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沱河地区白垩系错居日组沉积特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64 MB
- 文档页数:3
青海沱沱河地区铅锌银矿成矿分析探讨本文就青海沱沱河地区铅锌银矿区域地层、成矿物质来源、控矿构造及矿床类型等进行了分析探讨,对于找矿具有较强的意义和价值。
标签:沱沱河地区铅锌银矿成矿物质控矿构造主体为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盆地沉积。
区域地层从早到晚,主要以从海相到陆相沉积的演化为主。
区内主要发育石炭纪到中新世的海相沉积岩地层和火山岩地层,缺失下-中三叠统和下侏罗统地层,其中白垩系和新生代陆相沉积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且未见老的变质基底。
二叠系:沱沱河地区二叠系地层划分为4个组,从下至上为:诺日巴嘠日堡组的粉砂岩、玄武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合,九十道班组灰岩及局部碎屑岩组合,那益雄组灰岩、碎屑岩间夹煤层组合,拉卜查日组砂岩和灰岩组合。
三叠系:本区仅发育上三叠统,与下伏二叠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大面积发育在沱沱河中部地区,下、中三叠统在缺失。
上三叠统地层从下至上为:甲丕拉组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砾岩、粉砂岩、灰岩,波里拉组碳酸盐岩,巴贡组细砂岩、粉砂岩、页岩、碳质页岩。
侏罗系:本区缺失上侏罗统地层。
地层岩性变化不大,主要为一套海相红色碎屑岩,其间夹灰岩和石膏层。
白垩系:本区内主要发育陆相红层沉积,上白垩统均为紫红色碎屑岩沉积。
新生代:沱沱河地区新生代地层总体为由粗到细的陆相沉积序列,底部为砾岩,向上砂岩、泥岩、灰岩、泥灰岩等。
从下至上为:古新世-始新世沱沱河组(Et)下部为红色细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上部为红色复成分砾岩,夹杂含砾粗砂岩。
始新世-渐新世雅西措组(ENy)下部为细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夹灰岩、泥灰岩及细砂岩;中部为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粗砂岩;上部为粗砂岩、细砂岩及粉砂质泥岩。
雅西错组与上部五道梁组之间出现沉积间断。
渐新世-中新世五道梁组(ENw)下部为细砂岩和泥灰岩互层;中部为粉砂质泥岩和泥岩互层;上部为粉砂岩和泥岩互层,其间夹石膏层。
2成矿物质来源沱沱河地区铅锌银矿成矿期石英脉中方铅矿样品S同位素显示地幔岩浆S 来源的特点;成矿期石英脉中硫化物Pb及围岩Pb同位素组成、分布范围基本一致,且落入藏北钾质-超钾质岩石Pb同位素组成范围,区别于青藏高原新生代其他岩浆岩Pb同位素组成。
沱沱河盆地江仓南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祁善智;蒋成伍;崔美丽;雷波;曹永亮【摘要】江仓南铅锌矿床位于青海南部沱沱河地区,隶属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三江"多金属成矿带北延部分.经野外地质调查,在江仓南地区发现了7个较大规模的铅锌矿物探异常,显示出该地区具有较强的铅锌矿成矿潜力,进一步分析表明:①二叠纪九十道班组等灰岩中Pb、Zn等元素相对富集,为江仓南铅锌矿体赋存有利的围岩;②已圈定的7个矿化带主要分布于断裂构造交汇、地层不整合接触面等裂缝发育部位附近,以NW、近EW走向为主,显示出构造对矿床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③该铅锌矿体中Pb品位0.53%~5.45%,Zn品位0.91%~4.67%,预计Zn资源量约1.45×105 t,矿床达中型规模,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对区内控矿因素、矿床成因以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认为江仓南地区铅锌矿为受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矿床,呈红、褐、灰绿等氧化色条带的裂缝发育构造是矿床发育的重要标志.上述研究成果可为沱沱河地区其他铅锌矿体的勘探工作提供参考.【期刊名称】《金属矿山》【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5页(P102-106)【关键词】地质特征;矿体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找矿标志;找矿方向;铅锌矿【作者】祁善智;蒋成伍;崔美丽;雷波;曹永亮【作者单位】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格尔木816000;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格尔木816000;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格尔木816000;南华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衡阳421001;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格尔木8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P611“三江”成矿带在构造上显示出复杂性和多样性,具备优越的成矿条件,是一个巨型的多金属聚合成矿带[1]。
自2002 年以来,通过开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在青海南部玉树—沱沱地区发现了东莫扎抓、莫海拉亨、多才玛、楚多曲、雀莫错等多处铅锌矿床(点)[2-5]。
西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渐新世-中新世湖相碳酸盐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正铕异常成因初探伊海生;林金辉;赵西西;周恳恳;李军鹏;黄华谷【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08(26)1【摘要】对采自沱沱河盆地通天河剖面渐新世雅西措群和中新世五道梁群地层中的湖相灰岩和白云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相碳酸盐岩稀土元素总量(∑REE)变化于36.23×10-6~189.64×10-6,28件样品平均值为78.58×10-6.稀土元素的页岩标准化配分形式具有中组稀土富集的特点,正铕异常极为明显,在渐新统与中新统界线处Eu/Eu*比达到最大值7.15,这也是首次在陆地湖泊沉积记录中观察到的正Eu异常.根据稀土元素的分布以及Eu与Ba含量的同步变化特点,提出该区湖相碳酸盐岩中Eu的异常富集可能与湖底喷流热水有关.【总页数】10页(P1-10)【作者】伊海生;林金辉;赵西西;周恳恳;李军鹏;黄华谷【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成都,610059;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CA95064;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5【相关文献】1.青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渐新-中新世沉积环境分析 [J], 刘志飞;王成善;金玮;伊海生;郑洪波;赵西西;李亚林2.青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渐新世湖相叠层石:韵律纹层记录的古气候条件 [J], 惠博;伊海生;时志强;夏国清;武向峰;陈三运3.西藏改则盆地渐新世-中中新世沉积物中矿物组合特征及其对气候的指示意义 [J], 陈江军;洪汉烈;刘钊;宋鄂平;王朝文;姜高磊;殷科;张克信4.珠江口盆地荔湾凹陷晚渐新世—早中新世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其特征 [J], 邢作昌;张忠涛;林畅松;张博;洪方浩;宫越5.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H区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早期沉积相及储层展布规律 [J], 李珊珊;彭松;邓勇;魏长飞;李辉;詹冶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阐述沱沱河地区成矿规律沱沱河地区其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欧亚和印度两大版块的结合带,分属喜马拉雅---三江构造成矿域之三江铜、锌、锡、铝、金、银、镍、钴多金属成矿带。
随着该区基础地质工作的逐步开展,已发现多处铅、锌、银、铜等矿床,成矿具显著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高背景场外,基本受活动陆缘中晚二叠世火山岛弧带及通天河弧后盆地边缘造山带的控制,而具贯通性的沱沱河南侧区域性深大断裂则是两大构造带的分界线,此断裂既是深部成矿热能场的转移通道,也具备了形成规模性多金属矿床的物理空间场所。
目前所发现矿床基本沿其两侧造山带分布,多金属成矿具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性。
目前青藏铁路已经贯通,该区的矿产资源开发条件逐渐成熟,随着宗陇巴锌矿、多才玛铅锌矿点普查工程程度的提高,对该区的矿产普查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因此,对其成矿规律展开研究也就日显重要。
一、青海沱沱河地区成矿的地质背景1、地层方面沱沱河地区地层分区属西藏---三江地层大区三江地层区之昌都---兰坪地层分区、开心岭---杂多---景洪地层分区及芜塘地层区之芜北地层分区三个三级地层分区。
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第三系,二叠---三叠系地层呈断块少量分布,第四系河湖相沉积分布较广。
1.1 二叠系二叠系地层分布于沱沱河一带,出露有早---中二叠世诺日巴尕日保组、中二叠九十道班组及晚二叠那益群组。
为被动陆缘滨浅海盆地碎屑-火山-碳酸盐岩沉积建造。
碎屑岩为岩屑长石砂岩、炭质泥岩、页岩、粘土岩、复成分砾岩;碳酸盐岩为粉晶粒屑、内碎屑及珊瑚礁灰岩;中基性火山岩成夹层或透镜体,以碱性为主、少量钙碱性,属扩张环境的大陆边缘拉张环境或裂谷环境成因。
1.2三叠系晚三叠世结扎群波里拉组少量分布于沱沱河北东一带,阔台低碳酸盐岩组合。
岩性组合为泥晶灰岩夹钙质长石细砂岩,偶夹中基性火山岩,为盆地中央带沉积。
甲丕拉组少量分布于沱沱河源区,岩性长石石英砂岩夹泥灰岩、含砾粗砂岩、砾岩,底部为复成分砾岩(具底砾岩特征),局部地区发育较多的火山岩。
“三江”北段沱沱河地区的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宋玉财;侯增谦;王贵仁;李连松;杨天南;张洪瑞;刘燕学;杨竹森;田世洪【期刊名称】《矿床地质》【年(卷),期】2015(34)1【摘要】“三江”成矿带的北段沱沱河地区是中国首批整装勘查区之一,区域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亟待了解.研究表明,区内主要发育3期成矿事件,形成5种主要矿床类型.早期成矿发生在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为龙木错-双湖洋向北俯冲下的弧间或弧后盆地环境,形成开心岭火山岩容矿块状Fe(-Cu-Zn)矿床(VMS型);第二期成矿作用发生于新生代40~25 Ma期间,对应印-亚大陆晚碰撞环境,形成那日尼亚与钾质火山岩岩浆活动有关的脉状Pb-Zn矿床、扎日根玢岩型铁矿床及扎拉夏格涌与碱性斑岩有关的热液脉状Pb-Zn矿床;第三期矿化出现在新生代23 Ma以来,对应印-亚大陆后碰撞环境,形成以茶曲帕查为代表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 Pb-Zn矿床.综合分析表明,区内应优先寻找MVT型矿床,在区域逆冲带的前锋带中,老于新生代的碳酸盐岩内、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地层界面附近是找矿的主要方向;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及晚三叠世地层中双峰式火山岩建造是寻找VMS矿床的有利部位;新生代闪长玢岩分布区的正磁异常、Cu化探异常、发育绿帘石和绿泥石化的地区有利于寻找玢岩型铁矿床;而热液脉状Pb-Zn矿床的成矿潜力有限.【总页数】20页(P1-20)【作者】宋玉财;侯增谦;王贵仁;李连松;杨天南;张洪瑞;刘燕学;杨竹森;田世洪【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28;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28;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1;P618.42;P618.43【相关文献】1.三江北段沱沱河地区斑岩体特征及含矿性 [J], 李积红;张勤山;彭瑜;马楠;何利2.西南三江地区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J], 邹光富;毛英;毛琼;李芳;扬凯3.大兴安岭北段砂宝斯-老沟地区金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J], 孙家宁;申大元4.西南三江地区金矿类型、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J], 邹光富;毛英5.四川三江北段地区金及多金属成矿规律及靶区优选 [J], 毛世东;余金元;王世武;李建忠;王以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海沱沱河地区加布陇贡玛银矿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加布陇贡玛银矿位于唐古拉陆块南缘,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唐古拉陆块北缘沱沱河-杂多古生代—中生代复合弧-盆带中。
北临西金乌兰-玉树晚古生代缝合带,南接唐古拉陆块,弧-盆体系的构造格局较为清楚(张金明等,2015;Noel C White,2008),地层、岩浆-构造发育,成矿条件良好。
区域内布格重力异常主要表现为低重力场,是地幔凹陷和隆起的反映。
区域内平稳降低的背景磁异常,主要是沉积厚度较大的中生代侏罗系碎屑岩、碳酸盐岩等弱磁性层的反映;叠加的宽大、波动变化局部异常,推断由后期侵入的花岗岩类引起,反映了伴随小唐古拉台坳凹陷、隆升的发展过程,断裂、褶皱构造和花岗质岩浆活动比较强烈的的特点(王国志,2017)。
区域内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表明,沱沱河地区整体处于一个巨大的地球化学块体内,区域化探异常以Pb、Zn、Ag、Hg、Fe为主(李领贵,2015),找矿效果极好,总体展布与构造线一致(呈北西、近东西向),受含矿地层和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张世成,2008;李金超,2015)。
加布陇贡玛矿区圈定的1:5万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Au、Ag、Sb、Hg元素规模大、强度高,异常主元素峰值高,浓集中心清晰,与1∶1万地化剖面中土壤异常带的元素组合一致,异常与断裂构造带、矿化蚀变带高度吻合,经检查确定了化探异常的成矿事实。
加布陇贡玛矿区圈定的低阻高极化激电异常确定为矿致异常,对于该地区寻找银矿床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加布陇贡玛地区低阻高极化激电异常和不同比例尺的化探异常均为矿致异常,成矿元素包括贵金属、贱金属、汞和锑等,形成于拉张-伸展环境下,矿体就位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一方面矿体的形成与构造热液有关,另一方面矿体与该矿床的形成与岩浆热液亦有一定关系,因此该矿床是形成与拉张-伸展环境下,异常元素以低温元素组合为主,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且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其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脉型银多金属矿床。
青藏铁路沿线(东昆仑-沱沱河段)遥感找矿远景评价刘世英;张微【摘要】Although the East Kunlun - Tuotuohe section of the Qinghai - Tibet railway is one of the regions where the geological study is in the lowest degree in western China,the metallogenie conditions there are still hopeful. With the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s the main method, the authors adopted th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extraction of the mineralization' alternation information for the mineral resources in this area.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even prospect areas were delineated,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ore prospecting potential 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anomaly and integration of the known data of geological, ore resources, geochemical and geophysical information was earried out.%青藏铁路沿线(东昆仑-沱沱河段)是中国西部地质工作程度极低的地区之一,但成矿条件有利.以遥感技术为主要手段,对该区矿产资源进行了遥感综合调查和矿物蚀变信息提取; 以遥感异常为主、解译信息为辅,结合已有地质、矿产及物、化探成果资料,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划分出7个找矿远景区,并进行了找矿远景评价.【期刊名称】《国土资源遥感》【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6页(P91-96)【关键词】青藏铁路;遥感调查;成矿带;找矿远景及评价【作者】刘世英;张微【作者单位】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遥感中心,西宁,810012;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79青藏铁路沿线东昆仑—沱沱河段自然地理和交通条件差,属中国西部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地区之一,但成矿条件十分有利,其矿产资源前景一直倍受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关注。
青藏高原沱沱河地区新生代湖相白云岩特征及其环境意义李军鹏;伊海生;林金辉;周肯肯;黄华谷【期刊名称】《湖泊科学》【年(卷),期】2008(020)005【摘要】青藏高原中部新生代湖泊发育普遍.对该时期形成的湖相白云岩特征的研究对于了解当时及此后青藏高原的环境演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利用XRD、SEM及薄片观察方法对沱沱河地区两个剖面的白云石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白云石有序度、晶形及白云石中碳酸钙摩尔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白云石的矿物学和岩石学特征以及野外宏观岩层组合特征对白云岩的成因作出了判断,进而联系同一时期高原内部以及周边地区的构造运动导致的环境变化,对剖面所代表地区沉积时的环境变化作了解释.【总页数】10页(P613-622)【作者】李军鹏;伊海生;林金辉;周肯肯;黄华谷【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克拉玛依,834000;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相关文献】1.青藏高原沱沱河地区巴斯湖闪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J], 孙景;李碧乐;赵国全;刘永飞;张俊怡2.柴西地区始新统湖相白云岩储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 [J], 黄成刚;袁剑英;田光荣;吴丽荣;潘星;惠媛媛3.渤海湾盆地塘沽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湖相白云岩特征及成因 [J], 王兵杰;蔡明俊;林春明;张霞;程远忠;曲长伟;张妮4.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湖相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J], 伊海生;林金辉;周恳恳;李军鹏5.渤海湾盆地北塘凹陷古近系湖相白云岩\r地质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J], 林春明;王兵杰;张霞;张妮;江凯禧;黄舒雅;蔡明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沱沱河地区上三叠统苟鲁山克措组物源区特征陈琳;张杰;史俊波【摘要】沱沱河地区的苟鲁山克措组是保存于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内唯一的晚三叠世地层,该地层总体出露较好,是研究该区三叠世晚期沉积环境及构造演化进程的良好载体.前人对其沉积环境、物源区背景等有过简要论述,但未进行过系统的物源及源区构造背景方面的研究,该文以野外实测地层剖面为基础,结合室内薄片鉴定及地球化学分析等工作,对苟鲁山克措组物源来源及物源区构造背景进行了分析.【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7(037)003【总页数】6页(P363-368)【关键词】物源区;上三叠统;构造背景;沱沱河【作者】陈琳;张杰;史俊波【作者单位】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二大队,四川德阳618000;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二大队,四川德阳618000;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二大队,四川德阳6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5不同物源区的母岩和构造背景在沉积盆地中有不同的沉积、地球化学响应(王成善等,2003),物源分析就是根据沉积物的不同沉积、地球化学属性来推断物源区的母岩的岩石学特征及构造背景,物源区分析在确定沉积物物源来源和性质及沉积物的搬运过程,甚至在沉积盆地和岩相古地理分析及构造演化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
研究区内苟鲁山克措组岩性以砂岩为主,夹有砾岩、粉砂岩、泥页岩组成,本文拟通过砂岩碎屑组分分析方法(Dickinson三角图解)结合稀土、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方法来对苟鲁山克措组沉积物物源区进行分析。
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横跨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地处羌塘地块中段北缘和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块中段南缘缝合部位(图1)。
根据项目安排,笔者曾两次到青海沱沱河地区进行了为期半年的野外地质调查,实测了多条地质剖面,通过实测地质剖面结合野外调查,初步归纳该地区苟鲁山克措组(T3g)岩性总体为灰色、灰黑色砂岩夹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下部偶夹灰黑色有机质(炭质)泥岩、页岩,上部见一套杂色复成分砾岩夹层,由底至顶,泥质含量逐渐增多。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沱沱河地区白垩系错居日组沉积特征分析翁旭1,王雁林1,廖友运2(1.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环境处,西安 710000;2.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西安 710000)摘 要: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苟鲁山克措边缘前陆盆地,北东邻接巴音叉琼蛇绿混杂岩亚带,南部处于乌丽-开心岭岛弧和邦可钦-砸赤扎加弧后前陆盆地。
早白垩世错居日组出露范围较小,该组与上覆中-渐新世雅西措组上段(E 3N 1y 1)和下伏晚三叠世苟鲁山克措组(T 3g)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遥感解译、地质剖面测量、薄片鉴定、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对错居日组岩性、岩石组合及横向变化、基本层序特征及沉积环境等做了分析,认为错居日组属河流沉积体系,河道、河道沙坝与河间冲积岛沉积亚相,时代归属为早白垩世。
关键词:错居日组;沉积特征;形成时代;早白垩世;沱沱河地区中图分类号:P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9)07-0112-3收稿日期:2019-07作者简介:翁旭(1984—),男,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础地质、环境地质研究。
长期以来,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和系统的区域地质填图,沱沱河地区多次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1-3]。
上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通过持续工作与研究,对这一无人区地质情况提出了不少新见解。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区内白垩系地层亦做了少量研究,但都是针对区域沉积演化特征来着手[4-8],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遥感解译、地质剖面测量、薄片鉴定、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对白垩系错居日组岩石组合、横向变化、层序特征及沉积环境等做了分析,为进一步讨论沱沱河地区该地层沉积特征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1 区域地质概况研究区地跨郭扎错-西金乌兰-金沙江晚古生代缝合带和羌塘陆块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以郭扎错-西金乌兰-金沙江晚古生代缝合带→晚三叠世苟鲁山克措边缘前陆盆地为主体,其次为羌塘陆块→乌丽-开心岭岛弧与邦可钦-砸赤扎加弧后前陆盆地[1,3,4,8,9,12](图1)。
根据地层单元划分方案[10-11],研究区地层区划归属华南地层大区(Ⅵ)→羌北-昌都-思茅地层区(Ⅵ2)→西金乌兰湖-金沙江地层分区(Ⅵ21)(图2)。
主要出露中生界三叠系、白垩系以及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
其中,三叠系苟鲁山克措组(T 3g)主要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白垩系错居日组(K 1c)、洛力卡组(K 2l)和桑恰山组(K 2s)为河流至滨湖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古近系沱沱河组(E 1-2t)为陆相砾岩、含砾中粗-中细粒砂岩等碎屑岩;新近系雅西措组(E3N1y)岩屑长石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第四系按成因类型划分为晚更新世冰水碓积(Qp 3gfl)、晚更新世冲洪积(Qp 3pal)、全新世湖积(Qh l )、全新世风积(Qheol)、全新世洪冲积(Qhpal)、全新世冲积(Qh al)等6种。
2 错居日组地层分布及典型剖面描述早白垩世错居日组在研究区出露范围较小,主要分布于东北部特拉什湖东侧的苟鲁俄阿宏玛-翁格日玛一带,在苟鲁措湖北侧也有分布,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展布。
该组北部与中-渐新世雅西措组上段(E 3N 1y 1)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南部与晚三叠世苟鲁山克措组(T 3g)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代表岩性为砾岩和砂岩,其中砾岩以灰紫色、紫红色调为主,根据砾石的颜色又呈现出浅灰色、灰白色或灰绿色调。
具砾状结构,块层状、中厚层状构造,叠瓦式构造。
基底式胶结,填隙物为砂质,胶结物为铁、钙质,砾石大小多在1~12cm 之间,分选差,磨圆较好,多呈次圆状-次棱角状,砾石成分主要为灰绿色长石岩屑砂岩和石英。
研究区内代表剖面为:早白垩世错居日组实测地质剖面(P,21剖面)(起点坐标:北纬:34°48′48″,东经:92°27′01″)。
图1 研究区构造单元划分示意图图2 研究地层区划示意图Ⅵ.华南地层大区Ⅵ2.羌北—昌都—思茅地层区Ⅵ21.西金乌兰—金沙江地层分区Ⅵ22.唐古拉—昌都地层分区图3 早白垩世错居日组实测地质剖面(P21剖面)上覆地层:中~渐新世雅西措组(E3N1y1)灰紫色细粒长石砂岩夹泥质粉砂岩早白垩世错居日组(K1c)厚度>973.44m13.灰紫、灰褐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
泥状结构,薄层状构造。
主要由泥质组成,次为粉砂质碎屑,岩层风化严重。
25.18m12.灰紫色薄层状粉砂岩。
粉砂结构,薄层状构造。
碎屑物主要为石英,还有少量泥质。
填隙物主要为粘土质,均匀分布。
28.86m11.灰紫色中-薄层状岩屑石英细砂岩,局部夹薄层状粉砂岩。
细砂结构,中-薄层状构造。
由碎屑物和填隙物组成,孔隙式胶结类型。
碎屑物主要为石英加硅质岩屑,为次圆状。
填隙物以钙质(方解石)胶结物为主,次为泥质(水云母、绿泥石)杂基。
岩层中发育大型板状斜层理。
188.31m10.灰紫色中层状含砾粗砂岩,含砾砂质结构,中层构造,发育板状斜层理。
碎屑物主要为石英和硅质岩屑,孔隙式胶结。
填隙物主要为钙质胶结物。
砾石约10%,砾径0.5~2cm,次圆状,以硅质岩为主。
10.89m9.灰紫色中层状岩屑石英细-中砂岩,具砂质结构,中层状构造,发育平行层理。
碎屑物主要为石英和硅质岩屑,含有少量长石和云母。
岩层中发育平行层理124.93m8.灰紫色中层状岩屑石英中砂岩,中砂结构,中层构造,发育平行层理。
碎屑物主要为石英和硅质岩屑,钙质胶结。
局部含少量砾石,砾石约5%,砾径0.5~2.0cm,次棱角-次圆状,成分以硅质岩为主。
190.35m7.灰紫色中-厚层状含砾岩屑石英粗砂岩,砂质结构,中-厚层构造。
碎屑物主要为石英,次为岩屑,次棱角状,孔隙式胶结。
填隙物为钙质胶结物。
砾石约15%,砾径0.5~2.5cm,次圆状,以石英为主。
12.34m6.灰紫色中层状岩屑石英细-中砂岩,砂质结构,中层构造。
碎屑物主要为石英碎屑和岩屑,孔隙式胶结。
岩层中局部夹灰紫色薄层状含砾粗砂岩。
岩层中发育不对称波痕构造。
57.60m5.灰紫色中-厚层状含砾岩屑石英粗砂岩。
发育波痕构造。
粗砂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碎屑物主要为石英碎屑和岩屑,孔隙式胶结。
砾石含量约10%,砾径1~1.5cm,次圆状,成分以硅质岩为主。
101.13m4.灰紫色中-厚层状砾岩层,砾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及砂质胶结,砾石含量约55%,砾径一般1~2.5cm,呈次圆状,砾石成分以石英为主。
13.66m3.紫红色中-厚层状含砾岩屑石英粗砂岩。
含砾粗砂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碎屑物主要为石英碎屑和岩屑。
砾石含量约5%,砾径大小约0.5-1cm,次棱角-次圆状。
11.09m2.灰紫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砂岩,含砾粗砂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砾石含量约15%,砾径一般1-2cm,次圆状,主要为硅质岩。
岩层中局部夹砾岩层,砾岩层厚度2~5m。
96.46m1.灰紫色厚层状砾岩,砾状结构,厚层状结构,砾石含量约60%,砾径一般为1.5~2.5cm,多呈次圆状,成分以石英为主,钙质或砂质胶结。
砾石呈叠瓦式排列。
111.64m下伏地层:晚三叠世苟鲁山克措组第三段(T3g3)深灰色中-薄层状长石岩屑细砂岩。
3 岩性及其沉积特征错居日组(K1c):岩性组合呈现出由粗变细的正粒序韵律层,底部为紫红色、灰紫色块层状复成分砾岩夹含砾不等粒岩屑石英砂岩,向上灰紫色中厚层状钙质岩屑石英砂岩、含砾岩屑石英砂岩逐渐增多,转变成以砂岩为主夹紫红色含砾砂岩及粉砂岩和少量紫红色粉砂质泥岩的一套沉积物(图4、5)。
图4 K1c灰紫色岩屑石英细砂岩图5 K1c灰紫色复成分砾岩代表岩性为砾岩和砂岩,其中砾岩以灰紫色、紫红色调为主,根据砾石的颜色又呈现出浅灰色、灰白色或灰绿色调。
具砾状结构,块层状、中厚层状构造,叠瓦式构造。
基底式胶结,砾石含量35~55%,填隙物为砂质(15~20%),胶结物为铁、钙质,砾石大小多在1~12cm之间,分选差,磨圆较好,多呈次圆状—次棱角状,呈叠瓦状排列,砾石成分有近缘堆积的特点,砾石成分主要为灰绿色长石岩屑砂岩和石英。
砂岩以紫红色和灰紫色色调为主,中细粒砂状结构或中粗粒砂状结构,中厚层—厚层状或中薄层状构造;碎屑含量70~75%,碎屑颗粒分选差,磨圆较好,多呈圆状,少量次圆状,在岩石中杂乱分布,有些具定向趋势。
碎屑成分主要为石英、岩屑(有灰岩、粉砂岩、酸性火山岩、安山岩等)、长石和少量不透明矿物组成;填隙物是0~4%左右的粘土矿物;胶结物以碳酸盐矿物为主,含量18~20%之间,有少量铁质;岩石为孔隙式胶结类型。
底部与晚三叠世苟鲁山克措组第三段(T3g3)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上未见顶,地层总厚度>973.44m。
错居日组砾岩中砾石呈叠瓦状排列,砂岩中沉积构造发育波痕构造、板状斜层理和平行层理(图6),叠瓦状构造和大型板状斜层理是单向水流和河流相的特有沉积构造。
砾岩和砂岩都具有下粗上细的正粒序韵律层。
综合分析,该组沉积环境为陆相环境,河流相的河道沉积,砾岩为水道砾岩,砂岩可能为席状冲积砂[5,6]。
图6 K1c细砂岩发育平行层理(下转115页)反应矿山方量变化,更能精准计算开采方量,掌握矿山储量变化。
效率更高,解决了传统测量中很多点位人员无法到达以及施测时间过长的问题。
4.3 露天矿山地形图绘制传统矿山地形图测量采用的全野外数字测图方法,具有投入人员多、效率低等基本缺点,另外该方法受地形条件限制较大,在山地和高山地测量范围难度较大,多数地区人员无法到达,范围覆盖后达到的精度水平也较低,而忽略的地形将为后续的规划、建设等带来安全隐患或工作量统计缺失。
无人机航测技术的测量结果精度完全满足1:2000地形图航测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无人机轻便灵活的特点可在项目接收后进行快速部署;测量范围可在航线设计中快速调整,有效覆盖矿山周范围;内业处理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不同范围的处理,并提供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图、数字格栅图等多类型测绘产品;成图处理中可参照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进行修饰,完成高质量的数字线划图。
因此,无人机航测技术可以快速高效、保证质量地完成露天矿山地形测量工作,并提供高时效性的露天矿山“4D”测绘产品。
4.4 坡面角快速获取技术坡面角,即坡面角度,露天矿山采场、排土场各级台阶坡面角及尾矿库各级子坝坡面角在其前期设计过程中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通常情况下不能超过设计角度,否则就带来垮塌、溃坝等重大隐患。
利用无人机航测技术生成点云数据可在电脑中直接量取坡面角,掌握露天矿山安全状态。
4.5 汇水面积计算矿山汇水面积是矿山行洪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参数,可通过无人机航测技术快速得到矿山汇水面积,通过相应计算得到矿山行洪能力。
为露天矿山防汛作出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