共机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引起公众对于节约用水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希望通过该方案能够使更多的公共机构意识到消耗巨大的水资源,并将其纳入到日常管理中。
使每个公民都能从自身做起,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加强科学管理,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3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2. 水资源现状分析:概述当前水资源情况,分析水资源利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 节水型单位建设的必要性与优势:介绍节水型单位的概念,并进行必要性分析和对节水型单位所带来的优势及积极影响进行阐述。
4. 创建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工作实施方案设计与内容:明确创建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的目标和原则,详细规划实施内容和步骤,并提出绩效评估与监督措施的建立。
5. 结论与展望:总结具体推进措施,展望节水型单位对社会和经济带来的重要影响。
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将全面系统地介绍创建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工作实施方案,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指导并引起他们对于节约用水问题的重视。
2. 水资源现状分析2.1 资源现状概况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公共机构来说尤为关键。
目前,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许多地区已经出现了水资源紧缺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干旱地区和水资源匮乏地区。
附表1中央国家机关节水型单位评价标准一、技术标准(65分)序号指标计算方法评分规则分值1人均用水量机关平均人数机关年取水量该项指标得分=12×26.4/人均用水量。
其中,26.4为《公共生活取水定额第5部分:机关》(DB11/554.5-2010)中机关人均取水定额值,单位m 3/人•年。
若《公共生活取水定额第五部分:机关》有修订,该值按修订版执行。
该项指标满分20分(合格标准为12分),如计算结果超过20分,按满分20分计。
202办公楼人均用水量办公楼平均用水人数办公楼年用水量该项指标得分=6×18/办公楼人均用水量。
其中,18为《北京市主要行业用水定额》(2001年)中办公楼取水定额值,单位m 3/人•年。
若《北京市主要行业用水定额》有修订,该值按修订版执行(下同)。
该项指标满分10分(合格标准为6分),如计算结果超过10分,按满分10分计。
103食堂人均用水量平均用餐人数食堂年用水量该项指标得分=3×6/食堂人均用水量。
其中,6为《北京市主要行业用水定额》中食堂取水定额值,单位m 3/人•年。
该项指标满分5分(合格标准为3分),如计算结果超过5分,按满分5分计。
54绿化平均用水量绿化灌溉面积绿化年用水量该项指标得分=3×1/绿化平均用水量。
其中,1为《北京市主要行业用水定额》中绿化灌溉取水定额值,单位m 3/m 2•年。
该项指标满分5分(合格标准为3分),如计算结果超过5分,按满分5分计。
5序号指标计算方法评分规则分值5节水器具和设备的比例100%总量所有用水器具和设备的节水器具和设备的数量节水器具和设备的比例在90%(含)以上的,得10分;85%(含)-90%的,得9分;80%(含)-85%的,得8分;70%(含)-80%的,得7分;60%(含)-70%的,得6分;60%以下的,不得分。
节水器具和设备包括:1.节水型龙头:加气节水龙头、陶瓷阀芯水龙头、停水自动关闭水龙头等;2.节水型便器:压力流防臭、压力流冲击式6L 直排便器、3L/6L 两挡节水型虹吸式排水坐便器及6L 以下直排式节水型坐便器或感应式节水型坐便器;3.其他节水型器具和设备。
公共机构节能创建节水型示范单位总结
公共机构节能创建节水型示范单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在公共机构中推行节能节
水措施,不仅可以降低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还可以对全社会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公共机构节能创建节水型示范单位的总结:
1. 制定科学的节能节水政策和目标:公共机构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节水政策和目标,明确节能节水的要求和措施,组织实施。
2. 完善节能节水管理体制:公共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节能节水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和
人员的职责,加强对节能节水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3.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公共机构应加强对节能节水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工作人
员和公众的节能节水意识,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活动。
4. 推广应用节能节水技术和设备:公共机构应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节能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5. 加强能源和水资源监测和管理:公共机构应建立和完善能源和水资源监测系统,加
强对能源和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6. 建设节能节水示范项目:公共机构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场所和设施中建设节能节水示
范项目,如建设节能照明系统、安装节水设备等,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和演示,促进节
能节水的普及和应用。
7. 建立节能节水评估和奖励机制:公共机构可以建立节能节水评估和奖励机制,对取
得显著成效的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更多的公共机构开展节能节水工作。
总之,公共机构节能创建节水型示范单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推进,既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也需要公众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各方共同的努力,才能推动公共机构节能节水工作取得实际成效,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附件1 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及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评价标准 说 明 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规划》,深入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和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遴选工作,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适用于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的评价。
三、本标准的评价对象为单个的公共机构或多个公共机构的合署办公区。
四、本标准的评价体系包括基础评价、特性评价和附加评价3个部分,总计110分。
基础评价部分合计90分,包括节约能源资源目标完成情况、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管理制度与实施、建筑及设备系统节能、节约用水、绿色消费;特性评价部分10分,分为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场馆等类型,其他类型公共机构参照国家机关进行评价;附加评价部分10分。
五、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应满足以下要求:1、须完成近两年的年度节约能源资源目标;2、“能源利用效率”“水利用效率”项目均不为0分;3、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4、未使用落后的用能设备和产品;5、评价总得分≥85分。
六、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应满足以下要求:1、已获得“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且评价总得分≥95分;2、“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单元得分为30分。
七、“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量(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公务用车能源消耗量)/建筑面积人均能源消耗量(千克标准煤/人·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用能人数人均水资源消耗量(吨/人·年)=年度水资源消耗总量/用水人数计算上述指标时,能源资源消耗总量采用开展评价上一自然年度的累计数据,能源消耗折标煤系数按当量热值折算。
用能用水人数按照《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计算。
计算本省(区、市)同类型公共机构上述指标平均值时,公共机构类型按照省级以上机关、市级以下机关、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医院、场馆、其他类型进行区分。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3.10.30•【字号】合政[1993]208号•【施行日期】1993.10.30•【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的通知(1993年10月30日合政〔1993〕208号)现将《合肥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合肥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节约用水的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国务院批准的《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使用自来水和自建设施供水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合肥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是本市城市规划区内节约用水工作的主管部门。
合肥市人民政府节约用水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节水办)是本市城市规划区内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行政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日常节约用水工作。
供水部门应加强计量管理,按期向市节水办提供各计划用水户的实用水量。
第四条用水单位必须加强用水管理,指定管理机构或人员负责节约用水工作。
第二章生产、生活用水管理第五条对使用城市自来水或自备水(井水)的单位,一律实行计划供水。
市节水办应根据水资源统筹规划和中长期供水计划制定年度用水计划,经市政府批准后,向用水单位下达年度用水计划指标,按委(月)考核。
第六条各用水单位必须按批准的用水计划指标用水,凡需要增加用水计划的,须经市节水办批准,并交纳增计划费。
增计划费标准按日增加计划量每立方米400元计算。
超计划用水的,超用部分按下列标准交纳加价水费:超计划5~10%的,按1倍加价;超计划11~20%的,按2倍加价;超计划21~30%的,按3倍加价;超计划31~40%的,按4倍加价;超计划41~50%的,按5倍加价;超计划51~60%的,按6倍加价;超计划61~70%的,按7倍加价;超计划71~80%的,按8倍加价;超计划81~90%的,按9倍加价;超计划用水91%以上的,除对超计划用水部分按10倍加价外,责令限期采取节水措施,降低用水量。
2024年公共机构节能创建节水型示范单位总结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节能减排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国家的公共机构,应当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并积极开展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本文将对2024年公共机构节能创建节水型示范单位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成立专门工作小组为了更好地推进公共机构的节能和节水工作,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由相关部门的领导担任组长,各部门、单位的相关人员负责具体的工作。
工作小组通过召开会议,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明确了各项任务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二、开展节能技术革新在节能减排方面,我们积极引进和推广节能技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组织专家对公共机构的建筑、设备进行了全面的能源检测和评估,找出了能源消耗较大的设备和环节。
然后,我们对这些设备进行了改造和更新,增加了节能装置,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我们还推广了一些先进的节能技术,如LED照明、太阳能热水器等,进一步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三、加强宣传与培训为了提高公共机构员工的节能意识,我们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培训。
我们通过发放宣传材料、举办讲座和培训班等方式,向员工宣传节能重要性,并教授相关的节能知识和技巧。
通过这些宣传和培训,大大提高了员工的节能意识和节能行为。
四、建立节水管理制度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们完善了公共机构的用水计划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了各部门、单位的责任。
我们要求每个部门都要制定具体的用水计划,并确保用水量达到国家标准。
同时,我们鼓励员工节约用水,提倡浇花、冲厕等使用水资源的行为。
另外,我们还积极推广了一些节水设施,如节水龙头、高效冲水马桶等。
五、加强监督与考核为了确保公共机构的节能和节水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加强了对公共机构的监督与考核。
我们定期对公共机构的节能和节水工作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单位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对于那些节能效果明显的单位,我们将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于那些工作不落实的单位,我们将予以批评和问责,要求其认真整改。
安徽省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行动,是各级公共机构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近日安徽省管局会同省文明办、省直机关工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出台《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底,95%省级、90%市级和70%县级党政机关达到节约型机关要求。
《方案》对节约型机关创建各个工作环节作了明确,主要包括:1.明确工作协调推进机制。
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与直属机关工委、精神文明办、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加强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
2.明确创建对象。
为全省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党政机关包括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机关。
前期已建立了全省创建对象名录库,共6533家单位。
3.明确创建计划。
到2020年底60%的省级、40%的市级和30%的县级党政机关达到创建要求;2021年底80%的省级、70%的市级和50%的县级党政机关达到创建要求;2022年底95%的省级、90%的市级和70%的县级党政机关达到创建要求。
4.明确评价标准。
一是区分创建对象。
对集中办公单位和独立办公单位根据各自特点设置不同的创建标准,确保创建工作贴合实际取得成效。
二是科学设置评价指标。
将创建指标划分为基础评价单元和附加评价单元2个部分,基础评价单元指标设置体现国家方案要求,附加评价单元指标设置体现下一步工作导向。
三是加强创建工作统筹。
对已获得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示范单位称号的,在创建指标中予以加分鼓励。
四是创建结果分级,对一般达标(评价得分大于80分)的单位授予“节约型机关”称号,对创建成效显著的单位(评价得分大于100分),授予“节约型机关示范单位”称号。
5.明确评价方式。
安徽省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标准
————————————————————————————————作者:————————————————————————————————日期:
2
安徽省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标准
一、节水技术标准(40分) 序号 指标 计算方法
评分规则
分值 1
★水计量率
%
100⨯总水量
水计量器具计量水量
用水单位水计量率达到100%,得4分;
次级用水单位水计量率达到95%,得4分;达到90%,得2分。
8
2
★节水器具 普及率
%
100⨯总用水设备器具数量
节水设备器具数量
节水设备、器具数量占总用水设备、器具数量的比例,≥98%得8分;每低
1个百分点,扣2分,扣完为止。
8
3 人均用水量
用水总人数
单位全年用水量
依据评价上一个自然年度本省(区、市)同类型单位用水量平均值进行判定;无法取得平均值时,依据本省办公、生活等相关用水定额进行判定:人均用水量≤0.9×平均值(或定额),得8分;
0.9×平均值(或定额)<人均用水量≤平均值(或定额),得6分; 平均值(或定额)<人均用水量≤1.1×平均值(或定额),得4分; 1.1×平均值(或定额)<人均用水量≤1.2×平均值(或定额),得2分; 1.2×平均值(或定额)<人均用水量(或定额),得0分。
8
4
用水器具
漏失率
%
100
⨯
总件数
漏水件数用水器具漏失率≤4%得8分,否则每高1%扣2分,直至扣完。
8
5
中央空调
冷却补水率
%
100
⨯
量
中央空调冷却塔总循环
中央空调冷却塔补水量中央空调冷却补水率≤1%得5分,每高2%扣1分,高于10%的不得分。
5
6
锅炉冷凝水
回收率
%
100
⨯
年蒸汽发气量
年蒸汽冷凝水回收量锅炉冷凝水回收率大于50%得3分,每低5%扣1分直至扣完。
3
二、节水管理标准(60分)
序号指标考核方法评分规则分值
1 规章制度查看文件和相关资料1)建立节水管理规章和制度得4分;
2)制定并落实年度用水计划、完成当年节水指标得4分,完成其中1项得2分;
3)明确节水主管部门和节水管理人员得3分;
4)制定节水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度得2分;
15
5)两年未受到浪费用水处罚得2分。
2 计量统计查阅有关资料,核实数据1)依据《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29149-2012),用
水计量器具的配备按分户、功能分区、主要设备实现三级计量,得4分,实现按
分户、功能分区计量得3分,实现按分户计量得2分;
2)有原始用水记录和统计台账得3分。
7
3
节水技术
推广与改造查阅节水改造资料和设施
建设材料、核对节水器具
清单,现场查看
1)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得3分;
2)实施食堂用水设施、中央空调冷却塔、老旧管网和耗水设施等节水改造和节
水设施建设,每实施一项得1分,满分4分;
3)铺设透水地面或地面采取透水措施得1分;
4)所用节水设备和器具全部为列入《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节水产品,或
者符合《水嘴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25501-2010)、《坐便器用水
15
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 25502-2010)等国家颁布最新节水标准的节水产品,以及节水管理部门公布并经有资质机构检测合格的节水产品,得3分;5)景观用水、泳池、浴室等采用水循环利用或其他节水措施,每一项得1分,满分3分;
6)绿化采用高效浇灌方式得1分。
4 管理维护查阅相关资料、现场抽查1)定期巡护和维修用水设施设备,得2分;记录完整得1分;
2)无擅自停用节水设施行为得2分;
3)有完整的管网图得2分;
4)有完整的计量网络图得2分;
5)5年内开展水平衡测试得4分,经节水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得2分。
15
5 节水宣传查阅有关资料、现场查看1)编制节水宣传材料得2分;
2)开展节水宣传主题活动、专题培训、讲座等,每开展一次得1分,满分3分;
3)在主要用水场所和器具显著位置张贴节水标识得3分。
8
三、鼓励性标准(5分)
序号指标考核方法评分规则分值
1
非常规
水源利用查阅有关资料、现场查看
1)建设雨水集蓄、水重复利用设施,得2分;正常运行的,得1分;
2)绿化、景观用水等采用非常规水源,每一项得1分,总分2分。
5
说明:
1、对于有缺项指标(如无锅炉、无中央空调)的单位,按其余项目达标情况进行折算,公式:折算后总得分=其余项目实际得分(不包括鼓励性标准得分)/(100-缺项的分值)×100+鼓励性标准得分。
2、本标准由节水技术标准和节水管理标准、鼓励性标准三部分组成,总计105分。
其中节水技术标准为40分,由水计量率、节水器具普及率等6项指标组成;节水管理标准为60分,由规章制度、计量统计等5项指标组成;鼓励性标准为5分,为非常规水源利用1项指标。
3、其他按水利部等三部委水资源〔2013〕389号文印发的《节水型单位建设标准》所附的说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