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2
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总结、应急预案、实习心得、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summaries, emergency plans, internship experiences, document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8篇认真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和特长,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教案应当有合理的教学步骤和过程,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学习能力,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将进酒教案模板3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将进酒教案模板3篇,供大家参阅。
将进酒教案模板1【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准确把握情感基调并背诵全诗。
学习起兴、用典、夸张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赏析诗中情感脉络之变化,能用准确流畅的语言概括全诗内容与情感。
能品味诗人婉曲语言中的深层含义,并学会联想比较的鉴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正确认识诗人对自我的肯定与对现实不满的矛盾思想,认识以酒销愁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人文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鉴赏法【教学课时】一课时一、以杜甫《饮中八仙歌》导入,谈谈诗中礼拜形象。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二、背景简介(略)联系《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句。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换?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三、朗读全诗,教师范读。
(注意节奏点,用韵、语调变化)四、分层赏析,理清脉络,帮助诵读记忆。
感情线索:悲——欢——乐←—歌—→愿——恣——愁(首尾呼应)↑↓自己高|潮转折万古(愤激、无奈——豪爽、旷达)(自信)全诗诗眼:悲愁——感情基调:愤激。
全诗中心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品味思考交流】开头四句与全诗主旨关系渲染慷慨悲凉气氛,为第二段歌弦作铺垫,也与天生我材必有用构成对比反衬效果。
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开头之悲,后来之愿有矛盾吗?你怎样理解?思想情感的矛盾统一、入世思想:我必有用——突出愤激之情出世思想:圣贤寂寞作者为什么举曹植为例,说明古来圣贤皆寂寞?(略)与尔同销万古愁中愁的对象范围有多大?试举例。
往古圣贤不被君王赏析之人。
自己与自己同时代人。
以后和自己同命运之人。
将进酒教案模板2教学目的(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南山五福堂国语高二语文《将进酒》导学案班级:姓名:考号: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中诗人情感的变化。
3.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1.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2.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复杂性知识链接写作背景:《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即安史之乱前两三年光景。
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1.读准字音将进酒qiāng 金樽zūn 烹羊pēng 岑夫子cén馔玉zhuàn 恣zì欢谑xuè沽酒gū斟酌zhuó千金裘qiú2.准确理解词义得意:有兴致会须:应当钟鼓馔玉:指敲击钟鼓,食用珍美的菜肴,代指富贵生活。
馔玉:,像玉一样珍美的食品。
寂寞:指不为世所用恣欢谑:尽情的欢乐戏谑径须:直须,应当千金裘:珍贵的皮衣将出:牵出,拿出二、精读课文,整体感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作者“悲”什么?此句中作者是如何表现“悲”的?悲:时光易逝,青春易老比兴:先言黄河以引起所咏之悲,同时用流水喻时光。
《将进酒》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2、诵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豪放洒脱的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如夸张、比喻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包括怀才不遇的悲愤、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及时行乐的态度。
(2)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
2、难点(1)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与诗人情感的融合。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态度。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感情抒发一气呵成,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2、创作背景《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年),当时李白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
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心中的郁闷。
四、朗读指导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3、分组朗读,互相评价,纠正不足之处。
五、诗歌解读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两句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以黄河水一去不返和人生短暂易逝作对比,强调了时光的匆匆流逝,为下文抒发情感做铺垫。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诗人在此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态度,认为人生得意之时应当尽情欢乐,同时又坚信自己的才华一定会有用武之地,金钱失去了还会再来。
这种自信与豁达体现了李白的个性特点。
3、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写诗人与友人尽情欢乐,开怀畅饮,“三百杯”极言饮酒之多,表现出诗人的豪放。
4、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这几句诗节奏加快,诗人催促友人不停地饮酒,并表示要为他们高歌一曲。
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将进酒》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中蕴涵的感情,从而了解诗人复杂的感情及自我形象。
2、探究诗人狂放不羁的内在原因,体会本诗所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
【学习方法】诵读法,通过初读、研读、赏读、美读等方法在诵读中品味作者的情感和形象,体会本诗所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
【学习重点】赏析诗人复杂的感情【学习难点】理解诗人情感的核心课前预习案【自主学习·成长自我】【滴水穿石·夯实基础】一.知人论世(一)作者简介1、李白的生平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幼年生活饱览诗书。
二十岁以后他开始在蜀中漫游,这种经历对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兼求仕的时期。
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唐玄宗下诏征他赴长安,但他只被当做御用文人,狂放傲岸的性格也使他倍受权贵的排挤,李白政治理想破灭,上书请还。
天宝三年春,李白被“赐金放还”,再次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这个时期他心情悲愤,但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
天宝十四年,李白因参加李嶙幕府获罪,流放夜郎。
次年,李白病死于当涂。
2.李白的思想性格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
他还深受游侠思想影响,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
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这三者结合起来了。
3.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李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嘯傲淩沧州”。
他用大胆的夸张、奇丽惊人的想象,表达喷薄而出,一泻千里的感情。
如《秋浦歌》《蜀道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
(二)写作背景《将进酒》约作于公元752年,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个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过于此,但此时正值李白“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公元744年,唐玄宗“赐金还山”。
《将进酒》导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理解诗人的情感并把握其变化。
3、体会诗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并把握其变化。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自主预习】1、作者简介李白,字(),号()。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评,他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之称。
与杜甫齐名,并称“()”,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
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题意为“劝酒歌”。
1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3、给加点的字注音将.进酒()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钟鼓馔.玉()斗酒十千恣.欢谑.()()千金散尽还.复来()4、初读诗歌,分组诵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将进酒》导学案设计「附答案」《将进酒》导学案设计「附答案」三维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1、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2、背诵这首诗。
一、导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
二、文体常识及写作背景:《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铙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本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友人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里做客。
他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借酒兴诗情写下这首《将进酒》,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也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三、完成预习:1、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1)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欲饮琵琶马上催。
(4)酒入愁肠,。
(5)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6)兰陵美酒郁金香,。
,不知何处是他乡。
(7)抽刀断水水更流,。
人生在世不称意,。
(8)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9) ,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0 ,怎敌它,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11) ,去年天气旧亭台。
《将进酒》的教案(8篇)《将进酒》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促进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热忱,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进展恰当的评价。
3、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体会本诗所表达的浪漫主义风格。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质疑法。
3、比较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大诗人李白因遭权贵排挤离开长安开头了他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其次次漫游。
我们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即写于这一时期,今日我们学习的《将进酒》也是此间的作品。
大诗人李白又将向我们呈现些什么呢?二、疏通。
三、诵读。
(一)读懂内容《将进酒》是写劝酒、对酌的诗,本属汉乐府鼓吹铙歌。
李白沿用旧题,借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之机,发泄心中的郁积。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黄河”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既用眼前景物起兴又具有比方的作用。
“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承受夸大手法,极言人生短促。
(2)“人生得意”以下六句,极写痛饮狂饮。
“天生”一联说明“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将来的信念。
(3)“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折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
诗人在力劝“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之后,放杯高歌,吐露心声:“钟鼓馔玉缺乏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古来圣贤”以下四句,诗人将“饮者”与“圣贤”作比,引出“陈王”曹植来。
曹植《名都篇》有云:“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看来这位陈王确是在“恣而欢谑”了。
然而,在他这欢快中,包含着何等巨大的苦痛!他是在备受猜忌、压抑的险恶环境中,因大志难骋而沉溺酒乡的,在这一点上,李白与曹植颇为相像,故化用曹诗,明写欢快而暗寓愤激。
(5)“仆人何为”二句以反诘之句振起文意,以使令语气引出下文:“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讲学稿(教师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将进酒》讲学稿(教师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1《将进酒》讲学稿(教师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一、导入1. 背景介绍:《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抒情长诗,该诗以戎马、饮酒为主题,旨在表达李白的豪迈情怀和自由人生观。
2. 目标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1)了解李白的生平和文学成就2)分析《将进酒》的结构、语言、人物形象和主题等方面3)领会李白诗歌中的人生哲理和豪迈情怀二、知识导入1. 李白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于724年进士,不久后因为反对当时的政策而放弃官职,四处游历,在诗歌创作方面大放异彩。
李白的诗歌创作丰富多彩,涵盖了爱情、自然、历史、哲学等不同主题,尤以其豪放、奔放、自由的风格被后人所推崇。
2. 《将进酒》简介:《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诗之中最为流传广泛的一首,共有八十字。
该诗描写了主人公希望同朋友们一起畅饮三百杯而为乐的场景,通过对酒的借喻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理和豪迈情怀。
三、课程设计1. 探究李白“饮酒赋诗”的思想教师提问:李白为什么酷爱“饮酒赋诗”?学生回答:1)李白采取“饮酒赋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李白认为人生短暂,应该享受当下的快乐。
3)李白创作出的饮酒诗篇风格独特,能够表达他的生命方式和人生态度。
教师点评:李白的“饮酒赋诗”思想代表了诗人自由、豪放的精神和人生态度。
2. 分析《将进酒》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教师解析: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长诗,共有八十字,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两句)描写主人公想要和朋友们一起畅饮三百杯而为乐。
第二部分(第三到九句)描写主人公的豪情壮志,希望能够跟大江南北的好汉们一起痛饮。
第三部分(第十到十五句)描写主人公的慷慨感慨,表示自己即将去世,希望大家送给他一壶酒,以便在黄泉路上饮用。
《将进酒》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将进酒》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1《将进酒》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一、背景介绍《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爱国诗人”的李白以豪迈豁达、热情奔放、激情张扬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抒发了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美好憧憬。
二、导学目的通过本次导学,我们将:1.了解《将进酒》的背景、主旨和意义。
2.掌握该诗的格律、韵脚和修辞技巧。
3.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
4.发掘诗歌的深层含义和现实意义。
5.提高课文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导学内容与解读1.全诗分析:(1)李白天性豁达,视喜视怒自如,但本文所表现的情感仅仅是喜悦,用插科打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是一首节奏流畅,声势雄健的豪迈之歌。
(2)全诗32句,分4个段落,每段最后各有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即句式“……须尽”)是全诗的重心与精华,体现了李白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怀,是全篇的高潮。
全诗用“接八韵”、交脏韵”方式写就。
(3)李白用欣赏美酒、寻求畅快和豁达的境界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抒发对真正的自由、独立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将进酒》就是这种追求的手段和象征。
2.各节分析:(1)第一节:李白以豪迈放荡之态,接受“天上玉京”所陈列的诸般款式,赠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慨叹人生苦短,美酒美女未尽兴,使“醉中往来天地间”。
(2)第二节:李白决意放浪形骸,博揽名山大川,吟咏奇观,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地表达了诗人崇高的情操和希望。
(3)第三节:诗人跨越时空,把人生理想和追求格外强调,以自己失意时的贫贱为对比,赞美古代巨匠杜甫的雄才伟略,又用诚实尽人的品质,承认自己的无人问津的窘境。
(4)第四节:最后描述了诗人的豪情万丈,倒奔做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伟气概,抒发人生至理和真情实感,并宣称:“我不仅会喝酒,而且会写诗”。
《将进酒》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诗人情感变化。
正确认识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重点难点)()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知识链接】
1、文体常识及背景:《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铙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借酒兴诗,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
李白一介布衣,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这是李白最可宝贵的性格。
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为什么单提曹植?曹植举行宴会畅饮,为的是空有超群才华,却遭兄、侄猜忌,不得用,借酒浇愁。
作者和曹植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
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兼以自况。
4、译文:
看啊!黄河之水汹涌澎湃从天上倾泄而来,一去不回头直奔向烟波浩渺的东海;
看啊!头上的青丝转眼间成了雪一样的白发,高堂上对着镜子只能是慨叹、悲哀!
人生得意的时候,且自纵情欢乐吧,莫使金杯空对月色,徒唤年华不再重来。
胸有雄才大略的人,必定能干出一番事业,失而可得的黄金,抛撒千两又何足惜哉!
杀羊呵,宰牛呵!我们要玩它一个痛快,为这相聚,也该一起喝它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干杯干杯!不要停。
嗨,我要唱歌啦,你们仔细听:那些荣华富贵,有什么值得苦苦追求?我但愿自由自在地沉醉,悠悠然不再清醒。
自古来,睿智彻悟之人总会感到灵魂的寂寞,唯有那寄情诗酒者,好歹留下个名声。
曹植当年,大摆筵席在平乐观中,痛饮名酒,恣意笑闹藉以忘忧;
主人说什么,没有这么多的金钱用来花费?快快去买回酒来,让我们喝它个够!
噫,这五花的宝马,千金的狐裘,把这些玩意儿拿去,给我换来酒,酒,酒!噢──让
我们在这杯中的烈焰里熔化无穷无尽的愤懑与忧愁!
【夯实基础】
1、识记字音。
(给加线的字注音)
将进酒()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钟鼓馔玉()斗酒十千恣欢谑()
呼儿将出换美酒()千金散尽还复来()。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高堂
..一饮三百杯()③钟鼓馔玉不足.贵()..明镜悲白发()②会须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⑤径.须沽取对君酌()⑥与尔.同销万古愁()
【精讲精练】
(一)、结合译文,弄得大意。
1、题目“将进酒”是什么意思?将进酒就是请喝酒,这是一首“劝酒歌”。
谁劝谁喝酒?______;为何喝酒?______________(从文中找两个句子,再浓缩概括);怎样喝酒的?“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喝的___(填一个词);“将进酒,杯莫停。
”——喝的___(填一个词);“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喝的___(填一个词)。
2、《将进酒》感情奔放,气势雄浑。
请你找出诗中带有情感色彩的字词。
(提示:结合知识链接
3、4和时代背景)
悲:“君不见,……朝如青丝暮成雪。
”
欢:“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
__(填一个字):“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
__(填一个字):“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
(二)、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
狂放的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是主人请客人喝,而是客人请主人,甚至不喜反愁,为什么?(从全文看,愁的原因)所以: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借酒兴诗,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三)、起兴与夸张手法的运用是本诗颇具特色之处,请各举一例予以解说。
答:①起兴手法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夸张手法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朗诵背诵
【课后反思】。